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公司债券的影响研究
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影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开放,利率市场化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主流趋势。
作为金融市场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利率市场化不仅对个人和家庭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企业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企业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为融资所支付的利率和其他费用。
在过去,我国金融市场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中,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银行通常只发放低息贷款,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将逐渐趋于市场化,融资成本也将逐渐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利率市场化得以实施之后,企业融资成本将逐渐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不再受到政策的干预和调控。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融资的成本将更多地取决于市场利率的变化和波动。
市场利率的上升将导致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而市场利率的下降则会使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二、利率市场化对企业融资渠道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样产生了影响。
在过去,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融资,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是唯一的融资来源。
但是,在市场化的环境下,企业将可以选择更多种类的融资渠道,例如私人股权、债务融资、企业债券等等。
另外,利率市场化还将鼓励更多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增强融资渠道的竞争性。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将会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信用评估,这将进一步提高企业融资的门槛和门槛成本,促进更加合理的利率定价和更加有效的信用信息管理。
三、利率市场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利率市场化对企业的投资活动同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市场化的环境下,企业将面临更加多元化的投资机会,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市场风险。
这要求企业具备更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风险的变化。
另外,利率市场化还将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激励企业更加注重投资回报率和市场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会更加注重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评估,综合考虑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和融资风险等多种因素,以确保投资的实效性和持续性。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中国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球债券市场中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
作为一种长期投资产品,债券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而随着近年来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开放,中国债券市场面临着由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一、利率市场化的进展自2013年以来,中国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逐步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七七四”,即7日、14日、28日三档正回购利率和4次公开市场操作。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央行逐步放弃了直接控制利率的方式,改为通过市场化手段确定借款利率,从而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的初步目标。
在七七四政策的基础之上,中国央行又推出了储备金利率和LPR利率的改革。
其中,储备金利率改革是指取消了各类存款准备金率,采用统一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将其与预期通胀和经济增长等因素挂钩;而LPR利率改革是指银行贷款的利率将参考LPR利率,从而更好地反映市场实际情况。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中国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也在逐渐完善。
借款利率的价格不再是由政府决定,而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也逐步放宽了对流动性的控制,从而缓解了对市场的影响。
二、利率市场改革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1. 利率市场化推动债券市场发展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债券市场也得以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利率变化的影响,市场上的债券价格也因此产生了变动,同时,债券市场也有了更加灵活、多样化的发展方式。
因此,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激发中国债券市场的创新活力。
2. 利率市场化促进了债券融资的多元化受益于利率市场化,债券融资的多元化也得到了进一步推进。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银行的准备金制度日益完善,利率波动也更加具有弹性,这为债券融资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方式。
同时,债券融资也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从而促进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3. 利率市场化加强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趋势及其对各方面的影响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趋势及其对各方面的影响自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中国债券市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2019年,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05.4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本文将探讨中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其对各方面的影响。
债券市场是一个为企业或政府提供筹资渠道的重要市场。
在中国,债券市场主要分为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两类。
政府债券是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主要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
而企业债券则是由企业发行的债券,主要用于企业投资和扩展业务。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着如下趋势:1.多元化发展传统上,中国的债券市场主要是政府债券市场,但未来中国债券市场将向着更多元化发展方向发展。
这意味着政府债券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将同步发展,包括既有企业债券市场、次级债市场,还包括可转债、可交换债、资产支持证券等多元化债券市场的出现。
