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真题答案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并通过该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请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及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教学策略。

第三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第四题题目:在讲解电磁感应定律时,有学生对“为什么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变化会产生电流”这一概念表示困惑。

作为老师,请描述你会如何帮助这名学生理解这一物理现象,并在此过程中如何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第五题题目:请谈谈你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举例说明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第六题题目:假设你正在教授《电磁感应》这一章节,班上有一个学生总是对实验现象感到困惑,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一次课后,他找到你,表示想要更详细地了解这一概念。

请描述你将如何与他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掌握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

第七题题目:简述牛顿第三定律,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如果学生对这一概念存在误解,作为教师,你会如何纠正并加深他们的理解?第八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并举例说明。

第九题题目:请您解释什么是简谐运动,并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看作是简谐运动的例子?如果学生对简谐运动的概念理解有困难,您将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第十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背景:假设您是一名即将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高中物理教师候选人。

您需要为高一年级学生设计一堂关于“力与运动”的课程,具体目标是解释牛顿第二定律(F=ma),并且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和验证这个定律。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面试物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面试物理试题及答案指导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描述一次您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成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经历。

请您详细说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课堂互动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将“探究式学习”理念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并举例说明。

第三题题目:请解释什么是简谐振动,并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简谐振动的例子。

如果在简谐振动系统中,振动物体的质量增加,振动周期会如何变化?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四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第五题题目:一位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测量得到的数据与理论值有较大偏差,请问作为指导教师,你会如何帮助学生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第六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效果?第七题题目:在教学过程中,你发现某位学生对物理实验非常感兴趣,但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作为教师,你会如何帮助这位学生平衡兴趣与基础知识的学习?第八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一堂高中物理课中有效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第九题题目:在教授高中物理课程时,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请结合您的教学经验谈谈具体做法。

第十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为高中物理课程设计一节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45分钟课程教案。

教案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等环节)、所需教具及板书设计。

请确保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

第二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一节高中物理课堂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备考白皮书物理参考答案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备考白皮书物理参考答案

7.【答案】A。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a qE ,又根据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得出 Q,R 两
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为 ER EQ ,则带电粒子在 R,Q 两点处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aR aQ ,
故 D 项错误;由于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只有动能与电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则带电粒 子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故 C 项错误;根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与速度,合外力的关系可知,带电 粒子在 R 处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沿电场线向右。假设粒子从 Q 向 P 运动,则电场力做正功,所以电势能减
金属块的电势能增加 0.2J。由于金属块下滑,电场力做负功,所以电场力应该水平向右,所以金属块带正 电荷。故 D 正确,AB 错误;在金属块滑下的过程中重力做功 1.2J,重力势能减小 1.2J,动能增加了 0.7J, 所以金属块的机械能减少 0.5J,故 C 错误。故选 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9.【参考答案】 ①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原则 ②突出物理学科特点 ③注重物理思想方法教育的原则 ④注重科学探究的原则 ⑤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原则。 10.【参考答案】 ①突出重点的方法,教学过程要围绕重点知识展开;要善于围绕重点知识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思 考;要加强对重点知识巩固练习及应用;在时间的分配上,要保证重点知识的教学时间。 ②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中难点是多种多样的突破难点要有针对性,应根据难点形成的原因,如由于 思维方法的障碍造成的难点,由于缺乏感性知识造成的难点,由于相近相似容易混淆造成的难点等,采取 相应的措施,克服困难,使教学顺利进行。
大于 3f,B 错;同理 D 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v v0 ,则下滑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5m/s,上升 2

【经典】教师资格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3

【经典】教师资格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3

(精选)教师资格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图1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描述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和可用于说明的物弹问题分别是( )。

A、小球D的振幅最大,小球C的振幅最小,摆长与振幅的关系B、小球D的振幅最小,小球C的振幅最大,摆长与振幅的关系C、小球B的振幅最大,共振现象D、小球B、D和C的振幅相同,受迫振动规律【答案】CA、AB、BC、CD、D【答案】D3、如图2所示,三个小球a、b、c分别在距离地面不同的高度危h1、h2,h3处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三个小球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依次落到水平地面,小球。

