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列表
耳穴国标——精选推荐

《耳穴国标》介绍陈巩荪许瑞征仲远明韩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 210029)1992年10月16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并明令从1993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34-92耳穴名称与部位》[1](以下简称《耳穴国标》),是我国中医学领域中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2346-90经穴部位》后的第二个国家标准。
由于《耳穴国标》发行量不多,目前仍有一些针灸同行对《耳穴国标》了解甚少,甚至完全不知其具体内容。
为此,本文对其介绍,供同道参考。
1 提出《耳穴国标》的背景从对我国耳穴研究过程的简单回顾可以看出,随着我国耳针疗法的不断普及,耳穴数量不断增加(仅据1972年我们对40份资料的统计,耳穴名称已达284个[2],若以同名而部位各异的耳穴均为不同的耳穴计,则小小耳廓已逾千穴),但其中具有作为单穴进行过科学实验或临床分析资料者不多,大多数属于纯经验性耳穴,有的只是推论出来的。
应该承认,耳穴的增加大大丰富了我们对耳穴的认识,但同时也带来了耳穴命名和定位的混乱。
信手抽出几张耳穴图便可发现,同一部位可以有几个不同的名称,同一名称的耳穴也可分布在多处[3][4]。
国内如此,国际间更有过之而无不及[5][6][7][8][9],这不仅使初学者莫衷一是,而且严重地影响了耳针学的推广、研究和交流,也增加了人们对耳穴科学性的质疑。
国内外同行都期盼耳穴命名和定位的统一。
统一耳穴名称和定位的根本途径在于搞清耳穴的生理学、病理学本质,但这需要漫长的岁月,何况当前耳穴定位和名称十分混乱的现实,也不利于人们对耳穴作用规律的探讨和本质的阐明,故现阶段只能通过众多专家的协商,达到人为的统一,以利于研究和交流。
2 《耳穴国标》的形成过程1982年,中国针灸学会受WHO西太区办事处的委托,指定由当时的全国耳针协作组对耳穴的名称和定位依据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方案,协助WHO进行耳针术语的标准化工作。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列表

崔毓桂临床检验学副研究员苏恩本临床检验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张国楼麻醉学教授主任医师钱燕宁麻醉学教授主任医师丁正年麻醉学副教授主任医师刘存明麻醉学副教授王瑞云内科学(传染病)教授主任医师邢益平内科学(传染病)副教授副研究员李军内科学(传染病)副教授主任医师章莉莉内科学(传染病)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周东辉内科学(传染病)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刘宁内科学(传染病)讲师副主任医师刘晓华内科学(风湿病)教授主任医师张缪佳内科学(风湿病)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沈友轩内科学(风湿病)副教授主任医师冯源内科学(呼吸)副教授主任医师黄茂内科学(呼吸)教授主任医师李淑云内科学(呼吸)副教授主任医师俞婉珍内科学(呼吸)副教授主任医师王彤内科学(呼吸)副教授主任医师张希龙内科学(呼吸)副教授主任医师解卫平内科学(呼吸)副教授何戎华内科学(内分泌)教授主任医师狄福松内科学(内分泌)副教授主任医师张克勤内科学(内分泌)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马向华内科学(内分泌)副教授主任医师杨涛内科学(内分泌)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李剑波内科学(内分泌)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刘煜内科学(内分泌)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邢昌赢内科学(肾病)副教授主任医师赵卫红内科学(肾病)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刘佳内科学(肾病)教授主任医师陈图兴内科学(消化)教授主任医师张小勇内科学(消化)教授主任医师施瑞华内科学(消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林琳内科学(消化)副教授主任医师张国新内科学(消化)副教授医学全在线于连珍内科学(消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张红杰内科学(消化)讲师副主任医师杨树平内科学(消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李学良内科学(消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单其俊内科学(心血管)教授主任医师许迪内科学(心血管)教授主任医师朱铁兵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陈明龙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杨笛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钱玲梅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卢新政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陈椿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王连生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李殿富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李春坚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杨兵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周蕾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盛瑞兰内科学(血液)教授主任医师李建勇内科学(血液)副教授主任医师陆化内科学(血液)副教授主任医师仇红霞内科学(血液)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陈丽娟内科学(血液)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赵辩皮肤病与性病学教授主任医师薛筑云皮肤病与性病学教授主任医师范志莘皮肤病与性病学副教授主任医师张美华皮肤病与性病学教授主任医师陈斌皮肤病与性病学讲师副主任医师王颖神经病学副教授主任医师陈伟贤神经病学副教授主任医师贺丹军神经病学副教授张化彪神经病学副教授王道新外科学(骨外)教授主任医师陶松年外科学(骨外)教授主任医师吴乃庆外科学(骨外)教授主任医师刘锋外科学(骨外)副教授韦永中外科学(骨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殷国勇外科学(骨外)教授副主任医师李翔外科学(骨外)副教授主任医师金正帅外科学(骨外)副教授主任医师张宁外科学(骨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眭元庚外科学(泌外)教授主任医师徐正铨外科学(泌外)副教授主任医师程双管外科学(泌外)副教授主任医师徐承良外科学(泌外)副教授主任医师苏建堂外科学(泌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华立新外科学(泌外)副教授顾民