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

一、上的生态环境破坏据研究, 4000 年前,黄河流域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西周时,黄土高原拥有森林

4.8 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3%(而现在的全国森林覆盖率仅

为 13% ,航拍和专家分析的结果仅为8.9%);及至春秋战国,

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人的生存环境开始遭受巨大的破坏。

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折腾百姓,继续毁灭生态,大兴土

木,大伐森林,史书中就称“蜀山兀,阿房出”。汉时,中国人口剧增,统治者的思想又都是崇本抑末,以粮为本,单

一的粮食种植业,砍掉林、牧、副、渔、商,结果,重农反

而误农,粮食产量反而上不去。因为重农贵粟,必然毁林开

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地力下降,从而导致农业劳

动生产率每况愈下。

而且,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像游牧民族或者欧洲人是牧

农产品并重、以肉类奶类为主的,中国人饮食几乎等同于吃

植物性的粮食,所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的祖先只好

大规模地毁林开荒。还有,中国古代有着庞大的专制官僚机

构和军队,而军队又以步兵为主,它不像游牧民族、西方民

族以骑兵为主之补给容易,饿了吃马肉渴了喝马奶就行,可

以就地解决,中国人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食总是军事家们考虑的头等重大的问题;由于粮食保存的时间比肉

类、奶类长久,所以,中国的家、军事家总是追求庞大的粮

食储备,以应付不测。

为了解决政府、军队的巨大供给问题,中国人也只好开

荒。西汉开荒8 亿亩,东汉开荒7 亿亩,至此黄河流域的森

林全部倒地。三国时期,中国人口从东汉时的 5648 万,减至

767 万,民族差点毁灭,生态也就再所难保,火烧赤壁、

火烧连营八百里,也不知烧掉了多少森林。南北朝时,兵燹

战乱频仍,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南迁,长江流域的生态也就面

临着威胁。

隋时隋炀帝大兴土木,唐时开发东南,开荒14 亿多亩,“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加上隋唐征战、五代动乱,后来,

又经过宋辽金元争霸天下,元末、明末、清末、民国的战乱

破坏,中国人的生态资源被破坏殆尽。

可见,王朝循环不仅常常使得中华民族的人口减少过半

(中国历史上有10 次战争造成了人口减半),人民蒙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且使得子孙后代继续生存下去的环境遭受了灭

顶之灾。二、生态环境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长时期内仍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大跃进”全

民炼钢,大规模砍伐森林;“文化大革命”时“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 ,梯田修到山顶上,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改革开放之后,政府虽然开始重视环境问题,但由于体制、

制度的原因,环境恶化的状况一时还难以扭转过来——高消

耗、高污染的重复建设的小遍地开花;草场无人维护,过度

放牧,内蒙古等地的载畜量是草场承受能力的1~3 倍,导致

大部分草场退化, 1/4 的草场荒废;一些地方盲目开垦,盗

林毁林严重,近几年呼伦贝尔又出现了新的开荒热;一些企

业仍然肆意排放着“三废” ,黄土高原上私营企业在乱钻油

井,导致水土流失;一些西部省区仍然在发展小造纸、小煤

窑、小钢铁;一段时间以来,开发区大量圈地,一半以上撂

荒┅┅中华民族的生存资源再一次被破坏。

让我们看一看生态环境的现状吧!进入21 世纪的中国,

第一天就遭遇了沙尘暴。2002 年,沙尘暴又是历史上强度最

大的。可以预见,在未来一定的时期内,沙尘暴还会更加频

繁、更加猛烈。据报道,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共发生了沙尘

暴 5 次,60年代 8 次,70年代 13次,80年代 14次,90年

代23 次,而 2000 年一年就发生了 12 次。现在,一些地区可

以说是黄沙漫天,黄土遍地,河流浑浊,空气污染,水土

流失,江湖干涸,森林倒地,草原退化,而且,一切还在恶

化之中——中国的沙漠化正以每年 2460 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相当于每年一个中等大的县被沙漠化,年直接损失 540

亿元以上。目前,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面积的 27.2%。因水土流失,每年冲走肥土 50 亿吨,相当于全国的耕地每年平

均削去 1 厘米厚的土层,由此每年造成化肥流失4000 万吨,

接近全国的化肥产量。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98 年曾断流200 多天,洪水期间,黄河河水的含沙量达50%。现在,长江也快成为第二条黄河了,其含沙量是黄河的 1/3,等于世界三大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年输沙量的总和,而尼罗河却

是处于沙漠地带。目前,我国 70% 的河流、 50%的地下水被污染,淮河、辽河、海河、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

