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相关基础简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基础PPT课件

RNA的种类与结构
• rRNA(核糖体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参与 蛋白质合成
RNA的种类与结构
RNA的结构特点
单链结构,局部存在双链区域
存在多种修饰和二级结构,如茎环结构、 假结等 不同种类的RNA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域
RNA的合成与加工
转录
以DNA为模板,通过RNA聚合酶 催化合成RNA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 用,以及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机制和调控。
基因表达的调控
研究基因表达的时空特异性及其调控 机制,包括转录因子、表观遗传学修 饰等。
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遗传学的关系
与生物化学的关系
分子生物学是遗传学的重要分支,遗传学 为分子生物学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理论框架 。
DNA的复制与修复
01
DNA复制的过程:起始、延伸和 终止。
02
DNA复制的酶:DNA聚合酶、解 旋酶、连接酶等。
03
DNA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复制。
04
DNA修复的类型:直接修复、切 除修复、重组修复和SOS修复等 。
DNA的转录与表达
DNA转录的过程:起始、延伸和终止。
转录的酶:RNA聚合酶。
microRNA的调控作用
microRNA通过与mRNA的3’端非编码区结合,抑制mRNA的翻译 或促进其降解,从而调节基因表达。
信号转导与基因表达的关联
细胞外的信号分子通过信号转导途径,激活或抑制细胞内的转录因子 ,从而调节基因表达。
06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应用
DNA重组技术
DNA限制性内切酶
识别特定DNA序列,切割双链DNA。
生物教学课件ppt

教学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和分析,了解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特点,培养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5
04
数据分析
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遗传病的发病 率、遗传方式、基因突变类型等
生物教学案例三:生态恢复工程的实践与评估
工程实践
在受损的生态系统内进行植被 恢复、土壤改良、水资源保护 等措施
结果分析
对比监测数据,分析生态恢复 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 机制
CHAPTER 06
生物教学案例与实践
生物教学案例一: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究
总结词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 义
教学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发现和理解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培养实验探究能 力和科学素养。
实验材料
绿叶植物、光源、温度计、湿度计、烧杯 、试管等
实验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分析光照强度对光合 作用的影响,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介绍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离心、过滤、萃取等,以及各 种操作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生物化学实验的设计
介绍如何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 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物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环境保护要求,以确保实验的安 全性和环保性。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细胞 遗传物质DNA。它通过核孔实现核质 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细胞分裂与增殖
01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它通过DNA的复制和平均分配实现
细胞的自我更新。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
普通生物学-绪论ppt课件

到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的研究对生物学和人类发展的作用。
• 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向:
(1)学科精细化,同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相辅及综合:
50年代——核技术年代;60年代——空间技术年代;70年代——电子技 术年代;80年代——生物技术年代;90年代——生物高科技年代;21世 纪——生物世纪(生物芯片,生物物理,生物化学)
5、稳态
稳态是指动物在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条件下,运用内部 调节机制,消除外部因素变化所施加的影响,维持内部环 境如温度、pH、水分、离子浓度等的稳定。
6、生长和发育
(1)生长
单细胞生物生长:细胞体积与重量的增加 多细胞生物生长:细胞的分裂来增加细胞的数目
(2)发育
在生物体的生活史中,其构造和机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由幼体 形成一个与亲体相似的成熟个体,然后经过衰老而死亡,这个总的转变 过程叫做发育。 但是在高等动、植物中,发育一般是指达到性机能成熟时为止。
(二)古代生物学时期
