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10腹膜后PPT课件
合集下载
腹腔腹膜和腹膜腔的超声解剖课件

课程大纲
01
02
03
04
腹腔腹膜和腹膜腔的基本概念 和解剖结构
腹腔腹膜和腹膜腔的超声检查 技术
腹腔腹膜和腹膜腔常见疾病的 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
腹腔腹膜和腹膜腔疾病的临床 应用和案例分析
02 腹腔腹膜概述
腹腔腹膜的定义
01
腹腔腹膜是覆盖在腹腔内壁和脏 器表面的薄膜,由单层上皮细胞 和结缔组织构成。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阐述了腹腔 腹膜和腹膜腔的超声解剖,包括正常 超声解剖、病理超声解剖以及鉴别诊 断。
强调了超声在腹腔腹膜和腹膜腔疾病 诊断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了其局限 性。
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腹腔腹膜和腹膜腔的超声解剖与病理生理之间 的关系,提高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
加强超声医学与其他医学影像学(如CT、MRI等)的对 比研究,提高诊断准确率。
探索新型超声技术(如超声造影、弹性成像等)在腹腔 腹膜和腹膜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为腹腔腹膜和腹膜腔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外力损伤。
后腹膜
覆盖在腹后壁和盆腔脏器表面的腹 膜,能够固定内脏器官的位置。
侧腹膜
覆盖在侧腹部和腰部脏器表面的腹 膜,能够保护和固定脏器。
腹膜腔的超声解剖
腹腔内液体
正常状态下,腹腔内有少量液体 润滑脏器表面,维持脏器位置稳
定。
腹腔内气体
正常状态下,腹腔内含有少量气 体,主要来源于胃肠道内气体。
腹腔内实质性脏器
腹腔腹膜和腹膜腔的 超声解剖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腹腔腹膜概述 • 腹膜腔概述 • 腹腔腹膜和腹膜腔的超声解剖 • 临床应用 • 总结与展望
腹膜后CTppt课件

• 该间隙的后界即肾前筋膜能够清楚显示;前界 即后腹膜显示困难,可以这些脏器的前缘作为 标志
• 内侧在胰腺水平,两侧肾旁前间隙相交通,而 其余部分则不相通
• 外侧界为侧锥筋膜
• 下方在髂嵴水平,与肾周间隙、肾旁后间隙相 交通
完整版课件
6肾Βιβλιοθήκη 后间隙• 位于肾后间隙与腹横筋膜之间,内无器 官,主要为低密度脂肪组织。该间隙外 侧向侧腹壁方向延伸,与腹膜外脂肪间 隙相续,内侧为肾后筋膜与腰肌筋膜融 合处
8
下腔静脉
• CT平扫,下腔静脉表现 为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位于腹主动脉右旁,向 上逐渐增粗
• 形态和大小变异大,可 自直径2~3cm的圆形直 至横行窄条状影
• 增强扫描,早期可能不 均匀,增强晚期(2’) 呈均一强化
完整版课件
9
淋巴结
• 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前、 后和外侧
• 腔静脉旁淋巴结,位于下腔静脉的 前、后和外侧
• 腹主动脉扩张并腔内钙化影(内移的钙化内膜),为 腹主动脉夹层。增强检查可进一步显示真假腔的强化 程度不同。腹主动脉夹层多与胸主动脉夹层相连续
• 腹主动脉旁软组织肿块,边缘有钙化,增强检查肿块
明显强化,程度与强化的主动脉类似且两者相连,为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完整版课件
27
基本病变下腔静脉异常
• 下腔静脉增粗常见原因是静脉内血栓和瘤栓, 增强检查显示下腔静脉内有充盈缺损
完整版课件
11
腹膜后血管
1.腹主动脉 2.下腔静脉 4.脾动脉 7.肠系膜上动脉 25.肠系膜上静脉 26.脾静脉
完整版课件
12
腹膜后血管
1.腹主动脉 2.下腔静脉 8.肾动脉 9.肾静脉 25.肠系膜上静脉
• 内侧在胰腺水平,两侧肾旁前间隙相交通,而 其余部分则不相通
• 外侧界为侧锥筋膜
• 下方在髂嵴水平,与肾周间隙、肾旁后间隙相 交通
完整版课件
6肾Βιβλιοθήκη 后间隙• 位于肾后间隙与腹横筋膜之间,内无器 官,主要为低密度脂肪组织。该间隙外 侧向侧腹壁方向延伸,与腹膜外脂肪间 隙相续,内侧为肾后筋膜与腰肌筋膜融 合处
