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严嵩待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

合集下载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

天顺初进士。

授刑部主事。

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

又善辨疑狱。

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

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

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礼泣谢,从之。

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

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

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

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

按行关塞,武备大饬。

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

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

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

”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

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①,朝觐谒吏部亦然。

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

较他司亦然。

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

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由是十人者获释。

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李徜,字正言,平城人。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授行人。

擢御史。

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

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

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

录功,进右副都御史。

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徜拒不应。

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

诏起官时,调南京用。

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

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

起应天府尹。

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

徜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

徜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

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

召拜刑部尚书。

徜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

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

寻奏,帝报从之。

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

帝称善,优诏褒纳。

自是刑狱大减。

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

徜奏捕,卒论戍。

改左都御史。

徜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

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徜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

而徜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

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

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

赠太保。

天启初,追谥恭介。

注: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

②言路:言官。

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B.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C.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D.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官名,掌刑法,北齐置大理卿,隋唐之后沿之,此处指大理寺。

明朝严嵩

明朝严嵩

明朝严嵩《明史》称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①这个结论概括出相当一部分事实,但不是全部。

一方面,并非一意媚上,严嵩得罪世宗之处也不少;另一方面,他对政事颇多议论,特别是对正德年间的政治有所批评。

这两方面也都应引起注意。

入阁之前严嵩(1480—1565),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江西分宜人。

他出生于寒士家庭。

自小学习声律,少年聪慧,善于作对。

如地方父母官口占一联:“关山千里,乡心一夜,雨丝丝。

”他随口应对:“帝阙九重,圣寿万年,天荡荡。

”②对得很是工整。

弘治十一年(1498),中乡试;十八年(1505),中进士,列二甲第二名,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就读,初露才华,阁臣李东阳在内的不少士大夫“咸伟其才”①。

正德二年(1507),授翰林院编修。

不久,以病请归,在分宜县境内的钤山隐居读书,有十年左右②。

刘瑾执政期间,在焦芳的挑唆下,对南方士大夫采取排斥的方针,特别提出“毋得滥用江西人”③。

严嵩辞官与此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但他长期养病,可能是受到朝中斥退江西籍官僚的影响。

严嵩在钤山过着相对平静和清贫的生活。

据他自己说,是“一官系籍逢多病,数口携家食旧贫”④。

“近知理俗事,学种南山田”⑤,这也是他当时生活境况的写照。

在钤山时,李梦阳曾经拜访过他,赠诗曰:“问奇颇类扬雄宅,醒酒真轻李相庄。

”⑥严嵩和诗为:“地僻柴门堪系马,家贫蕉叶可供书。

莺花对酒三春暮,风雅闻音百代余。

”⑦过着这样的田园式生活,“颇著清誉”也是自然的。

正德十一年(1516),严嵩还朝复官。

复官之初,严嵩对朝政多持批评之论,他多次提到,“正德间,天下所疾苦莫如逆竖妖僧”⑧。

对于武宗的其他许多做法,他也持批评态度。

关于运楠木北上,他写道:“今湖南运殿材巨楠数千株,联筏曳旗,蔽流而上。

楠最硬者围丈余,长可五十尺,诚天地间奇声。

然此木一株,山伐陆挽水运至此,费数百金矣。

”①①《明史》卷三○八《严嵩传》。

②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五《严分宜》。

《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沈炼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沈炼,字纯甫,会稽人。

