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事迹材料
种粮大户申报先进事迹材料

种粮大户申报先进事迹材料《种粮大户申报先进事迹材料》亲爱的评审委员会:我是某某地区的种粮大户,有幸参与了今年的先进事迹申报活动。
在此,我诚挚地希望能够向您介绍一下我的申报材料,分享一些我在种粮生产中的先进事迹和经验。
作为一名种粮大户,我深知粮食生产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不断提高种粮的产量和质量,努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首先,我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种植方法,通过科学施肥、合理排水、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我的种田实践中,我不仅关心产量,更注重环保和品质。
我遵循“绿色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种植理念,努力打造高产、高效、高质的农业生产模式。
其次,我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和人才培训工作,致力于帮助他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力。
我主动开展技术交流活动,经常邀请专家学者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帮助农民朋友们学习先进种植技术。
同时,我还组织农业科技培训班,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技术骨干,为地方农业生产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我积极参与地方农业扶贫工作,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活条件,实现稳定增收。
我将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分享给有需要的农民朋友们,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政府扶贫项目,为扶贫对象提供资金帮助、技术指导和就业机会,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种粮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也为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先进事迹申报活动,与更多的农友分享我的种植经验,也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
谢谢各位评审的耐心阅读!此致申报人:XXX 敬上。
种植大户事迹材料

篇一:大户种植典型材料奉新县冯川镇城郊村失地菜农余家模,现年56岁,2007年投资五十万元,在宋埠镇青湖村个人承包200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解决周边村富余农村劳动力30人就业,实现了依靠科技共同致富。
该基地主产辣椒、茄子、长豆角、黄瓜、葫芦及反季节的多种蔬菜品种,每日平均供应1500-2000斤鲜菜,丰富了市民的蔬菜种类,确保市场供应,平抑了蔬菜价格,同时当地农户因土地流转获利在8万元左右。
2009年他推广的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菜,年产150吨,纯收入31.5万元,此方法省工省投入高收益,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薯菜种植科技标兵。
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2007以来,余家模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2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13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25.4万元。
同时,他还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采用嫁接技术,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术,2008年—2009年先后培育出10余个瓜重超2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他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1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000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
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及周边村百姓。
同门兄弟人余家水家贫如洗,两年前,余家模得知余家水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动借5000元帮助余家水2亩大棚辣椒,当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
如今,余家水三间土房已不复存在,盖上了新瓦房。
得到余家模直接帮助的还有余同付、洪克均、宋士云、洪振国等12户。
在余家模的直接帮助带动和影响下,城郊村、青湖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30多家1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可达50万元。
撂荒地治理突出贡献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材料

