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厂循环水、锅炉水水质管理
炼油厂循环水水质的改进探究

炼油厂循环水水质的改进探究摘要:本文以某炼油厂循环水水质的改进进行了阐述和研究,包括对缓蚀阻垢剂的选用、杀菌剂的更换、旁滤系统的改良等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对其水质改进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改进提升了该炼油厂循环水水质的合格率,起到了显著的改进效果。
在此将该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炼油厂水质改进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炼油厂循环水水质改进工业生产时用水大户,而工业循环冷却水又在工业用水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而做好循环水的净化和节约已经成为工业节约用水的关键问题之一。
循环冷却水的主要节水途径是采用缓蚀阻垢剂、杀菌剂等减少工业介质的泄漏,过滤和净化循环水,从而提高循环水的重复使用率,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一、炼油厂循环水水质技术要点分析部分炼油厂的生产设备老化,因而炼油厂生产活动中容易将生产物料泄漏至循环水系统中,物料泄漏到循环水系统中与循环水处理药剂如缓蚀阻垢剂、杀菌剂、旁滤料等发生反映,影响药剂发挥作用,从而影响药剂的处理效果及处理稳定性。
同时由于炼油厂物料含有丰富的油类物质,为细菌水藻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从而造成水藻、菌类繁殖旺盛。
因而要改善炼油厂循环水水质就必须提缓蚀阻垢剂、杀菌剂性能,强化对循环水的过滤。
从而保持药剂的活性,保证处理效果的稳定性,从而保持好循环水的水质,提升循环水的水质合格率,提升器重复利用率,提高其运行浓缩倍数。
可见改进炼油厂循环水系统中缓蚀阻垢剂、杀菌性能,提升系统过滤效果已经成为炼油厂循环水水质改进的关键。
二、炼油厂循环水水质改进措施1.缓蚀阻垢剂的选择根据炼油厂补充水的水质类型,采用了以膦羧酸,膦酸盐,AMPS共聚物,锌盐为主要成分的符合缓蚀阻垢剂,选择了两种新配方ZJ-014和ZJ-720用于炼油厂循环水的处理,使用之前按照冷却水分析和实验方法对新旧配方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如下:1.1 ZJ-014和ZJ-720的缓蚀能力较强,对事关和挂片表面的缓蚀效果良好,腐蚀速度在正常水质中达到很好级别,在苛刻水质下达到很好级别;1.2 ZJ-014和ZJ-720的阻垢性能良好,粘附率在正常水质和苛刻水质下均能达到很好级别;1.3 ZJ-014和ZJ-720的抗水质污染能力较强,在苛刻水质下仍能起到抗腐蚀和结垢作用。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锅炉水质管理工作,保障锅炉安全运行,保障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使用锅炉的地方,负责人应当切实履行责任,做好锅炉水质管理工作。
第三条锅炉水质管理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执行,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完善。
第四条建立锅炉水质管理制度是企业保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负责人应当充分重视,并加强组织领导。
第五条锅炉水质管理应当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六条负责人应当设立专人负责锅炉水质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到人。
第二章锅炉水质管理要求第一条锅炉水质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控制水质指标在规定范围内。
第二条锅炉水质管理应当根据锅炉的类型、工况和水质特点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水质稳定、清洁。
第三条锅炉水质管理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水质净化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四条锅炉水质管理应当定期进行水质监测,检查水质状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第五条锅炉水质管理应当建立完善的记录和档案,明确水质情况,便于追溯和分析问题。
第六条锅炉水质管理应当进行水质培训,提高员工的水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锅炉水质管理措施第一条锅炉水质管理应当严格执行水质监测和分析制度,确保水质稳定、符合要求。
第二条锅炉水质管理应当对锅炉水进行处理,确保水质清洁、无害。
第三条锅炉水质管理应当建立完善的水质保护系统,确保水质持续稳定。
第四条锅炉水质管理应当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规定。
第五条锅炉水质管理应当建立水质漏检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第六条锅炉水质管理应当加强锅炉水质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第七条锅炉水质管理应当采取多种措施,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确保水质稳定。
