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MRI诊断

合集下载

核磁共振成像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核磁共振成像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核磁共振成像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负荷的增加,颈椎病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而核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高分辨的影像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核磁共振成像对颈椎病的诊断作用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为特征的疾病。

核磁共振成像通过对颈椎进行多个方向的断面扫描,能够准确显示颈椎的骨骼结构、椎间盘、大小关节、神经根等解剖结构的情况,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同时,核磁共振成像还可以进行功能性检查,如C开口试验可以评估患者颈椎活动的范围和稳定性。

这些多维度的细节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核磁共振成像对颈椎病的病因评估颈椎病有多种病因,如颈椎间盘突出、骨刺形成、颈椎关节退行性病变等。

核磁共振成像可以直观地显示这些病变的存在和程度,帮助医生判断病因,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

例如,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明确患者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大小和压迫神经根的情况,为外科手术或保守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核磁共振成像对颈椎病治疗效果评估的意义颈椎病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核磁共振成像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评估作用。

在保守治疗中,通过定期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的好坏。

例如,对于接受物理治疗的患者,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病灶的缩小、消退情况,判断治疗的有效性。

而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核磁共振成像则可以通过术后检查,评估手术的效果和植入物的稳定性。

四、核磁共振成像在颈椎病治疗中的优势相比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核磁共振成像具有以下优势:1. 无创伤:核磁共振成像不需要插管或穿刺,避免了传统手术或检查时可能带来的疼痛和并发症风险。

2. 无辐射:相比X射线和CT等影像检查,核磁共振成像不产生电离辐射,对患者没有损害,特别适用于孕妇和儿童。

肥大性颈椎病的MRI诊断

肥大性颈椎病的MRI诊断
肥大性颈椎病 的MR诊断 I
王永 广 董 文波
【中图分类号 】R 4 2 411 I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 6 2 3 8 2 1 0 — 0 2 0 1 7 — 7 3( 0 0J 7 0 4 — 1 【 摘要 】 本文对1例肥大性颈椎病患者 ̄MRI 5 - J 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肥大性颈椎病的MRI 诊断。 【 关键词 】肥大性颈椎病 MRI
1 料 和 方 法 材
常多处受累。另一组主要为椎间盘脱出性颈椎病 ,这组病例多
本 组 l例 肥 大性 颈 椎 病 患者 均 采 用P LP Y O C N 5 HII8G R S A 程度不同的合并 2J g 1T . 磁共 振 机检 查 ,用 颈 表面 线 圈 ,采集 横 断 与矢状 面图像 。 5 常仅 12 受 累 。肥 大性 者 ,于矢 状 位T  ̄权 像 ,相 当于 椎 间 序列 :自旋 回波 序列 s 1 (R 0 ~ 0/E 5 2m ) L S 隙水平硬膜囊和脊髓前后缘均有受压,使之变细,如糖葫芦或 ET wIT 5 0 60 1— 0 s,F A H T 串珠 样外 观 。骨 质增 生 ,韧 带 的肥 厚 和骨 化均 表现 为 低信 号 。 准T WI R 0 /E 8F 1 。) 2 ( 4 0 1/L 5 ,矩阵 = 5 ×12 T T 26 9。
成份。
社 .0 23 3 0 . 2 0 .8 -4 8
作 者 单位 :4 50 河 南大 学淮河 医院 影像科 70 0 4 50 河 南大 学医 学影像 研 究所 70 0
参 考文献
[ ] 王 云 华 . 发 性 纵 隔 肿 瘤 的C 诊 断 . 用 放 射 学 杂 志 , 1 原 T 实
2 0 ,1 ( ) 2 4. 0 1 7 2 : -9 9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22
颈椎病的诊断必须具备的条件:
1. 有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2. 影像学证实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有退行性变;
3. 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一致。
如果仅有影像学表现、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 而无临床症状,应该诊断为“颈椎退行性变”; 因为55岁以上人群80%影像学表现有颈椎退行性 变,而大部分无临床症状.
14
钩椎关节:由下位椎体外侧缘中后部向 上突出的钩 突(唇状)及与其相对应的上位椎体的外缘构成; 正位呈“托盘状”,左右对称。
15
8、颈椎的生理曲度: ☆ 颈椎前突,最突点一般位 于C4,
故颈椎病多发生于 C4上下方;
☆ 颈椎的前突距离测量:枢椎齿突后上缘向下至第 七颈椎体后下角划一连线,该线至C1—7椎体后线 的最宽距离,正常为12mm+-5mm。
之间基本平行。
18
9、颈椎韧带:颈椎周围的韧带对维持的内外平衡 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颈椎病无骨质改变时,而血
管、神经、韧带(尤其是黄韧带)受压或扭曲
(如某一椎体旋转)产生充血水肿,病史长者可 以纤维化,出现颈椎病症状。
椎体前有前纵韧带:
椎体后有后纵韧带:
椎体两侧有椎旁韧带:
椎弓间有黄韧带:
横突间有横突间韧带:
切凹增生征 正常下关节突
40
(五)椎间孔变窄变形:骨性椎间孔变
形、变小的原因主要是上关节突肥大和钩椎关 节增生; 平片斜位能显示椎间孔的骨性狭窄, “8”字形(系钩椎关节和上关节突同时增生) “3”字(系钩椎关节增生) 反“3”字形(系上关节突增生)。 CT和MRI可清楚显示椎间孔变窄;
41
椎间孔变形:主要表现前后径变小。 C4上关节突肥大、
35
小关节积气,关节面硬化 C3下关节突变尖硬化

