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
儿童的智力水平、性格、情绪稳定性等特征往往与父母的遗传有关。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稳定、温暖、关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家庭冲突、负面情绪等不良因素可能对儿童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3.监护人教养方式:监护人的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爱、支持和积极引导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自主性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过度保护、强制性教育等负面教养方式可能会限制儿童的发展。
4.同伴关系: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其心理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与其他儿童的互动和交流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元素的发展。
5.教育环境:学前教育环境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一个刺激、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会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
然而,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并不存在简单的单一因果关系。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且不同儿童对这些因素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提供一个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需要综合考虑并平衡以上因素的影响。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关键是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温暖、关爱的家庭环境,提供积极的教养方式和良好的同伴关系。
此外,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学前教育环境和文化背景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他们的心理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教育。
影响孩子个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孩⼦个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学前教育期是孩了个性品质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时期,孩⼦个性和性格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那影响孩⼦的个性发展因素有哪些?下⾯是店铺为⼤家收集整理的育⼉知识,⼀起来看看吧! 影响孩⼦的个性发展因素有哪些? 第⼀是要受神经系统发育的形响。
对于处于学前期的⼉童来说,虽然他们的⼤脑获得了很⼤的发解,重量⼰达成⼈的⼗分之⼋九,可是他们的脑细胞却很柔嫩,他们⼤脑的⽣理机能尚未成然,中枢神经系统对肌⾁的⽀配作⽤,尤其是⼤脑操纵⼩肌⾁群的能⼒还⽐较差。
加之他们⽬侧能⼒差,空间知觉不准确,还有就是这⼀时期孩⼦的好奇⼼特别强烈,所以造成了孩⼦在各种运动或动作时就特别容易出现错误和过失,就特别容易产⽣破坏和掇坏东西的现象。
例如孩⼦想把盛⽔的杯⼦放到桌⼦上,结果却事与愿违,失⼿把杯⼦打碎了,⼜如把刚买来的玩具拆卸的七零⼋落,把家⾥的漂亮的玻漓器⽫摔得粉碎等等。
这⼀时如正是孩⼦的运动器官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所以他们对运动表现了⽔不满⾜的欲望,尤其是5--7岁幻男孩,往往过分地好动、好⽃、淘⽓,常常会出现因互相追逐扭打⽽撕破⾐服,因爬揪或因攀登、跳跃⽽跌伤⼿⾜的事。
在这⼀时期,由于孩⼦的⼤脑细胞还很稚嫩柔弱,他们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
这种抑制过程的柔弱和兴奋过程的强烈⽽产⽣的反差,以及他们强烈的兴奋性还很不稳定,再加上过强的运动欲望,就使他们的⾏为很容易冲动⽽失去控制。
这些合并在⼀起,就使这⼀时期的孩⼦显得特别的淘⽓、顽⽪,再加上他们意志的⾃觉性、坚持性和⾃制⼒还很差,他们的注意⼒还不集中,经不起外界的刺激、⼲扰、引诱⽽产⽣转移,这就使他们⾏为的⽬的性变得盲⽬和不稳定。
例如在幼⼉园⾥,孩⼦们正在⽼师的带领下做操,突然看见天上⼀架飞机飞过,孩⼦们马上就欢呼跳跃起来,他们就会不顾⽼师的哨声和⼝令。
这并不是孩⼦们不听话,不守纪律,⽽是他们的注意⼒和兴奋点发⽣了转移,这正是处于这⼀年龄段的孩⼦们所特有的特征。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幼儿园入学前阶段,对于自身个性、情绪和社交行为的发展和形成。
气质是指一个人长期表现出的与其他人不同的稳定的个性特征。
儿童气质的发展对于他们的整体成长和学习能力都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与培养的一些要点。
首先,学前儿童的气质发展与遗传因素有关。
儿童的气质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父母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例如,有些儿童可能天生比较活跃好动,而另一些儿童则相对较安静。
这种天生的差异不代表好坏,每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
父母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并为他们提供适合的环境和资源,以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
其次,学前儿童气质的培养需要重视情绪管理。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情绪管理的能力逐渐形成,并且对于儿童的社交和学习都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通过模范行为来教导儿童如何处理复杂的情绪,例如愤怒、焦虑和失望。
同时,父母还可以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被理解和接受。
再次,学前儿童的气质发展需要重视他们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指儿童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幼儿园是孩子们与外界接触的重要场所,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儿童可以学习到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的技巧。
父母可以鼓励儿童参加集体活动、与其他儿童互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最后,学前儿童的气质发展需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儿童成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基础。
父母可以给予儿童肯定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同时,父母还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让儿童尝试新的事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总之,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培养儿童的气质需要综合考虑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并且注重情绪管理、社交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
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关爱,可以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的因素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的因素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等。