8
下腔静脉
• CT平扫,下腔静脉表现 为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位于腹主动脉右旁,向 上逐渐增粗
• 形态和大小变异大,可 自直径2~3cm的圆形直 至横行窄条状影
• 增强扫描,早期可能不 均匀,增强晚期(2’) 呈均一强化
完整版课件
9
淋巴结
• 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前、 后和外侧
• 腔静脉旁淋巴结,位于下腔静脉的 前、后和外侧
• 腹主动脉扩张并腔内钙化影(内移的钙化内膜),为 腹主动脉夹层。增强检查可进一步显示真假腔的强化 程度不同。腹主动脉夹层多与胸主动脉夹层相连续
• 腹主动脉旁软组织肿块,边缘有钙化,增强检查肿块
明显强化,程度与强化的主动脉类似且两者相连,为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完整版课件
27
基本病变下腔静脉异常
• 下腔静脉增粗常见原因是静脉内血栓和瘤栓, 增强检查显示下腔静脉内有充盈缺损
完整版课件
11
腹膜后血管
1.腹主动脉 2.下腔静脉 4.脾动脉 7.肠系膜上动脉 25.肠系膜上静脉 26.脾静脉
完整版课件
12
腹膜后血管
1.腹主动脉 2.下腔静脉 8.肾动脉 9.肾静脉 25.肠系膜上静脉
腹部超声诊断PPT课件

报告迅速,能即刻取得结果。 可重复性强,能反复多次地进行动态观察,对危
重病人可做床边检查。 可检测脏器的生理功能,如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
血流量、胆囊收缩功能和卵泡发育。 与其他影像诊断设备比较,检查费用相对较低。
7
超声显像的不足
常规超声检查显示的是二维切面图像,对脏器和 病灶的空间构形和空间位置不能清晰显示;
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在超声波引导下进行细 针定位、穿刺、活检或引导导管置入引流、注药、 并进行各种介入性手术治疗等,这种方法是微创 或无创性的。
5
超声诊断的优点
属于无痛无创性检查技术、无放射性损伤。 诊断信息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
接近于人体解剖的真实结构。 对活动的界面、器官能做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
对于慢性胰腺炎,超声能够显示胰腺钙化或胰管 结石以及胰管扩张。
超声诊断胰腺囊肿敏感、准确,超声引导经皮穿 刺和引流胰腺囊肿更具有独特的诊疗价值。
26
适应症
胰腺先天性异常: 如环状胰腺等。 胰腺良恶性肿瘤: 胰腺癌、囊腺癌和囊腺瘤、壶
腹癌、转移癌及胰岛细胞瘤等。 胰腺炎症: 急性、慢性胰腺炎。 胰腺囊肿: 假性囊肿、真性囊肿。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胰腺囊肿、脓肿穿刺抽液诊
胆囊憩室)、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胆总管囊 肿) 胆道蛔虫病:胆囊蛔虫、胆管蛔虫 黄疸的鉴别诊断:梗阻部位、病因 脂餐试验:胆囊收缩功能
20
21
22
脾脏
超声判断脾脏大小的准确性与CT相似, 但显示脾脏实性和囊性占位病变比较敏感、 准确;二维声像图结合CDFI能准确地诊断脾 血管疾病。
为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超声引导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愈率高而且十
重病人可做床边检查。 可检测脏器的生理功能,如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
血流量、胆囊收缩功能和卵泡发育。 与其他影像诊断设备比较,检查费用相对较低。
7
超声显像的不足
常规超声检查显示的是二维切面图像,对脏器和 病灶的空间构形和空间位置不能清晰显示;
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在超声波引导下进行细 针定位、穿刺、活检或引导导管置入引流、注药、 并进行各种介入性手术治疗等,这种方法是微创 或无创性的。
5
超声诊断的优点
