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堆水电站外部变形监测

合集下载

GPS在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及影响

GPS在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及影响

GPS在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及影响在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下,我国开展了众多的水电站大坝建设工程,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施工人员需要对大坝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但是传统的测量方法无法满足这一监测要求,需要运用GPS技术,代替原有的光学、电子测量仪器,实现对大坝变形的动态监测,从而获得增加精确的数据。

本文就GPS在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及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

标签:GPS;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应用;影响前言GPS技术是一项实时定位测量技术,因其精度较高、观测时间短等优势,备受人们的青睐。

GPS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中,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在测绘领域中也实现了这一技术的运用。

1998年,我国首次在大坝变形监测中运用GPS技术,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对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工作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1、GPS技术对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的影响GPS技术在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对这一工作产生了会死分积极的影响。

第一,GPS技术实现了对水电站大坝变形的全天候监测。

GPS测量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可以不受环境、天气的影响,无论是雨天、雪天、还是风天,都能够正常运行,只要在GPS监测系统中设置防雷设备,便能够实现对水电站大坝变形的全天候监测。

第二,GPS技术提升了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数据的精准度。

这一技术能够在应用中,提供1×10-6及以上的定位精度,大大提升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GPS技术的应用减轻了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工作负担。

在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GPS接收机自动化程度大大提升,体积及重量都在不断减小,工作人员携带更加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十分便利。

同时,接收机为用户提供了相应的接口,用户能够实现对水电站大坝各个部分数据的监测,形成自动化的监测系统,实现信息的自动收集、处理、报警等。

第四,GPS技术为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工作提供了监测点三维位移信息,减轻了变形分析难度。

在传统监测技术的运用中,需要对平面及垂直两方面的位移监测运用不同的方法,工作量、运用时间都相对较多,监测点位等也无法保持一致,不仅测量人员的工作负担较重,且变形分析的难度较大。

三维监测在某水电站边坡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三维监测在某水电站边坡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三维监测在某水电站边坡变形分析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对某水电站厂房后边坡变形体地表三维监测资料的分析,判断其变形的主要诱发因素是由于阀室交通洞的集中排水造成的,其变形特征总体为推移式,局部牵引式,变形体的变形量虽呈季节周期性变化,但已趋于收敛,说明降水对变形体稳定性的敏感度已显著降低。

根据监测资料分析的结果与地质宏观判断及稳定性计算结果相吻合,说明三维监测在边坡变形分析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变形体三维监测稳定性1引言某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木里县境内,采用引水式开发,装机容量240MW。

厂房采用地面布置方案,厂房边坡上游侧为第四系松散堆积体组成的土质边坡,坡高约55m,开挖坡比为1:1.25,设置2层马道。

由于厂房上游侧后坡上部的阀室交通洞开挖后出现涌水,水流直接渗入到厂房后坡的松散堆积体内,且施工弃渣直接堆放在厂房后侧坡体上,导致坡体出现断续、错列的裂缝,随后陆续贯通,引起蠕滑下座,形成变形体。

变形体平均宽177m,长约270m,平均厚度42m,面积4.7×104m2,规模达200×104m3以上。

2变形体地质背景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属“川滇菱形”断块之次级断块“稻城断块”的东缘,地质构造较复杂,断层、褶皱十分发育。

工程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818.10mm,干湿季节区别十分明显,降水十分集中,主要分布在5~10月之间,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93%。

工程区基岩地震动水平峰值加速度为0.10g,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厂房上游侧后坡为一冰斗槽谷地貌,总体呈上宽下窄、中下部略有收敛的圈椅状地形,坡脚呈舌状突向木里河。

从地形地貌上看,沟谷纵向上总体呈陡缓相间的台阶状,阀室交通洞口(2440m高程左右)以上地形宽缓,发育有三级平台,平台间以缓坡过渡,地形坡度25°~35°,植被较发育;2440m高程以下地形在宽度上明显收敛,坡度变陡,发育有6级陡坎、台阶,平台狭小,且平台间地形坡度一般为45°左右,局部陡坎达50°~60°。

