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计算时Satwe后处理结果查看及与规范的关系

合集下载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2)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2)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规范条文: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结构休系Δu/h限值框架 1/550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筒中筒,剪力墙 1/1000框支层 1/1000名词释义:(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

(mm)Ave-(X)、Ave-(Y)----X、Y平均位移。

(mm)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Ratio-(X)、Ratio-(Y)---- X、Y向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

PKPM软件系列学习_SATWE参数设置及结果详解1

PKPM软件系列学习_SATWE参数设置及结果详解1

的高层建筑(如 H≥150 或 H/B>6 的高层建筑)可扣除结构整体弯曲产生的楼层水平绝对位移值。
控制结构整体刚度和不规则性的主要指标。正常使用条件下,限制层间位移的主要目:
1 保证主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 2 保证填充墙、隔墙和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
计算假定:
CQC 组合,可不考虑偶然偏心,考虑扭转耦联(程序已默认考虑),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位移比
位移比:竖向构件最大弹性水平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比值。
层间位移比:竖向构件最大弹性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
目的:避免平面扭转不规范,以免产生过大的偏心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
计算假定:
刚性板,考虑偶然偏心,规定水平力,单向地震。
规范限值:
①当位移比大于 1.2 时,判定为扭转不规则; ②A 级高度高层:宜≤1.2,应≤1.5;
32
PKPM V2.2 SATWE 参数设置
层间刚度比
概念: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产生单位侧向位移所需要的力)的比值,主要为了控制高层结构
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对于地下室结构顶板能否作为嵌固端,转换层上、下
结构刚度能否满足要求,及薄弱层的判断,均以层刚度比作为依据。
控制参数
4 体育场馆、特殊工业建筑、空旷结构、错层和越层等结构,由于其竖向构件高度不一致,强制刚性楼板
会带来较大的计算误差,因此,这类复杂的建筑结构不宜强行进行位移比控制。
最大层间位移角
概念: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u /h;
楼层层间最大位移:楼层各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差,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的较高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报告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报告

学习笔记PMCAD中--进入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板荷:点《楼面恒载》会有对话框出来,选上自动计算现浇楼板自重,然后在恒载和活载项输入数值即可,一般恒载要看楼面的做法,比如有抹灰,找平,瓷砖,吊顶什么的,在民用建筑中可以输2.0,活载就是查荷载规范。

梁间荷载:PKPM中梁的自重是自己导入的,所以梁间荷载是指梁上有隔墙或者幕墙或者女儿墙之内在建模时不建的构建,把他们折算成均布荷载就行。

比如,一根梁上有隔墙,墙厚200mm,层高3000mm,梁高500mm,如果隔墙自重为11KN/m3,那么恒载为11*(3000-500)*200+墙上抹灰的自重什么的即可。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规范条文: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结构休系Δu/h限值框架 1/550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筒中筒,剪力墙 1/1000框支层 1/1000名词释义:(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SATWE计算参数使用说明

SATWE计算参数使用说明

一、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的夹角
一般并不建议用户修改该参数,原因有三:①考虑该角度后, 输出结果的整个图形会旋转一个角度,会给识图带来不便; ②构件的配筋应按考虑该角度和不考虑该角度两次的计算 结果做包络设计;③旋转后的方向并不一定是用户所希望 的风荷载作用方向.综上所述,建议用户
将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角填到斜交抗侧力构件夹角栏,这样 程序可以自动按最不利工况进行包络设计.
一、总信息
11、结构材料信息
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与砼混合结构}、{有填 充墙钢结构}和{无填充墙钢结构}共4个选项.选定结构 材料即确定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如0.2Q砼结构或0.25Q 钢结构调整.型钢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属于钢筋砼结构. 有填充墙钢结构}和{无填充墙钢结构}之分是为了计算 风荷载中的脉动系数ξ.根据荷规164页7.4.2-2式计算,这是 10版采用的方法.新版程序相应在风荷载信息增加了风载 作用下的阻尼比参数,其初始值由结构材料信息控制.
一、总信息
8、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位移比、周期比计算时选择该项
层刚度比计算,严格来说要采用刚性板假定. 对于有弹性楼板或板厚为0的工程,可计算两次, 第一次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确定薄弱层.第二次 将薄弱层号填入,按真实情况计算内力及配筋.如果 工程中无弹性楼板、无开洞、无越层错层,则默认 的楼板假定就是刚性楼板假定.
一、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的夹角
这个角度与结构的刚度与质量及其位置有关,对结构可能会 造成最不利的影响,在这个方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及 部分结构构件内力可能会达到最大.
当用户输入一个非 0角度比如 25度后,结构沿顺时针方向 旋转相应角度即25度,但地震力、风荷载仍沿屏幕的X向和 Y向作用,竖向荷载不受影响

