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以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为例调查意义: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实现了由基本生存型向温饱生活过渡及由温饱向小康的巨大跨越。
但与逐渐鼓起来的腰包极不相称的,是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却越发显得单调和乏味。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业余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由此,对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与全面了解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其有利于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2009年8月17日——2009年8月25日地点: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方式: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及询问自己的亲戚朋友,较远的通过走访询问来进行。
对象:陕西省扶风县天度镇村民。
一.总体状况与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以及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部分满意的,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的相对落后及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的相对欠缺,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化决定精神文化。
因此,经济水平决定了当地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状态。
所以,要了解此项问题,必须先了解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及风土人情。
陕西省扶风县位于关中平原中断,东邻西安,西接宝鸡。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高中生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高中生高中生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文化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风俗习惯、传统艺术等方面。
为了了解家乡文化的现状,我进行了一次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展示高中生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认知和感受。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了450份有效问卷。
问卷涵盖了家乡文化传承、民俗活动、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三、家乡文化传承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高中生表示对家乡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其中67%的受访者表示在家庭中得到了传承。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只有3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积极参与家乡文化传承活动。
这说明家乡文化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冷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四、民俗活动与传统节日在调查中,大部分高中生表示他们会参与一些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庆祝。
其中,春节、中秋节和清明节是最受欢迎的传统节日,受访者认为这些节日代表了家乡文化的重要方面。
此外,受访者还提到了一些特色的民俗活动,如舞狮、舞龙、放鞭炮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家乡文化生活,也增加了人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五、传统手工艺在调查中,受访者对传统手工艺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有些高中生表示他们对传统手工艺非常感兴趣,会主动学习和传承;而另一部分受访者则对传统手工艺缺乏了解和兴趣。
这反映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科技的发展对传统手工艺的冲击。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有必要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和教育。
六、现代化对家乡文化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化对家乡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有高中生表示,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了很多传统建筑的拆除,传统的街道布局和建筑风格逐渐消失。
此外,受访者还提到了现代娱乐方式的改变,如电子游戏、网络直播等的流行,导致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
然而,还有一些高中生坚定地表示,他们会努力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让其与现代化相融合。
七、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对相关部门和社会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家乡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高中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如果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完全陌生,我们就需要去粗取精地分析研究,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
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篇1按照县走转送活动的安排,我深入到联系点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围绕走转送活动的要求开展调研。
通过与走访广大群众、基层干部和党员,了解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并就加快该村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基本情况东张孟乡北苏庄村位于县城东北部,309国道南侧,交通便利,位臵优越。
全村共有人口2700人,耕地4300亩,党员43名,两委干部7名。
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比较强,群众整体素质较高,村风淳朴,各项工作基础不错。
近几年来,北苏庄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有关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村民小农经济意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在与该村农民谈话中,他们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怎样追求更高、更好则是茫然的、无所作为的。
虽然经过近几年农业种植产业的发展,给群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增收,但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不能使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投入资金不足。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北苏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
但总体来看,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该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电力设施老化、文化基础设施尚未健全,严重制约该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五篇】

【导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作为⼀个社会发展不可忽视及或缺的社会基层,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农村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些问题。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农村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农村现状调研报告篇⼀ ⼀、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作为⼀个社会发展不可忽视及或缺的社会基层,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
201x年,党中央若⼲会议指⽰:当前农村应⽴⾜全⾯建设⼩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位臵,做出了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村农民,这就对我国农村农民的知识⽂化⽔平和精神⽂化⽣活以及农村的⽂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的要求。
农村的经济⽂化发展情况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起着⾄关重要的作⽤。
为积极响应常熟理⼯学院对⼤学⽣进⾏社会实践的要求,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习要求,我在此次寒假,回到⾃⼰的家乡郸城县参加实践,对农村的相关情况进⾏了调研,同时也对个⼈能⼒的提⾼有了很⼤的帮助。
⼆、调查⽬的 通过调研农村现在的发展情况,旨在发现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些合理化的建议,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社会与现实意义!同时,从个⼈来说,深⼊社会基层能更好的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同时,⾃⼰来⾃农村,通过调研,⾃⼰也能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增砖添⽡。
三、调研⽅式 采⽤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式 四、调研地点 **市**县**乡的**村庄: 五、调研对象 村⾥各个年龄阶层的村民 六、调研时间 201x年1⽉12⽇—201x年1⽉15⽇ 农村的经济、教育、⽣活情况 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我的家乡所在的村落极其周边的村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没有达到新农村发展所需要求,经济状况有待提⾼。
村民的经济来源基本上是靠外出打⼯以及地⾥的农作物。
经济作物的收⼊其实很低,主要是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期间,农民要付出很多劳动,况且现在的各种化肥农药种⼦价格很⾼,除去这些费⽤后,收⼊就很少了。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建议书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建议书一、引言家乡文化生活是指在家乡所体现的各种传统、习俗、风俗、艺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的现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和弘扬本地特色,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动。
因此,本调查将着重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目的1.了解家乡传统节日和庆典的举办情况;2.了解家乡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的保护和传承情况;3.了解家乡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和发展情况;4.了解家乡传统音乐、舞蹈和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情况;5.了解家乡传统体育活动和民间游戏的传承和发展情况;6.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的变化情况;7.了解家乡文化生活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三、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以收集各方面的信息;2.访谈调查:选择一些家乡文化生活的代表人物进行访谈,了解其对于家乡文化生活的认知和看法;3.实地观察:前往家乡的传统节日、庆典、餐馆、工艺品店等地方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现状。
四、调查内容和建议1.家乡传统节日和庆典的举办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家乡传统节日和庆典的举办情况良好,但还存在着商业化、浮华化的倾向。
建议加强对传统节日和庆典的保护,回归本源,注重文化内涵和民俗传统。
2.家乡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的保护和传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家乡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的保护和传承情况较好,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一些传统的烹饪技艺正在逐渐失传。
建议加强对特色美食和饮食习惯的宣传和推广,培养年轻一代的兴趣和参与度。
3.家乡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和发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家乡传统工艺品的制作和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很多传统工艺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
建议加强对传统工艺品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工艺品的创新和发展。
4.家乡传统音乐、舞蹈和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家乡传统音乐、舞蹈和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情况良好,但在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下,受众人数有限。
关于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作者:日期: 2关于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人:XX专业XX班XX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目前,党中央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了解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我利用寒假这段时间,对我家乡邻近的几个村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体现一点点参考价值。
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XX年XX月XX号。
地点:XX省XX市方式: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邻居进行个别访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统计。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
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下象棋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高中生