第四章锅炉水质管理责任第一条负责人应当加强对锅炉水质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水管理办法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工业水的管理,改善水质,提高用水效率,确保生产稳定运行,实行定量用水、节约用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及国务院6部委《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工业水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第二条《管理办法))所称工业水是指企业生产区内生产、生活用水及水产品,包括新鲜水、冷却水、化学水(软化水、脱盐水等)、蒸汽及凝液、回用水等。
第三条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工业水管理机构和制度,各级生产单位必须有1名领导主管工业水管理工作,并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必须明确由熟悉工业水管理业务的部门归口管理工业水相关工作,明确部门负责人,安排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工业水的日常统一管理工作,与水处理单位、主要用水单位形成工业水管理网络。
第四条工业水管理是系统工程,关联到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以及工艺、水汽用户、检修、质检、环保、计量、设备和供应等各部门,各方应积极配合协作,各司其职,做好工业水管理工作。
第五条要重视工业水处理和用水、节水技术革新及技术进步工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自动化技术,逐步提高工业水运行和管理水平,达到高效运行和节水的目的。
第六条《管理办法))适用于股份公司各部门及分(子)公司。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七条中国石化相关部门职责(一)为加强工业节水的管理工作,总部设立股份公司节水办公室(简称股份公司节水办),日常机构设在安全环保部。
(二)股份公司安全环保部、生产经营管理部、油田事业部、炼油事业部、化工事业部组成检查小组,对各分(子)公司执行《管理办法》的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和考核。
(三)股份公司各事业部对口管理各分(子)公司的工业水管理工作,股份公司节水办配合事业部做好各分(子)公司的节水管理工作。
科技开发部负责组织重大工业节水技术开发及技术推广工作。
(四)中国石化水处理技术服务中心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开展水处理科研、服务和信息交流等工作。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锅炉的长期稳定运行,提高锅炉效率,延长锅炉使用寿命,保护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锅炉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锅炉水质管理应以预防为主,采取定期监测、分析、检验、清洁、保养和处理等措施,确保锅炉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第四条锅炉水质管理应做到科学化、规范化、严格执行,确保可持续发展,不断改进水质管理工作。
第二章锅炉水质标准第五条锅炉水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要求。
第六条锅炉水质标准需根据锅炉类型、介质、使用环境等因素确定,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
第七条锅炉水质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水硬度、pH值、水碱度、总溶解固体、溶解氧、过热度、氧化还原电位等。
第八条锅炉供水应符合水源水质要求,通过合法管道供水,确保水质纯净、无杂质和有害物质。
第三章锅炉水质监测和分析第九条锅炉水质监测应按照规定频率进行,对关键指标进行优先监测,并及时记录和分析水质数据。
第十条锅炉水质监测应使用准确可靠的仪器设备和试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锅炉水质监测结果应定期与标准进行对比,评估水质是否符合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处理。
第十二条锅炉水质分析应根据监测结果,针对性地进行水质分析,找出主要问题,确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第四章锅炉水质处理和保养第十三条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和要求,采取相应的水质处理措施,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第十四条善用化学药剂进行水质处理,确保药剂用量合理、使用方法正确。
第十五条定期清洁锅炉内部,去除水垢、沉淀物等污染物,保持炉内清洁。
第十六条锅炉运行时,应保持一定的水位和压力,定期检查和调整相关设备,确保锅炉正常运行。
第五章锅炉水质安全管理第十七条锅炉水质安全管理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责任制、安全培训、应急预案等。