2.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正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这将有助于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债券市场,使得债券市场在更为公平、透明和规范的环境下发展。
3.开放市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机构将会被更加容易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这也将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首先,企业债券的发行可以帮助企业筹资,促进其投资和扩大业务。
其次,政府债券的发行可以支持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并通过稳定的利率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投资产品。
另外,债券市场的吸引外资也可以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流动性,促进市场运作的活跃度和效率。
然而,债券市场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随着债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交易的流动性可能会变得更加低,容易引发市场风险。
其次,部分企业债券发行人可能存在伪造财务数据的行为,这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并在后期导致违约。
总的来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未来,随着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债券市场将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摘要:始于1996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经十来年探索之路,目前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作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问题及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原因;影响;对策一、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中央银行则通过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使之间接地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机制。
简言之,利率市场化是指由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的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利率市场化并不是利率完全或全部由市场决定,只不过是加大市场决定的比重而已。
是中央银行仍通过确定基准利率,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进行调控,并逐步形成各种利率的合理利差,构建起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
二、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原因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相继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现在我们就此来分析一下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1、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
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剖析

利率市场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利率机制改革是我国一系列市场化改革中较滞后的一环。
随着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变化,利率改革的条件逐渐成熟,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国内方面,利率改革的滞后已经成为其他改革推进和绩效发挥的制约因素;外部方面,加入WTO意味着金融业必须在5年内完全开放。
面临国内外双重压力,我国政府决定在3年内完成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利率放开的顺序是:从贷款利率到存款利率,从农村到城市,从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国有银行。
这是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首次提出的包括明确的步骤和时间跨度的方案。
目前,改革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0年9月21日开始,改变我国现行外币利率管理体制。
其主要内容是:由金融机构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300万(含300万)美元以上或等值其他外币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存款利率水平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统一制定。
根据改革的进程安排,下一步放开的将是贷款利率,并且改革将最终实现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贷款利率。
如果说放开外币利率只是小试牛刀,那么放开存贷款利率则是大动干戈,必然会对整个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动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在今后几年内,利率改革将是金融改革的持续热点。
本文着眼于利率市场化将对证券市场产生的影响,目的在于为市场参与者的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影响利率走势的因素一、宏观经济因素分析决定一国均衡利率水平的基础是社会长期平均利润率。
虽然我国企业的平均收益率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1990年中后期以来,随着经济从短缺走向过剩,企业的平均利率水平较经济高速增长期下滑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今年上市公司的中报反映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只有4%,全年约在8%左右,而目前一年期的贷款利率只有5.85%.这一点反映了贷款利率放开后市场均衡利率水平不会过度上升。
利率水平又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我国经济目前正逐渐走出谷底,因此从中期来看,均衡利率将略有攀升。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调节工具之一,我国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而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完善市场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经营状况、产品和服务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这其中包括有利方面,也包括不利方面。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分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利率市场化,简单的讲,就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价值规律的作用,由市场供求决定。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这也是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历史进程近30年来,利率市场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经济政策。
我国从1996年起也正式拉开了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帷幕。
从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上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阶段:1993年我国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关于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