滇池等水域污水横流,水量大为缩减,洞庭湖、鄱阳湖的湖

面损失了一大半,其蓄水功能大大下降。

新疆罗布泊水域面积曾为20000 平方公里,古楼兰国据此繁荣了几百年,可到 1972 年,罗布泊彻底干涸了;如今,青海湖的水位也在不断降低,看来也难逃罗布泊的命运;新疆石河子屯垦,造成玛纳斯河断流干涸;现在,位居内陆河

世界第二的塔里木河也已断流1/4,水量缩减到30 年前的

1/10。

清末,左宗棠抬着棺材进新疆,“亲栽杨柳三千里,引得

春风渡玉门” ,左公柳曾绵延 3000 里,植树 26 万棵,是

中国近代最大的改变西北生态的活动,可是,其后不到50年,树木就被砍伐殆尽。

在内蒙,黑河下游也断流干涸,东、西居延海随之死亡;天鹅湖也干了,不再有天鹅了;青海历史上曾经森林茂密,

如今森林覆盖率仅为0.3%;敦煌在 50 年代初尚有天然植被354 万亩,其中灌木林216 万亩,牧草135 万亩,到 1980年

200 万天然林被毁,仅剩天然林39 万亩。

中国还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我们每增加 1 元的生产总

值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的 4 倍,日本的 6 倍。我国生产一

吨钢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10-40 倍,开采一吨原油耗水是

国际的 6-26 倍,生产一吨纸耗水是国际的3-10 倍;企业的

高消耗、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高污染。我国钢铁每年

多耗煤 6000 万吨,多产生 90 万顿 SO2,60 万吨烟尘;火力发电,每年多消耗 5000 万吨标准煤,多产生 140 万吨 SO2,

1500 万吨烟尘。

我国有取土烧砖的传统,一些农民种粮不挣钱,就破坏

耕地烧砖;农民无法获得清洁能源,便以砍柴解决燃料问题,

从而破坏植被。

有人讥讽植树造林为“植数造零” ,年年搞运动,年年

有形式,年年写官样文章,一些人只顾虚报政绩,不关心有

几棵树木真的成活了。报纸上说,每年植树 3000 万公顷,专家说

实为 600 万公顷,按 3 年成活 35%,只有 70 万公顷。从 3000 万

到 70 万,像是开天大的玩笑!

还有,我国的环保投入占GNP 仅为 1.01%,而按九五规

划至 2000 年末应为 1.6%┅┅由于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

体制缺陷,导致环境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如 2000 年 7 月,河南

阜阳市水污染(硫化氰)造成 6 人死亡, 4 人重伤。三、文明的

转变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曾遭遇

过环境危机。

公元 250 年玛雅文明鼎盛。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公元

800 年时玛雅文明开始崩溃,其后不到100 年便消失得无影

无踪。

同样,由于生态的原因,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巴比伦人

曾发明了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60 进制计时法,他们还

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巴比伦曾经是当时世界

上最大的城市,可是后来黄沙漫天,文明消失了。恩格斯说: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

想得到耕地,而把森林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

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这样一来他们把

自己的高山畜牧业的基础摧毁了;他们更没有想到,他们这

样做竟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

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

19 世纪,伦敦被称为雾都,污染最严重,1873 年,伦敦出现杀人烟雾,煤烟中毒比前一年多死260 人, 1880 年、1892 年又夺去了1000 多人的生命。英国的格拉斯哥、曼切

斯特烟雾也造成1000 多人死亡。

1885 年,日本足尾铜矿乱开采,导致水土流失、剧毒物

质砷化物的蔓延,加上1890 年的洪水泛滥,致使群马、茨

城等四县 10 几万人流离失所。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被称为“公害列岛” 。

在美国, 1945 年,汽车尾气等造成洛杉矶上空出现持续

几个月的浅兰色光雾,一些动植物死亡,人们感到头痛、呼

吸困难,一些人死亡。美国在“肮脏的30 年代”,南部曾经

沙尘暴频繁,直到50、60 年代还有扬尘。

这些事实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生态的问题,有赖

于人类文明的转变。即人类要从战胜大转变为与大自然和谐

相处,从天人相分、天人对抗转变为天人合一、天人为友,

从农业时代的黄色文明(10000 年前开始)、时代的黑色文明(200 年前开始)转变为后工业时代的绿色文明。

也就是说,人类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绿色革命。

我们的价值观应从“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 、“征服自然”(笛卡儿、培根、牛顿的遗产)——发展为“人仅仅是自然

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人是自然之子” 。人类必须学会尊

重自然、师法自然,不再把自然当作永无止境的盘剥的对象,

而应看作是人类存在的根基。

我们人类与天斗,与地斗,在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敌人后,

却发现最危险的敌人竟是我们自己——人类妄自尊大,对自然无

限的索取,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德国家希普克说:“地球这个宇宙飞船还有救吗?” “地球上现有 60 亿乘客,载着 5 万亿兆吨空气和 13 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只有 2%是淡水┅┅航船负载过重,一半乘客在挨饿,生命攸关的储备已接近枯竭。”