落到水平地面D点,DE=EF=F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两球落在D点的左边B、b球落在D点,c球落在E点C、三个小球离地面高度h1:h2:h3=1:3:5D、三个小球离地面高度h1:h2:h3=1:4:9【答案】D4、如图3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细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竖直插在大而深的水银槽中,管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玻璃细管足够长,管内气柱长4.0cm,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l0.0cm,大气压强为76 cmHg。

现将玻璃管沿竖直方向缓慢移动,当管内外水银面恰好相平时,管内气柱的长度约为( )。

A、2.0 cmB、3.5 cmC、4.0 cmD、4.5 cm【答案】B5、如图4所示,在以0为圆心,半径为R的虚线框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8随时间变化关系为B=B0+kt(k为常数)。

在磁场外有一以O为圆心,半径为2R的半圆形导线。

则该半圆形导线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

A、AB、BC、CD、D【答案】CA、36JB、48JC、56JD、60J【答案】A7、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5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试卷及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试卷及答案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试卷及答案第一批高中物理《三种宇宙速度》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环节一:新课导入先播放一段有关卫星发射的视频,并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发射过程。

在视频播完之后,提出问题,卫星是如何通过火箭发射到太空中去的,需要多大的速度?学生会给出各种答案,此时引导学生思考人造卫星能够围绕地球旋转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圆周运动以及万有引力规律可能会提出万有引力提出向心力的推论。

此时表扬学生的态度,并引出下一个问题,具体的发射速度是多大?环节二:新课讲授(一)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引导学生建立模型,将地球视为球体,人造卫星在围绕地心的圆形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此时要明确指出卫星的轨道高度和地球的半径长度,并且告诉学生,近地卫星的轨道高度相比地球的半径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可以认为是将已知条件带入后,可以算出速度的大小为7.9km/s。

并且给出第一宇宙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就叫做第一宇宙速度。

(二)三种宇宙速度的大小和意义在学生知道第一宇宙速度的定义后,还需要向学生讲清楚第一宇宙速度的意义,即最小的发射速度以及最大的环绕速度。

联系圆周运动以及万有引力公式,可以推导出,在发射时,如果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则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做向心运动,最终会落在地球上,无法成功发射。

同时,在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轨道高度越高,也就是距离地球越远时,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越小,所以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是最快的,就是第一宇宙速度。

但是需要指明的是,由于一个最小一个最大,学生很容易理解为发射速度只能为第一宇宙速度。

这时候就要讲清发射时的具体过程。

如果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由于万有引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做离心运动,轨道是椭圆形,在离地球较远的位置二次点火,最终会在一个较高的轨道上以小于第一宇宙速度的速度做圆周运动。

要弄清发射速度和环绕速度的区别。

中公讲师解析紧接着介绍第二宇宙速度。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物理面试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请谈谈你对“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第二题题目:简述牛顿第三定律,并提供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该定律的应用。

如果学生对你的解释表示疑惑,你会如何进一步解释以帮助他们理解?第三题题目:假设你正在教授“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物理概念,班上有几位学生对于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如摩擦力做功)感到困惑。

在面试中,请描述你会如何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第四题题目:请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有效提高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学生参与度。

第五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

第六题题目:假设你是一位即将担任高中物理教师的考生,请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中物理学科教学目标的看法,并结合实际教学谈谈你将如何实施这些教学目标。

第七题题目:请结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谈谈你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

第八题题目:请解释什么是简谐振动,并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视为简谐振动的例子。

此外,请说明简谐振动的特征,并解释为什么这些特征对于理解物理学中的振动和波动至关重要。

第九题题目:请谈谈你对“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举例说明你是如何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能力的。

第十题题目:在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时,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请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并说明这个例子是如何体现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的。

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教学背景和要求,设计一堂关于“力的相互作用”的高中物理教学课。

教学背景:《力的相互作用》是高中物理教材中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以下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学表达式。

B、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但未进行数学推导。

C、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但他并不了解这些定律背后的物理原因。

D、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但他认为光速是绝对不变的。

2、以下关于物理学中“惯性”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B、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D、在地球表面,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它们的惯性都相同。

3、关于简谐运动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谐运动的能量在平衡位置时达到最大,在端点位置时为零。

B. 简谐运动的能量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C. 简谐运动的能量在平衡位置时为零,在端点位置时达到最大。

D. 简谐运动的能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但具体规律不确定。

4、一个物体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当它到达斜面底端时,它的速度取决于:A. 斜面的高度和物体的质量。

