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长沙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3年长沙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3年长沙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3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化学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白醋挥发

B.铁锅生锈

C.煤炭燃烧

D.饭菜变馊

2.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多少不影响人体健康

B.空气是混合物

C.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D.氮气可以供给呼吸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4.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铁丝

D.硫粉

5.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引起当地水质变化,下列有关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

A.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

B.水体有自净能力,震后灾区的水可直接饮用

C.志愿者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两型”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7.下列含硫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的是( )

A.H2SO4

B.SO2

C.S

D.H2S

8.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夏天喝的汽水不是溶液

B.蛋汤太咸,加水稀释后口味变淡

C.鱼塘中放置喷水泵的作用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凉茶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9.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10.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中考期间,小明妈妈为她准备了一份午餐:米饭、毛氏红烧肉、排骨汤、炸鸡腿。这份午餐搭配中还需要的营养素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D.维生素

11.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二手烟”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因为香烟的烟气中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C.将塑料废弃物切成碎片后填埋于土壤中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12.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KNO3、NaCl、HCl

B.FeCl3、Na2SO4、KCl

C.CuSO4、H2SO4、NaCl

D.FeCl2、KCl、NaOH

13.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

A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

B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氯化银溶于水、过滤

C验证锌、铜、金的金属活动性加盐酸

D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的碳酸钙加水或盐酸

14.金属M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2AgNO3M(NO3)2+2Ag。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

B.金属M可能是铜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中和反应一定有盐生成,所以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

D.二氧化碳能灭火,所以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下面是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S—32 Na—23 Mg—24 Mn—55 Fe—56 Zn—65

五、(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0分)

40.用化学符号表示:

(1)两个磷原子;

(2)最简单的有机物。

4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P点的意义是;

(2)t2℃时,甲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乙的溶解度。

4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熟石灰。在生活中,人们用石灰浆粉刷墙壁,粉刷后的墙壁在空气中生成碳酸钙而变得坚硬,起到保护墙壁的作用。请写出上述三个变化中的任意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1) ;

(2) 。

43.(1)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

②石墨可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性。

(2)2013年6月初,我国连续发生了三起大的火灾——中储粮林甸粮库失火、大连油罐爆炸、吉林禽业公司火灾,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到灾难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未成年的你在火灾现场,你可以做的是(写一条即可)。

六、(本大题共2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1分)

44.2013年5月18日,广州市公布了镉超标的8批次大米,其中6批次来自湖南。有色金属之乡排污严重,滥用农药化肥雪上加霜,使湖南大米屡屡重金属超标。请分析:

(1)有毒大米中所含的镉是指(填“元素”“单质”);

(2)导致镉污染的原因是(答一条即可);

(3)防止产生有毒大米的措施有(答一条即可)。

45.化合物A、B、C都含三种元素,其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2。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在图示的三个化学反应中(“→”表示转化关系):一个反应有沉淀生成,另一个反应有气体生成,还有一个反应既有沉淀又有水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

(2)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七、(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46.请结合下列常用的仪器和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仪器c的名称: 。

(2)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填序号)。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可选择(填序号)组成;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择(填序号)。

47.小宁和小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呢?小宁设计了如下图三个实验,请你、小宁和小明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Na2CO3属于(填“酸”“碱”“盐”);

(2)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

(3)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

(4)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后,振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溶液中的C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5)小明同学在和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

八、(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48.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现将2.5g二氧化锰放入盛有100g 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反应完全结束后,共收集到1.6g气体。请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烘干滤渣,称得滤渣的质量为g;

(2)计算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全解全析:

1.A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白醋挥发是醋酸的分子不断地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没有生成新物质,故属于物理变化;铁锅生锈的过程中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煤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饭菜变馊是饭菜中的营养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变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因此本题选A。

2.B 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越多,对人体健康危害越大,故A错误;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水蒸气、其他气体和杂质混合在一起而组成的混合物,故B正确,C错误;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D错误。

3.D A项,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故错误;B项,闻气体气味时,不能直接将鼻孔凑近集气瓶口,应该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故错误;C项,读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会使读得的值偏大,而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故错误;D项,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做法正确。

4.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并生成黑色固体,故选C。

5.B 水体虽然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震后灾区的水常常受到严重的污染,会超出水体自净能力的范围,故不能直接饮用。

6.C 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不是二氧化碳,故A错误;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一盆水无法防止煤气中毒,故B错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如葡萄糖),并释放氧气,从而维持空气中的碳氧平衡,故C说法正确;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C60属于碳单质,故D错误。

评析本题考查碳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属于基础题。

7.B 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计算出,A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B中硫元素化合价为+4,D中硫元素化合价为-2,C中硫元素化合价为0,故选B。

8.A 汽水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液,汽水中溶解了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溶质),具备溶液的特征,故属于溶液,因此A错误。