美国的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在小说《寂静的春天》里描述

了美国中部的一个镇,原本生态和谐,鸟语花香,后来,由

于人类的破坏,牛羊鸡犬纷纷死去,鸟儿也没有了,到了春

天只有可怕的寂静。

现实迫使人类开始怀疑自高自大、战胜自然的二元理

性:康德不相信理性的作用,主张不可知的“物自体” ;歌德尔提出循环论证的理性不完备定律;西蒙提出“有限理性”说;存在主义陷入责任与自由相矛盾的理性文明的困境。海

德格尔早就预言生态的危机,写出《人诗意地栖居》,他抨击技术理性,认为技术正变成“一种邪恶的力量” ,提出“拯救地球”,“由拯救地球而更新世界” 。海德格尔哲学体现了对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托夫勒说:工业文明是

建立在征服自然、无限资源、利益递增的基础上的,所以,

应当变革文明。

上述说明,人类应当改变自我中心主义,走向人与自然

的和谐,回到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尽管内战、以农为本、大规模开荒造成了对生态环

境的严重破坏,但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天人合一的(中国也有

类似于战胜大自然的思想,不过它是作为文化的支流,而不

是主流。如荀子主张“勘天” 、“明于人之分” 、“制天命而用之”),最有代表性的是庄禅智慧。庄子哲学、禅宗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庄子主张“天人契合” ,“与天为徒” ,“与

物为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万物齐一” ,“丧耦”,“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物无贵贱”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中国禅宗主张理性与感性合一,主体与客体合一,

人与自然合一,有限与无限合一,灵与肉合一;这样,中国

的文人文化主张没有差异、斗争,人本来俱足,自由自在,

和谐统一,从而消灭了一切分别与对立,不让理智扼杀生命。

人与自然犹如湖中映月,湖与月皆不可缺。

从上可见,我们可以从传统中发现新的文化资源。四、生

态环境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从制度着眼,致力

于建立环境治理制度:以现代环境治理制度搞好环境建设。

实行招投标,环境治理、政府服务化、市场化,官员经理化,建立非官僚制的政府、顾客第一的政府、企业家政府、市场

化政府,政府从服务转变为授权,从官僚主导转变为顾客主

导,从划桨转变为掌舵。譬如,美国大城市只有很少的主管

环境绿化的官员,他们的工作只是主持招投标、进行规划监

督等,与大城市庞大的环境卫生管理局、园林局、环保局形

成鲜明的对比。

保护生态环境,还必须落实产权,明晰产权,明确利益

主体,建立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应当拍卖荒地、荒漠、沙地

等国土,将草场、山地等分片划归个人所有,与个人的利益

挂钩。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大家共同所有就没有效率?科

斯 coase 定理说明了其中的道理——信息、产业学之创立者

stigler 称之科斯定理,在中国也叫科斯第一定理:如果私人

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协商(或者叫做交易成本为 0;交易成本是各方在谈判、达成协议及遵守协议的过程中发生

的成本),那么私人市场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说

明,私人经济主体总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无论

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总能达成一个协议,使得每个人的状

况更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

科斯第二定理是:“一旦考虑到进行市场交易的成本,?

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 。即不

同的产权制度和制度的安排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产权制

度是决定经济效率的内在变量。

如果产权不明晰,就会产生“共有地的悲剧” :草场为共有资源,镇上的人都去放羊;由于牧羊过度,草场最终会变得寸草不生。

形成共有地的悲剧的原因是人们的行为具有负的外部

性,共有资源往往被使用过度。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具有非

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其他还有私人物品、俱乐部物品(排

他性公共物品,如加密电视节目,具有收费性和非竞争性)、混合物品、地方公共物品、全国公共物品、世界公共物品(如大气层保护)等。环境污染也叫公共坏物品。

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因此经济人的理性行为很难在这里

见到:人们不珍惜环境;生产者将污染的成本转嫁到社会,

转移到环境这样的公共物品上;生产者的行为产生负的外部

效应(也叫负的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 diseconomy),即生产者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可见,环境污染或破坏的原因是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具

有集体消费的特征;在环境中缺乏明晰的产权。

经济学中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一是明晰产权。如在共

有地的悲剧中,把土地分给家庭,使土地成为私人物品而不

是公共物品,就可免于过度放牧。二是直接控制,禁止污染,取消污染单位,迁出污染工厂。三是间接控制,让污染的企

业交税,以使“外部性内在化” 。对污染所纳的税叫庇古税

或纠偏税(庇古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四是逼迫企业投资排污,达到标准,免交排污税。五是

