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修订版
中外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以及为其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的出谋划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指认识的逻辑进程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
逻辑和历史 的统一不是完全等同,而是本质、主流、方向的¤“智者”是公元前5世纪 涌现出的一批职业职业教师,他们自称智者。
智者向人们收取学费,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涉及社会、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广泛的领域。
作为第一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阐述了许多新颖的见解和主张,推动着政治思想走向繁荣。
他们的活动以雅典为中心,同时遍及其他一些主要城邦。
从他们开始,希腊学术研究的主题由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
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
他们几乎都没有完整的著作流传下来,其思想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思想活跃,不囿成见,大胆质疑前人的成说,对政治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
他们的思想成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 对希腊政治思想作出的同时代人。
他与智者一起,推动了希腊哲学研究兴趣的转向,即由自然转向人和社会。
探究事物的本性(自然),探讨普遍定义的思考方式是苏格拉底的一大贡献,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
在对道德和政治法律问题的讨论中,苏格拉底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
这是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构造博大的政治哲学体系的前提。
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5个)1.轴心时代:凯伦·阿姆斯特朗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
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
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
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2.封建主义"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的意识决定社会。
这种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社会形态便是封建社会。
封建的概念是:天下(江山)不为公,分封给一个个诸侯贵族,或如希腊部落自成割据。
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是通过战争或部落城邦的联盟而形成一个按中央契约、地方纳贡、收税、派捐来运转的体系。
封建的概念是:天下(江山)不为公,分封给一个个诸侯贵族,或如希腊部落自成割据。
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是通过战争或部落城邦的联盟而形成一个按中央契约、地方纳贡、收税、派捐来运转的体系。
封建的核心内容是:对少数群体分封特权,并统治大多数人,如王公贵族或希腊的公民。
封建社会的特征是:物权统治一切。
而皇权帝国主义的人权却又高于物权,它是由皇权支配物权的。
因此与封建主义相对的是皇权帝国主义。
2封建制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中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周公吐哺: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三纲八目: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双城论:奥古斯丁认为,自从人类祖先亚当、夏娃因犯罪而被贬人间之后,现实世界就被划分为两座城:“一座城由按照肉体生活的人组成,另一座城由按照灵性生活的人组成。
” 前者是“尘世之城”,它是撒旦的领域,是肉体淫乱的渊薮,在现世中表现为异教徒的生活态度。
后者是“上帝之城”,它是上帝的“选民”即预定得救的基督徒的社会,这是一座永恒之城,在现世中代表着它的就是教会;。
孟子四心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柏拉图理想国的观点:1.理念论:理念是事务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务的基础和原则,洞穴之喻。
2.哲学王: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绝对的权利3.国家观:柏拉图强调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铸造出一个幸福国家的模型来,但不是支离破碎地铸造一个为了少数人幸福的国家,而是铸造一个整体幸福的国家。
4.教育观:他要求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文艺教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地点:最早源于意大利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教会势力的衰落,社会等级次序的改变,人文主义与自由精神的兴起意义:为近代文化撒下可贵种子莫尔的乌托邦:政治制度:1.财产共有2.民主选举3.没有监狱没有警察。
社会制度:1.乌托邦岛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2.家族生活制度依族长制3.岛内实行六小时工作制4.乌托邦境内取消货币5.实行充分的宗教自由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普及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宗教教育。
六微: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托于似类,四曰利害有反,五曰参疑内争,六曰敌国废置。
此六者,主之所察也。
