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
K y aoaoy f l t a o g , n t A r utr D pr et Pa t ah l , hn gi l rl e L brtr o Pa P t l y Miir o g cl e eat n o l P to g C i n ho sy f i u / m f n o y aA r ut a c u
艋 扬 保
21.7 ) 7 3 0 13( : — 2 42
Pa t rt t n l o c o nP ei
西瓜 枯 萎病 综 合 防治研 究进展
吴 学宏 , 卢 志军 , 王 品品 , 杨腊 英。
(.中国农业 大学植物病理学系/ 1 农业部植 物病 理学 重点开放 实验室 ,北京 北京 摘要 109 ; 2 0 13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 102 ; 3 00 9 .中国热带农 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儋州 5 1 3 ) 77 7
西瓜 枯萎 病 是 一 种 重要 的真 菌 病 害 , 世 界 范 在 围广 泛发 生 , 病 原 为尖 孢镰 刀菌 西 瓜专 化 型 ( 其 F一 sru o yp rm .p iem)在 土 中存 活 时 间 a im x sou fs.nvu , 较长 (~ 1 )1; 病 害在 我 国的 发 生 面 积 约 为 8 0年 _ 该 总栽 培面 积 的 4 [ 造 成 减 产 1 , 者 达 8 2 , 5 重 5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重要 的土传和种传 真菌病 害 , 西瓜生产 带来 巨大威胁 。本 文从嫁接 防治、 给 抗病 育种 、 农
业防治 、 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对生产 中西瓜枯萎病的综合 防治方法进行 了论述 。 化
西瓜枯萎病发生特征及综合防治技术

西瓜枯萎病发生特征及综合防治技术摘要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阐述了西瓜枯萎病的发生特征及发病规律,并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瓜枯萎病;发生特征;发病规律;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 s43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42-02西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或蔓割病,是西瓜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保护地和露地均有发生,保护地春茬种植发病较重。
一般株发病率为5%~30%,严重棚室病株率高达45%以上。
徐泾镇种植西瓜面积的基本情况:1975—1982年在大集体以生产队为单位时,种植面积14.67 hm2;1983—1994年20 hm2;1995—2006年稳定种植面积20 hm2;2001—2011年种植面积16.67 hm2。
西瓜品种为青皮西瓜、黑皮西瓜(台湾种)、84-24等。
徐泾镇种植西瓜已有40余年历史,瓜农对西瓜枯萎病防治的经验也十分丰富。
但从2006年以来,服务中心科技人员在认真总结以前瓜农(几十年)对该病防治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逐个汇总,并经过系统分析后的一些经验或技术(如正确选用西瓜品种、合理使用绿色防治农药及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等),成为真正的指导瓜农对防治西瓜枯萎病行之有效的技术知识。
现作以下介绍。
1 发生特征西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由半知菌亚门真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侵染所致,是上海地区在西瓜生产上的极为重要病害。
西瓜枯萎病主要危害根茎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
苗期染病,茎基部缢缩,子叶发黄、萎垂干枯、茎基部后变褐色腐烂,造成植株猝倒状枯死。
成株期染病,病害发生表现过程中是初始植株叶片中午呈萎蔫下垂,早晚又恢复正常,叶色变淡,似缺水状;反复数天后,逐渐遍及整株,叶片萎蔫下垂,叶片不再复原,最后全株枯死。