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

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

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规范条文: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结构休系Δu/h限值框架1/550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筒中筒,剪力墙 1/1000框支层 1/1000名词释义:(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

(mm)Ave-(X)、Ave-(Y)----X、Y平均位移。

(mm)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Ratio-(X)、Ratio-(Y)---- X、Y向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

PKPM-SATWE输出结果的合理性判断与调整

PKPM-SATWE输出结果的合理性判断与调整

7 输出结果的合理性判断与调整目前用于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软件种类繁多,不同软件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

因此设计人员应对程序的适用范围、技术条件等全面了解。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时,由于程序与结构某处实际情况不符,或人工输入有误,或软件本身有缺陷均会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因而要求设计人必须对这些结果从力学概念和工程经验等方面加以认真分析对比、慎重校核,确认其合理性和可靠性,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分析判断的内容一般包括:(1)结构整体性能方面,如结构自振周期和振型形态、结构整体位移和位移形态、楼层剪力、刚度等是否超限,合理。

(2)局部超限,主要是构件配筋超筋和截面尺寸超应力控制等情况。

对受力复杂的构件(如异型、转换、越层、悬挑和有特殊荷载的构件),其内力和应力分布是否与力学概念、工程经验一致等。

结构整体性能的超限处理,一般需要调整结构布置,局部超限的处理则需要通过调整构件材料和截面尺寸来实现。

4.7.1 周期周期输出结果文件(WZQ.OUT)中给出了振型号及其对应的自振周期、振动方向角、平动系数和扭转系数。

对周期的合理性分析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A)基本自振周期的大小按正常的设计,一般高层建筑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大概在下列范围内:框架结构:T1=(0.08~0.10)n;框架-剪力墙和框架-核心筒结构:T1=(0.06~0.08)n;筒中筒和剪力墙结构:T1=(0.05~0.06)n,式中n为结构层数。

(B)第一周期是平动振动周期根据《高规》的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必须考虑扭转的影响。

一个周期是平动振动周期还是扭转振动周期,可以通过扭转系数来判定。

若扭转系数等于1,则说明该周期为纯扭转振动周期;若平动系数等于1,则说明该周期为纯平动振动周期,其振动方向角为α(与x方向的夹角)。

α=0°时,则为x方向的平动;α=90°时,则为y方向的平动;0°<α<90°时,为沿方向角α 的空间振动。

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与调整过程

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与调整过程

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与调整规范条文:高规的4.3.5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名词释义:(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Ratio-(X)、Ratio-(Y)---- X、Y 向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Ratio-Dx,Ratio-Dy :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

(mm)Ave-(X)、Ave-(Y)----X、Y平均位移。

(mm)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Ratio-(X)、Ratio-(Y)---- X、Y向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

Ratio-Dx,Ratio-Dy : 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即要求:Ratio-(X)= Max-(X)/ Ave-(X) 最好<1.2 不能超过1.5Ratio-Dx= Max-Dx/ Ave-Dx 最好<1.2 不能超过1.5Y方向相同电算结果的判别与调整要点:1.若位移比(层间位移比)超过1.2,则需要在总信息参数设置中考虑双向地震作用;2.验算位移比需要考虑偶然偏心作用,验算层间位移角则不需要考虑偶然偏心;3.验算位移比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但当凸凹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当平面不对称时尚应计及扭转影响4.最大层间位移、位移比是在刚性楼板假设下的控制参数。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

结构设计pkpm软件SATWE计算结果分析SATWE软件计算结果分析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规范条文: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结构休系Δu/h限值框架 1/550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筒中筒,剪力墙 1/1000框支层 1/1000名词释义:(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控制目的: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结构位移输出文件(WDISP.OUT)Max-(X)、Max-(Y)----最大X、Y向位移。

(mm)Ave-(X)、Ave-(Y)----X、Y平均位移。

(mm)Max-Dx ,Max-Dy : X,Y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Ave-Dx ,Ave-Dy : X,Y方向的平均层间位移Ratio-(X)、Ratio-(Y)---- X、Y向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计算时Satwe后处理结果查看及与规范的关系何为整体计算?要知道每个指标的结构假设,即前提条件,反映到实际操作上就是satwe参数设置。

