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学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学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2016-2017学年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计45分)1.(3分)首先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A.阿基米德B.牛顿C.托里拆利D.伽利略

2.(3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明同学提包回家的情景,他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A.

将包提起来

B.

站在水平匀速行驶的车上

C.

乘升降电梯

D.

提着包上楼

3.(3分)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B.C. D.

4.(3分)如图,A、B、C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浸入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 A、F B、F C,则()

A.F A<F B<F C B.F A=F B<F C C.F A<F B=F C D.F A=F B=F C

5.(3分)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相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绳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不相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不相等

6.(3分)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铝球浸没于某种液体中,放手后,木球悬浮而铝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F木=F铝B.F木<F铝 C.F木>F铝 D.无法确定

7.(3分)下列关于弹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物体形变的程度越大,弹力越小

D.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限度,因为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8.(3分)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N的物体,拉力F 的大小为30N,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N,则A处的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A.45N、50% B.45N、75% C.60N、50% D.60N、75%

9.(3分)下列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

茶壶B.船闸

C.

橡皮膜向外凸出

D.

下水道存水管

10.(3分)如图所示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对力属于平衡力()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B.茶杯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桌子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11.(3分)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12.(3分)用50N的水平力拉着重为200N的物体在2s内沿着水平方向前进了4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做功800J B.拉力的功800J

C.拉力做功为0J D.拉力的功率为100W

13.(3分)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只有两个物体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至少有两个物体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D.物体施力的同时必然受力

14.(3分)如图为淮安市有轨电车某一车站的设计方案,与站台连接的轨道为一个小的坡度,据工程师介绍:这样能有效的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车进站时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B.电车出站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C.电车出站时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D.电车进站时动能、势能不变

15.(3分)图中的四个实例,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鞋底的花纹

B.

浴室脚垫做得凹凸不平

C.

在合页轴上加润滑油

D.

矿泉水瓶盖上的条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2分)

16.(4分)玩滑板车是小朋友喜爱的一项运动,如图所示,小朋友一只脚踏在滑板上,另一只脚向后蹬地,滑板就能向前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此时若停止向后蹬地,滑板由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17.(4分)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使得车子上方与下方气体的压强不相等,造成轿车对地面的压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轿车所受重力。

18.(4分)如图所示的钳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它的钳柄上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使用钳子剪铁丝时,它是(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19.(4分)一个质量是6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N,如果往盐水中注入清水,鸡蛋将。(填“下沉”“上浮”或“不动”)(g=10N/kg)20.(4分)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5s的时间内使G=600N的重物上升了4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80%,则拉力F是N,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是m/s。21.(4分)将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90g水从大烧杯中溢出;

=×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60酒精从大烧杯中溢出。已知ρ

103kg/m3,已知ρ酒精=×103kg/m3,则物块的密度是kg/m3

三、探究实验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22.(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用质量不同的A、B两个小球(m A>m B)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纸盒。实验中通过采用的操作方法,使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的速度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的大小,可以比较A、B两个小球的的大小。

(2)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有关。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有关。

23.(4分)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用小桌、砝码和泡沫塑料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验:

在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同学是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的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图中甲、乙、丙两个实验是用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的;根据图中乙、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4.(8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0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C 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F的力臂大小为cm。

四、计算题(共计13分)

25.(6分)由手工工作需要,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若干个相完全相同的重物,每个重物重300N,当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200N时,能匀速提起一个重物,(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动滑轮重为多少?

(2)匀速吊起一个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若绕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0N且重物不可拆分,求该滑轮组提升这些重物时最大的机械效率?

26.(7分)一个质量为600g,底面积为200cm2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杯子壁厚可以忽略不计)先往杯内注入5kg的水,此时水深为20cm(如图乙),再将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物件通过一与之相连的轻杆缓慢浸入水中,当还有五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时(如图丙),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与图乙相比增加了400Pa,此时杆对物体的压力为2N,求:

(1)空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没有放入物体时,杯内的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力;

(3)该长方体物件的密度。

2016-2017学年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八年级(下)期末物理

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计45分)1.(3分)首先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A.阿基米德B.牛顿C.托里拆利D.伽利略

【解答】解:由物理常识可知,首先用实验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

故选:C。

2.(3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明同学提包回家的情景,他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A.

将包提起来

B.

站在水平匀速行驶的车上

C.

乘升降电梯

D.

提着包上楼

【解答】解:A、拉力竖直向上并在拉力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拉力做了功,所以A不符合题意;

B、拉力竖直向上,而在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所以拉力不做功,B符合题意;

C、拉力竖直向上,并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拉力做了功,C不符合题意;

D、拉力向上,上楼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也移动了距离,所以拉力对包做了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3分)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B.C. D.

