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板胡的演奏技能修订稿
谈板胡演奏的艺术形式

谈板胡演奏的艺术形式
板胡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中国乐器,艺人演奏板胡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从演奏者的姿势、弓技、音色和表演形式等方面来看,板胡演奏是一种高度技术化和艺术
化的形式。
板胡演奏需要艺人采取正确的姿势。
艺人要坐直,胸部微微前展,两肩放松下沉,背
部挺直。
艺人通过这种姿势可以获得更好的身体平衡,保持手部和肩部的稳定,从而可以
更好地控制乐器的演奏。
艺人需要掌握板胡的弓技。
板胡演奏主要依靠弓技来产生声音。
艺人需要通过掌握弓
的力度、速度和角度等要素,来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意境。
弓技的使用既要契合曲谱的要求,又要根据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灵活运用,使演奏更具个性化和艺术性。
板胡演奏需要艺人通过调弦和指法等手法,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音色。
艺人可以通过调
整指法和手指的力度,产生不同的音量和音色。
板胡的音色通常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
个范围,艺人需要根据不同乐曲的要求,合理调整指法,使音色更加饱满和丰富。
板胡演奏需要艺人通过表演形式来传达音乐的情感和内涵。
艺人可以通过面部表情、
身体语言和舞蹈等方式,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艺人表演时需要准确把握乐
曲的节奏和情感变化,通过细腻的艺术表达来打动听众的心灵。
谈板胡演奏的艺术形式

谈板胡演奏的艺术形式板胡是一种弓弦乐器,使用独特的弓法演奏,演奏者需要通过手指和弓的协调,掌握手指和弓的力度和速度,以及对乐曲情感的把握,达到传达音乐情感和美的效果。
板胡演奏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下面我们将详细谈一下板胡演奏的艺术形式。
1、音色表现板胡的音色具有浑厚、温暖的特点,音色表现是板胡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奏者能够通过拨动玉指板和弓的轻重缓急掌握音色的表现,通过局部加强、削弱等手法烘托音乐情境。
演奏者可通过对音色的掌握,将乐曲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使听众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内涵。
2、技巧运用板胡演奏的技巧非常独特,其曲目通常采用各式各样的技巧展现。
技巧有箭弹、泛音、颤音、半音连续奏、滑音、点弓、飞弓、竹板弓等,每一种技巧都需要演奏者的手指和弓的协调掌握,形成独特的音乐韵味。
演奏者在演奏技巧过程中,需要体现出技巧的轻重缓急、音高节奏等方面的表现,使得整个曲目更加鲜活。
3、节奏韵律节奏与韵律是板胡演奏的核心内容,它们对演奏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节奏鲜明的曲目可让听众感受到明快欢悦的节奏韵律,而醇厚沉稳的曲目则能使听众感受到宁静温馨的美感。
演奏者需要敏锐地捕捉到曲目的节奏和韵律,把握好音速和音准度的控制以及速度变化的协调运用。
4、表现技巧表现技巧是指演奏者在音乐演奏过程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技巧。
演奏者能够通过情感表现、视觉表现、动作表现、身体语言等综合手段,使演奏更加生动有力。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兼顾多方面的表现要素,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用自己的感受、经验和技巧来演绎音乐的美感。
总之,在板胡演奏中,各种艺术形式紧密结合,综合起来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性和魅力。
演奏者需要结合音色表现、技巧运用、节奏韵律和表现技巧等方面的要素,创造出一种音乐风格,以提高演奏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而这一切,需要演奏者长期的苦练和大量的演出经验,才能够真正达到精通水平。
分析板胡音乐演奏的技巧与风格