属于无痛无创性检查技术、无放射性损伤。 诊断信息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
接近于人体解剖的真实结构。 对活动的界面、器官能做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
对于慢性胰腺炎,超声能够显示胰腺钙化或胰管 结石以及胰管扩张。
超声诊断胰腺囊肿敏感、准确,超声引导经皮穿 刺和引流胰腺囊肿更具有独特的诊疗价值。
26
适应症
胰腺先天性异常: 如环状胰腺等。 胰腺良恶性肿瘤: 胰腺癌、囊腺癌和囊腺瘤、壶
腹癌、转移癌及胰岛细胞瘤等。 胰腺炎症: 急性、慢性胰腺炎。 胰腺囊肿: 假性囊肿、真性囊肿。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胰腺囊肿、脓肿穿刺抽液诊
胆囊憩室)、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胆总管囊 肿) 胆道蛔虫病:胆囊蛔虫、胆管蛔虫 黄疸的鉴别诊断:梗阻部位、病因 脂餐试验:胆囊收缩功能
20
21
22
脾脏
超声判断脾脏大小的准确性与CT相似, 但显示脾脏实性和囊性占位病变比较敏感、 准确;二维声像图结合CDFI能准确地诊断脾 血管疾病。
为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超声引导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愈率高而且十
腹部超声诊断(PPT课件)

判定脏器或肿物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了解有 无压迫、移位、浸润或粘连,提供可否手术切除 的信息。
检查胸腔、腹腔、心包腔、睾丸鞘膜腔等腔隙积 液的存在及判定积液量。
4
检测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状态,反映器官组织 的血流灌注,其功能相当于“无创性血管造影”。
测定脏器功能,如观察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胆 囊收缩功能、膀胱排尿功能等。
心脏、血管
体表超声 腹部、妇产
浅表脏器 经食道
腔内超声 术中超声
经阴道 经直肠 血管腔内
9
腹部
肝脏 胆道 脾脏 胰腺
肾脏及输尿管 肾上腺 膀胱 前列腺及精囊 腹膜腔 腹膜后
10
检查前注意事项
胆囊、腹膜后脏器及血管(胰腺、肾上腺、腹主 动脉、下腔静脉、肾动脉、左肾静脉等):需禁 食8h以上,通常在前一日晚餐后开始禁食,次日 上午空腹检查为宜。肠内容物及气体较多,可灌 肠排便后检查。
14
肝血管疾病: 肝动脉瘤、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 栓及栓塞、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术中超声: 肝内肿物定位、确定肿物切除范围等。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引导经皮穿刺肝脏细胞学和组织学活检。 肝囊肿穿刺引流、注药造影或硬化治疗。 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 肝脏肿瘤介入性治疗(酒精硬化、微波消融)。
15
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在超声波引导下进行细 针定位、穿刺、活检或引导导管置入引流、注药、 并进行各种介入性手术治疗等,这种方法是微创 或无创性的。
5
超声诊断的优点
属于无痛无创性检查技术、无放射性损伤。 诊断信息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
接近于人体解剖的真实结构。 对活动的界面、器官能做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
13
适应症
弥漫性病变:脂肪肝、肝硬化、淤血肝、 肝炎 含液性病变:肝囊肿、多囊肝、肝脓肿 非肿瘤性局灶性实质病变:非均匀性脂肪肝、
检查胸腔、腹腔、心包腔、睾丸鞘膜腔等腔隙积 液的存在及判定积液量。
4
检测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状态,反映器官组织 的血流灌注,其功能相当于“无创性血管造影”。
