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课文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天火之谜》PPT课件(4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天火之谜》PPT课件(4篇)
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这些电
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第一流 的科学家。他在光学、热学、声学、数学、海洋学、 植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新式火炉、避雷针、 电轮、三轮钟、双焦距眼镜、自动烤肉机、玻璃乐 器、高架取书器、新式路灯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因 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 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 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25.天火之谜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38/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60/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kejian/yuwe n/161/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 向
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
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 稽
之谈。
风筝实验 — 观察推测 — 震惊世界 — 发明避雷针
可怕的天火
可怕的天火—— 观察推测—— 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发明避雷针
本杰明·富兰克林
(1706-1790)
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 的代表,十八世纪美国最 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 治家和文学家。他一生最 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 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 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 侣。”
……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 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 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 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 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 我捉住‘天电’了!”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 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 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 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 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 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 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五年级上语文19天火之谜

五年级上语文19天火之谜

实验危险 切勿模仿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 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 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 无稽之谈。
想象一下:此时的人们又会说些 什么呢?
后来,富兰克林 根据放电的原理, 发明了避雷针。这 样,雷电轰鸣时, 高大的建筑物就安 然无恙(yànɡ)了。
小资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 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 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 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 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 惊失色。这就是体内静电对外“放电” 的结果。
这是一只
的风筝。
栓了
结了 系着
细铁丝 麻绳 丝带 铜钥匙
吸收天电 导电

传电放电
细铁 丝
铜钥匙
丝带
这是一次危险的实验。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 “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突然, 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 “之” 字, 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 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 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 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 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 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 “风筝实验”解开雷暴之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 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可怕的天火— 观察推测— 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发明避雷针
地球上空每年 都要发生几十亿 次雷暴,它能把 人击倒,将高大 的树木劈成两半。
这个谜团直到 18世纪才被美国科 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富兰克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天火之谜》(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天火之谜》(苏教版)

曾作出贡献,发明了避雷针。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
辉变得暗淡。
——李四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
久。
——约翰

所有坚忍
1、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谈 谈你的体会。
2 、搜集关于科学名人的小故事,在下次班 队活动课上我们来开一个交流会。
苏教版上册第六单元
25.天火之谜
灵宝市第二小学 任华丽
天火之谜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
主义主义者、科学家。1731年
费城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1743年组 织美国哲学会,1751年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 独立战争时期参加反英斗争,并参加起草 《独立宣言》。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 结法美同盟。1787年为制宪会议代表,主张 废除奴隶制度。富兰克林在研究大气电方面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PPT课件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PPT课件1
⑤指导有感情朗读第 2~5 句话。 自读,同座位互读,指名读,赛读。 (5)指 导朗读第 3 自然段。 ①做好准备,参加朗读比赛。各组推荐一 名 代表上来读。 ②各组代表比赛读,师生共同评议,评出 第 一名。 ③全班有感情齐读第 3 自然段。 (6)指导 背诵。
①这么热闹的场面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 容? (欣喜若狂、欢声霄动、载歌载舞) ②老师会给你们一点帮助的。
4.四人一组讨论说。 5.指名说。 当堂达标练习:
1、听写词语:
北京 飞奔
成功 狂欢
广场 跳跃
人山人海 四面八方
2、说说看了奥运会的感受。 板书设计:
2
2008,北京!
欢呼着
跳跃着 满把鲜 花
映亮 抛向空映中亮举着 旗帜
飞奔 舞长龙
敲锣鼓 礼花 教后小结:
复备栏
3
英英学古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复备栏
(2) “此时此刻”是指什么样的时刻? (3) 在这样的时刻,人们有什么样的千言 语呢? 万 (4)你们看,所有的话都是相同的,千盲万 语都变成了 一句话:“2008,北京!” (5)让我们带着自豪的语气再次齐读这一自 然段。
三、指导背诵 1.自背,同座位互背。(在学生背时,教 师可挂图或放 录像片) 2.指名背,齐背。 四、拓展练习 3.你在即将来到的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 做点什么 呢?
—,北京就——o ②学生齐背。
’ 3.教学第 3 自然段。
(1) 人们怎么庆祝的?教师范读第 3 自然
段。 (2) 自己轻读第 3 自然段,边读边用‘一” 画出表示人多的词和句。 (3) 学生汇报自己画的词句。为什么画这 些 词句呢?教师指导:
①“人山人海”:这里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有感情地读 词。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 天火之谜|苏教版 (共14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9 天火之谜|苏教版 (共14张PPT)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
4
读一读
bào pī zhà bì fěng
暴 劈 炸毙讽
(暴风)(劈柴)(炸弹)(枪毙)(讽刺)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
5
读一读
jiē shuā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yào shi diān
揭 拴 钥匙颠
(揭露)(拴住)(钥匙)(钥匙)(颠倒)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
6
读一读
毫光突起, 瞬息千里,
一鸣惊人, 带来风雨。
(打一自然现象)
1
·
——
楼 外 《轻 蝶雷 恋, 花不 问 百昏 尺和 朱晓 楼。 临 》
——
与冬命
君雷无
《绝震绝上
乐。震衰邪
府 夏。!
诗 雨山我
集 雪无欲
》 。陵与
天,君
地江相
合水知
,为,
乃 敢
竭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
——
鸣一 。啸
春震 雷天 滚河 过汉 《 远惊 雷 山, 阵 雨 》
2
19、天 火 之 谜
• 天火是什么? • 天火之谜是怎样的谜? • 天火之谜有没有被解开呢?谁解开的?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
3
19、天 火 之 谜
• 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 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 想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介绍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
了解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 进行“风筝实验”的事,最终解开天火之 谜,赞扬了他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 精神。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
11
为了对电进
行探索,曾经做 过著名的“风筝 实验”,发明了 避雷针,在电学 上成就显著。

