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安全小知识

合集下载

小学生体育健康知识_图文

小学生体育健康知识_图文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体 育吗?
• 体育是关 于身心发 展的教育, 最终目的 也就是为 了让同学 们能够健 康。
• 那同学们认为怎么 样才算是一个健康 的人呢?
(身体和心灵都健康)
标枪
•跳 •绳
踢毽
•同学们在做运动 的时候你有受过 伤吗?分别是怎 样的伤?
•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如果在进 行体育运动同时一旦受伤了, 是不是就无法达到我们体育的 目的了?
• 不要佩戴胸章等物,口袋不能装尖物、 硬物、不要穿硬底鞋或塑料底鞋。 • 体育活动时感到头晕恶心,应该马上停 止活动。发现有的同学面色苍站立不稳, 应该马上搀扶坐下,及时向老师报告。 • 生病好的同学参加体育锻炼,一定要遵 照医生的嘱咐和体育老师的安排,不要 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和比赛。
体育运动小常识 安全心中记
• 1.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由头、颈、躯干和四肢组 成。 • 2.正确的读写姿势是什么?(1)腰板直、坐端正;(2) 眼离书本一尺;(3)身离桌子一拳;(4)手离笔尖一寸; • 3.怎样预防近视?(l)读写姿势要正确;(2)要在光线 充足的地方看书、写字;(3)看电视时间不要过长; (4)坚持做好眼保健操。 • 4.牙齿的功能是什么?牙齿的基本功能是咀嚼食物。具有 切断、撕裂、捣碎、咀嚼食物的功能。 • 5.什么是乳牙和恒牙?人在一生中要长两次牙齿,从出生 后六、七个月起长的牙叫乳牙,乳牙共有20颗;到六、七 岁时开始换牙,长出的新牙叫恒牙,恒牙共28一32颗。 • 6.怎样保护牙齿?(1)早晚刷牙;(2)饭后漱口; (3)少吃 糖果;(4)定期做口腔检查。
7.正确的刷牙方法是什么?正确的刷牙方法是竖刷法。即顺着牙缝刷, 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刷,咬合面来回刷,上下里外都刷到。 8.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哪些?(1)少吃零食;(2)不挑食、不偏食; (3) 吃饭要定时定量;(4)一日三餐要吃好。 9.正确的立、坐、行、卧姿势是什么?(1)站要直; (2)坐要正; (3) 挺起胸膛稳步走; (4)睡觉最好右侧卧。 10.“五勤”指的是什么?(1)勤洗头;(2)勤理发:(3)勤洗澡; (4)勤换衣:(5)勤剪指甲。 11.如何注意手的卫生?(1)饭前便后要洗手;(2)指甲经常要修剪; (3)手帕纸巾随身带。 12.为什么不能喝生水?生水中含有细菌、病毒、虫卵.可引起肠道传 染病(肠炎、痢疾、伤寒等)和肠道寄生虫(蛔虫病等)。 13.随地吐痰有什么危害?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行为;痰液中含有病 菌,随地吐痰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 I4.为什么不能乱扔垃圾?影响环境整洁,造成蚊蝇孽生。

(完整版)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安全常识

(完整版)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安全常识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安全常识1、什么样的学生不宜参加体育活动?答:(1)、患有各种疾病急性期的学生;(2)、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不能上体育课和比赛,体育活动也要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适当的保健活动;(3)、患有肝炎、肾炎、肺结核等的学生,不宜参加剧烈活动;(4)、感冒发烧的学生不宜参加体育活动。

2、体育准备活动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1)、根据实际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出发,不可以强度太大或动作过繁。

(2)、准备部分占用的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影响基本部分的讲解和练习,避免舍本逐末的现象发生。

(3)、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做到内容和方法由易到难,动作3、体育活动后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是什么?答:(1)、不宜马上洗澡。

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分布在四肢及体表,一旦运动停止,增加的血液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此时如果马上洗澡,易导致血液过多地进入肌肉的皮肤,将使心脏和大脑的供血不足。

(2)、不宜贪吃冷饮。

运动后失水较多,往往口干舌燥、极想喝水,这时如喝下大量的冷饮容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等疾病。

(3)、不宜蹲坐休息。

因为运动后马上蹲下休息,不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易加重肌体的疲劳。

(4)、不宜立即吃饭。

运动时神经系统控制着肌肉活动,而管理人体内脏器官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同时全身的血液也处于运动器官处,内脏处较少,此时进食,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