颈椎病鉴别诊断

颈椎病鉴别诊断

1,脊髓肿瘤可同时出现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对非手术治疗无效,可应用MRI鉴别两者,脊髓造影显倒杯状阴影,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含量升高。

2,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以上肢为主的四肢瘫是其主要特征,本病发病年龄较脊髓型颈椎病早10年左右,且少感觉障碍,其发病速度快,很少伴随自主神经症状,而颈椎病病程缓慢,多有自主神经症状。

另外,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的肌萎缩范围较颈椎病广泛,可发展至肩关节以上。

3脊髓空洞症多见于青壮年,病程缓慢,早期影像上肢,呈阶段性分布节,其感觉以温,痛觉丧失为主,而触觉及深感觉则基本正常,此现象称感觉分离,颈椎病无此症状,由于痛,温觉丧失,可发现皮肤增厚,溃疡及关节因神经保护机制的丧失而损害,即夏科关节。

通过CT及MRI 可以发现两者的差异。

颈部MRI检查

颈部MRI检查

颈部MRI检查颈部MRI检查介绍:颈部MRI检查是对颈部和颈部周边进行MRI扫描,用于诊断颈部的病变。

颈部MRI检查正常值:皮下脂肪和骨髓在T1WI、T2WI和质子密度像上均呈高信号;骨皮质、空气、韧带、肌腱和纤维软骨呈低信号;肌肉和关节透明软骨呈中等偏低信号。

液体,如关节内积液,炎症或水肿和肿瘤组织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

血肿则依出血时间的长短而呈现强度不同的信号。

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肿块和区域。

颈部MRI检查临床意义:异常结果:颈部MRI检查适应于:颈部良恶性肿瘤颈部血管性病变颈部的囊肿性病变颈部的肉芽肿性病变颈部的淋巴结肿大颈前软组织血管丰富,为消除血管搏动伪影可于近心端和远心端分别加饱和带;严重动脉搏动伪影,可采用心电、脉搏同步采集技术;颈部血管病变,可采用2D(3D)TOF法或PC法血管成像技术,或加增增强对比剂采用3D-CE-MRA技术。

需要检查的人群:颈部酸痛,颈部周边有异常疼痛的人群。

颈部MRI检查注意事项:不合宜人群:1、安装人工心脏起博器者及神经刺激器者禁止做检查。

2、颅内有银夹及眼球内金属异物者禁止做检查。

3、心电监护仪不能进入MRI检查室。

曾做过动脉病手术、曾做过心脏手术并带有人工心瓣膜者禁止做检查。

4、各种危重病患者:如外伤或意外发生后的昏迷、烦躁不安、心率失常、呼吸功能不全、不断失血及二便失禁者等等。

5、检查部位有金属物(如内固定钢针钉等)不能检查。

6、妊娠妇女慎做检查,如有可能怀孕者,请告知检查医生。

检查前禁忌:成像检查前4小时禁食禁水,训练患者屏气。

检查时要求:检查放松心情,听从医生吩咐进行检查,请将病历、X线平片、CT片、既往MRI片等资料随同带来MRI室供参考。

颈部MRI检查检查过程:采用头颈部联合线圈或颈部相控阵线圈或颈部表面柔线圈(视扫描部位而定)。

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头部正中矢状面与XO平面一致;双侧眼裂连线平行于ZO平面,双侧颞部及耳部予以固定防止运动。

