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青铜艺术》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青铜艺术》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青铜艺术》苏少版

《青铜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2、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1、教师了解青铜器的主要制作方法。

2、搜集古代青铜艺术的照片供学生欣赏。

3、上网搜集青铜艺术的发展历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加强常规教育,可以提前收集一些环境情况及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件青铜器让学生欣赏,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思考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什么是青铜”、“你认为我国古代青铜器皿是怎样制造的?”、“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来欣赏古代的青铜艺术?”2、让学生自由讨论,谈谈自己的见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

(1)什么是青铜?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红铜加锡后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2)我国古代青铜器皿的铸造?使用泥陶模具(块范法)或者腊模具(失蜡法)制作(教师分别对什么是块范法和失蜡法进行介绍)(3)我们可以从哪写方面来欣赏我国古代青铜工艺品?我们主要从器形、纹饰、铭文等方面来欣赏古代青铜工艺。

三、展示讲解,引导欣赏:(一)教师示范欣赏:1、课件展示青铜器《四羊方尊》,师介绍:这是件商代青铜器,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

高58.3厘米,口长52.4厘米,重34.5公斤。

它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重最大的一件。

尊的四肩、腹部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

2、课件展示青铜器《司母戊鼎》,师介绍:这是件商后期青铜器,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青铜艺术》说课稿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青铜艺术》说课稿

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青铜艺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青铜艺术》是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的内容。

本课以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为主题,通过欣赏和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工艺,使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青铜器图片,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解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基础,他们对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青铜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感受青铜艺术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能够识别和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工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青铜艺术的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难点: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工艺的分析与解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欣赏法:学生通过欣赏青铜器图片,感受青铜艺术的美。

3.分析法:学生通过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工艺,提高审美能力。

4.实践法:学生通过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创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

3.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青铜器图片,分析其造型、纹饰和工艺,提高审美能力。

4.实践:学生进行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创作能力。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对青铜艺术的理解。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青铜艺术-苏少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青铜艺术-苏少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青铜艺术-苏少版教学内容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五年级下学期美术课程内容的设计,主要教学内容为“青铜艺术”。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了解和掌握青铜器的制作方法、青铜器的分类以及青铜器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案以苏少版为参考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本教案分为三个板块:知识讲解、实践操作以及总结与回顾。

在知识讲解板块,讲解青铜艺术的定义、历史和分类等基础知识;在实践操作板块,给学生提供青铜器制作的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在总结与回顾板块,对于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知识讲解1. 青铜艺术的定义青铜艺术是以青铜器为主要材料创作的艺术。

青铜器是指以铜为基础,加入一定比例的锡和其他金属制成的耐蚀的奇异白色合金。

青铜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属于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2. 青铜艺术的历史与继承青铜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历史上,青铜艺术是属于商、周时期的,经过了约二千年的发展,在秦汉时期达到了巅峰。

青铜艺术延续至今,许多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至今仍然在使用。

3. 青铜器的分类青铜器按照宗旨和用途可分为:祭器、音乐器、农器、武器、生活器皿和装饰品等六类。

其中,音乐器和装饰品是青铜器中的重要部分。

音乐器包括铃、磬、钺等,装饰品包括饰钮、饰环、饰纹等,而装饰纹是青铜器上的一个特色。

4. 青铜器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器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有着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青铜器的出现,不仅为祭祀活动提供了必需的饰品,同时也体现了当时工匠的才华和技艺。

实践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青铜器制作的实际操作,教师在本次课程设计中采用了“模拟制作青铜器”的实践操作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材料准备准备焊丝、小锤子、一个小铝锅、保险丝、干燥垫等材料。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青铜艺术》-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青铜艺术》-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青铜艺术》苏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其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青铜艺术的能力,学会从造型、装饰、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运用青铜艺术的基本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青铜艺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青铜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欣赏艺术、创造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对青铜艺术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1. 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2. 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和工艺分析3. 青铜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4. 青铜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5. 青铜艺术作品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2. 青铜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3. 青铜艺术作品的创意设计和制作难点1. 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和工艺分析2. 青铜艺术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青铜艺术作品图片和实物3. 青铜艺术创意设计案例4. 素描纸、彩铅、水粉等绘画材料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介绍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青铜艺术。

