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郑丽丽

合集下载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学情调研质量分析.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学情调研质量分析.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学情调研质量分析沿江工业开发区教研室吕汉聪本次模拟学情调研测试全卷满分为80分,学情调研测试时间为100分钟。

试卷分单项选择题(15题共15分)、一到两个正确答案的选择题(5题共10分)、非选择题(8题共55分)等部分。

一、全区情况全区共1960名九年级学生参加学情调研测试,均分为54.3,及格率为70.3%,优分率为32.1%,低分率为9.3%。

二、各题得分率1.选择题2.非选择题三、学生答题分析现将得分率在70%以下的原题列举出来,并对学生答题情况作简要分析。

12.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⑤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此题得分率为60.0%。

其他选项:选A 34.18%,选B 3.32%,选D 2.4%。

此题有34.18%的学生错选成A选项,说明学生对甲烷燃烧实验对元素成分的鉴定理解是不到位的。

15.现有4g 由Cu 和另一种金属形成的合金,将其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0.2g 氢气,则另一种金属是A .AgB .ZnC .FeD .Mg此题得分率为56.5%。

其他选项:选B 17.7%,选C 14.5%,选A 10.1%。

此题有44.5%的学生没有选出正确答案,说明近半数的学生不能通过计算来确定混合金属中的成分。

17此题得分率为46.1%。

其他选项:单选A 、C 、D 的错误情况有11.4%,两个选项的错误情况高达42.3%。

此题的得分率很低,说明学生对不同组别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在理解上是有较大的偏差,此题实为单选题,有高达42.3%的学生按多选来答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

初中化学_2018 年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2018 年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13)(2014)二、自主发现---探寻学考规律请从以上三组实验装置中,找到符合要求的装置图,将它们的序号填在横线上(1)气体发生装置有;(2)气体收集装置有;(3)气体的净化、除杂、性质检验的装置有;(4)尾气处理装置有。

三、温故知新—分析、归纳、提升1.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条件,选出相应的发生装置:(1)药品中有液体,不需要加热,应选;(2)药品全是固体,需要加热,应选;(3)药品中有液体,需要加热,应选。

收获驿站:根据、确定气体发生装置。

我来总结:重视。

典型例题以中考题为模板,以基础题为例题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老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在不断地活动中,自主归纳出仪器连接的一般方法和一般思路。

A B浓硫酸D F氧化铁样品(含固体杂C EA BNaOH溶液 B A 浓硫酸C 澄清 石灰水 A B C DA 、B 、C 、D 三个装置都是常温条件下的气体发生装置,想一想,我们用这些发生装置制取过哪几种气体?并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气体收集装置A BC 选择收集装置遵循的一般规律是:(1)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选用 ;(2)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选用 ;(3)收集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选用 。

收获驿站:根据 、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

挑战问题:NO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实验室中要想收集NO ,可以选择的收集方法有 。

3.气体的净化、除杂与性质检验学生自己改错,自主学习。

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

为交流探究做准备。

硝酸银溶液E 碱石灰干燥剂 FD 固体试样学生已经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制取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也学习了对物质进行提纯和除杂的方法。

学生能够自己解决:气体制取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物质提纯除杂。

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对实验题的综合分析包括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仪器及组装顺序,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还不能针对上述多个问题合理安排实验顺序,在解题思路上还存在困难。

新课程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新课程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新课程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新课程的实施,其目的也就是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从教学容量还是教学难度上讲,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所以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很轻松也很有兴趣,但往后由于容量太多、难度太大,都渐渐的对化学失去了兴趣。

而此次新课程改革降低了化学的难度,其教材的宗旨是内容广泛但都点到为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保持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有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为此,就九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本人进行了一次调查。

1 问卷调查1.1问卷内容设计此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代表性,问卷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主要精神进行设计的,有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形式。

内容分为二部分:一是调查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作用的认识;二是调查学生学习化学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的方法、手段等。

1.2调查对象此次的调查在九年级中进行,每个班随机抽取30~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 调查结果与分析由于本人着重研究的是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只分析了九年级学生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表见附录一和附录二)。

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88份,占被调查学生的94%。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但相对以前旧课程的学习而言也有很多明显进步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在学习化学的兴趣上有较大差异在学习了一年的新课程以后,大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比较感兴趣(见表1),主要原因是“化学很神奇,有很多有趣的规律和现象,可以和很多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很有用,学习起来也不太难。

”也有少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一般,理由是“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有困难。

”表1 对化学学习很感兴趣感兴趣兴趣一般不感兴趣20%53.6%21.7% 4.7%2.2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搞好学习的关键。

