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鸟画各种知识素材
国画冷知识

国画冷知识1.关于国画的一些专业知识国画的花鸟画基本画法花卉的观察学习画花卉,除了要多观赏及临摹古今名画以外,还要对实际的花卉深入的观赏与写生,了解花的枯荣及霜晴雨露中的情态,兹从花朵叶与枝干等各部位简述其结构与生态. (一)花朵:花朵经常是画面的主题,一般花朵包括花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几部份,花瓣有单瓣与重瓣(复瓣)之分,花形有离瓣合瓣之别,牡丹蔷薇花等是离瓣的重瓣,梨花木棉花等是离瓣的单瓣,牵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单瓣,大部份的花卉都具有单瓣与重瓣的不同品种,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长短多寡的区别,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蕊都在一起,雌雄异株者仅有小蕊,或仅有大蕊,有的花蕊较明显,有的较隐密,都需仔细的观察,花萼亦因花的种类而异,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丝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长在一长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长,山茶萼像鱼鳞等。
(二)叶:单叶植物从枝或茎长叶时,叶序有对生互生轮生丛生等,复叶植物有的成羽状掌状鸟足状,有的是二重复叶,形式更为复杂,必先了解其生长的规律,才不致在繁杂中发生错误,叶有叶柄与叶脉,形状有尖圆长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三)茎枝:可分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木本枝干挺硬,有些相当粗状,草本的茎大都较嫩,有的变成右旋或左旋的蔓延,有的还长有须状的攀缘茎。
花卉的写生各种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较清新,生气勃勃,是写生的好时间,写生是为创作收集素材,如果是为了工笔画的需要,就必须作细致的描写,有时我们在画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写生收集素材的时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斜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叶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花蕾,也要有将绽的大花蕾。
叶子也是如此,除了成叶外也要有嫩叶及嫩芽,并注意阴阳向背,大小穿插。
枝干也要有主干、支干之分,以及在在画面上的姿态和疏密。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针对目的写生收集素材时,首先要注意到的问题。
虽然花鸟画不像山水画常有移动视点的表现法,通常视角比较稳定,但我们观察时可运用移动视点的方法,选取最美角度写生,并注意花、枝、叶的大小比例。
学习国画的一般常识

学习国画的一般常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学习国画的一般常识一、中国画的概念中国画原来泛指中国绘画,是近代为区别明末传入的西画而出现的概念。
较之西方绘画的造型方式和表现手法有明显的差异。
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今作为中国的画种之一,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中国传统长期创作、形成的绘画品种,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
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主要运用线条、墨色、色彩来表现,并与诗词、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它以悠久的历史和独树一帜的特点,集中代表了中国绘画传统及其在新时代的创新,是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的具体体现,是东方绘画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画的类别中国画不是一个符合艺术分类学的科学概念。
按工具材料分:可以称为水墨画或彩墨画,与油画、水彩画、版画、水粉画并列。
按使用的不同分:中国画作品可分别列入壁画、连环画、年画、插图之中等等。
按绘画的对象分: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花卉、翎毛、草虫、走兽、鱼虾、瓜果、博古)三大科。
按技法分:可以分为有工笔画、写意画和兼工代写画。
工笔画工细秀丽,造型严谨,渲染细致,富于装饰效果。