(5)、不宜于大量吃糖。

速度和节奏由慢到快,动作连接及组合由简到繁。

4、怎样控制好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答:(1)、为了达到全面锻炼身体的目的,在每学期开始前,总结上学期的经验,依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合理编写教学计划,尽量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切勿片面或集中练习。

(2)、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符合学生的运动心律曲线,掌握课的过程与节奏,即从课的开始起,心率要逐渐上升,在课中后不出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

幼儿运动安全教育小常识(3篇)

幼儿运动安全教育小常识(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是体育教育。

幼儿时期是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适当的运动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发育,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意志品质。

然而,在运动过程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将针对幼儿运动安全教育,提供一些基本的小常识,帮助家长和教师确保幼儿在运动中的安全。

二、幼儿运动安全的重要性1. 预防运动损伤: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身体协调性较差,容易发生跌倒、扭伤等运动损伤。

加强安全教育,有助于预防这些损伤的发生。

2.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安全教育,幼儿可以学会在运动中注意安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运动中,幼儿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应对突发情况。

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幼儿运动安全小常识1. 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1)确保场地平整、宽敞,避免有尖锐物品、水坑等安全隐患。

(2)选择专业的运动场地,如儿童公园、室内体育馆等,这些场地设施较为完善,有利于幼儿安全运动。

2. 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1)运动服装应宽松、透气,便于运动。

(2)运动鞋子应轻便、防滑,以减少跌倒的风险。

3. 做好热身运动(1)在运动前,家长或教师应指导幼儿进行热身运动,提高身体机能,预防运动损伤。

(2)热身运动包括慢跑、关节活动等,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4.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1)根据幼儿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

(2)避免过于剧烈、高风险的运动,如高空跳跃、极限运动等。

5. 监督幼儿运动过程(1)家长或教师应全程关注幼儿的运动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的行为。

(2)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

6. 增强幼儿的急救知识(1)家长和教师应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2)在幼儿发生意外时,能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7.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1)教育幼儿在运动中注意安全,如不奔跑、不拥挤等。

小学生体育知识常识(含答案)

小学生体育知识常识(含答案)

小学生体育知识常识(含答案)1.小学体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

2.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都有良好的影响。

3.人体共有206块骨头。

4.人体共有600块肌肉。

5.人体的大脑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

6.少年儿童锻炼身体应注意全面发展、适宜运动负荷、正确动作技术和女生适当参加体育运动。

7.少年拳的基本姿势包括出拳、出掌、勾手、弓步和马步。

8.铅球的握法是将球放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根上,用拇指和小指支撑在球的两侧,掌心不触球。

9.蹲踞式跳远包括助跑、踏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环节。

10.跑的技术可分为起跑、疾跑、途中跑和冲刺跑。

400米及以下的项目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

50米的加速跑要从第一步着地开始,以最短时间发挥最快速度。

终点冲刺跑指跑到离终点1.5米左右时,用力后蹬,上体迅速前倾,用胸撞线,全速冲过终点,自然跑出一段距离后逐渐减慢速度。

在耐久跑中途中跑是全程的最主要部分。

耐久跑时的呼吸节奏是:跑二或三步一呼,跑二或三步一吸,口和鼻同时进行。

11.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发扬光大。

12.乒乓球被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球,我最佩服的乒乓球运动员是XXX。

13.参加体育锻炼时着装要注意轻便、美观,上体育课时穿运动服装,穿胶鞋,不要带钢笔、小刀等尖硬物,使着装合乎安全、卫生的要求。

1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使身体健壮。

15.XXX关于体育工作的题词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6.XXX关于体育工作的题词是:“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17.连线:①西服学校集合——校服②在骨骼发育方面明显增强——运动服会见亲友——正装在肌肉发育方面可以积极休息,提高效率——睡衣体育课在内脏功能方面可以使身体长高——运动服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以防止肥胖症——运动服18.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于1999年9月9日在北京和西藏召开。

19.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在北京召开。

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小学体育运动安全PPT课件

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小学体育运动安全PPT课件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碰撞和撞伤:避免与其他运动 员碰撞,特别是在集体项目中 。
常见的体育运动安全问题
高空坠落:注意在攀爬设施上保持 平衡和稳定,避免发生高空坠落事 故。 中暑和体力透支:在高温天气中进 行体育运动时,要注意防晒、及时 补充水分等。
体育运动安全 预防和应急措