中和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英雄时代赫西俄德来库古克里普提德拉古梭伦改革梭伦解负令公民大会四百人大会陪审法庭克里斯提尼克里斯提尼改革五百人会议十将军委员会贝壳放逐法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里特智者智者学派普罗塔格拉高尔吉亚安提丰加里克里斯色拉叙马霍斯城邦政治学城邦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理念论哲学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四因说罗马法学政治观十二铜表法市民法伊壁斯鸠个人主义幸福论功利主义道德观偏斜运动理论斯多葛派犬儒主义犬儒学派西塞罗自然法卢克莱修契约论世俗政治神权政治君权神授基督教灵智论因信得救圣经启示录原罪说三位一体说上帝创世说选民说米兰赦令奥古斯汀论上帝之城忏悔录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永恒法神法人法异端异教道成肉身因信称义圣父、圣子、圣灵教会救赎说耶稣救世说泛神论天恩统治论约翰·威克利夫胡斯马西里乌斯威廉·奥卡姆乌托邦乌托邦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托马斯·莫尔托马斯·康帕内拉太阳城安德里亚基督城人道主义文艺复兴蒙昧主义拉伯雷布鲁诺彼特拉克薄伽丘十日谈启蒙运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利益动机论洛克君主专制官僚政体理性卢梭托马斯·潘恩个人主义圣西门欧文傅立叶实业主义和谐制度法伦斯泰尔新协和公社新教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加尔文教得救预定论VS救赎论闵采尔千年天国九十五条论纲基督教义氏族民主制封建贵族制封建贵族民主制马基雅维里君主论非道德政治观君主专制论博丹布丹国家论六卷君主主权理论国家主权主权家长制地理环境决定论菲尔麦社会契约论格老秀士霍布士利维坦斯宾诺莎四性主义人权人权宣言君权神授论贵族特权论自然权利独立宣言主权在民分权自由黑格尔约翰密尔平等先行观念伏尔泰皮埃尔·勒鲁自由、平等、博爱、正义、民主、专制、独裁三权分立分权学说君主立宪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执行权对外权汉密尔顿麦迪逊制宪会议联邦党人文集参议院众议院联邦法院国家代议制罗马共和制哈林顿大洋国。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1、希腊世界: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个地理和文化概念。
它以爱琴海地区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其边缘延伸到黑海沿岸和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所谓的希腊世界就是由数以百计的城邦构成。
2、荷马史诗:是反映公元前12-8世纪时期社会面貌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文献,是记载希腊人原始政治观念萌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相传为盲诗人荷马的作品,但在它长时期流传的过程中,许多民间行吟歌手都参与了它的创作。
包括两部分,一是《伊利亚特》,一是《奥德赛》。
曲折的反映出荷马时代的社会特征和人们的政治观念。
3、逻各斯:指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
是人间法律的源泉。
是后来西方政治哲学非常重要的自然法概念的前身。
是自然与社会政治联系的中介。
4、智者: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在希腊一些城邦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自称“智者”的职业教师。
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
他们的思想构成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代表人物有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安提丰等人。
5、城邦: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最显着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有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6、整体主义:所谓整体主义,就是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个人只有融合于整体,为其献身,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1、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8年,希腊各城邦沦于马其顿控制之下,失去了独立的主权。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东侵,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开始了所谓希腊化时期。
2、希腊化国家:希腊化国家是地域广阔的专制国家,它们的政治制度具有古典希腊与东方政治制度结合的特征。
其中建立在埃及和西亚的托勒密王国和塞琉古王国东方的因素占优势,它们分别沿袭了古代埃及和波斯的旧制。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
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3.《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
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
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
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
4.《上帝之城》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
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
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
借助于他的声望,这套政治哲学在整个中世纪对于人们的政治观念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论美国的民主》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重大问题

