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专题研究》试题B
比较文学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A2. C3. B4. A5. D6. C7. C8. C9. C 10. A11. A 12. D 13. C 14. A 15. D16. B 17. C 18. C 19. D 20.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19世纪末波斯奈特2. 《管锥编》 19793. 20年代末30年代初4. 文学流派某种思潮5.卡雷6. 中国印度7. 主题8. 输送过程9.古罗马10.《摩罗诗力说》11. 某部作品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对2. 对3. 对4. 对5. 错6.对7. 对8. 错9. 错10. 对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意象:意象就是当人在以审美理想观照事物时意识中所呈现的形象,也就是“意中之象”。
它是具有某种特殊文化意蕴、文学意味的物象。
它存在多种层次,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意象和个人意象2.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研究类型,法国学者为这一研究类型的理论方法的建立做了重要贡献。
他们研究发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丰富了人类文学遗产,填补了研究空白。
但是法国学者主要研究欧洲各国文学的联系,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的重心放在资料的发掘、考证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和审美特征的研究重视不够,给这种研究带来明显的不足和局限。
3、结构主义:即把一个作品放在很多作品当中,撇开具体现象,找出其本质联系来寻找意义。
结构主义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1935年,布拉格学派提出“结构主义”一词。
50年代在法国兴起,60年代广泛流行于欧美许多国家,在60年代,结构主义远远超过了文学理论的范围,渗透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4、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者为自己提出了另一种任务:分析、理解和表现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揭示金钱这个最大的神秘之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活动机制。
比较文学试题

比较文学试题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文学爱好者常常涉及到的一个方面。
比较文学试题是对学习者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通过回答这些试题,不仅可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下面将给出几个比较文学试题,供大家参考。
1. 对比两位作家的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你觉得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这个试题旨在比较两位作家之间的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要求学习者对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作家的写作风格:包括句式运用、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作家的主题选择:包括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社会关注等。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两位作家在写作风格和主题选择上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2. 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家的作家对同一主题的处理方式和观点有什么异同?这个试题要求学习者选择两个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家的作家,分析他们对同一主题的处理方式和观点,进而探讨其异同之处。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作家的时代和背景:包括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差异;•作家的观点和态度:包括作品中表达的主题观点、对社会问题的反应等;•处理方式:包括叙述手法、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时期或不同国家的作家对同一主题的处理方式和观点之间的异同,并给出自己的评价和理由。
3. 以两部不同国家的经典文学作品为例,比较它们对人类情感的描写和思考。
这个试题要求学习者选择两部不同国家的经典文学作品,比较它们对人类情感的描写和思考。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作品呈现的情感:包括爱、恨、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表达手法:包括对话、描写、象征等;•对人类情感的思考:包括作品中对情感的解读、对人性的思考等。
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经典文学作品对人类情感的描写和思考方式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比较文学试卷和答案

(一)闭卷考试试卷及答案: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系-------班----------姓名---------学号----------------一.填空:(4)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二.名词解释:(15)1.比较视域2.套话3.他者三.简答题:(45)1.简述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原则2.简述迷狂说与妙悟说的异同3.简述比较视域的特点四.论述题:(36)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特点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系-------班----------姓名---------学号----------------一.填空:(6)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外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内部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二.名词解释:(15)2.文道论3.注视者4.理念说三.简答题:(45)2.简述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3.简述中国现代文学与心理学的互渗关系4.简述中国古代诗学范畴体系的三重构造四.论述题:(34)举例说明比较视域中不同民族文学的对话过程比较文学测验题(A卷)答案一.填空:(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二.名词解释:(15)1.(答:强调主体性。
