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基础学习知识原理第五章-传热(检验测试题)

合集下载

新版化工原理习题答案(05)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

新版化工原理习题答案(05)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

第五章 传热过程基础1.用平板法测定固体的导热系数,在平板一侧用电热器加热,另一侧用冷却器冷却,同时在板两侧用热电偶测量其表面温度,若所测固体的表面积为0.02 m 2,厚度为0.02 m ,实验测得电流表读数为0.5 A ,伏特表读数为100 V ,两侧表面温度分别为200 ℃和50 ℃,试求该材料的导热系数。

解:传热达稳态后电热器的加热速率应与固体的散热(导热)速率相等,即Lt t SQ 21-=λ 式中 W 50W 1005.0=⨯==IV Qm 02.0C 50C 200m 02.0212=︒=︒==L t t S ,,, 将上述数据代入,可得()()()()C m W 333.0C m W 5020002.002.05021︒⋅=︒⋅-⨯⨯=-=t t S QL λ2.某平壁燃烧炉由一层400 mm 厚的耐火砖和一层200 mm 厚的绝缘砖砌成,操作稳定后,测得炉的内表面温度为1500 ℃,外表面温度为100 ℃,试求导热的热通量及两砖间的界面温度。

设两砖接触良好,已知耐火砖的导热系数为10.80.0006t λ=+,绝缘砖的导热系数为20.30.0003t λ=+,W /(m C)⋅︒。

两式中的t 可分别取为各层材料的平均温度。

解:此为两层平壁的热传导问题,稳态导热时,通过各层平壁截面的传热速率相等,即 Q Q Q ==21 (5-32) 或 23221211b t t S b t t SQ -=-=λλ (5-32a ) 式中 115000.80.00060.80.0006 1.250.00032t t t λ+=+=+⨯=+21000.30.00030.30.00030.3150.000152t t t λ+=+=+⨯=+代入λ1、λ2得2.0100)00015.0315.0(4.01500)0003.025.1(-+=-+t t t t解之得C 9772︒==t t())()C m W 543.1C m W 9770003.025.10003.025.11︒⋅=︒⋅⨯+=+=t λ则 ()22111m W 2017m W 4.09771500543.1=-⨯=-=b t t S Q λ3.外径为159 mm 的钢管,其外依次包扎A 、B 两层保温材料,A 层保温材料的厚度为50 mm ,导热系数为0.1 W /(m·℃),B 层保温材料的厚度为100 mm ,导热系数为1.0 W /(m·℃),设A 的内层温度和B 的外层温度分别为170 ℃和40 ℃,试求每米管长的热损失;若将两层材料互换并假设温度不变,每米管长的热损失又为多少?解:()()mW 150m W 100159100502159ln 0.11159502159ln 1.014017014.32ln 21ln 2123212121=++⨯++⨯+-⨯⨯=+-=r r r r t t L Q πλπλA 、B 两层互换位置后,热损失为()()mW 5.131m W 100159100502159ln 1.01159502159ln 0.114017014.32ln 21ln 2123212121=++⨯++⨯+-⨯⨯=+-=r r r r t t L Q πλπλ4.直径为57mm 3.5φ⨯mm 的钢管用40 mm 厚的软木包扎,其外又包扎100 mm 厚的保温灰作为绝热层。

化工原理传热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传热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习题及答案第五章传热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1.(6分)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500℃, 而环境温度为20℃,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厚度为240mm,λ=0.57w.m.K,此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_______。

(注: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答案*** 1140w2.(6分)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500℃, 而环境温度为20℃,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厚度为120mm, λ=0.25w.m.K,此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_______。

(注: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答案*** 1000w3.(6分)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150℃, 而环境温度为20℃,要求每平方米热损失不大于500w,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λ=0.35w.m.K,则其厚度不低于_______。