撂荒地治理突出贡献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材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撂荒地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对于改善土地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撂荒地治理过程中,众多的群众群众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其中种粮大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资源,通过艰苦劳动,将荒废的土地变成了肥沃的农田,为改善当地环境、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广东省中山市某撂荒地治理项目中,有一支种粮大户团队,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撂荒地治理的意义。
这支团队成立于2005年,由30多位农民组成,他们来自当地较贫困的山村,生活困难。
面对当地土地荒废、环境恶劣的现状,他们决定行动起来,用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支团队选定了一块100多亩的撂荒地,开始了艰苦的治理工作。
他们利用场地充足的特点,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质条件,选择了适合当地种植的作物,积极实施土地整理、施肥、灌溉等工作。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片荒废地变成了一片稻田和菜地,绿油油的景象令人赏心悦目。
在整个撂荒地治理的过程中,这支团队兢兢业业、团结协作,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们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土地治理方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实现了土地的最大价值。
在种粮大户的组织带领下,当地的农民受益良多,不仅收获了丰收的农产品,还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得山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撂荒地治理过程中,这支团队还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加入到撂荒地治理的行列中来。
他们带动了当地居民的种植技术水平提升,推动了地方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他们不仅为撂荒地治理做出了贡献,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当地政府和专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支种粮大户团队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努力实现撂荒地治理和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为当地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们参与了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了新的种植技术和设施设备,推动了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种植农业+”的发展模式。
【事迹材料】种粮大户科技兴农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种粮大户科技兴农先进事迹材料在广袤的田野上,有一位执着而坚毅的身影,他就是备受赞誉的种粮大户_____。
多年来,他凭借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科技的执着追求,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的致富之路,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_____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目睹了传统农业的艰辛和低效后,他立志要通过科学技术改变农业的面貌。
为了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_____积极参加各种农业培训和技术讲座,如饥似渴地学习农业知识。
他订阅了大量的农业科技杂志,关注最新的农业动态和研究成果。
同时,他还主动与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交流,虚心请教问题,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实践中,_____大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他率先尝试种植了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并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
通过科学管理,他的稻田产量大幅提高,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_____还积极购置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设备。
从播种机、插秧机到收割机,一应俱全。
这些机械设备的应用,不仅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还缩短了农时,提高了作业质量。
在灌溉方面,_____摒弃了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引进了滴灌和喷灌技术。
这种精准灌溉方式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除了在种植环节注重科技应用,_____在粮食储存和加工环节也下足了功夫。
他投资建设了标准化的粮仓,配备了先进的通风、防潮设备,确保粮食储存安全。
同时,他还引进了现代化的粮食加工设备,提高了粮食的附加值。
科技兴农不仅让_____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户,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和现场观摩。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为了更好地推广科技兴农理念,_____还积极与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合作。
他参与了多个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为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女性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材料

女性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材料
《女性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在农村,种粮大户是指一些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农民。
传统上,这个角色大多由男性扮演,因为在农村,男性一直被认为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杰出的女性种粮大户,她们通过勤劳和智慧,为社会作出了杰出贡献。
江苏省某农村的李玲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女性种粮大户。
她拥有数十亩良田,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多种农作物。
在她的努力下,这片土地年年丰收,产量一直居于当地农民之首。
她不仅自家经营出色,还带动了周围的农民朋友,组织种植合作社,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李玲的成功并非来自天赋,而是勤劳和科学的农耕知识。
她不仅精通田间管理技巧,还经常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学习最新种植技术。
此外,她还善于市场营销,开设了自家农产品直销店,将自家产出的农产品销售给周围居民,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李玲在经营农田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家庭责任。
她与丈夫相互扶持,共同育儿育教,让孩子们受益于父母的良好家风,茁壮成长。
李玲的先进事迹在当地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不仅受到了村民们的尊敬和赞美,还得到了政府的表彰和支持。
她的经验和智慧也成为当地女性农民学习的典范。
作为一名女性种粮大户,李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女性在农业生产中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她的事迹激励了更多的女性朋友,鼓舞了更多的劳动者,展现了当代女性不可忽视的力量。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女性同样可以在农村产业中有所作为。
《县种粮大户事迹材料》

《县种粮大户事迹材料》我叫周志由,男,现年57岁,霍邱县扈胡镇八个塘村红星组人,家庭共4口人,我是地道的农民,我看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壮年农民都进城务工。
由于进城务工的收入远远高于土地生产的收入,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农村出现了大量土地闲置、撂荒。
通过多种流转形式,我将零星、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归并整合,集中布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合同租赁农民土地,支付租金,实现土地适度规模集中。
通过八年的努力,我已拥有土地1千多亩,期间有过很多的辛酸,当然也积累了些许经验和做法:一、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备了一个种粮大户应有的基本素质。
我承包这么大面积的土地从事粮食生产,既得到了县乡两级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
生产过程中村领导及时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
我深知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搞好生产的重要性,遵循“与邻为伴,与人为善”的原则。
我雇用了八个放水的,他们都很尽职尽责。
二、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种植的效益1(一)重视施肥技术的应用。
我种了半辈子的田,对各种作物的施肥量和施肥种类做了深刻的调查,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因地制宜,科学施肥。
(二)重视种植措施的应用。
每年育秧实行机械化操作,添置粉碎机,实行流水线作业,减轻了人力负担,大大提高了育秧水平。
(三)重视病虫防治的应用。
在镇农技部门的悉心指导下,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采取以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办法,利用田埂作物保护天敌,严格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用药,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将病虫损失率控制在最小范围。
去年的教训,再次证明了“科技就是生产力”,对科技要求迫切,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更是趋之若鹜。
今年我准备在品种选用上有所突破。
今年种植粮食品种全部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的杂交组合。
三、推行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我在农业机械的投入上毫不吝啬,先后筹集资金上百万元,购置了插秧机、旋耕机、播种机、开沟机、收割机等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
撂荒地治理突出贡献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材料