形成“污染权市场”——当企业被容许购买或出售政府颁发的

容许一定污染的许可证时,称之为形成了污染权市场。容许企

业买卖污染许可证,企业就可以选择是排污交税还是治理污染;选择治理污染,就可把污染许可证卖给别人。可见,可以用市

场的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总之,面对“共有地的悲剧” ,经济学的解决办法有:

对羊征税,把外部性内在化;拍卖有限量的牧羊许可证;拍卖

草场、土地,归于私人所有;禁止放牧。

保护生态环境,还必须建立公民参与的文化。有文章中

称:“环境问题从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的外部危机正凸显成

为社会失范和文化失落的内部危机,实际上表明我们缺乏足

以调动和满足主动参与感的社区生活,缺乏足以应对环境危

机的公民文化,沙尘暴其中在我们心中。只靠高高在上的指

手画脚,而缺乏社会底部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制度保证”。所以,我们不应当满足于政府行为:2002 年国务院紧急投资

540亿元治理沙尘暴;每年的植树造林形式重于实效。如果

没有民众的自觉的广泛的参与,环境很可能点上治理,面上

破坏,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因此,建立一种民间广泛

参与的制度和文化乃中国的长远之策。中国人应当有足够

的智慧和能力解决生态环境危机。作者胡星斗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解决措施---中特考试

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及解决措施 摘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 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详细介绍了我 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给出了解决这些问 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解决措施 0前言 生态环境是指以特定生物体(包括人类)为中心,多元复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生态关系的总和,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主体提供的环境功能。当系统的整体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协同进化性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就变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1 我国目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 (1)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 (2)森林资源匮乏,林草覆盖率低。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4)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河流断流日趋严重,湖泊退化愈演愈烈。

