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科中医病历范文(建议收藏)
中医门诊病历书写模板

一、疾病名称:胃痛科室医生姓名:杨建新初诊记录姓名:陈××性别:男年龄:35岁科别:中医科2017-8-23,9:00问诊主诉:胃脘部疼痛,反复性发作15年,复发4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15年前因工作紧张、饮食无规律致胃脘部疼痛,经服中药后病情缓解,以后经常反复发作。
2015年8月在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刻下症:此次患者于4天前,因工作不顺心、饮酒过多而再次复发,自服“止痛药”无效。
现患者胃脘部灼痛,纳差,胁胀,情绪不宁,伴吞酸、嘈杂、呃逆。
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
辅助检查:血常规:RBC4.5×1012/L WBC2.98×1010/L辩证分析:既往有胃脘痛病史,此次因情志不适、饮酒过多,化为火热而侵及肝胃,肝胃不和而致上述诸症。
诊断:中医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西医诊断:1、急性胃炎2、胃溃疡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医嘱:建议做上消化道造影或电子胃镜检查。
进软食,忌辛辣刺激之品,禁酒,戒怒。
医师:杨××复诊记录科别:中医科2017-8-27,9:00问诊主诉:病史同前。
现病史:患者服上述中药3剂后,自觉胃脘部灼痛减轻,胁胀缓解,吞酸好转,但仍呃逆。
二便正常。
望闻切诊形体壮实,精神一般。
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胃脘部触痛不明显。
辅助检查:同前。
辩证分析:上方服用有效,症状好转。
但呃逆仍在,前方应加上降逆止呃药物生姜。
诊断:同前。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降逆止呃。
处方:白芍30克柴胡6克法半夏10克川芎12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吴茱萸4克黄连6克甘草6克生姜7片3剂,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

中医完整病历模板时间姓名医范文工作单位职别上海彭浦机器厂炊事员性别男住址上海市中山中1316号年龄52岁入院日期2010-1-4 婚否已婚病史采取日期2010-1-4 籍贯江苏建湖县病史记录日期2010-1-4 民族汉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姓名医范文工作单位职别上海彭浦机器厂炊事员性别男住址上海市中山中1316号年龄52岁入院日期2010-1-4婚否已婚病史采取日期2010-1-4籍贯江苏建湖县病史记录日期2010-1-4民族汉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2次现病史患者于2009年初起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不暖气、泛酸,无恶心、呕吐、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病情逐渐加重,上腹部隐痛从无规律性发展为有规律性,一般在饭后2~3小时发生,无放射性痛,偶有暖气、反酸、未发现呕吐、黑便、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
每次疼痛持续约15~20分钟。
服硫糖铝、胃铋镁、胃舒平等药后症状可以缓解。
自得疼痛规律性后,自己每天在发病前一小时服药,可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
今年元月3日上午无显诱因突感神经疲乏力,下午一时感腹况且烧灼感,3时左右进热麦乳精300ml。
继而出现精神萎软。
四肢乏力,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20分钟后感心悸、出汗、四肢不温、即送本院急诊。
当时神志清楚,血压正常,大便隐血试验+++,血红蛋白88g/L。
给补液、止血等治疗,4日清晨又解柏油样糊状便一次,约200g。
头昏如房转屋倒,视物模糊、两腿乏力,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治。
过去史平素健康,幼年时有无患过“麻疹”不详,否认脓血便及其他急慢性传染病史。
预防接种不清楚。
系统回顾五官器:牙4|曾因“龋病”经常疼痛,于10余年前拨除,余无特殊。
呼吸:无长期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史。
循环系:无心悸、气短、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诼下肢浮肿史。
消化系:1989年因大便表面有鲜血,诊断“肛裂”出血,已愈。
无慢性腹泻史,无黄疸史。
脾胃科中医病历范文

氨苯喋啶片,吲达帕胺片等药物,血压控制尚可。否认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 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无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xx 余年,最高血压 180/100mmHg,一直坚持服用复方利血平
氨苯喋啶片,吲达帕胺片等药物,血压控制尚可。
3.PE: T37.5 ℃
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功能Ⅱ级
2.
