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总支出与国民收入(宏观经济学-浙江大学张忠根)
浙江大学801经济学综合宏观经济学笔记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美)笔记第1章 绪论(重点)1.经济的三种模型,用AD-AS 曲线来说明 短期:产量主要是总需求的波动引起的此时,AS 为水平线,价格保持不变,产出取决于总需求的水平。
中期:AS 曲线向上,价格会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则产量是有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化决定。
长期:AS 曲线垂直,生产能力是既定的,产量取决于总供给,价格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
YP很高的通货膨胀是由总需求的变化引起的。
长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存量,技术进步(也叫做生产要素效率的变动)和人口增长。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重点) 1.支出法:产出需求方面:国民收入总值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Y=C+I+G+NX收入法:从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国民收入是由工资,利润,折旧,净利息收入,间接税,国外净要素支付,所有者收入,公司利润等部分组成。
Y=劳动报酬wN+资本报酬iK+利润 国名总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2. NDP =GDP-折旧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补助金PI=NI-企业留存收益-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 DPI=NI-个人所得税 3.重要的恒等式两部门:C+I=C+S 得出:I=SYPY*三部门:C+I+G=C+S+(TA-TR)得出:I=S+(TR-G-TA)说明:投资等于个人储蓄加政府储蓄四部分:C+I+G+NX=C+S+(TA-TR)+K得出:I=S+(TA-G-TR)+K-NX 说明:投资等于个人储蓄加政府储蓄加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如果没有K,则可S-I=(G+TR-TA)+NX,G+TR-TA =BD(财政赤字)若I=S,则NX=TA-G-TR,贸易盈余等于财政收入3.GDP的六个特征:(1)GDP为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为最终产品(3)GDP为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4)GDP为流量,不是存量(5)GDP与GNP的区别(6)GDP指的是一般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4.GDP缩减指数=名义GD P÷实际GDP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衡量通货膨胀的三个指数:CPI,PPI,GDP缩减指数说明:会运用重要的恒等式来做计算题第三章增长与积累(重点)1.增长核算(1)总产出YY=F(A,L,K),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资本存量和人口决定Y=AF(K,L)说明技术进步对整个产出起作用△Y/Y=(I-a)×△N/N+a×△K/K+×△A/A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A/A=△Y/Y-(I-a)×△N/N-a×△K/K(2)人均产出y=Y/N=a×△k/k+△A/A,其中△y/y=△Y/Y-△N/N,△k/k=△K/K-△N/N,2.重点:新古典增长理论(1).假设条件:劳动力增长率固定为n;生产规模报酬不变;社会储蓄函数为:S=sY.(2)稳态的概念:△k=0,△y=0即人均资本和人均GDP保持静止状态,也就是说人均经济变量不再改变。
浙江大学宏观经济学 02支出-收入模型

16
(3)长期消费函数
在长期,从全社会看,消费在收入
中所占的比例基本是固定的。 即,长期的边际消费倾向是常数:
C=KYd
17
(4)The Consumption Curve
消费曲线
如果消费函数是
C
45度线
线性的,可表达
为图中的一条直
线;图中的45°
E
C = f(Y)
线是收入等于支
出的点的轨迹。
24
(1)Investment 投资
定义:投资是指厂商对投资品的购买行为,它
构成实际资本的增加,又称为资本的形成。投 资可分为净投资和折旧(重置投资),净投资 是实际资本的净增加;折旧(重置投资)则是 对资本耗费的补偿。
净投资 = 投资 - 折旧(重置投资)
净投资 = 期末的资本存量 - 期初的资本存量
12
2.1-2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消费函数
13
(1)Definition 定义:
消费函数指家庭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 (价格、收入、预期、利率、收入分配等)之间 的依存关系。这里只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消 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即:C=f(Yd)
15
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凯恩斯认为,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 随之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即随 着收入的上升,在增加的单位收入中,消费 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储蓄所占的比重却越 来越大。
凯恩斯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看成是经济危机 的根源之一。由于收入增加时增加的消费所 占比例逐步减少,故经济扩张会带来消费需 求不足,从而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宏观经济学第二讲总支出总收入模型PPT课件

27.09.2020
总收入-总支出模型
4
什么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思考 如果计划总支出不等于计划总收入, 会出现什么情况?
