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A s at O jcie Toass h eut f rh o cpc sitditr a f aino ii lta rcu e bt c : bet se s ers lo tr so i as e en l i t f ba pae uf trs r v t a s n x o t l a
s we o tau tc kne s e a t ii ,i ve s o r e e so f t e kn e Ac or i g t he Ra m u s n ho d n r ma i e o t o rhrts n r i n o v r i n o h e . c dn o t s se
h a i g n e tb fo t o a ca o a t e ts n r me Al p te t r o l we p f r5 2 n h e l ,i f c i n o s e f s il mp rm n y d o . n c l a in swe e f l o d u o - 0 mo t s
11 02
新 疆 医科 大 学 学报
J OURNAl OF XI I NJ ANG MEDI UNI CAI VERS TY 2 1 e .,3 9 I 0 0S p 3 ( )
关 节 镜辅 助 下 治疗 胫 骨 平 台骨 折 的临床 研究 孙 学斌 ,李 纲 Nhomakorabea张 克 远
( 新疆 医科 大 学 第 一 附属 医 院骨 科 中 心 ,新 疆 乌鲁木齐 801) 3 0 1
摘 要 : 目 的 探 讨 关 节 镜 技 术 在胫 骨平 台骨 折 治 疗 中的 应 用 与 疗 效 。 方 法 采 用 关 节 镜 监 视 下 复 位胫 骨 平 台关 节 面 骨 折 及 治 疗 关 节 内 合并 损 伤 患 者 2 例 , 骨折 进 行 内 固定 , 6 对 观察 治疗 效 果 。 结 果 所 有 患 者 治 疗 后 3 ~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探析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探析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在高能量外伤下。
该骨折类型的复杂性以及复杂的解剖结构使得其治疗一直是骨科领域中的难点之一。
目前,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现状、手术技术、优点和缺点等问题。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的关注。
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对该手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诸多优点。
例如,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术后感染率低等等。
此外,关节镜手术能够直观地观察到骨折片的位置、形态和状态,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内固定和复位,提高手术成功率。
不过,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该手术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医生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和经验,否则容易造成手术失败和术后并发症。
此外,关节镜手术的耗时较长,手术费用也较高。
因此,一个完美的手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需要严格执行手术规范和技术标准,以下是该手术的具体操作流程:1.术前准备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充分考虑手术的可能并发症和应对方法。
患者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包括减肥、增加锻炼强度等。
此外,术前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
2.麻醉和体位对于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通常采用全麻或局麻加深静脉麻醉。
为了方便手术操作,患者需要采取头朝上、膝关节弯曲的俯卧位体位。
3.手术步骤(a)术前准备:根据影像学检查中得到的平面图像,对于骨折的类型及其位置等进行分析,制定手术方案并准备好相应的手术器械;(b)关节镜检查:对于关节内的软组织进行检查、清除,对于骨折片的位置、角度等进行观察;(c)骨折片复位:根据骨折片的位置、角度进行复位,并使用手术器械固定骨折片;(d)内固定:将内固定器放置于骨折片之上,并使用相应的螺钉等固定器材;(f)术后处理:必要时对于伤口等进行缝合;(g)术后康复:术后必须进行相应的康复和锻炼,以加快骨折愈合和恢复关节功能。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临床上可以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本文旨在分析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是一种通过关节镜进入骨折现场,基于骨折稳定性评估和选择性手术干预的治疗方法。
其具有无创伤、恢复快、不影响关节功能等优点。
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关节镜技术可以提供清晰的视野,辅助解剖还原骨折,修复软组织损伤,评估骨折稳定性,以及进行内固定或关节唇修复等手术操作。
关节镜手术可以提供清晰的视野,使医生能够准确评估骨折情况。
通过关节镜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骨折碎片的位置、数量、形态等,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关节镜技术可以辅助解剖还原骨折。
通过关节镜检查和操作,医生可以精确地还原骨折,使骨折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关节镜技术可以修复软组织损伤。
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关节唇、韧带等软组织损伤,需要进行修复。
关节镜技术具有小创伤、准确定位的优势,可以帮助医生准确修复软组织损伤,提高手术疗效。
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可以评估骨折的稳定性。
通过关节镜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关节间隙的大小、骨折是否稳定等信息,有助于评估骨折的稳定性,指导手术干预措施的选择。
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不仅可以恢复骨折的解剖形态和功能,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微创手术的恢复时间短,术后出血少,术后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手术体验。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疗效。
通过该治疗方法,可以提供清晰的视野、辅助解剖还原骨折、修复软组织损伤、评估骨折稳定性,并且可以恢复骨折的解剖形态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本研究的局限性,还需进行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临床随访研究来验证这一观点。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探析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探析胫骨平台骨折是指胫骨在膝关节下端的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青壮年人群。
由于这一位置是承受体重和运动压力的关键区域,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是主要方式之一,而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从解剖、骨折类型、手术操作、术后康复以及优缺点等方面对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探析。
一、解剖胫骨是人体下肢骨骼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由胫骨干和胫骨头组成。
胫骨平台是指胫骨下端扩大的部分,与腓骨平台和髌骨共同构成膝关节的框架,承受身体负重传递的作用。
胫骨平台骨折会对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关节炎等并发症。
二、骨折类型胫骨平台骨折可以分为单纯型和粉碎型两种类型。
单纯型骨折是指骨折线较为清晰,骨折片相对较大,对手术复位和固定相对较为容易;而粉碎型骨折则是指骨折片较多,骨折线不规则,手术治疗难度较大。