3. 欣赏与分析:展示青铜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从造型、装饰、工艺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青铜艺术的基本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制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青铜艺术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1. 青铜艺术2. 主题: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3. 副青铜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4. 副青铜艺术作品的创意设计和制作作业设计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青铜艺术作品。

美术五年级下册《青铜艺术》教案

美术五年级下册《青铜艺术》教案

美术五年级下册《青铜艺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五年级下册第8课《青铜艺术》。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1页至第33页的青铜艺术发展简史、青铜器的种类、功能、艺术特点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详细内容涉及:1. 青铜艺术发展简史: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2. 青铜器的种类:礼器、兵器、乐器、生活用器等;3. 青铜器的功能:祭祀、礼仪、军事、日常生活等;4. 青铜器的艺术特点:造型、纹饰、铸造工艺等;5. 青铜艺术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简史,认识青铜器的种类、功能、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青铜艺术发展简史、青铜器的种类和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青铜器图片、实物或模型、教学视频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件著名的青铜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件物品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从而引出本课主题——《青铜艺术》。

2. 新课讲解(1)青铜艺术发展简史(2)青铜器的种类、功能及艺术特点(3)青铜艺术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3. 实践环节(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青铜艺术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3)学生动手绘制一件自己喜欢的青铜器,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其艺术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第32页的“思考与练习”为例,讲解如何鉴赏青铜器。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教材第33页的青铜器图片,完成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青铜艺术》2. 内容:(1)青铜艺术发展简史(2)青铜器的种类、功能、艺术特点(3)青铜艺术在美术史上的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件自己喜欢的青铜器,并简要介绍其艺术特点。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 青铜艺术|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 青铜艺术|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青铜艺术|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欣赏青铜器的艺术魅力,学生可以感受到青铜文化的深厚内涵。

2.学生能够自由而创造性地运用形与意的关系,表达思想与情感。

3.学生能够运用传统工艺画出自己的青铜器作品。

二、教学重点1.青铜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3.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前期准备1.准备一些有关于青铜文化的图书、图片等资料。

2.准备一些青铜器制作相关的材料和工具。

2. 导入1.让学生观察一些青铜器的图片,引导他们谈论青铜器的延续和意义。

2.让学生回忆上一堂课讲的“金属艺术与造型语言”内容,加深学生对于金属艺术的了解。

3. 讲解1.讲解青铜文化的定义和基本知识,包括青铜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

2.介绍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技艺,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原材料、结构和工艺。

3.通过举例子来分析青铜器的构成和设计因素。

4. 实践1.让学生自由创造性地发挥,运用形与意的关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为学生配发制作青铜器的材料和工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和实践制作一件青铜器。

3.老师作为引领者,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5. 总结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作品表现形式、创意和艺术特点进行评价。

2.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对青铜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我采用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制作来感受青铜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实践环节,我尽量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创作中用心感受、体验青铜文化,并且关注形与意的关系,在创作中表达心灵的呼唤。

最后,我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自由自主的情况下进行创作,是非常重要和有必要的,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0课 青铜艺术|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0课 青铜艺术|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0课青铜艺术|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并能够辨识不同朝代的青铜器;2.理解青铜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3.掌握浮雕等基础雕塑技法,能够创作出具有青铜器特点的作品;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青铜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3.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艺术价值;4.创作具有青铜器特点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1.理解青铜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2.掌握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艺术价值。

四、教学难点1.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创作具有青铜器特点的作品。

五、教学方法1.讲授;2.实践。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了解青铜器1.介绍青铜器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展示不同朝代的青铜器,并让学生辨识。

第二步:了解青铜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1.介绍青铜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2.展示青铜器的制作流程,并让学生观摩。

第三步:了解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艺术价值1.介绍青铜器的造型特点和艺术价值;2.展示不同朝代的青铜器,让学生分析其造型特点和艺术价值。

第四步:创作具有青铜器特点的作品1.讲授浮雕等基础雕塑技法;2.让学生进行创作,要求作品具有青铜器的特点。

七、教学过程1.在讲授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之前,可以先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展示真实的青铜器或者使用PPT等方式来进行讲解。

3.在学生进行创作时,可以分组进行,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4.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对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比,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 青铜艺术|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 青铜艺术|苏少版

青铜艺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基本了解青铜器的造型和纹案特征,了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示范,与同学相互讨论欣赏青铜器,发现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纹案(点线面)的特点,在吹塑纸上勾画传统与创新相融合的纹案,并以版画拓印的形式展示出来。