嘉靖十七年进士。

除溧阳知县。

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

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

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

锦衣帅陆炳善遇之。

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

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

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

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

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

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

帝弗省。

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

及失事惧罪,贿日以重。

炼时时扼腕。

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

遂上疏言:“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

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图自便。

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

要贿鬻官,沽恩结客。

”帝大怒,榜之数十,谪佃保安。

既至,未有馆舍。

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

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

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

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

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

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

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

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后嵩败,世蕃坐诛。

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

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

”因恸哭而去。

译文:沈炼,字纯甫,会稽人。

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

授官溧阳知县。

由于刚直傲慢,忤逆御史,被调到茌平。

父死后他离去,补在清丰,调入朝廷为锦衣卫经历。

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但颇为狂放不羁。

明代宦官的原文及译文

明代宦官的原文及译文

《明代宦官》的原文《明代宦官》的原文有明一代宦官之祸,视唐虽稍轻,然至刘瑾、魏忠贤,亦不减东汉末造矣。

初,明祖着令,内官不得与政事,秩不得过四品。

永乐中,遣郑和下西洋,侯显使西番,马骐镇交趾,且以西北诸将多洪武旧人,不能无疑虑,乃设镇守之官,以中人参之,京师内又设东厂侦事,宦官始进用。

宣宗时,中使四出,取花鸟及诸珍异亦多,然袁琦、裴可烈等有犯辄诛,故不敢肆。

正统以后,则边方镇守,京营掌兵,经理仓场,提督营造,珠池银矿,市舶织造,无处无之。

何元朗云,嘉靖中有内官语朱象元云,昔日张先生(璃)进朝,我们要打恭,后夏先生(言),我们平眼看他。

今严先(嵩),与我们拱手始进去。

按世宗驭内侍最严,四十余年间未尝任以事,故嘉靖中内官最敛戢,然已先后不同如此,何况正德、天启等朝乎。

稗史载,永乐中,差内官到五府六部,俱离府部官一丈作揖。

途遇公侯驸马,皆下马旁立。

今则呼唤府部官如属吏,公侯驸马途遇内官,反回避之,且称以翁父,至大臣则并叩头跪拜矣。

此可见有明一代宦官权势之大概也。

总而论之,明代宦官擅权,自王振始,然其时廷臣附之者,惟王骥、王佑等数人,其它尚不肯俯首,故薛瑁、李时勉皆被诬害。

及汪直擅权,附之者渐多,奉使出,巡按御史等迎拜马首,巡抚亦戎装谒路,王越、陈钺等结为奥援。

然阁臣商辂、刘翊尚连章劾奏,尚书项中、马文升等亦薄之而为所陷,则土大夫之气犹不尽屈也。

至刘瑾,则焦芳、刘宇、张^等为之腹心,戕贼善类,征责贿赂,流毒几遍天下,然瑾恶翰林不屈,而以《通鉴纂要》善写不谨,谴谪诸纂修官,可见是时廷臣尚未靡然从风。

且王振、汪直好延揽名士,振慕薛瑁、陈继忠之名,特物色之。

直慕杨继忠之名,亲往吊之。

瑾慕康海之名,因其救李梦阳,一言而立出之狱。

是亦尚不敢奴隶朝臣也。

迨魏忠贤窃权,而三案被劾、察典被谪诸人,欲借其力以倾正人,遂群起附之。

文臣则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龙、倪文焕,号五虎;武臣则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号五彪;又尚书周应秋,卿寺曹钦程等,号十狗;又有十孩儿、四十孙之号,自内阁、六部至四方督抚,无非逆党,骏骏乎可成篡弑之祸矣。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一)-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句子(一)-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人教版

1中考频度:★★★★☆ ┇ 难易程度:★★★★☆【2018年中考江苏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象记【明】林璐①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②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③禁卫,将授官于汝。

”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

思陵④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

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头诺而来前。

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⑤,盖山中偶也;候已竟去。

守土者廉⑥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⑦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

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

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⑧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呜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而今见之于一象!(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有删节)【注】①林璐: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

②守土者:地方官员。

⑤备:充任。

④思陵: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

⑤牝(pìn ):雌性的。

⑥廉:查访。

⑦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

⑧数数(sù):数,通“速”,快。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必入山告语.之曰(________) ②会.明亡(_______) ③候已竟去.(_______) ④守土者异.之(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3.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