B. 斜面的角度和物体的质量。

C. 斜面的高度和摩擦系数。

D. 斜面的高度,但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5、在下列关于物理量单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1kg等于2斤B. 1N等于1kg·m/s²C. 1Pa等于1kg/m/s²D. 1Hz等于1V/s6、在下列关于物理实验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用电流表测电流时,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B. 用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应并联在电路中C.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中,应将两个力分别用两条线段表示,并将它们的交点作为力的作用点D.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数据误差大的原因可能是测量质量的工具不够准确7、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A. 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面试物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面试物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心理状态。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假设你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学生近期表现异常,成绩下滑,情绪低落,作为教师,你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题目要求:1.描述你会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了解学生的情况。

2.阐述你认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3.分享你对如何有效沟通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看法。

第二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第三题题目:你认为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在你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答案和解析:第四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

第五题题目背景与要求:假设你在教授高一物理课程中的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请设计一个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理解并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并解释如何通过该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此外,请说明在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常见的学生误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第六题题目:请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物理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第七题题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波动性”?第八题题目: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学生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出现困难,有的学生认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能同时发生或消失。

请你设计一个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

第九题题目描述:假设你是一位高中物理老师,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既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且方向相反,为什么物体还会加速运动?”请你设计一段教学对话,来解答学生的疑惑,并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这一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
理》真题答案
一、单选选择题
1.答案:A。

气体的压强
2.答案:A。

1.27m
3.答案:B电磁感应现象
4.答案:B.h、1均变大
5.答案:D用…,子轰击…生成物之一为
6.答案:C移动过程中匀强电场对M做负功公
7.答案:C经两界面反射而返回原空气入射区的光线会相互平行
8.答案:D
二、计算题
9.【答题要点】
师:所以我们设计电路图时,电流表应该接在哪里才能测量干路电流呢? 生:只有接在干路上。

师:电压表又应该接在哪里测量路端电压呢?
生:接在电池的两端。

师:测量一组数据是否能够求出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生:不能,至少需要两组数据,为了更加精确,应该所测几组求平均值师:利用什么仪器可以做到这样的调节呢?
生:利用滑动变阻器可以进行调节。

师:怎样连接电路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先设计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图。

生:(进行操作)
四、教学设计题
12.【答题要点】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玩过吹肥皂泡?在玩肥皂泡的时候,肥皂泡有什么神奇的现象?
学生:玩过,肥皂泡是五颜六色的。

教师:同学们真细心啊,观察的不错。

有人知道为什么肥皂泡是五颜六色的?
学生:可能是太阳晒得。

教师:不错,有一定的关系,那具体的原理又是什么呢?现在老师展示一个小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和思考。

教师:老师将这个肥皂膜靠近酒精灯,同学们注意观察肥皂膜有什么变化。

学生:肥皂膜上逐渐的出现颜色了。

学生:肥皂膜上有细细的颜色条纹。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值得表扬,肥皂膜上的确呈现不同颜色的条纹,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有没有小组能分析出肥皂膜出现颜色条纹的原因。

学生:光线照到肥皂膜上会发生反射,可能是因为大量光线反射后相互干扰,最后产生了五颜六色的条纹。

学生: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每种颜色光的波长不同,肥皂膜同一点反射的颜色光就不同,所以肥皂膜呈现五颜六色。

教师:同学们的分析都很严谨,有理有据;现在看屏幕上放大的原理图,一起系统的认识薄膜干涉。

教师:肥皂膜是有一定厚度的,光线先后在肥皂膜前后表面发生两次反射,当该处的肥皂膜厚度为光半波长的整数倍就出现亮条纹,当该处的肥皂膜厚度为光半波长的奇数倍是就呈现暗条纹,又因为白光含有不同颜色的光且每种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同一点只有一种颜色的光发生干涉,最终就呈现的我们看到的五颜六色的条纹。

学生:肥皂膜的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所以条纹间距也不是均匀的。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很有道理,看来理解了薄膜干涉的原理,以后同学们就可以给你的其他朋友解释薄膜干涉的现象了。

13.【答案要点】
(1)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的定向移动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

(2)一、教学目标
1.掌握静电现象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物理世界的奥妙,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静电现象的特点;
2.难度:静电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