生态文明背景下南方林业发展对策

生态文明背景下南方林业发展对策 发表时间:2017-12-18T16:31:48.403Z 来源:《建筑科技》2017年第13期作者:曹瑞东 [导读] 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形势下科学发展可持续深化的结果。 广西省钦州市钦北区林业局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当前形势下科学发展可持续深化的结果。现在,长江以南的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尚未完全开发,解析后的重要因素,限制林业长江以南区域,提出了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政策,实施碳排放和其他系统喂养林业等操作,加强林业政策,是为了促进长江以南林业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发展;策略;南方; 1南方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1在实现生态良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林业是建设生态系统的关键,它肩负着建立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和提供生态产品的责任。近年来,长江以南各省市实施了多项大型生态工程,加强了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保护了物种,广西省就明确提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源,林业是生态环境之基”。在长江流域以南的森林覆盖率从2006年的40%到2010年的45%,是人工造林的地区,面积为三千260万亩,占全国绿化面积的一半以上。林业建设的系统的控制以及自然保护区九百七十五个,占据百分之四十七点,国内占超过百分之四点九的南部地区,占据百分之六点二的我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在很大程度上受保护的区域和植物物种。2010年,南方林业生产总值36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个百分点,比前一年增加了25个百分点。广西省在”十二五”期间,森林面积增加4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0%;森林蓄积增加0.5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达到6.5亿立方米以上。众所周知,南方林业在南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2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 实施林业经济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双赢。近年来,我国积极培养各种能源基金会,例如,快速增长的丰富的生产基础,生物材料,同时开展林业生态娱乐场所,为了符合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林业南方林业发展包含了巨大的潜力,如果可以使用好林业能源,积极培养能源林业,除了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1.3在蓬勃发展的生态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态文明的发展是构建生态文明文化的基础。生态文化是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人类的融合与合作、科学文明的发展形式和生存形式,以及实现生态文明与道德价值的价值。例如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点打造西江千里绿色走廊,建设南盘江、左右江、红水河、珠江中下游水源函养、水土保持林项目,构筑珠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规划人工造林20.65万公顷,封山育林78.83公顷,低效林改造66.67公顷。南部重要的目标除了负载创建生态林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体系,依靠森林公园和博物馆,湿地公园,自然公园生态文化培养基地、花卉、茶叶、竹子、森林生态文化,如对开发集成的思想在人与自然相处之间,建立生态文明思想,慢慢地生成标准的生态活动和机制,促进社会变化形成制造业和生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南方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森林资源不足 南方缺乏林业资源主要是由于缺乏总量、不对称和低质量。总的来说,南方所有森林覆盖百分之四十五点的利率,而远高于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二十点,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百分之三十,但平均只有零点一四公顷,是世界上人均拥有零点六公顷,低于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森林股票的价格仅比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高5倍半。在分散的情况下,我国东部森林覆盖率约为54:40,46:00,中间为4:62。西边是 43.83%。就质量而言,南方的树储备单位面积上除了海南和福建可以按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八十五点,其他省份,达不到百分之七十的全国平均水平,与人工林业单位面积上的储备是每公顷十二点九三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2.2生态产品供给不足 由于我国南方不合理开发利用天然林和人工造林树种,如冷杉、桉树、橡胶等均质性,经常能抵御自然灾害和生态灾害,缺水、水质等问题更为严重,如水土流失。江西省第二高的省份,森林覆盖率也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在中国南部,此外,生态防灾减灾体系不健全,森林大火,森林病虫害和有害生物入侵和野生动物疫病如严重威胁、破坏生物多样性。 2.3木材和其他林产品供应不足 从全国范围看,2010年国内木材产量为39个点,分别为60.08万和8立方米,比2003年增长了69个百分点,达到了未来几年的最高产量。尽管近年来国内木材生产有所增长,但各省市木材产业的需求快速增长,供应不足。我国的原木资源不能大量输送到南方,从国外购买的木材数量是肯定的。南方所有林业生产的木材、农业和实际材料供应不足,建立一个和谐的资源保护社会仍有很好的标准距离。 2.4生态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南方社会没有形成经济和利用的文化导向,适度消费,但也有重经济、轻生态的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象被利用。非法活动,如森林砍伐、森林砍伐、森林砍伐和湿地、非法运输木材和滥杀野生动物等。生态文化还不够发达,还没有充分发挥教育人类感染的作用。这与整个社会对生态文明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生态文明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3南方林业发展对策 3.1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战略 城乡绿化一体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在21世纪城市森林进城,导致这个国家城市的同时,开展绿色村庄建设,建立完善的城市和农村的森林生态体系,创建一个合适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积极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建设森林城市、森林村镇、森林村寨、森林公园和森林公园。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提高铁路、公路等通道绿化的水平,可以沿运河绿化区域,堤防,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迅速扩大森林植被;推进示范区城市和农村绿化建设,结合农村新农村建设、宅院、宅院等新农村建设,结合农村生活环境改善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的问题。 3.2大力发展碳汇林业 林业的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而中国南方则以有利的水和热条件来应对气候变化。改变可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森林碳封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危害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 2.1×103km 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淡水资源奇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这导致有些地区水灾频发,有些地区又极度干旱。二是人为因素,我国国民惜水、节水意识薄弱,节水措施不到位,这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成骤减趋势,且大量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骤减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人类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不合理的引种等,此外人类非法收集、采挖、走私等行为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七、各种污染严重 各种污染日趋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肆发展第二产业,人们长期只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而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目录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 1.1 土壤污染 (1)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1)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1) 1.4 乡镇工业污染 (2) 1.5 生态破坏和生态退化 (2) 2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特点 (2) 2.1污染来源及类型多 (3) 2.2 污染物种类复杂 (3) 2.3 污染途径 (3) 2.4 污染负荷大 (3) 2.5污染范围大 (3) 3 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 (3) 3.1 环境一直薄弱 (3) 3.2 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 (3) 3.3 环保机制不完善 (3) 4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4) 4.1 强化农业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4) 4.2 确立环保法规,完善环保制度 (4) 4.3 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多渠道融资 (5)

4.4.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革新,确保先进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 (5)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村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更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的稳定[1~2]。济发展中,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粗放,农村生活污染物的乱排乱放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社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3~4]。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显得必要而迫切。 1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 土壤污染 我国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氮、磷肥过多,有机肥、微量元素缺少;其次塑料薄膜、购物袋等难降解白色垃圾及废电池等有毒固废随意丢弃对土地也产生了较大危害[5]。呈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有毒的现代环境污染特征,正从常量污染物转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尤其如此。我国农村大约有1.5亿亩耕地收到污染,其中2008年耕地面积净减少1.93万hm2。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基础设施及管理体制落后,生污染物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我国每年约有1.2亿t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没有垃圾收集系统或装置,随意堆积垃圾于房前屋后;绝大多数农村厕所简易,无化粪池,卫生状况不佳,易生蚊蝇;兽禽多以散养为主,且人畜共屋,兽禽粪便未经处理,一部分流失于环境。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一些过去只是在城市出现的生活垃圾也成为农村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可降解垃圾占比迅速增加。农村垃圾大都集中露天堆放,形成恶臭熏天、蚊蝇乱飞的“垃圾山”[6]。目前,我国农村约有6.5亿常驻人口,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1亿t,其中有0.7亿t未做任何处理,相当于每年推出200多座百层“垃圾高楼”。农村生活垃圾已成为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最突出表现。 1.3 农村地表水污染 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兽禽养殖和农田径流以及乡镇企业等方面的污染,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1 主要表现 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 一、上的生态环境破坏据研究, 4000 年前,黄河流域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西周时,黄土高原拥有森林 4.8 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3%(而现在的全国森林覆盖率仅 为 13% ,航拍和专家分析的结果仅为8.9%);及至春秋战国, 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人的生存环境开始遭受巨大的破坏。 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折腾百姓,继续毁灭生态,大兴土 木,大伐森林,史书中就称“蜀山兀,阿房出”。汉时,中国人口剧增,统治者的思想又都是崇本抑末,以粮为本,单 一的粮食种植业,砍掉林、牧、副、渔、商,结果,重农反 而误农,粮食产量反而上不去。因为重农贵粟,必然毁林开 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地力下降,从而导致农业劳 动生产率每况愈下。 而且,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像游牧民族或者欧洲人是牧 农产品并重、以肉类奶类为主的,中国人饮食几乎等同于吃 植物性的粮食,所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的祖先只好 大规模地毁林开荒。还有,中国古代有着庞大的专制官僚机 构和军队,而军队又以步兵为主,它不像游牧民族、西方民 族以骑兵为主之补给容易,饿了吃马肉渴了喝马奶就行,可 以就地解决,中国人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食总是军事家们考虑的头等重大的问题;由于粮食保存的时间比肉