奴隶社会(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后期,人类进入了铁器 时代。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还停留在搜集事实的阶段。但在 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 古代的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 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剖学和生理 学),他们的学说在生物学领域内整整统治了1000年。 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
四膜虫
三、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试:闭卷考试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总分100分)×30%
+期末考试(总分100分)×70%
➢平时成绩计算方法: 平时成绩由出勤(10%)、作业(80%)和课堂表现(10%)组 成。
绪论
主要内容:
1、介绍生物学的定义 2、生命的基本特征 3、生物学的分科 4、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5、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6、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 7、学习普通生物学的方法
• 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向:
(1)学科精细化,同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相辅及综合:
50年代——核技术年代;60年代——空间技术年代;70年代——电子技 术年代;80年代——生物技术年代;90年代——生物高科技年代;21世 纪——生物世纪(生物芯片,生物物理,生物化学)
5、稳态
稳态是指动物在外部环境因素变化的条件下,运用内部 调节机制,消除外部因素变化所施加的影响,维持内部环 境如温度、pH、水分、离子浓度等的稳定。
6、生长和发育
(1)生长
单细胞生物生长:细胞体积与重量的增加 多细胞生物生长:细胞的分裂来增加细胞的数目
(2)发育
在生物体的生活史中,其构造和机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由幼体 形成一个与亲体相似的成熟个体,然后经过衰老而死亡,这个总的转变 过程叫做发育。 但是在高等动、植物中,发育一般是指达到性机能成熟时为止。
(二)古代生物学时期
奴隶社会(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后期,人类进入了铁器 时代。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还停留在搜集事实的阶段。但在 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 古代的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 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剖学和生理 学),他们的学说在生物学领域内整整统治了1000年。 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
四膜虫
三、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试:闭卷考试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总分100分)×30%
+期末考试(总分100分)×70%
➢平时成绩计算方法: 平时成绩由出勤(10%)、作业(80%)和课堂表现(10%)组 成。
绪论
主要内容:
1、介绍生物学的定义 2、生命的基本特征 3、生物学的分科 4、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5、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6、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 7、学习普通生物学的方法
生物学基础幻灯片PPT课件

• 如血液中H2CO3和HCO3,比例1:20,血 液PH7.4的水平
• 4)参与胞内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 • 3 糖类 • (CH2O)N或CN(H2O)N
糖类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 果糖
二 糖 C12H22O11
蔗糖 麦芽糖
多 糖 (C6H10O5)n
淀粉 纤维素
• 糖的作用
• 1作为生物体的结构 部分,例胞膜的糖蛋 白,组成DNA
四.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二)球状蛋白的三级的结构特怔
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含有多种二级结构 单元。如具有三级结构的球状蛋白溶菌酶中含有a 螺旋、-折叠、-转角和无规卷曲四种二级结构
卵溶菌酶(egg lysozyme )的三级结构
• 3) 蛋白质的功能 • 催化——酶 • 结构功能——胶原蛋白 • 运输功能——转铁蛋白 • 贮存功能——铁蛋白 • 运动功能——肌动蛋白 • 防御功能——溶菌酶 • 信息传递——味觉蛋白 • 遗传调控——组蛋白
四、核苷酸 (核苷的磷酸酯,磷酸位于C-5’)
AMP ADP ATP
腺苷酸及其多磷酸化合物
• 功能 作为核酸的成分
•
提供能量
•
用于细胞的信号传递
•
参与构成辅酶
• 参与宏观调控
核酸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iec acid,DNA) :细胞核和线粒体内,携带和 传递遗传信息,决定细胞和个体的基因型(genetype)
1928-1952年,证实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 酸
核酸(nucleic acid)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 位的生物大分子
二.核酸的化学组成
DNA RNA
嘌呤碱 腺嘌呤 (A) 腺嘌呤(A)
• 4)参与胞内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 • 3 糖类 • (CH2O)N或CN(H2O)N
糖类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 果糖
二 糖 C12H22O11
蔗糖 麦芽糖
多 糖 (C6H10O5)n
淀粉 纤维素
• 糖的作用
• 1作为生物体的结构 部分,例胞膜的糖蛋 白,组成DNA
四.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二)球状蛋白的三级的结构特怔
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含有多种二级结构 单元。如具有三级结构的球状蛋白溶菌酶中含有a 螺旋、-折叠、-转角和无规卷曲四种二级结构
