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L-B型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仪操作规程(精)
沥青蜡含量测定仪操作规程

沥青蜡含量测定仪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裂解蒸馏法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的蜡含量。
2 仪器概述
由砂芯过滤漏斗、吸滤瓶、试样冷却筒、塞子及冷浴等组成的冷却过滤装置,过滤漏斗(P16)的孔径系数.为10μm~16μm,低温水槽:-30℃~+60℃。
3 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 5 ℃~40 ℃,相对湿度<85%,供电系统:220v、50Hz。
4 操作规程
4.1打开仪器,降温降到零下20±0.5℃,把过滤装置放入恒温水浴中。
4.2将一定馏分油加入10ml乙醚充分混合,倒入过滤瓶,再加入15ml乙醚清洗瓶,
然后加入25 ml乙醇,从加入乙醚开始,恒温一个小时。
4.3当冷却管中的溶液结晶后,提起塞子自然过滤,直至过滤完为止。
4.4把配好的乙醇乙醚冷溶液再次清洗过滤瓶和塞子,继续过滤。
4.5取出过滤瓶,对结晶后的蜡用热石油醚溶解,然后把回收的蜡溶液放到合适的热
源上使溶液蒸发净尽。
4.6最后放入真空干燥箱,保温一个小时以除去石油醚,冷却后称取蜡的质量。
4.7关闭电源,清洁保养仪器。
沥青快速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沥青快速分析仪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一、安全操作规程1.使用前的准备a.确保仪器处于平稳的地面上,并通过支架或螺旋调节器进行稳定固定。
b.检查电源线、连接线和仪器外观是否完好无损。
c.打开仪器前先关闭并拔掉电源插头。
2.电气安全a.仅使用符合标准的电源插座,并确保接地良好。
b.避免用湿手接触仪器或电源插头。
c.在使用后,及时拔掉电源插头,并将仪器置于干燥通风处。
3.试剂安全b.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护目镜,并确保试剂使用过程中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c.储存试剂时,保持试剂瓶密封,并放置在防火、防潮、避光的地方。
4.操作安全a.请使用经过培训的操作人员来进行分析仪的操作,不要让无经验者单独操作仪器。
b.在使用仪器过程中,遵循操作手册的指导,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操作。
c.注意防止沥青溅出,可以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安全屏障或手套。
5.灭火安全a.在仪器周围配置适量的灭火设备,如干粉灭火器和灭火器。
b.避免在仪器周围堆放易燃物品,并定期清理仪器周围的杂物。
二、保养规程1.仪器清洁a.在每次使用后,使用干净的布或纸巾擦拭仪器外观,特别是触摸屏和按键上的污垢。
b.定期清理沥青残留物,避免对仪器的影响。
c.避免使用有腐蚀性的清洁剂,以免损坏仪器外壳。
2.定期维护a.定期检查仪器的电源线、连接线和传感器是否完好无损。
b.检查仪器是否需要校准或调整,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c.按照操作手册中的维护要求,对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如更换滤芯、校准传感器等。
3.储存注意事项a.当长时间不使用仪器时,应将其存放在干燥、无尘、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b.仪器在存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受到震动和外力的影响。
c.如果需要长时间存储,建议将仪器进行包装,并防止灰尘、水汽和腐蚀性气体进入。
总结:。
沥青砼试验设备仪器操作规程