比较文学的本体)2.(答:一个民族反复用来描述异国和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汇)3.(答:形象学中的一个概念。
是对异国认识的总和。
)三.简答题:(45)1.(答:一个本体,两个学贯,三种关系,四个跨越,汇通性,体系化)2(答:不同。
1。
理智与非理智。
2。
狂热与虚静。
3。
神赐与积累。
同。
1。
强调直觉。
2。
与宗教有关)3(答:1。
流动性与联系性。
2。
开放性。
3。
自觉性)四.论述题:(36)(答:1。
变异性。
2。
综合性)比较文学测验题(B卷)答案一.填空。
(6)(社会集体想象物、作家、他者形象与他者的关系。
比较文学-------考试题

填空:1、“比较文学是一种以寻求人类文学共通规律和民族特色为宗旨的文学研究。
它是以世界文学的眼光,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各种文学关系进行的跨文化的研究。
”2、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即“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
3、比较文学研究的性质即“四个跨越”: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4、比较文学的“三个特性”:开放性;宏观性;文学性。
5、可比性的三个条件:文学性、跨越性、相容性6、流传学研究的模式:直线式、辐射式、交叉式、循环式。
7、渊源学的研究类型:中国文学中的外来渊源(如中印文学关系)、外国文学中的中国渊源(如日本和歌集《万叶集》与中国文学);研究方式有印象渊源、口传渊源、笔述渊源、孤立的渊源、集体的渊源。
8、传媒的变迁:口传、文字、视像、网络。
9、一般而言,文体分类的依据大体包括:体裁样式;功能与功用;风格特征;主题与题材。
10、主题学的一般分类:题材研究、母题研究、情境研究、意象研究、典型的人物形象研究名词解释:1、可比性: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和前提。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不断拓展。
可比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2、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思想与艺术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3、流传学:又称誉舆学,传统影响研究的模式之一。
研究放送者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4、渊源学:从接受者的立场,探讨作家作品的来源,分析他们所受到的各国、各民族、各语种文学的影响。
5、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原因与规律。
即,研究一国文学是怎样传播到另一国去的。
6、形象学:是20世纪60、70年代诞生的一门比较文学的分支学科。
它研究“他者”的形象,即对一部作品、一种文学现象中异国形象的研究。
如,“晚清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形象”。
比较文学考试试题

比较文学中“文学”单指文学研究,不包括文学现象。
比较文学属于文学研究,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
P3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
(并非任何运用比较方法来进行的、1文学研究,都是比较文学。
)P4美,亨利·雷马克的《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比较文学是、2一国文学与另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领域的比较。
P4“比较”的真谛,在于跨越和打通既定的界限;比较文学的、3本质在于它是一种跨(民族、国家、学科)界限的文学研究。
P5跨文化,不仅意味着超越民族文化,还超越文化体系。
P6 4、比较文学“四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
P75、比较文学“跨越性”这一本质特征:(1)“四跨”中,跨民族、6是最根本的,是判断一项研究、一篇文章是否属于比较文学的最基本标准。
(2)“四跨”含义广泛,既指比文的研究视野,也指比文研究对象的必备特性,也可指比文的特殊视角和特殊方式,甚至是评论者的心态。
(3)四跨中,除了跨学科外,其他三跨相互联系,内容重叠,各有所指。
(4)这里的“跨文化”指跨越文化体系。
(5)必须把握好“跨越”的限度,不然会学科边界模糊。
P7民族文学:在某个民族文化土壤里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历史、7.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本民族的政治、社会历史、心理等条件决定,反映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品格。
国别文学:按国家这样的政治实体和组织形式形成的文学。
、8世界文学:(1)指一系列文豪巨作的文学作品和文化遗产,、9如《神曲》等,经过时间考验并获得世界声誉和永久价值。
(2)一种未来的理想哲学,在马克思和歌德心中,“世文”指人类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理想阶段,各民族文学成为人类共同财富。
(3)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各时代的文学创作的总和及对他的评价。
总体文学:又称一般文学,专门研究许多国家中共同发展的、10问题,如综合研究在理查生和卢梭影响下欧洲伤感小说的发展问题。
最早使用“比较文学”一词的是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编选文、11论为《比较文学教程》P15比较文学正式诞生的标志:(1)比文杂志的出现。
《比较文学》练习题集

《比较文学》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法国学者梵·第根的哪部著作的出版?()A. 《比较文学概论》B. 《比较文学史》C. 《文学比较学》D. 《文学与比较》2.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的著名论断?()A. 韦勒克B. 艾田伯C. 基亚D. 波斯奈特3.下列哪部作品是东西方文学交流中的经典案例,体现了中国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A. 《红楼梦》与《简·爱》B. 《西游记》与《魔戒》C.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D. 《赵氏孤儿》与《中国孤儿》4.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哪方面的问题?()A.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主题相似性B. 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C. 