整体计算前提条件——刚性楼板假定一、每层单位面积重力:高规5.1.8条文说明。

(高层多层均适用) 多层11KN/M2也可以.此处折减与不折减,活荷载均为折减之后的结果。

二、层间位移角:抗规5.5.1 高规:3.7.3 (高层抗震设计时不考虑偶然偏心)(刚度问题)限制结构的水平位移,确保结构具备足够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

计算要求:抗震设计时不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

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较柔。

但层间位移角过分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浪费,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层间位移角不满足条件时调整方式:对于八度区,位移较难通过,可以调整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为2,周期折减系数稍微变大一些,放大M=6数值,若位移角还是不满足,加大截面。

位移相差较多的时候,应当增加截面,保证结构刚度,位移相差较少的时候,可以通过修改satwe参数达到目的。

荷载影响位移角:知道原因,因此荷载一定要统计准确。

此处地下室层数、荷载等不能填错,注意。

周期折减系数:高规4.3.17,对比周期折减系数不同,对位移的影响。

三、扭转位移比:前提:刚性楼板假定,只控制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比限值,风荷载不考虑。

理解位移比的含义,位移比:1.2时候,一端为1.0,另一端为1.51.6时,比值为4。

规范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考虑偶然偏心的单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双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要分清楚何时采用以上三种计算方式。

两者取不利,结果不叠加。

偶然偏心:高规4.3.3. 即由偶然因素引起的结构质量分布的变化,会导致结构固有振动特性的变化,因而结构在相同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也将发生变化。

考虑偶然偏心,也就是考虑由偶然偏心引起的可能的最不利的地震作用。

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后,程序将增加计算4个地震工况,即每层的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偏移5%的地震作用。

高层计算位移比时看此工况下的值,计算位移(角)时可不考虑此工况下的情况。

对于高层,见高规3.4.5,注意:要考虑偶然偏心。

位移富余很大时,位移比可以放宽。

对于多层:此处有争议,抗规没有提出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见抗规3.4.3,3.4.4。

以下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姜总的建议:(当不考虑偶然偏心的位移比大于1.2时,补充偶然偏心的计算;当结构考虑偶然偏心的位移比大于等于1.35时,补充双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很多设计院还有这种做法:多层判断是否计算双向地震时考虑偶然偏心,计算配筋及判断位移比是否超限时不考虑。

对于双向水平地震作用,见抗规5.1.1-3.位移比大于1.2时考虑。

不满足调整办法:找到不满足的角点,进行加强;看振动简图。

四、扭转周期比:高规3.4.5 只有高层控制,多层也尽量满足,多层可以不满足周期比。

周期比显示的是结构的扭转能力,而位移比是结构实际存在的扭转量值。

周期比不满足时调整方法:1、总体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部刚度,削弱内部刚度;2、找到位移大的位置,刚度加大。

3、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沿两主轴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并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4、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内部刚度,并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5、001的情况要注意,也有不满足的时候,此时削弱内部刚度即可。

为什么要调成两平一扭?抗规274页倒数第五行。

平动系数尽量调整为1.0或者接近1.0.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

见高规5.1.13.综上,层间位移角与扭转效应在调整的时候应当互相兼顾,层间位移角不满足的时候要注意增加刚度不要引起扭转过大。

五、刚度比抗规3.4.3, 3.4.4 高规3.5.2,3.5.8控制结构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

说明:对侧向刚度不规则的情况,程序可自动按刚度比判断薄弱层并对薄弱层进行地震内力放大。

对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的情况,程序不能自动判断薄弱层,需要用户特殊指定。

不满足时:加大截面或者放大地震力。

六、刚重比:高规5.4.1 5.4.5 不满足刚度加大七、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抗规3.4.3 高规3.5.3 高规3.5.7不满足时:加大截面或者放大地震力。

八、剪重比:抗规5.2.5 高规4.3.12九、轴压比:抗规6.3.6 延性的概念(柱子轴压力一定是地震工况)。

整体计算时Satwe后处理结果查看及与规范的关系何为整体计算?要知道每个指标的结构假设,即前提条件,反映到实际操作上就是satwe参数设置。

整体计算前提条件——刚性楼板假定十、每层单位面积重力:高规5.1.8条文说明。

(高层多层均适用) 多层11KN/M2也可以.此处折减与不折减,活荷载均为折减之后的结果。

十一、层间位移角:抗规5.5.1 高规:3.7.3 (高层抗震设计时不考虑偶然偏心) (刚度问题)限制结构的水平位移,确保结构具备足够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