27.09.2020
总收入-总支出模型
5
什么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比较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国民收入决定 理论
27.09.2020
C A YA 1 C B YB 1 C D YD 1
A
45°
0
27.09.2020
总收入-总支出模型
B
Cc(Y)
D
Y
41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推论二
根 据 MPC 递 减 可 得,APC > MPC 且递减
C AP AC AP BC AP D C
B
Cc(Y)
D
A
45°
0
APCMPC
Y
27.09.2020
27.09.2020
总收入-总支出模型
31
个人可支配收入
我们将政府变量和企业储蓄简化为 常量0
那么,PDI = PI = NI = NDP = GDP 亦即 Yd = Y
27.09.2020
总收入-总支出模型
32
某家庭的消费函数
可支配收入 Yd = Y
A 9000 B 10000 C 11000 D 12000 E 13000 F 14000 G 15000
会出现……
27.09.2020
总收入-总支出模型
16
均衡产出的形成
YE
如果计划总产出大于计划总支出
……非计划的库存投资增加,企业部 门将缩减生产,减少产出,直至与计 划总支出相等。
张忠根第二章市场供求机制分析

张忠根制作
2021/7/3
7
张忠根制作
5、需求纪律
需求纪律--指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代价之间成 反偏向改变的关系。
代价下落能刺激需求量的启事:
(1)收入效应:代价下降后,消费者可以用一 样的钱买到比之前更多的器材,这意味着消 费者实际收入的提高。
(2)替代效应:代价下降后,人们会把对替代 品的需求转移到这类商品上来。
居安思危,常备不懈。21.7.310:33:25 10:33Ju l-213-J ul-21
采用规范管理,提高产品质量。10:33:2510: 33:2510:33Sat urday, July 03, 2021
(1)需求曲线暗示的是必定时候内,在其它前 提不变的情景下,商品需求量与商品代价之 间的关系。
(2)需求曲线随商品和前提的不合而不合。
(3)需求曲线可以分为小我需求曲线、行业需 求曲线和企业需求曲线。
(4)需求曲线总是一条自左上偏向右下方倾斜 (斜率为负)的曲线。
张忠根制作
2021/7/3
4
价格上升 销售收入下降 销售收入不变 销售收入上升
价格下降 销售收入上升 销售收入不变 销售收入下降
提价或降价都有可能增加发卖收入。至于企业接纳提 价仍是降价的策略,其关头取决于商品的代价弹性。
张忠根制作
2021/7/3 33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张忠根制作
1、收入弹性的含义
收入弹性反应的是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响水 平,即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 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4)会吸引新的企业到场到这个行业中来
2021/7/3 16
6、供应纪律的利用 (1)使用供应纪律进展供应量展望。 (2)使用供应纪律进展敏感性分解。
浙江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浙江省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梳理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在经济学复习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梳理浙江省考研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1.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全国范围内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及其与经济政策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就业、总需求、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现象。
2. 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居民所创造的价值总和。
而国民生产是指一定时间内,某个国家或地区所有企业、机构和居民创造的价值总和。
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之间通过税收和补贴等因素的影响是相互联系的。
3. 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需求是指所有的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总供给则是指一定时间内国内企业和居民生产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经济平衡。
4. 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过快,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经济增长则是指经济总量长期以来的增加。
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需要平衡,过度的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的阻碍。
5.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调整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措施。
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等。
这些政策旨在影响国民收入、就业、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
6.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少于10年的时间内出现上升和下降的交替现象。
经济周期分为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低谷期。
而经济波动是指经济活动在较短时间内的起伏变化。
7.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趋于加强,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现象。
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提高,国际间的贸易、投资和资金流动增加。
8. 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两种方法。
实证分析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观察和统计分析,总结经济规律;而理论分析则是构建模型和假设,通过推理和演绎来研究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学原理一页通

