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两首》导学案【课题】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学习目标】1. 了解泰戈尔、冰心及相关文学常识,扎实掌握“匿笑、祷告”等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提高鉴赏审美能力。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借物喻人、托物抒情的写法,体悟诗的意蕴。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培养孩子珍重母爱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鉴赏审美能力,培养孩子珍重母爱的情怀。

学习难点:掌握借物喻人、托物抒情的写法,体悟诗的意蕴。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并思考本节重点内容,完成预习案,联系生活实际,尝试探究案问题,组长搞好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位同学能认真、高质量预习。

2、AB层完成导学案上所有问题,C层掌握基础知识。

3、将预习时有疑问或不能解决的用红色笔标记,并总结到“我的疑惑”中,以备上课交流。

预习案一、作家作品第 2 页第 3 页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生于地主家庭。

曾留学英国。

1921年在桑蒂尼盖登创办国际大学。

用孟加拉文写作,一生创作丰富。

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王后》等。

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冰心(1900-201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现代小说家、散文4、文章题为“荷叶母亲”,哪一句话写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5、文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为红莲而动的?红莲我的心情亭亭立着烦闷、不适意(浓阴的天,为红莲而担忧)左右欹斜无法可想(担忧伤心、无计可施,为荷叶的出现做铺垫)不摇动了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感动(赞美荷叶,为红莲而高兴)六、这两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点,在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点?语言上:《金色花》语言轻快活泼,富有童趣。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千古传诵,歌颂母爱的诗歌——《游子呤》,下面让我们集体背诵这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金色花》《荷叶母亲》(板书课题)二、交流资料1、大屏幕展示泰戈尔、冰心画像及其概况。

2、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沉船》、《小沙子》等,泰戈尔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3、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超人》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播放《鲁冰花》背景音乐,并范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多媒体显示:衍(yǎn)匿笑(nì)沐浴(mù)祷告(dǎo)并蒂(dì)菡萏(hàn)(dàn)欹斜(qī)徘徊(pái)(huái)4、教师指点,学生朗读。

5、组织朗读竞赛。

把全班分成男生、女生两大组,组织一场男、女生朗读竞赛。

可分为集体朗读竞赛和个人朗读竞赛。

四、再读课文,研讨内容〈一〉大屏幕显示研讨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文诗两首》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文诗两首》导学案《散文诗两首》导学案一、知识与能力: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把握诗文感情。

2、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2、把握诗文感情基调,通过诵读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妈妈的吻》,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我少年时代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

你能听出歌中蕴涵的感情吗?(学生回答)歌曲既唱出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诗歌美在哪里?3、朗读活动三:读出诗歌意境。

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整体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美好意境。

(三)创意表达写一写: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宁愿化作一朵圣洁的金色花,悄悄地爱着母亲,带给母亲一份芳香、一片影子、一个惊喜。

善良而富有想象力的你们呢?将以怎样的方式回报母亲,为爱你的母亲做点什么呢?请你按照“假如我变成了,我要”的句式,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吧。

学生创作,然后集中展示自己作品。

四、学习《荷叶母亲》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1、美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悟—①作者三写红莲,请感知内容和情感变化,完成下表。

环境红莲心情一写红莲二写红莲三写红莲②作者是怎样托物寄情,以花喻人的?请说明。

3、根据你的生活经历和读过此文的感受,请从红莲的角度,向荷叶表达心声。

五、教师寄语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六、作业设计搜集阅读表现母爱的作品,编撰一期以母爱为主题的手抄报。

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7.散文诗二首学习重点:1.整体把握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感情基调。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3.初步感短散文诗的特点。

课前预学初步感知【查一查】1.查找相关资料,并填空。

泰戈尔——_________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

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等。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____________,作家,诗人。

著有诗集《》《》,散文集《》《》等。

【读一读】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嗅.闻()衍.那()花瓣.()膝.上()姊.妹()匿.笑()祷.告()沐.浴 ( )并蒂.()菡萏..()..()攲.斜()荫蔽3.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我暗暗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偷偷地笑)B.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花带来的好兆头)C.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

(倾斜,歪斜)D.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了,愈下愈大。

(停止不动)4.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们的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C.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理一理】5.把握课文内容,填空(1)按例子概括《金色花》中“我”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的另外两次嬉(1)母亲做祷告时,我散发香味。

(2)(3)(2)《荷叶·母亲》中描绘了有关红莲的几幅画面,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一问】6.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一定产生了一些疑问,挑你认为有价值的写下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 反复朗诵:感受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2. 把握散文诗的思想感情。

3. 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积累。

(1)作家简介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新月集》、《文明的危机》等。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1]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并蒂.( ) 匿.( )笑 祷.( )告 菡萏..( ) 徘徊..( ) 荫.( )蔽 攲.( )斜 姊.( )妹 罗摩.( )衍.( )那 分歧.( ) 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泰戈尔(1861—1941): 、文学家:1913年获 奖:著有诗集《 》《 》《 》等。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

听读课文朗诵。

合作探究第一课时 《金色花》1.《金色花》中的孩子与母亲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怎样的情感?2.《金色花》结尾写道:“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母爱的?3.《金色花》中提到的母亲和孩子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母子之情?第二课时《荷叶·母亲》1.第二小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第四节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两缸莲花的不同命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不同的结局:并指出形成不同命运的原因。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含答案)