撂荒地治理突出贡献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先进事迹材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撂荒地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生态修复工作,对于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撂荒地治理工作中,种粮大户是关键力量,他们不仅要负责种植作物,还要积极参与土地的改良和保护工作。
近年来,某地先进的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在撂荒地治理工作中发挥了突出的贡献,为当地的生态修复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先进的种粮大户,不仅在种植作物方面技术娴熟、产量稳定,而且在撂荒地治理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性工作。
他们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对土地种植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生态修复。
他们积极探索土地改良的有效途径,引进了新的耕作模式和品种,使土地产出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并在土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撂荒地治理中,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也注重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合作。
他们积极参与土地治理规划和政策制定,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土地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他们在撂荒地治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除了在技术和合作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些先进的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还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努力。
他们不仅注重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还关心土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福利。
他们组织开展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促进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他们还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工作,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帮助和支持,体现了一种务实的社会责任意识。
某地先进的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在撂荒地治理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不仅在技术和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还在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希望更多的农业生产者和集体经济组织能够向他们学习,共同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种粮大户的主要事迹

种粮大户的主要事迹种粮大户的主要事迹(通用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吧,事迹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
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种粮大户的主要事迹(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种粮大户的主要事迹1肖立辉是桃江县丽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现年52岁的她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平凡、朴素、干练,整个田间地头、仓库、合作社门口都是她飞奔的身影,现在她的合作社跟她的脚步一样,发展迅速。
历经苦难,农村妇女自立自强2007年,肖立辉平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厄运打破,丈夫被查出患上口腔癌,多年的积蓄在重病面前很快被掏空,加上儿子在上大学,她的经济很快捉襟见肘,但贫困和磨难没有把她击倒,抹掉眼泪,她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开始从自己熟悉的事情做起,养鸡、养鸭、种田……老天总是眷顾努力付出的人,在她的悉心照顾下,丈夫的病得到了有效救治,生活再次向她报以微笑。
当人们还来不及对她的痛苦报以同情时,她的勤劳和智慧已经让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慢慢的,规模开始扩大,她需要请人帮忙,一个人,两个人、越来越多,但是她的经验和技术开始跟不上节奏,她又开始学习,看央视的农业频道,到镇农技站询问、买来各种书籍,只要有关种田种粮的知识,她都认真汲取。
半百的年纪,初中的文化水平,肖立辉在学习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成立合作社,种田也要新技术磨了两年,她赶上了国家稳农强农惠农的好政策和农业生产的好形势,加上对粮食生产行业和农业市场的越来越熟悉,肖立辉开始在鸬鹚渡镇社区流转经营稻田种植双季稻,由最初的240亩,通过精心经营,稻田面积扩大到了2000余亩,覆盖地也从鸬鹚渡扩展到了高桥镇、浮邱山乡,最大连片面积已达千余亩。
