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知识点5_运用列表比较法把握”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的异同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二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说课课件 (共19张PPT)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汉武帝尊儒措施的分析,得出汉朝 青以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是封建社会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
衣
第三幕:千古流芳
司马迁:“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学士皆师尊之。”
王充:“策既中实,文说美善……虽无鼎足之位,知在公卿之上……文王之文在孔子,
孔子之文在仲舒。” 设计意图:通过学者对董仲舒
青 衣
六、教学反思
1、教学主题突出:通过讲解两个主要人物会面前后的故事作为主 线,构建三大模块:未见前缘、未央之会及会面后千古流芳,进 行主题式教学,让学生在主题式探究中了解新儒学在西汉被提出 、重视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2、历史核心素养明确:以时空观和史料实证为切入点,以唯物辩 证法统领,提升学生的材料辨析能力。以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提出 的经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3、教学困惑:本课史料内容丰富,且有些难以理解,学生对史料 部分的青辨析能力还是不足。怎么样选择较好的史料让学生愿意去 辨析,衣提升他们分析材料的能力,这是我需要努力的。
如 何 解 决
“道家哲学正好符合汉初统治者的需要,他 们的政策是除秦苛法,与民休息,使国家在 长期的耗尽一切的战争后恢复元气。到元气 恢复了,道家哲学就不再适用了,而需要一
个进一步建设的纲领。统治者们在儒家学说
中找到了它。”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得出汉
武帝要解决问题必需放弃 青 “无为”进行“有为”
材料一: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
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诸易侯为权淫力乱,过急大则,阻其强而会从以
逆京师。
威胁中央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土立地锥兼之并地。……故贫民常衣 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严重
衣
第三幕:千古流芳
司马迁:“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学士皆师尊之。”
王充:“策既中实,文说美善……虽无鼎足之位,知在公卿之上……文王之文在孔子,
孔子之文在仲舒。” 设计意图:通过学者对董仲舒
青 衣
六、教学反思
1、教学主题突出:通过讲解两个主要人物会面前后的故事作为主 线,构建三大模块:未见前缘、未央之会及会面后千古流芳,进 行主题式教学,让学生在主题式探究中了解新儒学在西汉被提出 、重视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2、历史核心素养明确:以时空观和史料实证为切入点,以唯物辩 证法统领,提升学生的材料辨析能力。以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提出 的经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 3、教学困惑:本课史料内容丰富,且有些难以理解,学生对史料 部分的青辨析能力还是不足。怎么样选择较好的史料让学生愿意去 辨析,衣提升他们分析材料的能力,这是我需要努力的。
如 何 解 决
“道家哲学正好符合汉初统治者的需要,他 们的政策是除秦苛法,与民休息,使国家在 长期的耗尽一切的战争后恢复元气。到元气 恢复了,道家哲学就不再适用了,而需要一
个进一步建设的纲领。统治者们在儒家学说
中找到了它。”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得出汉
武帝要解决问题必需放弃 青 “无为”进行“有为”
材料一: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
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诸易侯为权淫力乱,过急大则,阻其强而会从以
逆京师。
威胁中央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土立地锥兼之并地。……故贫民常衣 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严重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土地兼并,商贾膨胀—中央软弱无力 边境不宁——和亲 王国问题——放纵、姑息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汉武帝时积极有为的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汉武汉帝武即帝位即时位面时临,西的汉社国会库问中题积:蓄了大量的粮食 匈和钱奴财威,胁国,家边势患力不相当止雄厚,有—条—件《加中强国中古央代集史权》。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
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春今秋之“通大谊一也统。””
2:……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罢纪黜可百一家而,法独度尊可儒明术,”民
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 之所予也“。君…权…神王授者”承、天“意天以人从感事应,”与、天“同天者人,合大一治”,与
做了博士中。国…有…史实以际来就,是第皇一帝个的出学了术名顾的问。
知名“汉学书代者呆儒董子学博”士代,有表非一董、所仲大花舒学园莫问套属家房。,可他整天 钻在三—书次—房应《里王对,立研策群读问读儒《〈学天史。人记春三〉日之,策汉万》武紫帝千受》红赏开识、为官
遍,看不见。夏夜,禽鸟百虫争鸣,听不见。
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
露 4:》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
──夫妻顺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
“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3、实质:思想文化专制,为统治者服务 4、特点: ①外儒内法,儒学独尊;
②兼用各家思想; ③思想专制; ④带有神学色彩的特点。 有道有理人。认秦为朝:“就焚其书实坑质儒而”言和,汉“武罢帝黜“百罢家黜,百 家独,尊独儒尊术儒”术与”秦,朝虽的然“确焚立书的坑统儒治”思是想相不同同的,。但 都是为请了回适答应:加你强认中为央上集述权观的点需是要否,有都道属理于?思并想 文说化明专理制由的。需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课件(共17张PPT)

一、从“无为”到“有为” 汉武帝时期
铁犁牛耕确立,小农经济稳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成为定制
诸侯王国、匈奴侵犯、人心涣散......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 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 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 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春秋大一统
一、从“无为”到“有为” 汉武帝时期
铁犁牛耕确立,小农经济稳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成为定制
核心价值观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三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 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 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 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 藏;四者,天人同有之,有其理而一 用之......”
