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率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的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方面的效果。
在介绍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概念和降低漏尿率的方法后,研究采用实验方法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漏尿率有显著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进一步讨论了实验结果的可行性和推广性,并对品管圈活动在未来的应用进行展望。
结论部分指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为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指导。
在综述了研究的主要观点后,得出结论指出品管圈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留置导尿患者的漏尿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效果观察、降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介绍、方法、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结论、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一直是医院品质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排尿障碍患者的引流,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留置导尿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特别是漏尿的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不便。
由于漏尿问题的存在,一些医院推行了品管圈活动,以改进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漏尿率。
品管圈活动是一种医疗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团队协作、数据分析、持续改进等方式,帮助医护人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针对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较高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品管圈活动,探讨降低漏尿率的有效方法,提高留置导尿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治疗服务。
通过系统观察和分析,本研究力求找出解决漏尿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进行品管圈活动,观察其在降低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率方面的效果。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品管圈活动来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漏尿事件的发生频率。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单位团体的漏检率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单位团体的漏检率目的:应用品管圈的方法管理和改善体检中心单位团体体检的漏检情况。
方法: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单位团体预约体检人数达70247人,漏检者达12429人.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开会确定活动主题,共同讨论分析主要原因,根据主要原因拟定活动计划,制定改进对策,实施一个季度后对比评价效果。
规范工作流程降低漏检率。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满意度的目标达成率102%,进步率5.3%,漏检率的目标达成率4.6%,进步率23.2%。
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单位团体的漏检率。
标签:品管圈;单位团体;漏检率我科室于2014年6月~2014年12月针对单位团队体检漏检情况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预期效果,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室体检项目设有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皮肤科、肛肠科、眼科7个临床科室和检验科、放射科、B超、心电图、骨密度检测、视力检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外周动脉硬化检测、全身热断层扫描、人体成份分析、全身健康信息扫描、精神压力测试、糖尿病早期风险筛查、肝脏弹性剪切波检测、肺功能测定、胃镜、肠镜、电子鼻咽喉镜、乳腺红外线检查、心电运动平板、基因检测共21项,护士25人,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5.5岁。
学历:本科学历10人,大专学历15人;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10人,护士13人。
护龄3-13年,平均8年。
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单位团体预约体检人数达70247人,漏检者达12429人. 漏检率达17.7%。
1.2方法1.2.1品管圈活动的设定与实施1.2.1.1成立品管圈及选定主题①品管圈成员组成由9名护士组成,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4名,圈长由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强,资历高的一名本科主管护师担任。
护士长担任辅导员。
②圈名“团队体检督促组”意为防止单位团体体检者有漏检情况,旨在加强单位团队体检者体检过程中管理工作。
“品管圈”在降低儿科患者漏针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降低儿科患者漏针率中的应用
【分析原因】:
1、病人高峰期,护理人员配置力量不够
2、重点时段,夜班、连班一个人上治疗班,巡视力量欠缺
3、宣教效果不佳,家长护理和观察不到位
4、技术原因上,静脉穿刺不熟练,反复穿刺,刺破血管。