第十八条锅炉水质安全管理应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水质管理工作,明确水质负责人并确保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第十九条锅炉水质安全管理应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保证锅炉运行安全、有效、经济地利用水资源,保护锅炉设备,延长锅炉使用寿命,提高锅炉热效率,防止锅炉水质污染和腐蚀,而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制度。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锅炉水质检测和监控: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定期对锅炉水进行取样分析,检测关键指标如水硬度、PH值、碱度、氧溶解量、氯离子含量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结果。
2. 水质调整和处理:根据水质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加入适量的处理剂、调整供水硬度、调整水碱度等,以保证锅炉水质在合适的范围内。
3. 水质保护和防腐措施:采取措施防止锅炉水质污染和腐蚀,包括定期清洗和除垢、防止锅炉进水中的杂质和硅酸盐等。
4. 锅炉水质记录和档案:建立锅炉水质记录和档案,包括水质检测结果、水质调整和处理记录等,以便追溯和核实水质管理情况。
5. 人员培训和管理:对锅炉水质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水质管理和处理的技能和意识,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并定期开展水质管理评估。
通过制定和执行锅炉水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锅炉因水质问题导致的故障和事故,提高锅炉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第 1 页共 1 页。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

维护保养规范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规范,包括清洗、更换滤芯 、更换密封件等,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3
清洗剂与润滑剂
为维护保养设备,需准备相应的清洗剂与润滑 剂,并定期进行设备润滑保养。
05
水质事故应急处理
应急设备与物资
紧急切断设备
在锅炉发生严重水质事故时, 需要立即切断水源,防止事故
布局规划
水质处理设备的布局应合理,方便操作和维护,同时应考虑工艺流程和实际 需要。
设备操作规程
设备操作手册
为每台水质处理设备制定操作手册,包括设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 法。
操作培训
对新入职员工和维修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掌握正确的操作 方法。
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1 2
定期检查
水质检测记录与报告
检测记录
水质检测过程中需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检测时间、检测项目、检测 结果等。
VS
月度报告
每月对水质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编 制月度水质报告,报告中需包含本月水质 变化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措施等内容。
04
水质处理设备管理
设备清单与布局
设备种类
锅炉水质处理设备包括过滤器、软水器、树脂罐、活性炭过滤器等。
每月检测
03
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
水质检测项目和方法
• 硬度:采用滴定法,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滴定水样。 • 碱度:采用滴定法,使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水样。 • 氯离子:采用硝酸银滴定法,使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水样。 • pH值:采用试纸法或数字式酸度计法,测量水样的酸碱度。 • 电导率:采用电导率仪法,测量水样的电导率。 • 总有机碳:采用燃烧氧化-红外光谱法或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总有机碳。 • 总大肠菌群:采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测定水样中的总大肠菌群。 • 耐热大肠菌群:采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测定水样中的耐热大肠菌群。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经典版)

锅炉水质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1.1为了确保我单位锅炉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能效、延长设备寿命,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锅炉水质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2.1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使用锅炉设备的生产、供热、供水等各个领域。