体育运动安全预防和应急措施
提前检查场地:在进行体育运 动前,检查场地是否平整、设 施是否完好,确保安全。 穿着合适的装备:根据不同的 运动项目,选择适合的运动鞋 、护具等装备,保护身体。
体育运动安全预防和应急措施
学习正确的运动技能:掌握正 确的运动技能,避免因动作不 正确而发生意外。 紧急情况处理:了解常见体育 运动事故的急救知识,学会正 确处理紧急情况。
总结
总结
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的重 要性。
掌握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和自我 保护能力的培养。
总结
注意常见的体育运动安全问题和相 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体育运动安全 意识
体育运动安全意识
培养安全意识:小学生参与体 育运动时应意识到安全的重要 性。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习基本 的自我保护技能,如跌倒时的 正确姿势等。
体育运动安全意识
遵守规则:遵守体育运动的规 则,不擅自违反。
常见的体育运 动安全问题
常见的体育运动安全问题
摔倒和扭伤:小学生在运动中 容易摔倒和扭伤,需要注意运 动场地的安全性和正确的运动 方式。
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教 育-小学体育运动安全
PPT课件
目录 引急措施 总结
引言
引言
学习目标: 了解小学生体育运动的 安全问题,掌握相应的安全知识和 技能。 本课内容概述: 本课将介绍小学生 在体育运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 ,并提供相关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体育健康知识

体育健康知识

体育健康知识篇一:体育健康知识1、什么是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指人体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综合表现。

包括心肺功能、肌肉骨骼系统功能、躯体形态以及面部特征、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能等。

2、如何提高身体素质?(1)增强心肺功能。

应长时间做有氧的运动,如慢跑、骑车、游泳等。

此外,也可运用训练设备,如跳绳机、健身车等。

(2)增加肌肉质量。

应进行一些负重运动,如举哑铃、引体向上等。

这些动作有助于增加肌肉质量,提高力量水平。

(3)改善躯体形态。

应练习一些有助于改善身体姿势的动作,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

还应定期进行柔韧训练,如瑜伽、普拉提等。

3、如何正确进行运动?(1)热身。

应进行5-10分钟的热身运动,如慢跑、拉伸等,以使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

(2)保持正确姿势。

为避免运动损伤,运动时应保持正确的姿势,例如挺胸收腹、保持颈椎直线等。

(3)控制运动量。

应根据个人情况控制运动量,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时间。

4、什么是饮食搭配?饮食搭配是指在饮食中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搭配,以达到平衡、营养和健康的效果。

正确的饮食搭配能够提供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

5、如何正确进行饮食搭配?(1)多谷类食品。

每天应摄入适量的谷类食品,如米饭、面食、杂粮等。

(2)多蔬果。

每天应摄入适量的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3)适量饮用奶类食品。

奶类食品含有丰富的钙质,有利于骨骼健康。

(4)适量食用肉类食品。

肉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适量摄入有利于身体健康。

(5)多饮水。

每天应饮用足够的水,增加机体的代谢能力,帮助身体排毒。

篇二:体育健康知识1、什么是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是指在运动活动中因受到机械力量、体温因素、化学物质等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身体部位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障碍。

2、运动损伤有哪些预防措施?(1)预防疲劳。

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注意适当休息。

(2)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小学生体育安全知识_小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

小学生体育安全知识_小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

小学生体育安全知识_小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课小学生安全教育常识一、上体育课时衣着上的注意事项:上体育课大多是全身性运动,活动量大,还要运用很多体育器械,如跳箱、单双杠、铅球……所以为了安全,上课时衣着有一定的讲究。

(1)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

(2)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

(3)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

(4)患有近视眼的同学,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

如果必须戴眼镜,做动作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做垫上运动时,必须摘下眼镜。

(5)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

(6)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

有条件的应该穿着运动服。

上体育课小学生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体育课在中小学阶段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

体育课上的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项也因训练的内容、使用的器械不同而有所区别。

(1)短跑等项目要按照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跑道。

这不仅仅是竞赛的要求,也是安全的保障。

特别是快到终点冲刺时,更要遵守规则,因为这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精力又集中在竞技之中,思想上毫无戒备,一旦相互绊倒,就可能严重受伤。