【解答】解: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AB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3分)如图,A、B、C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浸入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 A、F B、F C,则()

A.F A<F B<F C B.F A=F B<F C C.F A<F B=F C D.F A=F B=F C

【解答】解:由图可知,排开水的体积A最小,BC相同,根据公式F

浮=ρgV

可知,BC

所受浮力相同,A所受浮力最小,

即:F A<F B=F C。

故选:C。

5.(3分)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相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B.绳子受的拉力F1和F2大小不相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相等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不相等【解答】解:不计绳重及摩擦,

∵拉力F=(G

物+G

),n1=2,n2=3,

∴绳子受的拉力:

F1=(G物+G轮),F2=(G物+G轮),∴F1≠F2,

∵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W

额=G

h,W

有用

=G

h,

∴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

∵η=×100%,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A、B错;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n1=2,n2=3,提升物体的高度h相同,

∴s1=2h,s2=3h,

∴s1≠s2,

拉力做的功:

W1=F1s1=(G物+G轮)×2h=(G物+G轮)h

W2=F2s2=(G物+G轮)×3h=(G物+G轮)h

∴,W1=W2,

故C正确、D错。

故选:C。

6.(3分)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铝球浸没于某种液体中,放手后,木球悬浮而铝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F木=F铝B.F木<F铝 C.F木>F铝 D.无法确定

【解答】解:因为两球质量相同,木球悬浮,木球所受浮力F

=G,铝球下沉,铝球所

受浮力F

铝<G,所以F

>F

故选:C。

7.(3分)下列关于弹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物体形变的程度越大,弹力越小

D.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限度,因为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解答】解:

A、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能产生弹力,弹力的产生并不局限于弹簧、橡皮筋等物体,故A错误;

B、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能产生弹力,发生非弹性形变的物体不能产生弹力,故B错误;

C、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弹力越大,故C错误;

D、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限度,所受的力超过其弹性限度范围时,物体会被破坏,失去弹性,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故D正确。

故选:D。

8.(3分)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N的物体,拉力F 的大小为30N,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N,则A处的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A.45N、50% B.45N、75% C.60N、50% D.60N、75%

【解答】解:

(1)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此时A处绳子的拉力与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物体和地面之间摩擦力为f=45N,

∴A处的拉力大小为F A=f=45N。

(2)从图可知,由2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则s=2s

∵F=30N,f=45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η=═75%。

故选:B。

9.(3分)下列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

茶壶B.船闸

C.

橡皮膜向外凸出

D.

下水道存水管

【解答】解:A、茶壶的壶嘴与壶身底部相通,上端开口,壶嘴和壶身在同一高度,倒满水后,液面相平,利用了连通器。故A不合题意;

B、打开船闸的一端,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外面的船就可以开进船闸。然后把这一端船闸关闭。然后打开另一端的船闸,船闸里的水位逐渐与外面相等。船就可以开到另一端去,利用了连通器,故B不合题意。

C、橡皮膜向外凸出说明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没有利用连通器,故C符合题意。

D、下水管成U形,水不流动时,U形管里的水相平,可以防止下水道里的气味散发出来,利用了连通器,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0.(3分)如图所示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哪对力属于平衡力()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B.茶杯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桌子的重力与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D.茶杯受到的重力与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解答】解:A、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茶杯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满足了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桌子的重力受力物体是桌子,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茶杯,两个力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C错误;

D、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都竖直向下,而且大小也不相同,所以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11.(3分)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C.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D.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解答】解:

功率的大小同时取决于做功多少和所用时间。

A没有涉及到做功时间,不符合题意。

C、D没有涉及到做功多少,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3分)用50N的水平力拉着重为200N的物体在2s内沿着水平方向前进了4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做功800J B.拉力的功800J

C.拉力做功为0J D.拉力的功率为100W

【解答】解:

A、物体沿着水平方向前进,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做功为0J;故A错;BC、拉力做的功:W=Fs=50N×4m=200J;故BC错;

D、拉力的功率:P===100W,故D正确。

故选:D。

13.(3分)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只有两个物体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至少有两个物体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D.物体施力的同时必然受力

【解答】解:

A、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如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故A错误;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才能发生力的作用,故B正确;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C正确;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即物体施力的同时必然受力,故D正确。

故选:A。

14.(3分)如图为淮安市有轨电车某一车站的设计方案,与站台连接的轨道为一个小的坡度,据工程师介绍:这样能有效的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车进站时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B.电车出站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C.电车出站时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D.电车进站时动能、势能不变

【解答】解:AD、电车进站时,因为地势越来越高,电车的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故AD错误;

BC、电车出站时,是由高处向低处运动,重力势能又转化成了动能,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故B正确、C错误。

故选:B。

15.(3分)图中的四个实例,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

鞋底的花纹

B.

浴室脚垫做得凹凸不平

C.

在合页轴上加润滑油

D.

矿泉水瓶盖上的条纹

【解答】解:A、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鞋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

B、浴室脚垫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脚和脚垫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倒。不符合题意。

C、在合页轴上加润滑油,是相互接触的两表面彼此离开,减小摩擦力。符合题意。

D、矿泉水瓶盖上的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手和瓶盖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2分)

16.(4分)玩滑板车是小朋友喜爱的一项运动,如图所示,小朋友一只脚踏在滑板上,另一只脚向后蹬地,滑板就能向前运动,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此时若停止向后蹬地,滑板由于惯性,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解答】解:将一只脚踏在滑板上,另一只脚向后蹬地,给地面一个向后的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给人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人和滑板前进;

人和滑板原来是运动的,停止向后蹬地,人和滑板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

故答案为:相互的;惯性。

17.(4分)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使得车子上方与下方气体的压强不相等,造成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轿车所受重力。

【解答】解:轿车静止时,对地面压力等于重力;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小于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轿车上下方所受到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故答案为:大于;小于。

18.(4分)如图所示的钳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它的钳柄上刻有花纹是为

了增大摩擦;使用钳子剪铁丝时,它是省力(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解答】解:(1)钳柄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易滑落。