根茎染病,发生于茎蔓基部,发病初时呈水浸状,后茎蔓部软化缢缩,病部粗糙纵裂,表面常有琥珀色脓胶状物溢出,潮湿时病部常生出粉红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西瓜四大病害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西瓜四大病害的症状与防治措施西瓜的整个生育过程中,经常消失多种病害,严峻影响西瓜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其中*为常见的西瓜病害有淬倒病、枯萎病、疫病、炭疽病4大病害。
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猝倒病1.症状此病是西瓜苗期的主要病害。
苗期根颈部呈水浸状病斑,而后病部变褐,幼苗近地面处明显缢缩而倒伏。
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时有利病菌的生长与繁殖,所以一般夜晚凉快、白天光照不足、苗床湿度大时发病严峻。
2.药剂防治发觉此病,可用波尔多液喷施。
波尔多液前期用半量式,后期用等量式。
或用1:500倍敌克松灌根,掌握发病中心。
二、枯萎病1.症状此病从幼苗出土到结果期都有发生,尤其在结瓜期更为严峻。
多数病株在开花结瓜期开头发病,经5-6天,病株茎蔓基部消失纵裂,表面产生粉红色的胶状物和白色菌丝层,进而枯萎死亡。
2.药剂防治发觉病株,要在根的四周撒石灰粉消毒,以掌握病害的扩散。
对重病株要准时拔除深埋,然后用50%代森铵1000倍液。
或五氯硝基苯500倍液,对拔除病株后留下的坑穴进行土壤处理,每穴用药液100-150g。
也可采纳70%甲基托布津或70%敌克松500-1000倍液对病株灌根,每株用药液200-250g。
如墒情好,要掌握水分,改善土壤通风条件,以充分发挥药效。
对重病地块,可依据病情10-15天后再灌根1次。
三、疫病1.症状此病在西瓜植株的各个生长期和各个部位都有发生。
在降雨多的年份,下雨次数多,空气湿度大,气温在24-26℃,或大暴雨后,该病很易发生。
被害幼苗初期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渐渐缢缩,生长点及嫩叶快速萎蔫。
不久幼苗便呈青枯状死亡。
果实发病多从花蒂开头,初期发病部位呈暗绿色水渍状凹陷,潮湿时病部长满白霉,病果皱缩,随之腐烂并伴有腥味。
2.药剂防治对发生疫病的瓜田,可采纳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乙磷铝300倍液。
按每亩60kg药液,匀称地喷洒在茎叶各部位;也可用72%普力克水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对发生较重的田块,每间隔7-10天喷洒1次,连喷2-3次。
西瓜病虫害及防治

.
4
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
症状识别:枯萎病是瓜类作物主要病害之 一,以西瓜受害最重。全生育期均能发病, 但以伸蔓期至结瓜中期发病最重。苗期发 病,幼茎基部变褐缢缩,子叶、幼叶萎蔫 下垂,随后幼苗全株瘫软倒伏,发病1-2天 即可死亡;成株发病,病株生长缓慢,下 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开始白天萎 蔫,早晚恢复,数日后全株萎蔫枯死。病 蔓基部有褐色条斑或发生表皮纵裂,并伴 有树脂状胶质溢出,茎部维管束变褐色。
.
11
防治方法:(1)霜霉疫特净或惠多丰1000 倍;(2)霜疫净800倍液喷雾防治。
.
12
霜霉病
症状识别: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浸状淡 黄绿色小斑点,后变为黄绿至褐色。病斑 扩大受叶脉所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叶 背面病斑上产生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 成片,全叶呈现枯黄。
.
13
防治方法:烯吗霜克或护绿1000倍液喷雾防 治。
.
35
防治方法 (1) .药剂拌种:用瓜类种衣剂拌西瓜种子,对防 治蝼蛄、金针虫、种蝇等效果好;用50%辛硫磷 乳油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 0.1%-O.2%; 或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 o.1%- 0.125%,堆闷12-24小时。 (2).毒饵诱杀:药量为饵料的 o.5%-1%,先将 饵料(麦麸、豆饼、秕谷、棉籽饼或玉米碎粒等)5 千克炒香,用90%敌百虫30倍液拌匀,加水拌潮 为度。每667平方米用毒饵2千克左右。
.
