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政策
我国耕地保护基本政策

我国耕地保护基本政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耕地资源,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保持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1. 耕地保护红线制度我国实行了耕地保护红线制度,将国家确定的耕地保护红线划分为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用地。
基本农田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不得用于建设或者转为非农业用地。
一般农用地可以适度开发利用,但需严格控制规模,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2. 耕地违法用地查处制度针对耕地被非法占用或违法使用的情况,我国实行耕地违法用地查处制度。
对于未经批准的耕地占用,将依法予以处罚,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同时恢复原耕地功能,保障耕地资源的完整性。
3. 土地流转政策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我国出台了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民将分散的小块耕地流转给专业的农业经营主体。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减少耕地碎片化现象。
4. 耕地质量监测制度我国建立了耕地质量监测制度,定期对全国耕地进行监测评估,及时掌握耕地的质量状况。
通过监测结果,可以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轮作,提高耕地的肥力和产量,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5. 耕地保护奖励政策为了激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耕地保护工作,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耕地保护奖励政策。
对于严格保护耕地、积极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鼓励他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耕地资源。
结语我国的耕地保护基本政策是保障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要共同努力,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好我国的耕地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评价我国耕地保护政策

评价我国耕地保护政策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评价: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
例如,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耕地占用税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和地方性法规,进一步细化了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强化土地利用监管政府在耕地保护中强化土地利用监管,通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
同时,加强土地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土地利用合法合规。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护了耕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三、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政府在耕地保护中注重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这不仅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还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政府在耕地保护中注重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加强信息公开、建立举报机制等方式,提高公众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这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然而,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政策执行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地区存在违规占用耕地现象;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够高,导致部分地区耕地产出效益较低;公众参与渠道不够畅通,社会监督力量有待加强等。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等。
总之,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政府应继续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加强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科技创新,同时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共同推动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耕地保护的基本政策

耕地保护的基本政策
耕地保护的基本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农业土地资源,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保持耕地数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政策措施包括:
1. 严格实施耕地占用审批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想要占用耕地,都必须先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并且要严格按照审批的要求进行开发和利用。
2. 加强土地管理。
加大对土地的监管力度,防止违法用地、非法占地行为,惩处违法行为,保障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3. 改良耕地质量。
通过科学的农业耕作技术和土地管理技术,改良土地质量,提高农作物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4.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研发,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5.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建设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业电网等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
6. 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通过绿化、植树造林等方式,修复已经退化的土地。
同时,加大对农田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的治理力度。
总之,耕地保护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耕地保护政策宣传手册

耕地保护政策宣传手册亲爱的朋友们,你是否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粮食,都是由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在广袤的耕地上种出来的呢?而这些耕地,正是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的基石。
那么,你知道吗?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耕地,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耕地保护政策。
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耕地保护政策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保护好我们的耕地,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那么,这些政策都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呢?政府要求各地要严格控制耕地的用途转换,保护好现有的耕地资源。
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随意将耕地转换为其他用途,比如建工厂、盖房子等等。
政府还要加强对耕地的质量保护。
这就要求农民朋友们,在种植作物的时候,要注意科学施肥,不能过量使用农药,保护好耕地的质量。
再次,政府还要加强对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按照国家的要求,合理规划耕地资源,确保耕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政府还要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监管。
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加强对耕地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护好耕地资源。
朋友们,耕地保护政策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它关系到了我们的粮食安全,关系到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耕地保护的行动中来,保护好我们的耕地,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参与到耕地保护的行动中来呢?我们要增强耕地保护的意识,认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要遵守耕地保护的政策,不违反规定,不破坏耕地。
再次,我们要积极参与到耕地保护的行动中来,比如可以参加耕地的整治、耕地的保护等等。
朋友们,耕地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保护我们的耕地,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吧!让我们共同守护好这片黑色的土地,让它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粮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耕地保护政策宣传手册,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了解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都能积极参与到耕地保护的行动中来。
让我们共同守护好这片黑色的土地,让它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粮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耕地保护政策宣传手册广阔的田野,孕育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更支撑着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总结