卵溶菌酶(egg lysozyme )的三级结构
• 3) 蛋白质的功能 • 催化——酶 • 结构功能——胶原蛋白 • 运输功能——转铁蛋白 • 贮存功能——铁蛋白 • 运动功能——肌动蛋白 • 防御功能——溶菌酶 • 信息传递——味觉蛋白 • 遗传调控——组蛋白
四、核苷酸 (核苷的磷酸酯,磷酸位于C-5’)
AMP ADP ATP
腺苷酸及其多磷酸化合物
• 功能 作为核酸的成分
•
提供能量
•
用于细胞的信号传递
•
参与构成辅酶
• 参与宏观调控
核酸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iec acid,DNA) :细胞核和线粒体内,携带和 传递遗传信息,决定细胞和个体的基因型(genetype)
1928-1952年,证实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 酸
核酸(nucleic acid)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 位的生物大分子
二.核酸的化学组成
DNA RNA
嘌呤碱 腺嘌呤 (A) 腺嘌呤(A)
《普通生物学》课件

详细描述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多种形态,如圆形、椭圆形、柱形等。它 们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组成,其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场所 ,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功能与代谢
总结词
细胞的功能多种多样,代谢过程复杂且有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详细描述
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这些功能通过一系列 的代谢过程实现,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链等,这些过程需要酶的参 与,并产生能量和代谢产物。
详细描述
共生关系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 关系,如某些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关系;竞争关系 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有限资源 ,可能导致其中一方或双方生存受到威胁;捕食关系 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这种关系普遍存在 于食物链中;被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成为另一种生 物的食物,也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发展历程
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描述性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到分子生 物学的转变,每一次的突破都为人类认识生命带来了新的视 角。
前沿领域
目前生物学的前沿领域包括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神经科 学等,这些领域的研究将为未来的生物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PART 02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总结词
细胞的形态多样,结构复杂,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REPORTING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总结词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详细描述
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的基本方式,分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形式。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减数分裂则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最终 产生生殖细胞。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多种形态,如圆形、椭圆形、柱形等。它 们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组成,其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场所 ,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功能与代谢
总结词
细胞的功能多种多样,代谢过程复杂且有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详细描述
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这些功能通过一系列 的代谢过程实现,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电子传递链等,这些过程需要酶的参 与,并产生能量和代谢产物。
详细描述
共生关系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 关系,如某些植物与菌根真菌的共生关系;竞争关系 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有限资源 ,可能导致其中一方或双方生存受到威胁;捕食关系 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这种关系普遍存在 于食物链中;被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成为另一种生 物的食物,也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发展历程
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描述性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到分子生 物学的转变,每一次的突破都为人类认识生命带来了新的视 角。
前沿领域
目前生物学的前沿领域包括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神经科 学等,这些领域的研究将为未来的生物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PART 02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总结词