正式开放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此举使得我国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此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2004年10月29日,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
但是当时考虑到城乡信用社竞争机制尚不完善,人民银行仍对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实现上限管理,将其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倍。
同时,所有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保持不变,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
这一决定标志着改革第一阶段的完成。
这一阶段我国实现了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利率化,同时实现了放开货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
浅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及对策

性 存款额 度 , 而不是依 赖 于结构性 存款 , 确保全行 结 构性存 款 占比合理 、 结构优 化 。负债多元化是 利率市 场化下的发展趋势 , 结构性 存款是 同业竞争 的有力武 器, 但要 避免 降低存款 组织 的主观 能动性 , 过度依 赖
历程及其启 示入手 ,结合 利率市场 化对农业银行 的影响 ,浅谈 江苏农行 应对利率市场化 的对策建
议。
一
、
美 国利率 市场化 历程及 启 示
让定期存 单和借入 资金 由 1 9 6 0年的 2 %提升 至 2 0 0 4 年的 3 9 % ,成本 较低 的支票 存 款 占比由 1 9 6 0年 的 6 1 %下降至 2 0 0 4年 的 9 %。同时仍然强调核 心存款 的
膨胀率 不断走 高 , 相 应推高了资金市场利率 。利率管
制使商 业银 行存款利率远低于市场利率 , 储 户开始减
但利率市场化完成后 , 净息差逐步 止降 回升 。原 因是 商业 银行 主动调整 资产结构 ,提高资产 中高 生息 资 产、 特 别是贷 款 的 占比, 并进 入风 险性 和收益 率更高 的贷款领域 , 如中小企业 、 消 费信贷 等 , 从而提升 了净 息差 。数据显示 , 美 国商业银行 贷款 占总资产 的比例
新 定价 , 存 款付息率同 比上升较多。虽然 2 0 1 2 年6 月
保 障。其次 , 在严格控制 总量的前提下优化 理财产 品
区域配置 , 鼓励经营行通过 吸收低成本存 款争取结构
和 7月人 民银行两 次降低存款基 准利率 , 但却 同时放
宽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至基准利率 的 1 . 1 倍 。对一年及 以下期 限的定期存 款利率 实行 1 0 % 以内不 同程 度 的 上浮, 部分抵 消了降息的影响 ; 另 一方面 , 客户存 款定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国债期货功能的研究

254区域治理MARKET作者简介:蔡石豪,生于1995年,硕士,金融学专业,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国债期货功能的研究云南师范大学泛亚商学院 蔡石豪摘要:本文选取TF1612、TF1703、TF1706的国债期货历史成交数据以及中债国债总全价(5~7年)通过构建模型来检验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对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建立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通过这几种实证研究方法得出国债期货对现货是否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并对其效率进行评价。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预测国债现货即利率的价格,以此获得对利率波动风险的管控能力,因此对国债期货的研究能为市场上一些金融机构提供一个控制利率风险的方法,同时为我国市场利率化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国债期货;价格发现中图分类号:O1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2-0254-0002一、前言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然后从1996年开始放开银行同业拆借率到2016年周小川表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应该说基本上完成,取消了贷款和存款的利率管制,使得金融机构能拥有自主的利率定价权[1]已经有二十年的时间跨度,这段时间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由于利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几乎持有市场上80%国债的银行体系以及金融机构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因此市场就需要一个能规避这种利率波动风险的产品,而国债期货的重新发行可能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文选取TF1612、TF1703、TF1706的国债期货历史成交数据以及中债国债总全价(5~7年)通过构建模型来检验国债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对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建立VAR 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通过这几种实证研究方法得出国债期货对现货是否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并对其效率进行评价,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裨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市场化对公司债券的影响研究刘晶,方华(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93)摘要:从利率市场化角度出发,结合数据和实证分析,研究公司债券市场收益率和价格波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中枢短期上升,长期下降。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Shibor 波动性变化是公司债波动性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利率市场化加速了利率波动,并传导至公司债券市场。
提出了要改变现有的定价体系,加强市场的风险管理等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公司债券;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6)05-0009-04DOI:10.13691/23-1539/f.2016.05.003The Impact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on Corporate BondLIU Jing,FANG Hua(College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nd with the historical data and empirical analysis,this paper will research the corporate bond market yields and the price volatil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leads to the short-term increase of interest rate and the long-term decline.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 the volatility of Shibor is the Grainger reason of the fluctuation of corporate bonds,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has accelerated the interest rate fluctuation,and transmitted to the corporate bond market.Propose to change the existing pricing system,strengthen the market risk management and other recommendations.Keywords: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Corporate Bond;Empirical Analysis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改革措施。