规模越来越大后,肖立辉的事业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基本上靠天吃饭;二是阴雨天收割回家的稻谷晾晒不及时长芽发霉,令人十分痛惜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粮大户事迹材料
岩温罕,是勐遮镇曼弄村委会曼冷三组农民。
他小学文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人。
在国家好政策的带动下,他带领曼弄村老百姓,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积极带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技,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
特别是在种粮方面,在曼弄村人们只要一提起岩温罕,都说他种粮技术好,是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一直以来,他不忘学习,他认为,只有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种好水稻,学政策法规。
平时做好表率,带头学好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又要抓好农业生产。
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用行动作表率,处处关心群众的生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谋群众之所需。
他带领村民坚持贯彻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勤劳致富、加强民族团结。
XX年,他想到现在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人那么多,如果去承包那部分水田自己种,那样即打消外出做工做生意人的顾虑,自己也可以增加收入。
心里有了这个底,他立即去做思想工作,承包了景真村委会景迈小组水田280亩进行水稻滇屯502(200亩)和两优2186(80亩)种植。
当年,滇屯502平均单产达到了510公斤,总产10XX公斤;而两优2186平均单产达到了655公斤,总产52400公斤。
按市场价出售,
滇屯502每公斤干谷元,200亩产值346800元。
两优2186每公斤干谷元,80亩收益151960元。
280亩产值498760元,除承包费共计224000元(每亩承包费800元)和各种费用156800元,收益117960元。
作为农民,岩温罕深知只有自己先富起来,在群众中才会有威信,才能带领群众走致富之路,群众才会服自己,岩温罕这样想,同时也是这样做的。
前两年,每当有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时,在当地农技部门的协助下,他先在自家的田块种植,进行试验示范,等实施结果群众看了理想后,再教农民群众如何做。
为的是能将新的实用技术推广给大家,使大家能够共同增收致富,同时还节约了生产成本。
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广大农民群众对科技的求知欲越来越迫切。
岩温罕同广大群众一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虚心向农技部门技术员请教,认真学习科技知识,在粮食生产上下功夫,他种的水稻单产总比别人高出34公斤,由于用科学技术进行管理,岩温罕种植水稻年年获丰收。
在他的带领下,曼弄村种植优质稻滇屯502的面积逐年在扩大,从XX年的2400亩,发展到XX年的3228亩,滇屯502面积,占全村水稻总面积8743亩的%。
由于他种粮积极、又获得好产量,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好评。
农民群众的思想也从过去种粮追求产品数量为主,转向了优质高效方面发展。
随着自己勤劳致富,他在群众中的威望越来越高,群众也积极跟他学种粮技术。
岩温罕心想,自己富起来不算富,全村人富起来才叫富。
他心里关心群众、积极引导村民依靠科技,走致富之路;引导他们走出寨门,学习别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始终以发展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从点到面,从村到户,积极引导群众,抓好粮食产业的发展。
走增产、增收之路。
要想富,科学技术来开路。
平时,岩温罕和农业科技人员一同探讨种植水稻新科技、新经验。
为此,他带头学习水稻旱育稀植新技术和测土配方技术等,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专业技术员请教,由于他好学,勤于实践,农技部门做新项目试验示范总是从他家开始实施,每次都会得到好的效果。
在他的带领下XX年曼弄村的水稻种植达7514亩,平均单产559公斤,总产4198520公斤。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他同农业技术员,引导农民统防统治,虚心向群众讲解用什么药、什么时期防治好。
在他的引导下,农民群众提高了对农药的认识,降低了生产成本投入,达到了防治效果,从而增加了收入。
在他的积极引导下,曼弄村委会曼冷三组农民群众每年防治各种病虫害面积在2500亩以上。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他积极参以农技部门开展的各种水稻种植管理、病虫害培训。
作为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农村老百姓,岩温罕着眼于大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敬岗爱业,以农为荣。
群众提出的各种事情,不管能否及时解决,都能主动关心、尽力帮助。
他尽心尽责、任劳任怨。
他的辛勤努力得到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肯定,他种粮事迹在曼弄村委会广大干部群众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