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总结引言:耕地是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提高耕地的地力,我国实施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
2024年,各级政府继续加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力度,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资金投入、补贴对象、补贴标准等方面对2024年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进行总结。
一、政策背景1.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策略的制定国家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我国的粮食安全水平,国家确定了粮食生产能力和耕地保护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提高耕地的地力,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2.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脆弱性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土地资源相对有限,承载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保护好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是必不可少的。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能。
二、资金投入2024年,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资金支持。
据统计,全国各级政府共投入资金XX亿元。
其中,中央资金XX亿元,地方资金XX亿元。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耕地保护工程的建设,耕地地力提升技术的推广以及补贴资金的发放等方面。
三、补贴对象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主要对象包括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根据国家的规定,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主要条件包括合法持有耕地、按照规定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按照规定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四、补贴标准2024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一般来说,补贴标准分为面积补贴和绩效补贴两部分。
面积补贴是按照耕地面积来确定的,即每亩耕地补贴金额。
绩效补贴则根据农民的实际耕作情况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给予相应的补贴。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地根据本地的耕地地力保护情况和财政状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
我国的耕地保护政策专题

关于“保护性耕作”
■ 国际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 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除草剂 来控制杂草。”
■ 技术要点: 免耕播种施肥 深松 控制杂草 秸秆及地表处理
■ 所需农业机械:免耕播种机;秸秆粉碎还田机。
我国保护性耕作现状
■ 2010年,实施181个部级项目县,带动各 地建设141个省级项目县,面积达7600万 亩。
(2)哪些耕地纳入基本农田?
■ (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 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 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 的中、低产田; (三)蔬菜生产基地; (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3)基本农田的划定数量
■ 基本农田的面积应占本区(以省为单位) 耕地的80%以上。
1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发源地:湖北
■ 1988年,湖北省荆州市在全国率先划定 基本农田保护区,利用一年时间即划定 了面积1182万亩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占 当地当时耕地面积的85.15%。
■ 1989年6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农业部在 湖北省荆州市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基本农 田保护会议,推动全国建立和落实基本 农田保护制度。
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的决定》。 ■ 修订:1998年8月29日。 ■ 第二次修正:2004年8月28日,人大常会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 法〉的决定》。
颁布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 理法实施条例》
■ 新颁布:1991年1月4日 ■ 修 订:1998年12月27日
四、为什么要保护耕地?
■ (一)理论基础 ■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 土地是植物赖以生长发育的母体; ■ 植物生产是第一性的,动物生产是第二
保护耕地红线政策的具体内容

保护耕地红线政策的具体内容
保护耕地红线政策主要是为了保护中国的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其具体内容包括:
1.固定耕地红线。
中国设定了约1.8亿公顷的固定耕地红线,
禁止侵占、破坏和建设。
在城市、工业区等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规划中,必须严格遵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耕地面积不少于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
2.保护耕地水利设施。
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尊重
并保护耕地用水的利益,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建立耕地保护和利用的长效机制。
包括加强土地管理、提高
耕地利用效益、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提高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
4.严格监督执法。
在耕地保护和利用方面,要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对耕地保护红线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加大对耕地侵占、破坏和占用的惩治力度,保障耕地资源不被滥用和浪费。
总之,保护耕地红线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耕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耕地保护的政策、原理和技术逻辑