——《春秋繁露·阴阳》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君权神授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 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 以贼民者,天夺之。”
——《春秋繁露》
限制权力滥用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为什么会被汉 武帝采纳?
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尊儒措施?
三、儒学成为正统
政治方面
起用很多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和授予官职的标准。
教育方面
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兴办太学,教师为儒学五经博士; 全国郡县设立学校,地方教育儒学。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教学共26张(共26张)ppt课件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新儒学的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出现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天象奇观。历史上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 ,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感应” 之,天人一也。 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 ——加强君权的需要 ——《汉书•董仲舒传》 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 提倡实施“仁政”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中国的学术思想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 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 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2.西汉初年 : “无为而治” ①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刘邦、项羽推翻秦朝政权 刘邦、项羽楚汉战争
②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三、儒学成为正统
(一)原因 1、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 政治 措 施 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教育 (2)五经“博士”为教官
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质: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0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核心讲授:西汉时期,董仲舒糅合儒道,形成新儒学体系,汉武帝采取“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兴办太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请回答:新旧儒学有何异同? 点拨:注意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答案:异同:从思想内涵来看,汉儒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的思想纳入自 己的理论体系,发展与改造了传统儒学;从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传统儒学批 评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 会政治秩序的公道性(如皇权独裁),即从批评时政转为保护现实统治。
核心讲授:新儒学为何能成为正统思想? 答案:原因:第一,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逢迎了时期的需要,“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利于统治者统治。第二,汉武帝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 第三,重用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大 力弘扬儒家思想。
例题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成心识形状的 群体。这里的“意识形状”成为主流最早可以追溯到(C )
例题2:《年龄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 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 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 )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尽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1)汉武帝起用许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增进了儒学的大兴。 (2)规定儒家经典成为教育的法定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3)兴办太学,扩大统治基础。 (4)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将儒学推行民间,成为独尊。 2、结果 自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许的正统思想,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两千多年 来传统文化的主流。 温馨提示:政治上的统一,离不开思想上的统一;而思想的统一则需要教育的支持。 这就是教育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的原因。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共25张PPT)

——顾颉刚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措施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教育 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
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2、汉代教育状况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
12345
2.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
之通谊也”,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位
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董仲舒
C.孟子
D.荀子
12345
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
里的“儒术”指( c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秦始皇的统一思 想是不要人民读书, 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 制;汉武帝的统一思 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 书,他的手段是利禄 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 了,武帝成功了。
饥民馑得面。卖对凡 子汉米,石就初五食如千蜀此,、汉人形。相势天食, 天你子会不怎能样具醇做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
汉高祖
汉惠帝 汉文帝 汉景帝
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 武帝即位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 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措施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教育 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
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2、汉代教育状况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
12345
2.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
之通谊也”,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位
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董仲舒
C.孟子
D.荀子
12345
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
里的“儒术”指( c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 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 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秦始皇的统一思 想是不要人民读书, 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 制;汉武帝的统一思 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 书,他的手段是利禄 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 了,武帝成功了。