电动液压脱模器(DR-01)1、接通电源,检查仪器是否正常。
2、根据试筒的不同高度,升降脱模丝杠至合适位置,使试模筒连同脱模板能顺利装上丝杠即可,其间距离应尽量小些。
3、将试模连同试模盖套在丝杠顶端,选用相应尺寸的脱模板装在试模筒上端。
4、旋转升降控制开关到上升位置,待试件脱出后,将旋扭转到下降的位置,待复位后将开关扭转到中位,取出试模。
电动液压脱模器维护(DR-01)1、要加注清洁并符合要求的液压油,油箱保证清洁,避免污染。
2、脱模器经常清洁。
调整压力时不可超过油泵允许的最高压力。
3、开机前观察油箱的油标位置,如缺油应加注液压油至油标的上限。
4、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滤油器堵塞应立即取出清洗或更换。
电热真空干燥箱(DZG-403型)1、接通电源,检查仪器是否正常。
2、在数字控温仪上设定所需干燥温度,关闭放气阀门,打开抽气阀门。
3、打开加热开关、开启真空泵。
4、物品干燥后,关电源开关,关闭抽气阀门,旋转放气阀,关真空泵。
电热真空干燥箱维护(DZG-403型)1、保证泵及干燥箱内部的清洁,防止杂物进入。
2、开机前观察泵的油标位置,如缺油应加注液压油至油标的上限。
3、避免存放时水分或其它挥发性物质进入泵内而影响效果。
车辙试样成型机(CX-4型)1、接通电源,检查仪器是否正常。
2、用控温器设置所需温度,打开加热开关。
3、待加热达到预定温度,将沥青混合料装入试模放入成型机。
4、将配重移动至所需位置进行预压,卸载后调转试模,调整计数器至碾压次数。
启动仪器,碾压后移下配重,取出试模。
车辙试样成型机维护(CX-4型)1、应经常检查温度传感器、加热器,连线是否牢固、可靠。
2、每次试验后应及时清理承载车和机器上散落的混合料渣屑。
3、各轴承和活动部位应经常加注润滑油脂。
车辙试验仪(CZ-4型)1、接通电源,检查仪器是否正常。
2、打开计算机,进入车辙试验程序,填写试验说明,设置各种参数。
3、待温度达到试验温度,放入试件养护。
沥青试验设备仪器操作规程

针入度试验仪(ZR-2)1、接通电源,打开总开关(同时用手托住试针上的砝码)。
2、调节水平将试针清洗后装在滑杆上,按下复位钮,调节滑杆使其上端面与位移表的触头相接触,装上位移计电池,按ZREO清零。
3、调节水槽温度,使其达到试验温度。
4、放入试样,调节支架上下位置,使试针的尖端与试样表面刚刚接触。
5、按下启动开关,试样尖端沉入试样。
6、按下位移表的测杆,到触头与滑杆上端面相接触,记录位移数据。
7、试验完毕清洁仪器。
8、用毕后应填写仪器使用登记簿。
针入度试验仪维护(ZR-2)1、打开总开关的同时用手托住试针上的砝码,防止砝码突然落下损坏仪器。
2、试验完毕清洁仪器。
用毕后应填写仪器使用登记簿。
软化点试验仪(RH-2)1、接通电源,打开总开关。
2、将预先制备好的沥青试件、钢球固定在槽位中。
将事先煮沸并冷却至5+0.5℃的蒸馏水注入烧杯中,水位对准标记线。
3、开启拌和开关,开启加热按钮,调节加热速度至每分钟5+0.5℃。
4、当试样下表面与底板相接触时,记下温度。
5、试验完毕后将蒸馏水倒出,擦干烧杯,清洁试验架。
6、用毕后应填写仪器使用登记簿。
软化点试验仪维护(RH-2)1、试验完毕后将蒸馏水倒出,擦干烧杯,清洁试验架。
2、用毕后应填写仪器使用登记簿。
延度测定仪(YS-2)1、接通电源,打开总开关。
2、SV栏下显示当前温度,PV栏下显示设定温度,按增加键“∧”或减少键“∨”调整,调整时末位数右下角有绿灯闪烁,确认设定正确后按“ENT”返回到测量和控制状态。
3、打开循环水泵及制冷制热开关。
4、待水温达到设定温度,将已养护好的沥青试件安装在固定板上,启动拉伸开关(此时须关上水泵,计数器回零)。
5、观察试样拉伸情况,当试样拉断时记录数据。
6、试验完毕清洁仪器。
7、用毕后应填写仪器使用登记簿。
延度测定仪维护(YS-2)1、每次试验完毕后清洁仪器。
2、用毕后应填写仪器使用登记簿。
3、适时更换水槽中的水以保持清洁。
旋转薄膜烘箱(XH-85)1、接通电源,温控仪上有工作室内温度及设定温度显示窗,直接按增加或减少键到需要数。
沥青含量测定仪操作规程