16
蔓枯病(又称黑腐病、斑点病)
症状识别:叶片受害,最初出现黑褐色小 斑点,逐渐变成直径1-2厘米近圆形、黑褐 色或有同心轮纹病斑。叶缘病斑多呈弧形。 茎蔓受害多发生于茎节附近,病斑呈椭圆 形稍凹陷,呈灰褐色,后呈星状干裂,内 部呈木栓状干腐。果实受害,病斑呈水渍 状,稍后变为褐色凹陷枯死斑,常呈部分 星状开裂。
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2 病 原பைடு நூலகம்菌 和 发 病 规 律
坚 持 以农 业防 治为 主 、 剂防 治为辅 的原 则 。 药 采取 轮作
换 茬 、 用抗 病 品 种 、 选 种子 处理 、 理施 肥 、 接防 病 、 合 嫁 加强 田 间管 理和 药剂 防治相 结合 的综 合防 治措施 。
10 — 7 9 2 1 )2 0 6 — 1 0 7 5 3 (0 1 1— 12 0
西 瓜 枯 萎 病 ; 状 ; 病 规 律 ; 治技 术 症 发 防 中图分类 号 ¥ 3 . 4 65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西 瓜枯 萎 病是 西 瓜 的 主要病 害 , 郎 溪 县 西瓜 种 植 区 在
常 年 均 有发 生 , 一旦 发病 , 难 彻底 治 愈 , 很 是严 重 制约 当地
西 瓜生 产 的病 害 。 发生 轻 的年 份 , 产 一般 在 1 %- 0 连 减 0 2 %,
作田、 重茬 地 或 连 阴 雨 天气 多 的年 份 发 生 较 重 , 产 可 达 减
4 %以 上 . 别 严 重的年 份 减产 可 达 8 %甚至 绝收 , 种植 0 个 0 给
31 农 业 防 治 .
311 轮作 换 茬 。 倡 西 瓜 与其 他 作 物 ( .. 提 非瓜 类 ) 行 3 5 进 — 年 以上 的轮作 . 该轮 作方 式可 以 恶化病 菌 生存环 境 , 制病 控
西瓜 枯 萎病 病 原 是半 知 菌 亚 门 的西 瓜 尖孢 镰 刀 菌 , 分
菌基 数 , 中 以水 旱 轮作 的农 业措 施 对控 制 西 瓜枯 萎 病病 其
西瓜枯萎病的鉴别与防治

黏 稠 的树 脂 状 分 泌 物 , 向 撕 开 病 扩 大 之 势 。 其防 治 措施 : 纵 不 应 偏 施 氮 肥 , 利 于 植 株 生 长 健 以 株 的 根 或 茎蔓 , 见 到 导 管 变褐 , 可 在 1选 抗 病 品 种 : 用 抗 病 品 种 壮 , 强 抗 病 能 力 。 特 别 在 将 近 结 . 选 增 变 褐 的维 管 束 内 常可 检 测 出 大量 菌 是 防 治 西瓜 枯 萎 病 的有 效 措 施 。 西 瓜 期 更 要控 制 氮 肥 施 用 量 , 果 此 如 丝体 和 小 型 分 生孢 子 。 瓜 栽 培 品 种 中 , 般 四倍 体 西 瓜 比 时 用氮 肥 过 多 ,则 会 引 起 徒 长 , 一 容
5嫁 接 换 根 好 : 用 抗 病 砧 木 . 利
进 行 嫁 接 换 根 , 有 效 地 防止 枯 萎 可
缩 短潜 伏 期 , 恒 温 箱 内接 种 幼 苗 , 病 的 发 生 。西 瓜 嫁 接 常 用 的砧 木 有 在 长 缓慢 , 基部 变 软 , 黄 绿 色水 渍 其 潜 伏 期 1 c 茎 呈 c时 1 5 5天 , 0 C 2 e 时 葫 芦 、 南瓜 、 野生 西 瓜 等 。通 过 试 验 状 , 后逐 渐 干 枯 。 发病 初 期 , 株 9 1 以 病 — O天 , 5 3 c 4 6天 。 2 — O。 时 — 和 生 产 实 践 证 明 , 芦 砧 与 西 瓜 嫁 葫 白 天萎 蔫 , 晚 恢 复 , 4 5天 后 早 经 —
一
下发 病 较 多 , 雨水 有 利 于 病 原 孢 子
以 结 瓜 初 期 为 发 病 盛 期 , 实 进 入 传 播 。 氮 肥 过 量 、 株 徒 长 和 施 新 果 植 鲜厩 肥 带 菌 及根 部 受 伤 均 有利 于发
豫东地区西瓜枯萎病的发生规律和综防技术

豫东地区西瓜枯萎病的发生规律和综防技术摘要:豫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西瓜生产基地之一,但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西瓜产量和质量。
本文通过对豫东地区西瓜枯萎病的发生规律和综防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为西瓜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豫东地区;西瓜枯萎病;发生规律;综防技术;防治措施一、引言西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夏季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