宏观经济学原理一页通张国忠L=L1+L2=kY+u-hr这是模拟现实经济运动的“一线两段”宏观分析模型:计划消费计划储蓄计划税收C=a+b(Y-T+TR) S=-a+(1-b)(Y-T+TR)M=M0+mYE(AD)——P×Q——Y(AS) ——C + S +T ——E(AD)核算段财政政策这一图式表示的是一个循环过程。
总支出E(即总需求AD)使生产和出卖产品成为必要,产品的出卖(P×Q)形成总收入Y(AS),总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经过货币资金的计划、安排和配置过程后,形成总支出E(AD),总支出又作用于生产和价格(PQ),如此循环不已。
图式中,从E(AD)到Y(AS)为核算段,从Y(AS)到E(AD)为分配段。
⑴、核算段中,E(AD)=P×Q=Y(AS)=GDP。
因生产可能性边界由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和制度因素决定,故E(AD)的增减,视实际产量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接近程度,引起P或Q 的变动。
生产要素或资源价格水平的变动,也会引起产品价格水平的相应变动。
⑵、在分配段,Y(AS)分为C+S+T,为初次分配,C+S+T又变为C+I+G+(X-M),为再分配。
S、T、M为漏出量,I、G、X为注入量。
Y(AS)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E(AD)。
宏观经济政策就是政府通过变动漏出量和注入量来影响E(AD),进而影响P和Q,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⑶、分配段中,I+G+(X-M)>S+T,经济规模扩张,GDP增加;I+G+(X-M)<S+T,经济规模收缩,GDP减少;I+G+(X-M)=S+T,经济规模不变,GDP不再变动,达到均衡状态。
据此均衡条件,代入有关函数式,可得出均衡GDP的值,亦可得出乘数。
(产品市场)⑷、分配段中,I=S,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I<S,出现流动性滞存,滞存部分形成滞存货币量(资产货币量、投机货币量)L2,它与交易货币量L1(购买商品、仅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的货币量,由P×Q或GDP决定)一起,形成对货币的总需求(L=L1+L2);I>S,利用过去的滞存货币量,或有新的货币发行。
07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浙江大学 张忠根)PPT课件

二、宏观经济状态指标
▪ 在各种政策目标中,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最重要, 所以,一般用实际目标中的失业率与名义目标中 的通货膨胀率来表示宏观经济状态。
第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第四节 固定规则与反馈规则
1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学 第七章 第一节 宏观经济 政策目标
▪ 宏观经济政策是中央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总 量调控,以达到一定目标的手段。
▪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 政府转移支付包括:社会保障福利支出,教育、 科研支出,政府公债利息,政府对农业的补贴等。
张忠根制作
二、内在稳定器
▪ 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能够自动调 节政府收入和支出,从而调节宏观经济状态的项目。
宏观经济学 第七章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特点:
▪ 当经济衰退时,它会自动地引起政府支出的增加和 税收的减少,从而阻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当经济 繁荣时,它又会自动地引起税收的增加和政府支出 的减少,从而避免经济的过度膨胀。
的重要信号。
张忠根制作
3、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 法定准备金率的高低因银行的类型、存款的种类、
存款期限和数额等不同而有所差别。 ▪ 中央银行改变准备金率也要逆对经济风向行事。 ▪ 由于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大幅度
变动,所以,政府只在少数场合才使用这种工具。
宏观经济学 第七章 第三节 货币政策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宏观经济学浙江大学张忠根)解析

张忠根制作
AE AE 4 3.5 2 自发支出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一节 总支出
d 引致支出
O
3
4
Y
图4.2 自发支出与引致支出
张忠根制作
三、边际支出倾向
边际支出倾向是国民收入每增加的 1元中用于国内物 品与劳务支出的比例。它是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进口 倾向之差。 边际进口倾向是国民收入每增加 1元所增加的进口量。 边际支出倾向等于总支出曲线的斜率。
计划的总支出 (AE) 2.5
非计划的存货变动 (Y-AE) -1.5
a
1.0
b
c d e f
2.0
3.0 4.0 5.0 6.0
3.0
3.5 4.0 4.5 5.0
-1.0
-0.5 0 0.5 1.0
张忠根制作
AE
45° AE
UI UI
4.0 3.5 3.0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二节 总支出与 国民收入
1.00 1.65 2.30 2.95
0.5 0.5 0.5 0.5
0.7 0.7 0.7 0.7
0.45 0.45 0.45 0.45
0.15 0.30 0.45 0.60
0.30 0.15 0 -0.15
2.5 3.0 3.5 4.0
d
e
f
5.0
6.0
3.60
4.25
0.5
0.5
0.7
0.7
0.45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三节 乘数原理
张忠根制作
乘数与边际支出倾向之间的关系
45° AE1 AE0
AE
45° AE1 AE0
AE
3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三节 乘数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国民收入
图4.3 均衡国民收入与非计划的存货变动
张忠根制作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二节 总支出与 国民收入
调节机制:
▪ 如果计划的总支出与国民收入不等,经济如 何进行调节以实现均衡?在短期中,通过对 存货的调节来实现。
AE 45°
AE
均衡条件:
4.0
d
3.5
3.0
▪ Y=AE 或 UI=0 基本观点:
AE
45°
AE2 b
AE1
a
O
Y
Y1
Y2
图4.5 边际支出倾向与均衡国民收入变动
张忠根制作
三、节约的悖论
