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学期适应性练习(二)苏教版

高一第一学期适应性练习(二)苏教版
高一第一学期适应性练习(二)苏教版

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第一学期适应性练习(二)

高一化学试题

第I卷(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 B.Si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

C.小苏打和氢氧化铝均可治疗胃酸过多D.工厂废气中的SO2可回收生产硫酸

2.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A.2NaCl(熔融)2Na+Cl2↑ B.MgO+H2Mg+H2O

C.Fe3O4+4CO3Fe+4CO2 D.2HgO2Hg+O2↑

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4.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A.NaOH B.NH3·H2O C.AgNO3 D.BaCl2

5.下列存放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用棕色细口试剂瓶存放氯水B.NaOH溶液盛装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C.漂粉精长期放置于敞口烧杯中D.FeSO4溶液存放在含少量铁粉的试剂瓶

6.以下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Al2O3→Al(OH)3B.SiO2→SiF4C.Fe→FeCl2D.Na→NaOH 7.下列物质间的反应肯定无明显实验现象的是()A.加热经SO2漂白的品红试液

B.少量SO2通入浓的BaCl2溶液中

C.将新制的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烧碱溶液中

D.未经打磨的铝片加入浓NaOH溶液中一段时间

8.下列粒子中,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A.Mg

B.Zn2+

C.Fe2+

D.S2-

9.镁橄榄石(2MgO·SiO2)中阴离子是( )

A. SiO32-

B. SiO64-

C. SiO44-

D. SiO54-

10.自来水常用氯气进行消毒。某实验室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A.FeCl2

B.Na2SO3

C.NaOH

D.AlCl3

11.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Cl-、SO42-B.NH4+、Na+、Cl-、HCO3-

C.K+、Na+、Fe3+、SO42-D.K+、Na+、OH-、SO42-

12.铝分别与足量2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

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A.3:1 B.2:1 C.1:1 D.1:3

13.将45 g SiO2与75 g CaCO3共热,生成CO2的质量为( )

A.54g B.45g C.33g D.39.6g

1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氯气溶于水Cl2+H2O === 2H++Cl-+ClO-

B.碳酸钙中滴加硝酸CO32—+ 2H+ === CO2↑+H2O

C.水玻璃溶液中滴入盐酸SiO32-+2H+ === H2SiO3↓

D.过量的氨水滴加到氯化铝溶液Al3+ + 4OH-=== AlO2-+ 2H2O

15.某500mL溶液中含0.1 mol Fe2+、0.2 mol Fe3+,加入0.2 mol 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A.0.4 mol·L-1B.0.6 mol·L-1C.0.8 mol·L-1D.1.0 mol·L-116.在含Fe3+的溶液中加入铜粉与铁粉,充分反应发现溶液中Cu2+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容器中已肯定无Fe粉存在B.容器中肯定无Cu粉存在

C.溶液中Fe2+比Cu2+多D.溶液中肯定不存在Fe3+

17.铜和浓硫酸共热发生如下反应:2H2SO4(浓)+ Cu CuSO 4 + SO 2↑+ 2H2O,若6.4gCu参加反应并完全消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被还原的H2SO4质量为9.8g B.被还原的H2SO4质量为19.6g

C.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1N A个电子D.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2N A个电子18.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标准状况)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那么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A.1.2g B.5.6g C.2.8g D.无法确定

第II卷(共46分)

二.填空题

19.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

Al2O3+N2+3C=2AlN+3CO

(1)在化学方程式上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20.怎样用化学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铜粉中混有铁粉

(2)铁粉中混有铝粉

(3)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

(4)FeCl2溶液中混有CuCl2

(5)FeCl3溶液中混有FeCl2

(6)除去SO2气体中混有的H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除去SiO2固体中混有的Al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

O2O2

A B C

及产物略去)。

(1)若A是一种淡黄色单质固体,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是一种活泼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C的名称为,试用化学

方程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重要应用。22.下图中A~J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中A、D为金属单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及其他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B是________,H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J与D反应转化为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在常温下也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3.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下图所示装置先进行了有关实验:

铜片

浓硫酸

氢氧化钠

溶液

A B C

(1)B是用来收集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装置,但未将导管画全,请直接在原图上把导管补充完整。

(2)实验中他们取6.4g铜片和12mL 18mol·L1 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

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请写出铜跟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药品中能够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铁粉B.BaCl2溶液C.银粉D.Na2CO3溶液

(3)为定量测定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甲、乙两学生进行了如下设计:

甲学生设计方案是:先测定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SO2的量,再计算余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他认为测定SO2的量的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

A.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装置A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足量酸性KMnO4溶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C.用排水法测定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D.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出装置A产生气体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四.计算题

2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地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生成正盐,当继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时,正盐便转化成酸式盐。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2)标准状态下,向100mL2mol·L-1的NaOH溶液中通入3.36L二氧化硫气体,试求反应后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

25.把3.0 mol/L CuSO4溶液和2.0 mol/L H2SO4等体积混合(假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溶液的体积之和)。计算:

(1)混合液中CuSO4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2)混合液中H+、Cu2+、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3)向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经足够长时间后,铁粉有剩余,求此时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

丹阳市第五中学~第一学期适应性练习(二)

高一化学试题答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123456789题

A B D A C A B C C

101112131415161718题

D A A C C C B A C

19.(1)略

(2)N2、C

20、略

21、:(1)2SO2+ O22SO3

(2)过氧化钠2Na2O2+2CO2=2Na2CO3+O2

22 (1)Fe2O3Fe(OH)2

(2)2Fe3++Fe=3Fe2+

(3)2Al+2NaOH+2H2O=2NaAlO2+2H2↑

23、(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随反应的进行,H2SO4逐渐被消耗,浓H2SO4变为稀H2SO4与Cu不反应

(3)A D

(4)AC

24、(1)SO2+2NaOH=Na2SO3+H2O

SO2+NaOH=NaHSO3

(2)Na2SO3 0.05mol NaHSO3 0.1mol

25、(1)1.5mol/L 1mol/L

(2) 2mol/L 1.5mol/L 2.5mol/L

(3) 2.5mol/L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