豫东地区是我国西瓜生产的主要区域之一,但西瓜枯萎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西瓜产量和质量。
因此,探究豫东地区西瓜枯萎病的发生规律和综防技术,对于提高西瓜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豫东地区西瓜枯萎病的发生规律西瓜枯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发生规律主要受到气候、土壤、病原菌和宿主植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豫东地区,西瓜枯萎病的发生规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因素豫东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夜间温度较高、日温差大,也会影响西瓜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2. 土壤因素豫东地区的土壤多为黄壤,土层深厚,肥力较好,但土壤通气性差,容易滞留水分,造成土壤湿度过高,容易滋生病原菌。
3. 病原菌因素豫东地区西瓜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为青霉菌和疫霉菌。
这两种病原菌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容易生长和繁殖,而且能够长期存活在土壤中,对西瓜的危害较大。
4. 宿主植物因素豫东地区的西瓜品种繁多,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害的侵害。
特别是在多年连作的情况下,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会不断增加,容易引发西瓜枯萎病。
三、豫东地区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技术针对豫东地区西瓜枯萎病的发生规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技术:1. 种植抗病品种在豫东地区种植西瓜时,应选择抗病品种,如“黑美人”、“金龙王”等品种,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土壤消毒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消毒方法可以采用熏蒸、化学药剂等方式。
西瓜常见病虫害防治法

西瓜常见病虫害防治法1.猝倒病。
幼苗出土后靠近地面处发生。
初期为水渍状斑点,尔后病斑逐步扩展,绕幼茎一周。
病部缢缩成线状时,幼苗即猝倒。
掌握苗床温度并加强苗期管理,是防治猝倒病的关键。
发病后,喷洒铜铵合剂效果好。
2.枯萎病。
幼苗期至收获期发生,尤以伸蔓期到结瓜期发病严峻。
苗期发病,秧苗上部呈水渍状,基部收缩变成褐色,子叶萎蔫下垂;结果期发病,植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过早发黄。
发病后植株萎蔫,数天后枯死。
防治方法:①拔除病株。
②在病株四周浇灌石灰乳或5%代森锌400倍液。
③用60%多菌灵400倍或7%托布津500~1000倍液浇灌根部。
3.炭疽病。
苗期到成熟期发生,以叶片和瓜藤受害*重。
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斑后,呈淡黄色凹陷,继而渐渐变成黑色或紫黑色圆斑,病斑环绕藤茎或叶柄一周后,全株死亡;未成熟瓜发病后消失水渍状淡绿色圆形病斑,致使幼瓜畸形,早期脱落。
防治方法:①摘除病叶,深埋或烧毁。
②喷洒65%代森锌 600倍液,或50%多菌灵700倍液,或401抗菌剂1000倍液。
③遇阴雨时可用1份托布津,10份石灰粉混合后喷洒植株。
④准时排水、垫瓜。
4.疫病。
为害茎、叶和瓜,以藤基部及嫩茎基部发病*多。
该病埋伏期短,发生快,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病部缢缩,其上叶片渐渐枯萎,*后全株枯死。
瓜部发病初呈圆形凹陷状病斑,*后扩展到全瓜使瓜软腐。
防治方法:①摘除烧毁或深埋病株;②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份与80%代森锌2份混合,稀释成2000~2500倍液喷雾。
5.白粉病。
株植生长中后期发生,*初在叶片下面消失白色霉点,以后向四周扩展。
假如田间湿度大,温度在14~24℃时,霉点快速连成一片。
防治方法: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可湿性硫磺300倍悬浮液,或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喷洒。