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具体影响D. 不同文学体系中的共同文学规律5.下列哪项不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范畴?()A. 文学与哲学的比较研究B. 文学与宗教的比较研究C. 文学内部的流派比较研究D. 跨文化的文学现象比较研究6.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中频繁出现对中国文化的引用和借鉴?()A. 莎士比亚B. 歌德C. 卡夫卡D. 埃兹拉·庞德7.“平行研究”方法主要强调的是哪方面的比较?()A. 不同文学作品在主题、题材上的相似性B. 不同文学作品在风格、技巧上的差异性C. 不同文学体系中的共同美学原则D. 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接受与变异8.下列哪部作品是中西文学交融的典范,体现了中国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A. 《荒原》B. 《尤利西斯》C. 《追忆似水年华》D. 《等待戈多》9.比较文学中的“阐发研究”主要侧重于哪方面的探讨?()A. 文学作品中的跨文化元素B. 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C. 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D. 通过外国文学理论来阐发本国文学的特色10.下列哪位学者的研究为比较文学中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了新路径?()A. 米歇尔·福柯B. 弗里德里希·尼采C. 罗兰·巴特D. 尤里·洛特曼一、选择题1.答案:A. 《比较文学概论》解析:梵·第根的《比较文学概论》是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的标志。
比较文学复习题附答案

比较文学复习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请从每题备选项中选出唯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1.比较诗学是指【】A.相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B.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C.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诗歌理论的比较研究D.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2.“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
”是哪位诗人发出的预言【】A.雪莱B.拜伦C.歌德D.但丁3.第一次把文学研究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三个范畴的学者是【】A.梵第根 B.卡雷 C.基亚 D.雷马克4.台湾淡江大学《淡江评论》杂志提倡中西文论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以下名称【】A.比较诗学 B.共同诗学 C.比较诗论 D.共同诗论5.译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的现象是【】A.归化 B.异化 C.误译 D.个性化翻译6.钱锺书的哪本书在谈论中国古典诗歌时,引证了许多西方诗学例子,使该书的许多条目实际上成为中西比较诗学之篇章。
【】A.《管锥编》B.《谈艺录》C.《旧文四篇》D.《围城》7.在《中国的文学理论》一书中对中西文论的术语范畴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研究的学者是【】A.法国学者艾田伯B.美籍华人学者刘若愚C.中国学者钱锺书D.美国学者雷马克8.中国人用来指称西方人的“老毛子”和“大鼻子”是【】A.形象化语言 B.套语 C.注视者 D.习惯语9.被当时的人们称作“外国的《红楼梦》”的作品是【】A.林琴南翻译的《玩偶之家》 B.林琴南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C.林琴南翻译的《群鬼》D.林琴南翻译的《迦因小传》10.凯鲁亚克的《法丐》的扉页上写着【】A.献给寒山子B.献给史耐德C.献给“垮掉的一代”D.献给达摩流浪者二、多项选择题(请从每题备选项中选出所有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1.属于王立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九大意象的有【】A.柳B.竹C.晨D.梦E.马2.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最大的六个思潮中包括【】A.现代主义B.存在主义C.魔幻现实主义D.女性主义E.历史主义3.比较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是指【】A.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阶段B.美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阶段C.德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阶段D.英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阶段E.形成中的中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阶段4.推动着比较文学向更高更新的阶段前进的三股潮流是【】A.50年代以来的理论大潮B.60年代以来的理论大潮C.“文化研究”的热潮D.80年代以来的东西比较文学兴起的大潮E.70年代以来的东西比较文学兴起的大潮5.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影响研究分出了以下三种不同的学问【】A.流传学B.渊源学C.媒介学D.文类学E.主题学三、是非判断题(请在你认为是正确的判断后面的括号内打√,你认为是错误的题目后面的括号内打×,每题1分,共10分)1.福斯塔夫和王熙凤两个人物形象完全不具备可比性。
(完整版)《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跨国界跨学科2、193、交流、吸收、改造4、国际文学关系5、中国印度6、朱光潜7、综合8、创造性的误读9、渊源学10、文学理论、文学批评11、语言学科12、世界文学他种文学13、环境时代14、理念方法15、亚里士多德16、打通17、国际文学关系18、《共产党宣言》19、浪漫主义20、统一性(或同质性)和差异性(或异质性)21、《赵氏孤儿》22、钱钟书23、弗莱24、选择性共鸣25、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26、影响研究27、文学史、文艺理论、美学原理28、跨国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29、互识、互证、互补30、抒情、叙事二、名词解释:1、影响:比较文学中的影响指一国作家从外国作家、作品中获得一些新的因素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去的现象。
2、类比:类比主要考察相互间没有关联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期发现其共同性。
3、流传学:流传学研究作家作品或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声誉、成就和影响,这种研究是从放送者出发研究接受者的,是一种从源到流的探寻。