三、术语和定义3.1锅炉水质:指供给锅炉系统的水的性质,包括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微生物状况等。
四、水质管理责任4.1企业管理层应指定专门的锅炉水质管理负责人,负责制定和执行锅炉水质管理计划,监测水质状况。
4.2锅炉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锅炉水质的合格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五、水质监测与分析5.1锅炉水质监测应定期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5.1.1定期取样: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水质取样。
5.1.2实验室分析:将取样的水样送至合格的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
5.1.3记录与分析:记录每次水质监测的结果,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
5.2监测项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5.2.1pH值5.2.2总硬度5.2.3溶解氧5.2.4硅含量5.2.5氨氮含量5.2.6铁含量5.2.7锅炉水中的微生物状况5.3水质监测结果不符合标准值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水质调整与控制6.1锅炉水质调整应根据监测结果和设备要求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法:6.1.1调整水质化学剂的投加量。
6.1.2清洗锅炉系统。
6.1.3更换水质处理设备。
6.1.4调整锅炉操作参数。
6.2调整过程应记录并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标准值。
七、培训与意识提高7.1所有与锅炉系统有关的员工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锅炉水质管理制度和操作要求。
7.2定期开展水质管理方面的培训和知识分享,提高员工的水质管理意识和技能。
八、文件管理与记录8.1所有与锅炉水质管理相关的文件应妥善管理,包括监测记录、分析报告、调整记录等。
8.2文件保留期限应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执行。
九、审查与改进9.1本制度应定期进行审查,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9.2如有需要,应及时进行改进和修订,确保锅炉水质管理始终符合最新的要求。
锅炉水质标准化管理制度

锅炉水质标准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锅炉水质管理,提高锅炉运行安全稳定性,保证生产生活用热安全与高效供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的锅炉设备的水质管理工作,包括锅炉给水处理、锅炉运行期间的水质监测与调整、锅炉停车期间的水质维护等。
第三条锅炉水质标准化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持续、系统的原则,确保锅炉水质安全可靠、运行稳定。
第四条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锅炉水质管理工作稳健、有序进行。
第二章锅炉给水处理第五条锅炉给水处理应按照GB1576-2001《工业锅炉水质》的相关要求进行,确保给水水质符合锅炉的运行要求。
第六条给水处理工程应根据水质状况、水源特点、锅炉型号等进行合理设计、选型,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安装,确保设备质量。
第七条给水处理设施应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正常运行,保障给水水质。
第八条锅炉运行期间应进行定时的给水水质监测,对于水质异常的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三章水质监测与调整第九条锅炉水质监测应按照GB1576-2001《工业锅炉水质》的相关要求进行,密切关注水质数据,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第十条定时对锅炉水质进行调整,保持水质稳定,不得出现超标情况。
第十一条对于水质超标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水质正常。
第四章锅炉停车期间的水质管理第十二条锅炉停车期间应加强对水质的监测,保持水质的稳定。
第十三条在锅炉停车期间,要定期进行水位、压力的检测,对水质进行调整和保养。
第五章监督与考核第十四条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应进行每年至少一次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第十五条每季度对锅炉水质进行全面检测,确保锅炉水质符合要求。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如有补充和修改,由单位领导批准并重新颁布。
第十七条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单位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局部腐蚀、电化 学腐蚀同时发生,耗 氧形成浓差垢下电池 腐蚀反应2、细菌 繁殖、分泌代谢形成 泥破坏金属保护膜,