高血压病
诊疗计划 1、本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中药治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为法,具体方药如下:
生黄芪 15g 郁金 15g 醋延胡索 12g 川楝子 6g
红花 10 赤芍 10 玫瑰花 12 细辛 3 太子参 30 乌贼骨 10 黄精 15 茯苓 15
xx 年 xx 月于 xx 医院行胃镜示: ;病
理示:。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口服
及中药汤剂症状可缓解,今日为求系统治疗收
住我院,刻下症:胃脘隐痛,喜按,畏冷恶风,食后胀满,无恶心呕吐,纳可,夜眠安,二
便可。
既往史:双膝关节骨质增生 xx 年,左膝稍重,外敷药物好转。否认高血压、糖尿病
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病史。
脾胃科中医病历范文
中
入院记 录
姓名: 郑×
职业: 保安
性别: 男
工作单位: 常州市奇丰机械电子厂
年龄: 23 岁
住址: 江苏省金坛市社头镇前春村委芦巷村 28 号
婚姻: 未婚
供史者 (注明与患者关系) : 患者本人
出生地: 江苏金坛
入院日期: 2010 年 10 月 03 日 16: 45 时
民族: 汉族
记录日期: 2010 年 10 月 03 日 17: 00 时
胃病中医病历

胃病中医病历
以下是一份中医胃病病历:
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
主诉:反复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稀溏。
现病史:自半年前开始,患者反复出现上述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多次,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最近几天,患者腹痛加重,伴有腹泻,大便呈黄色水样,伴有腥臭味。
既往史:无特殊疾病史,有饮酒史。
体格检查:神志清醒,面色苍白,舌质红,苔黄厚腻,脉细数。
辨证分型:湿热内蕴型胃炎
中医诊断:湿热内蕴型胃炎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方案:黄连解毒汤加减
处方:黄连 10g,黄芩 6g,栀子 6g,连翘 10g,陈皮 6g,半夏 6g,泽泻 10g,茯苓 10g,白术 6g,山楂 10g,薄荷 3g。
饮食调理:禁忌辛辣、油腻、烧烤等食物,适量进食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多喝温开水。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戒烟戒酒。
如有不适或病情加重,请及时就医。
脾胃虚弱病历范文中医

脾胃虚弱病历范文中医中医病历。
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35岁。
职业:公司职员。
初诊日期:[具体日期]主诉:胃脘部隐痛不适、腹胀、食欲减退3月余。
现病史:患者近3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隐痛,呈间歇性发作,疼痛程度较轻,得温则舒,遇冷加重。
同时伴有腹胀,进食后尤甚,嗳气频繁,气味酸腐,食欲明显减退,食量较前减少约1/3,偶有恶心,未呕吐。
大便溏薄,日行2 - 3次,无脓血及里急后重感。
患者曾自行服用健胃消食片等药物,症状未见明显改善,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平素饮食不规律,常因工作原因饥饱无常,嗜食生冷油腻食物,吸烟10年,每日约10支,偶尔饮酒。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格检查:- 神志清楚,面色萎黄,形体偏瘦。
- 舌象:舌质淡,苔薄白腻。
- 脉象:脉细弱。
- 腹部平软,胃脘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 - ),肠鸣音稍亢进,约4 - 5次/分。
中医辨证:脾胃虚弱证。
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故见胃脘隐痛、腹胀、食欲减退。
脾胃阳虚,失于温煦,则胃脘部疼痛得温则舒,遇冷加重。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内生,故见舌淡苔薄白腻。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故见面色萎黄、形体偏瘦、脉细弱。
治法:健脾和胃,温中散寒。
方剂:黄芪建中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20g 炙甘草6g。
大枣10g 生姜10g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山药20g 薏苡仁30g 砂仁6g(后下)木香10g 陈皮10g。
用法用量:上方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医嘱:1. 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少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2. 戒烟限酒。
3. 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
4.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复诊记录:二诊([复诊日期]):患者诉胃脘部隐痛、腹胀症状较前减轻,食欲有所增加,食量较前增加约1/4,大便仍溏薄,但次数减少为日行1 - 2次。
脾胃虚弱病历范文中医

脾胃虚弱病历范文中医脾胃虚弱中医病历。
一、基本信息。
1. 姓名:[患者姓名]2. 性别:[男/女]3. 年龄:[X]岁。
4. 职业:[职业类型]5. 住址:[详细住址]6.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二、初诊日期。
[具体日期]三、主诉。
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反复出现已[时长]。
四、现病史。
患者于[发病起始时间]开始出现食欲减退,起初未予重视。
随后逐渐出现进食后腹部胀满不适,且大便不成形,每日[大便次数]次,无脓血及里急后重感。