5、血管因素中,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营养状态、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6、患者不合作,儿科患者在行为功能方面的特殊性,静脉输液容易发生渗漏。
【对策】:
1、高峰期,实行弹性排班,确保高峰期力量配比。
2、重点时段,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做好每班床边交接。
3、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交待输液期间相关注意事项,尽量避免输液侧肢体活动,如有输液部位肿胀、苍白、疼痛等异常情况,及时呼叫。
4、进一步加强静脉穿刺带教工作,每月考核,提升穿刺成功率。
5、对特殊病人,如血管弹性不好、严重脱水、使用微量泵输液患儿,增加巡视次数。
6、发现药物渗漏,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做好家属沟通安抚工作。
圈名:同心圈
目标:降低漏针率
圈徽意义:
1、针形向下特指降低漏针率;
2、心形寓意我们用爱心、关心、责任心包容患者的病痛。
口号:优服务、提技能,同心协力服务好每一名患儿。
品管圈在降低患者大小便标本迟检率中的运用

品管圈在降低患者大小便标本迟检率中的运用目的探讨品质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迟检率中的应用。
方法成立品质圈,以降低住院患者留取大小便标本迟检率为活动主题,调查现住和归档病历,查阅大小便常规化验结果单,得出平均每份留取大小便标本迟检率。
结果通过品质圈活动,大便迟检率由活动开展前的23.6%降低到7.1%;小便迟检率由活动开展前的31.1%降低到活动后的11%。
患者留取大小便标本时间明显缩短,大便标本平均送检时间由3.8d 降低至1.5d,小便标本平均送检时间由2.6d 降到1.0d,改进标本采集流程,同时也减少了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达到预期效果。
结论品质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留取大小便标本迟检率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护士解决患者潜在和存在问题的意识、能力提高,护患沟通增加。
标签:品质圈;大便标本;小便标本;迟检率我科QCC小组于2013年12月~2014年7月间开展以”降低患者大小便标本迟检率”为目的品质圈活动(命名为呵护圈),在降低大小便标本迟检率及缩短标本留取时间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成立QCC 小组确立”降低患者大小便标本迟检率”为活动主题,按照PDCA循环方法开展活动,成立QCC小组,小组共7人,成员均为本科室护士,包括辅导员1 名(护士长),圈员5 名,圈长1 名。
1.2实施方法1.2.1设定目标目标为在48h 之内留取大便标本;在24h 之内留取小便标本;大便标本迟检率达到8.5%,小便标本迟检率达到11.4%。
(排除标准:月经期女患者、由他科转入已完成大小便检查患者、冲击治疗当天办理出入院患者)。
1.2.2现状调查调查2013 年12 月~2014年2 月病历共340 份,查阅大小便常规化验单,大便标本留取超时80份,占总数的23.6%,小便标本留取超时105份,占总数的31.1%。
1.3原因分析分析患者留取大小便标本化验时间过长的各种原因,从医护因素、患者因素及其它等因素分析原因。
品管圈活动降低消化内科病区粪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的效果

品 管 圈活 动 降 低 消 化 内科 病 区粪 便 培 养标 本 不 合格 率 的 效 果
田 甜
[摘要 ] 目的 探 讨品管 圈在降低 消化 内科病 区粪便培养标本 的不合格 率 中的应用效 果。方法 2013年 1~3
品管 圈活动前后 消化 内科病 区粪便培 养标本 准确 留取 掌握 率和粪便 培养标 本的不合 格率 。结 果 实施 品管 圈
后 ,消化 内科病区粪便培 养标 本 准确 留取 掌握 率 由 85.1%提 高到 96.7% ,差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 =4.76,P=
0.03);标 本的不合格 率从 24.0% 降低到 1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85,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
第25卷 第l期
航 空 航 天 医 学 杂 志
2014年1月 103
护 士们 一起 到床边 查看病人 ,与病 人交流 、了解 病情 、给 予 健康教育 ,可让病 人感 觉到 被重 视 ,增 强 了对护 士 的信 任 感 ,提 高 了 对 治 疗 、护 理 的依 从 性 及 满 意度 J。 3.3 确保护理管理 的质 量 检查夜 班护士 的护理 质量及 护理措施 的落 实情 况 ,发现 问题 并指 出 ,采取 有效 措施 及 时处理 。通过询 问患 者可 强化 本科 室 护理 人员 的健 康宣 教 ,促进 护理人 员完善 自己的护理工作 。 3.4 提高 了护 士的职业 素养 护理人 员对晨 问护理 查房 重要性 的认 同是非 常关键 的 J。通过晨 间护理 查房 ,巩 固 了护理人员 的专业 知识 ,对 护理 问题 较 多的病 例 、典 型病 例的查房更能促进各层 次护士业余 时 间进行学 习 ,提升 自 身素养 。在与患 者沟 通 的过程 中,多 对一 的交 流 ,有利 于 全面 了解 患者情况及需 要 ,同时开 拓思维 ,互学 互助 ,解决 思考 问题 的局 限性 ,提高沟通技巧 。 3.5 提高 了教学质量 通过晨 间护理查房 ,带教老师强化 自身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 的同时 ,使实 习护士 得到更全 面 的临床教学 ,对 实习护士也 是不 可多得 的学 习专 科护理 的 契 机 。 4 小 结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重症患者转运物品遗漏率中的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重症患者转运物品遗漏率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重症患者转运物品遗漏率中的作用。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分析影响护士重症患者转运物品遗漏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质量持续改进。
结果:品管圈活动后,重症患者转运物品遗漏率由53.19%降低至21.59%,无形效果评分呈正向增长。
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重症患者转运物品遗漏率,保障了重症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提高了医护人员满意度和团体协作精神。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以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行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1]。