离心式快速沥青含量测定仪操作规程1、将仪器接通电源。
2、取沥青混合料试样1kg~1.5kg放入烘箱中加热成松散状态。
3、向装有试样的烧杯中注入三氯乙烯溶剂,将其浸没。
4、打开离心式锅盖,将混合料及溶液倒入离心分离锅中。
5、称取洁净的圆形滤纸质量,精确到0.1g。
6、将滤纸垫在分离锅边缘上,加盖紧固,在回收锅口处放上回收瓶,瓶口密封。
7、打开分离机开关,根据试验要求,选择定时调节调速开关,使转速逐渐3000v/min沥青溶液通过排出口流入回收瓶中,待溢流停止后停机。
8、从上盖的孔中加入新溶剂,数量相同,停3-5min后开机,重复操作数次,直至溢流呈清澈的淡黄色为止。
9、试验完毕,计算沥青含量或油石比。
10、将仪器擦洗干净,分离锅中不能存在锅垢,滤纸不得重复使用。
1、调整针入度仪使之水平。
2、检查连杆和导轨,使无明显摩擦,用三氯乙烯清洗标准针拭干待用。
3、将标准针插入针连杆,用螺丝固紧。
4、将盛有试样的盛有皿按规定时间冷却,恒温后,移入水温控制在试验温度±0.1℃的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角支架上,放到针入度的平台上。
慢慢调整底座,使试样表面与针尖接触。
5、按下起动按扭,5S后自动停止,记录读数,准确至0.5(0.1mm)。
6、同一试样平行试验至少3次,各测试点中间及与盛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少于10mm。
每次试验应换一根干净标准针或将标准针取下,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剂的棉花揩净,并擦干。
7、试验结束后,清洗盛样皿及平底玻璃罩,取出标准针擦净后,放入固定装置盒,以备下次用。
1、接通并检查电源电压与电机运行状况。
2、试验前认真检查各部位是否运行正常,装放试件前,务必开空车运转观察。
3、向水槽中注入水,使沥青试样上平面的水层高度不小于25mm。
试件在试验温度±0.1℃的水中恒温1~1.5小时后,将试件与试模自金属板上取下。
然后将试模两端的孔分别套装在延伸模块。
4、对好刻度尺的指针后,开机试验。
5、试件拉断时指针所指标尺上的读数即延伸度,并做好记录。
蜡含量测定试验操作规程

蜡含量测定试验操作规程一、在蒸馏瓶中称取约50g沥青试样Mb,准确至0.1g,将瓶塞塞妥。
用锥形瓶做接收器,装在盛有冰水的烧杯中。
调节燃气炉火焰高度将蒸馏瓶包住。
以每秒两滴的速度蒸馏至无馏分油,瓶内蒸馏残留物完全形成焦炭为止。
、二、将盛有馏分油的锥形瓶从冰水中取出,称取馏分油的总质量M1,准确至0.05g。
从中取出1~3g(M2)准确至1mg。
三、将10ml乙醚注入锥形瓶中溶解馏分油,然后注入试样冷却筒中,再用15ml乙醚分两次清洗锥形瓶,洗液也倒入冷却筒中。
再将25ml乙醇注入冷却筒内与乙醚混合均匀。
冷却1h,使蜡充分结晶析出。
另在试管中量取50ml乙醚-乙醇体积比(1:1)混合液冷却至-20℃备用。
四、蜡结晶析出后,拔起塞子,自然过滤30min,当砂芯过滤漏斗内看不到液体时,启动真空泵,调节真空度,使滤液以每秒一滴的速度过滤至无液体滴落,关闭真空泵使压力恢复常压,用备好的乙醚-乙醇混合液30ml洗涤蜡层、塞子及冷却筒内壁。
继续过滤至看不见溶剂后再抽滤5min。
五、从冷浴中取出冷却过滤装置,将吸滤瓶中溶液倾入回收瓶中,用乙醚-乙醇混合液冲洗3次,每次用10-15ml,洗液并入回收瓶。
六、重新装好冷却过滤装置,用30ml预热至50℃~60℃的石油醚清洗试样冷却筒及塞子,待漏斗中无溶液后,再用热石油醚溶解漏斗中的蜡两次,每次用量35ml,然后用真空泵吸滤至无液滴滴落。
七、将吸滤瓶中蜡溶液倾入已称质量的锥形瓶中,并用常温石油醚分3次清洗吸滤瓶,每次用量5ml~10ml。
洗液倒入锥形瓶的蜡溶液中。
八、将盛有蜡溶液的锥形瓶放在适宜的热源上把溶剂蒸发尽。
然后将锥形瓶放在105℃烘箱去除石油醚,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105℃±5℃,残压21kPa~35kPa)中1h,再置干燥器中冷却1h后称重,得到析出蜡的质量mw,准确至0.1mg。
沥青试验仪器操作规程 (完整版)