类、奶类长久,所以,中国的家、军事家总是追求庞大的粮 食储备,以应付不测。 为了解决政府、军队的巨大供给问题,中国人也只好开 荒。西汉开荒8 亿亩,东汉开荒7 亿亩,至此黄河流域的森 林全部倒地。三国时期,中国人口从东汉时的 5648 万,减至 767 万,民族差点毁灭,生态也就再所难保,火烧赤壁、 火烧连营八百里,也不知烧掉了多少森林。南北朝时,兵燹 战乱频仍,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南迁,长江流域的生态也就面 临着威胁。 隋时隋炀帝大兴土木,唐时开发东南,开荒14 亿多亩,“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加上隋唐征战、五代动乱,后来, 又经过宋辽金元争霸天下,元末、明末、清末、民国的战乱 破坏,中国人的生态资源被破坏殆尽。 可见,王朝循环不仅常常使得中华民族的人口减少过半 (中国历史上有10 次战争造成了人口减半),人民蒙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且使得子孙后代继续生存下去的环境遭受了灭 顶之灾。二、生态环境的现状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长时期内仍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大跃进”全 民炼钢,大规模砍伐森林;“文化大革命”时“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 ,梯田修到山顶上,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改革开放之后,政府虽然开始重视环境问题,但由于体制、 制度的原因,环境恶化的状况一时还难以扭转过来——高消

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及分析

一、历史上的生态环境破坏 据研究,4000年前,黄河流域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西周时,黄土高原 拥有森林4.8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3%(而现在的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航拍和专家分析的结果仅为8.9%);及至春秋战国,狼烟四起,烽火连天,中国 人的生存环境开始遭受巨大的破坏。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折腾百姓,继续 毁灭生态,大兴土木,大伐森林,史书中就称“蜀山兀,阿房出”。汉时,中 国人口剧增,统治者的思想又都是崇本抑末,以粮为本,发展单一的粮食种植业,砍掉林、牧、副、渔、商,结果,重农反而误农,粮食产量反而上不去。 因为重农贵粟,必然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地力下降,从而导 致农业劳动生产率每况愈下。 而且,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像游牧民族或者欧洲人是牧农产品并重、以肉 类奶类为主的,中国人饮食几乎等同于吃植物性的粮食,所以,为了解决吃饭 问题,我们的祖先只好大规模地毁林开荒。还有,中国古代有着庞大的专制官 僚机构和军队,而军队又以步兵为主,它不像游牧民族、西方民族以骑兵为主 之补给容易,饿了吃马肉渴了喝马奶就行,可以就地解决,中国人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总是军事家们考虑的头等重大的问题;由于粮食保存的 时间比肉类、奶类长久,所以,中国的政治家、军事家总是追求庞大的粮食储备,以应付不测。 为了解决政府、军队的巨大供给问题,中国人也只好开荒。西汉开荒8亿亩,东汉开荒7亿亩,至此黄河流域的森林全部倒地。三国时期,中国人口从 东汉时的5648万,减至767万,民族差点毁灭,生态也就再所难保,火烧赤壁、火烧连营八百里,也不知烧掉了多少森林。南北朝时,兵燹战乱频仍,中国人 开始大规模南迁,长江流域的生态也就面临着威胁。 隋时隋炀帝大兴土木,唐时开发东南,开荒14亿多亩,“高山绝壑,耒耜亦满”。加上隋唐征战、五代动乱,后来,又经过宋辽金元争霸天下,元末、 明末、清末、民国的战乱破坏,中国人的生态资源被破坏殆尽。 可见,王朝循环不仅常常使得中华民族的人口减少过半(中国历史上有10 次战争造成了人口减半),人民蒙受着巨大的痛苦,而且使得子孙后代继续生 存下去的环境遭受了灭顶之灾。 二、生态环境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长时期内仍然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大跃进”全民炼钢,大规模砍伐森林;“文化大革命”时“以粮为纲”、“农业学大寨”,梯田修到山顶上,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改革开放之后,政府虽然开 始重视环境问题,但由于体制、制度的原因,环境恶化的状况一时还难以扭转 过来――高消耗、高污染的重复建设的小企业遍地开花;草场无人维护,过度 放牧,内蒙古等地的载畜量是草场承受能力的1~3倍,导致大部分草场退化, 1/4的草场荒废;一些地方盲目开垦,盗林毁林严重,近几年呼伦贝尔又出现 了新的开荒热;一些企业仍然肆意排放着“三废”,黄土高原上私营企业在乱