《明史·王守仁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文言文翻译《明史·王守仁传》文言文翻译原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

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

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

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明年七月进兵大庾。

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

还至赣州,议讨浰头贼,独仲容未下。

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

守仁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

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

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

守仁呵之曰:“若皆吾民,屯于外,疑我乎?”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

贼大喜过望,益自安。

守仁留仲容观灯乐。

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

余贼奔九连山。

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

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

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

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

世宗深知之。

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

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

守仁前后平贼,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

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

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

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

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

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进。

只是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射箭。

兵部尚书王琼一直认为守仁的才华不同寻常。

十一年八月擢拔他做右佥都御史,到南州、赣州一带做巡抚。

当时,南州盗贼蜂拥而起。

关于《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

关于《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

《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关于《明史》原文及译文赏析杨巍,字伯谦,海丰人。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除武进知县。

擢兵科给事中。

操江佥都御史史褒善已迁大理卿,巍言:“东南倭患方剧,参赞、巡抚俱论罪,褒善独幸免,又夤缘美迁,请并吏部罚治。

”帝怒,停选司俸,还褒善故官。

巍既忤吏部,遂出为山西佥事。

已,迁参议,分守宣府。

寇入犯,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赉银币。

寻为阳和兵备副使。

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

逾年,以养母归。

归二年,召起巡抚陕西。

增补屯戍军伍,清还屯地之夺于藩府者。

隆庆初,进右副都御史,移抚山西。

所部驿递银岁征五十四万,巍请减四之一。

修筑沿边城堡,檄散大盗李九经党。

复乞养母去。

神宗立,起兵部右侍郎。

万历二年,改吏部,进左,又以终养归。

母年逾百岁卒。

十年,起南京户部尚书,旋召为工部尚书。

有诏营建行宫,巍争之,乃止。

明年,改户部,迁吏部尚书。

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

至严嵩,始阴挠部权。

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祖制由此变。

至是,申时行当国。

巍素厉清操,有时望,然年耄骫骳(软弱),多听其指挥。

御史丁此吕论科场事,时行及余有丁、许国辈皆恶之。

巍论谪此吕,为御史江东之、李植等所攻,与时行俱乞罢。

帝从诸大臣请,慰留巍等而戒谕言者,巍乃起复视事。

当居正初败,言路张甚,帝亦心疑诸大臣朋比,欲言官摘发之以杜壅蔽。

诸大臣惧见攻,政府与铨部阴相倚以制言路。

先是,九年京察,张居正令吏部尽除异己者。

十五年,复当大计,都御史辛自修欲大有所澄汰,巍徇政府指持之。

出身进士者,贬黜仅三十三人,而翰林、吏部、给事、御史无一焉。

贤否混淆,群情失望。

十七年夏,帝久不视朝,中外疑帝以张鲸不用故托疾。

巍率同列请以秋日御殿。

至十月,巍等复请。

帝不悦,责以沽名。

巍初历中外,甚有声。

及秉铨,素望大损。

然有清操,性长厚。

明年,以年几八十,屡疏乞归。

诏乘传、给廪隶如故事。

归十五年,年九十二而卒。

赠少保。

(节选自《明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武进知县除:任命B.又夤缘美迁夤缘:攀附权贵,向上巴结C.六部分莅天下事莅:监视D.给廪隶如故事故事:旧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其可怪也欤B.清还屯地之夺于藩府者蚓无爪牙之利C.巍争之,乃止今君乃亡赵走燕D.帝不悦,责以沽名阙秦以利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巍在任职期间几次因为奉养母亲而辞官回家,母亲年满百岁去世后,他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史·严嵩待传阅读答案附翻译严嵩,字惟中,分宜人。