(3)根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

故答案为:摩擦;省力。

19.(4分)一个质量是6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N,如果往盐水中注入清水,鸡蛋将下沉。(填“下沉”“上浮”或“不动”)(g=10N/kg)

【解答】解:

(1)鸡蛋重:

G=mg=60×10﹣3kg×10N/kg=,

∵鸡蛋悬浮,

=G=。

∴F

(2)鸡蛋悬浮在盐水中,是因为鸡蛋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相等,若向杯中加入清水,使盐水的密度减小,而鸡蛋的体积(排开盐水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小,又因为鸡蛋重不变,所以此时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鸡蛋重,鸡蛋将下沉;故答案为:;下沉。

20.(4分)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5s的时间内使G=600N的重物上升了4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80%,则拉力F是250N,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是m/s。

【解答】解:

由图知,n=3,拉力端移动距离s=3h=3×4m=12m,

则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v===s;

因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所以拉力: F=

=

=250N 。

故答案为:250;。

21.(4分)将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90g 水从大烧杯中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160酒精从大烧杯中溢出。已知ρ水=×103kg/m 3,已知ρ酒精=×103kg/m 3,则物块的密度是 ×103 kg/m 3 【解答】解:

假设ρ物≥ρ水,物体将在水中悬浮或下沉在杯底,在酒精中下沉在杯底,此时排开水或酒精的体积相同;水和酒精的密度之比为5:4,根据F 浮=ρ液V 排g 可知受到的浮力关系为5:4,而现在根据F 浮=G 排=G 溢=m 溢g 可知浮力关系为19:16,所以ρ物≥ρ水不可行; 假设ρ物≤ρ酒精,物体将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或悬浮,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都等于自重,但是实际受到的浮力不相等,所以ρ物≤ρ酒精不可行;

由此可知,物体的密度一定是大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物体在水中会漂浮,而在酒精中下沉到杯底。

因为物体在水中漂浮,所以F 浮=G 物=m 物g ,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 浮=G 排=G 溢水=m 溢水g , 所以m 物=m 溢水=190g , 因为物体在酒精中下沉, 所以物体的体积:V 物=V 排==

=200cm 3,

物体的密度: ρ=

=

=cm 3=×103kg/m 3。

故答案为:×103。

三、探究实验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22.(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用质量不同的A 、B 两个小球(m A >m B )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纸盒。实验中通过采用 转换 的操作方法,使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底端时的速度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的大小,可以比较A 、B 两个小球的 动能 的大小。

(2)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速度有关。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有关。

【解答】解:(1)在此实验中,小球的高度在这个题中代表了其速度的大小,让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能够具有相同的速度;

采用本题采用了转换法,通过比较撞击纸盒距离的长短来判断小球的动能大小。

(2)甲与乙两实验中两球的质量相同,高度不同,所以到达底端的速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动能与速度大小的关系: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质量的关系,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故答案为:(1)转换;动能;(2)速度;质量。

23.(4分)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用小桌、砝码和泡沫塑料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验:

在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同学是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图中甲、乙、丙两个实验是用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的;根据图中乙、丙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解答】解:①在实验中,小明和小红是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②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应控制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应选乙、丙两个实验。由此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故答案为:凹陷程度;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4.(8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6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0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C 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F的力臂大小为4cm。

【解答】解:(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A L A=F B L B,即4G×3L=F B×2L,解得F B=6G,需挂6个钩码;

若A、B两点的钩码同时向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一个格,则左侧4G×4L=16GL,右侧6G ×3L=18GL,因为16GL<18GL 杠杆不能平衡;

(3)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此时动力臂等于OC=×4×2cm=4cm。

故答案为:(1)右;力臂的大小;(2)6;不能;(3)4。

四、计算题(共计13分)

25.(6分)由手工工作需要,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若干个相完全相同的重物,每个重物重300N,当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200N时,能匀速提起一个重物,(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动滑轮重为多少?

(2)匀速吊起一个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若绕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0N且重物不可拆分,求该滑轮组提升这些重物时最大的机械效率?

【解答】解:

(1)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2h,

),则动滑轮重:

不计摩擦和绳重,拉力F=(G+G

G轮=2F﹣G=2×200N﹣300N=100N;

(2)匀速吊起一个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75%;

(3)若绕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F

=600N,

最大

),则提升的最大物重:

不计摩擦和绳重,拉力F=(G+G

G最大=2F最大﹣G轮=2×600N﹣100N=1100N,

因为每个重物重300N,且重物不可拆分,

所以能提升的最大物重应为3个重物的重力,即实际提升的最大物重为G′=900N,

实际的最大拉力:

F′=(G′+G轮)=(900N+100N)=500N,

因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所以该滑轮组提升这些重物时最大的机械效率:

η′==×100%=90%。

答:(1)动滑轮重为为100N;

(2)匀速吊起一个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3)该滑轮组提升这些重物时最大的机械效率为90%。

26.(7分)一个质量为600g,底面积为200cm2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杯子壁厚可以忽略不计)先往杯内注入5kg的水,此时水深为20cm(如图乙),再将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物件通过一与之相连的轻杆缓慢浸入水中,当还有五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时(如图丙),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与图乙相比增加了400Pa,此时杆对物体的压力为2N,求:

(1)空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没有放入物体时,杯内的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力;