细胞的形态多样,结构复杂,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REPORTING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总结词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详细描述
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的基本方式,分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形式。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减数分裂则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最终 产生生殖细胞。
细胞生物学全套ppt课件(共277张PPT)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结合激光扫描和共聚焦技术,实现三 维重建和动态观察,用于研究细胞内 分子定位和相互作用。
电子显微镜
利用电子束代替光束,通过电磁透镜 成像,可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如透 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应用
DNA重组技术
通过体外操作DNA片段,实现基因克隆、表达和调控研究,用于 解析基因功能和调控网络。
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肿瘤发生。因此,深入研究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和机制对于理解细胞增殖、分化和癌变等生物学过程 具有重要意义。
06
细胞分化、衰老与凋亡
细胞分化类型和影响因素
细胞分化类型 多能干细胞分化
专能干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类型和影响因素
01
终末分化细胞
02
影响因素
基因表达调控
03
系。
蛋白质组学技术
利用质谱技术、蛋白质芯片等方 法,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组成、相 互作用和修饰等,揭示蛋白质在
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信息学分析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组学 和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挖掘和分 析,发现新的基因、蛋白质和调 控网络及其与细胞生物学过程的
关系。
THANKS
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机制
被动运输
01
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两种方式,不需要消耗能量,物质顺
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主动运输
02
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两种方式,需要消耗能
量,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膜泡运输
03
包括出胞和入胞两种方式,通过膜泡的形成和移动来实现物质
的跨膜运输。
膜蛋白功能及其调控
普通生物学ppt课件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进 行的特殊分裂方式,遗 传物质减半。
细胞增殖的调控
通过原癌基因、抑癌基 因等调控因子控制细胞 的增殖与分化。
03
遗传与变异
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 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动物的分类与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 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动物进化与系统发育
物种起源与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07
微生物生物学
微生物的种类与特点
微生物的种类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 藻类等。
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溶酶体
消化分解细胞内老化的细胞器和 异物。
高尔基体
参与蛋白质的修饰和分泌。
内质网
参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和分泌 。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
有丝分裂
真核细胞分裂的主要方 式,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到两个子细胞中。
无丝分裂
部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 胞采用的分裂方式,不 形成纺锤丝和染色体。
减数分裂
微生物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用于发酵和酿造;在医药工业中用于生产抗生素和维生素等;在环 境保护中用于污水处理和废气治理等。
谢谢聆听
变异的来源与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内部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 现象或过程,包括碱基替换、缺失、 增添等。
染色体变异
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如缺失、重复 、倒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如整倍性变异和非整倍性变异)等。
细胞增殖的调控
通过原癌基因、抑癌基 因等调控因子控制细胞 的增殖与分化。
03
遗传与变异
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 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动物的分类与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 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动物进化与系统发育