(注: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 ***答案*** 91mm4.(6分)某间壁换热器中,流体被加热时,圆形直管内湍流的传热系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当管内水的流速为0.5m.s时,计算得到管壁对水的传热系数α=2.61(kw.m.K).若水的其它物性不变,仅改变水在管内的流速,当流速为0.8m.s时,此时传热系数α=_____________.***答案*** α=0.023(λ/d)Re Prα=3.81(kw.m.K)5.(6分)某间壁换热器中,流体被加热时,圆形管内湍流的传热系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管内水的流速为0.5m.s时,计算得到管壁对水的传热系数α=2.61(kw.m.K).若水的其它物性不变,仅改变水在管内的流速,当流速为1.2m.s时,此时传热系数α=________________.***答案*** α=0.023(λ/d)Re Prα=5.26(kw.m.K)6.(3分)牛顿冷却定律的表达式为_________,给热系数(或对流传热系数)α的单位是_______。

化工原理传热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传热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习题及答案第五章传热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1.(6分)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500℃, 而环境温度为20℃,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厚度为240mm,λ=此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_______。

(注: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答案*** 1140w2.(6分)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500℃, 而环境温度为20℃,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厚度为120mm, λ=此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_______。

(注: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答案*** 1000w3.(6分)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150℃, 而环境温度为20℃,要求每平方米热损失不大于500w,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λ=则其厚度不低于_______。

(注: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答案*** 91mm4.(6分)某间壁换热器中,流体被加热时,圆形直管内湍流的传热系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当管内水的流速为0.5m.s时,计算得到管壁对水的传热系数α= .K).若水的其它物性不变,仅改变水在管内的流速,当流速为0.8m.s时,此时传热系数α=_____________.***答案*** α=(λ/d)Re Prα=.K)5.(6分)某间壁换热器中,流体被加热时,圆形管内湍流的传热系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管内水的流速为0.5m.s时,计算得到管壁对水的传热系数α= .K).若水的其它物性不变,仅改变水在管内的流速,当流速为1.2m.s时,此时传热系数α=________________.***答案*** α=(λ/d)Re Prα=.K)6.(3分)牛顿冷却定律的表达式为_________,给热系数(或对流传热系数)α的单位是_______。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第五章练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期末考试第五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传热一、填空1.在沿球壁的一维定态传热过程中,热流量Q沿半径增大方向不变,热流密度q沿该方向减小。

(增大,减少,不变)2.在一维定态传热过程中,二层的热阻分别为R1和R2,推动力为Δt1和Δt2,若R1<R2,则推动力Δt1 小于Δt2,(Δt/R)1 = ,(Δt/R)2 = (Δt1+Δt2)/( R1+R2)。

(>, = , <)3.为对某管道保温,现需将二种导热系数分别为λ1和λ2的材料包于管外,已知λ1>λ2,δ1=δ2,则应该将导热系数为λ2的材料包于内层,更有利于保温。

4.利用水在逆流操作的套管换热器中冷却某物料。

要求热流体的温度T1、T2及流量q m1不变。

今因冷却水进口温度t1增高,为保证完成生产任务,提高冷却水的流量q m2,则K 上升,t2不确定,Δt m下降,Q不变。

(上升,不变,下降,不确定)5.对流给热时,α∝Δt a,q∝Δt b(Δt=t-t w),当流体在圆形直管内强制高度湍流时,a= 0 ,b= 1 ;当蒸汽在管外冷凝(层流)时a= —0.25 ,b= 0.75 ;6.水在列管换热器的管程内流动,其Re>104,当流量增加一倍,管径不变,则α为原来的20.8倍;将管径减小一半,流量不变,则α为原来的21.8倍;若流量、管径不变,而将管程数增加一倍,则α为原来的20.8倍。

(忽略物性变化)7.用饱和水蒸气在套管换热器内加热冷空气,此时,管壁温度接近于饱和水蒸气的温度。

8.蒸汽冷凝分滴状冷凝和膜状冷凝,工业设计时按膜状冷凝考虑;9.某无相变逆流传热过程,已知T1=60℃,t2=30℃,(q m c p)2/(q m c p)1=1,则Δt m=30 ℃。

10.用饱和蒸汽加热冷流体(冷流体无相变),若保持加热蒸汽压降(温度不变)和冷流体t1不变,而增加冷流体流量q m2,则t2减小,Q 上升,K 上升,Δt m上升。