计算要求:抗震设计时不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

层间位移角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结构较柔。

但层间位移角过分小,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较差,浪费,宜适当减少墙、柱等竖向构件的截面面积。

层间位移角不满足条件时调整方式:对于八度区,位移较难通过,可以调整中梁刚度放大系数为2,周期折减系数稍微变大一些,放大M=6数值,若位移角还是不满足,加大截面。

位移相差较多的时候,应当增加截面,保证结构刚度,位移相差较少的时候,可以通过修改satwe参数达到目的。

荷载影响位移角:知道原因,因此荷载一定要统计准确。

此处地下室层数、荷载等不能填错,注意。

周期折减系数:高规4.3.17,对比周期折减系数不同,对位移的影响。

十二、扭转位移比:前提:刚性楼板假定,只控制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比限值,风荷载不考虑。

理解位移比的含义,位移比:1.2时候,一端为1.0,另一端为1.51.6时,比值为4。

规范规定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考虑偶然偏心的单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双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要分清楚何时采用以上三种计算方式。

两者取不利,结果不叠加。

偶然偏心:高规4.3.3. 即由偶然因素引起的结构质量分布的变化,会导致结构固有振动特性的变化,因而结构在相同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也将发生变化。

考虑偶然偏心,也就是考虑由偶然偏心引起的可能的最不利的地震作用。

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后,程序将增加计算4个地震工况,即每层的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偏移5%的地震作用。

高层计算位移比时看此工况下的值,计算位移(角)时可不考虑此工况下的情况。

对于高层,见高规3.4.5,注意:要考虑偶然偏心。

位移富余很大时,位移比可以放宽。

对于多层:此处有争议,抗规没有提出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见抗规 3.4.3,3.4.4。

以下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姜总的建议:(当不考虑偶然偏心的位移比大于1.2时,补充偶然偏心的计算;当结构考虑偶然偏心的位移比大于等于1.35时,补充双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很多设计院还有这种做法:多层判断是否计算双向地震时考虑偶然偏心,计算配筋及判断位移比是否超限时不考虑。

对于双向水平地震作用,见抗规5.1.1-3.位移比大于1.2时考虑。

不满足调整办法:找到不满足的角点,进行加强;看振动简图。

十三、扭转周期比:高规3.4.5 只有高层控制,多层也尽量满足,多层可以不满足周期比。

周期比显示的是结构的扭转能力,而位移比是结构实际存在的扭转量值。

周期比不满足时调整方法:1、总体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部刚度,削弱内部刚度;2、找到位移大的位置,刚度加大。

3、当第一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一般都靠近X轴和Y轴)的侧移刚度过小,此时沿两主轴加强结构外围的刚度,并削弱结构内部的刚度。

4、当第二振型为扭转时,说明结构沿两个主轴方向的侧移刚度相差较大,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其中一主轴(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是合理的;但相对于另一主轴(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侧移刚度则过小,此时宜适当削弱结构内部沿“第三振型转角方向”的内部刚度,并适当加强结构外围(主要是沿第一振型转角方向)的刚度。

5、001的情况要注意,也有不满足的时候,此时削弱内部刚度即可。

为什么要调成两平一扭?抗规274页倒数第五行。

平动系数尽量调整为1.0或者接近1.0.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

见高规5.1.13.综上,层间位移角与扭转效应在调整的时候应当互相兼顾,层间位移角不满足的时候要注意增加刚度不要引起扭转过大。

十四、刚度比抗规3.4.3, 3.4.4 高规3.5.2,3.5.8控制结构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

说明:对侧向刚度不规则的情况,程序可自动按刚度比判断薄弱层并对薄弱层进行地震内力放大。

对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楼层承载力突变的情况,程序不能自动判断薄弱层,需要用户特殊指定。

不满足时:加大截面或者放大地震力。

十五、刚重比:高规5.4.1 5.4.5 不满足刚度加大十六、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抗规3.4.3 高规3.5.3 高规3.5.7不满足时:加大截面或者放大地震力。

十七、剪重比:抗规5.2.5 高规4.3.12十八、轴压比:抗规6.3.6 延性的概念(柱子轴压力一定是地震工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