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

合集下载

国家体委关于下发全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家体委关于下发全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家体委关于下发全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1998.03.26•【文号】体田字〔2019〕070号•【施行日期】1998.03.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国家体委关于下发全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体田字〔2019〕07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委,总参军训部、总政文化部,各行业体协: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现将《全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实施办法》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全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2.关于制定、公布《全国田径业余锻炼等级标准实施办法》的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六日全国田径业务锻炼等级标准实施办法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家体委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工作规范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田径业务锻炼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注重社会性和群众性的体育单项锻炼等级标准,适用于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军队、农村。

《标准》的实施对象为全体国民,重点是青少年和中老年人。

第三条《标准》的实施工作,由国家体委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管,中国田径协会具体实施。

地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田径协会、各行业体协和解放军体育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组织施行。

第四条实施单位根据具体情况、条件组织实施。

可结合本单位的春、秋季运动会进行,也可专门组织达标比赛。

地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田径协会有义务宣传、指导《标准》的实施。

开展达标活动目的是增进参加者的身体健康,在组织工作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注意安全。

第五条《标准》按男女各有三个级别,一级为高级,二级为中级,三级为初级。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1989年12月9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6日国家体委令第10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鼓励和推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中全面施行,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可以根据条件实行。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可以根据本办法的原则,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军人、职工体育锻炼标准,分别在军队、工矿企业中施行。

第三条本办法的施行工作,由体育运动委员会主管。

各级体育运动委员会应当会同教育等有关部门督促所属基层单位有计划、有组织地施行。

卫生部门应当负责卫生医务监督工作。

学校应当把体育锻炼标准的施行工作同体育课、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并纳人学校工作计划。

第四条施行单位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设置体育场地、器材、设备。

各地体育场(馆)应当创造条件建立辅导站和测验站,为体育锻炼参加者提供方便。

第二章分组和项目第五条体育锻炼按年龄(学生按年级和学段)分为四个组:(一)儿童组:9-12岁(小学3-6年级);(二)少年乙组:13-15岁(初中);(三)少年甲组:16-18岁(高中);(四)成年组:19岁以上(大学)。

第六条体育锻炼、测验的项目设五类(锻炼测验项目表附后)。

第三章测验及标准第七条施行单位应当组织参加者在经常锻炼的基础上按照测验规则进行测验。

测验规则由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制定公布。

第八条参加者必须按所属组别,从每类项目中各选择一项参加测验。

五类项目的测驸必须在一年内完成。

一年的起止期,学生自秋季开学至第二年暑假结束日,其他人员自每年1月2日至12月31日。

第九条测验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分法。

根据参加者完成五类项目测验后的总分确定其达标等级。

测验成绩评分表由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制定公布。

第十条达标等级分及格、良好、优秀三级:及格级标准:250分至345分良好级标准:350分至415分优秀级标准:420分至500分第十一条参加者有下列情况之一,不计其达标等级:(一)未能在一年内完成规定的五类项目测验;(二)有一类项目的测验成绩低于30分。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第二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

社会体育概论教案  第二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

第二章教学安排的说明章节题目: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学时分配:2学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授课时数: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2学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规定、我国社会体育的主要法规制度。

教学难点: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社会体育管理部门构成与隶属关系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第二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与法规制度第一节我国社会体育的管理体制一、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辖调控社会体育事务的责权划分、组织结构、职能配置与运行方式、运行机制等的总和。

其组织体系包括:政府与社会组织两种类型我国社会体育管理体制包括:行政机构、社会组织、体育社团、基层体育组织等系统。

这个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责权划分和职能配置。

责权的分配决定职能的配置二、体育行政部门(一)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根据《体育法》第4条“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体育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管理体育工作”====国家体育总局(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群众体育司(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或本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地方体育局(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其它有关部门==也有的地方是文体局、文教局)中也设有群众体育科群众体育处、街道办事处(五)乡、民族乡、镇政府的其它有关部门三、与体育有关的群众组织(一)与体育有关的社会团体这里的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青年人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作为某一部分人的群众性组织,与这些人群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能够对他们产生较大影响。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规则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规则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规则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规则国家体委关于公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规则和评分表的通知(,,)体群字,,号(,,,,年,月,,日)根据国务院国函,,,,,,,,号文批准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第三章第七条中“测验规则由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制定公布”和第九条中“测验成绩评分表由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制定公布”的规定,现将制定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规则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评分表予以公布。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规则一、跑(一),,米、,,,米跑场地器材:,,米(,,,米)跑道若干条。