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与预报

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与预报

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与预报摘要:水电站大坝表面变形监测属于大坝工程安全监测中一部分。

文章以猴子岩水电站为例,以9~10月为时间段,介绍了大坝变形监测的周期确定、点位布设等技术设计,并分析了选用仪器及设计路线的精度,通过成果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掌握了大坝的沉降动态,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面板堆石坝;变形测量;安全监测1 工程概况猴子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境内,坝址距上游丹巴县城约47 km,距下游泸定县城约89 km,距成都市约402 km,对外交通条件较好。

本工程等级为一等,电站采用坝式开发,枢纽建筑物主要由拦河坝、两岸泄洪及放空建筑物、右岸首部式地下引水发电系统等组成。

水库正常蓄水位1 842.00 m,相应库容6.62亿m3,总库容7.06亿m3,死水位1802.00 m,调节库容3.87亿m3,具有季调节性能。

电站装机容量1 700 MW(4×425 MW),拦河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223.50 m。

2 变形监测方案设计2.1 上、下游围堰监测①本监测依据《上下游围堰监测布置图》,在上游围堰布设6个监测点,分别为TPWY-1~TPWY-6,监测点于上游围堰堰顶。

监测点采用墩标的方式进行埋设,水平位移工作基点采用右岸的III07,以极坐标法进行观测,按照《国家三角测量规范》二等边角观测精度执行。

垂直位移工作基点采用右岸的LSWY-1,观测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二等精度执行。

②在下游围堰布设4个监测点,TPWY-7~TPWY-10监测点于下游围堰堰顶,监测点采用墩标的方式进行埋设,水平位移工作基点采用左岸的XIII12,以极坐标法进行观测,按照《国家三角测量规范》二等边角观测精度执行。

垂直位移工作基点采用右岸的LSWY-2,观测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二等精度执行。

2.2 面板堆石坝监测目前面板堆石坝混凝土与垫层料接触面和建基面安装了9支土压力计,混凝土与垫层料接触面铅直向土压力在0.01~0.05 MPa之间,月变化在0.01~0.05 MPa之间,建基面铅直向土压力在0.05~0.07 MPa之间,月变化在0.01~0.04 MPa之间,建基面上下游水平向土压力在0.02~0.05 MPa之间,月变化均为0.01 MPa。

水库土质堆积体岸坡动态变形监测预警

水库土质堆积体岸坡动态变形监测预警

水库土质堆积体岸坡动态变形监测预警刘心庭;张宇;王幸林;张振华【摘要】The single and static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index for early warning obtained by engineering analogy can not ex-press the dynamic deformation features of bank slope during the fluctuation process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 Based on the liquid-solid coupling action of rock-soil caused by the fluctuation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 a dynamic early warning method to reflect the dynamic deformation of a soil slope bank under reservoir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was proposed. The dynamic early warning index of the soil slop bank, Xiet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under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was deter-mined by this method, and the safety state of the slope was judged dynamically. The field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has proved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is new method.%针对采用传统工程类比方法获得的单一静态变形监测预警指标无法表达岸坡在库水位变化过程中动态变形特征的问题,以土质堆积体岸坡为研究对象,考虑库水位变化引起岸坡岩土体的流固耦合作用,提出了一种动态反映库水位变化条件下岸坡变形特征的监测预警方法。

滩坑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与预报

滩坑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与预报

滩坑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与预报摘要:大坝表面变形监测是大坝工程安全监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滩坑水电站为实例介绍了大坝变形监测的周期确定、点位布设等技术设计,并分析了选用仪器及设计路线的精度,通过成果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掌握了大坝的沉降动态,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面板堆石坝,变形测量,安全监测Abstract: the dam surfac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m safety monitoring of the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beach pit hydropower plant as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ycle of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s sure, point clearly technology design, and analyzes the design of the route chosen instrument and precision, through the results of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master of the dam dynamic settlement, and the monitoring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 were put forward.Keywords: face rockfill dam,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safety monitoring一、工程概况滩坑水电站工程位于浙江省青田县境内的瓯江支流小溪上,距青田县城西门约32Km。