而写意画则技法简炼,造型概括,笔趣横生,有意到笔不到的效果。
具体到表现绘画的对象又细分为:人物画可分:白描、工笔重彩、半工半写、写意、彩墨。
山水画可分:界画、水墨、浅绛、小青绿、大青绿、金碧青绿等。
花鸟画可分:白描、勾勒、勾填、没骨、点垛、勾花点叶等。
三、学习中国画所需的用具:1、笔:笔有大中小号之分,也有软毫硬毫之别。
初学时,大笔要准备大、小提斗笔各一支。
大笔最好买兼鬃的。
中等笔要准备一支大兰竹、一支大白云;小笔要准备一支叶筋或衣纹。
新买来的毛笔要用清水发开,千万不能用热水泡。
每次用完要及时涮干净,不能让残墨或色把笔毫胶住。
2020年 中考美术带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第一课《中国花鸟画》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国花鸟画是以植物、动物、昆虫等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为题材的一种绘画形式。
2.《芙蓉锦鸡图》①作者:赵佶②时代:宋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3.《写生珍禽图》①作者:黄筌②时代:五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④绘画特色:精微、逼真4.《墨葡萄图》①作者:徐渭②时代:明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④绘画特色:借物抒情,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
5.《花卉册》①作者:恽寿平②时代:清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没骨法)6.没骨法:花鸟画家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的画法。
7.《游鱼》①作者:朱耷②时代:清代8.《蟹篓图》①作者:齐白石第二课《熟悉的物品》1.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2.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
3.不同的工具表现的苹果。
4.用笔的轻重和疏密是素描写生中重要的表现手段。
第三课《情感的记录》1.淡彩画:在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
2.淡彩画的作画步骤:(1)用素描的方法起稿(2)用彩色铅笔继续画(3)再加上淡淡的水彩。
3.《花绘练习》①画种:素描②作者:达·芬奇③国家:意大利第四课《人类的朋友》1.临摹《兔子》的基本步骤:(1)用线画出兔子的轮廓(2)开始加一点明暗(3)利用明暗充分的描绘(4)最后用水彩轻轻罩上一层。
第五课《耕牛·战马》1.《五牛图》①作者:韩滉②时代:唐代③画种:中国画④艺术特色:运用厚重的线条勾勒形态,再以沉稳的赭石加墨进行渲染。
2.《五马图》①作者:李公麟②时代:宋代③画种技法:中国画(白描)④艺术特色:画家在画中着力尝试运用线条来表达画面中的所有构成元素。
极大地丰富了线的表现性,体现出独特的魅力。
第六课《花的变化》1.花卉图案设计式样:①单独纹样②适合纹样③连续纹样: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
第七课《图案之美》1.图案的分类:传统图案、民间图案、现代图案2.图案的形式美的基本规律:①对称②平衡第九课《外国静物画》1.静物画作为独立画种始于17世纪的荷兰画派。
花鸟画ppt课件模板

花鸟画的创作技巧
观察与写生
通过观察花鸟的真实形态和习性,进行写生练习,提高对花鸟画 的感知能力。
素材借鉴
借鉴前人的作品和经验,学习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提高绘画 水平。
实践与创新
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创新,发掘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推动花鸟画 的发展。
花鸟画的创作体验与感悟
耐心与毅力
花鸟画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只有具备耐心和毅力,才能创作出 优秀的作品。
绘画形式。
五代时期,花鸟画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两种风格,标志着花鸟画走向成
熟。
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宋代时期,花鸟画达到了高峰 ,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花鸟画家 ,如崔白、赵昌、易元吉等。
元代时期,花鸟画风格发生了 变化,注重笔墨情趣和意境的 表现。
清代时期,花鸟画出现了多种 风格和流派,如恽寿平的没骨 花卉、朱耷的八大山人派等。
点缀环境
园林中常以花鸟画作为装饰元素,点缀建筑墙面 、走廊等,营造出中国古典艺术的氛围。
造景
通过将花鸟画与园林中的山水、植物等元素相结 合,营造出具有层次感和动态感的景观。
