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五课教案

合集下载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的第一课。

教材共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和分析与总结三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与提问让学生通过观察花草提出一些与科学有关的问题并引发学生生活的积累;第二部分通过阅读资料卡对花草倾倒的现象做出猜想;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分析大家作出的猜想,排除明显不合理的猜测,选出可能的假设。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大胆的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1、提出话题、引导提问。

出示或讲述植物角等地方的植物发生偏斜的现象,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这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师应做好比较充分的准备。

比如,准备一盆趋光现象明显的花草,以及植物趋光生长的一些图片等来引发话题。

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场景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由此激发学生参与探讨的热情。

2、围绕植物角内植物为什么倾斜生长的话题,提出猜测。

对于植物角的植物为什么倾斜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做出很多猜测。

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必要时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做出这些猜测的理由,以此引导他们学会科学猜测。

为了使学生能做出更深入而科学的猜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研究一些关于植物生存与顺应环的知识。

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从书本上直接找到谜底,但我们应引导学生以质疑的眼光看待这些书本知识,把它们只作为自己猜测的一个理由,引导他们亲自实验验证。

(3)、分析、排除和选择大家所做出的各种猜想。

猜想时需要大胆与发散,但同样也要对猜想进行严密的分析和论证。

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该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

这个过程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研究中的发散与集中。

大胆与严谨的辩证统一。

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教案

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教案

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教

本教案为新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的全套教案,旨在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和安排该科目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以下为教案
的主要内容概述:
第一课:观察家庭用暖设备
本课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庭暖气设备的种类和
工作原理,并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和节约能源。

第二课:探究节日里的科学
本课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背景,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
理解节日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理性思维能力。

第三课:学会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不同
状态下的水的特性,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第四课:探究树的生长繁衍
本课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树的生长过程和繁衍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第五课:动物的化石
通过展示化石和实验活动,学生将了解动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地球上生物的演变和地质的变迁。

总结:
本教案覆盖了六年级科学上册的核心内容,通过实践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研究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案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和拓展。

【青岛版】2019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优质教案】

【青岛版】2019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优质教案】

【青岛版】2019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第二课细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第四课食用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五课蜡烛的变化第六课食盐和水泥第七课铁生锈(两课时)第八课牛奶的变化(两课时)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九课静止和运动第十课时距离和时间第十一课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第十二课物体的运动方式第十三课动物的运动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第十四课白天和黑夜第十五课昼夜与生物第十六课四季更替第十七课弯弯的月亮第十八课日食和月食第十九课登上月球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十课蚯蚓找家第二十一课变色龙第二十二课时植物向哪里长(两课时)第二十三课时密切联系的生物界第二十四课时珍稀动植物第二十五课生物的启示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点:学生认识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病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的认识学习活动,并在学习中对评议的理解。

四、学习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课前搜集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科学记录表。

教师准备: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如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繁殖特点等)、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

五、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通过自己身边关于服用糖丸、是否患过水痘、腮腺炎等类似的病毒传染的疾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5课《影长的四季变化》(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5课《影长的四季变化》(表格式教案)
通过自制圭表,模拟测量四季日影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2.班级记录表
学生:1.每组提供A3卡纸、A4卡纸、刻度尺、双面胶、铅笔、剪刀、手电筒、“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的标志物;2.观察记录单。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 《地球的运动》单元 5.影长的四季变化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地球的运动》
课题
5.影长的四季变化
课时
1
核心 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及要求
9.3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5~6年级②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5~6年级③测盘正午时物体的影长,说明不同季节正午影长的变化情况。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北京夏季气温高的原因是()。
A.太阳高度小B.太阳高度大C.地球离太阳远D.地球离太阳近
5.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长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C.先变短再变长D.保持不变
二、判断题
1.一年中,正午时物体影子最短的季节是夏季。( )
2.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物体的影子最长。( )
1.除了日影长度随四季变化,还有哪些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呢?出示《北京地区日出日落时间和正午太阳仰角的变化表》,学生观察后说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活动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梳理,拓展部分先通过两个问题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兴趣,同时观察数据,了解还有其他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第一课小草和大树(两课时)第一课时比较小草和大树[活动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正确地描述几种常见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够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共同概括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特征,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4、能根据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征,正确地辨别常见的植物。

5、能尽量在自然状态观察植物的特点。

[教学材料]放大镜、剪刀、多媒体资料[教学重难点]从几种草或树的观察中,归纳出它们各自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顾以前学习过哪些与植物相关的内容。

观察多彩的植物世界的多媒体资料。

二、让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小草和大树的。

三、让学生到学校植物园去,选择几种小草和大树,观察它们根、茎、叶的特征,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

(带放大镜和剪刀,既要观察又要注意爱护花草树木)四、汇报交流,并概括出小草和大树各自的特点。

要求不宜太高。

五、给出草本、木本植物的科学概念。

并用概念来区分更多的植物。

(图片提供)第二课时给植物分类[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3、能与其他同学业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4、能归纳出一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5、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教学重、难点]列举多种分类标准,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1、本活动是对分类方法的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利用上一活动学到的分类方法,自己制定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2、由于没有限定具体的分类标准,提供了自由空间。

3、鼓励将本组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其他组交流。

4、分析全班找出的分类方法,通过比较,推选出最科学的分类方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训练。

5、观察不开花植物,拓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科学探究课题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体验观察、实验等方法。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课题2:科学探究的技巧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技巧。

2. 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假设。

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的技巧。

教学难点:-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合理假设。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科学探究的技巧。

3.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案例,掌握提出有价值问题、进行合理假设的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提出有价值问题、进行合理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物质的世界课题1:物质的组成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

2. 学会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物质的组成。

教学重点:- 物质的组成。

教学难点:- 实验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组成的兴趣。

2. 自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物质的组成。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物质组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物质的组成。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强调物质组成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教案(2021新版)6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教案(2021新版)6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教案(2021新版)6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进一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初步知识,对细胞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如何通过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来加深对细胞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加深对细胞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观察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生物细胞样本,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等。

2.准备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3.准备观察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初步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多种生物细胞样本,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等,让学生初步观察并尝试描述细胞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样本,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细胞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观察到的细胞,还有哪些生物细胞是我们没有观察到的?让学生发挥想象,拓展科学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身边的生物细胞,并写观察心得。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逐步形成主动积极收集资料、依据计划进行研究的探究习惯。

2、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了解平面镜的反光作用,知道物体反光能力的强弱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5、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教师:下载并整合的远程教育资源中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镜子,铝板,纸板,凸透镜等。

学生:模拟建筑物(纸箱),电筒,弯管吸管;镜子,铝板,纸板等。

一、谈话导入。

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影子?学生猜测,大胆假设。

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1)谈话: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学生交流,师生评议。

(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了解什么是光源。

教师和学生共同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光源。

(3)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课件直观地演示光直线的传播的现象,了解古人怎样研究和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

(墨翟)1、谈话: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进行假设。

2、实验探究: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地方吗?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方位,让每一组学生利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

在使用镜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

师生利用各种粗糙程度不同、颜色不同的材料,依次进行反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反光特点。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5课主要探讨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知识。课。同学们小组合作制作定滑轮模型,模拟升旗情形,发现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并不省力。随后,课程引入动滑轮概念,与定滑轮不同,动滑轮可以随重物移动。同学们安装动滑轮并进行实验,发现动滑轮具有省力作用,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课程中还教授了如何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通过实验数据比较,进一步验证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性。最后,课程引导同学们思考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加深了对这两种简单机械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