9.D 不管物质的状态是气态、液态还是固态,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水结成冰后,水分子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不停地振动,但并不是静止不动,故D错误。

10.D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米饭中富含糖类,红烧肉、炸鸡腿中富含蛋白质和油脂,排骨汤中富含水、无机盐,故该午餐中还缺少维生素,故选D。

11.A 乙醇可利用绿色植物的籽粒发酵而制取,故属于可再生能源,A正确;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一氧化碳、煤焦油等,故“二手烟”对人体健康有影响,B错误;塑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在土壤中被分解,因此不能靠填埋来消除,故C错误;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外界的空气进入室内,补充了氧气,会使火势更大,故D错误。

12.A 氯化铁溶液呈黄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氯化亚铁溶液呈绿色,根据溶液“无色”可排除B、C、D选项,故选A。

评析本题考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溶液中物质的特殊颜色,属于中档题。

13.B 二氧化碳中含有的一氧化碳,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故A错误;氯化银不能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溶于水并过滤的方法除去,故B正确;铜和金都不能与盐酸反应,无法鉴别二者的活动性,故C错误;水和盐酸都能与生石灰反应,故D错误。

14.C 由题中的化学方程式知,M可置换出Ag,说明M的活动性比Ag强,故A正确;铜排在Ag 的前面,故M可能是铜,B正确;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属于置换反应,C错误;反应前M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M的化合价为+2,故D正确。

15.C 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虽然相同,但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故其化学性质不同,因此A错误;中和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但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但因为其反应物不是酸和碱,故不属于中和反应,因此B错误;分子、原子都呈电中性,不带电,如中子不带电,但它不属于分子或原子,故C 正确;氮气、稀有气体等都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D错误。

评析本题以拼盘的形式,考查了互不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及学生的推理能力,涉及对化学概念、原理、物质的特殊性质等易混、易错知识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40.答案(1)2P (2)CH4

解析(1)P表示一个磷原子,则2个磷原子可表示为2P;(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41.答案(1)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15 g

(2)大于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是甲、乙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叉点,其对应的温度是t1℃,则P点的意义是: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15 g;(2)由溶解度曲线知,t2℃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42.答案CaCO3 CaO+CO2↑

CaO+H2O Ca(OH)2

Ca(OH)2+CO2 CaCO3+H2O(任写两个,只要正确均计分)

解析高温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书写时注意条件和气体符号。

43.答案(1)①可燃②导电

(2)拨打119火警电话迅速离开现场(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1)一氧化碳可作燃料,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2)如果身处火灾现场,首先要采取自救措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乘电梯,走楼梯下楼,迅速离开火灾现场,同时找准时机拨打119火警电话求救等。

44.答案(1)元素

(2)镉等重金属造成了水污染或滥用化肥(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防治污水,合理使用化肥(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1)物质由元素组成,故有毒大米中的镉是指元素;(2)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含有有色金属镉的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农业上滥用农药、化肥等;(3)防止产生有毒大米要从源头做起,工业废水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

45.答案(1)H2SO4

(2)ZnSO4+BaCl2 ZnCl2+BaSO4↓(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化合物A、B、C中都含有三种元素,且其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2,故三种物质中都含有S;物质A、B均可转化为C,则C一定是硫酸钡沉淀,故A是硫酸,A→C的反应是

硫酸和氢氧化钡的中和反应(生成沉淀和水);A→B的反应是硫酸与Zn等活泼金属(或碳酸盐等)的反应(有气体生成);B→C的反应可能为ZnSO4+BaCl2 BaSO4↓+ZnCl2等。

46.答案(1)试管

(2)e

(3)ab g

解析(2)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故选e。(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要选用“固液常温型”装置,故所选用的仪器有a、b;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收集氧气时可用向上排气法,选择的仪器为g。

47.答案(1)盐

(2)探究Na+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酚酞试液中含有水分子(或NaCl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4)白色沉淀

(5)C与H2O发生反应产生OH-(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1)碳酸钠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2)氯化钠中含有钠离子,实验Ⅰ是为了探究钠离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由于氯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中都含有水分子,故没有必要证明蒸馏水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4)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aCl2+Na2CO3 CaCO3↓+2NaCl,由于碳酸钠被消耗,溶液逐渐变为中性,故溶液由红色变

为无色。

评析本题以碳酸钠为载体,考查了盐呈碱性的原因及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等知识和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能力,属于中档题。

48.答案(1)2.5(1分)

(2)解:设H2O2的质量为x(1分)

2H2O2 2H2O+O2↑(1分)

68 32

x 1.6 g

=(1分)

x=3.4 g(1分)

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4%(1分)

答: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4%。

解析(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会改变,故反应结束后,得到的滤渣的质量仍为2.5 g;(2)已知收集到的氧气的质量为1.6 g,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求得过氧化氢的质量,然后即可求得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评析本题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催化剂的知识,难度不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