(2)跳远时,必须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

起跳前前脚要踏中木制的起跳板,起跳后要落入沙坑之中。

这不仅是跳远训练的技术要领,也是保护身体安全的必要措施。

(3)在进行投掷训练时,如铅球、铁饼、标枪等,一定要按老师的口令进行,令行禁止,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这些体育器材有的坚硬沉重,有的前端装有尖利的金属头,如果擅自行事,就有可能击中他人或者自己被击中,造成受伤,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4)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必须准备好厚度符合要求的垫子,如果直接跳到坚硬的地面上,会伤及腿部关节或后脑。

做单、双杠动作时,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双手握杠时不打滑,避免从杠上摔下来,使身体受伤。

(5)在做跳马、跳箱等跨跃训练时,器械前要有跳板,器械后要有保护垫,同时要有老师和同学在器械旁做好保护与帮助。

运动安全知识

运动安全知识

运动安全知识 安全是体育运动教学的基本前提。

那么你对运动安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运动安全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运动安全⼩知识 ⼀、运动前应注意些什么: 1、运动前不要饱⾷,最好在运动前2⼩时吃⼀些⽜⾁或瘦猪⾁,但不建议吃油腻膨化⾷品; 2、在运动前不要喝⼤量的⽔,建议可⼩⼝饮⽤少量⽣理盐⽔; 3、不要穿软底鞋参加跑步、跳⾼、跳远之类运动,鞋带不要太长; 4、前⼀天晚上应尽早休息,检查⼀下运动装备,做⼀些通常能使⾃⼰快乐的事 ⼆、运动后应注意些什么 1、运动后如何科学饮⽔: 运动不仅消耗能量,也消耗⽔分,尤其夏⽇进⾏运动,往往⼝⼲⾆燥,该如何补充体内丢失的⽔分,也是需要注意的⼀个⽅⾯。

第⼀是饮⽔的质量问题。

应尽量不喝各种饮料,诸如汽⽔之类;要喝⽩开⽔,或者绿⾖汤,或1%的淡盐⽔等,以去热除暑,及时补充体内由于⼤量出汗⽽丢失的钠。

第⼆就是忌服过冷的⽔。

因为平时⼈的体温在37℃左右,经过运动后,可上升到39℃左右,如果饮⽤过冷的⽔,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管突然收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

第三是饮⽔的量。

运动中出汗多,需饮⽤的⽔量⾃然⼤,但不能⼀次喝⾜,要分次饮⽤。

⼀次饮⽔量⼀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少间隔15分钟。

另外饮⽔速度要慢,不可过猛。

2、运动后五不宜: 第⼀是不宜⽴即吸烟。

运动后马上吸烟,吸⼊肺内的空⽓中混⼊⼤量的烟雾,⼀⽅⾯将减少氧量,另⼀⽅⾯将因供氧不⾜出现胸闷、⽓喘、头晕、乏⼒等。

有资料表明,⾝体疲乏时吸烟的危险⽐平时更⼤。

第⼆是不宜马上洗澡。

运动时体内⼤量⾎液分布在四肢及体表,⼀旦运动停⽌,增加的⾎液量还要持续⼀段时间,此时如果马上洗澡,易导致⾎液过多地进⼊肌⾁的⽪肤,将使⼼脏和⼤脑的供⾎不⾜。

第三是不宜贪吃冷饮。

运动后失⽔较多,往往⼝⼲⾆燥、极想喝⽔,这时如喝下⼤量的冷饮容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等疾病。

第四是不宜蹲坐休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运动安全防范知识
一、体育运动伤害发生的因素
1、认识不足
对运动伤害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或措施不当,及易导致运动伤害的发生。

2、准备活动不足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1)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及易造成肌肉损伤、肌腱扭伤,韧带拉伤等运动伤害;(2)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就进行运动,易对器官功能造成伤害;(3)准备活动内容不得当或准备活动过量,致使准备活动无效或身体功能有所下降。

3、心理状态不良
在体育运动中由于急燥,恐惧、害羞、麻痹、缺乏经验或不自量力,也容易导致伤害事故。

4、气候不宜
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伤或其它伤害事故。

5、体质和素质不佳
身体素质低、体质弱,体育基础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运动的需要,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6、行为不规范
违反体育运动规律、纪律、规定和要求,也是造成身体伤害事故的原因。

二、体育运动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一)运动前准备好
1、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
参加体育活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

切忌有心脏病或其他不适合参与体育活动的疾病而隐瞒病情,勉强参加活动。

学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状,禁止参加体育活动:
(1)体温增高的急性疾病;
(2)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和胃肠疾病)的急性阶段;
(3)凡是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及支气管咳血,鼻出血,伤后不久而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后不久等;
(4)恶性肿瘤;
(5)传染病及慢性疾病,如乙肝等。