11.冷热流体在换热器无相变逆流传热,换热器用久后形成垢层,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流量和进口温度不变),与无垢层时相比,结垢后换热器的K 下降,Δt m 上升 ,t 2 下降 ,Q 下降 。

化工原理第五章-传热(测试题)

化工原理第五章-传热(测试题)

❖小测验❖第五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五章传热1.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应安装在(A)。

A. α小的一侧B. α大的一侧C. 管内D. 管外2.工业采用翅片状的暖气管代替圆钢管,其目的是(C)。

A. 增加热阻,减少热量损失;B. 节约钢材、增强美观;C. 增加流体的湍动,提高传热效果。

3. 对流传热是由(C)因素产生的。

A. 流体分子的热振动(传导);B.流体体内电子的移动;C. 流体质点的位移、扰动。

4.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是(D)。

A. 恒温传热和稳态变温传热;B. 导热给热和热交换;C. 气化、冷凝与冷却;D. 传导传热、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5.传热基本方程Q=KAΔtm,式中的Δtm是指(B)的平均温度差。

A.器壁内外壁面;B.器壁两侧流体;C.流体进出口;D.器壁与流体之间。

6.流体主体与器壁间的对流传热,其热阻主要存在于( C )。

A. 流体主体内;B. 器壁内;C. 滞流内层中;D. 流体湍流区域内。

7.对一台正在工作的列管式换热器,已知αi=116w/m2.K,α0=11600 w/m2.K,要提高传热系数K,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是(A )。

A. 设法增大αi;B. 设法增大α0;C. 同时增大αi和α0。

8.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 B )❖ A. 蒸汽的温度;❖ B. 空气的出口温度;❖ C. 空气进、出口平均温度9.(C)是指当间壁两侧泠、热流体之间的温度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传热面积,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的热能。

❖ A. 导热系数λ;❖ B. 对流传热系数a;❖ C. 总传热系数K10. 间壁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时,要提高K值,关键在于提高对流传热系数a(B )之值。

❖ A. 大者;❖ B. 小者;❖ C. 两者;11. 在间壁式换热器内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此过程的总传热系数K值接近于( C )。

❖A. α蒸汽 B. α空气❖C. α蒸汽与α空气的平均值12.对流传热仅发生在(C )中。

试题3 化工 职业技能鉴定 试题传热学知识

试题3 化工 职业技能鉴定 试题传热学知识

第五部分传热学知识一、选择题(中级工)1、保温材料一般都是结构疏松、导热系数( A )的固体材料A、较小B、较大C、无关D、不一定2、传热过程中当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都较大时,影响传热过程的将是( B )A、管壁热阻;B、污垢热阻;C、管内对流传热热阻;D、管外对流传热热阻;3、当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一定时,( B )的说法是错误的。

A、逆流时,Δt m一定大于并流、错流或折流时的Δt m;B、采用逆流操作时可以节约热流体(或冷流体)的用量;C、采用逆流操作可以减少所需的传热面积;D、温度差校正系数φΔt 的大小反映了流体流向接近逆流的程度。