1. 遗传因素:学前儿童的智力、性格、身体素质等方面往往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例如,某些遗传基因可以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父母身高的遗传也会对孩子的身高产生影响。
2. 家庭环境:学前儿童在家庭中度过大部分时间,家庭对他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爱的、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而家庭中的暴力、缺乏关爱等不良因素则会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通常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社交环境,从而有助于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同时,社会对儿童的价值观、道德规范以及对儿童权益的保护程度也会对学前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
4. 教育环境: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可以提供适合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条件,促进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绪发展。
适合年龄的游戏、活动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前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因素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环
境等方面。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学前儿童的发展轨迹。
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

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生理因素(遗传、发育水平、性别等)、心理因素(气质、个性、情绪、自我概念等)和社会因素(家庭、托幼机构、社会等)。
1.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
遗传是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首先,遗传赋予了人们感知觉器官、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它们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
其次,遗传带给人们的肤色、体型、相貌等生理特征也间接影响儿童性格和行为的发展。
同时,个体拥有的个性心理特征、行为差异、能力差异等也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2)发育成熟度。
发育成熟度对学前儿童行为的影响成熟度是指机体发育所达到的某种水平。
个体发育成熟的快慢,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的成熟水平直接影响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发展。
以婴儿排尿训练为例:机体排尿过程包括了膀胱尿液充盈,压迫刺激膀胱壁感受器;感受器将信息上传到大脑,产生尿意;中枢神经发出指令,尿道括约肌舒张,排出尿液。
自我控制排尿意味着当机体产生尿意后先暂时忍住不马上排尿,在完成找厕所或马桶、脱裤子等系列准备工作后,在适宜的条件下排尿。
这种控制排尿等的意识和能力通常要到2岁左右才初步具备。
因此,过早训练婴幼儿排尿是没有意义的,往往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婴幼儿会因为不能自我控制排尿而一再遭受挫败,变得沮丧或逆反。
故耐心等待儿童的发育成熟,不拔苗助长,是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心理因素(1)气质。
气质类型对学前儿童行为的影响气质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照看型、难以照看型和缓慢照看型三种类型。
不同的气质类型有不同的行为表现:①容易照看型:生活有规律,比较活跃,容易适应环境;情绪较积极、稳定、友好、愉快;比较专注,不易分心;容易得到成人的关爱。
②难以照看型:生活没有规律(睡觉、饮食及排便不规律);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且反应消极;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与成人关系不密切。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之学前儿童的气质

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概述
1.气质: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 的心理特征。
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这些特征有规律地互相联系、组 合,便构成了个人的气质类型特征。
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有稳定、不易改变的特点“秉性难移”
气质使其心理活动染上了一种独特的色彩。
二、儿童气质的类型和表现
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 三种类型:(1)容易抚 育型40%(2)抚育困难 型10%(3)启动缓慢型。
15%
研究儿童气质的意
义在于;气质有类型的差
异而无好坏的区别,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来自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应当在了
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
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 的放矢,取得实效。
胆汁质的人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与主动 性。这类人情感和行为动作产生得迅速而且强烈, 有极明显的外部表现;性情开朗、热情,坦率,但 脾气暴躁,好争论;情感易于冲动但不持久;精力 旺盛,经常以极大的热情从事工作,但有时缺乏耐 心;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对问题的理解具有 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意志坚强、果断勇敢, 注意稳定而集中但难于转移;行动利落而又敏捷, 说话速度快且声音洪亮。
C. 检票员不让你进去,便想反正第一场戏不太精彩,
还是暂且到小卖部呆一会儿,待幕间休息再进去;
D. 你对此情景感叹自己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
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心理学家设计了“看戏迟到”的特定问题情境,对四种典 型气质类型的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四种基本气质 类型的观众,在面临同一情境时有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
一 、简答
1.简述个性的特性。 2.简述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
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和学习经历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认知能力、情绪表达和社交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遗传因素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前儿童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的身体特征和脑功能的发展。
一些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与儿童智力、注意力、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发展存在关联。