重症患者转运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它在患者病危的情况下进行,极易引起并发症造成二次伤害,可能导致心搏骤停、窒息、管道脱出、输液终端等意外事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
因此,为了保证重症患者转运途中的安全,在转运前护士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防止转运意外发生。
然而,重症患者病情危重,转运途中携带的仪器设备及抢救药物等种类繁多,护士备物遗漏的情况时而发生,这样不仅增加了重症患者的转运风险及转运不及时,而且造成医护人员转运工作满意度低。
为了能安全、及时的转运重症患者,提高医护人员转运工作满意度,降低重症患者转运物品遗漏率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2015年6-11月本科以“降低重症患者转运物品遗漏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11月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124例(转运182例次)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52例;年龄22~83岁,平均(56.79±15.27)岁;内科15例,外科83例,妇产科7例,急诊科19例。
将所有患者按入院时段分组,2015年6-8月60例(转运94例次)为活动前,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平均(58.61±15.45)岁;内科8例,外科42例,妇产科3例,急诊科7例;平车转运58例,轮椅转运2例,2015年9-11月64例(转运88例次)为活动后,其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平均(55.09±15.02)岁;内科7例,外科41例,妇产科4例,急诊科12例;平车转运61例,轮椅转运3例,活动前后纳入的患者性别、年龄、科室、转运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品管圈在降低体检中心大便检查弃检率中的效果

检查 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从 主要原 因中找 出整改措施 。比较活动前后 大便 检查 弃检 率 。结果 大便检 查弃检 率 由实施 品 管圈活
动前 的 35.389% 降低 至 20.049% 。结论 开展 品管 圈活动 ,可有效 降低体检人群 大便检 查弃检 率 ,有效提 高体检 质量和服务 水平 。
· 176 ·
TODAY NURSE ,November,2018,Vo1.25,No.32
品 管 圈在 降低 体 检 中心 大便 检 查 弃 检 率 中的效 果
朱 小伶 贺 雪 刘 雪 莲 刘 迎 新
摘要 目的 探 讨品 管圈管理 工具在 降低体检 中心 大便检查 弃检 率 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在 品管圈活动前先对健康 管理 中心 大便
的参考价值 。2017年 8月 针对 本科 大便 检查 弃检 率高 这 一 常规检查弃检调查 问卷专 家认 定率 为 81.2% ,问卷具 有较 高 的 薄弱环节 ,开展 以降低 大便检查弃检率为 主题 的品管圈活动 ,通 结构效度 。对发 现的 120名弃检大便 检查的受检者进行 问卷调
当代护士 2018年 l1月第 25卷第 32期 (中旬 )
·l77·
1.2.3 设定 目标 了解 现状确 定 改善重 点后 ,拟定 改善 的 目 用 [例(% )]描述。
标 ,通过 品管 圈活动 的 目标值 设定 公式 ,进行 目标 设定 。降 2 结 果
低 大便 检查弃检率 目标值 =现况值 一(现况 值 ×改 善重 点 ×圈 2.1 改善前后 大便 检查弃 检率 改 善前 统计 2017年 3月 一7
1.1 一般 资料 收集 2017年 3~12月在本 院健 康管 理科完成 人 ;女性生 理期 9人 ;工作人员未指 导其 留取大便标本 7人 。按 体检的人群资料 ,以 2017年 3月 ~7月 31360例体 检样本 为 品 现况调查数据绘制柏拉 图 (图 1),利 用二八 定律发 现受 检者 弃
品管圈对降低大便标本漏检率的效果评价

1.2.2.5 原因分析 把漏检原因综合后进行分析, 从病人、 医护人员、 环境、 其他 4 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绘制鱼骨图见图 1。
图 1 鱼骨图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5 年 5 月 1 日至 6 月 1 日对科室 65 例需留取大便标 本患者进行调查, 对每例漏检标本原因进行记录, 收集后进行 分析, 调查 65 例, 漏检例数 29 例, 漏检率 :45%。通过科室品 管圈成员投票决定, 开展了以降低大便标本漏检率为活动主 题的品管圈活动, 于 2015 年 10 月 15 日至 11 月 17 日再次对 科室 65 名需留取大便标本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漏检例数 :10 例, 漏检率 :15.38 %。漏检率由原来的 45% 降低到 15.38%。
* 通讯作者 : 宁向君 , 女 ,38 岁 , 主管护师。
1.2.2.6 对策实施 (1)医护人员因素 P: 计划 a. 提前告知病人留取标本的 注意事项 , b. 建立大便标本登记一览表。c. 加强与病人之 间的沟通、 宣教留取大便标本的重要性 d. 及时发放标本容器 盒。D: 实施 a. 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 .b 除白班督导外, 大夜 班根据一览表情况再次督导患者进行标本的留取 c. 加强宣 教, 进行多次讲解宣教告知病人留取标本的重要性 d. 及时发 放标本容器并做好登记, 发现未留取得及时催留。C: 确认 全科护士能按要求做到 : 及时沟通, 积极示范, 护患间零纠纷 [3] 。A: 处置 实施评估效果好, 为有效对策。 (2) 患者因素 P : 计划 a . 使患者认识到留取大便标本的 重要性。b 积极配合护士正确完成标本留取。 D : 实施 .a 进 行有效健康教育, 多与病人沟通交流, 认真对待患者, 获取对 方的理解、 信任。 b 介绍时细致耐心, 必要时协助患者留取。 C: 确认 工作用心, 方法妥当, 沟通无障碍。 A : 处置 实施评价 效果好, 为有效对策。 (3)环境因素 P: 计划 a. 设置大便标本留取标准化流程 图。b. 在标本放置处设置醒目提示。D: 实施 a. 科内设置了 大便标本留取标准化流程图。b. 在标本放置处设置醒目提 示。c. 使用新型标本容器 , 使标本留取更卫生、 简单 [4]。C: 确认 护士按标准流程图, 督导患者留取大便标本, 降低了大 便标本的漏检率。A: 处置 实施评估效果好, 为有效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率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12-11T15:46:22.4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8月第22期供稿作者:王琴[导读] 现状调查选择2014年4月~5月我科住院患者120人进行调查。