(6)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学生,禁止参加长跑等长时间剧烈运动的项目锻炼。

2、检查场地和器材
要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安全隐患。

要注意场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场地是否平整,要清除石头土块;检查沙坑的松散度、是否有石子杂物等;检查体育设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

不冒险,确保自身安全。

3、做好运动准备
要穿运动服装、运动鞋,不要佩戴各种金属的或玻璃的装饰物,不要携带尖利物品等。

做好热身准备活动。

为什么要做热身准备活动?
就是要克服内脏器官在生理上的惰性,以减低运动伤害发生的机会。

如果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就会出现心慌、胸闷、肢体无力、呼吸困难、动作失调等现象。

运动前不重视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不正确、不科学,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内脏、神经系统机能不兴奋,肌肉供血量不足,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进行活动,动作僵硬、不协调,及易造成运动损伤,甚至导致伤害事故。

(二)运动时讲科学
1、要掌握动作要领
在体育运动中,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及方法,不仅能够在运动过程中发挥好技术动作,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增强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2、要正确使用器材
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的性能、功能及使用方法。

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在一些体育器械(如铅球、实心球等)的使用中,要注意选择适当场地,确保自身安全,同时还要注意不要伤及他人安全。

3、运动负荷要适当。

参加体育活动要根据身体素质条件,选择最有利于增强体质的运
动负荷。

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小到大。

负荷过小,对身体作用不大;负荷过大,会损害身体;只有适宜的运动负荷,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三)运动后要恢复
1、认真做恢复整理活动
做恢复整理活动的目的就是使人体更好的从紧张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使心脏逐渐恢复平静,放松身心。

如果突然停止运动,就会造成暂时性的贫血,产生心慌、晕倒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2、自我检查运动反应
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出现心慌、头晕,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调整与休息。

运动后经过合理的休息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

3、适当补充能量
参加体育运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运动后(运动前也应适当补充能量)要科学饮食,保证身体的需要,确保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1)半小时至1小时后进餐。

(2)避免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3)5至10分钟后饮水(含盐)。

体育运动安全口诀:
体育运动到操场,检查场地和器材;运动服装先换上,手表饰品要摘掉;运动前要做热身,活动四肢扭扭腰;运动前后喝点水,剧烈运动要适量;遵守规则讲文明,危险动作杜绝掉;运动全部结束后,恢复整理要做好。

科学而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

相反,体育运动如果做不到科学、合理、安全,就不能达到运动目的,运动不当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因此,我们懂得一些体育运动安全常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运动习惯,就会达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足篮排简介
1、足球,全球体育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

以脚支配球为主,但也可以使用头、胸部等部位控球(除守门员外,其他队员不得用手或臂触球;守门员只能在己方禁区内,能用手或臂触球,不可以在大禁区外用手接球),标准的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共11人,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进行攻守的体育运动项目。

现代足球则起源于英国,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2、篮球,英文(basketball),起源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是1891年12月21日由詹姆士·奈史密斯创造,是奥运会核心比赛项目,是以手为中心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

1891年12月21日,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现译名为美国春田大学,Springfield College)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发明。

1896年,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并且2002年姚明以状元的身份入选NBA,开启了中国篮球新的狂潮。

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

1936年,篮球在柏林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职业选手可以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

主要的国际性篮球组织是成立于1932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篮球联合会(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

当今世界篮球水平最高的联赛是美国篮球职业联盟(NBA)比赛。

3、排球(volleyball)是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长方形,中间隔有高网,比赛双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场的一方,球员用手把球从网上空打来打去。

排球运动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壳,橡胶做胆,大小和足球相似。

这项运动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旧称麻省)霍利约克市,一位叫威廉·G·摩根的体育工作人员发明的。

初期,排球被称为Mintonette(小网子之意)。

1896年,霍尔斯泰德教授根据比赛特点,提议改为Volleyball(空中击球),即现代国际通用名称Volleyball(排球)。

当时的正式用球圆周为25~27英寸(约63.5~68.8厘米),重量为9~12盎司(约255~346克)。

现代国际比赛用球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很大改变,但球的规格还和以前差不多。

1986年,中国女排在极为困难的情形之下出征,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以8战8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

1981年首夺世界杯;1982年秘鲁世锦赛再度登顶;
1984年折桂洛杉矶;1985年再夺世界杯;
1986年荣膺五连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