颈椎磁共振操作方法

颈椎磁共振操作方法

颈椎磁共振操作方法
颈椎磁共振是一种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观察和诊断颈椎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颈椎磁共振的操作方法:
1. 病人准备:病人需脱下所有金属制品,如首饰、手表等。

医生会询问病人有无心脏起搏器、荧光剂过敏等情况,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

2. 机器调试:病人躺在磁共振机的检查床上,医生会调整病人的身体位置,使颈椎部位处于扫描范围内。

3. 执行检查:一旦病人就绪,医生会启动磁共振机进行扫描。

病人需要尽量保持不动,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4. 完成检查:一般来说,整个检查过程大约需要30分钟至1小时不等。

待检查完毕,医生会根据观察到的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颈椎磁共振是一种无创伤且安全的检查方法,但由于病人需躺在狭窄的扫描仪内,可能会令某些人感到不适。

因此,在接受检查时,病人需尽量放松心情,以帮助顺利完成检查。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与MRI检查解读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与MRI检查解读

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与MRI检查解读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颈部僵硬、头昏眼花等。

为了确诊和评估颈椎病的病情及其影响范围,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颈椎CT或MRI检查。

本文将对颈椎CT与MRI检查的解读进行详细介绍。

一、颈椎CT检查解读颈椎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X光成像技术来生成颈椎横断面图像的检查方法。

在进行颈椎CT检查时,患者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配合呼吸指导,并保持颈椎处于放松状态。

通过扫描仪器的旋转探测器对颈椎进行逐层扫描,从而获取具有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

在颈椎CT图像解读中,医生会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颈椎骨结构:通过颈椎CT图像,可以清晰观察颈椎骨结构的形态和密度。

正常情况下,颈椎骨结构整齐、密度均匀。

而在颈椎病变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异常现象。

2. 椎间盘状态:颈椎CT图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椎间盘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均匀,具有适当的间隙。

而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椎间盘突出、退化等异常现象。

3. 神经根受压情况:颈椎CT图像可以显示神经根的位置和受压情况。

当颈椎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等问题存在时,可能会导致神经根受压,出现相应的症状。

二、颈椎MRI检查解读颈椎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来生成颈椎横断面图像的检查方法。

与颈椎CT不同,颈椎MRI 采用的是磁场和无线电波的组合,不使用X射线,并且图像分辨率更高。

在进行颈椎MRI检查时,患者同样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保持颈椎处于放松状态。

通过磁共振仪器产生的磁场和无线电波,从而获取高清晰度的颈椎横断面图像。

颈椎MRI图像解读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骨骼结构:颈椎MRI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骼结构。