问题:如果所有的家庭都节约,会出现什么情况?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二节 总支出与 国民收入
AE
45°
AE1AE3 b
AE2
a
O 4.5 5
Y
张忠根制作
节约的悖论(paradox of thrift)是指由于节约(储蓄增加) 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
设:计划总支出为AE,国民收入为Y,自发支出为A, 边际支出倾向为ε,
则:计划总支出为:AE=A+εY 总支出变动为:△AE=△A+ε△Y 均衡支出的变动为:△AE=△Y 用△Y替代△AE,得:△Y=△A+ε△Y 把上式变形,得:△Y/△A=1/(1-ε) 所以,计算乘数的公式为:
K Y 1
A 1
张忠根制作
1、消费支出乘数
Y 1
KC
C
1
2、投资支出乘数
KI
Y I
1
1
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G
Y G
1
1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三节 乘数原理
4、政府税收乘数
Y T 1 1
Y
KT
T
1
5、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 TR
Y TR
1
6、平衡预算乘数
1
KB
KG
KT
1
1
1
张忠根制作
表4.2 不同国民收入水平时的计划总支出
国民收入 (Y)
计划的总支出 非计划的存货变动
(AE)
(Y-AE)
1.0
2.5
-1.5
2.0
3.0
-1.0
3.0
3.5
-0.5
4.0
4.0
0
5.0
4.5
0.5
6.0
5.0
1.0
AE
45°
UI
UI
AE
4.0
d
3.5
3.0
O
d
Y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二节
O
总支出与
2 345 6
O
2 345 6
Y
▪ 国民收入水平由总支出决定。
张忠根制作
二、总支出变动与均衡国民收入变动
自发总支出变动: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二节 总支出与 国民收入
AE 45°
AE2
b
AE1
a
O
Y1 Y2
Y
图4.4 自发总支出与均衡国民收入变动
张忠根制作
边际支出倾向变动: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二节 总支出与 国民收入
第一节
总支出 e 5.0 3.60 0.5 0.7 0.45 0.75 -0.30
4.5
f 6.0 4.25 0.5 0.7 0.45 0.90 -0.45
5.0
张忠根制作
AE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一节
总支出
O
张忠根制作
I+G+EX+C IM AE
C
I+G+EX I+G I
Y
图4.1 总支出曲线
二、自发支出与引致支出
第三节 乘数原理
一、乘数的定义与作用机理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三节 乘数原理
乘数的定义:
▪ 自发支出乘数简称乘数(multiplier),是自发 支出变动量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乘数
国民收入变动量 自发支出变动量
2万亿元 1万亿元
2
张忠根制作
乘数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三节 乘数原理
第四章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
第一节 总支出 第二节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 第三节 乘数原理 第四节 总支出与总需求 第五节 总支出与失业和通货膨胀
第一节 总支出
一、总支出表与总支出曲线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一节 总支出
▪ 总支出分为计划的总支出与实际的总支出。这 里分析的是计划总支出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张忠根制作
乘数与边际支出倾向之间的关系
AE
45°
AE1 AE0
3
宏观经济学
2
第四章
第三节
乘数原理
O
35
Y
图4.6(a)乘数为2
张忠根制作
AE
45°
AE1 AE0
2
1
O
3
6
Y
图4.6(b)乘数为3
乘数的作用机理:
表4.3 100万元投资增量所导致的收入增加
收入增加的次序 每一次增加的收入 以公式表示的收入增加
第一次增加的收入 100万元
△I
第二次增加的收入 100×0.8=80万元
△I·ε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三节 乘数原理
第三次增加的收入 100×(0.8)2=64万元 △I·ε2
……
……
……
收入增加的总量
100 1 500万元
1 0.8
△I /(1-ε)
张忠根制作
二、乘数的种类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三节 乘数原理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一节 总支出
▪ 总支出可以分为自发支出和引致支出两个部分。
▪ 自发支出(autonomous expenditure)是总支出 中不受国民收入影响的各部分之和,包括投资、 政府购买、出口和自发消费支出。
▪ 引致支出(induced expenditure)是总支出中随 国民收入变动而变动的各部分之和,包括引致消 费支出和进口。
▪ 边际进口倾向是国民收入每增加1元所增加的进口量。
▪ 边际支出倾向等于总支出曲线的斜率。
AE
AE
4
d
3.5
引致支
出
2
自发支 出
O
34
Y
第二节 总支出与国民收入
一、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实现
▪ 均衡国民收入是计划的总支出等于国民收入时的 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a
第二节 总支出与
b
国民收入
c
d
e
f
张忠根制作
▪ 总支出表是用表格来表示的计划总支出与国民 收入的关系。
▪ 总支出曲线是用图形来表示的计划总支出与国 民收入的关系。
张忠根制作
表4.1 总支出表 单位:万亿元
国民收入 消费支出 投资 政府购买
(Y)
(C)
(I)
(G)
出口 (EX)
a 1.0 1.00 0.5 0.7 0.45
进口 (IM)
净出口
总支出
(NX=EX-IM) (AE=C+I+G+NX)
0.15 0.30
2.5
b 2.0 1.65 0.5 0.7 0.45 0.30 0.15
3.0
c 3.0 2.30 0.5 0.7 0济学 第四章
d
4.0
2.95 0.5 0.7 0.45 0.60 -0.15
4.0
张忠根制作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一节 总支出
张忠根制作
AE AE
d 4
3.5
引致支出
2 自发支出
O 34
Y
图4.2 自发支出与引致支出
三、边际支出倾向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第一节 总支出
张忠根制作
▪ 边际支出倾向是国民收入每增加的1元中用于国内物 品与劳务支出的比例。它是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进口 倾向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