中国林蛙南方生态养殖及产业化项目创意

中国林蛙南方生态养殖及产业化项目创意 (2006-12-13 9:18:57 作者:张伟相出自:浏览:8817次) 题目:中国林蛙南方生态养殖及产业化项目商业模式设计(创意) 来源:WBSA宁波机构——宁波市科技园区源动力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是项目公司经营战略顾问,未来五年将以自身的人力资源、组织能力、经验知识等为项目公司的经营、生产、研发等环节提供战略性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作为机构负责人,我对本方案进行了策划,其是本项目战略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本项目将为现代高效农业特别是规模化养殖项目提供样板;各决策点给广大WBSA人和其他策划师留下巨大想象和运作空间;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内容: 综观规模化养殖项目,“控制两端,服务中段”是成功的关键。 消费者是林蛙产品的受益群体;投资方、加盟合作者及整个社会则是该项目的利益共同体。 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农业相关技术的进步,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为本项目提供了重大机遇。 项目公司已具一条龙服务的能力,应本着永续经营原则和普惠天下原则,采用费用—投资法和风险转移法,通过技术培训、养殖推广、饵料提供、病害防治、成蛙回收、精深加工、特色连锁、品牌经营、资

本运作九步骤,下可使普林森成为林蛙产业的代名词,上可达到实现普林森“普惠天下”品牌内涵的目的。(见中国林蛙南方生态养殖及产业化项目商业模式设计创意图) 案例: 1、WBSA机构受聘普林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战略顾问https://www.360docs.net/doc/117547741.html,/news_view.asp?newsid=168 WBSA宁波机构——宁波市科技园区源动力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与宁海普林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战略顾问协议。 9月18日,应普林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请求,WBSA宁波机构—宁波市科技园区源动力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受聘为普林森公司企业经营战略顾问。在未来5年,源动力公司将以自身的人力资源、组织能力、经验知识等为甲方的经营、生产、研发等环节提供战略性解决方案。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一)五年规划方案的框架结构; (二)品牌战略; (三)人力资源战略; (四)技术创新战略; (五)渠道(营销)战略。 2、之前由我策划了品牌,被项目公司充分认同和接受,并注册了商标“普林森PRINSUN”。品牌由来:Prince,青蛙王子;princely,高贵的。为赋予更深内涵及保证品牌唯一性,按上述造出prinsun,其译音为“普林森”,从而巧妙构成:中国林蛙“源自森林,普惠天下”,中英文相映成趣,达成和谐。 3、中国林蛙南方生态养殖推广研讨会昨日隆重举行 标志着由WBSA宁波机构--源动力公司全程策划的普林森林蛙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在这收获的季节,灵秀宁海迎来八方宾朋。由WBSA宁波机构——宁波市科技园区源动力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具体策划的“中国林蛙南方生态养殖推广研讨会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宁海产 学研基地授牌仪式”于10月20日下午在宁海跃龙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上海、宁波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家教授,金融机构、市县媒体代表,合作伙伴及从江苏、台州等地赶来的拟养殖户共50余人参加了这项活动。他们分别是:宁海县人民政府陈育峰副县长、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民所长、宁波市科技局农发处郑剑处长、宁波市海洋渔业局周科勤总工程师、宁波市农林局科教处周建民处长、宁海县科技局郑有荣局长、宁海县海洋与渔业局王松地局长、宁海县农林局何日初副局长、宁波市农发银行信贷处许法贵处长、宁海县农发银行郭舟浩行长、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吴畏教授、上海水产大学邱军强博士、宁波大学教仪处朱冬发博士、主任、宁波市水产研究所张振敏高工及各街道、镇(乡)代表、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宁海电视台、今日宁海的记者等。 活动共进行了七项议程:中国林蛙南方生态养殖推广示范基地介绍;上海丰康公司介绍养殖成功经验、深加工产品、项目市场前景;上海农业科学院宁海产学研基地授牌;林蛙回收合同签约公证;中国林蛙南方生态养殖推广研讨会;领导讲话;参观中国林蛙南方生态养殖推广示范基地,取得圆满成功。尤其是研讨会过程,各级政府官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家,金融代表等从政策支持、技术支撑、资金保障等方面均予以承诺和极大鼓励,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一致认为,该项目将成为生态宁海的又一名特优主打产品,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为宁海县及周边区域的“三农”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4、中国林蛙南方生态养殖推广示范基地简介 中国林蛙南方生态养殖推广示范基地是由宁海普林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上海丰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规模为200亩的中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 1. 引言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40%。 治“霾”已成为当下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2015年2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作品来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尽管其中的部分数据和观点受到质疑,但这部记录片确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大面积的出现和扩散,不仅在国内为民众所诟病,也日益为国际所关注和讨论。例如韩国和日本,就常把本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归咎于中国,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认为中国的雾霾“飘洋过海”,荼毒美国。可以看到,雾霾在加速累及中国形象。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吐槽:“还有什么比索契这个满是棕榈树、没有雪的亚热带地区搞冬奥会更糟糕的事吗?或许是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进行滑雪比赛、在雾霾笼罩的华北平原举办冬奥会开幕式吧。”报道直指目前的北京没有资格申办冬奥会。另一方面,雾霾也成为经济、环境失衡的形象代言,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就犀利地指出,雾霾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尽管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雾霾外交问题,但如果中国的雾霾天气继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它会成为一个周边的公共外交问题。 第二,是水污染问题。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海河、辽河、淮