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

还朝,久之进侍讲,署南京翰林院事。

召为国子祭酒。

嘉靖七年历礼部右侍郎,迁吏部左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

居南京五年,以贺万寿节至京师。

会廷议更修《宋史》,辅臣请留嵩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

及夏言入内阁,命嵩还掌部事。

嵩科第先夏言,而位下之。

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帝以奉道尝御香叶冠,因刻沈水香冠五,赐言等。

言不奉诏,帝怒甚。

嵩因召对冠之,笼以轻纱。

帝见,益内亲嵩。

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大将军仇鸾,始为曾铣所劾,倚嵩倾铣,遂约为父子。

已而鸾挟寇得帝重,嵩犹儿子蓄之,浸相恶。

嵩密疏毁鸾,帝不听,而颇纳鸾所陈嵩父子过,少疏之。

嵩当入直,不召者数矣。

嵩见徐阶、李本入西内,即与俱入。

至西华门,门者以非诏旨格之。

嵩还第,父子对泣。

时陆炳掌锦衣,与鸾争宠,嵩乃结炳共图鸾。

会鸾病死,炳讦鸾阴事,帝追戮之。

于是益信任嵩,遣所乘龙舟过海子召嵩,载直西内如故。

世蕃寻迁工部左侍郎。

倭寇江南,用赵文华督察军情,大纳贿赂以遣嵩,致寇乱益甚。

及胡宗宪诱降汪直、徐海,文华乃言:臣与宗宪策,臣师嵩所授也。

遂命嵩兼支尚书俸无谢,自是褒赐皆不谢。

豁握权久,遍引私人居要地。

帝亦浸厌之,而渐亲徐阶。

帝所下手诏,语多不可晓,惟世蕃一览了然,答语无不中。

嵩受诏多不能答,遣使持问世蕃。

值其方耽女乐,不以时答。

中使相继促嵩,嵩不得已自为之,往往失旨。

馥进昔词;又鱼褪手他人不能量经此积袅帝欢。

采见。

帝有意去嵩。

(选自《明史。

严嵩待》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署南京翰林院事署:代理B.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董其事董:管理C.窃权罔利罔:贪图D.门者以非诏旨格之格:阻止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B.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馆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C.始倚畜/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D.始倚言/事之谨/尝置酒邀言/躬诣其第/言辞不见/嵩布席/展所具启/跽读/言谓嵩实下己/不疑也。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了因病回乡,严嵩进入官场后仕途颇为顺利。

严嵩回朝以后,先后担任了侍讲、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B.严嵩没有什么才略,只会献媚讨好皇帝。

磊靖帝赐给臣子香叶冠,严嵩趁皇帝召见时戴上香叶冠,还在冠上罩上轻纱,皇帝见后从心里亲近他。

C.严嵩没有认清仇鸾的真面目,自己深受其害。

最初仇鸾和严嵩约为父子,但仇鸾被重用后便向皇帝告发严嵩父子,皇帝渐渐疏远了严嵩。

D.严嵩占据朝中要职许久,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加上皇帝的手诏严嵩经常看不懂,不能及时回答皇帝的问题,皇帝有意让严嵩离开了职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0分)(1)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颇护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5分)(2)所进青词,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经此积失帝欢,未几,帝有意去嵩。

(5分)孙燧,字德成,余姚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张辅,字文弼(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徐达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材,字孟诚,丰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卢象昇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孙承宗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王守仁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陶安,字主敬,当涂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杨维桢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赵豫,字定素,安肃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叶向高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宋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申时行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席书,字文同,遂宁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冯恩, 字子仁, 松江华亭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沈束,字宗安,会稽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郭应聘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费聚,字子英,五河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罗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郭成,四川叙南卫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程信,字彦实(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郑和,云南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况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时勉名懋,以字行(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秦良玉传阅读答案翻译参考答案1.C2.D3.D4.(1)皇上很相信自己英武明察,刑杀果断,并颇为自己护短,严嵩因此得以借事激怒皇上,残害别人来谋取个人私利。