意境营造
花鸟画在园林中可以传达文化内涵和寓意,如松 鹤同春、梅兰竹菊等主题,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花鸟画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设计
花鸟画的用笔与用墨
用笔
花鸟画的用笔要刚柔相济,自然流畅。笔锋要灵活多变,或 挺拔刚健,或柔和飘逸,表现出物象的形态和质感。
用墨
花鸟画的用墨要层次丰富,变化多端。通过运用不同的墨法 ,表现出物象的明暗、光影、质感等效果。同时,墨色的调 和与运用也要恰到好处,以营造出独特的画面氛围。
03
花鸟画的题材与寓意
花鸟画的常见题材
学习中国画的花鸟鱼虫纹样

中国画用纸以宣纸为主,分 为生宣、熟宣和半生半熟宣 。生宣吸水性强,适用于写 意画;熟宣不吸水,适用于 工笔画;半生半熟宣则介于 二者之间。选用时可根据绘 画风格和需求进行选择。
砚台是磨墨的器具,以石质 为主,常见的有端砚、歙砚 等。好的砚台应该石质细腻 、发墨快、不损笔锋。在选 用时,可注意砚台的形状、 大小以及石质的优劣。
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
美学价值
中国画花鸟鱼虫纹样以自然生物为题材,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大自然的韵律和 美感。它追求画面的和谐、色彩的搭配以及形象的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 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文化内涵
中国画花鸟鱼虫纹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自然美的再现,更是寄托 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花鸟鱼虫纹样也承载着吉祥、富贵、长 寿等象征意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创作实践指导
提供创作主题和素材,引导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实践,锻炼其独立思考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品展示与交流平台搭建
作品展示
定期举办学员作品展览,让更多人欣 赏到学员们的艺术成果,提高其自信 心和成就感。
交流互动
搭建线上交流平台,鼓励学员之间互 相点评、分享经验,促进彼此之间的 学习和进步。
THANKS
以学习到如何捕捉和表现动物的动态和神态,使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
05
笔墨纸砚与绘画工具选用
笔墨纸砚简介及选用建议
笔
墨
纸
砚
中国画用笔主要分为狼毫、 羊毫和兼毫三种。狼毫笔力 劲挺,宜书宜画;羊毫笔柔 软,适用于渲染;兼毫则兼 具二者优点。选用时可根据 个人喜好和绘画需求进行选 择。
墨有松烟墨和油烟墨之分, 松烟墨黑而无光,油烟墨有 光泽。好的墨应该质地细腻 ,色泽黑亮。在选用时,可 试墨的浓淡、干湿变化以及 墨色的层次感。
中国花鸟画-PPT课件

部 分 作 品 欣 赏
齐白石画的虾下笔有神,栩栩如生。可
他在开始学习画虾的时候,只会临摹,画的 虾一点也不活,都是很呆调的。后来经过自 己养虾、观察、写生,几十年如一日,终于 把虾画得活灵活现,成为了世界杰出的艺术 家。
艺术特色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深入观察,加以融汇提
❖ 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折枝法、截取法;正所谓“触目横斜 千万朵,赏心悦目两三枝。”
❖ 正局与偏局、奇偶勾股、边角处理。
1、起承转合
这是一幅典型的按起承转 合法则完成的构图。荷叶 为起,荷梗为承,花头为 转,题款钤印为合。起与 承处的小花苞、水草以及 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款 书,不仅变化丰富,而且 破除了平板;合处密集的 款书,使画中的主体-----转处的荷花在大片的空白 下更加突出。
炼,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范。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 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 为精细。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 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 造精神,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 鸟、虫、鱼的特点,揣摹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 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他的画 无论山水、花卉或虫草,都能给人明朗、清新、简练、生 气勃勃之感,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达到了形神兼备、 情景交融的境界。
