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物理考试说明细目的基础知识
上海市最新2020中考物理考纲(扫描版)

一、评价的性质、目的和对象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评价。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落 实“教考一致”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有利于引导初中学校深入实施素 质教育,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 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结果是初中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初中 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学习内容 力 力的图示 力的测量 重力 摩擦力 合力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二力平衡的条件 杠杆 杠杆平衡的条件 滑轮 压力 压强 液体内部的压强 连通器 大气压强 浮力 阿基米德原理
学习水平 A C A A A B C
学习水平 B B B A B B B B B C B A A A B
2
二级主题 声音 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 学生实验
学习水平 A A A A B B B B B B B
学习水平 B B B C B B A B A B B A A B A B B C C B B
3
主题四 能量
二级主题
机械能
4.1.1 4.1.2
4.1.3
4.2.1
内能
4.2.2 4.2.3
4.2.4
4.2.5
电能
4.3.1 4.3.2
4.3.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 恒
【知识内容】机械运动/简单机械/杠杆 杠杆平衡的条件
【难度系数】0.95
【例 5】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 30
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A.3 厘米
B.13 厘米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中考物理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标1、中考物理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在物理学科方面的学习水平。
2、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参考。
二、考试范围1、物质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11 描述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112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3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114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115 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12 物质的属性121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122 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3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124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13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32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133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134 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2、运动和相互作用21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211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12 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13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2 机械运动和力221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中考物理双向细目表

滑
轮
5.定滑轮、动滑轮和 滑轮组的作用
(G 物+G 动)
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 素 2、功的单位 3、运用功的公式解决 解决有关问题 4、功率的概念 5、功率的单位及单位 换算 6、运用功率的公式解 决解决有关问题 7、有用功、额外功、 总功 8、机械效率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 焦耳 J W=Fs W=Gh
s t
惯性及 牛顿第一定 律
9.物体的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做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惯性只能说有或具有,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也不能说 惯性力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 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 证明这一定律)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 Pa, 2 1 帕=1 牛/米 固体压强 P=
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课桌的高度约 0.75 米;物理课本 26 厘米,铅笔长度 18 厘米;一元硬币直径 2 厘米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不可避免,可多 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 米/秒=3.6 千米/小时 v=
大气压强
9.托里拆利实验 10.大气压随高度增加 而减小
流体的压 强与流速 浮 力 浮 力
1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 的关系 1.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湖南省2019年、2020年物理中考试题分类(8)——压强和浮力(含解析)

湖南省2019年、2020年物理中考试题分类(8)——压强和浮力一.选择题(共24小题)1.(2020•株洲)竖直放置一矿泉水瓶子,并在侧壁钻A、B、C、D四个一样大小的小孔,打开瓶盖,往瓶中注满水,水将从瓶孔喷出,水喷出速度最大的是从哪一个小孔喷出的()A.A孔B.B孔C.C孔D.D孔2.(2020•郴州)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 V图象,用这两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实心小球,并将其放入水中。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甲、乙物质质量相等,则实心小球将沉入水底B.若甲、乙物质体积相等,则实心小球静止时漂浮于水面C.若实心小球悬浮在水中,则甲、乙物质体积比为5:3D.若实心小球悬浮在水中,则甲、乙物质质量比为3:23.(2020•郴州)如图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由倾斜位置A缓慢移至竖直位置B.在此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A.变大B.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4.(2020•湘潭)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B.用重物压易拉罐,易拉罐变瘪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空气,易拉罐变瘪5.(2020•郴州)小明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A、B处于如图所示的漂浮状态,且此时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由此可判断()A.甲液体密度小于乙液体密度B.物体A、B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强相等C.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D.A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B物体受到的浮力6.(2020•岳阳)关于流体的力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鸟翼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因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B.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浮力,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C.重力一定的轮船从长江驶入海洋,浮力不变D.石块没入水中越深,浮力越大7.(2020•岳阳)对物理量的关系式理解正确的是()A.由mVρ=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由svt=可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由URI=可知,电流一定时,电阻与电压成正比D.由FpS=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8.(2020•衡阳)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A.活塞式抽水机B.盆景自动供水装置C.茶壶D.吸饮料9.(2020•常德)将一个新鲜的鸡蛋分别浸入盛有水和浓盐水的容器中,鸡蛋静止在两个容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上海市(2019-2023)中考物理分项汇编专题01 物理基础概念含详解

