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如果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完全陌生,我们就需要去粗取精地分析研究,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

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篇1按照县走转送活动的安排,我深入到联系点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围绕走转送活动的要求开展调研。

通过与走访广大群众、基层干部和党员,了解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并就加快该村发展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东张孟乡北苏庄村基本情况东张孟乡北苏庄村位于县城东北部,309国道南侧,交通便利,位臵优越。

全村共有人口2700人,耕地4300亩,党员43名,两委干部7名。

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比较强,群众整体素质较高,村风淳朴,各项工作基础不错。

近几年来,北苏庄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群众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有关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村民小农经济意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在与该村农民谈话中,他们认为现在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在此基础上怎样追求更高、更好则是茫然的、无所作为的。

虽然经过近几年农业种植产业的发展,给群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增收,但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水平上,不能使他们大胆地、勇敢地去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

(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投入资金不足。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北苏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

但总体来看,由于受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该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电力设施老化、文化基础设施尚未健全,严重制约该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农村文化生活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日益迅猛。

然而,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农村文化生活的状况如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随机选择了若干个农村地区,并在当地进行了问卷调查。

同时,我们还深入了解了一些农村居民的生活情况和文化需求,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农村文化生活的实际情况。

三、调查结果1.文化活动参与度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居民对于文化活动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其中,农村居民参与书法、绘画、音乐等传统文化活动的比例较低,而对于舞蹈、戏曲等民间文化活动的参与度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背景有关。

2.文化设施建设在实地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文化活动场所,如图书馆、剧院等。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限制了他们的文化生活。

3.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调查发现,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文化素养普遍较差。

由于农村地区的学校资源有限,许多农村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限制了他们的个人发展,也制约了整个农村地区的文化进步。

4.传统文化保护尽管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活动相对较多,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许多传统技艺和习俗逐渐被遗忘,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四、问题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农村文化生活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居民的文化活动参与度较低,需要开展更多的文化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其次,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建设滞后,需要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的文化场所。

此外,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低,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孩子的教育质量。

最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亟待加强,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五、对策建议为了改善农村文化生活,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文化活动的开展,鼓励农村居民参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五篇】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五篇】

【导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作为⼀个社会发展不可忽视及或缺的社会基层,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农村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些问题。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农村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农村现状调研报告篇⼀ ⼀、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作为⼀个社会发展不可忽视及或缺的社会基层,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

201x年,党中央若⼲会议指⽰:当前农村应⽴⾜全⾯建设⼩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位臵,做出了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村农民,这就对我国农村农民的知识⽂化⽔平和精神⽂化⽣活以及农村的⽂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的要求。

农村的经济⽂化发展情况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起着⾄关重要的作⽤。

为积极响应常熟理⼯学院对⼤学⽣进⾏社会实践的要求,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习要求,我在此次寒假,回到⾃⼰的家乡郸城县参加实践,对农村的相关情况进⾏了调研,同时也对个⼈能⼒的提⾼有了很⼤的帮助。

⼆、调查⽬的 通过调研农村现在的发展情况,旨在发现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些合理化的建议,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社会与现实意义!同时,从个⼈来说,深⼊社会基层能更好的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同时,⾃⼰来⾃农村,通过调研,⾃⼰也能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增砖添⽡。

三、调研⽅式 采⽤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式 四、调研地点 **市**县**乡的**村庄: 五、调研对象 村⾥各个年龄阶层的村民 六、调研时间 201x年1⽉12⽇—201x年1⽉15⽇ 农村的经济、教育、⽣活情况 从调研的结果来看,我的家乡所在的村落极其周边的村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没有达到新农村发展所需要求,经济状况有待提⾼。

村民的经济来源基本上是靠外出打⼯以及地⾥的农作物。

经济作物的收⼊其实很低,主要是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期间,农民要付出很多劳动,况且现在的各种化肥农药种⼦价格很⾼,除去这些费⽤后,收⼊就很少了。

2019年精选农村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19年精选农村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19年精选农村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那农村文化调查报告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村文化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年精选农村文化调查报告范文(一)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

1、数量少。

我市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

农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

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大。

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

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

3、素质低。

民间文艺团队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

乡镇文化站没有财政编制,导致许多“老文化”不在岗或不专职,既不专业更不专心,部分专业人员既不爱岗更不敬业。

现有的文艺团体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演员忙时务农闲时演出。

这些人最高学历往往只是高中,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

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

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也非常突出,各乡镇(街道)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或被抽出包点,或变成“杂役”,一年到头,抓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各项突击任务。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家乡文化生活现状一、调查目的及方法调查目的:了解家乡文化生活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调查结果分析1.文化活动范围广泛。