工程属于一等工程,由拦河坝、溢洪道、泄洪洞、引水系统、发电厂房和地面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

普定水电站大坝外部变形监测资料初步分析

普定水电站大坝外部变形监测资料初步分析
第2 5卷第 2期
G I H U WA E 0 R U Z 0 T R P WE
贵州水力发电
21 0 1年 4月

水 电站运行 ・
普定 水 电站 大 坝 外 部 变形 监 测 资 料 初 步 分 析
娄 必友 l ,
( . 贵 州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贵 州 1 贵阳 5 0 0 ;2 国 电贵 州 电力 有 限 公 司红 枫 水 力 发 电厂 ,贵州 50 3 . 清镇 511) 54 7
摘 要 :普定水 电站是我 国应用碾压混凝土 筑坝新技 术兴建 的第 1座碾压混凝 土拱 坝 ,也 是我 国 “ 五” 重点科 八 技攻关专题项 目之一 。其大坝外部变形监测项 目有水平 位移 、垂直 位移 和垂 线 3项 ,通过对该 电站 多年监测 资 料的分析 ,可 了解 大坝 变形 规律 ,掌握大 坝运行状态 。 目前大坝变形监测测点测值正常 ,大坝运行安全可靠 。
保证 大 坝及 面板 的正 常运行 ,还应 结合 大坝 管理提
出科 学 的规划 ,对 各个 建筑 物定期 检查 ,及 时进行 资料分 析评 价 ,对 面板 可 能 发 生 的破 坏 进 行 分析 ,
6 总 结
本 工程 对今 后面板 堆石 坝 的设计 提
密切关 注危 险部 位 ,增 加 较有效 的观 测方式 ,弥 补 重 点部 位 无 观 测 仪 器 的 局 限 ,及 时 发 现破 坏 的前
兆 。运 行单 位应 加强 同设计 和管 理单 位 的合 作 ,寻
找 新技 术 、新 工 艺对 大坝缺 陷进行 处理 ,比如对 面
供 了很 多借鉴 :对 于高 面板 坝不应 设计 以坝 轴线分
关 站及进 厂交 通 洞 等 建 筑物 组 成 。 大坝 为 定 圆 心 、

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变形监测研究

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变形监测研究

引言随着我国面板堆石坝设计理论的不断完善,施工工艺的日趋成熟,工程实践的积累以及各类新型水工装备的不断更新与应用,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与安全性能,并进一步提高了大坝的设计、施工及后期运营状态,使其更多地被用于水利工程的设计与建设。

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具有结构复杂和施工难度大等特点。

为了保障大坝的安全运行,变形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变形监测方法通常采用接触式测量,需要布置大量的传感器,而且易受到环境干扰和信号传输限制的影响。

而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作为目前的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变形监测研究陈加伦1杨斌葛21. 贵州顺成劳务管理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00812. 望谟县水务局 贵州 黔西南州 552300摘 要: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为保障大坝的建设和运行安全,本文提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变形监测方法,首先布设与安装分布式光纤监测传感器,获得光纤长度方向上被测参数的连续分布;其次构建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有限元模型,反映连续介质的剪切滑移、分离等多种变形特点;最后计算水电站坝体内部沉降等的变形数据。

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坝体的变形进行监测后得到的结果与试验设定的变形数值误差较小,而测量机器人对大坝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的方法误差较大,其最大误差为3.87 mm,与本文使用的方法相比,误差多了3.52 mm,证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变形监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关键词:水电站;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混凝土;变形监测Research on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 T echnology for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s in Hydropower StationsAbstract: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s for hydropower stations are crucial for the safety of downstream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safety of dams, this paper proposes a deformation monitoring method for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s in hydropower stations using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 technology, firstly, deploy and install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monitoring sensors to obtain the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of measured parameters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fiber optic; secondly,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 is constructed to reflect the various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inuous medium, such as shear slip and separation; finally, calculate the deformation data of the internal settlement of the hydropower station dam bo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dam body monitored by this method has a small error compared to the experimental set deformation values, while the method of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dam surface deformation by measuring robots has a large error, with a maximum error of 3.87 mm.Compared with the method used in this article, the error is 3.52 mm more, proving the high feasibility of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 technology in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concrete face rockfill dams in hydropower stations.Key words: Hydropower stations;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 technology; concrete; deformation monitoring收稿日期:2023-10-31第一作者:陈加伦,1992年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E-mail:******************通信作者:杨斌葛,1988年生,工程师,E-mail:****************90CHINA CONCRETE2024.05NO.179新型传感监测技术,具有连续、实时、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