数据统计,共有36例发生漏检,漏检率为30%。
王琴
(安徽省广德县人民医院内五科 242200)【摘要】目的降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率,规范粪常规留取的流程。
方法对120例品管圈活动前患者首粪常规漏检的原因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规粪常规留取流程,实施2个月后评价效果。
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达标率96%、进步率72.22%,;圈员认为本次品管圈活动规范有效,提升了团队精神、增长了专业知识等。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率,并具有可持
续性。
【关键词】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率品管圈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369-02 品管圈(Quaily Control Cirle,QCC)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发起的,通过愉快轻松的现场管理方式,由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在医院进行护理品管圈活动能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1]。
2014年3月~8月,我院护理部在各个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消化内科的选题是降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率,现将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4年3月~8月在我科开展品管圈前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率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品管圈人员组成品管圈成员采取自愿报名,护师2名,护士3名,推荐一名圈长,护士长参与督导工作,设定圈名和圈徽,每1~2周活动一次。
品管圈活动实施日期2014年3月~8月。
1.2.2 确定主题召开品管圈会议,圈员针对本科室存在的问题,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选题四要素原则,选定“降低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率”为品管圈主题,并对主题概念作标准化界定,减少新入院患者3天内粪常规的漏检率。
1.2.3 现状调查选择2014年4月~5月我科住院患者120人进行调查。
数据统计,共有36例发生漏检,漏检率为30%。
1.2.4 原因分析全体圈员经过讨论,通过绘制鱼骨图,从人、物和方法三方面找出影响住院患者粪常规留取的因素,结果发现,影响因素有护士宣教不到位、患者对流程不了解、无指引标示、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见图1)。
图1 综合问题及原因(椭圆形内条目为主要原因)1.2.3 目标值设定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x圈能力x改善重点)}/120={36-(36x0.9x0.86)}/120=0.0675=6.75%。
1.2.4 解析及措施将改善重点解析并拟定对策如下:①护士宣教不到位,护士对加强护士责任心,责任护士每晨主动检查大便报告单,发现三天内未留取粪常规,及时向患者宣教,并告知留取标本的重要性。
责任护理组长每日督查责任护士的工作。
②患者对流程不了解,由责任护士每天带领当天新入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实地环境介绍(包括大小便放置处),介绍留取流程,发放留取用物时告知相关留取方法及送检方式。
③无指引标示,制作流程图及标识,在病区厕所墙壁上贴流程图及指引标识。
1.3 评价方法
1.3.1 目标达标及进步率目标达标率=(改善前-改善后)/(目标值-改善前)x100%,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x100%。
1.3.2 开展品管圈的效果评价 8项无形成果由圈员投票选出,在品管圈活动结束前评分,每项最高分为6分,最低为1分,总分6~36分,得分越高,该项越得到圈员认可。
2 结果
2.1 目标达标及进步率住院患者3天内粪常规漏检情况,活动前为36例,活动后为8例,目标达标率=(改善前-改善后)/(目标值-改善前)x100%=(36-8)/(7-36)x100%=96%,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x100% =(36-8)/36x100%=72.22%。
2.2 圈员对品管圈活动的评价见表1。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让圈员自发主动地参与到管理中,圈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家在活动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了自身的能力,活动的团结合作性能有效地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提高了全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见表1)。
3.2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率。
在本次品管圈活动中,圈员结合实际情况选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主题,通过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解析、对策拟定、实施、效果确认等一系列活动过程,将住院患者粪常规检查流程标准化,最终达到了预期目标,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粪常规漏检率(活动前30%,活动后7.3%)。
3.3 本次品管圈活动尚需完善之处,活动计划拟定与实际执行不完全相符,现状把握阶段,资料收集表格的制定过于简单,所选取的对策有超出能力范围的情况,实施时多项对策同时进行,不能确立是哪个对策产生的效果。
圈会召开样式单一,今后可采取多样化,以激发头脑风暴。
参考文献
[1] 许晨耕,符林秋,等.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医院护理品管圈活动[J].护理学杂志,2013,7(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