地面要平坦,地质不限,跑道线清楚。

发令旗一面,口哨一个。

秒表若干块(一道一表),使用前应进行校正。

测验方法:受测者至少两人一组,起跑姿势不限。

当听或看到信号(口令、哨音或发令旗)后开始起跑、抢跑者重跑。

测验员分工:一人发令,二至若干人计时并负责登记。

计时员看旗开表,当受测者躯干到达终点时停表。

登记成绩以秒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非“,”时则进,。

(二),,米×,往返跑场地器材:,,米长的直线跑道若干条,在跑道的两端线(,,和,,)外,,厘米处各划一条横线(图,)。

木块(,厘米×,厘米×,,厘米),块,其中,块放在,,线外的横线上,,块放在,,线外的横线上,秒表若干块。

测验方法:受测者用站立式起跑,听到“跑”的口令从,,线外起跑,跑到,,线前面,用一只手拿起一木块随即往回跑,跑到,,线前时交换木块,再跑回,,线交换另一木块,最后持木块冲出,,线,记录跑完全程的时间。

记录以秒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非“,”时则进,。

注意事项:当受测者取放木块时,脚不要越过S,线和S,线。

(三),,米往返跑本项目是替代项目,适合场地小或没有秒表的单位。

场地器材:,,米左右跑道若干条,每道宽,米左右,地面要平坦,地质不限。

在跑道两端之间划两条距离,,米的平行线,每条跑道的两端线内,米处各插一根标杆(杆高,(,米以上),在两端线之间每隔,米划一条横线(图,)。

《学校体育学》试题

《学校体育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1 .学校体育管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2 .循环练习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增大_____和______。

3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______和_____特点。

4 .体育教学应以______为主导______为主体______为主线。

5 .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普通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份构成。

6 .选择和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注意____性、_____性和_____性。

7 .测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常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法。

8 .按竞赛进行的空间范围,学校运动竞赛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用“√”和“×”表示。

每小题1 分,共10 分)1 .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就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

( )2 .人体惟独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干增强体质。

( )3 .体育课的普通密度应是越大越好。

( )4 .体育教学中,为显示动作的先后部位可采用正面示范。

( )5 .体育课的基础结构是根据人的认识活动规律提出的。

( )6 .运动训练的周期性原则是依据超量恢复的原理提出的。

( )7 .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每公斤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

( )8 .测定体育课的密度时,通常把教师要求学生跑步捡回器械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

( )9 .技评属于体育课的客观评价标准。

( )10 .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1 .学校体育管理:2 .教材体系:3 .运动负荷:4 .定性评价:5 .预先考核:四、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30 分)1 .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2 .简述课外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 .确立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有哪些?4 .何谓示范法?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选择示范的位置和方向?5 .怎样上好综合课?6 .对少年儿童实施耐力训练应注意什么问题?五、论述题:(共15 分)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谈谈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美术学院本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

美术学院本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XXXX年5月起施行,原XXXX年9月 文件同时废止。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学校授权公共课教学部体育教研室 负责解释。
美术学院本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 《标准》),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我校依照《标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是根据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 要求制定的,主要测试学生的人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和 运动能力,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学校每学年进 行一次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测试(以下简称体质测试),《标 准》的组织实施工作由学校公共课教学部体育教研室负责, 校医务所负责现场医务监督和指导。学生处、各院系辅导员 协同配合共同实施。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升 学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
第四条测试的对象
所有在校的本科学生均要参加体质测试。按照《标准》, 本办法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 三、四年级为一组。
第五条测试的指标与权重以下单项指标均为必测指标。
(一)体重指数(BMI),权重15%o体重指数(BMI)二体 重(千克)/身高2(米2);
第九条成绩的使用
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 学生”评选;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参加“体育活动先进个 人”评选。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 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学生毕业时, 体质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
第十条免测的程序
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 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研室核准,可暂缓或免予 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申请表》(附表),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 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 《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