某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成果分析

某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成果分析

某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成果分析摘要:水电站大坝表面变形监测是水电站安全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变形监测能够综合而直观地反映大坝的安全状态,在监视大坝安全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某水电站为例,简单介绍了监测方案主要要求,分析了该水电站大坝水平及垂直位移监测的数据和成果,以期为今后水电站大坝的监测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1引言水电站大坝的安全监测工作中,变形、位移是十分重要的监测项目。

大坝变形是坝体和基础状态的综合反映,也是衡量大坝运行时结构是否正常、安全、可靠的重要标志,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形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当发现产生变形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水电站大坝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大坝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的重要性(1)鉴定施工质量:大坝在施工期间的变化反映了施工质量,并为改进施工提供信息,加快施工进度。

(2)确保大坝安全运行: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可以有效评价边坡施工及其使用过程中边坡的稳定程度,并做出有关预报,为业主、施工方及监理提供预报数据,跟踪和控制施工进程,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及时提供报警值,以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

(3)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根据检测结果可以推断大坝在各种水位及外界温度等作用的安全度,指导大坝的正常运行,使其在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3大坝监测案例该水电站是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防洪、城市供水、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大坝主体结构表面布置了12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全部为强制观测墩)和12个垂直位移监测点,远离大坝影响范围外布置了2个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和2个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2009年2月~2017年4月期间共对该水电站进行了27期水平位移监测和垂直位移监测,本次观测时间为2017年4月份。

3.1水平位移监测(1)水平位移监测方法该水电站大坝水平位移监测采用视准线法观测,使用Leica TCA2003全站仪进行观测,活动觇牌读数法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堆水电站外部变形监测发表时间:2018-12-28T14:03:34.907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14期作者:刘和平王辉[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对西藏波堆水电站大坝、坝左右岸及原DJ开挖料场水平位移变形、垂直位移沉降观测方案的确定及数据采集。

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大坝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左右岸及原开挖料场变形、沉降监测。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225)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对西藏波堆水电站大坝、坝左右岸及原DJ开挖料场水平位移变形、垂直位移沉降观测方案的确定及数据采集。

监测的主要内容为大坝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左右岸及原开挖料场变形、沉降监测。

关键词:水平位移变形监测;垂直沉降监测;二等水准;交汇法;变形分析1工程概况波堆水电站属波得藏布流域规划四级梯级水电站中的第三级水电站,主要开发任务是发电。

工程位于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倾多镇境内,波得藏布中下游河段(通多村附近),距离倾多镇12km,波密县43km。

波堆水电站为波得藏布四级梯级水电站开发中的第三级,为坝后引水式水电站。

波堆水电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2453km2,年平均流量为132m3/s。

水库正常蓄水位2788m,死水位2784m,水库总库容1087.52万m3,电站装机3台,单机容量3200kW,总装机容量为9.6MW。

工程由首部取水枢纽工程(包括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左岸洞式溢洪道和泄洪洞等主要建筑物)、引水发电隧洞和厂区枢纽工程(包括地面厂房、升压站和尾水等主要建筑物)组成。

工程总体布置是采用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碎石土坝挡水、左岸洞式溢洪道+泄洪洞(兼导流隧洞)、左岸发电引水洞引水和地面厂房。

大坝位于东经95°32′10″,北纬30°05′40″,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坝顶长147.7m,坝顶宽7.00m,最大坝高44.65m。