4、导热系数的单位为( A )。

A、W/(m·℃)B、W/(m2·℃)C、W/(kg·℃)D、W/(S·℃)5、对间壁两侧流体一侧恒温、另一侧变温的传热过程,逆流和并流时△tm的大小为( C )A、△tm逆>△tm并B、△tm逆<△tm并C、△tm逆=△tm并D、不确定6、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单位是( A )A、W/(m2·℃)B、J/(m2·℃)C、W/(m·℃)D、J/(S·m·℃)7、对流传热时流体处于湍动状态,在滞流内层中,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 )A、传导B、对流C、辐射D、传导和对流同时8、对流传热速率等于系数×推动力,其中推动力是( B )A、两流体的温度差B、流体温度和壁温度差C、同一流体的温度差D、两流体的速度差9、对流给热热阻主要集中在( D )A、虚拟膜层B、缓冲层C、湍流主体D、层流内层10、对下述几组换热介质,通常在列管式换热器中K值从大到小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 D )冷流体热流体①水、气体②水、沸腾水蒸气冷凝③水、水④水、轻油A、②>④>③>①B、③>④>②>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11、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提高传热膜系数最容易的方法是( D )A、改变工艺条件B、改变传热面积C、改变流体性质D、改变流体的流动状态12、对于间壁式换热器,流体的流动速度增加,其传热系数( C )A、减小B、不变C、增加D、不能确定13、对于列管式换热器,当壳体与换热管温度差( B )时,产生的温度差应力具有破坏性,因此需要进行热补偿A、大于45℃B、大于50℃C、大于55℃D、大于60℃14、多层串联平壁稳定导热,各层平壁的导热速率( C )A、不相等B、不能确定C、相等D、下降15、辐射和热传导、对流方式传递热量的根本区别是( A )A、有无传递介质B、物体是否运动C、物体内分子是否运动D、全部正确16、管式换热器与板式换热器相比( D )A、传热效率高B、结构紧凑C、材料消耗少D、耐压性能好17、化工厂常见的间壁式换热器是( A )A、固定管板式换热器B、板式换热器C、釜式换热器D、蛇管式换热器18、化工过程两流体间宏观上发生热量传递的条件是存在( C )。

化工原理传热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传热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习题及答案第五章传热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1.(6分)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500℃, 而环境温度为20℃,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厚度为240mm,λ=,此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_______。

(注: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答案*** 1140w2.(6分)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500℃, 而环境温度为20℃,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厚度为120mm, λ=,此时单位面积的热损失为_______。

(注: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答案*** 1000w3.(6分)某大型化工容器的外层包上隔热层,以减少热损失,若容器外表温度为150℃, 而环境温度为20℃,要求每平方米热损失不大于500w, 采用某隔热材料,其导热系数λ=,则其厚度不低于_______。

(注:大型容器可视为平壁)***答案*** 91mm4.(6分)某间壁换热器中,流体被加热时,圆形直管内湍流的传热系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当管内水的流速为,计算得到管壁对水的传热系数α=2.61(kw.m.K).若水的其它物性不变,仅改变水在管内的流速,当流速为,此时传热系数α=_____________.***答案*** α=0.023(λ/d)Re Prα=3.81(kw.m.K)5.(6分)某间壁换热器中,流体被加热时,圆形管内湍流的传热系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管内水的流速为,计算得到管壁对水的传热系数α=2.61(kw.m.K).若水的其它物性不变,仅改变水在管内的流速,当流速为,此时传热系数α=________________.***答案*** α=0.023(λ/d)Re Prα=5.26(kw.m.K)6.(3分)牛顿冷却定律的表达式为_________,给热系数(或对流传热系数)α的单位是_______。

化工原理第五章传热

化工原理第五章传热

第五章传热一、基本知识1. 下列关于传热与温度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①绝热物系温度不发生变化②恒温物体与外界(环境)无热能交换③温度变化物体的焓值一定改变④物体的焓值改变,其温度一定发生了变化2. 下列关于温度梯度的论断中错误的是。

①温度梯度决定于温度场中的温度分布②温度场中存在温度梯度就一定存在热量的传递③热量传递会引起温度梯度的变化④热量是沿温度梯度的方向传递的3. 传热的目的为。

①加热或冷却②换热,以回收利用热量③保温④萃取4. 根据冷、热两流体的接触方式的不同,换热器包括()等类型。

①直接混合式②蓄热式③间壁式④沉降式5.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为。

①热传导(简称导热)②对流传热③热辐射④相变传热6. 下列有关导热系数论断中正确的是——。

①导热系数入是分子微观运动的一种宏观表现②导热系数入的大小是当导热温差为「C、导热距离为1m导热面积为lm2 时的导热量,故入的大小表示了该物质导热能力的大小,入愈大,导热越快③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数值最大,固体非金属次之,液体较小,气体最小④大多数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而大多数非金属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⑤金属液体的导热系数大于非金属液体的导热系数,非金属液体中除水和甘油外,绝大多数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一般情况下,溶液的导热系数低于纯液体的导热系数⑥气体的导数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通常压力下,导热系数与压力变化的关系很小,故工程计算中可不考虑压力的影响7. 气体的导热系数值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为。