❖ 寄寓或抒发相当丰富的思想感情。
❖ “托物”于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有语言的,乃 至有思维和行动的各种鸟类,给我们寄寓或抒 发思想情感以广阔天地。
自主学习一
拉斐尔 《雅典学院
》
自主学习二
施希金油画 《黄昏·雨后》
谢谢大家
欢迎
中国花鸟画
自主学习一 徐渭
《墨葡萄》
花鸟画基础知识课件ppt

笔法多变
花鸟画的笔法灵活多变,根据不同物 象的形态、质感、纹理等特点,采用 不同的笔法表现。
墨色丰富
花鸟画善于运用墨色,通过墨的浓淡、 干湿、深浅等变化,表现出丰富的色 彩层次和质感。
笔墨交融
花鸟画的笔墨交融,通过笔法和墨色 的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 果。
写意传神
花鸟画的笔墨注重写意传神,通过笔 墨的挥洒,表现出物象的神韵和意境。
着色渲染
在完成构图后,画家需 要运用色彩理论,对画 面进行着色渲染。着色 渲染时要注重色彩的搭 配、明暗对比、冷暖对 比等,以营造出丰富的
视觉效果。
细节刻画
最后,画家需要对画面 中的花、鸟、草、木等 元素进行细致的刻画, 使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细节刻画需要画家具 备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敏
锐的观察力。
学习花鸟画的技巧与方法
花鸟画的创作过程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观察与构思
首先,画家需要对自然 中的花、鸟、草、木等 元素进行细致的观察, 从中获取灵感。然后, 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构思 ,确定画面的主题、构 图和表现手法。
构图布局
在构思的基础上,画家 需要运用绘画技巧,如 点、线、面、色彩等, 进行画面的构图布局。 合理的构图布局能够使 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不断实践创作
通过不断实践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 的创作能力。同时,通过反思与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绘 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如何提高花鸟画的创作水平
深入学习传统与 现代技法
深入学习传统花鸟画的技法 ,同时关注现代花鸟画的发 展动态,吸收现代技法的精 华,为自己的创作提供更多 可能性。
拓展知识面与审 美视野
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教学课件《画外之意——中国花鸟画》

《宋芙蓉锦鸡图》,宋徽宗,绢本 设代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图设色 艳花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 微鸟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 扭画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 动进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这种表 现入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是流 行成。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 均不加线细熟阶段。为同以条致华于双工入丽一勾细微的般笔沉。题装力着锦材饰挺鸡;渲,,拔、染但而,花填如充色鸟色此满调、薄构了秀飞艳图活雅蝶娇便趣,,嫩。,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中国花鸟画
什么是花鸟画
在中国画中,以花鸟,竹 石,鱼虫,兽畜为题材的 作品,都属于花鸟画的范 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 描绘对象的传统画科。
艺术特点
来源生活,加以艺术表现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的艺术传统
花鸟画分类
写意:大写意、小写意 工笔花鸟画:白描、淡彩、重彩
花鸟画分类
兰 花 幽 谷 长 风
宁 静 致 远
竹 子 高 风 亮 节 坚 韧 不 拔
菊 花 洁 身 自 好 寒 芳 自 赏
工 笔 牡 丹 的 画 法
工 笔 牡 丹 的 画 法
工 笔 牡 丹 的 画 法
工 笔 牡 丹 的 画 法
工 笔 牡 丹 的 画 法
1、用笔方法:
中锋
侧锋
2、墨分五色:
逆锋
博茅树厘 本南
物竹叶米 ,宋
院杂色。 设李
。草染笔 色迪
用青力 ,,
双黄挺 纵《
189
勾,健 枫