2外部变形监测布置及要求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一般规模大、范围广、影响因素多,单纯依靠内观监测仪器监测建筑物的性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为了能正确、全面地了解、掌握工程的工作性态,分析和预测预报岩体及相邻建筑物的变化趋势,使用测量仪器与专用仪器对枢纽建筑物表面变形现象进行监测,通过监测确定在各种负载和外力作用下,水工建筑物的形状、大小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了解大坝及其附属建筑物的表面变化规律、为评定大坝运行安全提供基本的信息资料。

大坝外部变形监测是监测组成的主要内容,建立牢固、稳定、可靠的基准点是外部变形监测的首要任务。

波堆水电站的基准网主要分为水平位移监测基准控制网、垂直位移监测基准控制网,主要任务是监测大坝、左右岸坡、下游厂房及DJ1原料场的位移和沉降。

根据《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16的要求,对坝区网点的选择、监测精度和稳定性都做了勘察和研究。

根据地形、地质和波堆水电站建筑物的特点,对网点的体系的构建、基准网点数量、位置通视、覆盖率等做了深入思考。

2.1布置波堆水电站地处高原地区,坝址区域处于峡谷带,河床狭窄,右岸山体垂直高耸,两岸基本成V型的河谷。

电站每年4-10月份雨量充沛,很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大坝属于沥青混凝土芯墙土石坝,蓄水后坝体变形、沉降的监测也尤为关键。

波堆水电站的平面控制网基准点由业主提供的设计GPS基点引测,设计GPS点由三个水准高程点和两个平面坐标点组成。

波堆水电站平面控制网由四个网点构成,沿大坝左右两岸分布。

平面监测网基准点选择通视良好、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测线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观测墩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固可靠,不易变形,底部开挖至新鲜或微风化基岩上,并与基岩紧密结合,保证观测墩的稳固。

观测墩顶部设置强制对中盘,强制对中盘调整水平,不平度小于4′。

具体埋设和技术要求完全按照《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16的要求执行。

布置网如下图1所示图1 水平布置基准网图沉降位移监测网的基准点设在了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打孔安装埋设了双金属标。

打孔深度35m,孔底深度完全位于完整基岩面上,孔径不小于ф325 mm,确保双金属标的273фmm外保护管安装;孔斜不大于0.5°。

标心铝管为铝锰合金管。

使用橡胶环来固定标心管,标心管丝扣要防水,安装后钢标比铝标高出35~45mm。

安装完成后在保护管与孔壁之间填入细砂,保证密实。

孔口1m管外孔隙用水泥砂浆填注。

平面位移监测点全部设在了大坝坝顶下游,分别为点号005、006、007、008,坝体在填筑完成后,在回填料层深挖1.5m,浇筑基座,采用钢筋混凝土标墩是观测稳固连接。

,具体埋设和观测技术要求按照设计图纸和《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的要求执行。

垂直位移变形网的测点共12个,分别安装埋设于浇筑的混凝土观测墩上,安装了测点保护罩进行了保护。

测点主要沿左岸上坝路和下游道路布设,用来监测大坝、尾水厂房、升压站及周边附属建筑物的垂直位移沉降。

2.2 设计等要求2.2.1依据规范规程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 5173-2012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4《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5178-20035《西藏波堆水电站外部监测设计报告书》SGBD-20142.2.2主要技术指标注:n为测站数变形量的正负号与变形方向之间关系的规定水平位移:向下游为正,向左岸为正,反之为负。

垂直位移:下沉为正,上升为负3变形监测实施3.1外部变形观测情况简要说明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平位移监测基准控制网的复测、垂直位移监测基准控制网的复测、水平位移监测第二期数据采集、垂直位移监测第二期数据采集。

水平位移监测和垂直沉降位移监测数据计算,对比以往监测数据,得出结论来了解大坝外部变形的基本规律。

水平监测基本网点8个,其中基准点4个,水准沉降位移监测点13个。

采用TS50全站仪一台(测角精度0.5",标准模式下的测距精度1mm+1ppm)、DNA03水准仪一台(测量精度:每公里往返标准偏差0.3mm)。

内业数据处理采用的软件:徕卡水准网平差软件一套、徕卡变形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软件一套、科傻控制测量数据处理通用软件一套。