目录
• 调查背景与目的 •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分析 • 对家乡文化生活的思考与建议 • 调查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调查背景与目的
调查背景
1 2 3
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强调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要性。
家乡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调查结论
01
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家乡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02
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家乡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 支柱产业之一,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03
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 设施建设
虽然家乡的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但仍 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以满足日益增 长的文化需求。
随着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家乡的文化产业也 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 业之一。
高中生的文化素养
高中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也需要了解和关注家 乡的文化生活现状,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为 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调查目的
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现状
01
通过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高中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
展望未来
加强文化创新
未来家乡文化的发展,需要不断 推进文化创新,发掘新的文化元 素和特色。
加强文化产业与科技 的融合
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 与科技的融合,推动数字化、智 能化等技术的应用,提高文化产 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群众参与文化活 动
未来需要进一步促进群众参与文 化活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 文化消费水平,推动文化产业的 繁荣发展。
03
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

关于河南遂平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家乡文化生活是一个地区独特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本报告旨在调查河南遂平家乡文化生活的现状,了解当地居民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为进一步推动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XX 份,回收有效问卷XX 份。
同时,我们还对一些当地居民进行了访谈,以获取更深入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1.家乡文化认知度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遂平的家乡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一些具体的文化元素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够深入。
2.家乡文化参与度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偶尔会参加家乡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文艺表演等,但很少有人经常参与或积极组织文化活动。
3.家乡文化传承与发展许多受访者认为家乡文化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以及现代化的冲击。
4.对家乡文化保护的态度大部分受访者对家乡文化保护持支持态度,但对于具体的保护措施和方法了解不多。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遂平家乡文化生活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家乡文化认知度不高、参与度不够、传承与发展面临困难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度。
2.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居民参与。
3.鼓励年轻人参与家乡文化传承,培养兴趣和使命感。
4.政府加大对家乡文化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五、结语家乡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它不仅代表着过去,也连接着未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参与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我们的后代能够继续感受到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调查报告模板,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作者: ————————————————————————————————日期:
社会学调查报告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姓名
院系
学号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闲暇时间,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
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1.调查时间:2013年9月末至2013年11月初
2.调查地点: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青堆镇广文村、山嘴村、宫岭村、核房村
3.调查人:沈立鹏、李佳伟、纵雪楠、王雅静
4.调查方式:由我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我的合伙调查人进行数据统计,我对自己所在的广文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5.调查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
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
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下面是我对1993年左右的的家点百分比的调查及2013年我家乡的家电普及百分比。
1993年家电普及情况
电磁炉黑白电视VCD/DVD 彩色电视
家电
百分比1% 60%10% 30%
通过20年的发展,我家乡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
到2013年我家乡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下面是对下在家乡家电的调查:
2013年家电普及情况
家电空调电冰箱电磁炉数字电视VCD/DVD 彩色电视机其他(电脑等)百分比5% 30% 30% 70% 90% 90% 3%
2、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1993年左右家乡人的主要娱乐方式
娱乐方式打麻将打扑克其他
百分比
15% 35% 50%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
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2013年左右家乡人的娱乐方式
娱乐方式看电视打麻将上网玩扑克看书其他
百分比50% 10%1% 20% 2%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随之显现了出来。
从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
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黑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QQ。
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然而,老年人却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在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严重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
现在村里的一些杂货店里大多都买有自动洗麻将的机器供人们来大麻将,自己从中收取费用。
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
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四、几点建议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
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使村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
是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条件。
而不能因为是乡村学校就不加配制应有的教学器件。
还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