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湘教版)《南亚》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二章《南亚》教案 湘教版

南亚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包括南亚次大陆、三大地形区、一年分三季、宗教与社会、人口与经济。
教学目标1. 在地图上找出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读图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南亚的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运用图表说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热带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 运用资料描述南亚佛教、印度教的分布及影响。
5. 运用地图说明南亚主要河流——印度河、恒河的概况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了解南亚人口的分布情况和经济发展特点。
教学重点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及分布特点、南亚的宗教文化教学难点南亚的气候特点、成因及气候对本区农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南亚的位置、范围与国家1.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段,引出南亚地区的话题。
2.南亚的位置、范围和国家。
3.南亚位于什么山脉和大洋之间?东西濒临的海域?北回归线穿过什么部位?南亚大部分地区的的纬度位置如何?南亚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4.设问:南亚的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5.出示南亚轮廓图,请学生填图。
(主要国家、海、海湾)6.说明南亚、与南亚次大陆这两个名词含义的不同之处。
二.地形与河流1. 展示课件,指导学生读图。
2. 提问:南亚有那三大地形区?各有什么特征?3. 提问:南亚有那两条河流?4. 总结南亚地形主要分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三部分。
5 .提问:南亚的地形与河流之间有怎样的关系?6. 指导活动。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1. 展示课件:南亚所处的纬度位置2. 补充;南亚北方有高山阻挡,组织冷空气侵入,故温度比同纬度地区偏高。
3. 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安拉阿巴德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4. 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分析。
提问:a。
南亚1月和7月降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b.由此可以分析南亚降水在季节分配上有什么明显特点?c.南亚雨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d.南亚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e.一年中南亚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是怎样变化的?f.总结: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得知,西南季风对农业影响很大,因为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带来丰沛降水,西南季风的进退使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南亚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南亚》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和自然资源情况。
2. 了解南亚地区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和宗教崇奉。
3. 了解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主要产业。
4. 了解南亚地区的政治体制和国际干系。
二、导学内容1. 南亚地理梗概- 地理位置: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等国家。
- 人口分布: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
- 自然资源: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2. 南亚历史文化- 历史背景:南亚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印度河流域文明、莫亚文明等都曾在这里繁荣发展。
- 文化特点:南亚地区拥有多元的文化,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这里广泛传播。
- 宗教崇奉:南亚地区的主要宗教包括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崇奉在当地人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3. 南亚经济发展- 经济现状:南亚地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制造业、效劳业等行业。
- 主要产业:南亚地区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纺织业、信息技术等,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
4. 南亚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南亚地区的国家各有不同的政治体制,其中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
- 国际干系:南亚地区的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国际干系,如印巴干系、印尼干系等。
三、导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情况。
2. 图片展示:展示南亚地区的地图、风景照片、文化遗产等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个地区。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南亚地区的看法和了解,增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四、导学反馈1. 请学生就南亚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情况进行总结,撰写一篇短文。
2. 请学生就南亚地区的某一方面展开深入钻研,撰写一份调研报告或展示PPT。
3. 组织学生进行南亚地区的主题钻研,展示钻研效果并进行评选。
湘教版地理初中七年级下册教案-7.2 南亚10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南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南亚》教学设计——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宗教与地形一、教学目标1、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了解南亚地理位置和范围。
2、在图上填绘南亚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
(重难点)3、看图了解南亚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读图分析、对比交流、合作学习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走进南亚视频导入——创设情境,一起进行一场奇妙的南亚之旅。
(二)旅行准备:(1)自主学习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宗教与地形,完成学案(2)同桌讨论,交流自研成果。
(三)旅行开始:1、方位确认结合南亚地形图与南亚国家图,引导生自主分享自研成果,分析南亚的位置与国家。
2、跟着玄奘游南亚(1)通过玄奘西行的故事了解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2)跟随玄奘西行的路线,对比得出南亚的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
通过南亚地形图分析南亚地形特征、河流特征.(四)旅途小游戏通过南亚空白地图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结合本课知识,设计一副南亚的轮廓简图,并填注地形区。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了解地区 第二节 南亚》教案_1

南亚(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分析南亚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2.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3.了解南亚的人口、城市、工农业生产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分析南亚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南亚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四、教学媒体:ppt课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南亚的气候类型,知道南亚主要是什么气候?问题探究:讨论南亚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结: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西南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对农业造成损害。
(课件展示南亚的洪涝以及干旱灾害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过渡:虽然南亚的季风气候容易引发旱涝灾害,但是南亚的热量、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比较好的,那南亚的农业现状究竟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学习南亚的农业。
自主学习:打开地图册,读南亚的农业分布图。
完成下表:总结:这些农作物区大多位于印度,印度是在世界上水稻种植区最大,产量仅次于中国。
棉花的产量居世界前列,黄麻种植世界第一位,茶叶出口量世界第一。
可见印度的农业在南亚地区最为发达。
过渡:前面我们知道南亚的农业是比较发达的,粮食产量比较大,但是南亚的农业商品化程度却很低,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出南亚的人口)阅读表格:提问(1)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2)南亚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哪些?观看视频“神奇的印度”,感受人口众多给印度带来的影响。
过渡: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读印度工业分布图找出印度主要工业中心以及主要的工业部门总结: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高新技术工业中心,印度“硅谷过渡:唐僧去西天取经取得什么经?引入南亚的宗教。
读图,说一说,目前在南亚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分别盛行在哪些国家?总结:印度教主要盛行于印度和尼泊尔。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七章第二节南亚(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七章第二节南亚(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七章第二节《南亚》主要介绍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及宗教等内容。
本节课内容丰富,知识点较多,旨在让学生了解南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的基本情况,对亚洲的其他地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南亚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距离我国较远,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南亚地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及宗教等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及宗教等基本概况。
2.难点:南亚地区特点的概括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南亚地区。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亚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等,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南亚地区。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南亚地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南亚地区地图、南亚国家国旗、南亚地区气候分布图等。
2.教学图片:南亚地区风光、南亚国家城市、南亚地区农业、工业等场景图片。
3.教学案例: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的基本情况介绍。
4.教学视频:南亚地区的人文、风光等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南亚地区的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南亚地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南亚的地理位置,了解南亚地区包括哪些国家。
初中地理湘教版教案南亚