①T升高,入增大②T升高,入减小③T升高,入可能增大或减小④T变化,入不变8. 空气、水、金属固体的导热系数分别为入l、入2、入3,其大小顺序。

①入l >入2>入3 ②入l <入2<入3 ③入2>入3>入l ④入2<入3<入l9. 水银、水、软木的导热系数分别为入l、入2、入3其大小顺序为。

①入l>入2>入3 ②入l<入2<入3 ③入l>入3>入2 ④入3>入l>入210. 下列比较铜、铁、熔化的铁水三种物质导热系数的大小论断中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测验❖第五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五章传热1.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应安装在(A)。

A. α小的一侧B. α大的一侧C. 管内D. 管外2.工业采用翅片状的暖气管代替圆钢管,其目的是(C)。

A. 增加热阻,减少热量损失;B. 节约钢材、增强美观;C. 增加流体的湍动,提高传热效果。

3. 对流传热是由(C)因素产生的。

A. 流体分子的热振动(传导);B.流体体内电子的移动;C. 流体质点的位移、扰动。

4.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是(D)。

A. 恒温传热和稳态变温传热;B. 导热给热和热交换;C. 气化、冷凝与冷却;D. 传导传热、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5.传热基本方程Q=KAΔtm,式中的Δtm是指(B)的平均温度差。

A.器壁内外壁面;B.器壁两侧流体;C.流体进出口;D.器壁与流体之间。

6.流体主体与器壁间的对流传热,其热阻主要存在于( C )。

A. 流体主体内;B. 器壁内;C. 滞流内层中;D. 流体湍流区域内。

7.对一台正在工作的列管式换热器,已知αi=116w/m2.K,α0=11600 w/m2.K,要提高传热系数K,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是(A )。

A. 设法增大αi;B. 设法增大α0;C. 同时增大αi和α0。

8.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 B )❖ A. 蒸汽的温度;❖ B. 空气的出口温度;❖ C. 空气进、出口平均温度9.(C)是指当间壁两侧泠、热流体之间的温度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传热面积,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的热能。

❖ A. 导热系数λ;❖ B. 对流传热系数a;❖ C. 总传热系数K10. 间壁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相差较大时,要提高K值,关键在于提高对流传热系数a(B )之值。

❖ A. 大者;❖ B. 小者;❖ C. 两者;11. 在间壁式换热器内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此过程的总传热系数K值接近于( C )。

❖A. α蒸汽 B. α空气❖C. α蒸汽与α空气的平均值12.对流传热仅发生在(C )中。

❖ A. 固体❖ B. 静止的流体❖ C. 流动的流体13.稳定的多层平壁的导热中,某层的热阻愈大,则该层的温度差(A )。

❖ A. 愈大 B. 愈小 C. 不变14.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对流传热,当热量通过滞流内层时,主要是以(A )方式进行的。

❖A. 热传导❖B. 对流传热❖C. 热辐射15.物质的导热系数,一般来说:金属的入(B ),非金的入(D ),液体的入( C ),气体的入( A )。

❖A. 最小 B. 最大❖C. 较小 D. 较大16.做传热实验时发现,空气在螺旋管内的α值(A )在光滑管内的α值;空气在螺旋管内流动的压强降△P( C ) 在光滑管内流动的△P。

❖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17.强化传热的主要途径是(B )。

❖ A. 增大传热面积❖ B. 提高传热系数K值❖ C. 提高冷、热流体的平均△tm18.当冷热两流体无相变且进、出口温度分别相同时的折、错流换热器,其平均温度差△tm都比纯逆流时的△tm。