病情时轻时重,劳累或饮食不慎(如进食生冷、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
曾自行服用健胃消食片等药物,症状稍有缓解,但未能根治。
五、既往史。
1.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2.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3. 无手术、外伤史。
4. 无药物过敏史。
六、个人史。
1. 生活较规律,平素工作压力较大,长期久坐。
2. 饮食偏好生冷、辛辣食物,有吸烟史[X]年,平均每日[X]支;饮酒史[X]年,平均每周饮酒[X]次,每次饮酒量约[X]两。
七、家族史。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八、体格检查。
1. 望诊。
- 面色萎黄,精神欠佳。
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
2. 闻诊。
- 口气无明显异味,语声低微。
3. 问诊。
- 患者自觉胃脘部胀满,时有隐痛,喜温喜按。
食欲不佳,进食量少,食后腹胀明显,大便溏薄,小便正常。
全身乏力,四肢困倦,睡眠尚可。
4. 切诊。
- 脉象濡弱。
九、中医辨证。
脾胃虚弱证。
1. 病因分析。
- 患者长期饮食不节,偏好生冷、辛辣食物,损伤脾胃阳气。
生冷食物易寒凝气滞,辛辣食物则易耗伤胃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
加之工作压力大,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脾胃之气升降失常。
-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则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故见面色萎黄、精神欠佳、全身乏力、四肢困倦等症状。
- 脾主运化水湿,脾胃虚弱则水湿内停,湿浊内生,故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象濡弱亦为湿盛之象。
脾胃科实习笔记(门诊病历)

脾胃科实习笔记(门诊病历)1患者高君宇,女,10岁,腹痛2日,呈间断性疼痛,大便不规律(有时一天一次,有时两三天一次),质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中焦虚寒性腹痛建议:酪酸梭菌活菌胶囊 2盒 sig: 3# bid po 胃肠安丸2盒 sig:4# bid po汤药:高良姜6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2克白芍15克甘草6克百合10克乌药10克砂仁10克丹参10克炒莱菔子10克焦三仙各15克 7剂 1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肝胆胰脾胃未见异常。
2患者王之支,女,48岁,胃胀多年,打嗝,感冒,自觉腹痛,不消化。
自个压腹部就打嗝。
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李老师诊断为心理性暗示打嗝,属精神症状)建议: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10.5mgX1盒 sig:2# qd po消痞除满胶囊 4# tid po复方消化酶胶囊 1盒 sig:2# bid po pc3 患者杨薇薇,女,27岁,胃胀半年。
患者自述吃饭后胃胀,大便不规律,有时2到3天一次,质硬,眠可,舌质红苔薄白,口干,脉沉。
建议:莫沙必利片 5mgX1盒 sig:1# tid po消痞除满胶囊 sig:3# tid po汤药:枳实10g 炒白术30g 焦三仙各15g 炒莱菔子30g大腹皮10g 赤芍10g木香10g砂仁10g栀子10g7剂 1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4患者王素娟,女,60岁。
反复口腔溃疡1年。
患者自述反复性溃疡,中医药都用,效果不好,(维生素B2,锌,漱口都用过),舌质红苔薄黄,饮食可,二便调,睡眠可。
口苦,口气重。
(先右侧上牙床溃疡,后下牙床溃疡,最后牙根处溃疡)。
检查:右侧口颊粘膜广泛溃疡。
5患者王改花,女,33岁。
患者自述容易腹泻,与常人不同,一日有时3次,有时1次,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数。
建议:氟哌噻吨美利曲新片 10.5mgX1盒 sig:2# qd po (早上九点吃2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 420mgx2盒 sig:3# bid po思密达散 2盒 sig: 1# tid po汤药:党参15g 炒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芡实10g莲子肉10g 山药10g砂仁10g薏苡仁15g桔梗10g补骨脂10g防风10g诃子15g 石榴皮15g7剂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6患者口干2 3 年,胃上火,发热,常感冒,38度,尿频,有前列腺炎病史,纳可,大便正常,尿赤,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
中医脾病病例分析6例

中医脾病病例分析6例:1.林 X ,女, 30 岁.因工作繁忙,近半年来出现白带绵绵不断,曾服清热除湿方药十余剂,未效。
现症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溏,腹胀,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味,舌淡苔白,脉缓弱.要求写出:①主诉;②八纲结论;③证名诊断;④辨证分析.分析结果:①主诉:带下量多半年余.②八纲结论:里证,虚证,阴证.③证名:脾气虚证.④辨证分析:本证因劳累过度,耗伤脾气而致脾气虚。
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输精、散精无力.水湿不运,故见腹胀纳少;水湿不化,清浊不分,流注肠中,则便溏,水湿下渗,常脉失约,则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化源不足,肌体失养,面都失荣,故见神倦乏力,面色萎黄;中气不足则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缓弱,均为脾气虚弱之征。
2 .刘 XX ,女, 60 岁.工人.年轻时产多乳众,工作及家务较劳累。