(3)该长方体物件的密度。

【解答】解:(1)空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1=G容=m容g=×10N/kg=6N,

空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1===300Pa;

(2)没有放入物体时,杯内的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

p 2=ρ水gh=×103kg/m 3×10N/kg ×=2000Pa , 杯内的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力: F 2=p 2S=2000Pa ×200×10﹣4m 2=40N ; (3)图乙中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 3=G 容+G 水,

图乙中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 3=

图丙中,把杯子和水、物件看做整体,受到竖直向下容器和水以及物件的重力以及杆的压力、竖直向下支持力的作用,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G 容+G 水+G 物+F 杆=F 支持,

因整体受到的支持力和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所以,图丙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F 4=F 支持=G 容+G 水+G 物+F 杆, 图丙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p 4=

=

因图丙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与图乙相比增加了400Pa , 所以,△p=p 4﹣p 3=

=

则G 物=△pS ﹣F 杆=400Pa ×200×10﹣4m 2﹣2N=6N ,

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杆的作用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 浮=G 物+F 杆=6N +2N=8N , 由G=mg=ρVg 和F 浮=ρgV 排可得:

=

=

=

=

=,

解得:ρ物=ρ水=××103kg/m 3=×103kg/m 3。 答:(1)空杯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300Pa ;

(2)没有放入物体时,杯内的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力为40N ; (3)该长方体物件的密度为×103kg/m 3。

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图1 八年级物理试题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1.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某初中生的身高为168cm C.学生书桌高约为200mm 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声音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3.学习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学器具:①显微镜 ②穿衣镜 ③潜望镜 ④远视眼镜 ⑤汽车观后镜 ⑥近视眼镜。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 )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A .冰的熔化 B .霜的形成 C .冰的形成 D .露的形成 5.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 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 留下图1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 A .1.65m B .1.75m C .1.85m D .1.95m 6.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 A .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 .桃花吸收红光 C .桃花反射红光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小强注意到当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 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 、20cm B 、30cm C 、40cm D 、50cm 8.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2020届湖南师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卷(2)(有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卷(二)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法权可否分割?翻阅有关宋代的史书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慎刑》,就记载着宋朝统治者注重司法权分割一事,其将由法官一人享有的审判权分割为审理权与判决权,在中央分别由断司与议司执掌,在地方分别由鞫司与谳司执掌。换言之,断司或鞫司负责审讯与调查事实,议司或谳司负责检索和适用法律。不仅如此,最终如何判决还得由儒生出身的行政长官来决定。更有甚者,宋代统治者还强调断司(鞫司)与议司(谳司)之间应当各自独立行动,不得互通声气甚或协调处理。 从表面上看,宋代这种有关司法权分割的设计非常缜密,但是宋代统治者恰恰忘了,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的后果之一是,前面的事实审法官和法律审法官都无法做到真正独立,因为他们在审与判时都在揣摸着那个拥有最后决断权的行政长官的心思。 而且,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还违反了司法审判的亲历性要求,让没有参与审理的人来决定审理的结果,其后果可想而知。事实上,从审判监督的基本原理看,审、判本身是一个连续性的任务,并不适合于分割或分立。将审判权人为分割会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断的“审判碎片化”和随之而来的“监督碎片化”,最终决断者和监督者都缺失一种全面而系统的个案知识,其作出的决断或监督自然也是残缺的、失真的和武断的。 更为致命的是,虽然宋代统治者重视行政长官的法律素养,但是大多数官员仍不是学法律出身的专业人士,而是一群从四书五经中找出一书(经)加以钻研的文科偏材,对于法律专业只能说是粗知一二。他们只知以儒家那套“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对于前述鞫司或谳司基于专业技能采取的法律行为自然难以理解,对于鞫司、谳司基于专业技能的玩法弄权行为也难以觉察。在“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下,不仅司法无法独立,而且司法腐败也难以防止,司法权的分割及监督也就自然失灵。 从形式上看,宋代统治者人为地将审判这一行为纵向分割、隔离、分立为审与判之后,似乎使审判权更加易于为旁观者所监督。但是,广大民众并不享有审判监督权,而享有审判监督权的官吏却基于“官官相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12月份) 一、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16分) 1.苹果的密度为0.9g/cm3,合kg/c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2.将下列光学现象按形成的原因归类(填序号) ①一叶障目,不见泰山②海市蜃楼③猴子捞月④厚玻璃后的铅笔看上去好像断成了三截⑤在路灯下看到了自己的影子⑥上课时,教室里的学生都能看到老师 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属于光的反射的是;属于光的折射的是.3.如图所示是一次性打火机,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填“冷”或“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4.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我们讲话时,对方听到的声音是由传播的. 5.图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眼(选填“近视”或“远视”).若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 1.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1.7m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1)甲、乙均为实心铁球,若甲、乙的体积之比为3:2,则甲、乙两球质量比为; (2)体积相同的甲、乙实心球,若密度之比为2:3,则甲、乙两球质量比为;(3)甲、乙两实心球,若质量比为2:3,密度比为1:3,则甲、乙两物体的体