6.霜霉病。
用49%乙磷铝500倍液5~7天喷洒1次,共喷3~4次。
或用500倍福美锌或代森环喷雾。
7.蝼蛄、蛴螬、金针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一、主要症状
枯萎病在西瓜苗期至结果期都能发生。
但以结瓜初期发病为重。
苗期发病,瓜苗顶端呈失水状,子叶和叶片萎垂,茎蔓基部萎缩变褐猝倒;成株发病,始病期一般在植株开花结瓜前后,由下部叶片开始萎蔫,逐渐向上发展,主蔓基部软化缢缩,初呈水渍状,后干枯纵裂病部常伴以树脂状胶汁溢出,干后呈红黑色,维管束呈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急性发病初期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数天后全株枯死。
开花坐果前后最易发病。
二、发病特点
病原是半知菌,病菌主要在未腐熟有机肥物中或在15~30厘米深的土壤中越冬或是种子带菌越冬。
在适宜的环境下,病菌可通过雨水、浇水、农具操作以及带菌的堆肥等传播为害。
主要通过根部伤口或从根毛顶端细胞间侵入,因此,地下害虫多或者线虫发生多的瓜田,一般枯萎病发生也重,但发病主要条件决定于当年侵染的菌源量。
一般头茬种植西瓜发病较轻,平均发病率为1.04%,重茬田西瓜发病重,平均发病率为29.4%,最高发病率可达52%。
另外,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偏施氮肥,瓜类根系发育不良等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三、综合防治技术
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
采取轮作换茬、合理施肥,嫁接防病,田间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防措施。
(一)农业防治
1、轮作换茬防病:提倡西瓜与其它作物(非瓜类)进行3至4年以上的轮作,恶化病菌生存环境,控制病菌基数。
其中以水旱轮作对控制枯萎病菌更有效。
2、合理施肥: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禁施硫铵及氯化钾等含氯离子的肥料。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禁用病残体沤制韵未腐熟的肥料。
3、嫁接防病:用葫芦作砧木,进行嫁接,能有效减轻枯萎病的发生。
据试验,嫁接可减少43.2%的发病率,控病效果可达90%以上。
4、加强田间管理:采用深沟高畦栽培,浇水在晴天上午进行,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西瓜缓苗及座瓜后及时追施促壮肥、膨果肥。
另外,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置于田外处理。
(二)药剂防治
1、土壤消毒:在播种或栽植前,用80%多菌灵、绿亨一号、敌克松,按1∶100比例配置成药土,撤入苗床或定植穴中每穴2-3两。
2、大田防治:发病初期选用甲托、百克,农抗120和瓜枯宁对西瓜枯萎病防治效果均较好。
方法1:首推选用用甲托1000倍液+主要成分为乙蒜素的“克菌”每只50斤水灌根(每穴1斤药液)和“恶。
.甲”叶面喷雾同时进行,方法2:发病初期用喷淋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喷淋,,方法3:用40%瓜枯宁600倍液一次灌根(每穴1斤药液)。
另外,根据以往经验,也可用绿亨一号2000倍进行灌根,还可用故克松或托布津原粉1份加面粉20份调成糊汰涂于基部。
说明:1、西瓜枯萎病为土传病害,发病后一定要灌根治疗。
2、嫁接和提前预防是最好的方法,有条件可以25天左右罐一次根。
3、部分西瓜开始死亡时已经有很多瓜秧已感染病菌,只不过瓜根维束管未完全堵实萎蔫现象没有显现。
与虽经治疗一定还会有继续死苗现象,请农户不要认为用了药就不会再发病。
4、西瓜枯萎病号称西瓜“癌症”只要得病,很难治好,它不像叶部病害施药就停止发展,从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表明防治效果最好只有百分之七十几,且防治越早越好,发病较重的田块建议放弃治疗,尽早改种其他作物。
5、防治西瓜枯萎病的农药很多如:甲托或多菌灵一袋200斤水+4支“克菌”灌根每穴最好1斤水、最少半斤以上,另外叶面每桶水用“北京中农可信恶甲粉剂”一袋+美洲星一袋喷雾,一亩地两桶水。
讲究一点的每亩地农户可再加一袋“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