导学案7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背诵全文2.过程和方法:(朗读、品味、欣赏、感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得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目标1、2知识链接金色花和泰戈尔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美丽。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吉檀迦利》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了解散文诗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学法指导:自读批注方法:1、初读,边读边用符号批注。

段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生字难字‚●‛、生词用‚〓‛、有疑问处‚﹖‛、容易写错、读错的字‚△‛、承上启下的句子‚_‛、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用‚()‛圈出。

2、默读,用文字批注:在文中标出生字的拼音、生词的语境意义;在文后批注这首诗写了什么?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金色花》的作者是(国名)作家、诗人(姓名)。

本文选自《》。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匿()笑沐()浴祈()祷罗摩衍那()3.文中体现作者想象句子是。

4.文中金色花三次和母亲嬉戏时: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二、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 第一段要读出孩子怎样的口吻?2.‚孩子,你在哪里?‛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精选4篇】篇一:《散文诗两首》的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1、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通过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3、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4、通过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二、重点:朗读训练和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难点: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课前准备:学习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简介、重点字词、朗读练习,质疑问难四项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引课题:配乐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图片,教师语言导入: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

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

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女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二、读“荷”,说印象:1、1、2小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预习学案上的作家作品简介和重点字词。

2、第3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

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3、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4、谈谈触动你心灵的地方。

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1、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被5—7段中展现的画面感动了,请你和着优美的旋律自由的、动情的大声朗读,让美好的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2、小组合作探究:以6人小组为单位对5—7段进行品位和赏析,提示:(1)、为画面拟写小标题、(2)、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究。

每组一个主要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板书: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孩子。

)4、让我们再次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5—8段,回味这温馨感人的画面)。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这两首诗所蕴涵的哲理。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乐趣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教材分析】《金色花》表达了小小孩领受着母爱,也想着如何回报母爱?他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从小孩对母亲的爱,能够想到母亲对小孩的爱。

《荷叶母亲》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蔚籍和力量;无私的母爱,将永久爱护我们,伴我们一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的力量催动了世界的进展。

今天我们一起来观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热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朗读诗歌1、扫除文字障碍2、朗读诗歌:(1)师配乐范读。

(2)生配乐仿读。

三、合作探究:(一)感悟诗歌1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如何样的思想感情?2、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什么缘故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3、课文中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什么作用?结尾“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有什么作用?4、探讨课文以化叶喻人的妙处。

(二)问题探究:1、作者什么缘故把小孩想象成一朵金色花?2、小孩什么缘故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让妈妈明白?3、什么缘故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小孩”?四、拓展练习:母爱就在我周围,如涓涓细流时时培育着我们,现在请同学们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爱。

(尝试写诗,教师作指导,进行鼓舞性评判)五、教师小结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盗母子情深,感受盗母子之爱,那么亲昵,那么亲热。

什么缘故小孩那么欢乐,那么天真,那么爽朗,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

爱是交流的。

小小孩领受着母爱,也想着如何回报母爱?他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从小孩对母亲的爱,能够想到母亲对小孩的爱。

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诵读本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把握诗文感情。

2、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
感染。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2、把握诗文感情基调,通过诵读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妈妈的吻》,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课前
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我少年时代的一首歌曲,
20 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很动人。

你能听出歌中蕴涵的
感情吗?(学生回答)
歌曲既唱出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
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种真切的母子深情不会因为时空流转而
改变,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散文诗两首》,接受一次更美的亲情洗礼吧!
二、明确学习内容:师生同学《金色花》,学生自主学习《荷叶母亲》。

三、学习《金色花》
(一)整体感知
读一读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散文诗,并思考感情基调。

2、勾画字词,查助学资料解决。

、” 、”
说一说
说说透过精美的语言文字所看到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概
括明确文章描绘的五幅画面。

(二)精读课文
1、朗读活动一:读出人物形象。

议一议: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人物的言行中感受人物形象,然后说说读出一个怎样的妈妈和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朗读之后探究人物形象,以
“我读出了一个的妈妈(孩子),你看(听)”的形式说话。

(结合文章的具体情景和相关语句进行说明) 2、朗读活
动二:读出诗歌情感。

想一想:诵读这首散文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感情?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
3、朗读活动三:读出诗歌意境。

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整体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美好
(三)创意表达写一写: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宁愿化作一朵圣洁的金色花,悄悄地爱着母亲,带给母亲一份芳香、一片影子、一个惊喜。

善良而富有想象力的你们呢?将以怎样的方式回
报母亲,为爱你的母亲做点什么呢?请你按照“假如我变成
了,我要”的句式,表达你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吧。

学生创作,然后集中展示自己作品。

四、学习《荷叶母亲》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
究。

1、美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悟一①作者三写红莲,请感知内容和情感变化,完成下表。

环境红莲心情
一写红莲二写红莲三写红莲
②作者是怎样托物寄情,以花喻人的?请说明。

3、根据你的生活经历和读过此文的感受,请从红莲的角度,向荷叶表达心声。

五、教师寄语
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
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六、作业设计
搜集阅读表现母爱的作品,编撰一期以母爱为主题的手抄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