( A )。

❖ A. 大 B. 小 C. 相同19.喷淋式换热器属于( A )换热器的一种。

❖A. 混合式 B. 间壁式 C. 蓄热式20.对流传热方程中Q=α.A.△t中,的△t是指( C )的温度差。

❖ A. 内壁与外壁❖ B. 冷、热流体的平均❖ C. 壁面与流体之间21.稳定传热是指传热系统内各点的温度(B )。

❖ A. 既随时间而变,又随位置而变❖ B. 只随位置而变,不随时间而变❖ C. 只随时间而变,不随位置而变。

22.对于沸腾传热,工业生产一般应设法控制在(A )沸腾下操作。

❖ A. 泡核❖ B. 稳定的膜状❖ C. 不稳定的膜状23.蒸汽中不凝性气体的存在,会使它的对流传热系数α值(A )。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24.为了提高列管换热器管内流体的α值,可在器内设置(A)。

❖ A. 分程隔板(多管程)❖ B. 折流挡板❖ C. 多壳程25.在稳定变温传热中,流体的流向选择(B )时传热平均温度差最大。

❖ A. 并流 B. 逆流❖ C. 错流 D. 折流26.(C )是一种以电磁波传递热能的方式。

❖ A. 传导 B. 对流 C. 辐射27.两流体进行换热时,每一流体在换热器内的任一位置,任一时间的温度皆相等,这种传热称为( B )。

❖A. 稳定变温传热❖B. 恒温传热❖C. 变温传热28.导热是(A )热量传递的主要方式。

❖ A. 固体中 B. 液体中 C. 气体中29.换热器中单位时间内,冷热流体间所交换的热能,称为此换热器的(A )❖ A. 热负荷❖ B. 传热速率❖ C. 传热系数31.蒸汽冷凝时,膜状冷凝的α( C )滴状冷凝的α。

❖A. 等于 B. 大于 C. 小于❖下列不能提高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是( B ).❖A.利用多管程结构❖B.增大管径❖C.在壳程内装折流挡板❖D.冷凝时在管壁上开一些纵槽❖用潜热法计算流体间的传热量(B )。

A.仅适用于相态不变而温度变化的情况B.仅适用于温度不变而相态变化的情况C.仅适用于既有相变化,又有温度变化的情况D.以上均错❖可在器内设置搅拌器的是(C )换热器。

❖A.套管 B.釜式❖C.夹套 D.热管❖热导率(导热系数)的单位为(B)。

❖A.W/(m·℃) B.W/(㎡·℃) C.W/(㎏·℃) D.W/(S·℃)❖多层串联平壁稳定导热,各层平壁的导热速率( C )。

❖A.不相等 B.不能确定❖C.相等 D.下降❖夏天电风扇之所以能解热的原因是因为(B )。

❖A.它降低了环境温度❖B.产生强制对流带走了人体表面的热量❖C.增强了自然对流❖D.产生了导热❖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冷凝以加热空气,下面两项判断为(A )。

甲:传热管壁温度接近加热蒸汽温度。

乙:总传热系数接近于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

❖A.甲、乙均合理❖B.甲、乙均不合理❖C.甲合理、乙不合理❖D.甲不合理、乙合理❖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列管式换热器(C)。

❖A.U形管式 B.浮头式❖C.螺旋板式 D.固定管板式问答题❖下列不属于强化传热的方法的是(D)。

❖A.加大传热面积❖B.加大传热温度差❖C.加大流速❖D.加装保温层❖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空气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 A )。

❖A.蒸汽的温度❖B.空气的出口温度❖C.空气进、出口的平均温度❖D.无法确定❖冷、热流体在换热器中进行无相变逆流传热,换热器用久后形成污垢层,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于无垢层相比,结垢后的换热器的K(B )。

❖A.变大 B.变小❖C.不变 D.不确定❖对流给热热阻主要集中在(D )。

❖A. 虚拟膜层 B. 缓冲层❖ C. 湍流主体 D. 层流内层❖在套管换热器中,用热流体加热冷流体。

操作条件不变,经过一般时间后管壁结垢,则K (C )。

❖A. 变大 B. 不变❖C. 变小 D. 不确定❖选用换热器时,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多少时考虑需要进行热补偿(B )。

