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
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不断加强社会福利制 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民生福祉水平 。
文化转折
文化多元化发展
01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多
元化成为时代潮流,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融、碰撞。
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
02
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
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0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
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04
转折点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01
02
03
政治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 混乱状态,为中国政治稳 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
经济
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国际地位提升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协调与合作。

社会转折
1 2 3
人口结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政策的调整,人口结构发 生了显著变化,老龄化趋势加剧,劳动力市场供 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 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 加。
06
课程总结
本课重点回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 开背景和意义
邓小平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 和贡献
02
01
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实施
03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和 目标
04
05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深圳 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编订人:王珍荣审定人:文综组时间: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时间、历史意义。

2、知道十一届三中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3、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的进展、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学法指导】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文化大革命”后人们急切期盼中国能迅速拨乱反正,开创历史新局面,在这历史转折的时期,我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①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纠正“”的错误;②当时中央领导人坚持“”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③1978年思想理论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民认识到,只有。

(2)召开:时间;地点;内容:(在书上标注并理出几项来)(3)意义(在书上标记出来)知识点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探究1: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2.7)材料2:“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议,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时间 工作重心转移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 从进攻大城市改向 农村进军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由“以阶级斗争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纲”到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3.意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 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 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 的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 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破坏,人民群 众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2、表现 ① 、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 平反。
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会议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中积累了许多 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②、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 误方针 ,“真理标准”的讨论解放 了人们思想,为会议的召开奠定了 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 时间: 1978年12月 2.重要内容:
地点: 北京 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 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领导集体.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②、法制建设的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义务教育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环境保护法》
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的 局面。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遵义会议,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来自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这一课知识点较多,理论性强,而且是各种层次考试重点关注的一课。

回顾这一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2个方面值得反思。

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有不少老师选择用歌曲《春天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新奇有趣,而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选取了一组武斗、工厂停工、学生游行串联、刘少奇同志画像等图片,使学生感知“转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学生直接把握十年动乱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以后,情绪高涨,感到不可思议。

在这种情绪之下,学生有了一定是非观念以后,教师开始层层引导进入课文知识点。

2、深入浅出这一课理论性强,学生在观看图片以后知道了需要转变,从哪开始转变?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思想的转变必须放在首位,从而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重要性。

解决了思想问题以后,要落实到行动上,如何转变,往哪里转,引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否定两个凡是,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刘少奇同志是十年动乱中一大批受迫害的代表,从具体事件触发,让学生感知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亟待健全,只有加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人们有法可依,才能依法办事,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冤假错案。

教师出示另外一组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图片,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突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十年动乱局面依然不变,会有这些成就吗?让学生感知十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意义,进一步明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始,也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只要能够实现有效教学,就是好的方法。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型】【课时安排】【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二、新课教学同学们请坐好,现在开始上课。

为了我们的目标:过目不忘,过耳成诵。

大家一定积极交流。

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给我国造成了巨大危害。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在课本的导言部分明确告诉我们,我国开始纠正错误。

1977年中国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高考。

除了恢复高考,我国还陆续纠正了文革中的哪些错误呢?整体感知:利用知识树,整体感知本课知识目标。

让我们一起看知识树,整体感知这一课内容。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可以从几个方面学习?中国为什么徘徊?怎样实现的转折?又是如何推进转变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预习导学:细读课文,自主学习,落实知识目标,发现问题。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原因 2.时间 3.结果 4.意义二、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2.地点3.内容4.意义三、民主与法制的加强1.平反冤假错案:请举一例2.颁布一系列法律:①颁布时间及法律名称②颁布意义展示反馈:注意倾听,踊跃发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活动一解决自主学习的问题活动方式:提出预习导学时遇到的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二突破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活动方式:分角色朗读,融入情景,互问互答问题。

《北京街头的谈话》旁白: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人们欢欣鼓舞。

张三:听说了吗?“四人帮”被抓起来了!李四:这些年,全国上下整天忙着闹革命,学校停课、工厂停工。

国家都乱成什么样子了!张三:希望彻底纠正文革中的错误,让我们能吃饱饭!赵五:文革中,有很多人被打成反革命,整天被批斗游街。

不知道能不能平反冤假错案。

李四:是啊!不过,我们现在的领袖认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是正确的,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人教版八年历史教案_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版八年历史教案_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

人教版八年历史教案_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一篇:人教版八年历史教案_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史实;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因为: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