测定脏器功能,如观察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胆 囊收缩功能、膀胱排尿功能等。
心脏、血管
体表超声 腹部、妇产
浅表脏器 经食道
腔内超声 术中超声
经阴道 经直肠 血管腔内
9
腹部
肝脏 胆道 脾脏 胰腺
肾脏及输尿管 肾上腺 膀胱 前列腺及精囊 腹膜腔 腹膜后
10
检查前注意事项
胆囊、腹膜后脏器及血管(胰腺、肾上腺、腹主 动脉、下腔静脉、肾动脉、左肾静脉等):需禁 食8h以上,通常在前一日晚餐后开始禁食,次日 上午空腹检查为宜。肠内容物及气体较多,可灌 肠排便后检查。
14
肝血管疾病: 肝动脉瘤、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 栓及栓塞、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术中超声: 肝内肿物定位、确定肿物切除范围等。 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引导经皮穿刺肝脏细胞学和组织学活检。 肝囊肿穿刺引流、注药造影或硬化治疗。 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 肝脏肿瘤介入性治疗(酒精硬化、微波消融)。
15
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在超声波引导下进行细 针定位、穿刺、活检或引导导管置入引流、注药、 并进行各种介入性手术治疗等,这种方法是微创 或无创性的。
5
超声诊断的优点
属于无痛无创性检查技术、无放射性损伤。 诊断信息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
接近于人体解剖的真实结构。 对活动的界面、器官能做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
13
适应症
弥漫性病变:脂肪肝、肝硬化、淤血肝、 肝炎 含液性病变:肝囊肿、多囊肝、肝脓肿 非肿瘤性局灶性实质病变:非均匀性脂肪肝、
《腹膜后肿块》PPT课件

完整版ppt
2
第一节 概述
腹部解剖温习
完整版ppt
3
上腹部脏器,水平切面
完整版ppt
4
上腹部CT扫描图像,腹腔干水平
完整版ppt
5
左侧腹后壁,左 侧面观
注:
自前面观察腹后壁结构。 胰体(2)被向上翻转以 暴露脾静脉(21)。
肾上腺(23)看似被从肾 的上端剥离下来
完整版ppt
6
腹后壁和盆壁 (一)
3. 胸膝卧位法经腹探测 多于仰卧位检查发现病灶后, 进一步鉴别肿块是否位于腹膜后间隙时采用。
完整版ppt
10
【超声检查】
( 二 ) 基本断面与正常声像图 腹膜后间隙位于腹腔深部超声不能直接显示这一潜在间隙,只能根据腹膜
后脏器和血管的邻接关系进行推断定位。 1. 经腹主动脉纵断图 该断面腹主动脉所在的部位相当于肾周围间隙。腹
宜空腹状态进行,必要时饮水观察。结肠积气较多时可清 洁灌肠,盆腔腹膜后病变应充盈膀脱。
1. 仰卧位经腹检查 病人取仰卧位,必要时取左右侧卧, 探头在肋缘至腹股沟间自上而下,自左而右,进行连 续性扫查,如发现病灶后,在病灶区进行多方位扫查, 观察肿块形态,内部回声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2. 俯卧位探测 腹膜后肿瘤常固定于腹后壁,俯卧位经 背部检查时可避开胃肠气体干扰,有利于病变显示。
完整版ppt
12
【其他检查 】
▪ 1.X 线平片对腹膜后肿物的定位价值不大 , 但对腹膜后服肿大多均有 阳性发现 , 表现为 异常的腰大肌阴影 , 脊柱侧弯 , 肾轮廓消失或软组 织阴影等。腹膜后间隙结核 , 可见脊柱生理 弧度改变 , 椎体破坏 , 椎 间隙狭窄或消失 , 以及寒性服肿阴影。
▪ 2. 胃肠 X 线锁餐、领灌肠及泌尿系造影等可通过观察肿块对胃肠及 输尿管的推移压迫情 况 , 判断肿块位置 , 但缺乏特异性。腹膜后充气 造影可显示肿块的位置和范围 , 但有一定危险 性 , 临床己少采用。
超声诊断学课件:肾上腺及腹膜后超声诊断

肾上腺皮质癌:大多数常表现为皮质醇增多症
和肾上腺性征异常,表面不规整,内部呈不均匀 回声,癌瘤生长快,容易周围浸润和转移。
低回声内分布强
回声斑,血供较 丰富
神经母细胞 瘤肝转移
诊断
幼儿声像图显示腹部结节状不均质肿块, 内部有点状强回声者,结合临床肿瘤生长 速度快的特点,高度提示为肾上腺神经母 细胞瘤。
解剖
肾上腺解剖与生理
肾上腺
皮质