《耕地保护的政策、原理和技术逻辑》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耕地资源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耕地保护不仅关乎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耕地保护的政策、原理和技术逻辑,希望能够对这一重要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政策背景1.耕地资源的重要性在农业农村部门的倡导下,耕地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耕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更是维系农民生计的重要条件。
保护耕地资源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政策目标之一。
2.政策法规的制定为了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如《耕地保护法》、《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力求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和保护耕地资源。
二、原理分析1.耕地资源的稀缺性耕地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剧了对耕地资源的需求。
保护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原则必须得到重视。
2.生态与经济的平衡耕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
只有在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上找到合适的路径,才能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技术逻辑1.精细化管理技术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精细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成为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监测,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管理。
2.轮作休耕制度轮作休耕制度通过合理轮作和科学休耕,可以有效地减缓耕地的退化和沙化现象,保护耕地的肥力和透气性。
四、总结与展望耕地保护的政策、原理和技术逻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农民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监管,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共同努力,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在我看来,耕地保护不仅仅是一项政策,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只有深刻理解耕地保护的政策、原理和技术逻辑,才能更好地推动这一工作的落实和发展。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保护耕地资源作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征收审批权限
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国务院的审批权限 (1)基本农田 (2)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 (3)其他土地超过70公顷的 省级人民政府的审批权限 征收除国务院审批权限以外土地的,由省级人 民政府批准。 (1)低于35公顷面积的耕地(不包括基本农田) (2)低于70公顷面积的其他土地
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后果
1、农地产权制度的残缺 2、耕地保护中的政府失灵 3、征地制度不完善 4、公众参与制度缺失
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方向1、实行有区别的耕地保护政策。 方向2、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市 场,赋予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自主权。 方向3、建立和完善战略储备耕地政策。 方向4、开发和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资源 方向5、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使得耕地保护 与增加农民收入同步。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 殊保护而依 我国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工作始于1988年, 并于1994年通过发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首次建立起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
我国的耕地质量
2009年12月24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中国耕 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该成果历时十年。 调查评定因素:自然条件、耕作制度、基础 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及投入等。 全国耕地质量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 最好,15等最差。平均等别为9.80等,等别 总体偏低
变 二、现阶段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主要内 容 三、现阶段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状况及 评价分析 四、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演变
(一)1978~1985年:保护意识觉醒期 (二)1986~1997年:保护政策制定起步期 (三)1998~2003年:保护政策体系初建期 (四)2004年以来 :保护政策体系完善期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建设项目占用一亩耕地 都要经国务院批准。 但是,2012年在1月8日国土资源部公开的对 四起违法案件的挂牌督办处理结果中,江苏 省宿迁市以及山西省朔州市两起案件竟然分 别违法占用耕地152.72亩和320.71亩。 国土资源部表示,包括这两起案件在内共4起 违法案件均已查处到位。
现阶段我国的耕
地保护政策
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 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 根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 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 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摘自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内容安排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政策演
征地补偿费
征地补偿费是指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时,按 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被征地单位的补 偿各项费用。是指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的总和。 标准为: 百万人口的城市,每征用一亩菜地,缴纳 7000-10000元; 50万以上不足百万人口的城市每征用一亩地, 缴纳5000-7000元; 不足10万人口的城市,每征用一亩菜地,缴 纳3000-5000元。
1998~2003年 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初建期
1998年8月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首次以 立法形式确认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 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004年以来 耕地保护政策体系完善期
2004年中央1号文件《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 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政 府要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005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严格保护耕地 特别是基本农田。 2006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耕地占用税、土地 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缴和使 用方面做出了有利于耕地保护的规定。 2007《政府工作报告》发出“一定要守住全 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的最强音。