沥青试验仪器操作规程 (完整版).___延伸度测定仪首先按下“菜单”键进入设置界面,设置好所需的延伸速率和实验温度,然后按下“确认”键返回实验界面。
接着按下“控温”键,仪器开始控温,根据设定的温度,仪器会自动判断当前的环境温度,并启用正确的温度控制策略。
如果当前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不能正确反映当前的环境温度,导致本该启动制冷的,但是制冷没有启动,可以手动启动或者关闭制冷,按下“制冷启动”键,可以启动或者关闭制冷。
温控启动后,循环泵自动启动。
如果在进行试验时,水流影响了试验,可以手动关闭循环水泵,按下“水流循环”键即可。
按下“试验”键,开始拉伸。
如果需要紧急停止试验,按下绿色的“电机停止”键即可立即停止电机运转,并停止试验。
试验时的过程中,按下“记忆”键一次,则记录一次当前的位移值,记录3次后试验自动停止。
按下左右移箭头键,可以手动操作工作台进行左右移动,以便方便的挂上试模。
试验完毕,按下“归位”键,工作台将自动归位到起始状态。
手动开关键在不同的时刻,2个按键被赋予不同的功能。
带待机状态下,2个按键为左、右移功能。
当试验启动后,2个按键分别对应“记忆”“停止”键。
SLR-IV三数显沥青软化点仪首先将沥青环置于涂有隔离剂的金属板上备样。
接着将烧杯置于工作台上,杯内注入5±0.5℃的蒸馏水或32±1℃的甘油,将备好的试样铜环放置在环架中层夹板的相应圆孔上,并套上定位环,然后将感温探头从上层板的相应圆孔插入,使感温探头底端与铜环下面齐平。
经过15分钟后取出环架,将钢球安置在环架上,使各铜环处于同一平面上,并调整至标记线,勿使各环和试样下表面附有气泡。
插上电源,按下“试验”键,仪器进入试验状态,磁力搅拌器开始搅拌,加热器加热速度以5±0.5℃/min加热,时间、温度由显示屏显示。
观察试件下落情况,当一个试件下落到下层板时,立即按一下“试验”键,当另一个试件下落到下层板时立即再按一下“试验”键,此时两次的实验温度值即被存储。
燃烧法沥青含量测定仪试验操作规程

燃烧法沥青含量测定仪试验操作规程
1、检查试验室电源是否安全接通;
2、检查单片机电源及燃烧炉电源,接通燃烧炉电源,打开控制机箱右侧的红色开关,使单片机进入工作状态,显示屏显示工作菜单;
3、设定温度、校正参数、混合料的类型;
4、按加热键,加热指示灯亮,燃烧炉开始预热;
5、当炉膛温度达到预先设置的温度时,打开燃烧炉炉门,此时加热自动停止,将空料筐放在托盘上;
6、关上炉门,按加热键加热,待显示屏显示的时实温度不低于500℃,试样重量数值稳定后,再按去皮键,将试样重量清零,数值小于0.2g;
7、打开炉门取出料筐,请立即关上炉门以免炉膛温度下降。
将需要试验的沥青混合料摊开放入料筐内,注意不要堆放在一起要摊平放入料筐内;
8、将料筐放在燃烧炉内的托盘上,一定要将料筐放置在托盘的中央,才能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9、关上炉门,迅速按加热键,加热指示灯亮,燃烧炉开始加热,显示屏显示试样重量,加热30秒钟后,风机开始工作,显示屏上的数值刷新一次,此时试验开始;
10、试验中显示屏不断的显示损失重量的数值,当损失的重量达到一定的值时,单片机自动判断试验是否结束。
试验结束风机自动停止工作后,显示屏显示试验结果,打印机自动打印试验报告;
11、打开炉门取出料筐并清理干净,准备下一次试验。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