髓质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嗜铬细胞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性激素:雌、雄激素
肾上腺素
检查方法
条件: 空腹,腹部胀气者可用轻泻或消胀药 扫查途径:
仰卧位或侧卧位经侧腰部冠状切面 仰卧位经肋间斜切面 俯卧位经背部肾区纵向切面
患者左侧卧位,以肝脏作透声窗,显示右 肾上极后,略向后上扫查,在下腔静脉右 后方、肝右后下缘与肾上极内上方的狭窄 三角形高回声区带内能显示右肾上腺。
一旦肿瘤受到刺激,可以大量释放儿茶酚胺类物 质而致危象。(对可疑嗜铬细胞瘤病人,不要加压 扫查,以免诱发高血压危象)
嗜铬细胞瘤并囊性变
诊断
嗜铬细胞瘤声像图多数具有瘤体大,边缘 回声高而光滑,内部回声相对较高和常伴 有囊性变征象等特点。
结合临床表现(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的高血 压和高代谢等症状)。
患者右侧卧位,探头由腋后线指向腹主动 脉左后方和左肾上极内上方,在左肾上极、 脾动脉和脾静脉后方与腹主动脉左后缘之 间的高回声区域内多能显示左肾上腺。
文献报道对肾上腺的显示率相差悬殊。
必须采用多体位、多断面、多角度扫查, 才能提高其显示率。
仪器性能、操作者经验和耐心尤为重要。
可疑嗜铬细胞瘤的病人,还必须检查肾门部、 腹主动脉和髂动脉周围及膀胱周围。
和肾上腺性征异常,表面不规整,内部呈不均匀 回声,癌瘤生长快,容易周围浸润和转移。
低回声内分布强
回声斑,血供较 丰富
神经母细胞 瘤肝转移
诊断
幼儿声像图显示腹部结节状不均质肿块, 内部有点状强回声者,结合临床肿瘤生长 速度快的特点,高度提示为肾上腺神经母 细胞瘤。
解剖
肾上腺解剖与生理
肾上腺
皮质
髓质
球状带 束状带 网状带 嗜铬细胞
盐皮质激素:醛固酮 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性激素:雌、雄激素
肾上腺素
检查方法
条件: 空腹,腹部胀气者可用轻泻或消胀药 扫查途径:
仰卧位或侧卧位经侧腰部冠状切面 仰卧位经肋间斜切面 俯卧位经背部肾区纵向切面
患者左侧卧位,以肝脏作透声窗,显示右 肾上极后,略向后上扫查,在下腔静脉右 后方、肝右后下缘与肾上极内上方的狭窄 三角形高回声区带内能显示右肾上腺。
一旦肿瘤受到刺激,可以大量释放儿茶酚胺类物 质而致危象。(对可疑嗜铬细胞瘤病人,不要加压 扫查,以免诱发高血压危象)
嗜铬细胞瘤并囊性变
诊断
嗜铬细胞瘤声像图多数具有瘤体大,边缘 回声高而光滑,内部回声相对较高和常伴 有囊性变征象等特点。
结合临床表现(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的高血 压和高代谢等症状)。
患者右侧卧位,探头由腋后线指向腹主动 脉左后方和左肾上极内上方,在左肾上极、 脾动脉和脾静脉后方与腹主动脉左后缘之 间的高回声区域内多能显示左肾上腺。
文献报道对肾上腺的显示率相差悬殊。
必须采用多体位、多断面、多角度扫查, 才能提高其显示率。
仪器性能、操作者经验和耐心尤为重要。
可疑嗜铬细胞瘤的病人,还必须检查肾门部、 腹主动脉和髂动脉周围及膀胱周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①呈膨胀性生长且有包膜的肿瘤,境 界清楚;
②呈浸润性生长而无包膜的肿瘤境界 模糊不清;
③肿瘤内部回声与周边回声接近者, 境界欠清晰。
32
五、腹膜后各类肿块的声像图特征
7
第二节 仪器和探测方法
一、仪器 实时超声成像仪和彩色法 (一)探测前准备 (二)体位 (三)探测方法
8
三 、正常腹膜后间隙声像图
1 、经腹主动脉长轴纵断面。 2、 胰腺长轴的腹部横断面。 3、 经肾横断面。 4、 经髂腰肌和髂血管的下腹横断面。
18
第三节 腹膜后疾病
一、腹膜后肿瘤的来源、发病率及种类 腹膜后间隙的组织和器官繁多,肿瘤的组织来源 也多
腹膜后肿瘤的发病率虽不高,但大多数(约 70 %)为恶性肿瘤.其中尤以各种肉瘤为多见,
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见表)
19
常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类表
组织来源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其他
一、间叶组织
约占2/3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后腹壁
第一节 腹膜后间隙解剖概要 第二节 仪器和探测方法 第三节 腹膜后疾病
3