2018春月考一考情分析九年级化学

2018春月考一考情分析九年级化学
4、目标分达标情况分析。较上次班级均分提升情况分析
本次目标分达标率十分不理想,很多学生做题特别粗心,不认真读题,他们很多题会做而做错;从答卷情况上看,基础知识部分很多同学还存在着对知识点掌握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在各道题上都有表现。在以后的教学中会重点关注他们存在的所有问题。
二、典型错例、错因分析(各小题答卷分析)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归纳、表达。
21
46%
工艺流程题考查的除杂、分离提纯、检验等内容学生没有掌握好。
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其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25
58%
本题考查化学计算能力,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不熟练
加强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训练,注意科学性和规范化,以减少答题的失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本次考试
反思小结
本次第1模拟考试,题型比例和中考类似,全册内容需要记的基础知识很多,但是学生并未重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推断题不会根据题目给的信息推断物质,说明基础知识不扎实,工艺流程题里面的离子之间交换成分,除杂等方法,都需要学生记住,计算题的练习过少,计算不过关,以后要加强练习,抓基础,学生不会抓住题目信息,不会分析题目信息,后必须针对重点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述和训练,指导学生如何从容面对新情境试题,也是今后复习我必须关注的问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1)化学科考情分析
班级
பைடு நூலகம்参考人数
年级均分
班级均分
超年级均分
目标分
与目标分差值
合格率
优秀率
优秀人数
不及格人数
任课教师
要求
一、试题评价
1、考点分布、数量及合理性。
本次测试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共25题,设计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推断题和工业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考题难易有梯度,考查的内容是1-12单元,题型比例和中考类似。

人教版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价格高低、资源是否丰富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2)知道什么是合金,认识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在性能上更具优越性。

(3)了解几种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及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合金的概念。

【难点】合金的性质。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纯金属的物理性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2~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合金。

2.按人类使用工具的材料为标志划分的时代: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人类使用铝的历史只有100多年。

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3.常温下,铁、铜、铝都是固体,而汞是液体。

4.绝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金呈黄色;铜呈紫红色;铁粉是黑色,所以金属都有颜色和光泽。

5.铜和铝都能作导线,说明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

6.铁可拉成铁丝,铝可压成铝箔,金属的这种变形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

【合作探究】1.你能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吗?答: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

2.用铁锅炒菜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用铁锅炒菜有什么优点?答:用铁锅炒菜利用了铁具有良好导热性、熔点高的性质。

用铁锅炒菜的优点: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

【教师点拨】1.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属,也可能是合金。

2.含有金属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材料。

2018-2019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总结

2018-2019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总结

化学教学中考复习工作计划(佟连宗郝帅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的化学不仅有较重的新授课的教学任务,还要直接面临中考复习备考。

因此,下学期教师在继续转变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做好新授课教学的同时,应注意研究《考试说明》和历年中考试题,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全面关注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注意知识的系统化及学生多种能力的提升,积极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优质高效的中考复习方法。

一、学情分析上学期期末考试全校最高分98,最低分0, 80分以上的16人,60分以上的58人,总体成绩偏低。

究其原因,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靠,能力水平不同,有的学生目标不明确。

二、中考目标高分:九(一)李凯文舒鹏举邹婉婷苗宸轩王佳伟九(二)孙鹏飞闫如鑫赵霞葛林郁姜了九(三)郭春颖刘佳莹闫宏杰梁校华佟立鹏闫俊张璐九(四)冯鑫月张天笑王长奇李炎昕宋欣雨卢宏欢优秀:九(一)赵海南井洪琳杜欣悦杜文举王大垚姜雨辰刁旭楠九(二)史美晴朴佳鑫邹婉怡吴明宇闫明浩王海峰杜欣茹李建鑫刘家辉九(三)于文洁于新王霞艾世杰九(四)郭蕾李学利艾晓静杨海秀王佳颖刘少杰冯志远及格:九(一)宋净蕊王友鹏闫东洋赵佳雪宋碧莹翟佳杜亚文赵颖孟庆添赵家谈赵静怡安浩然李然九(二)冯志铭张淑健王青涵任欣然张佳萌孙明霞高大坤李怀松李海阳肖雯肖奇峰闫鑫哲康洪亮王金宝九(三)魏畅李嘉璐岳虹谕郝雨萌郭红梅高新洋陈杰柳洋任一蕊赵洪林李淼王亚平张嘉硕魏宇航九(四)王建平盖宗生葛君楠潘莹赵鹏举魏海旭王浩然王金月艾如心刘冠一李伟震闫欣桐刘宝帅二、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1、认真钻研教材,考试说明,对教材,考试说明中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对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

[推荐学习]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推荐学习]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的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透过化学变化时产生的现象来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使同学们初步理解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物理为化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也提供了必要的仪器、手段和方法,在这些基础上来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控制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等,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些物理学基础知识。

由于课程改革时,化学与物理课程的相关内容可能不会同步进行,因此在进入化学课程学习之初,有必要在小学科学、八年级物理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介绍一些化学课中常用的物理学概念,主要包括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