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

“文化大革命”的**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件
明朝嘉靖年间的变革
嘉靖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推动了明朝的社会进步。
明清王朝的交替
明朝灭亡后,清朝取而代之。这一历史转折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交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因
1 农业革命
英国的农业革命改善了农业生产力,释放出了更多人力和资源,为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
2 商业革命
英国的商业革命加强了贸易和市场经济,促进了供了新的技术和知识基础,推动了工业生产方式的创新。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
工业化进程
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2
城市化和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化发展和人口迁移,城市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社会和环境问 题。
伟大历史转折对当代的启示
珍惜和平
历史转折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努力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追求进步
从伟大历史转折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不断推动和创造的,鼓励我们追求更好 的未来。
理解与包容
历史转折教会我们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促进多元共存和交流。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伟大的 历史转折课件
历史转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瞬间,本课将探索欧洲黑死病、中国明朝 和英国工业革命等伟大的历史转折,并探讨其影响与启示。
伟大的历史转折
历史转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时刻,它们标志着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和 科技力量等多个方面的巨大变革。
欧洲黑死病的影响
瘟疫蔓延
14世纪欧洲黑死病的暴发导致 了人口的大量减少以及社会经 济的崩溃。
中世纪的结束
黑死病的传播加速了封建制度 的瓦解,并为中世纪结束和现 代社会的开始奠定了基础。

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_伟大的历史转折

学习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转折意义的重 要会议,其历史意义类似于( )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7.(2010· 东莞学业考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 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核心 形成标志 思想成果
第一代
毛泽东
1935年遵义会议
毛泽东思想
第二代
邓小平
1978年三中全会
邓小平理论
第三代
江泽民
92年中共十四大
三个代表思想
附表3: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工作重心 经济、政治体 制 教条主义 以阶级斗争为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实事求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拨乱反正 经济建设 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民主集 中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现象?它给 中国造成什么危害?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系列法律的颁布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从上述两则材料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答案:(1)“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 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危害:社会动乱和灾 难。 (2)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 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 有法可依的局面,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 得显著成就,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 迈进。 (3)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重 要保证。
学习目标: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第8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伟 大 的 历 史 转 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知识梳理:
要求:自读知识梳理,说出本课的知识点,时间1分钟。
伟 大 的 历 史 转 折
十 背景:纠正文革的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 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 地点: 北京 届 时间:1978年 思想上: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 内容: 中 政治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全 会 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 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自主学习(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阅读课本第39-40页,圈出下列问题答案,作好问题批注, 并尝试记忆,4分钟后提问
平反冤假错案: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全面立法的 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 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 表现:
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刑法》等。
全面立法的 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 意义:
合作探究:
时间:3分钟 形式:小组讨论 要求:组长组织讨论,1、2号同学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从发挥历史转折点的作用来看,十一届三中 全会和遵义会议的意义是相同的。它之所以如此 的引人瞩目,是因为中国当代的历史在这里实现 了大转折!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的意义 是相同的?
革 命 时 期
遵义会议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比较?
伟 大 转 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施改革开放
知识点记忆
记忆课件上知识点红色字体, 时间5分钟。
提示: 1、集中注意力。 2、全体起立,背会坐下。
知识点记忆
1、背景:关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 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奠定了思想基础 。 2、 1978 年在 北京 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 了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工作重点转移 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 改革开放 的战略决策。 到 邓小平为核心 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形成以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 党的历史上 具有深 远意义的 转折 ,是 改革开放 的开端,中国历史从此 进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
( 全曲 面折 建发 设展 十十 年年 )
1956
转折
过 渡 时 期
十 年 文 革
两 年 徘 徊
1976 1978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改革开放 步入新阶段)
1949
新 中 国 成 立
三 大 改 造 完 成
1966
1992
“十 南四 方大 谈 话 ”
提示: 1、集中注意力。 2、全体起立,背会坐下。
知识点记忆
1、平反冤假错案的表现是为 刘少奇 恢复了名誉。 2、全面立法的表现是颁布了第 四 部《 宪法 》、 《 民法通则 》 、 《 刑法 》 、《劳动和社会保障 法》、《环境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等法律。 3、全面立法的意义是基本上形成了以 宪法 为核心 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 法制观念 不断提高, 依法办事逐 了 有法可依 的局面, 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逐渐向 依法治国 的道路迈进。
社会 主义 建设 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 确立了毛泽东领 导地位
思想纠错 组织领导
彻底纠正了“左” 的错误思想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领导集体 开启了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挽救党、红军步练习》 1、 综合提升1-7题 要求: (1)合上课本,独立完成; (2)注意答题格式,字体规范; (3)下课时以小组为单位上交。
平反冤假错案: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民主 全面立法:颁布了《刑法》、第四部《宪法》、《民法通则》、 法制 《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 建设 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自主学习(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阅读课本第31-39页,圈出下列问题答案,作好问题批注, 并尝试记忆,3分钟后提问.
背景:纠正文革的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时间: 1978年 地点: 北京 思想上: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内容:政治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历史从此进入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的局面,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 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 路迈进。
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1979年)
(1982年)
(198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陆续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
知识点记忆
记忆课件上知识点红色字体, 时间3分钟。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 历史性的巨变?
第一次: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 帝制,使民主共 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二次: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 新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三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开始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孙 中 山 毛 泽 东 邓 小 平
自主学习(三)
时间:3分钟 形式:小组讨论 要求:组长组织讨论,1、2号同学做好记录,准备展示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 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 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 物。据此请回答: 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每次巨 变产生的伟人分别是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