名词解释哲学家执政:由哲学家执掌政权管理城邦,是柏拉图试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他主张应当让“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利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
”否则的话,正义的理想国家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
《利维坦》:是霍布斯的代表作,该书使他的政治学说更加系统化。
在这本书中,霍布斯运用几何学的演绎方法,从抽象的人性原则出发,系统地阐述了自然法、社会契约论,论证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得出了带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专制主义的政治结论,开创了近代政治学国家理论的新体系。
《政府论》: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洛克于1690年出版的政治著作,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驳斥了君权神授说,下篇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得出有限政府的结论,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由主义政治学理论以及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目的。
完成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辩护的任务,对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该书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法的精神》: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孟德斯鸠于1748年出版的政治著作。
在这本书中,讨论的不是法律,而是法的精神,即“用法律来保护公民权利和约束政治权利”。
孟德斯鸠跨越了多个领域,叙述了法律的历史变迁,探讨了政治自由的条件及保障,阐发了著名的分权制衡理论学说,批判了专制政体,为宪政、自由和人权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该书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理想。
公意: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提出的,是卢梭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公意”简单地说,就是国家全体成员的普遍意志或公共意志,它以谋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幸福为宗旨,立足全局、无偏无私,放眼远量,诉求根本。
它代表了个人的最高价值。
《联邦党人文集》:由美国著名政治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1787年新宪法,先后在纽约报刊上共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而发表的一系列的论文文集,充分阐释了美国宪法及其内在的政治理念,成为美国著名的政治文献。
2021年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Great success depends on the team, small success depends on the individual.通用参考模板(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1、行会:中古城市手工业者按照各自的特点结成的联盟。
行会最早在10世纪出现在意大利。
2、效价:是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某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
3、经纪人:是指人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货币收入,或者说只要能使人得到经济利益,他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4、例外原则: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负责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和控制权,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问题等。
5、战略弹性:是企业依据公司本身的知识能力,为应付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而具有的应变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由人员、程序、产品和综合的系统所构成。
6、正式组织: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所规定的组织成员中正式的相互关系和组织体系。
其中包括: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等。
7、非正式组织:组织中没有经过正式的上级或一些相关的程序而建立起来的,以感情联系为主要沟通方式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和体系。
8、群氓假设:是李嘉图关于经纪人方面的群氓假设(1)社会由一群一群的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2)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自下而上和利益而行动。
(3)每个人为了达到目的,尽可能合呼逻辑地思考和运动。
从这一假设出发,必然的结论是对这些群氓只能用绝对达到集中权力来统治和管理。
9、保健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缺乏这些因素时容易产生不满意和消极的情绪,即保健因素。
包括金钱、监督、地们、个人生活、安全、工作环境、政策和个人关系等。
10、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表现为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同一行为的准则、习惯的沉淀、职业的习惯、一定的道德规范与文化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6×5′=30′)1.自然法:萌发于古希腊哲学,最早的定义为:世界都处于一种必然性与自然律的支配下,具有永恒性;神与人一样,都服从于这种永恒的自然律;对自然律所确定的秩序,便是一种正义。
2.宗教改革(路德):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随后发展出来新教教派。