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手术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三、手术操作关节镜辅助下的手术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关节镜技术在手术中直接观察和治疗骨折部位,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许多优势。
具体手术操作步骤主要包括:①采用髌上切口,置入关节镜,观察骨折片位置及类型;②进行骨折复位,清除关节内碎骨及软骨组织;③选择合适的内固定装置,进行骨折固定;④进行骨折部位的修补和软组织修复。
四、术后康复术后康复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和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术后患者需进行定期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包括关节活动训练、肌力训练和平衡功能锻炼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和稳定性。
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和复查。
五、优缺点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具有许多优势。
关节镜手术具有微创性,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期短,疼痛轻,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关节镜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和治疗骨折部位,并且与常规手术相比更为精准,有助于保护周围软组织;关节镜手术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分析【摘要】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传统治疗方法存在较大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而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则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具有许多优势,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
本文通过介绍微创手术和关节镜技术的应用,分析了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并就手术操作步骤、并发症分析、术后康复护理等方面展开讨论。
研究表明,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展望未来,该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总结,可以更好地认识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微创手术、临床疗效、并发症、康复护理、治疗优势、手术步骤、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胫骨平台骨折概述胫骨平台骨折是指胫骨下端髁间骨折,常见于高能量外伤或老年人骨质疏松情况下的低能量外伤。
胫骨平台骨折是下肢骨折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临床上多见于交通事故、跌倒或高落体所致的外伤。
胫骨平台骨折可导致关节不稳定、髌骨下移、骨关节软骨损伤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胫骨平台骨折根据解剖分型可分为Schatzker 分型、AO/OTA分型等,其中Schatzker分型较常用。
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一直是外科骨折治疗的难点之一,传统的手术方法往往需要较大的创伤和时间,同时容易引发并发症和术后疼痛。
随着微创技术和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重要手术方式。
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通过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以实现精准的解剖复位、减少软组织损伤,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和功能恢复。
1.2 微创手术介绍微创手术是一种通过小切口或者穿刺来进行的手术技术,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少等优势。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探析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探析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复杂性和严重性受伤者的年龄和骨质密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开放性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后者适用于骨折较为简单的患者,而前者需要进行大削骨和固定手术,因此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等风险较高。
近年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作为新型的治疗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关节镜技术能够通过小切口操作,在尽可能保护关节软组织的前提下完成手术治疗,降低手术创伤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关节镜技术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医生可以充分观察骨折部位和周围软组织损伤的情况,精确判断骨折类型和范围,更好地指导手术治疗。
最后,关节镜技术可以通过巧妙的角度和操作手法实现切除并清除肿物、软骨碎片等,促进创口愈合和关节恢复运动功能的能力。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操作需要特殊训练和技术支持。
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关节韧带、半腱肌骨膜、股四头肌、肝肠S状结肠等结构的位置、距离和角度等进行细致计算和测量,保障手术安全。
手术中,医生需要熟练掌握关节镜的应用技巧,合理选择手术器械和操作角度,对受损软组织进行轻柔的操作,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同时,在手术过程中不断调整手术视角和位置,保持对整个手术过程的全局性掌控,确保手术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手段,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熟。
虽然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但实际应用效果很好,已赢得了患者和临床医师的认可和赞誉,在促进骨折愈合和保护关节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是由于高能外力作用所致,临床上常见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外伤情况。
胫骨平台骨折一旦发生,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功能障碍,因此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十分重要。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经皮外固定、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但这些方法存在术后创面大、感染率高、创伤明显等问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逐渐成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新选择,但其临床疗效如何仍需进一步探讨和分析。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关节镜技术直视关节内情况,准确还原骨折,最大程度地保护软组织,减小手术创面,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率,促进胫骨平台骨折的早期康复。
与传统手术相比,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术后创面小,创伤轻,术后疼痛少,恢复快,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更好。