(自信护因各1分;句意2分)(2)严嵩所进呈的青词,又因多是别人代写的而写得不好,由此他逐渐失去皇上的欢心,不久,皇上有意疏远了严嵩。

(假工积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严嵩,字惟中,分宜人。

孝中弘治十八年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又授为编修。

因病辞职回乡,在钤山读书十年,赋诗做文,在当地颇有清誉。

后重返朝廷,不久晋升侍讲,代理南京翰林院事务。

召任国子监祭酒。

嘉靖七年任礼部右侍郎,升吏部左侍郎,再升南京礼部尚书,又改任吏部尚书。

在南京的第五年,严嵩以庆贺皇上生日来到京师。

正好廷臣议论要修改《宋史》,宰辅大臣请留下严嵩,让他以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的身份管理其事。

到夏言入内阁后,便命严嵩回去执掌礼部事务。

严嵩中进士比夏言早,但位在夏言之下。

开始时他依靠夏言,对待他非常恭谨,曾设酒邀请夏言,并亲自到其府上相请,但夏言辞而不见。

他铺开席子,将要陈述的东西展开,长跪诵读。

夏言以为严嵩真的是尊崇他,便不再对他怀有疑心。

皇上在奉祭路神时曾戴过香叶冠,便因此刻制了五顶沉水香冠,赐给夏言等人。

夏言不接受,皇上非常愤怒。

严嵩却趁皇上召见之时戴上香冠,并且还罩上一幅轻纱。

皇上看见后,更从心里亲近严嵩。

严嵩没有别的才略,只会一意向皇上献媚,窃取威权,骗取私利。

皇上很相信自己英武明察,刑杀果断,并颇为自己护短,严嵩因此得以借事激怒皇上,残害别人以谋取个人私利。

大将军仇鸾,当初被曾铣弹劾,后倚靠严嵩排挤曾铣,两人遂认作父子。

后来仇鸾牵制敌寇,获得皇上重用,这时严嵩还把他当儿子看待,但不久便逐渐不和。

严嵩秘密上疏诋毁仇鸾,皇上不听,反而颇相信仇鸾所提出的严嵩父子的过失,渐渐疏远了严嵩。

严嵩本当入宫当值,但已有好几次不被召见了。

严嵩见徐阶、李本进入西内,便与他们一同进去。

到西华门时,看门的人因他不是皇上所召而把他挡了回来,严嵩回到家后,父子相对而泣。

当时陆炳掌管锦衣卫,正与仇鸾争宠,严嵩于是勾结陆炳一同谋害仇鸾。

正好仇鸾病死,陆炳便揭发仇鸾的阴事,皇上于是追戮仇鸾。

此后皇上更信任严嵩严嵩掌权岁久,遍引私人占据了各要害部门。

皇上也渐渐厌恶他了,转而逐渐亲近徐阶。

皇上所下的手诏,语言多不可理解,只有世蕃一目了然,答语无不正合皇上旨意。

严嵩因接到的诏书多不能作答,便派人拿去问世蕃。

而世蕃往往正沉溺于歌舞,不能按时作答。

中宫使者相继捉弄严嵩,严嵩不得已只好自己动手,但往往不合皇上旨意。

他所进呈的青词,又因多是别人代写的而写得不好,由此他逐渐失去皇上的欢心。

不久,皇上有意疏远了严嵩。

孙燧,字德成,余姚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张辅,字文弼(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徐达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材,字孟诚,丰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卢象昇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孙承宗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王守仁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陶安,字主敬,当涂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杨维桢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赵豫,字定素,安肃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叶向高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宋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申时行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张孟男,字元嗣,中牟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席书,字文同,遂宁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冯恩, 字子仁, 松江华亭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沈束,字宗安,会稽人(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郭应聘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费聚,字子英,五河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罗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郭成,四川叙南卫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程信,字彦实(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郑和,云南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况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李时勉名懋,以字行(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明史) 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秦良玉传阅读答案翻译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