物种起源与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07
微生物生物学
微生物的种类与特点
微生物的种类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 藻类等。
核糖体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溶酶体
消化分解细胞内老化的细胞器和 异物。
高尔基体
参与蛋白质的修饰和分泌。
内质网
参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和分泌 。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
有丝分裂
真核细胞分裂的主要方 式,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到两个子细胞中。
无丝分裂
部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 胞采用的分裂方式,不 形成纺锤丝和染色体。
减数分裂
微生物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用于发酵和酿造;在医药工业中用于生产抗生素和维生素等;在环 境保护中用于污水处理和废气治理等。
谢谢聆听
变异的来源与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内部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 现象或过程,包括碱基替换、缺失、 增添等。
染色体变异
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如缺失、重复 、倒位、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如整倍性变异和非整倍性变异)等。
普通生物学课件 生命的化学基础

类固醇是一类不同的脂质。它们的特点 是碳链折成4个环,3个六元环和1个五元环。 图2.9就是一种最常见的类固醇——胆固 醇的结构式。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动 物体内合成其他类固醇的原料。动物的雌、 雄性激素都是类固醇。 有一些类固醇药物称为促蛋白合成类 固醇,是人工合成的类似雄性激素的药物。 它能促进肌肉发达,增强体力,常为一些 运动员所服用。这些药物有许多严重的副 作用,对身心两方面都有严重影响,为许 多体育组织所禁用。
葡萄糖和果糖都是由6个碳原子组成 的,称为己糖。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单糖 还有由3、4、5和7个碳原子组成的,分 别称为丙糖、丁糖、戊糖和庚糖。其中 戊糖尤其重要,因为它们是组成核酸的 成分。 细胞中用作燃料分子的主要是葡萄 糖。葡萄糖和其他单糖也是细胞合成别 的有机分子(如氨基酸)的原料。细胞中的 单糖若不立即被利用则通常被合成为双 糖和多糖。
2.2.2 细胞利用少数种类小分子合成 许多种大分子
在生命现象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分子都 是极其巨大的分子,称为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可分为4大类:蛋白质、核 酸、多糖和脂质。这4类大分子中的前三类 都是多聚体。所谓多聚体,就是由相同或 相似的小分子组成的长链。组成多聚体的 小分子称为单体。细胞利用单体组成多聚 体。生物细胞中所合成的大分子种类极多, 仅蛋白质的种类就约有1012种。
• 脂质中最常见的是脂肪,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 通过脱水合成而形成的。脂肪酸的羧基中的一 OH与甘油的羟基中的一H结合而失去一分子水, 于是甘油与脂肪酸之间形成酯键,便成为脂肪分 子:酯化,所以脂肪又叫甘油三酯或三酰基甘油。 脂肪中的3个酰基一般是不同的,来源于C16、 C18或其他脂肪酸。有双键的脂肪酸称为不饱和 脂肪酸,没有双键的则称为饱和脂肪酸。图2.8 是一种脂肪的结构式。其中一个脂肪酸是C16的, 另两个是C18的,一个有一个双键,另一个有两 个双键。双键的存在使得碳链弯曲,占的空间较 大:,所以含有双键的脂肪在常温下是液态,因 为其分子不能排列得太紧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 液
溶质(8-9%)
Na+、K+、Ca2+、Mg2+
电解质 HCO3-、Cl-、HPO32-、SO42-
营养物质 小分子有机物 代谢终产物
激素
血细胞(4050%)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气体:O2、CO2
6
7
(中性粒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 全血
离心后
8
细胞形态
9
2)红细胞 • 红细胞的功能 ➢运输O2和CO2 ➢缓冲作用:在酸碱平衡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5. 骨骼组织
骨骼是人体的力学支柱,承受着各种载荷的作 用。
人体骨骼分为躯干、四肢和颅骨三大部分,每 一部分都由许多不同形状的骨相互连接而成, 组成了人体整个骨骼系统。
为了保证人体的正常生活、运动和劳动,每一 块骨都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它由两方面来 衡量:
持机体的生存。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 细胞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可吞噬入侵机 体的微生物和其他义务,并可清除机体自 身的坏死组织;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免疫反应。
13
4)血小板 又称血栓细胞(thrombocyte) 形态: ➢呈两面微凸的圆盘状,平均面积8um2, ➢受刺激时伸出伪足。
1.血管内皮具有抗凝作用
2.血流的冲刷和稀释作用 ⑴循环不息,使偶尔被激活的凝血因子被冲走; ⑵稀释被激活的凝血因子;
3. 纤维蛋白的吸附作用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吸附和吞噬凝血因子
4.体内生理性抗凝物质 有三类: ⑴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⑵蛋白质细胞系统(肝素:防止血栓形成)
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19
4.4 动脉硬化与支架介入治疗及 其支架内再狭窄
20
动脉硬化:
21
支架植入技术 利用穿刺、导管、球囊导管扩张和金属内 支架植入等技术,使狭窄、闭塞的血管或 腔道扩张、再通的技术。包括冠脉支架、 肾动脉支架、脑血管支架、大动脉(主动 脉、腹动脉)血管支架、食道支架等
22
血管支架内再狭窄
