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复式折线统计图》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复式折线统计图》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复式折线统计图》。
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情境来引入这个知识点。
假设我们要统计一个班级在不同季节里穿衣服的数量,我们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表示这个数据。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且能够自己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关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图片和例子,以及一些空白纸张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从图中获取到的信息。
2. 讲解知识点:我会向学生解释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并且通过一些例子来展示如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3. 学生实践: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复式折线统计图用途:表示两个或多个数据的变化趋势特点:有两条或多条折线,横轴和纵轴都有刻度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尝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大部分学生也能够自己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但是在实践中,有些学生对于如何准确地画出折线还是有些困难,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拓展延伸:除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还有其他类型的统计图,比如条形统计图和饼图,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尝试制作这些类型的统计图,并且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情境引入的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复式折线统计图》北师大版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构成、特点和作用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学会如何制作和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理解其特点,能够独立制作和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如何指导学生制作和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
3. 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坐标纸、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特点和作用,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制作和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
3. 实践: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1. 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2. 板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构成要素-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制作和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2. 提高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主题,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3. 拓展题: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小论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新课讲解、实践操作、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7.2复式折线统计图人教版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七分。
知识提炼 1. 在一个统计图中,用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
两组不同的统计数据,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就是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七分。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七 分。
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作业2:完成对应的练习题。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七 分。
9.5
9.0
8.5
8.0
单示轴位出表长生示度人人表口口 7.5
示数0,.数5虚万。线人表 7.0
。示死亡人口 数。
6.5
6.0 5.5
0
10.70
10.87
10.22
10.67 10.02
9.67
10.07
9.65
10.23
9.80
10.08
9.67
9.34
9.23
8.09
8.25 8.12
6.20
2.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能清楚地表示出
两组数据各自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还可以更 方便地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3.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
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同的折线来表
示不同的量,并标明图例。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三点 三十七分。
小试牛刀
(选自教材P109 T4)
5.76
5.73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8.2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

4月10日 。
(3)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如何 变化的?漠河呢?
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变化幅度不 大,总体趋势是升高,而漠河的 最高气温变化比较大,有所下降。
(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 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稳中上升,漠河 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不稳定,差异较大。
女生
64
从2007~2012年男生患
近视的变化趋势是呈上升
48 44
趋势;
36
35
从2007~2012女生患近
22 18 23
9 13
19
6
视的变化趋势大体上是呈 上升趋势,但在2009~2010 年间稍有下降。
(3)该年级男、女生患近视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 计2013年男、女生患近视的情况会怎样?
下面是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市最高和最低气温的记录。 说一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0月1日最高气温 27℃, 是最高气温最高的一天。
10月4日和10月5日,最高 气温最低,是 24℃。
下面是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市最高和最低气温的记录。 说一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0月2日最低气温最高, 是 16℃。
标题
图例
曾母暗沙4月7日-10 日最高气温变化情况
漠河4月7日-10日 最高气温变化情况
日期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还能
清楚上地面看的出图数你据的看变懂化了情吗况?。 与同伴说一说。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 相差多少?
4月9日最高气温相差最大, 相差29 ℃。
随堂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

(3)纵轴上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 的数量不同,未画折线表
示(4;)未标明各个点所对应的数 据。
1.找出图中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下面是两支篮球队四场对抗赛的比赛结果统计表。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球队1
73
80
92
球队2
90
97
94
根据统计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四场 96 89
改 正
2.甲、乙两车间6~9月份产量情况统计图如下所示。
人数/万人
60
58
54
49
50
43
40
30
20
10
0
1980 1990 2000 2010 年份
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
人数/万人
60
58
54
城镇
50
49
46 43
乡村
40
35
30 21
24
20
10
0 1980
1990
2000
2010 年份
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还便于对两组或两组以上数据进行对比。
如何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 方法一:横向、纵向综合观察
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统计图
人口数/万人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11.0
2110000..506年的死1亡0.0人7 9.口65 10.23
10.70
10.22
10.67 10.87
数9.5是9.934.89.06万7 人。
9.0
(3)可以比较出某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的大小。
小组合作: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 题。 (1)观察复式折线图,你能说说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和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和解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绘制和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绘制和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便于学生实践操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某城市去年和今年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如“同时展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等。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交换成果,观察并分析各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8.2《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8.2《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学会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学会绘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他们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并能通过这些图表来分析数据。
但是,对于复式折线统计图,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绘制图表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其绘制方法。
2.培养学生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2.如何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来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学会绘制。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打印好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模板3.学生分组讨论的表格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上面有两家超市的销售数据,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张图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尝试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绘制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换数据,再次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小刚、小强跳绳成绩统计表
故事复式折线统 统计计图图比比单统 式计 折表 线 更统形计象图更直方观便…对…
比……
想一想,生活中哪 些时候要用到“复式 折线统计图呢?”
同学们,再见!
复式折线统计图
年 级:五年级下册 学 科:数学(人教版)
小刚、小强跳绳成绩统计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小刚
180
190
185
195
195
小强
170
190
185
190
200
图例
选谁代表班级去参加 比赛呢?
小刚、小强跳绳成绩统计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总数
小刚
180
190
185 118855
119900
195 195
0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还是选小强,因为从 折线统计图看,他的 表现呈上升趋势。
小刚 小强
看折线变化趋势, 小强可能是潜力 股……
你们还坚持原 来的选择吗?
波动
反超
我们也改选小强了。 因为…… 我还有补充……
小刚、小强跳绳成绩统计表
他们之间有什 么区别?
185
195
195
945
小强
170
190
185
190
200
935
平均数
189 187
最值: 180<185<190<195
170<185<190<200
总数: 180+190+1图8例5+195+195=945
170+190+185+190+200=9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龄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男生/cm 125 132 136 140 145 150 157 163 167
女生/cm 123 127 135 141 145 152 156 157 158
身高/cm
170
165
160
155
152
150 145
140
141
150
141
145
135
130 125 120
结合全国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统计表,试着画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程讲授
想一想: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要画两条折线,可以像复式条形 统计图那样用颜色区分开。配合 图例进行说明。
课程讲授
人口数/万人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1750
1700 1650 1600 1550
想一想:
我们已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否用复式折线 统计图进行表示?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课程讲授
做一做:
年份 出生人口数/万人 死亡人口数/万人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821 823 827 835 851 895 916 938 942 953
随堂练习
(2)把你的身高与平均值比较,你有什么想法吗?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我知道了……
第7章 折线统计图
2 复式折线统计图
新知导入 课程讲授
知识应用 随堂练习
新知导入
看一看:
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 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并且制作了折线统计图,我们 一起来看一看。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死亡人口据的情况,怎样比较方便呢?
851 2005
2006 2007
2008
年份 2009 2010
课程讲授
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制 作方法大体相同,都是先找到点, 再写数值,最后连线。
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更方便 的分析两个数量增减变化的 情况.
知识应用
甲乙两地月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1500
1550
1400
1350
1300
1250
1200
1150
1100
1050
1000
950
900 850
895 916 938 942 953
800 0
821 2001
823 827 835 2002 2003 2004
140
132 127
136 135
112253
0 7 8 9 10 11 12
157 156 13
男生———
167 女生———
163 157
158
14 15 年龄
随堂练习
(1)比较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变化,你能得出什么 结论?
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是女生 13岁后身高的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男生 的速度慢。
知识应用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为7~10℃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这种植物适合在乙地种植。
知识应用
(3)小明住在甲地,他们一家要在“五一”黄金周 去乙地旅游,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应准备一些厚一点的衣服。
随堂练习
下面是某地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表。请你根据表 中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