3.法的精神(孟德斯鸠):一个国家的法律与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宗教、贸易、风俗习惯、人民的生活方式、制度架构、人文传统的关系,以及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总和。
4.公民(积极、消极):1791年法国宪法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
其中经济上独立,叫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
经济上没有独立性和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叫消极公民,不享有选举权。
5.主权(布丹):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永恒的绝对的最高权力。
主权是对内具有至高无上、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
6.国家(黑格尔):国家是道德理念的现实——即作为显现可见的、自己明白的实体性意志的道德精神。
国家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必然产物,而不是任意或偶然的结果。
7.人民主权(卢梭):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是主权者,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主权遵循主权神圣、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原则。
8.乌托邦(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莫尔的代表作,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是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财产公有、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二、简答题(5×8′=40′)1.斯宾诺莎的自由观念思想自由权在国家生活中,每一个人保留他的权利的一部分,由其自己决定,不由别人决定,即思想自由之权。
(1)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
(2)每个人是自己思想的主人,不能转让也不可放弃。
(3)维护个人的思想和言论自由,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好方法。
(4)政府应允许自由争论。
(5)人在行动上要守法。
(为此,提出“思想自由、行动守法”,这便是西方政治自由的核心。
)2.格劳秀斯的自然法(1)理性与意志是法的基础。
(2)法分为两类:①自然法:起源于人的理性②意定法:起源于意志,包括神法和人为法(3)自然法源自理性,高于神法。
(4)自然法是合理、永恒而又普遍的。
(5)维护私有财产,初步提出自然权利。
(6)共同的道德标准是人类社会的结合力。
3.霍布斯的主权学说(1)主权强大而广泛:臣民得不到君主的允许就不能抛弃现存的政府,无权返回自然状态,重新选择主权者。
(2)主权至高无上:主权者不受前人的法律制约,也不受自己制定的法律的制约,因为不可能想象还有一个凌驾于主权者之上的权力,如此类推的话,国家必乱必亡。
(3)主权不可分割:主权者享有立法、行政、司法、言论监督等广泛的权力。
(4)主权不可转让:因为主权不可分割,权分则国分,国分则不国,所以,主权者也无权转让自己的权力。
(5)国家权力的专制性:臣民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权者,没有借口去反对主权者,否则就是不义。
4.洛克的分权思想分权原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
为了使权力始终处于被约束状态,不能单单寄希望于掌权者的个人品德。
他将国家权力分为三种: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他对这三种权力定义为:✿立法权:享有权利来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以保障这个社会及其成员的权力。
✿执行权:负责执行被制定和继续有效的法律且经常存在的权力。
✿对外权:包括战争与和平、联合与联盟以及同国外的一切人士和社会进行一切事物的权力。
这三种权力必须分别有不同的机关行使。
其中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和外交属于君主。
PS:找了半晚也没找到关于洛克分权理论的系统性阐述,所以这题…………5.边沁的功利主义(1)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以苦乐感情为基础的,他从人追求快乐的本性中推论出趋乐避苦是道德的本质。
(2)功利主义的最高道德原则是获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3)功利是衡量和检验一切德行的标准。
判断一切事物和一切行为好坏的标准,在于它是否能产生功利。
(4)是对契约论的批评。
6.伏尔泰的平等思想(1)平等包括人身、权利、法律和经济平等(2)平等的最大威胁是特权阶级(3)不平等源自社会分工及人的能力差异(4)批判卢梭的不平等源自私有制7.密尔的自由思想(1)密尔关心的问题是政府的政治权力和被管理者的政治自由之间的关系。
(2)自由被限制的唯一条件是自由受到约束仅仅是为防止上海伤害别人。
(3)思想和言论必须是绝对自由。
(4)自由必须限制在不损害他人的范围内。
(5)社会行为的最终目的是“确保一切人的行为完全独立和自由”。
(6)个人主动性优于社会控制的理由,绝大多数事情由个人做比政府做优越得多。
8.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把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议会有立法权、国王有行政权和法院有司法权,用这种方法来限制王权,防止国王暴政。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三种权力间制约与平衡:(1)立法机关分贵族院与平民院,受行政机关否决权制约,何时召集由行政机关决定(2)行政机关为执行机关,可以通过反对权参加立法,有权阻止立法机关的专断。
(3)司法机关对立法和行政机关有违宪监督权。
三、论述题(老师没说,猜测而已,仅供参考)(2×15′=30′)1.莫尔的乌托邦和柏拉图的理想国的的异同点?都主张财产公有,妇女解放,但他们对财产的态度截然不同。
柏拉图是禁欲主义态度,莫尔却持乐观主义态度。
柏拉图主张共产主义制度的原因在于实现最高的善,完全是出于道德的考虑;莫尔出于经济问题,以改变当时社会贫富不均的实际状况。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统治者都是有闲阶级,科学、艺术使他们的专利,而乌托邦中任何人都必须劳动;柏拉图主张在高贵阶级中实现共产主义,莫尔主张在全社会实现共产主义。