外科学(泌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殷长军外科学(泌外)讲师副主任医师赵翰林外科学(普外)副教授主任医师袁景伦外科学(普外)副教授主任医师李君外科学(普外)教授主任医师李相成外科学(普外)副教授主任医师夏建国外科学(普外)副教授主任医师钱祝银外科学(普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沈美萍外科学(普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孔连宝外科学(普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孙倍成外科学(普外)副教授沈历宗外科学(普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傅赞外科学(普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吴幼章外科学(神外)教授主任医师戴建础外科学(神外)教授主任医师耿晓增外科学(神外)副教授主任医师刘宁外科学(神外)副教授主任医师鲁艾林外科学(神外)副教授主任医师李立新外科学(神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尤永平外科学(神外)副教授赵春生外科学(神外)讲师副主任医师朱秉智外科学(胸外)教授主任医生秦建伟外科学(胸外)副教授主任医师陈亮外科学(胸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袁彪外科学(胸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张石江外科学(胸外)教授主任医师骆金华外科学(胸外)副教授吴延虎外科学(胸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徐振之外科学(胸外)副教授主任医师邵永丰外科学(胸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章宏伟外科学(整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卞春及眼科学教授主任医师袁南荣眼科学教授主任医师谢莉娜眼科学教授主任医师曹凯眼科学副教授主任医师袁志兰眼科学副教授主任医师刘庆淮眼科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朱承华眼科学副教授主任医师王亚冬眼科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蒋沁眼科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李麟荪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授主任医师冯耀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授主任医师黄庆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主任医师张思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主任医师胡淑芳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授主任医师施海彬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汪家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副主任技师胡建群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杨敏影象医学与核医学副研究员齐静影象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俞同福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林红军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主任医师江钟立康复医学与运动医学副教授主任医师王彤康复医学与运动医学教授主任医师许光旭康复医学与运动医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魏睦新中医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张前德中医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仲远明中医内科学副教授主任医师王茵萍中医内科学副教授主任医师刘平肿瘤学教授主任医师束永前肿瘤学副教授主任医师周建农肿瘤学殷咏梅肿瘤学副教授许林肿瘤学教授吴强肿瘤学副教授主任医师黄新恩肿瘤学副主任医师程文俊肿瘤学副主任医师黄普文肿瘤学讲师副主任医师。
2010年南大医学院导师一览表

106 陈章强 男 副主任医师
107 曹平良 男
主任医师
108
洪浪
男
主任医师
109
罗俊
男
主任医师
110 王晓华 男
主任医师
111 赖珩莉 女 副主任医师
112 黄国明 男
主任医师
113 廖伟
男
教授
114 谢东明 男
主任医师
115 谷翔
男
副教授
116 王洪
女
主任医师
117 陆林祥 男 副主任医师
118 盛国太 男
68 许小明 男
69 梅金红 女
70
冯琼
女
71 李里香 女
72 邬黎青 女
73 路名芝 女
74
刘勇
男
75 肖影群 女
76 郑美蓉 女
77
肖凤
女
78 魏云峰 男
副教授 副教授 研究员
教授 副教授 主任医师 研究员 主任医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 教授 教授 教授
79 黄绍烈 男
教授
80 王梦洪 女
教授
81 郑泽琪 女
教授
82 彭景添 男
教授
83 郭治彬 男
教授
84 王云开 男
主任医师
85 吴友平 男
副教授
86
黄俊
男
副教授
87 李宾公 男
副教授
88 郑振中 男
副教授
89 危春英 女 副主任医师
90 程晓曙 男
教授
91 吴清华 男
教授
【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党校第一临床医学院分校

【关键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党校第一临床医学院分校第九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一、指导思想本期党校积极分子培训班是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学校党政2012年中心工作,进一步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东西对党的认识,指导他们端正入党动机,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信念的先进分子。
二、组织领导校长:王虹副校长:达建苏荣健成员:季国平钟珊陈建平苏益民张晓娜沈炜炜曹浩姚文凡朱勤三、培训东西(227人)第一临床医学院博士生、硕士生09、10级,七年制05、06、07、08级,本科08、09级的入党积极分子、部分教工和学生发展东西。
四、教学与实践1、大课:党史、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等共6讲。
2、分组讨论:课后小组安排讨论,小组长做好记录。
3、回报社会,服务群众:安排一次小组活动4、考试5、评选优秀学员、结业典礼五、教材青年学生入党培训教材六、教员陈亚新孟国祥陈春燕王景平苏荣健屠聿修(特邀)七、学习时间至南京医科大学党校第一临床医学院分校南京医科大学党校第一临床医学院分校要求:1、请各位学员自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尤其是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以及党的目标和基本路线,该内容为考试内容。