分析板胡音乐演奏的技巧与风格作为我国传统声乐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板胡,其近年来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很好的继承了和发展了板胡技艺,不断创新了板胡演奏风格,丰富了板胡技法,由于板胡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其这一特性也成为了当前很多城市在打造自有城市文化特色中的重要武器,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将板胡的弓法和揉弦两种技法方面着手,来探讨板胡音乐的演奏技巧与风格。
一、关于板胡板胡和高胡等传统民间乐器一样,同属于胡琴类乐器,其最早应用于清末,成为当时梆子腔戏曲的重要伴奏工具,随着板胡的广泛应用及其发展,其也逐渐演变成我国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板胡在结构上,其主要由琴筒、面板,及琴杆等部分构成,在制作材料的选择方面,其要求十分严格,各主要部分都需要选择优质的木材,如琴杆的制作材料主要是硬度较高的乌木及红木等,面板的主要制作材料为薄桐木板,而琴筒则是由椰壳制的的,由优质木材经过精良工艺制作而成的板胡,其不仅在外观方面,具有古朴的美感,在声调方面,也能获得高亢明亮的音色。
当前板胡主要应用于各地戏曲伴奏中,如在豫剧及秦腔等极富地方特色的民族文艺中,都能看到板胡的影子,随着传统民艺的发展,板胡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板胡制造者,及板胡音乐制作者们的齐心合力,板胡音乐近年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不仅在板胡种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如当前的板胡领域主要有双千斤板胡、高音板胡及竹筒板胡等,在板胡音乐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板胡由以往的主要应用于梆子戏曲的伴奏,拓展到了歌剧及舞蹈领域,这极大的丰富了板胡音乐的演奏技术及风格,这对于板胡艺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二、板胡演奏技法之弓法板胡音乐的情感表达,往往与弓法有关,弓法的优劣直接决定乐曲艺术内涵能否高效表达,这正是“声源于琴而起于弓,情生于意而见于法”这句话的很好印证,在使用板胡伴奏时,乐曲的情感,往往是要借助缓、慢、弱、强、重、快等弓法来达成的,而板胡其具有较为独特的弓法,一般情况下,拉弓为始,推弓则结束。
二胡常用五声音阶演奏技能(秦腔).

——原始社会及夏、商时期音乐的滥觞 综合技能讲解训练: 二胡独奏曲《秦腔主题随想曲》讲解与训练
二胡能力拓展训练:
中胡独奏曲《草原上》讲解与训练
4
(一)理论知识讲授:音准在二胡演奏中的重要性
对于听觉不太敏锐的演奏者来说,要一个音一个音 地反复训练准确按音位置的感觉以培养和稳定自己 的触觉记忆以及辨别不同音高差异的听觉记忆力。 只有这样,才能训练好听辨音高的能力和掌握准确 的按音及换把的把握性。 总之,演奏者只有按照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刻苦
声组成。
旋律发展手法:此曲最大的特点无外乎音乐材料来源于秦 腔。乐曲采用秦腔曲牌进行创作,形式上运用了随想曲的
自由写作手法,在乐思发展的统筹下充分发挥二胡的表现
力,根据曲牌的不同表现特征,旋律合理性的有机组织贯 穿,乐思以动静相宜的逻辑发展,旋律中声腔润饰,滑音 大量运用,以拟人声的旋律为主。 调式调性:因为乐曲创作以秦腔音乐为素材,所以此曲的 调式为我国北方传统七声调式。旋律发展主要是秦腔的 “花音”“苦音”为主,第一段慢板苦音,如泣如诉,结 句在商音上为商调式。其它段落都是徵调式。
6 (三 )综合技能训练——二胡独奏曲《秦腔主题随想曲》讲解与训练 (2)乐曲的音乐分析 曲式结构:乐曲由引子、慢板、快板、小快板、华彩和尾
1.乐曲总体讲解与训练
(1)乐曲产生的背景及表现内容
《秦腔主题随想曲》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 由赵震霄和鲁日融先生运用陕西秦腔地方戏 的音乐素材编写而成的一首二胡独奏曲,乐 曲表现了西北人民豪放的性格。此曲最初为 民族管弦乐曲,后改编为二胡曲。既继承了 大量秦腔音乐宝贵的艺术特色,又形成了自 己的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
一面。
在演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运弓要流畅、舒展; B: 相同节奏型的多次出现,要有不同的处理; C: 要把握好乐句强弱起伏的变化; D: 对滑音的控制要准确。
板胡音乐演奏技巧与风格探析

板胡音乐演奏技巧与风格探析板胡是中国传统的弓弦乐器之一,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涵盖了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
板胡演奏技巧和风格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左手技巧左手技巧是板胡演奏音乐的基础,准确的弦位刻画和手指的协调是对音乐非常重要的。