第1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备课笔记思想方法:口诀法可通过口诀法帮助记忆化学变化的特点:化学变化,颇有特征;其他物质,伴随而生;现象奇异,五彩纷呈;发光放热,沉淀生成;放出气体,颜色变更;化变同时,物变发生。

备课笔记误区警示:给水加热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降低,有气泡溢出;高锰酸钾溶于水后,溶液变成了紫红色,这两个现象中有气体出现或有颜色改变,但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知识拓展:我们日常看到的汽油挥发、木材制成桌椅、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玻璃破碎等变化都是物理变化;而木柴燃烧、汽油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火药爆炸等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归纳总结:观察化学实验的方法:(1)变化前观察:①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②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变化时观察:①反应条件(加热、点燃等);②反应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

(3)变化后观察:①有几种物质生成;②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练习与应用(P10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顺利地完成本课题的实验,本节课学生。

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报告

九年级化学学情分析报告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资源不足
教学评价片面
一些学校缺乏必要的化学实验设备和教材,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能力。
过于注重书面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03
02
01
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学习兴趣不高
部分学生在八年级物理和化学基础知识上存在欠缺,影响对九年级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整体表现良好,但存在分化现象
总结词
在考试成绩方面,整体表现良好,但存在分化现象。部分学生表现出色,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而部分学生则存在明显的知识漏洞和不足。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和帮助,促进整体水平的提升。
详细描述
04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实验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材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更新和修订,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教材内容更新
教材选用情况
教学方法
目前九年级化学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手段
基础知识薄弱
一些学生过于依赖死记硬背,缺乏对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习方法不当
05
总结与展望
学习成果显著:学生在九年级化学课程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通过系统地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学生们对物质性质、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深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设计更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实验和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考试化学学情分析
九年级化学郑丽丽
每次的考试对于学生们来说都是个压力 ,为了在考试中能够有理想的成绩,平常的复习定好好的去对待。

下面对本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进行质量分析:
一、学生分析
本届学生我带的是1-3-6三个班,学生整体素质较好,表达能力相对较强,思维灵活,反应快但缺乏细致耐心,特别是对于像概念类的知识理解性记忆要强于复述性记忆,往往丢掉重点词汇。

优异生大部分问题集中在语言的阐述上,,例如:郑枝红,此学生性格沉稳好动脑思考.成绩直保持领,这次丢分在语言表述的不全面上。

学困生相对集中, 如:王苗丁同学,他成绩直处于全年组的后面,长期的状态导致他对学习任何学科都兴趣缺缺,溜号.跑神.即使他对本学科有兴趣学习,会由于知识积累的缺乏使他无法正确理解。

二、试题分析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试卷从内容到形式比较新颖。

全卷由四大题型组成,: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突出考查学生综合探究问题的能力。

试卷还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

试卷图文井茂,符合初三学生特点。

文字阅读量大且信息丰富,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第五大题计算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的知识点 ,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三、成绩分析:
1.这一次考试我的三个班级里学生成绩一般, 90分以上5人; 80分以上15人; 70分以上17人; 不及格人数为55人。

全年组平均达到55分,优秀率达到: 13% ,及格率达到: 43%.但仍有部分学生的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

2、这一次成绩在选择题、填空题上均有满分;对于丢分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上。

3、分析得失分原因
首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表现在由于本学期很多实验没有办法做,学生是纯理论的学习。

因而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实质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其次,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

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找出关键点。

最后,由于最后紧张的赶课,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改进措施
1.增强质量意识
虽然考试已过去,但要抓住这次测试这契机,认真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全面、客观地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尤其要找出自身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思考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特施的落实,跟踪督促.直至问题真正解决。

要针对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在做好补救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

要根据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理清工作思路,很抓课堂教学,收进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提高教学质量。

2.抓基础、重练习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如:化合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如: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要加强理解,对记忆性的概念和原理等要在理解和实际运用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要进步强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课堂教学要实在、有效,避免花架子。

要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活动与探究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目前对学生实验设计、评价和在新情境中应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在提高。

这里的提高,主要并不是难度的提高,而是实验涉及面的扩大,是对思维广烟性。

敏捷性要求的提高,是对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要求提高,也是对实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的提高。

一些开放性试题强调实验、观察、实践过程的讨论和迁移,从答案唯向开放性辅化。

要注意培养表达能力,要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正确分析、准确表达。

4.课堂教学要体现新理念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表达,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训练表达能力 .在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品质。

5.联系实际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把“课标”放到实际问题情境中来学习,要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讨论和交流,寻求解答途径。

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

6.注意规范答题的训练
答卷中反映出学生不会审题、字迹潦草写错别字、化学式书写错误、相对分子质量是算错、.含在图示及表格中的信息不会引用、语言表达不规范等,这说明在规范答题训练方面有缺陷,要在平时的作业训练及测试评讲中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注意科学性和规范化.以减少答题的失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