2、上午在课堂领取学员登记表填写,考试当天交监考老师。
3、每次讲座后,请各小组安排讨论,小组长做好记录,党校结束后上交。
4、请同学们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小组长做好考勤。
缺勤两次以上不予结业。
5、各小组在前推荐优秀学员名单并上报相应学工办老师。
(优秀学员名额控制在10%以内)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研究,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219号)、《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苏财教〔2014〕2号)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细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授予在学习、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以下统称“研究生”),基于不同的获奖类型和等级,资助研究生完成学业。
第三条奖助对象为我院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第二章评定机构第四条学院成立研究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由学院主管领导、研究生导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学业奖学金的申请组织,初步评审等工作。
第三章评选原则和条件第五条评选原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评选、审核,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第六条评选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校院规章制度,在读期间未受过纪律处分;3、品学兼优,诚实守信,无学术不端记录;4、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5、完成研究生培养阶段规定课程的学习,修满课程学分。
第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申请学业奖学金: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受到各级处分且未撤销处分者;2、违反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未在学校规定时间内注册者;3、中期考核不合格者;4、研究生在学制期限内,由于因私出国、疾病等原因办理保留学籍或休学等手续者;5、超过规定学制年限者;6、无故旷课、旷考、旷实习及不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政治学习、各类活动三次及三次以上者;7、考试、评奖过程发现有造假舞弊者;8、在临床培训期间,被医疗投诉或发生医疗纠纷,有过错造成恶劣影响,受到院内书面处分且不能改正错误者;9、未按时入科报到次数累计达总培训科室数的1/3,出科考核不合格累计达总培训科室的1/3者;10、其他经评审委员会认定的不良事件。
吴登云班导师个人简介

2015级吴登云班导师个人简介1.柏斗胜,男,1970年生,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3年获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2008年获复旦大学外科学专业博士学位。
在外科学教研室任副教授,主讲外科学课程。
2009年开始任副教授,2010年开始任硕士生导师。
2011年获省卫生厅国合处资助,赴Mayo Clinic医学中心进行学术访问。
目前从事肝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009年获中国建行-汤钊猷优秀论文奖,2009、2011、2012、2013、2014年获扬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4年获省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2015年获省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
2.杜伟,男,1987年生,医学博士,主治医师,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获眼科学博士学位。
2011年起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工作,从事眼科临床及科研工作,主攻专业方向为眼底疾病的诊治。
2012年入选扬州市绿扬金凤优秀博士人才;2013年入选扬州市“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后备人才;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负责人)。
近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其中2篇SCI),参译《玻璃体显微手术学》,获2013年扬州市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三)、2014年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排名第三),多次在省市级专业年会作大会发言,现任江苏省激光医学会眼科学组委员、为国际眼科杂志等专业期刊的审稿人。
3.石元洪,男,1972年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2003年获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神经病学)专业硕士学位学历,2010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神经病学专业博士学位学历。
在医学院附属医院苏北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任科主任,从事精神卫生、临床心理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2009年开始任副主任医师,2012年开始任硕士生导师。
2014年获扬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优秀奖,2015年获扬州市新技术引进二等奖。
4.管俊,男,1964年生,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北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实施细则