与CT检查类似,医生可以观察颈椎的排列和形态,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2. 椎间盘状态:颈椎MRI图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椎间盘信息。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颈椎病的影像诊断
一 定义及分型
❖ 定义:系指颈椎间盘变性及其继发的一系 列颈椎退行性病变刺激或挤压邻近的血管或 神经所引起的临床表现称颈椎病.
❖ 分型:脊髓型 神经根型 交感型 椎动 脉型
正常颈椎的影像表现
❖ 大体表现 ❖ 平片 ❖ 常规脊髓造影 ❖ CT及CTA ❖ MRI
三 颈椎退行性疾病
❖ 颈椎间盘突出症 ❖ 颈脊椎关节病
颈椎间盘突出症
❖ 占椎间盘突出症的10%,好发于C5-6及C6-7 ❖ CT表现:椎间盘膨出,膨出间盘边缘超出椎
体后缘2mm。 椎间盘突出,分为“软突”和“硬 突”。 MRI表现:突出物与变性间盘信号一致,有
窄颈与椎间盘相连或与间盘分离, 和CT所示软突对应;突出物呈不 均匀低信号,与CT所示硬突对应。
四 颈椎椎管狭窄及颈椎病
❖ 颈椎狭窄症系指椎管及椎间孔狭窄压迫了脊 髓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临床表现。
❖ 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椎管狭窄症即为脊 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
❖ 椎管狭窄分类
先天性
合并于全身骨骼发育障碍 合并于先天性脊柱畸形 发育性椎管狭窄
后天性
退行性病变 、骨折或脱 手术后 、OPLL 、氟骨 症、强直性脊柱炎 、 肥 大性骨关节症。
水肿---长T2,略长或等T1信号。病灶边缘模糊。 坏死---不均匀长T2信号,略长T1信号,病灶边缘欠清
楚。 囊变---信号同CSF,病灶边缘清楚。
神经根型颈椎病
常规脊髓造影:一个或几个水平神经根鞘袖充盈 不良、变形、缺损或消失。
CTM及MRI: 前根及/或后根,联合后的神经根 受压,水肿增粗。
于4mm
硬膜囊及脊髓呈新月形,脊髓矢状径小于等发育性椎管狭窄Fra bibliotek颈椎病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寰枢关节
寰枢外侧关节 寰枢正中关节 寰椎横韧带 寰椎十字韧带
实用文档
寰齿关节与寰枢关节
寰椎与枢椎之间形成由寰椎前弓和枢椎齿 突构成的寰齿关节和是由寰椎侧块的下关 节面与枢椎的上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
1.关节囊 侧方的寰枢关节囊,薄而松 弛,连接寰椎侧块的边缘与枢椎的下关节 面。
2.前寰枢椎韧带 从寰椎前弓下缘至枢 椎椎体前面之间。
实用文档
韧带
(1)、前纵韧带 (2)、后纵韧带 (3)、黄韧带 (4)、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 (5)、横突间韧带
实用文档
颈部韧带
1.前纵韧带 它起自枕骨的咽结节,向下经寰椎前弓及各椎 体的前面,止于第1或第2骶椎的前面。前纵韧带坚固附着 于椎体,但疏松附着于椎间盘。
2.后纵韧带 位于椎管的前壁,其作用为限制颈椎屈曲运 动。它起自枢椎,向上移行为覆膜。
实用文档
前纵韧带
环枕前膜
前纵韧带
实用文档
后纵韧带
覆膜
后纵韧带
实用文档
韧带
实用文档
覆膜 后纵韧带 前纵韧带
翼状韧带
覆膜深部
实用文档
齿状尖韧带 翼状韧带
实用文档
椎体间连结
脊柱后面观
实用文档
椎体 椎间盘 后纵韧带
椎弓间连结
黄韧带
实用文档
黄韧带
黄韧带 向上附着于上位椎板下缘的前面, 向下附着于下位椎板上缘的后面,薄而较 宽。黄韧带向外延展至椎间关节囊,但不 与其融合。黄韧带有一定弹性,颈椎屈曲 时,可使相邻椎板稍分开,过伸时可稍缩 短,而不致发生皱褶突人椎管内,这样其 弹性张力可协助须部肌肉维持头颈直立。
实用文档
椎间盘
成年人的椎间盘除纤维环的周缘部外,无 血管和神经,其营养主要靠椎体内血管经 软骨板弥散而来。椎间盘的弹性及张力取 决于软骨板的通透性和髓核的渗透能力, 椎间盘这种吸液性能如果发生改变,不仅 影响椎体间的稳定性,而且与椎间盘的变 性有关。
实用文档
椎骨间连接 椎间盘
髓核 纤维环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特珠颈椎的结构特点