积比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 7.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B.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一定相等 C.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小 D.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8.下表是一些物质在标准大气压的熔点和沸点,那么,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水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 9.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铜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B.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大 C.将铁块从20℃加热到90℃后,铁的质量不变 D.将一个铜块放在空气中和水中,质量是不同的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医学上用超声波粉碎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这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声音的响度要低一些 C.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高架桥两侧建有隔音墙,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11.下列测量正确的是() A. 测量木块的长度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卷试题(二)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考模拟(二) 语文测试 本试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1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组是 () A.赝.品哽咽.笑靥.如花恹.恹欲睡 B.巷.道伉.俪引吭.高歌沆.瀣一气 C.恐吓.喝.彩褐.衣蔬菜曲高和.寡 D.绯.闻斐.然缠绵悱.恻蜚.短流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诀窍晤淡功亏一溃立身处世 B.惊蛰涵养胸无城府光风雾月 C.挤兑揶揄靡靡之音峨冠博带 D.珐琅撕杀崭露头角惠质兰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A.西安某一博物馆展出了一件胎体轻薄如纸、釉质莹润如玉的明朝成化时期烧制的鸡缸杯,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保存价值。 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优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C.湖南高校等教育倡导现代技术应用性理念,地方特色鲜明,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升。 D.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电信诈骗的活动空间,某城市公安局公布六条注意事项,提醒群众增强保密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4.依次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香港、澳门归属问题得以妥善解决,捐弃前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呼声愈来愈高,而张学良将军不会是永无归期。 “”,将军回归,中华一统,山欢水笑庆团聚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思想及此,李商隐殷切盼望与亲友重逢的诗句,清淅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 A.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B.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D.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附31套中考模拟卷】湖南长沙市师大附中学教育集团重点达标名校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

湖南长沙市师大附中学教育集团重点达标名校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对点 突破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B.他的脸上是一张晴雨表,喜怒哀乐总是挂在表面上,让人一眼就可以看明白。 C.在昨天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李小璐介绍了三条学习方法,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D.汪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全国政法机关要通过广泛开展向汪勇同志学习的活动,形成学赶英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2、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如果浪费个人时间,蹉跎年华,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 ②而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造成历史倒退,则是亿万人民的损失 ③因此赢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 ④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 ⑤时间孕育机遇,机遇来自时间 A.⑤②①③④B.④①②⑤③C.①②③⑤④D.④②①⑤③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却因胡乱停放,妨碍交通,而成为城市“新疮.(chuāng)疤”。 B.作家木心曾说,择友须“试之以财”,因为有些人一见利就原型毕露,或视亲情为飘渺.(miǎo)浮云,或弃法律如敝履.(lǚ)。 C.如同喜马拉雅山巅.(diān)的皑皑白雪锁闭着汹涌.(yǒng)洪水,静寂无声的图书馆也围拦着随时会一泻千里的思想的江河。 D.在深邃无涯的书海里,我们都是一叶扁.(piān)舟,永远不知此岸和彼岸的距离有多远,只是凭感觉寻一处适合自己的港湾,做着短暂的停泊.(pō)。 4、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A.综合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的结果,“千年羊城,南国明珠”被正式定为广州城市形象的表述词。B.举办上海世界博览会,目的是通过这一国际性的展览平台,让广泛参与的国家得到深入的交流。C.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天气,云南地区甚至达到特大干旱等级。D.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的各种文字发展史上不是一个奇迹。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检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评价 一.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______; (2)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匀速行驶的速度约为38 _______。 2.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_______、_______传入甲同学耳朵的。 3. 站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东运动,他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正在向_______运动。 4. 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站在平静的池塘旁,可看到岸边大树的倒影和水中游的鱼,前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后者是光的_______现象,所看到的都是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5. 如图1所示,“40”表示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min 。 40 西大桥 8km 图1 6. 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4m 处,则像距离人_______m 远;如果此人以1m/s 的速度靠近镜面,则1.5s 后,人和像的距离为_______m 。 7、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 内通过的路程是40m ,后2s 内的通过路程是20m ,这个物体后2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4s 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 8. 一块金属的体积是2.5m 3,质量是6750kg ,则它的密度是 ,这种金属可能是 ;若将金属块截去2/3,剩余部分的密度是 。 9.空瓶质量为5kg ,瓶内装满水后为17kg ,若换上酒精,整个瓶子可装的酒精比装水少 kg 。 10. 一束光线与界面成 30角从A 物质射到B 物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 为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 11.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 12. 用质量相等的O ℃的水和O ℃的冰来冷却物体, 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 过程中要 热量。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4. 用图3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考语文模拟卷(2)(有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考模拟卷(二)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法权可否分割?翻阅有关宋代的史书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慎刑》,就记载着宋朝统治者注重司法权分割一事,其将由法官一人享有的审判权分割为审理权与判决权,在中央分别由断司与议司执掌,在地方分别由鞫司与谳司执掌。换言之,断司或鞫司负责审讯与调查事实,议司或谳司负责检索和适用法律。不仅如此,最终如何判决还得由儒生出身的行政长官来决定。更有甚者,宋代统治者还强调断司(鞫司)与议司(谳司)之间应当各自独立行动,不得互通声气甚或协调处理。 从表面上看,宋代这种有关司法权分割的设计非常缜密,但是宋代统治者恰恰忘了,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的后果之一是,前面的事实审法官和法律审法官都无法做到真正独立,因为他们在审与判时都在揣摸着那个拥有最后决断权的行政长官的心思。 而且,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还违反了司法审判的亲历性要求,让没有参与审理的人来决定审理的结果,其后果可想而知。事实上,从审判监督的基本原理看,审、判本身是一个连续性的任务,并不适合于分割或分立。将审判权人为分割会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断的“审判碎片化”和随之而来的“监督碎片化”,最终决断者和监督者都缺失一种全面而系统的个案知识,其作出的决断或监督自然也是残缺的、失真的和武断的。 更为致命的是,虽然宋代统治者重视行政长官的法律素养,但是大多数官员仍不是学法律出身的专业人士,而是一群从四书五经中找出一书(经)加以钻研的文科偏材,对于法律专业只能说是粗知一二。他们只知以儒家那套“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对于前述鞫司或谳司基于专业技能采取的法律行为自然难以理解,对于鞫司、谳司基于专业技能的玩法弄权行为也难以觉察。在“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下,不仅司法无法独立,而且司法腐败也难以防止,司法权的分割及监督也就自然失灵。 从形式上看,宋代统治者人为地将审判这一行为纵向分割、隔离、分立为审与判之后,似乎使审判权更加易于为旁观者所监督。但是,广大民众并不享有审判监督权,而享有审判监督权的官吏却基于“官官