什么是血管支架内再狭窄? 植入血管支架材料引起的血栓(凝血)过程,这是血管支 架植入后易引起的并发症。金属裸支架再狭窄发生率约 为30%,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发生率小于10%。
血管支架内再狭窄形成原因: 凝血过程是血液和外界材料接触后,在数秒内血浆蛋白 (白蛋白,γ-球蛋白和纤维蛋白)竞争吸附,接着是 血小板被活化粘着而形成血栓,即所谓血小板血栓反应。 与此同时,血液中的内、外因素等一系列凝固性蛋白的 串级活化反应而进一步使可溶性血纤维蛋白聚合成为不 溶性血纤维蛋白凝胶裹卷红血球,白血球,也裹进血小 板而形成红色血栓。
1.人体的机体组织
1
➢人体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细胞,由细胞 与细胞间质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 组织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材料
➢组织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组成物的化学、 物理性质及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例如: 神经组织:几乎完全由细胞组成 骨骼:由骨骼胶原纤维和矿物质组成,仅含
少量的细胞和基质。
2
机体的主要功能:
这两项功能都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 实现的。如果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 出来,溶解于血浆中,即丧失上述功能。
10
3)白细胞
➢白细胞有核,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 ➢依据白细胞细胞核接触不同染色剂时,胞 浆中是否产生特殊的嗜色颗粒可分为粒细 胞及无粒细胞。 ➢粒细胞又可依据所含嗜色颗粒特性不同而 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中性 粒细胞。 ➢物理细胞可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一个典型的动物细胞悬浮在液体中是一个直径约为20微米的
球,如图所示。
光面内质网
微纤丝 线粒体 溶酶体 染色质
细胞核 高尔基复合 体 核仁
糙面内质 网
泡囊
微管 原生质膜
• 大多数细胞在悬浮液中的生长不是很好,它们常常贴敷于某 一基质进行生长。
4
3. 细胞外基质(EMC)
➢ 由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各种生物大分子 ➢ 各种生物大分子组装成高度水合的凝胶。 构成细胞外基质的大分子种类:胶原、非胶原糖蛋
蛋白降解;血小板第6因子(抗纤维蛋白因子,PF6)抑制
纤维蛋白溶解
15
4.2 凝血和血栓的形成
(释放前 列环素)
16
17
血管损伤
血管内皮下 组织暴露
血管收缩 (血小板因子)血小板激活 (粘附、聚集、释放)
血小板止血栓 (初期止血)
血凝块形成与维持 (二期止血)
凝血系统激活 纤维蛋白网形成
18
4.3 血液凝固的控制(体内抗凝系统)
23
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
A: 植入之前;纤维蛋
白原血栓形成,及血小
板聚积;
D:内附壁血栓形成;
E:内膜和中层的平滑
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导致
内膜增生;
F:血管晚期重塑引起
再狭窄。
24
药物涂层支架抑制再狭窄
切片照片
(a)金属裸支架对照组
(b)药物涂层支架组
25
14
血小板的功能
1. 正常值:(100-300)×109/L < 50 ×109/L 有出血倾向
血小板过少 则有出血倾向; 血小板过多则血栓形成
2.功能:
⑴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支持和修复;
⑵参与生理止血全过程
⑶参与凝血:如血小板磷脂,PF3
⑷促进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释放的5-HT
刺激血管内皮释放血管激活物, 激活纤溶酶原而使纤维
白、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以及弹性蛋白。
EMC的功能: 使组织具有弹性和抗压性 ➢ 对物质转运有选择渗透性 ➢ 细胞表面的蛋白聚糖有传递信息作用 ➢ 抗凝血功能 ➢ ……
5
4. 血液
4.1 血液的主要组成及特征、功能 1)组成:
水(91-92%) 血浆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血浆 (5060%)
➢新陈代谢:人体——外界环境 ➢兴奋性:机体对刺激有起反应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能力
3
2. 细胞
• 细胞是活体组织形成的基础,一定情况下,它们可以单独存
活。
一些生物体,如细菌、原生动物和一些藻类,由
单个细胞组成。但是大多数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部分,
11
白细胞分类及数量
总数:4.0~10.0 109/L 中性粒 neutrophil: 50%~70% 嗜酸粒 eosinophil: 0.5%~5% 嗜碱粒 basophil: 0%~1% 单核细胞 monocyte: 3%~8%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20%~40%
12
•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 ➢抵抗微生物的入侵和执行免疫功能,以维
溶质(8-9%)
Na+、K+、Ca2+、Mg2+
电解质 HCO3-、Cl-、HPO32-、SO42-
营养物质 小分子有机物 代谢终产物
激素
血细胞(4050%)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气体:O2、CO2
6
7
(中性粒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 全血
离心后
8
细胞形态
9
2)红细胞 • 红细胞的功能 ➢运输O2和CO2 ➢缓冲作用:在酸碱平衡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5. 骨骼组织
骨骼是人体的力学支柱,承受着各种载荷的作 用。
人体骨骼分为躯干、四肢和颅骨三大部分,每 一部分都由许多不同形状的骨相互连接而成, 组成了人体整个骨骼系统。
为了保证人体的正常生活、运动和劳动,每一 块骨都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它由两方面来 衡量:
持机体的生存。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 细胞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可吞噬入侵机 体的微生物和其他义务,并可清除机体自 身的坏死组织; ➢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免疫反应。