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学位(1999)5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8)6号]和《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学位(1999)36号]文件的规定,为贯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下简称一委两部一局)《关于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办(1998)59号]精神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10)49号]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修订本细则,现公布如下:一、为确保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授予质量,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成立由主管校长负责,研究生处负责人和各附属医院分管教学和科研的院长组成的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以确保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二、为贯彻有关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文件精神,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由研究生处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各科培养方案及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组织有关专家对我校各附属医院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实施情况作定期检查评估,以确保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一、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对象(一)统招临床(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二)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第一阶段合格证书的在职临床医师:1、在我校附属医院(三级以上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人员。
在取得合格证书4年之内,须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考试和医学综合考试;修满学校规定的研究生学位课程;可申请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2、临床(口腔)医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通过国家组织的外语考试和医学综合考试;具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的我校附属医院(三级以上医院)在职临床医师,可在结束课程后申请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类型进行后续培养,并申请临床(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南大泌外导师名单

316 王共先49 男教授学士外科学(泌外)泌尿外科及男科疾病基础与临床一附院317 孙庭47 男教授博士外科学(泌外)泌尿系统肿瘤、微创治疗、肾功能保护一附院318 曹润福44 男教授博士外科学(泌外)尿动力学及泌尿系肿瘤一附院319 陈卫民43 男副教授硕士外科学(泌外)前列腺疾病、肾功能损害机理一附院320 崔苏萍43 女主任医师学士外科学(泌外)泌尿系肿瘤及妇性、小儿泌尿系疾病一附院321 冯亮42 男主任医师硕士外科学(泌外)泌尿外科、男科学一附院322 陈捷39 男副教授博士外科学(泌外)泌尿男生殖器肿瘤基础与临床一附院323 刘通41 男副主任医师硕士外科学(泌外)膀胱肿瘤、前列腺疾病一附院324 潘正跃49 男教授外科学(泌外)泌尿系肿瘤、前列腺增生、泌外微创技术二附院325 史子敏45 男教授硕士外科学(泌外)泌尿系肿瘤、前列腺增生、泌外微创技术二附院326 习小庆44 男教授硕士外科学(泌外)泌尿系肿瘤、前列腺增生、泌外微创技术二附院327 黄红卫44 女教授硕士外科学(泌外)泌尿系肿瘤、女性尿道疾病及腹腔镜二附院328 熊建华46 男教授本科外科学(泌外)泌尿系肿瘤、前列腺增生、肾移植二附院329 邹高德41 男副教授硕士外科学(泌外)泌尿系肿瘤、前列腺增生、泌外微创技术二附院330 杨庞39 男副主任医师博士外科学(泌外)前列腺增生的腔内治疗三附院331 胡峰48 男副教授硕士外科学(泌尿)前列腺疾病及腔内泌尿外科学四附院332 王金根41 男主任医师博士外科学(泌外)临床技能、泌尿系肿瘤省人民医院333 曾涛35 男副主任医师硕士外科学(泌外)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省人民医院334 邹晓峰40 男教授学士外科学(泌外)腔内泌尿外科赣医附院335 黄明41 男教授学士外科学(泌外)腔内泌尿外科赣医附院336 谢庆祥40 男副主任医师硕士外科学(泌外)梗阻性肾病、肾移植解放军175医院337 朱江42 男主任医师博士外科学(泌外)腔内微创、肿瘤治疗上海宝山医院338 崔维奇50 男主任医师学士外科学(泌尿)全尿路结石微创治疗市三医院339 陈世伟45 男副主任医师学士外科学(泌外)微创手术治疗解放军174医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崔毓桂临床检验学副研究员
苏恩本临床检验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张国楼麻醉学教授主任医师
钱燕宁麻醉学教授主任医师
丁正年麻醉学副教授主任医师
刘存明麻醉学副教授
王瑞云内科学(传染病)教授主任医师
邢益平内科学(传染病)副教授副研究员
李军内科学(传染病)副教授主任医师
章莉莉内科学(传染病)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周东辉内科学(传染病)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刘宁内科学(传染病)讲师副主任医师
刘晓华内科学(风湿病)教授主任医师
张缪佳内科学(风湿病)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沈友轩内科学(风湿病)副教授主任医师
冯源内科学(呼吸)副教授主任医师
黄茂内科学(呼吸)教授主任医师
李淑云内科学(呼吸)副教授主任医师
俞婉珍内科学(呼吸)副教授主任医师
王彤内科学(呼吸)副教授主任医师
张希龙内科学(呼吸)副教授主任医师
解卫平内科学(呼吸)副教授
何戎华内科学(内分泌)教授主任医师
狄福松内科学(内分泌)副教授主任医师
张克勤内科学(内分泌)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马向华内科学(内分泌)副教授主任医师
杨涛内科学(内分泌)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李剑波内科学(内分泌)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刘煜内科学(内分泌)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邢昌赢内科学(肾病)副教授主任医师
赵卫红内科学(肾病)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刘佳内科学(肾病)教授主任医师
陈图兴内科学(消化)教授主任医师
张小勇内科学(消化)教授主任医师
施瑞华内科学(消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林琳内科学(消化)副教授主任医师
张国新内科学(消化)副教授医学全在线 于连珍内科学(消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张红杰内科学(消化)讲师副主任医师
杨树平内科学(消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李学良内科学(消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单其俊内科学(心血管)教授主任医师