培养学生对青铜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和体验青铜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名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观察青铜器的造型、纹饰以及铭文,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青铜器的欣赏、同学间的讨论、教师示范,学生能将自己对青铜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通过版画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了分析讲解举例说明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造型、纹案。

铭文,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从眼睛到耳朵多感官地感受青铜艺术,使课堂在中传统文化的氛围下进行。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提出问题播放青铜艺术的视频,用中国宜兴的紫砂文化引出青铜文化引出课题:青铜艺术新课讲授:1提出问题:什么是青铜,青铜是怎么形成的?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呈清灰的色,所以叫青铜。

2 青铜多样的造型(图片欣赏)(1)马踏飞燕和长信宫灯(组图)提出问题:这两件青铜器的造型是什么样的?马踏飞燕(动物造型):马踏在燕子上,腾空而起,像是要起飞的样子,一只马蹄踏在燕子上,十分平稳。

古人将马的造型铸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也可以看出古人对骁勇善战马的十分热爱。

长信宫灯(人物造型):一位宫女正手持一盏宫灯,另一只手轻抚挡住灯。

长信宫灯为什么被誉为中华第一灯:利用弘管将油烟导入身体,十分环保。

几千年前设计得如此巧妙。

体现了古人无穷的智慧。

(2)司母戊鼎和毛公鼎(组图)古人将鼎作为祭祀用品。

提出问题:同样是鼎,造型哪里不一样?司母戊鼎:方正,四腿。

毛公鼎圆润,3腿。

铭文:毛公鼎铭文介绍(3)曾侯乙编钟(群体)播放商楚音乐造型为群类青铜器,有大有小:音阶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2、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教师了解青铜器的主要制作方法。

2、搜集古代青铜艺术的照片供学生欣赏。

3、上网搜集青铜艺术的发展历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加强常规教育,可以提前收集一些环境情况及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件青铜器让学生欣赏,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思考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什么是青铜”、“你认为我国古代青铜器皿是怎样制造的?”、“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来欣赏古代的青铜艺术?”
2、让学生自由讨论,谈谈自己的见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

(1)什么是青铜?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红铜加锡后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2)我国古代青铜器皿的铸造?
使用泥陶模具(块范法)或者腊模具(失蜡法)制作
(教师分别对什么是块范法和失蜡法进行介绍)
(3)我们可以从哪写方面来欣赏我国古代青铜工艺品?
我们主要从器形、纹饰、铭文等方面来欣赏古代青铜工艺。

三、展示讲解,引导欣赏:
(一)教师示范欣赏:
1、课件展示青铜器《四羊方尊》,师介绍:这是件商代青铜器,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

高58.3厘米,口长52.4厘米,重34.5公斤。

它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重最大的一件。

尊的四肩、腹部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

2、课件展示青铜器《司母戊鼎》,师介绍:这是件商后期青铜器,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

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

耳侧以鱼纹为饰。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

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

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

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3、课件展示青铜器《莲鹤方壶》,提示学生欣赏,然后师作介绍:这是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出土于河南新郑,高122厘米,宽54厘米,这件巨大的青铜酒器,采用了圆雕、浮雕、焊接等多种技法铸造而成,壶身通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纹,两侧并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双耳,底部两只伏兽,负壶而走。

在壶盖周围并列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神秘的气氛中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

(二)学生自主欣赏:
1、每个同学从课本或教师课件中出示的图片里所提供的范例中任选一例,从器形、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介绍。

2、小组交流自己的见解。

3、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件青铜器集体讨论鉴赏、以书面的形式撰写鉴赏报告,然后小组内选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本小组所鉴赏的青铜器。

四、师作课堂总结:
介绍我国青铜艺术的悠久历史与先进工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我国传统工艺热爱之情。

五、课后拓展:
1、课后搜集青铜器的图片欣赏。

2、上网查阅有关青铜方面的知识。

3、向家人介绍某种青铜器。

教学反思: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电脑、博物馆等)对古代的青铜艺术已经有了粗浅的了解,本课所要作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的青铜工艺。

这一课的知识点属于科学领域,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科学探索一类的东西,所以,我把本课内容做成课件,象电视鉴宝节目一样,对每样鉴赏品进行层层知识挖掘,希冀以此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