第一节 腹膜后间隙解剖概要
腹膜后间隙的范围 腹膜后间隙的内容物 腹膜后三个解剖区划分
4
范围
❖上界:横膈 ❖下界:盆腔,底部由提肛肌、尾
肌组成 ❖两侧:腰方肌的外缘 ❖前方:腹后壁的壁层腹膜、肝右
必须细致。
28
①腹膜后肿瘤常为单个性; ②多发性原发肿瘤常见的有脂肪瘤、平 滑肌瘤、神经纤维瘤、恶性淋巴瘤等; ③复发的肿瘤可在局部形成数个大小不 一的病灶; ④转移性肿瘤可形成多个转移灶; ⑤超声对数目较多者尚难以准确定位。
29
①肿瘤内富含瘤细胞,质地软,回声较弱;
②肿瘤富含血管或淋巴管时,质地不仅软,且 具有压缩性,回声呈低至中等回声,CDFI可见 增多的血流声像;
1、脂肪组织 脂肪瘤 2、纤维组织 纤维瘤 3、平滑肌 平滑肌瘤 4、横纹肌 横纹肌瘤
脂肪肉瘤 纤维肉瘤 平滑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
5、血管
血管瘤、血管外皮 血管内皮肉瘤、血管外皮
瘤
肉瘤
6、淋巴管 淋巴管瘤
淋巴管肉瘤
20
组织来源 二、神经组织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其他 约占2/3
1、神经鞘及神经束衣
神经鞘瘤、神经 纤维瘤
③肿瘤内纤维间质成分多,质地较坚硬,回声 呈低至中等回声,分布欠均匀,CDFI:血流丰 富;
④肿瘤内有钙化、出血、囊性变时,声像图相 应有强回声伴声影,弱回声及无回声出现。
30
①良性肿瘤大多呈膨胀性生长, 轮廓光滑整齐,有明显的界限。
②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也可 侵入组织间隙和血管、淋巴管、 形态多不规则,无明显的轮廓线, 癌肿呈伪足样或麦芒样伸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正常腹膜后间隙的声像图表现 ★肾上腺的正常声像图 2、熟悉 ★腹膜后的范围及主要内容物; ★腹膜后疾病超声检查前的准备,扫查体位及方法 ★肾上腺的超声探测方法 3、了解 ★腹膜后间隙的三个解剖区。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13
正 常 成 人 肾 上 腺 声 像 图
14
GB
门静脉及属支(PV)声像图
15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声像 IVC内径变细
血流速度增快
16
AO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7
腹膜后器官疾病的超声诊断
腹膜后器官疾病的超声诊断, 主要包括腹膜后脂肪组织、结 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 结、肌肉、神经等组织疾病的 诊断。
9
胰 腺
10
经
LIVER
腹
主
AO
动
脉
长
轴
切
面
11
正常腹膜后间隙声像图(附)
1、正常肾脏声像 2、正常肾上腺声像 3、腹主动脉主要分支声像 4、下腔静脉及主要属支声像 5、门静脉系统声像
12
肾脏( Kidney )正常 声像图
CDFI显示彩色“血管树”
外周:实质呈低回声 中心:肾窦为高回声 轮廓:包膜亮而光滑
当出现自觉症状时,肿瘤往往已明显增大。
1.全身症状 全身情况常较差,有食欲不振、消瘦、 低热、乏力等一般症状。
2.占位引起症状 恶性肿瘤增长较快,当肿瘤增至一 定大小时,常因其占位而引起腹胀、腹部隐痛等症状。
3.肿瘤压迫症状 肿瘤较大时,可推挤、压迫邻近器官
和组织而出现相应症状。
(二)体征
22
三、腹膜后肿瘤超声表现的一般规律
叶后面的裸区等 ❖后方:腰大肌
5
内容物
主要器官:胰腺、肾上腺、肾、输尿管、 部分肝脏、大部分十二指肠。
血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腹腔动脉 等。
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脂肪、疏松结缔 组织、原始泌尿生殖嵴残留部分、胚胎 残留组织。
(这些组织均可成为肿瘤的来源。)
6
腹膜后间隙由前向后划分为3个间隙: 1.肾前间隙 :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及升结 肠和降结肠的后方。包括胰腺及部分十二指肠 2.肾周间隙: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之间,又 称为肾脂肪囊。包括肾脏、肾上腺、输尿管等 3.肾后间隙 :肾后筋膜与髂腰筋膜之间。无 任何脏器。