八年来常感神疲乏力,腹胀便溏,未经系统治疗,病情时好时犯。
半个月前又因劳累而诱发,现自觉阴户中有物突出,并有下坠感,气短乏力,头晕目眩,纳少便溏,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
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分析结果:①证名:脾虚气陷证(中气下陷证).②辨证分析:本证因孕产过多,失于调护而导致脾虚气陷所致。
脾气虚弱,升举无力,中气下陷,故见子宫下垂。
清阳不升,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脾气虚弱,健运失职,故食少便溏,化源亏乏,机能活动衰退,故气短乏力,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脾气虚弱之征3 .王 X ,男, 47 岁,农民.自述五年前因过食生冷而腹痛,温熨热敷可自行缓解,病情时重时轻,未系统治疗.一周前不慎着凉、腹痛加重而来就诊。
现腹痛喜按,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四肢不温,肢体困重,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要求写出:①主诉;②证名诊断;③辨证分析.分析结果:①主诉:腹痛五年,加重一周.②证名:脾阳虚证(脾虚寒证).③辨证分析:本证因过食生冷伤脾而致脾阳虚所致.脾阳虚衰,运化失健,故纳少腹胀;食后脾气益困,故食后尤甚;阳虚阴盛,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入院记录
姓名:郑×职业:保安
性别:男工作单位:常州市奇丰机械电子厂
年龄:23岁住址:江苏省金坛市社头镇前春村委芦巷村28号
婚姻:未婚供史者(注明与患者关系):患者本人
出生地:江苏金坛入院日期:2010 年10 月 03 日16:45时
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0 年10 月03 日17:00时..。
文档交流
发病节气:秋分后“”
主诉:胃脘隐痛1年,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于xx年xx月中旬饮入凉啤酒后出现胃脘部隐痛,自服药物后缓解(具体不详).此后间断出现胃脘隐痛,餐后胀满,畏寒,服用雷尼替丁胶囊、香砂养胃丸后缓解。
近一周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隐痛加重.于xx年xx月于xx医院行胃镜示:;病理示:。
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口服及中药汤剂症状可缓解,今日为求系统治疗收住我院,刻下症:胃脘隐痛,喜按,畏冷恶风,食后胀满,无恶心呕吐,纳可,夜眠安,二便可......。
文档交流
既往史:双膝关节骨质增生xx年,左膝稍重,外敷药物好转。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
个人史:原籍出生,无外地久居史,无血吸虫病等疫水接触史,无地方病或传染病流行区居住史,无工业毒物、粉尘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生活较规律,居住环境一般,无潮湿之弊,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史。
无冶游史,无性病史。
....。
文档交流
婚育史:已婚,已育。
家族史:无家族性遗传病、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
T:37.5℃, P:67次/分, R:18次/分, BP:118/72mmHg
神志清楚,精神一般,表情自如,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适中,自主体位,步行入院,步态正常,查体合作,语声正常,无异常声音如呻吟、呃逆等,无特殊气味.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紫癜,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无畸形,眼睑、球结膜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通畅,听力无异常,鼻中隔无偏曲,口唇无紫绀,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气管位置居中,甲状腺正常,甲状腺血管无杂音,颈静脉正常,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动脉搏动正常,双侧无杂音。
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静脉无曲张,胸骨无压痛,两肺语音传导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弥散,无震颤,叩诊双侧浊音界正常,心率6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胃脘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脊柱正常,棘突无压痛,无叩痛,四肢活动正常,关节无畸形,双下肢不肿。
前后二阴未查,排泄物未见。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舌尖红,苔黄腻,脉弦。
..。
文档交流
辅助检查:
心电图:。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胃痛
寒热错杂,肝胃失和
西医诊断:1.慢性萎缩性胃炎
2.双膝关节骨质增生
住院中医师:张仁浩
主治中医师:张仁浩
病程记录
2010—10-03,17:00
患者×,男,xx岁,因“剑突下疼痛反复发作7年,加重1个月。
”以“冠心病心绞痛胸痹”于xx年XX月XX日XX:XX经门诊收住入院。
病例特点。
.。
...文档交流
1、患者老年女性,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下刺痛,每次发作
持续短,可自行缓解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硝苯地平”等治
疗仍病情不稳定.3月前经冠造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型不稳
定性心绞痛”。
患者拒绝有创治疗,予尼莫地平等口服治疗,
未见明显好转。
近1个月来疼痛发作频繁,痛势加重,查心电