饥民馑得面。卖对凡 子汉米,石就初五食如千蜀此,、汉人形。相势天食, 天你子会不怎能样具醇做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
汉高祖
汉惠帝 汉文帝 汉景帝
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 武帝即位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 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优质PPT课件(共32张PPT)

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 治思想,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积极:
消极: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老子之学主要指《道德经》。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1.经济恢复 ” ——《汉书•董仲舒传》 含义: “无为而无不为” 1、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中央软弱无力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商鞅
学派 代表
主张
孔子 “仁”与“礼”、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儒家
孟子
等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
道家 老子 “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庄子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
法家 韩非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墨家 墨子 兼爱 、非攻、尚贤
——《汉书•董仲舒传》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 其特 点和实质是什么?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重点)
① “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主张: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③“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
一、从“无为”到“有为”
1、儒家思想经历 2、汉初的“无为” 3、从“无为”到“有为”
1、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27张)

三年不窥园
汉景帝执政的时候,董仲舒经过苦心钻 研,终于达到了“专精于述古”的程度,当 上了官方讲授儒家经典的博士。可是,那时 他还没有得到汉景帝的重视。于是,他写了 一篇《士不遇赋》,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壮 志难酬。从此,他不再出家门,整天坐在家 里,专心致志地钻研儒家经典学说。他屋后 有个园子,虽不算很大,但景色却颇有别致 。园内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冬秋不衰,春 夏尤艳。还有那曲径小道,幽雅清逸。为了 领会《春秋》中的微言大意,他狠下心来, 刻苦攻读,三年不进园子一步,甚至眼睛也 不朝园子望一望。成年累月地读书,连阳光 也不见,他变得面黄肌瘦,呼吸短促,还得 了肺病。经过整整三年的闭门苦读,他终于 精通了《春秋》,成了闻名一时的鸿儒。
1.知道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基本史 实。 2.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和实质。 3.理解汉朝统治思想从无为到有为,再 到独尊儒术的原因。 4.认识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封建统 治之间的关系。
10/25/2015
儒家思想演变过程
“百家争鸣”春秋儒学创立:孔子 战国蔚然大宗:孟子、荀子 “独尊儒术”(汉代): 儒学成为正统:董仲舒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三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 ——《春秋繁露· 基义》
理学(宋明) 儒学的新发展(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程朱、陆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列表比较法把握“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的异同 【异】 3.对后世的影响不同。 1.“焚书坑儒”的影响: (1)加快了秦朝的灭亡 焚书坑儒暴露了秦政的暴虐以及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和统 治阶级内部的离心离德。秦始皇想利用严历的手段巩固自己 的统治,强制推行思想的统一,只会锢守思想,摧残学术文 化的发展,激起人民的普遍反抗。焚书坑儒加速了秦朝的灭 亡。 (2)摧毁了许多文化典籍,毁灭了许多宝贵的先秦文化; (3)嵌制了人民思想,不利于创新和发展,对后世造成恶 劣的影响。 (4)造就了中国“大一统”格局。“焚书坑儒”的实质其 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对于刚刚统一的秦朝来说,统一思想 就是维护大一统的关键措施。
运用列表比较法把握“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的异同 【异】 2.“独尊儒术”的影响: (1)西汉虽也有箝制思想的不良作用,但扩大了儒学,使儒 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还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 (2)在儒学的思想中君臣、父子、夫妻、男女之间的礼节 操守等方面的要求极其严格,要求人们要安守本分,各安其位 ,虽说不是很合理,但是这极有利于思想道德的操守,这也是 封建体系贯穿中华两千多年的至本所在.为现如今的思想道 德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运用列表比较法把握“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的异同 【异】
运用列表比较法把握“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的异同 【异】 2.采取的发展手段不同:秦始皇是残酷镇压别的学说;而汉 武帝则是大力发扬儒家学说.既给了儒家以独尊的地位,又 给其他学说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容忍 多元文化并存的开明统治术。如对其他学说并未进行灭绝式 的镇压,只是被剥夺了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在统治过 程中也采纳了其他学派一些思想,如法家的“重农抑商”“ 严刑峻法”;官场中也重用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一些人 物。不是依靠政治暴力手段,而是利用舆论诱导、利益驱动 来推动思想更替和统一的进程。
运用列表比较法把握“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的异同 【异】 1背景不同: “焚书坑儒”的社会背景 秦代随着新旧土地所有者的政权之间的交替,在文化思想上也 引起了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就是儒家学说,随着旧贵族政权的 崩溃而受到摧残.法家学说跟随着秦政权的建立而勃然高扬。 从商鞅变法之后秦的大小官员大都出自法家学说的教育之下. 于是乎随着秦统一六国之后,统治中原的思想也必是以法家思 想为主导的。
运用列表比较法把握“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的异同
【典型试题】
1、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 经’”,其本质都是( )
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答案】D
知识点5运用列表比较法把握“焚书坑儒”与 罢黜百家的异同
运用列表比较法把握“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的异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运用列表比较法把握“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的异同 【同】 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而采取的措施,都采用了一种学说 作为统治理念,都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焚书坑儒”“独尊儒术”“统一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几 千年过程中,政治的独裁与文化思想的独裁是血肉相连的.对一 个独裁的统治者而言,他不仅仅要统治臣民的肉体也要统治臣 民的灵魂,所以只要独裁者一旦出现,紧接着文化思想也就会被 影响.这在世界各国都有之,在中国也不例外,早在秦汉时期就 出现了著名的“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两次大的文化运动 ,虽说两次大的文化运动的过程与方式大为不同,但其目的是大 致相同的。
运用列表比较法把握“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的异同 【异】 “独尊儒术”的社会背景 秦的覆灭意味着用法家思想治国的方式宣告失败,究竟该用什 么样的思想作为指导,西汉的思想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上 统治者的得失成败,特别是秦速亡的教训进行总结,向西汉统治 者献计献策.惠、文、景时期曾一度倡导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 治,但实践经验证明黄老思想对加强中央集权不力.在这一时期 的儒家思想中的皇帝被置于神圣的地位,由皇帝实行大一统是 天经地义,其用神学的观点论证了皇权和封建秩序是神圣不可 侵犯的,这一套维护封建体系的理论当然受到汉武帝的欢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