板胡弓下弦音高高于琴弦,因此左手需要用曲指、中指、无名指分别顶住弦,在弹奏过程中要保证每个指尖都有一个均匀的力量,以达到正确和谐的音质效果。
另外,左手还要掌握滑音、颤音、连奏等技巧,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能够增强音乐表现力,丰富音乐节奏和层次。
二、右手技巧板胡右手技巧对音乐的表现也有重要的作用,右手用弓拉动琴弦发出音乐声音。
弓法技巧包括整弓、分弓、抖弓、连弓等多种方式,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表现不同的音乐效果和情感。
右手还可用拇指或其他指法弹奏半音或全音连音奏法,用以增强音乐效果的情感张力或刻画节奏。
此外,右手还要注意弓力控制,以保证音量、音质的均衡和稳定。
三、板胡音乐的基本风格板胡音乐独具特色,分为了南、北两个流派不同的演奏风格。
南派板胡以其柔和、清脆、婉转的特点为主,演奏时强调音色美感;北派以其激昂、豪迈、雄浑的特点为主,节奏感极强,在演奏时强调节奏力量和情感表达。
另外,板胡也广泛融合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的音乐元素,如以西北音乐为主的华北板胡,以傣族音乐为主的云南板胡等等。
这些音乐风格和元素的融合、整合,丰富了板胡音乐的表现力和内涵。
四、板胡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和特点1.《阳明山》《阳明山》是南派板胡著名的曲目之一,演奏风格清脆、优美、悠扬。
演奏技巧主要体现在左手的必须紧抓弦、下手足力与指力协调控制以及右手拉琴弦花样相对新颖。
2.《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北派板胡著名曲目之一,演奏风格雄浑、豪迈、坚定。
演奏技巧要求右手抖弓技艺娴熟,左手还要涂加弦距拔奏,表现出弦乐多样化的音效。
3.《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华北地区著名板胡曲目之一,融合了北派板胡的激情和华北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在演奏中,重点体现在打弦技巧以及左手的转音技巧和滑音。
秦腔板胡教程

秦腔板胡的构造秦腔板胡通常是由:(1)秦腔板胡壳子(2)秦腔板胡杆子;(3) 弦轴,(4)腰码;(5)小码子,(6)琴弦;(7)弓子;(8)底托几部分组成。
分别讲述会使演奏者更细致地认识它们。
(1)秦腔板胡壳子:它是用硬质的椰子外壳制作钜成的,凿上下两孔使板胡杆子穿过,然后在大口面粘盖上桐木板,椰子壳直径与盖板面积吻合,即成秦腔板胡壳子,壳子大口面积一般直径为12厘米左右,小口面直径为8厘米左右,桐木板子的选用可根据生长年限纹理或木质松硬而定。
因为壳子大小和盖板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音色音量的优劣,壳子大发音就低沉,反之就高亮。
秦腔板胡有自己的音域,重视秦腔板胡壳子的选择,不是没有道理的。
(2)秦腔板胡杆子:它选料常用乌木、檀木、老红木等,实践证明以紫檀木为最佳。
这些木料相比较坚硬,不易弯曲和变形,更不会轻易折断,板胡杆子总体长度约为?5厘米左右。
(亦可根据需要或长或短。
板胡杆子顶端一般呈四方形,中腰码上下为圆柱形,且愈下愈细,区别甚微,下端呈四方形亦可。
(3)弦轴:弦轴有上下两个,嵌在上端为“内弦轴”,下端为“外弦轴”。
木质同杆子选料一样,或用其它木料也行,如黄杨木、黄檀木皆可。
现在使用的弦轴以金属螺旋体较多,木质弦轴直接拴弦的已不常见,因为前者使用比后者方便、省力、轻便自如,弦不容易滑跑。
(4)腰码:也称千金、用木质、骨质,也有用有机玻璃制作成的。
形式上可分为固定腰码和活动腰码两种,初学者可固定腰码,这样便于掌握把位和演奏时的音准。
活动腰码可上下移动,使用便当,椐需要而定位置。
(5)小码手:口面板码子,o小码子对板胡音量大小、音色纯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调试而定,一般放在板胡盖板上端距沿边3厘米左右.也可在选定把位、中腰码位置的前提下按自己手的大小,测量手指的两指半为宜,它的大小高低因人而异。
(6)琴弦:有金属弦和丝弦之分。
金属弦的优越性是丝弦无以对比的,金属弦发音明亮、纯净,特别是换把后音质纯正、杂音小、泛音更是嘹亮、清晰,而不容易跑弦。
浅谈“秦派二胡”的艺术特点以及演奏技法

149唐凡(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 陕西西安 710054)浅谈“秦派二胡”的艺术特点以及演奏技法摘 要:“秦派二胡”经过了五十多年的积累发展,具备了陕西地方特点,反映了陕西的风土人文精神,以鲁日融教授为代表的出现了一批致力于发展“秦派二胡”大师,例如金伟教授,关铭教授,吴彤教授等大师。
不仅在演奏方面发展,对于“秦派二胡”的创作及理论和教育等方面全方位的发展。