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

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发布部门: 教育部我委于1987年9月制定的《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经全国近四年的试行,情况良好。

最近,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正式颁发施行。

“体育合格标准”是评价中学生个体发展水平、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容之一,施行“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有助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助于督促中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加强领导,定期督导评估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等错误作法,认真、踏实地做好施行《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工作。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促进中学全面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不断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普通中学、农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在校学生。

第二章 标准及评定第三条凡身体正常的学生,必须达到下列三项要求,方为体育合格。

(一)体育课成绩及格;(二)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验,每一单项达30分; (三)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无故缺勤次数,一学年累计不得超过应出勤总次数的1/10;因病、事假缺勤次数,一学年累计不得超过应出勤总次数的1/3。

本条第二项规定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试验分为最低控制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自行确定分数线。

关联法规:第四条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是否达到体育合格标准的评定,不合格者,准予补考一次;补考后仍不合格,即为学年再评不合格。

补考仅限于身体素质测试或运动技术达标等方面的项目。

因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缺勤而不合格者不予补考。

第五条每学段对学生进行是否达到体育合格标准的总评。

总评合格标准为: (一)毕业学年必须达到合格或再评合格; (二)第一、二学年有一次或一次以上达到合格或再评合格; (三)五·四学制初中学段的第一、二、三学年有两次或两次以上达到合格或再评合格。

辽宁省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

辽宁省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

辽宁省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1.28•【字号】辽政办发[2007]81号•【施行日期】2007.1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正文辽宁省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辽宁省教育厅2007年11月20日制定,辽宁省人民政府2007年11月28日辽政办发[2007]81号转发)第一章总则(一)为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是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的符合我省教育工作实际的具体操作性措施,是规范我省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标准》的依据,是推进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的主要实施办法之一。

(三)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学校。

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执行,体育行政部门协助指导,学校组织具体实施。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四)实施《标准》是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进入教育总体工作的议事日程,必须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内容和评估指标体系,统一管理,周密部署,认真实施。

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充分认识、广泛宣传实施《标准》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师生明确具体要求和规定。

(五)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与上级对应的组织协调体系,由体育卫生与艺术处(科)负责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

(六)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要密切合作,各司其职。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培训师资,组织测试,数据统计报送,经费和器材保证等工作。

体育管理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七)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将实施《标准》同体育教学和各项日常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同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同每天锻炼一小时相结合,鼓励“达标争优、强健体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激发公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身体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附件)(以下简称《锻炼标准》)是以检验公民体育锻炼效果、评价身体素质为目的,以测验达标为手段的评价体系。

第三条实施《锻炼标准》是一项基本体育制度,由有关部门负责,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社区、乡村和有关组织中全面开展。

第四条鼓励和提倡公民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定期参加《锻炼标准》测验,争取达到标准并不断提高。

第五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特定人群的体育锻炼标准和施行办法,并报国家体育总局备案。

教育部负责制定、实施学校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和施行办法。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可以制定单项体育锻炼标准,报国家体育总局备案。

第二章标准内容第六条《锻炼标准》适用于6至69周岁的健康公民,按年龄分为儿童、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五个组别,每个组别分男、女两类人群。

《锻炼标准》包括年龄分组、测验项目、评级标准、评分标准和测验细则五部分。

第八条《锻炼标准》的测验项目涵盖人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五类素质。

第九条《锻炼标准》的评级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

第三章组织管理第十条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全国的《锻炼标准》实施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锻炼标准》实施工作。

第十一条全国总工会和全国性人群体育协会负责本系统的《锻炼标准》实施工作。

第十二条负责《锻炼标准》实施工作的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本办法和实际情况制定《锻炼标准》实施细则。

第十三条负责《锻炼标准》实施工作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将《锻炼标准》实施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预算,广泛宣传实施《锻炼标准》的目的、意义,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收集和反馈实施《锻炼标准》的有关情况。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工作。

第十五条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应当将实施《锻炼标准》纳入工作计划,并与普及推广体育项目相结合。