都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同工同酬,但柏拉图提倡公妻制度,莫尔要求严守一夫一妻制。
2.霍布斯、洛克思想的异同点?相同点(1)洛克与霍布斯思想的相同点在于都主张社会契约立国。
(2)洛克与霍布斯都是以自然状态作为理论的逻辑起点。
(3)霍布斯与洛克作为同一个阶级的代言人,都为资产阶级的合法性进行辩护。
,他们深刻揭露了“君权神授”对人民的欺骗性。
不同点(1)洛克和霍布斯社会契约论的区别①霍布斯认为人们订立契约时转让的是全部权利,洛克认为不仅保全自己生命的权利,而且自由和财产权利都是人们在订立契约时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权利;②洛克认为人们交出的权利只是保护自己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而不是任意伤害他人的权利;③洛克认为被授予权力的人也是契约的参加者,必须受契约内容的限制,按照社会全体成员的委托行使他们的权力。
(2)关于国家政体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霍布认为主权是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
他认为君主政体最好,因为君主政体最能避免“内乱”。
洛克极力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他指出,在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只是用心血来潮或毫无约束的意志代替法律,而没有任何准绳和规定约束君主的行为。
(3)关于自然状态的不同理解霍布斯的自然状态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而洛克的自然状态则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是一种混乱无序的战争状态,而洛克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和平有序的和谐状态。
(4)关于自然权利理论的不同理解霍布斯认为自我保全是人们的最高自然权利,是人性的最高原则,自然权利是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
洛克则认为人的自然权利本质上有三种,即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这些权利是不可转让和不可侵犯的。
在三种权利中自由权是最本质的,是其他权利的基础。
霍布斯关注的是生命权,而洛克关注的是自由权。
(5)关于政府建立的目的的不同理解霍布斯认为,政府建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身,相反,政府实际上对于社会具有某种确定的义务。
洛克认为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生命、自由、财产,人们基于自己的同意转让的只是一部分权利,而不能转让天赋的生命、自由、财产权利,而且这些权利也不允许剥夺。
以下是老师强调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或人物思想(主要是上面没有涉及到的,可能会在预料之外的论述题中涉及到;要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理解人物思想)一、文艺复兴时期背景?(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奴大量涌入城市,并未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工场手工业也便随即产生,严重冲击了当时的行会制度。
(2)教会势力的衰弱:中世纪末期最重要的发展是:封建制度渐趋消逝,随之而起的是新兴民族国家的君主专制;(3)社会等级秩序的改变:城市的大量涌现,造就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都市商人。
(4)人文主义与自由精神的兴起:15、16世纪欧洲开始了一场文化革命、思想革命。
这场革命的最初表现就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5)宗教改革运动(现实背景):在德国,文艺复兴染上了宗教色彩,结果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与宗教战争的爆发。
宗教改革运动更加准确地预示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6)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早期无产阶级思想的反映。
二、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1.人性论(人性恶)马基雅维利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的,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私的欲望。
君主治国与其用爱,不如用威。
2.政策论(君主的统治方法)政治技巧和策略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是一个坚定的国家至上主义者,他认为,无论国家的利益,为了政治的目的,君主完全可以不择手段,即使采用残忍。
暴力手段也在所不惜。
基于此,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很少触及文化和经济政策,他主要关注的是国防、治安和民主问题。
国家强盛的相关政策:武力政策(统治术)、开疆拓土政策(野心)。
(长期的和平会使国家衰弱和瓦解,这启发了后代的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主张了欧洲强国对外掠夺殖民地的野心和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战争。
)3.影响与评价(1)政治思想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2)强权政治的信徒(3)客观主义、现实主义的政治观(4)国家利益的理论源头(5)主要贡献:使政治与道德分离;使政治与宗教分离三、布丹的政治思想(主权思想)1.主权理论(1)主权是国家的本质(主权国家是国家真正的基石、核心)(2)立法权最为重要(主权的内容)(3)主权具有绝对性、永久性和不可分性(4)主权之上有神法和自然法(主权者受制于神法和自然法)(5)主权不得侵犯财产权四、路德的政治思想1.路德宗教改革的主旨(1)政教分离(2)否认教权之至尊(3)上帝之下,所以嫉妒教徒平等(4)教徒可以直接于上帝交流,不需要任何中介(5)尊重《圣经》2.国家论(1)神的国家信仰的世界,绝对自由,不得有阶级观念(2)世俗的国家(3)严格区分国家和君主国家的权力渊源在于神意,但君主所有的权力并不代表神的权力,必须限制君主的权力 3.主要影响(1)建立了国家教会;(2)引起了政治革命;(3)使国家摆脱了教会的控制,获得行政上的独立;(4)提倡君权神授,为国家至上论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