填 色 。 现 藏
翎 毛 精 细 逼
结 实 , 苍 劲
厘 米 , 横
鹰 雉 鸡 图 》
209.5
故真有 。
宫,力 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花鸟画教案[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
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
在学生掌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
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
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欣赏和赞扬。
发展至今,中国画的门类一般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科,从技法表现手法来看,又有工笔、写意、重彩之别。
此外,书法、篆刻、壁画、民间绘画都和中国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画艺术观、以“笔墨”表现为主的中国画笔墨观和“聊以自娱”的文人画功能观以及高度程式化的创作观,等等。
为了讲解简要,我们只能结合花鸟画对中国画的整体特点和艺术规律做一些概括性的叙述。
(一)、唐以前“山水”“花鸟”只是“人物”画的背景唐以前“山水”、“花鸟”画只是“人物”画的背景,这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夔凤图》、《人物驭龙图》以及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存世作品中明显看出来。
当人物画已经在艺术本体上发展得很成熟时,山水、花鸟还显得较为稚拙。
画史上有唐代边鸾、薛稷等人擅长花鸟画,但由于实物已经荡然无存,那么他们的花鸟画是作为衬景还是独立的花鸟画已经无法考证,但在新疆阿斯塔拉唐代墓室壁画中已经出现了作为单独画面的花鸟屏条。
(二)、五代宋初“黄徐体异”所谓“黄徐体异”指的是西蜀的黄筌及其子黄居采和南唐的徐熙。
黄氏父子后来都归北宋画院,多画宫禁之中的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画法乃双勾填色,画风富贵典雅。
而江南处士徐熙则以墨、色没骨作画,画风野逸。
从存世黄筌《写生珍禽图》以及黄居采的《山鹧棘雀图》可以看出黄氏父子的写实功夫和刻画精细程度已经远远超出唐代人物画中的花鸟衬景和花鸟独幅墓室壁画。
(当然,和后来的崔白以及宣和画院相比,此时黄氏父子花鸟画在表现自然物态的“生动”方面还有所欠缺,设色也未臻完善。
但“黄徐体异”所具有的重要美术史意义则是这两种画风所代表的“富贵”和“野逸”的审美趣味的对峙是两宋画坛上最为独特的人文景观,而且,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又将在两宋时期乃至后世绘画中得到更为深远和广泛的扩展。
(三)、北宋中期北宋画院崔白“变法”和宣和画院从某种角度说,黄氏父子及其传人如李符、李吉、夏侯延佑等人在五代、宋初的这种“富贵”画风虽然风靡一时,是一个影响很大的风格流派,且占据了北宋初期画院的主流地位,但这一风格实际上仍是五代遗响,并没有什么新意。
直到北宋中期(约仁宗嘉佑到神宗熙宁年间),崔白在画院中变法,这才使得两宋宫廷花鸟画开始具有了自己的时代特色和风格特征。
崔白花鸟画和其后的宣和画院的花鸟画相比,崔白对黄氏风格的变化还不能称为“大变”,就技法的精工浓丽而言,也远不能和宣和画院相对照。
但崔白等人的历史功绩应当在于他们改变了五代花鸟画的程式化格局,那就是既继承了刻画精细的传统,又增添了神态生动的“写实性”,从而使两宋花鸟画开始具有了鲜明的时代风格。
崔白的作品,现在仍然有数幅较为可信的传世实物,如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双喜图》以及《寒雀图》。
和黄氏父子相比较,崔白花鸟画状物更为真实生动,其“写实”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而且,他将人物画中的“传神写照”的审美要求挪到花鸟画领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贡献。
宣和画院是宋徽宗所主持的皇家画院的别称。
画史上一般把这一时期的画风称为“宣和(院)体”。
这种称谓至少包涵了两层含义:其一指此时的画院已与前代不同,是画院体制演变到了高级阶段(这和宋徽宗的皇帝身份与画院领导人身份有关)。
其二是此时的宫廷画风已与前代不同,已经具有了更成熟完美的形态,而且还构成了一个独具时代热色的绘画艺术的风格流派。
宣和画院对中国画发展的重要贡献是把五代宋初确立的“富贵”体貌进一步完善化,使得花鸟画在写实性、生动性、设色的完美性上高度成熟。
(宣和画院对绘画写实性的要求达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如“日中牡丹”和“孔雀登高”的故事)宣和画院的另一个重要历史贡献则是以诗意入画和诗画结合(这可以从宣和画院以诗题考核画家才艺)。
使得独特的“院体”画风得以形成。