第二颈椎(枢椎)枢椎的齿突,是限制寰 椎水平移位的枢轴。枢椎上关节面呈凸形, 而下关节面是典型的颈椎关节突关节面, 参与颈椎关节柱的组成。椎体的前下缘呈 唇状突起,遮盖其下的椎间盘和第3颈椎椎 体。
实用文档
颈椎的连接
一、颈椎椎间关节 颈椎椎间关节又称为关节突关节,有引
椎体的横径约为矢状径的1.5倍,上面略小 于下面,后缘略高于前缘。
实用文档
颈椎上面观
实用文档
棘突
椎孔 上关节面 横突孔 钩突 椎体
颈椎前面观
上关节突 钩突 下关节突 椎体
实用文档
颈椎左侧面观
上关节突 钩突 棘突 下关节突
实用文档
第七颈椎棘突:
实用文档
寰椎atlas •无椎体、棘突、关节突 •组成:前弓、后弓、侧块
实用文档
颈椎的骨性结构
颈椎共有7块,第1、第2和第7颈椎因形状 有所差异,称为特殊颈椎;其余4块颈椎形 态基本相似,称为普通颈椎。
实用文档
颈椎整体观
实用文档
关节突关节
(1)、颈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水平位。 (2)、胸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冠状位。 (3)、腰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失状位
实用文档
颈椎的横突短而 宽,较小,中央 部有椭圆形横突 孔,横突末端分 成横突前、后结 节,两结节间的 深沟通过脊神经 的前支。第7颈 椎前结节长而肥 大,形成颈助。
颈椎病
临床与MR诊断
实用文档
一、颈部脊柱相关解剖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交感神经节
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节是交感神经节后 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可分为椎旁节和 椎前节。椎旁节纵行排列于脊柱两侧,有 22-25个节,节与节之间由神经纤维(节间 支)相连,形成交感干。交感干在颈段有三 个节,即颈上节、颈中节和颈下节,颈下 节常与胸1交感节合并成星状神经节。交感 干在胸段有11-12个节;腰段常有4个节; 骶段有4-5个节,
颈椎
实用文档
关节突
关节突呈短柱状,与椎体轴呈45度角。这 种结构形式在遭受屈曲外力时易产生脱位 和半脱位。其前方直接与脊神经根相贴, 因此,当发生增生、肿胀或脱位时,易压 迫脊神经根引起压迫症状。
实用文档
普通颈椎的基本形态
普通颈椎每块椎骨均由椎体、椎弓和 突起三部分组成。
(一)椎体 椎体自第2颈椎至第6颈椎椎体逐渐增大,
实用文档
枢椎axis 齿突
实用文档
特珠颈椎的结构特点
(一)第1颈椎(寰推) 该颈椎由前后两弓及两个侧块相互连成环状,
上与枕骨髁相关节,下与枢椎构成关节。 1.前弓 约占寰椎的1/5,为连结两侧侧块的
弓形板,向前隆凸,中央有小结节,称为前结节, 为颈长肌及前纵韧带的附着部。后方正中有圆形 的齿突关节面,与枢推的齿突构成寰齿关节。前 弓的上下缘分别有寰枕前膜和前纵韧带附着。
棘突
椎间盘结构
髓核 纤维环
实用文档
钩椎关节
钩椎关节钩椎关节是由于适应颈椎运动功 能的发展,屈伸运动时,上位椎体向前或 向后滑动,钩椎关节的关节面之间也有相 应的滑动,这时钩椎关节起引导颈椎屈伸 运动的作用。钩椎关节常骨质增生,钩突 骨赘对神经根和椎动脉会产生直接压迫。
实用文档
寰枕关节
寰枕关节关节囊松弛,此关节借寰枕前、 后膜加强稳定,这两个膜将寰椎和枕骨间 的裂隙封闭。椎动脉由寰枕后膜穿过人颅, 而第1颈神经由此穿出,有时寰枕后膜远侧 部分可以钙化,在椎动脉及第1颈神经的后 方形成一个骨弓,在头后仰时可能压迫椎 动脉引起头晕。
导和限制运动节段运动方向的作用。椎间 关节构成椎间孔的后壁,其前方与椎动脉 相邻近。下部颈椎的椎间关节所承受的压 力较上部者大,引起骨质增生的机会也较多。
实用文档
椎间盘
颈部的C1—2之间没有椎间盘,因而在颈椎 只有6个椎间盘。颈椎椎间盘前缘高度约为 后缘的2—3倍,颈椎间盘高度的总和约为 颈段脊柱高度的1/4。髓核多在椎间盘中 部稍前,颈段脊柱运动曲线由此通过。从 矢状面来看,纤维环在后部较前部为厚。 椎间盘不伸展至钩椎关节的内侧边界。
实用文档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血管
椎动脉是由锁骨下动脉左右各发出 一支,从第6颈椎横突孔进入后沿 各横突孔上行,至环椎侧块有一 个迂曲,然后进入大脑汇合成基 底动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支配大脑后1/3与小 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