专题01 物理基础概念一、单选题1.(2023·上海·统考中考真题)月球是地球的()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2.(2023·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以下哪个物体的重力最接近0.5N()A.一张课桌B.一个手机C.一个鸡蛋D.一个中学生3.(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的正常体温为()A.0℃B.20℃C.37℃D.45℃4.(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种微观粒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A.原子B.电子C.质子D.中子5.(2021·上海·统考中考真题)地球是太阳系中的()A.恒星B.彗星C.卫星D.行星6.(2021·上海·统考中考真题)小红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祝融号模型,发现祝融号和一个初三的女学生一样高,请问这个祝融号有多高()A.0.9m B.1.8m C.3.6m D.7.2m7.(2020·上海·统考中考真题)在太阳系中,太阳属于()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8.(2020·上海·统考中考真题)“力”单位的命名,是为了纪念科学家()A.安培B.伏特C.欧姆D.牛顿9.(2019·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A.1.5伏B.24伏C.110伏D.220伏10.(2019·上海·统考中考真题)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B.欧姆C.安培D.奥斯特11.(2019·上海·统考中考真题)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A.质子B.中子C.电子D.原子二、填空题12.(2023·上海·统考中考真题)家庭电路中的电压是____________伏,冰箱和洗衣机是____________连接的,电梯上行过程中,电梯的重力势能在____________。
2019-2020年中考物理第01期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04熔化与凝固

2019-2020年中考物理第01期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04熔化与凝固物理知识:熔化,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判断物质的物态变化是凝固还是熔化,不能只看最终形成的物质状态,还必须分析变成这种状态的初始状态是什么,熔化的初态是固态,末态是液态;凝固的初态是液态,末态是固态。
典型例题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C.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D.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解析】:A、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不是熔化现象;B、冰块是固体,水是液体.固态的冰块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C、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是气态变为液态不是熔化现象;D、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物品,放一会儿就会在物品上有一层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选B.。
【答案】:B.易错点拨:溶化是指固态物质在液体中分散开来,最后变成液态的现象,如糖在水中会溶化;而熔化是固态物质吸热变成液态物质的现象,如冰吸热变成水。
针对练习1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A.湿衣服结冰B.铁水浇铸成零件C.河水结冰D.雪化成水1.D 解析:A、湿衣服结冰,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B、铁水浇铸成零件,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C、河水结冰,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D、雪化成水,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选D。
针对练习2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钢变成钢水B.盐溶于水形成盐水C.用铜水铸造一个铜球D.用水和面针对练习3下列关于四季景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春天,雨笼山峦B.夏天,雾绕群峰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3.D 解析:A、雨是有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A错误;B、雾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B错误;C、霜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C错误;D、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正确.故选D。
精选名校中考物理考点总结:物态变化基础知识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基础知识考点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广西柳州市2020年中考物理毕业升学考试说明

柳州市202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物理一、考试目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考试要有利于推进物理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物理教学评价体系。
三、命题基本原则(一)导向性原则。
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城乡公平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基础性原则。
注重考查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主干内容;不出偏题、怪题和人为编造的繁难试题。
(三)科学性原则。
试题内容科学、正确,表述无误;试卷结构科学、合理;试卷形式规范;恰当把握试题的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四)综合性原则。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考查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育性原则。
发挥试题的教育功能,有机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考试范围考试范围为《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0年版)所规定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
参照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8~9年级)教材。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从知识、技能、科学探究等方面进行考查。
知识包括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主题,技能和科学探究融合于知识内容中考查。
1.知识的考查要求知识的考查要求分为了解(知道)、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 年中考物理考试说明细目的基础知识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6、熔化过程要吸
热,凝固过程要放
热
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
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
液共存状态,CD 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
线图,DE段于液态,EF 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
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7、蒸发现象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
象。
8、影响蒸发快慢的
因素
(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
气流动快慢。
9、蒸发过程吸热及
其应用
(1)生病发烧时用酒精擦在身体上(或湿毛巾敷在身
上),酒精(或水)蒸发吸收热量,使身体降温.
(2)夏天地上洒水(3)游泳时从水中出来感觉更凉
快.
10、沸腾现象
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1、沸点、沸点与
压强的关系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
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2、沸腾过程要吸
热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3、液化现象
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白气”、“出汗”
雨、露、雾
14、液化过程要放液化过程要放热,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热
15、升华和凝华现
象
16、升华过程要吸
热,凝华过程要放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樟脑球变小;冬
天,冻冰的衣服变干;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
华,霜、雪、冰花、雾凇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放热(凝固、凝华、液化);吸热
(熔化、汽化、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