许迪内科学(心血管)教授主任医师
朱铁兵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陈明龙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杨笛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
钱玲梅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卢新政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陈椿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王连生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李殿富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李春坚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杨兵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周蕾内科学(心血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盛瑞兰内科学(血液)教授主任医师
李建勇内科学(血液)副教授主任医师
陆化内科学(血液)副教授主任医师
仇红霞内科学(血液)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陈丽娟内科学(血液)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赵辩皮肤病与性病学教授主任医师
薛筑云皮肤病与性病学教授主任医师
范志莘皮肤病与性病学副教授主任医师
张美华皮肤病与性病学教授主任医师
陈斌皮肤病与性病学讲师副主任医师
王颖神经病学副教授主任医师
陈伟贤神经病学副教授主任医师
贺丹军神经病学副教授
张化彪神经病学副教授
王道新外科学(骨外)教授主任医师
陶松年外科学(骨外)教授主任医师
吴乃庆外科学(骨外)教授主任医师
刘锋外科学(骨外)副教授
韦永中外科学(骨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殷国勇外科学(骨外)教授副主任医师
李翔外科学(骨外)副教授主任医师
金正帅外科学(骨外)副教授主任医师
张宁外科学(骨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眭元庚外科学(泌外)教授主任医师
徐正铨外科学(泌外)副教授主任医师
程双管外科学(泌外)副教授主任医师
徐承良外科学(泌外)副教授主任医师
苏建堂外科学(泌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华立新外科学(泌外)副教授
顾民外科学(泌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殷长军外科学(泌外)讲师副主任医师
赵翰林外科学(普外)副教授主任医师
袁景伦外科学(普外)副教授主任医师
李君外科学(普外)教授主任医师
李相成外科学(普外)副教授主任医师
夏建国外科学(普外)副教授主任医师
钱祝银外科学(普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沈美萍外科学(普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孔连宝外科学(普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孙倍成外科学(普外)副教授
沈历宗外科学(普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傅赞外科学(普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吴幼章外科学(神外)教授主任医师
戴建础外科学(神外)教授主任医师
耿晓增外科学(神外)副教授主任医师
刘宁外科学(神外)副教授主任医师
鲁艾林外科学(神外)副教授主任医师
李立新外科学(神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尤永平外科学(神外)副教授
赵春生外科学(神外)讲师副主任医师
朱秉智外科学(胸外)教授主任医生
秦建伟外科学(胸外)副教授主任医师
陈亮外科学(胸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袁彪外科学(胸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张石江外科学(胸外)教授主任医师
骆金华外科学(胸外)副教授
吴延虎外科学(胸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徐振之外科学(胸外)副教授主任医师
邵永丰外科学(胸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章宏伟外科学(整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卞春及眼科学教授主任医师
袁南荣眼科学教授主任医师
谢莉娜眼科学教授主任医师
曹凯眼科学副教授主任医师
袁志兰眼科学副教授主任医师
刘庆淮眼科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朱承华眼科学副教授主任医师
王亚冬眼科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蒋沁眼科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李麟荪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授主任医师
冯耀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授主任医师
黄庆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主任医师张思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主任医师胡淑芳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教授主任医师
施海彬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汪家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副主任技师胡建群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
杨敏影象医学与核医学副研究员
齐静影象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俞同福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林红军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副教授主任医师
江钟立康复医学与运动医学副教授主任医师王彤康复医学与运动医学教授主任医师
许光旭康复医学与运动医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魏睦新中医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
张前德中医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
仲远明中医内科学副教授主任医师
王茵萍中医内科学副教授主任医师
刘平肿瘤学教授主任医师
束永前肿瘤学副教授主任医师
周建农肿瘤学
殷咏梅肿瘤学副教授
许林肿瘤学教授
吴强肿瘤学副教授主任医师
黄新恩肿瘤学副主任医师
程文俊肿瘤学副主任医师
黄普文肿瘤学讲师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