1、肿瘤位置深在 2、肿瘤常呈多形性 3、肿瘤较固定 4、与周围组织关系
肝 胆 胰脾 肾 大
脏 囊 腺脏
脏
血 管
23
腹膜后巨大囊肿与肝脏之间的关系
24
Cyst
Kidney
腹膜后巨大囊肿与肾脏的关系
25
腹膜后肿瘤推挤胰腺
26
四、腹膜后肿瘤病理改变与声像的关系
(一) 体积 (二) 数目 (三) 质地 (四)轮廓形态 (五)包膜 (六) 境界 (七) 肿瘤内部结构
恶性神经鞘瘤、恶性 神经纤维瘤
生长较慢, 呈分叶状, 可有囊性 变或钙化。
2、交感神经
副神经节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3、异位肾上腺皮质和 嗜铬细胞瘤等 嗜铬细胞
恶性嗜铬细胞瘤等
三、胚胎残留 组织
囊肿、畸胎瘤等
恶性畸胎瘤、滋养叶细胞瘤 精原细胞癌
21
二、常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时症状一般不明显,甚至无症状,不易被发现。
27
通常良性肿瘤较其相应的肉瘤为小。
例外的如:①原位癌、微小癌、隐匿癌的体积小,直径一 般小于1cm;
②生长在非要害部位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性肿瘤,可达 到巨大体积;
③发生在腹腔、空腔器官的肿瘤也比较大,超声需注意 与腹膜后肿瘤鉴别;
④发生在要害部位或显示功能的肿瘤常较小,超声应过 细检查;
⑤高度恶性的肿瘤发展快,体积也相应较小,超声检查
①呈膨胀性生长且有包膜的肿瘤,境 界清楚;
②呈浸润性生长而无包膜的肿瘤境界 模糊不清;
③肿瘤内部回声与周边回声接近者, 境界欠清晰。
32
五、腹膜后各类肿块的声像图特征
7
第二节 仪器和探测方法
一、仪器 实时超声成像仪和彩色法 (一)探测前准备 (二)体位 (三)探测方法
8
三 、正常腹膜后间隙声像图
1 、经腹主动脉长轴纵断面。 2、 胰腺长轴的腹部横断面。 3、 经肾横断面。 4、 经髂腰肌和髂血管的下腹横断面。
18
第三节 腹膜后疾病
一、腹膜后肿瘤的来源、发病率及种类 腹膜后间隙的组织和器官繁多,肿瘤的组织来源 也多
腹膜后肿瘤的发病率虽不高,但大多数(约 70 %)为恶性肿瘤.其中尤以各种肉瘤为多见,
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见表)
19
常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分类表
组织来源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其他
一、间叶组织
约占2/3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后腹壁
第一节 腹膜后间隙解剖概要 第二节 仪器和探测方法 第三节 腹膜后疾病
3
第一节 腹膜后间隙解剖概要
腹膜后间隙的范围 腹膜后间隙的内容物 腹膜后三个解剖区划分
4
范围
❖上界:横膈 ❖下界:盆腔,底部由提肛肌、尾
肌组成 ❖两侧:腰方肌的外缘 ❖前方:腹后壁的壁层腹膜、肝右
必须细致。
28
①腹膜后肿瘤常为单个性; ②多发性原发肿瘤常见的有脂肪瘤、平 滑肌瘤、神经纤维瘤、恶性淋巴瘤等; ③复发的肿瘤可在局部形成数个大小不 一的病灶; ④转移性肿瘤可形成多个转移灶; ⑤超声对数目较多者尚难以准确定位。
29
①肿瘤内富含瘤细胞,质地软,回声较弱;
②肿瘤富含血管或淋巴管时,质地不仅软,且 具有压缩性,回声呈低至中等回声,CDFI可见 增多的血流声像;
1、脂肪组织 脂肪瘤 2、纤维组织 纤维瘤 3、平滑肌 平滑肌瘤 4、横纹肌 横纹肌瘤
脂肪肉瘤 纤维肉瘤 平滑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
5、血管
血管瘤、血管外皮 血管内皮肉瘤、血管外皮
瘤
肉瘤
6、淋巴管 淋巴管瘤
淋巴管肉瘤
20
组织来源 二、神经组织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其他 约占2/3
1、神经鞘及神经束衣
神经鞘瘤、神经 纤维瘤
③肿瘤内纤维间质成分多,质地较坚硬,回声 呈低至中等回声,分布欠均匀,CDFI:血流丰 富;
④肿瘤内有钙化、出血、囊性变时,声像图相 应有强回声伴声影,弱回声及无回声出现。
30
①良性肿瘤大多呈膨胀性生长, 轮廓光滑整齐,有明显的界限。