第四章测验达标第十六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有关组织应当发动、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锻炼标准》测验达标活动,并与工间(前)操和业余健身活动、运动会、体质测定等结合起来。

第十七条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开展《锻炼标准》测验达标活动,并与全民健身活动结合起来。

第十八条组织开展《锻炼标准》测验达标活动的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锻炼标准》的测验细则进行,保证安全、科学、准确。

第十九条组织开展《锻炼标准》测验达标活动的单位应当选拔培训并发挥本单位人员的作用,有条件的可以聘请体育专业人员、体育骨干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建立达标测验人员队伍。

第二十条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掌握《锻炼标准》测验方法,并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协助有关单位组织开展《锻炼标准》测验达标活动。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组织学生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学校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开展测验达标活动。

第五章鼓励措施第二十二条对参加测验达到优秀、良好和及格等级者发给相应等级的奖章、证书。

国家体育总局负责设计制作《锻炼标准》的标识和奖章、证书,并制定奖章、证书的颁发办法。

第二十三条负责实施《锻炼标准》和组织开展达标测验活动的部门和单位可以使用《锻炼标准》标识制作其他形式的奖品,但不得以此赢利。

第二十四条鼓励对身体素质有特殊要求的部门和单位将《锻炼标准》测验达标结果作为招工、人员素质评价、保险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锻炼标准》的实施情况作为考核下级部门工作业绩的指标。

第二十六条负责《锻炼标准》实施工作的部门和单位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设立表彰项目应当按照规定办理。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9年12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体委1990年1月6日发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一、年龄分组(一)儿童组1、儿童一组(6—8岁,每岁一个年龄组,相当于小学1—3年级)2、儿童二组(9—11岁,每岁一个年龄组,相当于小学4—6年级)(二)少年组1、少年一组(12—14岁,每岁一个年龄组,相当于初中1—3年级)2、少年二组(15—17岁,每岁一个年龄组,相当于高中1—3年级)(三)青年组(18—24岁,不分年龄组,相当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四)壮年组1、壮年一组(25—44岁,每5岁一个年龄组)2、壮年二组(45—59岁,每5岁一个年龄组)(五)老年组(60—69岁,每5岁一个年龄组)二、测验项目分五类,每人每类选测一项(老年组五项均测)。

年龄分组项目类别儿童组(6-11岁) 少年组(12-17岁) 青年组(18-24岁) 壮年组(25-59岁) 老年组(60-69岁)一组二组一组二组一组二组一类 30米跑30秒跳绳 50米跑30秒跳绳 50米跑30秒跳绳 50米跑30秒跳绳 50米跑30秒跳绳 1、1、25 25米×4往返跑30秒跳绳 25米×4往返跑30秒跳绳二类 300米跑50米×6往返跑 400米跑50米×8往返跑 1000米跑(男)3 800米跑(女) 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3000米快走 3000米快走三类 1分钟仰卧起坐立定跳远 1分钟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俯卧撑(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 1分钟仰卧举腿掷实心球 1分钟仰卧举腿掷实心球四类绕杆跑十字象限跳绕杆跑十字象限跳绕杆跑十字象限跳绕杆跑十字象限跳绕杆跑十字象限跳绕杆跑十字象限跳绕杆跑曲线托球跑曲线托球跑五类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三、评级标准:等级总分数优秀 400(含)以上良好 320—399及格 200—319不及格 199(含)以下四、评分标准见附件3。

五、测验细则(一)一类测验项目1、30米、50米跑场地器材:地面平坦、线路清晰的30米或50米直线跑道若干条(终点外应有15米以上长度的缓冲带),秒表,发令旗或发令哨。

测验方法:受测者至少两人一组,起跑姿势不限,听到或看到开始信号后起跑,测验员开始计时,受测者躯干到终点时停表。

成绩记录:以秒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非“0”进“1”。

注意事项:受测者不得抢跑、串道。

2、30秒跳绳场地器材:平坦、干净的场地,秒表,发令哨,跳绳(木把线绳)。

测验方法:受测者将跳绳的长短调至适宜程度,听到开始信号后快速跳绳,测验员开始计数,受测者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跳绳。