中国生态环境之现状

一、生态环境之现状 (一)生态文明的概述 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 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节约发展、情节发展、安全发展;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二)我国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 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沙漠化迅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

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类。 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水体污染明显加重。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大气污染严重。中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北方重于南方。目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近年来,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中国废渣年产生量已超过5亿吨,处理能力赶不上排放量。1988年全国积存量为66亿吨,人均6吨废渣。据统计,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为6000万吨/年,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 (三)世界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以气候变化为例 1906—2005年的近100年中,全球的地表温度上升了0.74℃,而在刚刚过去的50年中,地球升温的速度几乎等于过去100年升温速度的2倍。全球气

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6.3

生态环境部于6月2日上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向社会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了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全国1940个国考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为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说,从2019年的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来看,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用三个“越来越”概括表述:一是蓝天越来越多。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21.7%,重污染天数由平均10天下降到6天,减少了40% ,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由36天下降到20天,减少了约45%,北京由43天下降到4天,减少了约90%。全国优良天数比例总体上升,2019年达82%。二是水质越来越清。“十三五”以来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逐年增加、重度污染水体逐年减少,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累计上升8.9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全国海水水质稳中向好,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累计提高6.1个百分点,劣四类水体比例累计下降6.6个百分点。三是生态越来越美。全国生态状况指数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域由2012年的452个增加到2019年的817个,其中12.5%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比好转。 柏仇勇指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改善程度距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距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距离国家二级标准还差1微克/立方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都为国家二级标准的1.6倍左右,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时有发生;全国仍有65个国考断面水质为劣Ⅴ类,黄河、淮河、辽河、海河和松花江流域水质总体仍为轻度污染;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72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地下水水质总体上并不乐观;全国近岸海域仍有13个海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天津农学院 课题论文题目: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姓名:杨承林 学号:0901014102 系别:农学系 专业班级:09农学(1)班 指导老师:富东英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另外由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所以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对我国公众的生存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环境现状、公共影响、生态环境

正文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和生物多样性。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1/4的城市每年至少有60%的雨天下酸雨;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2000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人口稠密地区,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首位,氮化物排放量居第三。 另一方面,有迹象表明好几个空气指标已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47个重点实施环境保护的城市中,已有11个城市达到和好于有关二氧化硫排放的国家标准、29个城市达到或好于有关空气悬浮颗粒浓度的国家标准(这些城市包括北京在内)。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与此同时,土壤侵蚀对长江流域的影响也在增大,长江由于土壤侵蚀产生的泥沙量已超过世界上两条最大河流(尼罗河和亚马逊河)的总和。因为江河(包括水库和湖泊)中泥沙淤积,从1949年到1990年间,中国航行河道缩短了56%,同时也限制了可航行船只的大小。由于长期使用化肥以及杀虫剂导致更新土壤的蚯蚓数目减少等原因,使得土壤肥力和质量降低、土壤厚度变薄。由于灌溉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和管理,中国9%的土地已受到盐碱化影响(尽管中国政府

中国环境现状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就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就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与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森林赤字就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与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与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 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