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课文

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课文

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课文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

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

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

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zuàn)住丝带。

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

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yànɡ)了。

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

《天火之谜》教材分析:《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第一部分写了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东西,第二部分写富兰克林通过亲自进行的“风筝试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最后一部分写富兰克林根据放电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文章用词丰富、描写精彩,而内容中又涉及到较深奥的物理知识,因此,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五年级的课文,针对五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因此课堂上立足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阅读,自己进行探究,自己寻求结果,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增长能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实验的科研精神,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富兰克林揭开雷暴之谜的艰难,学习富兰克林潜心研究、大胆实验、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天火之谜》。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火”其实就是(雷暴),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千古之谜解开了吗?是(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的。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打开时空隧道,回到18世纪,一起去看看富兰克林是怎样一步步揭开天火的奥秘的?我们又能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富兰克林?3、效果预期:相信通过我们的认真阅读,细心交流,一定可以和富兰克林一起揭开天火的奥秘,对富兰克林也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有信心吗?二、民主导学:任务呈现一:学习第3节,探究原因,走进人物。

默读3自然段,找找是什么原因促使富兰克林一定要揭开天火的秘密的?画出相关词句,边读边想,从中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个怎样的人?自主学习: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自学。

展示交流;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交流:1、指名读相关句子。

2021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pptx教学课件

2021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pptx教学课件
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猜测?
309教育网
品读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 色一样,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 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缺乏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 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 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
第一段(第1自然段):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创造了避雷针。
309教育网
第二课时
309教育网
导入
?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09教育网
精读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富兰克林揭开 “天火之谜〞的步骤,最好是能用几个词语来
第六组 · 第十九课
天火之谜
309教育网
导入
309教育网
导入
309教育网
导入
309教育网
导入
天火之谜
309教育网
导入
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 家,著名的政治家。1731年在费 城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 1751年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独 立战争时期参加反英斗争,并参加 起草?独立宣言?,主张废除奴隶制 度。富兰克林在研究电方面曾做出 奉献,创造了避雷针。
概括一下。 提问——观察——推测——实验——结论
309教育网
品读
提出问题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 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 的怒火〞,中国人那么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火之谜课文
五年级语文教案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

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
……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

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____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

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

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zuàn)住丝带。

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

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
下。

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

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

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yànɡ)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