3.2平面坐标及高程系统建立平面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均采用假定系统,平面坐标系X轴平行于坝轴线,左岸方向为正向;Y轴垂直于坝轴线,下游方向为正向;平面坐标系统原点为水平位移监测点中的008号点所在的位置分别向右岸和上游平移10000m所得,即008号点发生水平位移前的的初始坐标值为X:10000,Y:10000。

高程系统起始面为坝顶垂直位移监测点所在的平均地面向下平移2793.15m,即坝顶垂直位移监测点所在的平均地面发生垂直位移前的初始高程为2793.15m。

3.3水平位移控制网复测考虑到对观测精度的影响,监测网型和方案不变的情况下,首先对DJ原料场设立的003号,右岸004号点,左岸002号点,以及大坝下游左岸001号点基准点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进行了复测。

复测结果如表3.3.1所示由于《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 5173-2012的标准主要以点位中误差来稀量平面控制网的精度,因此,通过上表的计算结果与规范规定的相应控制网等级相比照,得出计算结果的中误差达到二等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3.5沉降监测(沉降位移监测)沉降变形监测采用严格的二等水准测量标准,主要是以BM07号基点出发,沿大坝上下游的河流两岸成环形布设的测点来进行观测,测出各个监测点的高程,最后平差跟以前所测的初始值对比,推算出本次观测沉降值和累计沉降值,具体的测量路线如下图3.1所示波堆水电站沉降观测测量路线示意图3.5.13.6观测路线和基点校测水准测量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来观测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有已知点的高程来推算未知点的高程,经过计算获得沉降值。

根据相关规范及二等水准测量观测顺序的要求确定波堆水电站的水准观测的的顺序为: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所有测站数必须是偶数结束。

前后视距差不得超过1米,累积差不得超过3米。

由于基点长时间暴露在外,往往会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破坏和影响,为了使观测数据更加精确需对垂直位移监测基准控制网进行了复测。

复测结果如表3.6.1所示如图中所示波堆水电站的水平位移变化量为005号点向下游方向偏移12.2mm,向右岸方向偏移3.3mm,006号点,向下游方向偏16.4mm,向右岸方向偏移0.4mm,007号点向下游方向偏移15.8向右岸方向偏移1.7mm,008号点向上游方向偏移1.3mm,向左岸方向偏移2.8mm。

而变化量最大为006号点。

结合平面控制网布点位置,我们不难看出沉降量较大的3个点都布设在大坝坝顶下游方向。

波堆水电站垂直位移观测数据采集成果统计表4.25结束语从波堆水电站的水平位移监测成果图4.3和垂直位移监测成果4.4来看,波堆水电站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变化最大量都出现在了大坝左岸方向,从位移及沉降变化量来看,波堆水电站的位移变化和沉降变化非常小,所有点位的沉降和位移都符合其规律,满足规范和设计等级要求,目前大坝主要受到坝体自重和渗透水压力的影响,个别点位出现了微量的不均匀沉陷,但是对大坝的主体不会造成过大的危害。

波堆水电站运行一年来大坝等主要水工建筑物平面位移、垂直沉降位移的变化量都不是很大。

但为了保证大坝及其它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应对主要水工建筑物定期检查,及时进行资料分析和评价。

对可能会发生破坏的部位和过大变化的部位应密切关注。

水电站运行期的安全监测至关重要,为了能更加准确的判断,外部变形监测数据应该和永久性内部观测数据想比较对照,作出综合评判保证大坝安全经济的运行。

参考文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土石坝安全监测规范》SL551-2012[3]《国家一、二等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作者简介:刘和平,(1984-),男,甘肃平凉市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西藏波堆大坝安全监测项目部项目经理,工程师,本科,从事大坝安全监测与自动化工作。

王辉,(1984-),男,甘肃通渭县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关刀桥安全监测项目部项目经理,工程师,本科,从事大坝安全监测与自动化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