在腐蚀产物、表面沉 积物下,等固体缝隙 里存积的液体,危害 离子CI-局部
悬浮固物多,喘流区 破坏金属钝化膜,叶 轮换热器入口弯头处 气蚀“腐蚀,冲击力 破坏氧化膜
金属固溶体中组分 择性溶解,凝汽器 电机定空冷,铜管 局部脱锌腐蚀
溶解的气体:溶解盐
的浓度,悬浮固体、 温度..
冷却器结垢---水垢
(CaCO3为主)、污
垢(淤泥、腐蚀产物、
沉积物)
铁 锈
影响因素:水温、流
速、补充水质、传热
量和壁面温度、表面
粗慥度,浓缩倍数…
污垢:
淤泥腐 蚀物生 物沉积 物
腐蚀、水垢产生机理
循环水冷却过程是取热、散热、空气洗涤(曝 CO2气、溶O2、吸附灰尘)的过程,期间内含各 类物质(矿物质离子、固体悬浮物、溶解气、各 类细菌..)在各种条件(温度、流速、粗糙度…) 相互作用下,常发生金属腐蚀与结垢问题。
会议安排与要求
➢会议组织程序:分三个阶段
➢部门汇报发言(60min):设备管理部、公 用车间、技术质量环保部、生产运行部、 公司领导。(存在问题、想法建议)
➢自由分析讨论 (30mim):对各部门汇报问 题充分自由沟通和探讨,根据各部门汇报和 分析探讨,形成会议纪要结果,确定改进 建议或方案,报公司审核后参照执行
➢ 磷酸盐水垢:磷酸盐阻垢剂带入。药龄药效过长, 容易形成。外观质地疏松灰白色
➢ 硅酸盐、硫酸盐水垢:不容易溶解去除,对传热 效果影响大,不单独出现,与其他垢种共存,划 分标准含量达20%。灰白色、粉色,受热面结成 硬质薄层,硬而脆,敲击,呈小片状剥落
预防水垢、污垢的发生措施
• 水质处理,调整PH,合理投加杀生药剂、 缓释阻垢剂等,控制腐蚀产物和微生物黏 泥的产生。
水垢、污垢的形成机理
➢曝气PH值升高R(HCO3)2—CO2+ CaCO3
污垢的形成 ➢ 构成:颗粒细小泥沙、尘土、不溶
性盐类、泥状物、胶状氢氧化物、腐 蚀产物、油污、菌藻死体、粘性分泌 物组成。 ➢水中滋生大量微生物(细菌、真菌、藻 类)在适宜的生存条件下,聚集、繁 殖、新陈代谢、形成黏泥和引起差异 腐蚀两大危害,水质恶化、发臭、降 低药剂功效,比水垢、电化学腐蚀危
循环水系统形成水垢、污垢影响因素
微生物 生长、代谢
等因素
水温
小于50
冷却塔 周围环境
材质表面 粗糙度水Fra bibliotek 污垢 因素循环 流速 0.5
补充
浓缩
水质
传热量
倍数
壁面温度
150
水垢特点
➢ 碳酸盐水垢(80%碳酸钙):外观灰白色,硬而 脆,附着牢固不易剥落,哪里受热、浓度最高, 在哪里恶意形成,(石灰石)希酸溶解去除
➢管理意义:直接关系着冷换设备、锅炉的 腐蚀和结垢,对保障冷换设备长周期安全 运行,换热、产热性能的最大化意义重大。
“水 质 ” 管 理 含 义
水质指 标监测
判断 分析
调整 控制
外 排 水
工业污水
锅炉水、循环水
新鲜水→除盐水
冷却循环水系统问题分析
冷却器腐蚀---吸氧腐 蚀、微生物垢下腐蚀。
影响因素:PH、硬度、
➢《中大石油公司水质管理制度》宣贯讨论 (30min)
“水 质” 管 理
➢管理对象:水(新鲜水、除盐水、锅 炉水、 循环水、污水….)熟悉每类水的特性。
➢管理的内容:水从进厂到出厂,使用的全 过程化管理。
➢管理的手段:检测、监测、分析、调整。
➢管理的目标:持续给各类水使用设备或工 艺提供符合标准的合格水。
钢铁腐蚀:吸氧腐蚀、微生物垢下腐蚀。
Fe (+) 2e --Fe2+ O2+ H2O+4e--4OH-
Fe + 2OH – Fe(OH)2(不稳定白色沉淀) Fe2O3 (红褐色) FeS(灰黑色) m.H2O.Fe3O4 (浅绿色)Fe3O4 (黑色)
腐蚀、水垢产生机理
• 微生物腐蚀: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参与的腐 蚀破坏过程,间接:产酸细菌,细菌繁殖、 代谢等形成黏泥破坏金属表面保护膜,或 引起O2或其他化合物消耗,构成局部浓差 电池垢下腐蚀,直接:铁沉积细菌、产硫 化物细菌,产生H2S、硫酸等酸性物直接腐 蚀
腐蚀、水垢产生机理
腐蚀 基本类型
点蚀 (坑蚀)
均匀 腐蚀
微生 物腐蚀
缝隙 腐蚀
磨损 腐蚀
选择性 腐蚀
呈小孔状局部密集分 布水系统隐患破坏性 大与药剂、水CI-有关 特别有氧存在,温度 升高,金属表面氧化 膜能力下降,表面 溃疡 腐蚀物
暴露表面均匀进行减 薄,PH低时,明显发 生均匀,是有氧腐蚀 的典型
循环水冷却腐蚀影响因素
溶解 气体 CO2O2
PH值 8-9
溶解盐 浓度
温度
循环水 腐蚀 因素
流速 0.6-1金属 氧的接触
金属 阴阳 离子
硬度
悬浮 固体
循环水金属腐蚀预防控制
• 加注高效复合缓蚀阻垢剂:缓蚀(成膜隔 绝延缓金属腐蚀,阻垢(阻止分散水垢、 污垢的沉积)
• 缓蚀药剂化学成分(无机、有机缓蚀剂), 药剂在金属表面形成膜(氧化膜、沉淀膜 (聚磷酸盐类)、吸附膜)
• 提高冷却水PH值:碳钢腐蚀,8-9碱性 0.125mm/n设计标准,
• 选用耐蚀材料或防腐阻垢涂层。
水垢、污垢的形成机理
水垢:以碳酸钙为主的硬质沉积物 污垢:淤泥、腐蚀产物、生物沉积物 沉积物:水垢和污垢的混合物。 水垢成因: 循环水中含有各种盐分:R(HCO3)2,碳酸
盐、氯化物、硅酸盐等,不断蒸发、浓缩 超过该温度下溶解度时沉积物结晶析出。 碳酸钙、磷酸钙属微容物(0下20mg/g) 特点:温度升高,容易达到饱和状态。
• 旁滤的实时启用,过滤悬浮物,去除微生 物黏泥
• 控制浓缩倍数,补充新鲜水,置换盐含量, 置换盐含量,腐蚀产物,
• 适时改变水温等工艺条件,抑制微生物繁 殖
循环水控制指标及其 监测意义
序 分析项 号目
会议安排与要求
➢会议时间9:30-11:30 (2h) ➢会议议题:目前全厂大小冷却器共80具,
蒸汽锅炉(1具外取热器)共5座,针对目 前公司冷却循环水系统、蒸汽锅炉水系统, 在运行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冷却器 结垢与腐蚀、锅炉结垢与腐蚀,进行分析 探讨、提出可行方案和有益建议,指导今 后公司水质管理工作,促进公司“两大” 水质体系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