例如,一些儿童可能天生拥有更高的智力潜能,而另一些儿童可能更容易受到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影响。
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是儿童最主要的社会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例如,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会影响儿童的情绪表达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一个温暖、支持和鼓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而一个冷漠或恶劣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导致儿童情感和行为问题的出现。
社会环境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在社会环境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这些经历会对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学前教育机构和幼儿园为儿童提供了与同龄人交往和互动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社交技能的培养和发展。
而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背景、社会价值观等因素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个富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而一个缺乏机会和资源的社会环境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教育和学习经历也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前阶段是儿童认知和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适当的教育和学习经历对他们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与此相反,缺乏适当的教育和学习机会可能导致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展滞后。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和学习经历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个性因素及发展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因素及发展1.了解有关个性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掌握学前儿童气质、性格、能力及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懂得如何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去进行教育,怎样去发展儿童的能力,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塑造儿童的良好性格。
4.知道学前教育要根据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同时要以促进学前儿童个性良好形成和发展为目的。
欢欢和园园是一对双胞胎姐妹,长相一个样。
刚入园时,老师们都分不清哪个是欢欢,哪个是园园。
阳阳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眼里,阳阳聪明可爱,活泼开朗,喜欢运动,动手能力强,是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
可是,有一天,阳阳妈妈来接孩子时却说:“老师,我家孩子就是好动,叫他弹琴时总是坐不住,缺乏自制力,还喜欢问东问西,不知道哪有那么多问题,喜欢在家搞破坏,一个新玩具到他受里就被他拆开成了废品。
邻居家的欢欢可乖了,琴弹得不错,画也画得好,又文静,老师,我家阳阳是不是有问题?”案例中,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家长却怀疑他是问题儿童。
我想主要还是因为家长没有真正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
什么是个性?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有什么特点?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的发展?本章将分别讲述这些问题,着重分析学前儿童的构成个性的有关因素,如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发展和培养。
但是仔细观察,发现她们在活动中表现还是不一样的,欢欢活泼开朗,喜欢唱歌跳舞,自理能力强,胆子大,但是比较冲动,有脾气;园园文静,画画不错,喜欢安静的游戏,不爱说话,一遇到问题就哭着叫姐姐。
双胞胎之间个性尚且有如此大的差异,更何况是其他人呢?每个儿童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为将来的幼儿园老师应该如何去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差异,如何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去进行教育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个性”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诸如“城市的个性”、“这个人很有个性”等,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个性指的是具有特别性,与众不同。
心理学上的个性则指的是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个性的独特性的集中表现,包括气质、能力、 性格等心理成分。其中个性是最核心的特征,反 映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性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 方式。
.
7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个性尚未真正形成, 因此本章分析儿童个性只限于气质、性 格、自我意识、性别化等方面
.
8
第二节 学前儿童气质
“气质是每一个个别人的最一般的特征,是 他们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特征 在每一个人的一切活动上都打了一定的烙 印。”——巴普洛夫
.
5
三、个性的结构
个性包括个性倾向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和 个性心理特征系统三个子系统。
1、个性倾向系统
包括需要与动机、兴趣、志向、世界观 等要素。它们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力因 素,决定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积极性, 集中体现了个性的社会实质。是构成个 性的核心。
.
6
2、自我意识系统
是一系列自我完善的功能结构,反映的是个性对 社会生活的反作用,是人的心理能动性的体现。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 个方面。
.
13
(二)气质的心理特征
胆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 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 强好胜、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 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 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 事,刚愎自用。
多血质,这种人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 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 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他 们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 思迁。
.