湖南四大名校内部资料七年级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

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联考 数学 满分:120 分时量:120 分钟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9 的算数平方根是() A.3 B.3-C.9 D.3± 2.下列各数中是无理数的是() A.0 B.πC D. 1 7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41 P- ,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4.在ABC V中::1:2:3 A B C ∠∠∠=,则ABC V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5.以下问题,不适合做全面调查的是() A.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 B.学校招聘教师,对应聘人员的面试 C.了解某班学生的每天课外读书时间 D.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 6.已知a b <,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77 a b ->- B. 22 a b >C.a b -<- D. 0 a b -< 7.已知 23 x y x y -= ? ? += ? ,则2x y +的值是() A.2 B.3 C. 3- D. 2- 8.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08?,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3 B.4 C.5 D.6 9.如图,已知ADB CBD ∠=∠,下列所给条件中不能证明ABD CDB ? V V的是()A.A C ∠=∠ B. AD BC =

C. ABD CDB ∠=∠ D. AB CD = 10.如图,在ABC V中,50 A ∠=?,70 C ∠=?,则外角ABD ∠的度数是()A. 110? B. 120? C. 130? D. 140? 11.若 3 2 x y = ? ? = ? 是方程31 kx y +=的解,则k=() A. 7 3 B. 4- C. 5 3 - D. 1 4 12.如图,在ABC V中,90 BAC ∠=?,直角EPF ∠的顶点P是BC的中点,两边, PE PF 分别交, AB AC于点,E F两点(点E不与,A B重合),给出以下五个结论①PFA PEB ? V V② EF AP =③PEF V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④ 1 2ABC AEPF S S ? = 四边形 ⑤BE CF EF +=;上述结论中 正确的是() A.1 个 B.2 个 C. 3 个 D. 4 个 第9题图第10题图第12题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18 分) 13.(填>、<或=) 14.如果275 x y -=,那么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则y=。 15.如图,直线//a b,点B在直线b上,且AB BC ⊥, 235 ∠=?,则1 ∠=。 第15题图第17题图 16.点() 2,3 A-关于x轴的对称点'A的坐标为。 17.如图,BD是ABC ∠的平分线,P是BD上的一点,PE BA ⊥于点E,4cm PE=,则点P 到边BC的距离为________cm。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B.