4、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追寻,也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
5、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则指某个民族内的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
民族文学是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
6、文类学:文类学是专门研究文学类型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历史和理论的一门学问。
它既探讨文学的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渊源流变过程,也研究和比较某些相似文学类型在不同民族文学中各自的发展历史及特征。
7、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相互之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的研究。
平行研究的范围很广,它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学加以研究;同时,平行研究注重对象的文学性,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的主题、题材、文体类别、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本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08级专业选修课《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专题研究》开卷考试试卷B班级___学号____姓名____成绩____一、填空:(30×0.5=15分)1.比较文学涵盖文学研究领域的三个重要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放送者”出发,研究一部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或一种民族文学在外国的______,这种研究被梵·第根称为(__________)。
3.从“传送者”出发,研究影响是通过什么______和______发生的,被称为(__________)。
4. 中国(大陆)比较文学的定义为:“比较文学旨在研究各______文学相互______和______研究并无______关系的不同______文学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______和______;它还研究文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互______和______。
是一门______学科”。
5.西方译介学的三种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类型学研究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二、名词解释:(4×3=12分)1.民族文学2.题材学3.译介学4.套话三、简答题:(3×11=33分)1.什么是主题和母题?二者的区别是什么?(350~400字)2.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450~520字)3.简略比较中、西爱情诗的差异(400~650字)四、论述题:(40分)1.怎样理解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500~550字 10分)2.论神思与想象(500~650字 15分)3.谈谈中西文化理念的异同(400~550字 15分)出题人:蒋岱 2011-4-232010-2011学年第2学期08级专业选修课《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专题研究》开卷考试试卷B答案一、填空:(30×0.5=15分)1.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2.影响誉舆学3.媒介手段媒介学4. 民族影响对比直接民族主题题材文体风格发展趋势类同差异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意识形态(哲学)(纯科学)关系异同边缘5.古典译介学范式近代译介学语言学范式当代译介学文化整合范式6.通律(或归纳共同的诗学品性)二、名词解释:(4×3=12分)1.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是指按民族区分的文学,在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又称国家文学。
它只研究一国之内的具有自己的继承关系和内在联系的文学。
作为学科的成立,民族文学是依凭文学现象本身在历史上存在的客观时空条件所定位的,它的研究视域与研究语境是单向度的、一元的。
2.题材学题材学主要研究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形态及其文化历史。
如关于造人题材的神话;关于“灰姑娘”的民间文学题材;以及其他相类似的题材等等。
3.译介学译介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与翻译研究,而是从比较文学中媒介学的角度出发,着眼于比较文化的视野研究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
它关注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在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失落、变形、扩伸、增生等问题,关注翻译(主要是文学翻译)在人类跨文化系统交流的实践活动中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4.套话套话一词是西文“stereotype”的汉译。
它原指印刷业中使用的铅版,后被转借到思想领域,指称那些一成不变的老框子,老俗套。
从形象学的角度来看,套话是词汇的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当然也是形象一种特殊而又大量存在的形式,它是一个由民族集体所创造的,在一个长时期内反复使用,用来指称和描述异国异族形象的约定俗成的个性词汇。
一般来说,套话都具有明显的生理特征,如欧洲人用来形容犹太人的“鹰钩鼻”等,套话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凝聚了丰富的历史内容,成为了解异国异族形象的重要信息源。
套话不但具有极强的历史渗透性和继承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段和历史期。
套话一旦形成,就会渗透进一个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断断续续地释放其能量,对后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然,套话也并非在任何时期都有效,在任何时候者都可以使用,它的使用和存活又是有一定的时间段和历史期的。
三、简答题:(3×11=33分)1.什么是主题和母题?二者的区别是什么?(350~400字)比较文学中的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
主题指以抽象途径从母题中产生的观点。