其手术操作复杂,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术中风险也较大,因此术前精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适应症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分析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我们回顾了我院2018年至2020年间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30例患者采用了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另外30例患者采用了传统的开放复位内固定术。
通过对比这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来评价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在手术时间方面,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明显短于传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0分钟,而传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0分钟。
这主要是因为关节镜手术可以通过小孔径进行操作,减少了对软组织的创伤,因此手术时间相对较短。
术中出血量方面,关节镜手术组平均出血量为100ml,而传统手术组平均出血量为300ml,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
这表明了关节镜手术在保护软组织的也减少了术中出血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后并发症方面,关节镜手术组的感染率、畸形愈合率、关节僵硬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探析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探析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是由于高能量的创伤引起的,包括交通事故、摔跤、滑倒等导致平台骨折。
而胫骨平台骨折一旦发生,往往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帮助患者迅速康复。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探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原则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早期愈合、保持关节功能、恢复运动功能。
具体而言,对于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不稳定性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是首选。
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术、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术等。
而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因为其微创、能够更好地观察和保护软组织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接受和应用。
二、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的优势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着许多优势。
关节镜手术能够进行更为精细和准确的手术操作。
关节镜下,医生可以将器械直接放入关节腔,通过放大器械,可以更清晰地观察骨折的情况,并进行精准的操作。
关节镜手术对于保护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也更小。
在传统手术中,需要进行较大的切开操作,而关节镜手术则能够通过微小的切口完成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带来的创伤和疼痛。
关节镜手术术后康复周期也更短,患者更容易恢复运动功能和关节功能。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适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多种类型。
这包括不稳定的胫骨平台骨折,具体表现为关节面错位、双轴性骨折等,以及存在软组织损伤的骨折患者。
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因为身体健康状况的限制,传统手术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关节镜辅助下手术则可以降低手术的创伤度,减少手术对于患者身体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时,医生需要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术前的准备工作也非常重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检查、准确判断骨折类型、进行全面的影像学检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复位并行小切口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切开手术治疗。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较高,膝关节间隙宽度明显较窄,膝关节间隙恢复明显较好,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治疗优良率明显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标签: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应用本研究对本院近两年来收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了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观察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33.4±5.2)岁;在骨折位置方面,左侧12例,右侧13例;在骨折原因方面,5例为重物砸伤,9例为坠落伤,11例为交通伤。
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19~68岁,平均(35.6±5.4)岁;在骨折位置方面,左侧10例,右侧15例;在骨折原因方面,7例为重物砸伤,8例为坠落伤,15例为交通伤。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位置、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复位并行小切口钢板固定治疗。
对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让患者取仰卧位,常规关节镜入路,对患者的关节腔进行认真的检查,并对患者的骨折部位、关节内软组织损伤等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将关节腔内积血有效清除掉,对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与否进行仔细的探查。
如果有损伤,则应该尽量先行修补。
在胫骨骨前外侧近端作一切口,并在切口的近端作一小的膝关节横行切口,利用微创化的手术技术在手术切口部位放置一锁定T型支撑钢板,在钢板最下方软圆型螺钉孔内预先置入一枚皮质骨螺钉临时固定钢板,在球囊扩张时可以作为外部皮质的支撑结构,预防皮质破裂。
而临时固定的皮质骨螺钉允许后期根据需要调整钢板高度,并在骨折塌陷平台部位的下方前后侧置入两枚克氏针作为遮挡,为后续手术步骤作准备。
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将适当的球囊进针角度选择出来,通过X线引导在平台塌陷的中心位置放置球囊,使其平行与周围。
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注意,通过关节镜监视对球囊的扩张程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没有充分抬高和过度抬高胫骨平台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
如果过度抬高了塌陷的骨折块,则运用关节镜工具将其复位,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外固定[1]。
1.2.2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切开手术治疗。
对患者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让患者去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驱血后加用止血带;将切口做在膝前外侧,沿着半月板下打开关节囊,然后将半月板提出来,将关节面充分暴露出来,对撬拨器和骨膜玻璃器进行恰当的选择。
如果关节面塌陷,骨折劈裂,则复位关节面和骨折,运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C型臂X线机下透视,完成复位后运用合适的钢板或螺钉固定[2]。