调查结果显示,家乡的文化活动类型多样化,包括传统民俗活动、艺术展览、表演演出、图书馆、博物馆等。

其中传统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如庙会、舞狮、龙舟赛等吸引了很多人参与。

2.文化设施不足。

尽管有许多文化活动,但文化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

图书馆的数量和规模较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博物馆和艺术展览馆也常常因为设施陈旧而无法展示更多优秀的作品。

3.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调查发现,家乡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

然而,他们对西方文化和流行文化的接触相对较多。

这导致了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沦丧。

4.文化活动缺乏持续性。

虽然家乡有许多文化活动,但缺乏持续性的组织和推广,许多活动只是偶尔性的,无法形成连续的效果。

这意味着对文化活动的推广和传承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5.文化产业发展缓慢。

调查结果表明,家乡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较慢,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效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

三、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1.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

加强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设施的质量和数量,满足人们对文化活动的需求。

2.加强文化教育。

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讲座等方式提高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避免文化沦丧。

3.建立持续性的文化活动组织机制。

建立专门的文化活动组织机构或协会,负责定期组织和推广各类文化活动,确保活动的持续性和连续性。

4.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

5.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其他地区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引进外来的文化元素,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向其他地区和国家展示家乡的文化魅力。

关于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作者:日期: 2关于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人:XX专业XX班XX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目前,党中央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了解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我利用寒假这段时间,对我家乡邻近的几个村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体现一点点参考价值。

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XX年XX月XX号。

地点:XX省XX市方式: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邻居进行个别访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统计。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

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下象棋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关于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标题:关于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状况,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一手数据。

以下将详细介绍本次调查的设计、实施、分析和结论。

二、调查设计及实施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城市和农村的各个区域进行分层抽样,以保障样本的代表性。

问卷主要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业余文化生活的时间分配、活动类型、消费状况以及对文化设施的满意度等方面。

此外,我们还对部分被访者进行了深度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业余时间分配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在工作之余仍能保持较为充裕的休闲时间。

其中,电视和互联网成为居民最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业余时间分配更倾向于户外活动和劳动。

2.活动类型与消费调查发现,居民参与的文化活动类型多样,包括阅读、电影、音乐会、体育健身等。

然而,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在文化消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收入越高,参与的文化活动种类越多,消费也越高。

3.文化设施满意度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被访者普遍对图书馆、公园等设施表示满意。

但对于一些需要较高投入的文化设施,如剧院、博物馆等,部分居民表示不满,认为其票价过高,难以承担。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虽然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文化生活的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

2.居民的文化活动类型虽然多样,但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消费差距。

3.公共文化设施的供给与居民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设施的票价过高,限制了居民的参与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均衡发展。

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和谐农村,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一个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基本现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南江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我县共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集镇1个、村2个,县级文明单位(社区、村)2个。

(一)思想观念不断进步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

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坝坝文化”较为火热,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

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正月初七“灯火节”游园活动、万名群众环城长跑、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等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各文艺宣传团体创作编排的金钱板、音乐快板、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农民读书节”和“迎奥运、促和谐”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入村入户,深入人心。

(三)阵地建设更臻完善加强了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新规划建设了12个乡镇文化站,为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元潭乡字库村、侯家乡姜家大院捐赠图书30000余册,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阅览室。

加强了县内赶场老年拐棍宣传队、南江镇女子秧歌队、长赤镇腰鼓队、元潭乡唢呐龙狮队等民间文艺团体建设,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总结报告/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

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

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下面是我对XX年前的家百分比的调查及XX年我家乡的家电普及百分比。

XX年前我家乡电器
种类电视机vcd/dvd电磁炉冰箱
比例70%30%3%5%
通过20年的发展,我家乡的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生活条件也逐步提高。

到XX年我家乡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下面是对下在家乡家电的调查:
XX年我家乡电器
种类彩色电视机数字电视电磁炉电冰箱空调其他
比例80%70%30%45%10%3%
2、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19世纪家乡人得娱乐方式
种类玩扑克打麻将其他
比例351550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

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XX年家乡人得娱乐方式
种类看书玩扑克上网打麻将看电视其他
比例4%15%22%2%55%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随之显现了出来。

从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

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黑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qq。

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然而,老年人却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在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严重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

现在村里的一些杂货店里大多都买有自动洗麻将的机器供人们来大麻将,自己从中收取费用。

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

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三、几点建议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

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使村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

是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条件。

而不能因为是乡村学校就不加配制应有的教学器件。

还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相关内容
20XX年针对日本文化内容产业的调查报告
综合文化站开展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网络文化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影响情况2000字的调查报告
当地夜市地摊文化调查报告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公共文化设施现状调查研究问卷
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20XX年网络文化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影响情况调查报告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调查报告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