(3分)母题是文化传统中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叙事单位和意义单位,它是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和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诸如生、离、死、别,喜、怒、哀、乐,时间、空间,季节,海洋,山脉,黑夜等,母题经过组合,便能提升为主题。
(4分)二者的区别:(4分)主题是抽象的,而母题则是具体的;主题具有主观性,而母题则具有客观性。
主题是母题的具体体现,而母题则是潜在的主题,是主题赖以生长的基础,同时,它又在主题中获得再生。
母题是很有限的,但这有限的母题却可以组合成无限的主题,每一部伟大的作品可能都表现了一个独特的主题,但世界上无数的作品可能也只涉及一些常见的有限的母题,如爱与恨、情与仇、生与死、聚与散等等。
2.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450~520字)(1)形象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领域。
属于国际文学关系研究的范畴。
形象学以文学作品为主要文本对象,同时兼及其他文献资料,涉及文学、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具有鲜明的跨越性。
(4分)(2)形象学又称文学形象学,异域形象学。
形象学中的形象,指的是某国某民族文学中以及其他精神产品中,作家个人和集体所塑造、描述、阐释的异国异族形象。
它们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存在于游记、回忆录、书信、日记、报告文学、报纸杂志等文字载体中。
不过形象学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是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
(3分)(3)异国异族形象分为五个层次的内容:(4分)第一,中国文学作品及其他文本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如“晚清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抗战文学中的日本人形象”等等;第二,外国文学作品及其文本中的中国人形象,如“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十九世纪西方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等等;第三,外国文学作品及其文本中的外国人形象,如“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犹太人形象”、“巴尔扎克作品中的西班牙人形象”、“马克·吐温小说中的黑人形象”等等;第四,华人“自塑形象”,如“北京人在纽约”、“北京人在巴黎”等等;第五,外国人“自塑形象”,如“法国人在北京”、“美国人在上海”等等。
3.简略比较中、西爱情诗的差异(400~650字)由于文化、历史、礼仪、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对爱情的态度及表达方式也不同。
朱光潜总结中西诗歌之区别:“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1分)(1)中西爱情诗表达的内容不同(3分)西方爱情诗多以追慕爱人、赞美爱情为主要内容,中国古典诗人多是抒发相思恨别之情,因此,闺怨诗、送别诗、悼亡诗在中国古代爱情诗中占有较大比重。
提到惜别就会想到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谈起悼亡佳作,苏轼的《江城子》感情深挚幽婉,其沉郁凄切之情,让人读之潸然泪下。
西方诗人擅长细致描绘自己所恋对象的音容笑貌,而中国古典诗人则往往采用传神写意的手法,将人、景、情融汇在一起,不求形似,而追求神肖。
(2)中诗微妙,西诗深刻(2分)中国爱情诗往往于爱情中只能看见爱情,而西方爱情诗中时有哲学智慧火花的闪耀。
“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中消遣人生。
中国诗人脚踏实地,爱情只是爱情;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生哲学和宗教情操。
”在对待爱情的态度方面,西方诗人常常将所恋的对象视为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
(3)中诗含蓄朦胧,西诗率直奔放(3分)西诗热情奔放,感情如火般热烈,其文字爽直真率,直抒胸臆,甚至直言不讳;而中国古诗则委婉含蓄,哀婉朦胧,迂回曲折,欲语还休。
李清照《醉花阴》含蓄,勃朗宁夫人《葡萄牙人十四行诗》思念的表达是直接的。
(4)中诗凝练,西诗铺陈(2分)就表达爱情的着墨浓淡而言,中国爱情诗简约精到,高度凝练,无论写景状物还是慨叹抒情,都寥寥数语即可表达。
而西方诗歌往往详细描写,铺陈叙述,不惜笔墨。
四、论述题:(40分)1.怎样理解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500~550字 10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它们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1分)比较文学是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关系的社会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注重打破地理、空间与学科界限。
研究目的不是为了区分优劣、高低,而是为了比较异同、总结规律、找寻渊源。
(2分)世界文学是专门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学共同存在的最普遍的根本规律,它一般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注重在历史横断面的共时性上,对波及各个民族与各个国家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进行研究。
(2分)世界文学有三种理解。
一种是歌德提出的看法,希望各国文学将“合而为一……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体”。
“世界文学”的第二个含义是指那些获得了世界声誉的作家和作品。
世界文学的第三种解释是指各国文学的总和,比较文学学科所指的世界文学应当是歌德的理解,即“比较文学时代”。
(3分)比较文学定义包含各种跨界的文学关系的维度,也包含世界文学的维度。
比较文学研究是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通途和桥梁。
在具体的比较文学实践中,世界文学着眼于世界范围内文学的自主生成和内在统一性,对文学共同规律的探讨建立在像文类、思潮流派、母题等文学内部因素的整合与统一上。
世界文学的维度凸显了文学自身的纯粹性和尊严,并担负着弘扬世界主义的使命。
(3分)2.论神思与想象(500~650字 15分)“神思”与“想象”,其共同要义都是指艺术创作活动中的艺术构思。
“神思”滥觞于老庄的“虚静凝神”之论与《周易》的“观物取象”之说。
(1分)首见于宗炳的《画山水序》:“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
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
”宗炳发明了“卧游”说。
“卧游”甚至比真景物还要幽远深邃,这就离不开想象,所以“神思”含有想象的意思。
(1分)陆机的《文赋》谈及“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