14
粘液质,这种人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 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周到,安静稳重、踏 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 受力高、内刚外柔,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 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 缓。
抑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 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 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 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
9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动力方面特征的表现 u 速度 u 强度 u 稳定性 u 指向性
气质特征不是指一 个人一时一事的偶 然表现,而是许多 情况下的一贯特征
.
10
n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包括:
n 心理活动的速度(如知觉的速度、言语 的速度、思维的速度等)
n 心理活动的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度、 意志努力的强度等)
.
15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照表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强 不平衡
强 平衡
灵活
高级神经活 动类型
兴奋型(不 可遏制型)
活泼型(灵 活型)
气质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安静型(不
强 平衡 不灵活 灵活型)
粘液质
弱 不平衡
弱型(抑郁
型)
抑郁质
.
16
二、儿童气质类型和表现
托马斯在1956年采用家长问卷法对141名儿 童进行了纵向研究,一直追踪到成人。研究 者定期收集家长对儿童行为的描述,通过统 计分析总结出气质的九个不同维度:
⑦ 反应强度:指反应的能量水平。 ⑧ 反应阈限:指引起儿童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⑨ 心境质量:指儿童持续的情绪状态成分中是
高兴的时候多,还是不高兴的时候多。
.
18
上述九个维度中,节律性、适应性、趋向与 退缩、反应强度和心境质量五个维度与亲子 关系、社会化、行为问题等有较高的相关。 这些维度不同的组合就构成婴儿三种不同的 典型气质类型。
.
22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学。
巴甫洛夫在自己长期的研究中,发现高级神经活动的神经过程 有三个基本特征: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神经过程的强度:指神经细胞在工作中所受得起的刺激强弱程度;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指兴奋和抑制的力量对比的程度;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指兴奋和抑制互相转换的速度
根据这三个特征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产生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 其中最典型的有四种:
此外,研究中还有35%的儿童不符合 上述三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可以定义为 中间型或过渡型。
.
20
美国心理学家:凯根 我国学者杨丽珠等人:活泼型、专注型 抑制型、均衡型、敏捷型
.
21
(二)其他气质的类型及表现
1、希波格拉底的体液气质说: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 抑郁质。
1.生于肝的黄胆汁过多——容易激动,好发怒, 不可抑制; ——胆汁质; 2.生于心脏的血液过多——热情、活泼好动 ——多血质; 3.生于脑的粘液过多——冷静、沉稳 ——粘液质; 4.生于胃的黑胆汁过多——敏感、抑郁 ——抑郁质;
强、不平衡、兴奋占优势——不可遏制型(兴奋型) 强、平衡、灵活——活泼型 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 弱、不平衡、抑制占优势—— 弱型(抑郁型)
① 活动水平:以婴儿活动时限与不活动时限的 比例来衡量
② 节律性:指身体各种功能活动的规律。
③ 注意的转移:指儿童依据环境刺激改变行为 的程度。
.
17
④ 趋向与退缩:指儿童对环境中的新事物做出 趋向或退缩的反应。
⑤ 注意的广度或持久性:指儿童从事某种活动 时稳定注意时间的长短。
⑥ 适应性:指儿童对环境中的变化能否很快的 适应。
n 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如注意的稳定性、 情绪的稳定性等)
n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如内向的和外向 的)。
.
11
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影 响。刚出生的婴儿就能体现出气质上的 差别。
后天的环境(社会、学校、家庭等)对 气质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本性的, 气质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变化不大。
.
12
(二)气质的心理特征
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 发展
.
1
学习目标
了解个性的概念 理解个性因素(包括气质、性格、自我意
识、性别化)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及其 重要性。
.
2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
3
一、什么是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 在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 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
4
二、个性的特征
稳定性 整体性 社会性 个别性
① 容易抚育型:(占40%左右)有节律、愉快 的,容易适应新的经验。
② 难以抚养型:(占10%左右)节律差,接受 新的经验比较困难,对环境刺激倾向做出强 烈的否定反应。
.
19
③ 缓慢发动型:占15%左右。这类婴儿 安静,不爱活动,对环境刺激做出温和 低调的反应。心境常是不开朗的。对新 经验的适应的速度比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