1.3 术后处理手术之后第2天让患者服用合适的抗生素,同时让患者进行全范围活动,依据患者的实际耐受情况帮助患者进行膝关节被动功能训练。
1.4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运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越好[3]。
1.5 疗效判定标准依据HSS膝关节相关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患者的膝关节评分在85分及其以上,评定为优;患者的膝关节评分在70~85分之间,评定为良;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在60~69分之间,评定为可;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在59分及其以下,评定为差[4]。
1.6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较高,膝关节间隙宽度明显较窄,膝关节间隙恢复明显较好,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3.1 胫骨平台骨折及其治疗概述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占所有骨折的1%。
患者的膝关节面会受到胫骨平台骨折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会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发展为胫骨平台压缩、塌陷,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还会导致膝关节不稳、疼痛等。
有学者认为,良好的早期功能锻炼+内固定+复位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最好方法。
因此,为了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显著提升,临床应该积极固定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对创伤性关节炎的产生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将胫骨原来的对线、对位关系有效恢复过来,同时也将膝关节的整齐圆滑有效恢复过来[5-7]。
3.2 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较传统切开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优越性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传统手段是传统切开手术,该手段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创伤,使患者无法在前期进行功能康复运动,同时在复原关节面的过程中也无法在直接监视下完成,关节内的其他合并上也无法被早期察觉。
因此严重阻碍着膝关节的复原,而由于关节镜能够对关节疾病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因此传统治疗手段的诸多缺陷能够在关节镜的辅导下得到有效的弥补[8-10]。
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同时具有关节镜手术和球囊成形术两方面的优势:(1)关节镜具有较小的创伤,可以先清理关节内,将关节内结构损伤寻找出来并给予其恰当的处理。
手术过程中对塌陷的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在对球囊的扩张程度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对不足或过度抬高胫骨平台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从而有效解剖复位胫骨平台,平整关节面;(2)充分的强度支撑能够在扩张的球囊和灌注的骨水泥获得,使关节面部位再次塌陷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手术之后督促患者积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和较短的住院时间;(3)对于不稳定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来说,手术之后的早期膝关节锻炼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其膝关节功能,患者的关节囊能够在膝关节锻炼的作用下将滑液分泌出来,从而有效润滑关节面,同时能够将营养提供给关节面软骨,对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4)可灵活应用微创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减少骨折部位血运破坏、手术时间,预防和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畸形等并发症,可使患者术后尽早活动关节,进而促使骨折早期愈合,从而避免患者残疾的发生。
此外,一定的应力在活动关节的过程中能够在骨折界面产生,为软骨缺损部的间充质细胞转化为软骨细胞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从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的关节面及膝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11-16]。
本研究结果也充分说明了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较传统切开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优越性。
总之,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王澍寰.临床骨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1051-1052.[2]石永常,俞强,王宝.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J].北京医药,2011,23(6):341-343.[3]杨光,王乃庞,罗聪,等.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J].中国骨伤,2010,18(7):434-435.[4]陈伟,张奇,郑占乐,等.经皮球囊扩张治疗胫骨平台压缩骨折初步报告[J].河北医药,2009,31(12):1507-1508.[5]吐尔孙塔依·吐尔汗,张克远,曹力,等.关节镜辅助下与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6(8):1020-1021.[6]姜渤,吕晗,陈林林,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面高度丢失原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28(3):280-281.[7]李云华,刘春磊,王贵清,等.关节镜在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Ⅰ-Ⅳ)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1,4(3):209-212.[8]沙爱林.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37-39.[9]刘唐浩.膝关节镜引导下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192.[10]赵奋伟,刘海勇.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68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841-842.[11]张建军,仇振何,何峰.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0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17-118.[12]周涛.微创LISS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6-27.[13]文俊.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3-34.[14]张建军,仇振何,何峰.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0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17-118.[15]李建,樊刘伟,谢翼,等.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116-117.[16] Frattini M E,Vaienti E,Soncini G,et al.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J].Chir Organi Mov,2009,93(3):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