作为一门具有代表性和风格性的艺术风格,本人将从“秦派二胡”的艺术特点和演奏技法来浅谈“秦派二胡”关键词:“秦派二胡”的艺术特点及演奏技法一、“秦派二胡”的历史成因陕西地处黄河中游,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秦人的直率质朴的性格特点和语言风格渗透在秦地的音乐中,在陕西秦腔最具有代表性,并且二胡是秦腔伴奏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乐器。
所以以鲁日融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演奏家和作曲家们汲取秦腔中极具风格的艺术特色从而运用在二胡演奏及创作中,风格自成一派。
最终形成极具代表陕西文化的艺术瑰宝。
秦派二胡艺术是由西安音乐学院的老前辈鲁日融教授于60年代开创,并且已从萌芽状态发展至今日流传甚广,并成为陕西地区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艺术形式。
现有的作品达到上百首,其中许多的作品甚至流传海外,除了独奏曲还有许多风格性极强的合奏曲目。
独奏曲中有鲁日融教授和赵震霄教授创作的《秦腔主题随想曲》和关铭教授以陕北民歌“兰花花”为素材创作的《兰花花叙事曲》以及金伟教授创作的《秦风》等曲目为代表。
合奏曲目有李长春教授创作的《欢庆》金伟教授以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陕北民歌联奏》等为代表。
充分的展现出秦派二胡艺术在近代以来的蓬勃发展。
以《秦腔主题随想曲》为例,此曲在1963年该曲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独奏比赛中以新作品与观众见面,获得巨大的成功,从而被誉为“秦派音乐”的代表作品。
作品以秦腔曲牌和唱腔为素材创作而成,节奏旋律鲜明多种多样,乐曲色彩风格浓郁,对乡土朴实及对三秦大地的热爱的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胡常用五声音阶演奏技能(秦腔).

4 (一)理论知识讲授:音准在二胡演奏中的重要性
音准 即为音的高低,是学习音乐的重中之重,是
音乐专业最重要的基础。二胡这件民族拉弦乐器,由 于它既没有指板、又没有任何固定的品位,这给二胡 音准的控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小快板部分 这段音乐在情绪上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活泼、 愉快,第二部分热情奔放,表现了西北人民的乐观主义 精神和诙谐的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在演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适当地加入一些装饰音,使演奏更具地方风味, B:强弱对比要明显,注意乐段句子之间的相互呼应; C:打音演奏得要干脆有力, D: 结尾处的八度大跳,在演奏时要注意音准的把握, 最后一个泛音要弱奏,为进入第四段做好铺垫。
(3)快板部分 这一乐段热情、开朗,充分地表现出西北人民昂 扬、奋发的精神面貌。富有特征性音符“4”和 “b7”的运用,将浓郁的戏曲风格展现地更加淋 漓尽致。 演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运弓要有力,重音要明确、快而不乱; B:快弓要有颗粒性、渐强渐弱变化要明显且反 应要迅速; C: 在西北音乐中,音符“7”的音高,是介于降7 和还原7之间的,在演奏时要注意把握。
(三6 )综合技能训练——二胡独奏曲《秦腔主题随想曲》讲解与训练
1.乐曲总体讲解与训练
(1)乐曲产生的背景及表现内容 《秦腔主题随想曲》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 由赵震霄和鲁日融先生运用陕西秦腔地方戏 的音乐素材编写而成的一首二胡独奏曲,乐 曲表现了西北人民豪放的性格。此曲最初为 民族管弦乐曲,后改编为二胡曲。既继承了 大量秦腔音乐宝贵的艺术特色,又形成了自 己的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腔板胡的演奏技能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秦腔板胡的演奏技能板胡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丝弦乐器,它的特点是发音宏亮而有力,音色纯正优美,是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力的民族乐器,在我国各大戏曲剧种和民族乐队被广泛使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秦腔历史悠久,剧目丰富,是我国西北五地最为流行的地方戏,又是中国梆子戏的鼻祖,而板胡(又称秦胡)在其伴奏乐队(俗称文场面)中居于领奏位置,俗称头弦。