成绩记录:记录受测者30秒内跳绳的次数。

注意事项:跳坏不计。

如有跳坏,可继续跳。

3、25米×4往返跑场地器材:地面平整、线路清晰的25米直线跑道若干条,道宽2—2.5米,起跑线前0.5米和24.5米处各竖一标杆(杆高1.2米以上,竖于跑道正中),秒表,发令旗或发令哨。

测验方法:受测者以站立式准备,听到或看到开始信号后起跑,测验员开始计时,受测者按逆时针方向绕杆往返跑两次,躯干到终点时停表。

成绩记录:以秒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非“0”进“1”。

注意事项:受测者绕杆时不得碰杆或扶杆,不得抢跑、串道。

(二)二类测验项目1、300米、400米、800米、1000米跑场地器材:标准田径场或地面平整、线路清晰的跑道(丈量准确长度),秒表,发令旗或发令哨。

测验方法:受测者五人左右一组(不得少于两人),以站立式准备,听到或看到开始信号后起跑,测验员开始计时,受测者躯干到终点时停表。

成绩记录:以秒为单位,300米、400米跑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非“0”进“1”;800米、1000米、1500米跑取整数,非“0”进“1”。

注意事项:受测者跑过终点后不能立刻停止,应通过慢跑或走动进行调整。

2、50米×8、50米×6往返跑场地器材:地面平整、线路清晰的50米直线跑道若干条,道宽2—2.5米,起跑线前0.5米和49.5米处各竖一标杆(杆高1.2米以上,竖于跑道正中),秒表,发令旗或发令哨。

测验方法:受测者以站立式准备,听到或看到开始信号后起跑,测验员开始计时,50米×8往返跑按逆时针方向绕杆往返跑四次,50米×6往返跑按逆时针方向绕杆往返跑三次,受测者躯干到终点时停表。

成绩记录:以秒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非“0”进“1”。

注意事项:受测者绕杆时不得碰杆或扶杆,不得抢跑、串道。

3、3000米快走场地器材:标准田径场或地面平整、线路清晰的跑道(丈量准确长度),秒表,号码布,发令旗或发令哨。

测验方法:受测者佩戴号码布,15人左右一组(不得少于5人),听到或看到开始信号后大步快走,测验员开始计时,受测者躯干到终点时停表。

成绩记录:以秒为单位,取整数,非“0”进“1”。

注意事项:受测者快走时双脚不得同时离地,不得有跑的动作。

(三)三类测验项目1、掷实心球场地器材:20米长的平地一块(在投掷区划一条投掷线),实心球(1千克),量程在30米以上的皮尺。

测验方法:受测者两脚平行或前后站在投掷线后,面对出球方向,膝关节微屈,双手持实心球举过头顶,用力将球投出。

每人投掷三次。

成绩记录:丈量投掷线后沿至实心球着地点后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米为单位,四舍五入取一位小数,取最好成绩。

注意事项:受测者投掷时不得助跑,投掷后脚不得越线。

2、1分钟仰卧起坐场地器材:垫子,秒表。

测验方法:受测者仰卧于垫子上,两腿稍分开,屈膝成直角,双手交叉贴于脑后,一人压住受测者两脚,测验员发出开始信号并计时,受测者以双肘触及或超过两膝为完成一次,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测验。

成绩记录:记录受测者1分钟完成的次数。

注意事项:受测者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动作不符合要求时不计数。

3、1分钟仰卧举腿场地器材:垫子,秒表,50厘米高双柱标杆(两柱皮筋相连,置于垫侧)。

测验方法:受测者仰卧于垫子上,两腿并拢伸直,两臂置于身体两侧,测验员发出开始信号并计时,受测者做收腹、直抬腿动作,两腿碰到皮筋后还原成开始姿势为完成一次,听到结束信号后停止测验。

成绩记录:记录受测者1分钟完成的次数。

注意事项:受测者动作不符合要求时不计数。

4、俯卧撑场地器材:平坦地面或垫子。

测验方法:受测者双臂伸直、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撑地(垫),手指向前,躯干、两腿伸直,当听到测验员发出开始信号后,受测者屈臂使身体平直下降至肩与肘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将身体平直撑起,恢复到开始姿势为完成一次,测验员同时报数,不能持续时停止测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