②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也可 侵入组织间隙和血管、淋巴管、 形态多不规则,无明显的轮廓线, 癌肿呈伪足样或麦芒样伸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 ★正常腹膜后间隙的声像图表现 ★肾上腺的正常声像图 2、熟悉 ★腹膜后的范围及主要内容物; ★腹膜后疾病超声检查前的准备,扫查体位及方法 ★肾上腺的超声探测方法 3、了解 ★腹膜后间隙的三个解剖区。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13
正 常 成 人 肾 上 腺 声 像 图
14
GB
门静脉及属支(PV)声像图
15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声像 IVC内径变细
血流速度增快
16
AO
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7
腹膜后器官疾病的超声诊断
腹膜后器官疾病的超声诊断, 主要包括腹膜后脂肪组织、结 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 结、肌肉、神经等组织疾病的 诊断。
9
胰 腺
10
经
LIVER
腹
主
AO
动
脉
长
轴
切
面
11
正常腹膜后间隙声像图(附)
1、正常肾脏声像 2、正常肾上腺声像 3、腹主动脉主要分支声像 4、下腔静脉及主要属支声像 5、门静脉系统声像
12
肾脏( Kidney )正常 声像图
CDFI显示彩色“血管树”
外周:实质呈低回声 中心:肾窦为高回声 轮廓:包膜亮而光滑
当出现自觉症状时,肿瘤往往已明显增大。
1.全身症状 全身情况常较差,有食欲不振、消瘦、 低热、乏力等一般症状。
2.占位引起症状 恶性肿瘤增长较快,当肿瘤增至一 定大小时,常因其占位而引起腹胀、腹部隐痛等症状。
3.肿瘤压迫症状 肿瘤较大时,可推挤、压迫邻近器官
和组织而出现相应症状。
(二)体征
22
三、腹膜后肿瘤超声表现的一般规律
叶后面的裸区等 ❖后方:腰大肌
5
内容物
主要器官:胰腺、肾上腺、肾、输尿管、 部分肝脏、大部分十二指肠。
血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腹腔动脉 等。
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脂肪、疏松结缔 组织、原始泌尿生殖嵴残留部分、胚胎 残留组织。
(这些组织均可成为肿瘤的来源。)
6
腹膜后间隙由前向后划分为3个间隙: 1.肾前间隙 :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及升结 肠和降结肠的后方。包括胰腺及部分十二指肠 2.肾周间隙: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之间,又 称为肾脂肪囊。包括肾脏、肾上腺、输尿管等 3.肾后间隙 :肾后筋膜与髂腰筋膜之间。无 任何脏器。
1、肿瘤位置深在 2、肿瘤常呈多形性 3、肿瘤较固定 4、与周围组织关系
肝 胆 胰脾 肾 大
脏 囊 腺脏
脏
血 管
23
腹膜后巨大囊肿与肝脏之间的关系
24
Cyst
Kidney
腹膜后巨大囊肿与肾脏的关系
25
腹膜后肿瘤推挤胰腺
26
四、腹膜后肿瘤病理改变与声像的关系
(一) 体积 (二) 数目 (三) 质地 (四)轮廓形态 (五)包膜 (六) 境界 (七) 肿瘤内部结构
恶性神经鞘瘤、恶性 神经纤维瘤
生长较慢, 呈分叶状, 可有囊性 变或钙化。
2、交感神经
副神经节细胞瘤 神经母细胞瘤
3、异位肾上腺皮质和 嗜铬细胞瘤等 嗜铬细胞
恶性嗜铬细胞瘤等
三、胚胎残留 组织
囊肿、畸胎瘤等
恶性畸胎瘤、滋养叶细胞瘤 精原细胞癌
21
二、常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时症状一般不明显,甚至无症状,不易被发现。
27
通常良性肿瘤较其相应的肉瘤为小。
例外的如:①原位癌、微小癌、隐匿癌的体积小,直径一 般小于1cm;
②生长在非要害部位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性肿瘤,可达 到巨大体积;
③发生在腹腔、空腔器官的肿瘤也比较大,超声需注意 与腹膜后肿瘤鉴别;
④发生在要害部位或显示功能的肿瘤常较小,超声应过 细检查;
⑤高度恶性的肿瘤发展快,体积也相应较小,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