耕地占用税
1987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即日起施行。征税目 的在于限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建立发展 农业专项资金,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协调发 展。 1987年,开始征收“耕地占用税”。 征税范围包括种植农作物耕地、鱼塘、园地、 菜地和其他农业用地。耕地占用税以占用耕 地建房和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为纳 税人,采取地区差别税率
对保护政策演变的总体把握
1、国策(1981年)→基本国策(1986年)→生命 线(1997年)→红线(2007年) 2、土地管理局(1986年2月)→国土资源部(1998 年4月)→垂直领导(2004年) 3、保护政策→最严格的保护政策(2003年10月) 4、提高耕地占用税(1987年→ 2007年) 5、占补(量)平衡(1999年)→占补(质)平衡 (2006年) 6、基本农田(1994年)→永久基本农田(2008年)
耕地保护应数量质量并重
为什么要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保护? 耕地的数量保护固然重要,但没有质量的数量是不 可靠的,仅保住18亿亩耕地数量是不够的,必须从 数量管护转向数量质量并重管护,通过各种有效措 施,提高耕地质量等级,确保耕地生产能力稳步提 升。 由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全国耕地质量等级状况 总体偏低 ,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分布上还存在经济发 达地区与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复合的特点。 现实要求。耕地数量和质量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因 此要加强数量质量的一体化管理、建设和保护。
方向1、实行有区别的耕地保护政策
(二)1986~1997年 保护政策制定起步期
1986年,中发7号文件《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 乱占耕地的通知》第一次提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 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 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6年6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0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严格执行建设用地 计划和建设用地审批,提出建设占用耕地的要承担 开发土地的义务。 1994年8月,国务院发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三、现阶段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 主要内容
(一) 目标 1、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2、确保基本 农田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二) 任务 要落实坚守红线、严格监管的责任,这是最 为根本的任务
措施
搞好城镇建设规划,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 耕地 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征收耕地占用税 建立保护补偿机制 划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 提高耕地质量
1~ 4等 5~ 8等 9~12等 13~15等
优 高 中 低
2.67% 29.98% 50.64% 16.71%
我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偏低,处于
中等偏下水平
提高耕地质量
严禁工业废弃物向农田排放 发展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 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 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 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 其技术实质是通过残茬覆盖地表和简化耕作,减少 水土流失,培肥地力、保护环境和资源。
免征、减征耕地占用税
免征耕地占用税 1.军事设施占用耕地。 2.学校、幼儿园、养老院、医院占用耕地。 减征耕地占用税 1.铁路线路、公路线路、飞机场跑道、停机 坪、港口、航道占用耕地,减按每平方米2元的税 额征收耕地占用税。 2.农村居民占用耕地新建住宅,按照当地适 用税额减半征收耕地占用税。 免征或者减征耕地占用税后,纳税人改变 原占地用途,不再属于免征或者减征耕地占用税情 形的,应当按照当地适用税额补缴耕地占用税。
(一)1978~1985年 保护意识觉醒期
197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开垦荒地,促使耕地 面积逐年增加。 198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分珍惜每寸土地, 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应该是我们的国策,要求基本 建设和农村建房不能乱占滥用耕地。 1982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滥占耕地建房看作当时 农村中必须刹住的两股歪风之一。 1983年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 题》将“耕地减少”列为当时农村三大隐患之一, 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建房”和“爱惜每 一寸耕地”。
哪些耕地纳入基本农田
(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和地方人民 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 (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 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三)蔬菜生产基地; (四)农业科研、教学实验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 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制定的有关规章对基本农田保 护制度作了规定。
当于19.5亿亩), 到2001年减少为127082千公顷(约19 亿亩)。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截止到 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 18.27亿亩,比2005年度末净减少460.2 万亩。
按照耕地减少的这个速度计算,要实现“十 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 确保不低于18亿亩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为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中国年均净 减少耕地面积不能超过650万亩, 而根据1999-2005年的数据计算,全国年均 耕地减少面积达到1629万亩!!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2010年 耕地面积总额为12172万公顷。
坚持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法》确定的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 通过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 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安排使用土地,严格控制 占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实现土地资源合理 配置,合理利用,从而保证耕地数量稳定
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 的重要制度。 推广实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项目挂 钩制度,确保建设占用耕地真正做到占一补 一;推进耕地储备制度的建立,逐步做到耕 地的先补后占; 强化耕地的占补平衡管理,这是耕地保护的 最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