笔者在专业剧团从事板胡演奏三十余年,深知板胡不仅在文场面中起着领奏作用,在与打击乐及演员之间还起着衔接、间歇和填充的作用,是其它任何乐器也替代不了的。
当然,从演出整体来看,板胡对唱腔的伴奏作用最为重要,这就要求演奏者不仅要有熟练的技巧,而且要吃透剧本,领会精神,还要掌握演员的特点,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演奏效果。
板胡演奏者要与全体演奏员深切合作,形成一种有机配合、相互默契的鱼水关系,以达到提高整体演出水准的目的。
切不可过分突出个人,让伴奏高于剧情之外,损害整体演出的艺术质量。
如何演奏好秦腔板胡?对此,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板胡的技巧至关重要。
人常说:“功到自然成”。
这说明熟练的技巧只能来于过硬的基本功,是基本功法结出的硕果。
对于一名板胡
演奏员来讲,演奏的每时每刻,都是对个人基本功和技巧的考验,伴奏自始至终都是同步进行的。
这样,唱腔中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和演奏者的弓法变换自然分秒难离。
每出戏都有不同的人物,不同人物性格又有差异,在不同环境下情绪又有复杂多样的变化。
为了表现出不同人物的各种心态,板胡演奏者应该把自己当作乐队的重点来对待,对自己要有更高更严的要求,才能带领好乐队全体演奏员做好全剧的伴奏工作,收到理想的演出效果。
否则,还算什么“头弦”呢?其实,也只有以身作则,当好“头弦”,板胡演奏者的基本功和技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摆正“伴”与“唱”的正确关系。
板胡虽是主奏乐器,但在与演员的结合时,仍属“伴”而不是“主”(唱)。
在这一方面,板胡演奏者一定要摆正“唱”与“伴”的正确关系,决不可以“伴”压“唱”,更不能喧宾夺主。
在实际伴奏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比如演员的遗字少句,唱腔的高音和时值不到位等等,需要演奏者及时给予妥善处理,细心观察,采取恰当措施,以确保演出的流畅和准确,让观众得到满意的艺术享受。
在伴奏中,要极力克服一些不良倾向,如单纯的卖弄技巧、出风头等。
伴奏者发挥技巧,必
须是从剧情的需求出发,背离这一原则便会“出力不讨好”,给整个演出质量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三、熟悉唱腔,把握好音准,广泛涉猎,知难而进。
作为“领奏”者,要想为演员伴奏好唱腔,自己必须对唱腔的全部内容有透彻的了解,并且熟记于心,运用自如。
不仅如此,就连音乐设计者对唱腔的某些特殊处理,以及传统唱腔与创新唱腔的变通和衔接,都务必牢牢掌握。
这样,在结合演员的实际条件进行唱腔伴奏时,便能灵活驾驭,左右逢源,演员也会轻松演唱,情感和演唱技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演唱时,板胡演奏者对音准的掌握直接关系到整板唱腔的成败得失,板胡在演唱前的“亮音”,就是为给演员传递“音准”的信息,让演员做好准备,一开口就把音调唱准确。
这一点,再有经验的人也绝对马虎不得,否则便会因小失大,导致演唱大失水准。
作为主奏(板胡)琴师,遇到陌生的唱腔、陌生的演员、陌生的搭当(司鼓)该怎么办?我的体会是要全神贯注,认真对待,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我曾和易俗社的张咏华、研究院的宗汉、卫保善、李小锋等名流多次合作,均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十多年来,我一直担任所在剧团各种大型剧目的板胡领奏,得到戏曲音乐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四、协调好与打击乐(武场面)的关系
打击乐(由司鼓领奏)在戏曲演出中是唯一自始至终贯穿全剧的演奏乐器,它除配合演唱外,还要承担配合演员表演以及创造适宜剧情的环境和气氛的作用。
每一板唱腔中的起、转、收等都是在打击乐同文场的紧密配合下完成的。
武场的鼓板与文场的板胡虽然都是各自场面的领奏乐器,但从乐队整体而言,武场的鼓板(鼓手俗称打板的)则不仅指挥武场面,就连文场面及舞台的调度,也均听其指挥,故要协调与打击乐特别是司鼓的关系非常重要。
戏曲艺术一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些新的乐器正在不断加入戏曲的乐队,音乐创作和配器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可喜景象。
面对这种形势,我认为包括秦腔在内的中国戏曲艺术,不要被纷然多变的外部世界扰乱了头脑,在今后艰苦的“振兴”跋涉中,既要保持民族传统,保持戏曲剧种的地方特色,保持民众艺术的品位,又要不断汲取各兄弟剧种和姊妹艺术的有益养份,丰富和充实自己,在创新中塑造新的自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生活要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