2.图3表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请在图中作出法线并大致画出这束光在水中的传播方向。 3.图4表示平行凸透镜的主光轴的两束光从左边入射凸透镜,F 是凸透镜的焦点,请在图中画出这两束光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如图是光源S 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 画 图 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四. 实验题(每空2分,共22分) 1. (6分).如图13所示,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支等长的蜡烛A 和B ,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 ,并如图那样观察,当蜡烛B 移到与蜡烛A 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时,蜡烛B 好像也被点燃了。 (1)由直尺分别读出玻璃板到物(蜡烛A)、玻璃板到像(即到蜡烛B)的距离分别为u 和v ,得到的结果是u _______v 。(填“>”、“=”或“<”) (2)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对屏观察,看不到蜡烛A 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有两个透镜,一个是凸透镜,另一个是凹透镜,请你设计二种实验方法来辨别它们。 3.(6分)如图的温度计是测量 用的温度计,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温度计的读数是 。 4.(6分)下表为小明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 _________ ℃. (2)该物质是 _________ .(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 _________ .(选填 “固”或“液”). 五、计算题:(第一题4分,第二题8分、第三题8分、共20分) 1.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kg ,经测量它的体积是0.57×10-3m 3,这个铅球是用纯铅制成的吗?(已知ρ铅=11.3×103kg/ m 3) 2.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 ,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 的酱油? (ρ 矿泉水=1.0x103kg/m 3 ,ρ酱油=1.1x103kg/m 3 ) 3. 将一钢球放入盛有100mL 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160mL 处。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237g ,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为空心的,求空心部分的体积? (8分) (ρ钢=7.9x103kg/m 3 ,) 图3 图4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初二上册物理期末测试卷,八年级上册 物理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32分,1—12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13、14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用托盘天平称1粒米的质量,较好的办法是 A.认真仔细地直接多次测量,然后求均值 B.先称一粒米与一块铁块的总质量,再测铁块质量,最后用总质量减去铁块质量计算求得 C.先称100g质量的米.然后再数粒数,计算求得 D.先称100粒米的质量,然后计算求得2、.比较下列三个密度的大小: 1.5t/m3、 1.5kg/dm3、 1.5g/cm3 A.1.5t/m3最大 B.1.5kg/dm3最大 C.1.5g/cm3最大 D.一样大3、一物体沿着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离凸透镜10㎝时,能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物体离凸透镜5㎝时,它的像一定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4、用能装满500克水的瓶子去装500克洒精,则A.装不满 B.装不下 C.恰好装满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指针略向左偏,以下做法可行的是A.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B.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移C.将天平的游码向右移 D.将天平的游码向左移6、、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其密度之比ρ甲∶ρ乙=2∶5,质量之比m甲∶m乙=1∶2,那么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V甲∶V乙为:() A、1∶ 5 B、5∶ 1 C、4∶ 5 D、5∶ 4 7、冰的密度为0﹒9×103㎏/m3,它表示A.冰块的质量是0﹒9×103㎏/m3 B.冰块的体积是1m3 C.体积为1m3的冰,其质量为0﹒9×103㎏/m3 D.体积为1m3的冰,其质量为0﹒9t 8、隐形材料是指 A.看不见的材料 B.听不见的材料 C.感觉不到的材料 D.雷达发现不了的材料9、小李同学用一副老花镜,通过调节镜片与白纸板之间的距离,终于看到了窗外景物成在纸上的清晰的像,他所看到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 10、如图10—1所示是某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 由图可知,这种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关系为A.>ρ水 B.<ρ水 C.=ρ水 D.无法确定11、以下各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一组是A.食醋、酱油、铁勺 B.酒精、啤酒、搪瓷碗C.自来水、蒸馏水、矿泉水 D.人体、空气、竹筷 12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 眼球模型,如图10—2,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 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 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3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每次的时间约为10s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kg D.我们的教室的长度约为10m 2.(3分)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并建立了著名的运动定律的伟大物理学家是() A.伽利略B.哥白尼C.牛顿D.阿基米德 3.(3分)(2010?芜湖)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4.(3分)(2010?南通)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5.(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水面“折”笔B. 看见水中的“鱼” C. 水中的“拱桥” D. 墙上的“手影” 6.(3分)(2010?肇庆)如图所示,蜡烛经透镜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7.(3分)(2010?宜昌)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 8.(3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把钩码挂到弹簧秤的挂钩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5.4N B.钩码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C.称量时挂钩和钩码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称量时弹簧秤中的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 9.(3分)如图所示,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关于人的受力分析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试卷及答案

昭通市职教中心体育运动系2019—2020学年度上学 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共25个小题,共4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10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Kg B.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2.2m D.教室的长度约0.2Km 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 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的是:()A.山 B.流水 C.河岸 D.船 3、一杯水和一大桶水的密度相比较:() A.一大桶水的密度大 B.一杯水的密度大 C.一杯水和一大桶水的密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4、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随之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5、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能说明光折射的是:()A.镜花水月 B.坐井观天 C.海市蜃楼 D.立竿见影 6、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A.北方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升华现象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 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7、学校阶梯教室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 A.减弱回声 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增大声音的频率 D.增强响度 8、某同学三次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是3.98厘米,3.98厘米, 3.99厘米,这个物体的长度是:()A.3.98厘米 B.3.983厘米 C.4.00厘米 D.3.99厘米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9、冬季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鼓声是由于鼓面_______产生的,然后通 _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10、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制成的。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___。 1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速度为_____________ m/s。“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 形成的。 1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 13、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__________,汽化过程要_______(填“吸”或“放”)热。 14、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乱丢透明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__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15、早晨同学们饮用的甜牛奶,每瓶体积约为200 (填cm3或m3),它的密度是1.1×103kg/m3,喝了一半后,剩余牛奶的密度是____________ 。16、我县已经连续几年春季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将大量干冰投撒到高空(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为雨点落到地面上.(本题每空都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17、由于读书、写字姿势不端正等原因,部分同学得了近视眼,其原因是远处某点射来的光线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______(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有______(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18、张伟同学身高1.7米,他站在穿衣镜(平面镜)前2米处,已知穿衣镜高1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0_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入学自主检测试题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入学自主检测试题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事实中,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A.HIV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B.乙肝病毒依赖人体肝细胞生活 C.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有纤毛可以运动 D.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 2.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①某草原上的一头荷斯坦奶牛②某草原上的全部昆虫③某草原上的全部荷斯坦奶牛④荷斯坦奶牛的红细胞⑤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⑥整片草原⑦某草原上的所有生物⑧荷斯坦奶牛的心脏 ⑨荷斯坦奶牛的血液⑩荷斯坦奶牛的循环系统 A.⑤④⑧⑨⑩①③②⑦ B.④⑨⑧⑩①③⑦⑥ C.⑤④⑨⑧⑩①③②⑦⑥ D.④⑨⑧⑩①②⑦⑥ 3.下图表示细胞内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一定是RNA C.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4.下列关于实验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的四条色素带中溶解度最大的是Ⅳ—黄绿色的叶绿素b B.经图②所示操作后,显微镜下可见液泡体积变小紫色变深 C.要将图③中根尖分生区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移动