图示V4~V6 ST段略压低。
运动实验阳性。
给予单硝酸异山梨
酯片口服,未见明显缓解,故收入治疗。
刻下症见:周身乏力,
剑突下刺痛,有时掣及后背,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休
息后可以缓解,偶有心悸,无呼吸困难,伴反酸、呃逆,饮水后
加重,面色体倦,纳眠可,二便调。
.。
.。
.文档交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xx余年,最高血压180/100mmHg,一直坚持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吲达帕胺片等药物,血压控制尚可。
否认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无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
...。
.。
文档交流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xx余年,最高血压180/100mmHg,一直坚持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吲达帕胺片等药物,血压控制尚可。
文档交流
3。
PE:T37。
5℃P80次/分R18次/分BP146/100mmHg 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弥散,无震颤,心浊音界不大,心率67次/分,律齐,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颈静脉搏动正常,颈静脉轻度怒张。
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其他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中医望闻问切见面色㿠白,形体适中,舌黯红,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弦。
...。
.文档交流
3、辅助检查:
拟诊讨论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及鉴别诊断:
患者老年xx性,剑突下刺痛,有时掣及后背,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休息后可以缓解,偶有心悸,无呼吸困难,伴反酸、呃逆,饮水后加重,面色体倦,纳眠可,二便调。
舌黯红,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弦。
根据以上诸症,可知本病属胸痹病范畴,证为气虚
血瘀,淤阻络脉,病性为虚实夹杂,病位在心、胃、脾,预后一般。
本病中医当与真心痛相鉴别。
胸痹大致相当于西医冠心病心绞痛范畴,而真心痛则是胸痹的进一步发展,胸痛彻心,背痛彻心,痛无休止,手足青至节,脉微汗出,相当于心肌梗死范畴,其胸痛剧烈,疼痛持续时间长,可达30分钟,有特征性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改变,可以明确鉴别。
.。
.文档交流
西医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1、剑突下疼痛反复发作7年,加重1个月。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xx余年,最高血压180/100mmHg,一直坚持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吲达帕胺片等药物,血压控制尚可.。
.。
.。
文档交流
3、体格检查:BP146/100mmHg.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弥散,无震颤,心浊音界不大,心率67次/分,律齐,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颈静脉搏动正常,颈静脉轻度怒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
..。
文档交流
4、辅助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一段狭窄75%右冠状动脉狭窄65%。
(2010-04-29xx医院。
心电图:ST-T改变。
(2010—06-26我院门诊).运动实验:阳性。
(2010-06-26我院门诊)..。
..文档交流鉴别诊断: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胸痹
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1。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功能Ⅱ级
2.高血压病
诊疗计划
1、本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中药治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为法,具体方药如下:
生黄芪15g 郁金15g 醋延胡索12g川楝子6g
红花10赤芍10玫瑰花12细辛3
太子参30乌贼骨10黄精15茯苓15
6剂水煎服日一剂
2。
中成药:刺五加注射液200ml ivgtt qd 活血通络。
3.西药治疗:
1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po qd 抑聚;
2。
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 po bid 扩冠;
3. %GS 250ml +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 30 mg ivgtt qd 扩冠;
4.富马酸毕索洛尔片 2。
5 mg、硝苯地平控释片 30mg po qd 降压。
4.入院后拟行检查:行入院常规检查,定期检测血压,症状发作时检测心电图,必要时予以24小时心电监护.
5。
饮食注意,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忌暴食暴饮,应少食多餐.
6。
生活调摄:避风寒,调情志,慎饥饱,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医师签名:张仁浩
文档交流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