(四)、宋代文人“墨戏”与水墨花竹画两宋间的“写意”文人画,鄙弃宫廷画师的“描”的制作性技巧,而提倡“写”的抒情性功能,从而终止了中国画“写实”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中国绘画进化历史的航向,其“推陈出新”的意义影响深远。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艺术发展规律的必然,因为“写实”性的形式在宣和画院已经走到了一个极至,就好比登山一样,登上了一个颠峰,要想再有所进展,只能下山再登一座高峰。
我们说,以“野逸”的文人意趣入画的企图虽然早早于宋代,但真正付诸实施的是北宋后期的苏轼、米芾、文同以及南宋的米友仁、杨补之、赵孟坚、郑思肖等人。
他们把某些特殊的带有“比德”意义的题材如“枯木竹石”、“梅兰水仙”、“烟云山景”等独立出来,并赋予一些新的含义和形式,形成了“墨戏”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并形成了以仲仁、赵孟坚、郑思肖等为代表的“水墨花竹画”。
(五)、元代水墨花竹杂画的两种风格形态宋元之际的文人画运动,在绘画史上一直是以山水画为代表,但实际上山水画只是后来者居上,最早的其实是从水墨花竹等题材的领域开始。
元代的水墨花竹画主要有良种风格形态,一是写意水墨花竹,一种是工笔水墨花竹,擅长的画家很多,前一种如元四家中倪瓒、吴镇两家都擅长画竹,柯九思、李息斋、顾安、管道升、赵雍、王冕等等都擅长竹及梅花。
后一种的代表画家有陈琳、张中、王渊等人,是吸取了宋代院画风格的一些长处,加以改造后形成的较为工整的文人花竹画的一种别体。
(六)、陈淳和徐渭——文人花鸟画的演进陈淳和徐渭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式人物。
文人花鸟画自宋代文人画崛起之后直至明代,到他们之时,才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换过程。
徐渭较之陈淳,画风更显得纵逸,他自称“泼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写意”(徐渭的个人际遇与精神疾病故事)。
水墨花竹画,最早应当是宋代文人的水墨竹石,尔后是元代画家的工笔水墨,已初显“变形”的先兆。
至明代,吴门画家如沈周、文征明等人又用水墨“写意”笔法画牡丹,取代了元人的水墨工笔方法,应当说,沈周等人笔下的牡丹虽然已经略去了宋人的色彩,但牡丹的基本形态仍然保留着,再到陈淳、陆治等人,虽然笔法日益放纵,但“写实”的因素仍然没有彻底排除,直到徐渭,才真正走完了由“写实”到彻底“写意”的最终一步。
这个时候,国画中的“笔墨”形式才完完全全从忠实描摹自然物态的固有形貌的牢笼中解脱出来,具有了独立的审美意义,从而获得了艺术的“自律性”。
明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美学地位也正在于此。
而在这个演变过程中,花鸟题材的绘画一直是走在历史的前列。
(七)、清代花鸟画家——恽格、八大到扬州八怪画风清初的著名花鸟画家恽南田风格独具个性,画法承明代陈淳、陆治一路,但更为工稳,“写实”的因素也更为特出,避开了从徐渭到八大的那条“大写意”的路径而另辟蹊径,用笔秀润,设色清丽,善于描摹自然物态的形象,亦不作夸张和变形,故能取得雅俗共赏的效果,成为常州画派的领袖。
清初文人花鸟画的主流是“写意”一路。
如八大山人、石涛。
二人皆是明代宗室,对于家仇国恨,两人的表达并不一致。
八大山人终身不与清室合作,他时僧时道,时隐时出,所作花鸟画中鸟的形象大都白眼朝天,能抒发一腔郁闷之气。
而石涛初则逃生于佛门,但后来又在扬州接驾,自称“臣僧”,至北京又与达官贵人交游,希望能得到皇帝和贵族们的知遇。
画史上曾对此有过非议,但客观地说,明亡时石涛才四五岁,且其父靖江王朱亨嘉并未死于清人之手,而是为南明王朝内讧被杀。
所以我们也不能苛求石涛一味忠于明室。
当然,不论石涛是否具有民族气节,是否是个明遗民,作为画家,他的贡献和八大一样,是不受任何影响的。
而且,石涛在绘画理论上的成就较之八大更为特出。
八大的花鸟画是继承的徐渭一路,较之徐渭,他已经达到了高度的简洁。
往往以一条极为简单的轮廓线勾画出物象的形象,但形态的变化却又异常丰富,他的一些作品几乎很难去找到一条可以取消的赘笔,也很难设想在什么地方能去加上一笔。
在艺术表现上,能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国画造境,难在简而不是难在繁。
近世画家之中大概只有齐白石的一些特别优秀的作品才能做到这一点。
由于清中期盐业的繁荣,扬州成为东南一大商业流通与物质消费的繁华城市。
扬州盐商们的附弄风雅,使得扬州绘画大兴,很多画家流寓扬州卖画,从而形成扬州画派。
商人的喜好直接导致了扬州画派有别于所谓“正统”观念的审美价值取向——尚“雅”而不能免“俗”。
(如郑板桥)从某一角度看,扬州画派的“大写意”画风对于后世的“涂鸦主义”画风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乃至在当今画坛,会拿大笔“刷”两笔所谓“大写意”者动辄称“名画家”,也是这种流风所致。
(八)、趋向现代之路——海派(吴昌硕)到齐白石自乾隆、嘉庆以后,盛极一时的扬州画派已呈衰退之势,这和扬州地区的盐商衰败有关,扬州经济也一落千丈。
而进入19世纪,由于海禁大开,经济和文化中心逐渐移至长江门户——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