❖A. 20℃ B. 50℃❖C. 80℃ D. 100℃❖在管壳式换热器中安装折流挡板的目的,是为了加大壳程流体的(C ),使湍动程度加剧,以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A.黏度 B. 密度❖C.速度 D. 高度❖总传热系数与( A )无关❖A 传热面积 B 流体流动状态❖C 污垢热阻 D 壁厚❖不能提高传热速率的途径有( A )❖A 延长传热时间 B 增大传热面积 C 增加传热温差 D 提高K❖在化工生产中,传热有哪些要求?❖传热一般有两方面的要求:❖1、尽量使传热情况良好,即要求高的传热效率,以减少设备尺寸;❖2、尽量避免传热,即保温或保冷。

❖强化传热过程应采取哪些途径?❖增大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增大传热的平均温度差❖提高传热系数k❖1提高流速❖2在流体中加入添加物,增强边界层湍动❖3减少结垢并定期除垢❖4采用导热系数大的传热壁面❖为什么工业换热器的冷、热流体的流向大多采用逆流操作?第六章蒸发❖蒸发可适用于… A❖A、溶有不挥发性溶质的溶液❖B、溶有挥发性溶质的溶液❖C、溶有不挥发性溶质和溶有挥发性溶质的溶液❖D、挥发度相同的溶液1.蒸发操作中,从溶液中汽化出来的蒸汽,常称为(B )。

❖ A. 生蒸汽;❖ B. 二次蒸汽;❖ C. 额外蒸汽2.蒸发室内溶液的沸点(B )二次蒸汽的温度。

❖ A. 等于; B. 高于; C. 低于3.(C )下的蒸发,称为真空蒸发。

❖ A. 加压; B. 常压; C. 减压4.在蒸发操作中,若使溶液在(A )下沸腾蒸发,可降低溶液沸点而增大蒸发器的有效温度差。

❖ A. 减压; B. 常压; C. 加压5.在单效蒸发中,从溶液中蒸发1kg水,通常都需要( C )1kg的加热蒸汽。

❖A. 等于; B. 小于; C. 不少于6.蒸发器的有效温度差是指( A )。

❖A. 加热蒸汽温度与溶液的沸点之差;❖B. 加热蒸汽与二次蒸汽温度之差;❖C. 温度差损失7.提高蒸发器生产强度的主要途径是增大(C )。

❖ A. 传热温度差;❖ B. 加热蒸汽压力;❖ C. 传热系数;❖ D. 传热面积;8.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属于(A )蒸发器。

❖ A. 自然循环;❖ B. 强制循环;❖ C. 膜式9.标准式蒸发器适用于(C )的溶液的蒸发。

❖ A. 易于结晶;❖ B. 粘度较大及易结垢;❖ C. 粘度较小10.列文式蒸发器属于(A )蒸发器❖ A. 自然循环;❖ B. 强制循环;❖ C. 单程型11.蒸发热敏性而不易于结晶的溶液时,宜采用(B )蒸发器。

❖ A. 列文式;❖ B. 膜式;❖ C. 外加热式;.\ ❖ D. 标准式12.采用多效蒸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B )。

❖ A. 完成液的浓度;❖ B. 加热蒸汽经济程度;❖ C. 生产能力13.多效蒸发中,蒸汽消耗量的减少是用增加(A )换取的。

❖ A. 传热面积;❖ B. 加热蒸汽压力;❖ C. 传热系数14.对热敏性及易生泡沫的稀溶液的蒸发,宜采用(C )蒸发器。

❖ A. 中央循环管式;❖ B. 列文式;❖ C. 升膜式15.平流加料的多效蒸发流程,浓缩液( C )排出。

❖ A. 在第一效;❖ B. 在未效;❖ C. 分别在各效❖对于在蒸发过程中有晶体析出的液体的多效蒸发,最好用 C 蒸发流程❖A、并流法❖B、逆流法❖C、平流法❖D、都可以16.温度差损失△′的大小除与溶液种类和溶液中的溶质的浓度有关,还与(A )有关。

❖ A. 蒸发器操作压力;❖ B. 蒸发器内液柱高度;❖ C. 加热蒸汽压力17.膜式蒸发器内溶液是(C )流动的。

❖ A. 自然循环;❖ B. 强制循环;❖ C. 不循环第一章流体力学1.表压与大气压、绝对压的正确关系是(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