初中地理湘教版教案南亚课程目标: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 掌握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响。
4. 知道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5. 清楚南亚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
6. 了解南亚的工业开展概况,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电脑软件业的开展概况。
教学重点:1. 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3. 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4. 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及工业。
教学难点:1. 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 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地图:南亚地图。
2. 图片:南亚地形、气候、农业等相关的图片。
3. 资料:南亚的工业、人口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吗?2. 讲解: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印度所在的南亚地区。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77页,阅读“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部分,并在地图上找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78页,阅读“南亚的地形”部分,并在地图上找出南亚的三大地形区。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中西段和印度洋之间,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2. 讲解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3. 讲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暖,分为雨季、凉季和热季。
西南季风带来的雨水是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但同时也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4. 讲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黄麻和棉花。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2《南亚》参考教案1

《南亚》参考教案1一、本节课重点研究的问题:通过运用图像、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探究,教师对提高课堂效率巩固教学质量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国家(2)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切入点,结合相关图像、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采取个人、小组、全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切实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关注事物间相互关系的意识及辩证思考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南亚的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难点:对南亚的地形剖面图理解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
五、学法指导:利用一般的分析区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到人地关系,步步深入地研究。
在学生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特征后,落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学习方法可以采用提问引导、直观展示、地图迁移等方式,运用具体的实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熟练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
六、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利用动画版《西游记》神话故事导入新课。
(二)南亚的位置和国家(1)展示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图,使学生明确:南亚在亚洲的南部,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南亚地形图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两方面分析南亚的位置特点。
提问:①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②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教师小结: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大部分位于北纬10º至北纬30º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绝大部分以热带气候为主。
(2)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南亚“次大陆”名称的由来并比较南亚和南亚次大陆有何区别。
教师强调次大陆的概念不同于大陆或岛屿,而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湘教版2.2南亚教案一

2.2《南亚》教案一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4.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的特征。
2.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西南季风对南亚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二)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西南季风对南亚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东南亚,当我们从东南亚往西,又进入了一片神奇的土地,这就是南亚,这里灿烂的古代文明、宏伟的建筑和佛教塑像雕刻艺术令人心驰神往,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亚。
学习目标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4.了解南亚的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自学指导一看图2-9、2-10、2-13、2-14、2-15,及课本文字:(时间:8分钟;范围:课本P41-42) 南亚的地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山脉中、西段与洋之间。
南亚东临,西临,南临。
线穿过南亚中部。
●南亚的范围:南亚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请在图中找出来。
南亚等同于“南亚次大陆”吗?●南亚的地形和河流:南亚的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中部是,南部是。
南亚主要的河流有和。
●讨论:南亚的地形与河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南亚气候的特点南亚大部分地区属气候,这种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德干高原是气候,为什么?读P44图回答:南亚的夏季风来自洋,是季风(填风向)南亚的季风对农业有什么影响?南亚的农业以为主,这与哪个地区相同?●完成P42“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南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包括的国家及其分布。
2、了解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3、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概况。
教学重点:掌握三大地形区和两大河流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地形和河流的相互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西游记》相信同学们都看过吧,里面的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南亚。
南亚它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呢?这一节课我们走
进神密的南亚。
一.位置及其国家:
读《南亚政区图》思考并回答:
1、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北纬100——300之间。
2、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
3、南亚包括有哪些国家?内陆有两国: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印度、孟
加拉国、锡金;
海上有两国: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
4.与我国相邻有哪些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
二.地形及河流
读《南亚地形图》思考并回答:
1.提问:南亚地形可分为哪三大地形区?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恒河—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教师辅导讲解:北部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地势逐级下降,十分崎岖。
而且,喜马拉雅山脉又高又长,就像一座很高大的山墙,把南亚同亚洲大陆的其他部分分隔开,使得从喜马
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
分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南亚的大陆部分又称为南亚次大陆。
过渡:中部平原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师:是由印度河和恒河这两条大河冲积而成的。
这两条大河是发源于哪里?注入哪里的呢?:
三.热带季风气候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南亚大部分位于北纬100—300之间,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北面有高大喜马拉雅山脉作屏障,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侵入,南有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1.读45页南亚降水量分布图,热带季风气候有哪些特征?一年可分为三季:
3 —5月,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多雨,为热季。
6—10月,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为雨季。
11—次年2月盛行干燥的东北风,为凉季。
2.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每到雨季,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雨水,有利于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生长,但由于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际变化率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补充: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区的乞拉朋齐降水相当丰沛,年平均降水量达11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因此被称为是世界的“雨极”。
四.宗教、人口与经济:
过渡:唐僧为什么要来南亚这里取经?(佛教、印度教发源地)
1.南亚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佛教——斯里兰卡、锡金、不丹。
印度教——印度、尼泊尔。
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2.南亚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之一,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南亚都是发展中国家,印度是南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国家,近年来电电脑软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南亚的地理环境、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宗教、人口及其经济的发展。
五.布置作业: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南亚
一、位置及国家:8个国家,其中四个邻国,两个岛国。
二、地形及河流: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印度河、恒河
三.热带季风气候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宗教、人口与经济: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