这一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推行了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
而随着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公司债券市场也取得较大发展。
2016年上半年,公司债券市场共发行债券1173期,募集资金16121.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2.8%和111.2%。
市场收益率呈现出了明显下降的趋势,2016年上半年3年期公募公司债AAA、AA+、AA 级别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3.31%、4.49%、5.69%,比2015年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下降65BP、下降24BP、上升9BP。
影响公司债券市场的因素较为复杂,除了常规因素(基准利率,信用风险,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情况等)外,新因素(利率市场化、资本全球化等)的影响也开始显现。
利率市场化下,短期存款利率会上升,从而推高市场资金成本,导致公司债市场收益率上升;同时,市场化造成利率波动加快,通过传导,影响公司债券的波动性。
笔者将从收益率和波动性两方面侧重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公司债券的影响。
1利率市场化对公司债收益率的影响1.1发达国家经验从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经验来看,受利率管制解除的影响,存贷款利差缩小,利率中枢短期内上移,长期向均衡回归。
以美国和日本20世纪70、80年代的改革为例:1.1.1美国美国利率市场化从1970年开始到1986年结束,历时16年,期间经历了石油危机和通货膨胀危机。
从图1可以发现,20世纪70年代初,受利率市场化影响,短期内,实际利率有所上涨。
随后,由于石油危机和滞胀,美国的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出现了背离。
为了遏制通货膨胀,美联储实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1978—1982年实际利率不断走高,通货膨胀得到抑制。
收稿日期:2016-08-24第一作者简介:刘晶(1988-),男,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
2016年10月第5期(总第140期)理论研究中国林业经济CHINA FORESTRY ECONOMICS Oct.2016No.5(Total 140)从1982年以后,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这段期间,美国银行存款利率下降不及贷款利率,存贷利差从1981年的6.35%收窄至1983年的5.34%,存贷利差出现趋势性下降。
在1980—1990年的降息周期中,美国银行存款利率下降的幅度小于联邦基金利率下降的幅度。
1.1.2日本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77—1994年,共历时17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7—1984年)主要推进国债市场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第二阶段(1985—1994年)为利率市场化的实质阶段,实现存贷利率的自由化。
从图2可以看出,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日本的存贷款利率走势基本保持一致。
但笔者发现,在1978—1980和1988—1991这两个时间段,存贷款利率明显上升,而这两个时期刚好分别处于1978年日本利银行间市场利率自由化改革和1989年存贷款利率自由化改革的重要阶段。
另外,从日本存贷款利差走势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存贷利差缩小的趋势明显。
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进行分析,笔者得出结论: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并没有造成两国利率的绝对上行。
以美国经验来看,改革期间出现的利率大幅上涨是由于通胀危机和美联储加息导致。
以日本经验来看,利率中枢的长期趋势始终保持向下;短期来看,利率中枢向上推升。
这对于公司债券市场来说,短期利空,长期利好。
1.2我国实际情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历了1993—1995年准备阶段、1996—2000年推进阶段和2000—2015年实质进展阶段,于2015年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
2011年以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并取得实质性成果。
从2011—2015年的存贷利差和实际利率情况(上表1)可以看出,存贷款利差有所缩小,但幅度不大,而实际利率上升趋势明显。
受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我国近年的存贷款利率都呈现了明显的下降,但相比贷款利率下降幅度,存款利率下降幅度较小,所以造成存贷利差变小。
存款利率是我国银行业负债端成本的重要体现,存款利率的相对提高,银行会吸收更多的社会储蓄。
相应的,银行也会寻找具备高收益的优质资产来弥补存贷利差缩小而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了资产定价的收益率,推高了实际利率。
短期内,受利率中枢上升的影响,公司债券市场收益率会上升,债券价格下降,公司债发行主体的融资成本也会变高,利空公司债市场。
从长期来看,金融机构为偿还高利率债务会选择相对安全且收益率较高的固定收益债券进行投资,信用债券的比重会得到提升,这一点利好公司债券;另外,随着利率市场化深入,利率中枢下移,投资者会改变风险偏好,配置更多公司债券。
从美国经验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发展,固定收益类产品创新也加快,债券市场投资活跃度提升,这也为公司债券的发展注入较好的流动性。
AAA 级债券为评级最高的公司债券,较为安全且流动性较大,本文以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的1年期、5年期和10年期三种不同期限的AAA理论研究级债券为例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公司债券收益率的影响。
从整个时间趋势来看(下图3),三种期限的公司债到期收益率均呈现下行趋势,且不同期限间的收益率差异开始显现。
2014年以前,三种期限公司债到期收益率均呈上升趋势,期限利差几乎为零,三种收益率没有差别。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和央行的降息降准政策实施,收益率开始下行。
从图中笔者发现,在整个收益率下降过程中,10年期对5年期的利差明显小于5年期对1年期利差,这符合马尔基尔的理论———债券期限越长对利率越敏感,但这种敏感性随着期限的增加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
2015年10月央行进行降准降息并取消存款利率上限,2016年3月央行再次进行降准降息。
在这5个月的时间里,笔者发现,5年期、10年期公司债收益率与1年期收益率出现了背离的现象,1年期收益率始终保持向下的趋势,背离直到3月才结束。
综合上面的分析,短期内,利率市场化推高公司债收益率;长期来看,受货币政策和经济下行影响,收益率呈下降趋势;各期限债券收益率差异明显。
2利率市场化对公司债波动性的影响2.1参考利率的波动在利率管制时代,存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的重要参考,随着利率管制的放松,Shibor 利率作为货币市场代表品种,对基准利率的参考重要性逐渐凸显。
我国的Shibor 利率在商业票据、企业债券、银行理财产品等资产定价中运用广泛,能够很好的反映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货币市场除了能很好地反映市场资金面情况,同时也具有较明显的政策特点,反映着政府货币调控的意图,因此,货币市场的走向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也会更直接,基准利率的波动会传导至债券市场,显著影响到债券收益率波动。
07长电债是由长江电力有限公司在2007年9月24日发行的公司债券,是中国首只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发行规模40亿元,票面利率5.35%,期限为10年,交易市场为上海交易所。
由于该债券在二级市场交易活跃,且评级为AAA 级别,笔者认为该债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07长电债为例对公司债券波动性进行简要分析。
以美国利率市场化经验来看,在利率管制解除以后,中长期国债收益率波动明显加大。
从我国的历史数据来看(图4),中长期债券也出现了较大波动,5年期国债收益率相比较1年期Shibor 利率和07长电债波动幅度更大。
在进入2015年11月后,国债波动幅度明显大于Shibor 和07长电债,但滞后性明显,07长电债的波动率与Shibor 基本一致,但震荡幅度更大,与国债收益率波动相关性不显著。
2.2波动相关性分析在我国,1年期Shibor 和国债收益率都是重要的证券定价参考利率,其中1年期Shibor 在信用债券的定价中运用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