D.图④中将物镜由甲转换成乙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5.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材料的选择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 B.在含有还原糖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C.食用花生油可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溶液呈橘黄色 D.甘蔗茎、甜菜块根等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6.狼体内有a种蛋白质,21种氨基酸;兔体内有b种蛋白质,21种氨基酸。狼捕食兔后,狼体内的一个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氨基酸种类最可能是 A. a+b,42 B. a,21 C.大于a,21 D.小于a,21 7.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8.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能够从消化了的食物中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基于这一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事实体现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不能吸收木糖是因为能量供应不足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和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9.下列描述与相关细胞结构相匹配的是 细胞结构描述 A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

2016-2017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九年级的王平同学身高172 (请填写合适的单位),他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3km ,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5km/h ,则他骑自行车上学上所需的时间为 分钟。 2、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钢琴演奏“梁祝”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 3、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4、山西南端平陆县有一个“地下村庄”,是一种传统的居住形式,如图所示,住户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座门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房子里去,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 ,如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那个角度应为a = ;午后,随着太阳西斜,a 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 5.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 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 位置.例如 就是应用这种镜的一种仪器。 6、“每天测量体温”是预防“埃博拉”的重要措施之一。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 、B 、C 、D 方向观察读数,如图所示。其中沿 方向观察易于读数,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 。 7、在“测量不规则金属块的密度”实验中,已给出的器材有:天平和砝码、细线、金属一块。上述器材中,还必须补充的器材是 和 。在测得这金属块的质量m 和体积V 后,应当用公式 求得这金属块的密度。 座位号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有答案)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名初中生的质量是50kg B.一名普通初中生的身高是216cm C.中学生通常情况下的步行速度可达5m/s D.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2.小鹏在福田区保税区乘坐无人驾驶公交车参观,在无人驾驶公交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道路旁的建筑B.沿途的路灯杆C.公交车的车厢D.迎面来的轿车 3.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4.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5.手机上的微信可以使用“声音锁登录”,只要机主本人按住说话的按钮,读出屏幕上的那串数字,就可以登录,而其他人操作却不能登录。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6.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回南天”墙壁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这是发生了“熔化”现象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蔬菜就不容易冻坏,这是利用了水凝固放热7.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该物质在熔化中质量不变 D.图中该物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也不吸收热量 8.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B. C.D. 9.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一天中,操场旗杆影子的长度在不断地变化 B.透过玻璃砖看笔,发现钢笔“错位”了 C.用放大镜看字母,字母变大了 D.人通过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到自己的倒影 10.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高一第一次联考物理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一决大练习 物理?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20年9月29日至30日,湖南师大附中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在各项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跳高运动员采用背越式跳高时,能够将其看作质点? B.铅球运动员用力掷出铅球,研究铅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时,能够将其看?作质点? C.计算长跑运动员的平均速率时,不能将其看作质点? D.110米跨栏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跨栏动作时,可以将其看作质点 2.如图所示,水火箭是一个利用质量比和气压作用而设计的玩具.压缩空气把水从火箭尾部的喷嘴向下高速喷出,在反作用下,水火箭快速上升,飞到一定高度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来.水火箭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火箭在0~t1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 B.水火箭在t1时刻到达最高点 C.水火箭在t2时刻到达最高点

D. 水火箭在t 2~t 3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 所用时间为t ,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3△x 所用时间为2t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 B. C. D.? 4. 一辆汽车,在人行横道前16m 处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刹车开,始到汽车停下共经过4s ,4s 末恰好停在人行横道前.则司机从开始刹车到与人行横道相距4m 经过了 A.1s B.2 s C.3s D.4 s 5.某公交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看见前方公交站有人要乘车便开始?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时间1后减速到0,并恰好到达公交站. 乘客上车后,汽车开始匀加速,经时间2恢复至原来的速度.若不计人上C 车所用时间,则车为了接该乘客多用了多长时间 A. B. C. D. 6.如图所示,直线 MN 和曲线OP 分别是做直线运动的质点A 、B 的位置一时间图像,过P 点作切线,与纵轴相交于Q 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4s 时,质点B 的速率为1m/s B.质点A 的速度为3m/s C.质点B 的速度随时间不断减小 D.t=2s 时A 、B 相遇? 7.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试验,若从t=0时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平方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t 2x △2t 3x △2t x 2△2t x 3△2 121t t t t +21221t t t -t +)(4 t t 21+2t t 21+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用s t/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t/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s 3. 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s 2.1的速 m/ 8.0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s m/ 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 s .0 D. s 2.1 96 m/ 0.1 C. s m/ 8.0 B. s m/ m/ 4.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 5、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A 把罩面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 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 用发音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的跳动情况 6、“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

A、A点 B、B点 C、C点 D、E点 图2 10.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 B.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5m 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 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 11. 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 A. 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B. 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 C. 速度大小,传播方向都不变。 D. 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 12.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3)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用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正确的是( ) A.(2)(4)正确 B.(2)(3)正确 C.(1)(4)正确 D.(1)(2)正确13.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500 g水,则这个瓶子能装下500 g的下列哪种物质 () A.酱油 B.酒精 C.煤油 D.汽油 14. 一瓶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C.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D.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15.有甲、乙两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2/5,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 A.0.2倍 B.0.8倍 C.1.25倍 D.5倍 16、一只钢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密度为ρ,若从瓶中放出一半质量的气体, 则瓶内剩余气体的密度将() A.变为2ρ B.变为ρ/2 C.仍然为ρ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______; (2)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匀速行驶的速度约为38 _______。 2.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_______、_______传入甲同学 耳朵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