13
4)血小板 又称血栓细胞(thrombocyte) 形态: ➢呈两面微凸的圆盘状,平均面积8um2, ➢受刺激时伸出伪足。
1.血管内皮具有抗凝作用
2.血流的冲刷和稀释作用 ⑴循环不息,使偶尔被激活的凝血因子被冲走; ⑵稀释被激活的凝血因子;
3. 纤维蛋白的吸附作用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吸附和吞噬凝血因子
4.体内生理性抗凝物质 有三类: ⑴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⑵蛋白质细胞系统(肝素:防止血栓形成)
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19
4.4 动脉硬化与支架介入治疗及 其支架内再狭窄
20
动脉硬化:
21
支架植入技术 利用穿刺、导管、球囊导管扩张和金属内 支架植入等技术,使狭窄、闭塞的血管或 腔道扩张、再通的技术。包括冠脉支架、 肾动脉支架、脑血管支架、大动脉(主动 脉、腹动脉)血管支架、食道支架等
22
血管支架内再狭窄
什么是血管支架内再狭窄? 植入血管支架材料引起的血栓(凝血)过程,这是血管支 架植入后易引起的并发症。金属裸支架再狭窄发生率约 为30%,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发生率小于10%。
血管支架内再狭窄形成原因: 凝血过程是血液和外界材料接触后,在数秒内血浆蛋白 (白蛋白,γ-球蛋白和纤维蛋白)竞争吸附,接着是 血小板被活化粘着而形成血栓,即所谓血小板血栓反应。 与此同时,血液中的内、外因素等一系列凝固性蛋白的 串级活化反应而进一步使可溶性血纤维蛋白聚合成为不 溶性血纤维蛋白凝胶裹卷红血球,白血球,也裹进血小 板而形成红色血栓。
1.人体的机体组织
1
➢人体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细胞,由细胞 与细胞间质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 组织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材料
➢组织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组成物的化学、 物理性质及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例如: 神经组织:几乎完全由细胞组成 骨骼:由骨骼胶原纤维和矿物质组成,仅含
少量的细胞和基质。
2
机体的主要功能:
这两项功能都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 实现的。如果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 出来,溶解于血浆中,即丧失上述功能。
10
3)白细胞
➢白细胞有核,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 ➢依据白细胞细胞核接触不同染色剂时,胞 浆中是否产生特殊的嗜色颗粒可分为粒细 胞及无粒细胞。 ➢粒细胞又可依据所含嗜色颗粒特性不同而 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中性 粒细胞。 ➢物理细胞可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一个典型的动物细胞悬浮在液体中是一个直径约为20微米的
球,如图所示。
光面内质网
微纤丝 线粒体 溶酶体 染色质
细胞核 高尔基复合 体 核仁
糙面内质 网
泡囊
微管 原生质膜
• 大多数细胞在悬浮液中的生长不是很好,它们常常贴敷于某 一基质进行生长。
4
3. 细胞外基质(EMC)
➢ 由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各种生物大分子 ➢ 各种生物大分子组装成高度水合的凝胶。 构成细胞外基质的大分子种类:胶原、非胶原糖蛋
蛋白降解;血小板第6因子(抗纤维蛋白因子,PF6)抑制
纤维蛋白溶解
15
4.2 凝血和血栓的形成
(释放前 列环素)
16
17
血管损伤
血管内皮下 组织暴露
血管收缩 (血小板因子)血小板激活 (粘附、聚集、释放)
血小板止血栓 (初期止血)
血凝块形成与维持 (二期止血)
凝血系统激活 纤维蛋白网形成
18
4.3 血液凝固的控制(体内抗凝系统)
23
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
A: 植入之前;纤维蛋
白原血栓形成,及血小
板聚积;
D:内附壁血栓形成;
E:内膜和中层的平滑
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导致
内膜增生;
F:血管晚期重塑引起
再狭窄。
24
药物涂层支架抑制再狭窄
切片照片
(a)金属裸支架对照组
(b)药物涂层支架组
25
14
血小板的功能
1. 正常值:(100-300)×109/L < 50 ×109/L 有出血倾向
血小板过少 则有出血倾向; 血小板过多则血栓形成
2.功能:
⑴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支持和修复;
⑵参与生理止血全过程
⑶参与凝血:如血小板磷脂,PF3
⑷促进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释放的5-HT
刺激血管内皮释放血管激活物, 激活纤溶酶原而使纤维
白、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以及弹性蛋白。
EMC的功能: 使组织具有弹性和抗压性 ➢ 对物质转运有选择渗透性 ➢ 细胞表面的蛋白聚糖有传递信息作用 ➢ 抗凝血功能 ➢ ……
5
4. 血液
4.1 血液的主要组成及特征、功能 1)组成:
水(91-92%) 血浆蛋白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血浆 (5060%)
➢新陈代谢:人体——外界环境 ➢兴奋性:机体对刺激有起反应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能力
3
2. 细胞
• 细胞是活体组织形成的基础,一定情况下,它们可以单独存
活。
一些生物体,如细菌、原生动物和一些藻类,由
单个细胞组成。但是大多数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部分,
11
白细胞分类及数量
总数:4.0~10.0 109/L 中性粒 neutrophil: 50%~70% 嗜酸粒 eosinophil: 0.5%~5% 嗜碱粒 basophil: 0%~1% 单核细胞 monocyte: 3%~8%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20%~40%
12
•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 ➢抵抗微生物的入侵和执行免疫功能,以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