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

合集下载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资料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资料

第一章【问答】物理性污染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如:放射性辐射、电磁辐射、噪声、光污染等。

特点: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放射性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的,本身对人物还,但是强度过高过低时都会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

一般为局部性,在环境中不残留,一旦污染源消除,物理性污染会消失。

种类:声,光,热,电磁波,放射性物质等。

第二章【问答】P8~~~噪声控制的途径通常的途径有三种,从声源上根治噪声、从传播途径采取降噪措施和在接收点进行防护。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单一途径或是多种途径结合的方式,使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问答】P43~~~吸声降噪的原理当声波入射到多孔吸声材料表面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一部分声波投入多孔材料衍射到内部的微孔内,激发孔内空气与筋络发生振动,由于空气分子之间的粘性阻力,空气与筋络之间的摩擦阻力,是声能不断地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此外,空气与筋络之间的热交换也消耗部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目的。

P43~~~影响吸声降噪的因素多孔材料的吸声特性主要受入射声波和材料的性质的影响。

其中声波性质除与入射角有关,主要和频率有关。

一般多孔吸声材料对高频吸收效果好,低频吸收效率差。

另外,还与厚度,密度,使用时的结构形式和温度、湿度等有关。

厚度:厚度越大,低频时吸声系数越大,频率达到500HZ以上,与厚度无关。

孔隙率与密度:孔隙率越大,密度越小;孔隙率越小,密度越大。

存在一个最佳吸声性能的密度范围。

气流:应根据气流速度大小选择一层或多层的护面层。

P31~~~响度和响度级响度:是用来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其单位是“宋”,定义为1000HZ纯音声压级为40dB时的响度为1sone。

响度级:表示响度值随声压级和频率的变化关系。

换算公式为:LN=40+10log2(N)【响度为N,LN为响度级】第三章振动控制的五个环节:1.确定振源特性与振动特征:不同性质的振源引起的振动不同,其解决的方法也不同,首先要确定振源的位置、激励的特性(简谐性、周期性、窄带随机性或宽带随机性)…振动特征(受迫型、自激型或参激型)。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1. 关于室内声场混响半径r的说离法,正确的是:离声源距离为r处,直达声与混响声的影响相同。

2. 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缺点是易堵塞。

3.声压级80dB的声压值0.2pa。

4. 关于声波频率f的表达式错误的是f=λ/c (λ为波长,c为声速)。

5. 按噪声产生的机理,可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

6. 关于房间内混响的说法,错误的是:混响一定会改善房间的音质,产生更好的听音效果。

7. 双层中空玻璃板不是常用的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

8.当声压为1Pa时,对应的声压级为94 dB。

9. 不属于可见光污染的是红外光污染。

10. 某双层薄板隔声结构由0.75mm镀锌钢板、100mm空腔、2.0mm铝板及轻钢龙骨组成,拟采取一些措施提高该双层隔声结构的隔声性能,加强该双层薄板隔声结构的刚性连接是无效的。

11.有关声场及声压的描述错误的是:声场内的各点声压不随时间变化。

12.某发电机房工人一个工作日暴露于92dB(A)噪声中4h,暴露于98 dB(A)噪声中24min,其余时间均在噪声为75dB(A)的环境中,则该工人一个工作日所受噪声的等效连续A声级为90.5dB(A)。

13. 对阻性消声器的消声性能影响较小的是消声器外壳体刚度。

14.如果在房间的内壁饰以吸声材料或安装吸声结构,或在房间悬挂一些空间吸声体,吸收掉一部分混响声,则室内的噪声就会降低。

15.四个声音各自在空间某点的声压级为70dB、67dB、73dB和67dB,求该点的总声压76dB。

16. 城市环境噪声的评价指标有:A声级和等效连续A声级;交通噪声指数和噪声污染级。

17.某频率声音的响度级是指,该声音引起人耳的感觉相当于1000Hz纯音的分贝数。

18.人们简单地用“响”与“不响”来描述声波的强度,但这一描述与声波的强度又不完全等同,人耳对声波的响度感觉还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19.电视发射台和雷电不全是人为电磁污染源。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点

1 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性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噪声、光、热、电磁等。

这些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忍耐限度。

2 物理环境质量(PEQ)是指周围物理环境条件的好坏。

3 环境物理性污染的特点:(1)没有形状,没有实体,无色无味,又称无形污染;(2)环境中永远存在,并且无处不在;(3)本身无害,仅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时,才造成污染或异常,没有累积效应;(4)物理性污染一般是局部性的,不会迁移、扩散;(5)不残留,污染源消失即污染消除。

4 噪声就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5 需注意的是:噪声也是声音,具备声音的一切属性,声学理论可直接引用。

6 分类:产生条件:自然噪声、人为噪声发声机理: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按能量随时间变化: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脉冲噪声城市环境噪声,人类生活方式: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频率特性:高频噪声、低频噪声、宽带噪声、窄带噪声7 噪声是不需要声的总称,一般可有如下四种类别:过响声、妨碍声、不愉快声、可忽视噪声8影响现象:损伤听力、诱发疾病、影响睡眠、干扰语言交流(白噪声)、影响设备正常运转、损坏建筑结构等。

听觉疲劳(暂时性听阈迁移)、噪声性耳聋(永久性听阈迁移)、暴振性耳聋(急性噪声性耳聋):9 一切声音均由振动所引起,凡发出声音的振动体称为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可能还有等离子体。

并非所有振动源均为声源。

10 声音在真空中不传播。

11 介质连续、惯性和弹性是传播声音的必要条件。

12 应该注意,声音传播只是振动形式(振动能量)的传播,介质各质点本身在声波作用下并不传播,仅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地振动。

13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声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声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

纵波或横波都是通过相邻质点间的动量传递来传播能量的,而不是由物质的迁移来传播能量的。

14波阵面是指空间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各点的轨迹曲线。

平面声波、球面声波、柱面声波(波阵面的形状)15对于平面声波,声阻抗率只与媒质的密度和媒质中的声速c有关,而与声波的频率、幅值等无关,故又称声阻抗率为媒质的特性声阻抗。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题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题

第一章1. 请举出四种物理环境 。

2. 关于物理性污染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物理因素在环境中永远存在B. 任何时候都会对人产生危害C. 具有一定的局部性D. 消除污染源后,物理性污染随之消失第二章 第二节3. 关于噪声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目前噪声能量可再利用B. 噪声污染是局部性的C. 没有残余污染物D. 噪声源停止运行后,噪声污染随之消失4. 从环保角度来说,噪声是指 。

5. 在声波传播过程中,空气压强的起伏变化与静态压强之差称为 。

6. 下列关于声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耳听到的是声压的有效值B. 电子仪器测得的声压是瞬时值C. 总声压为各声压的代数和D. 声能量与声压的成正比7. 下列关于声波传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其实质是振动的传播B 、传播出去的是物质的能量C 、空气分子本身随声波一起传播D 、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8. 三个声音各自在空间某点的声压级为79dB 、85dB 、83dB ,则该点的总声压级为 。

9. 声音的传播过程由 、 、 三个环节完成。

10.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会发生衰减,列举三种不同性质的衰减 、 、 。

11. 半自由声场的声强与声功率的关系为( ) A. 24r W I π= B. r W I π4= C. 22r W I π= D. rW I π2= 12. 某一声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在此过程中不变的量为( )A. 声压B. 声压级C. 声强级D. 声功率级13. 下列对于声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人耳对声音强度的感觉正比于强度的对数值B. 人耳对于高频声的感受较低频声敏感C. 人耳的正常可听声范围是听阈痛域之间的声音D. 同样的噪声在白天对人的影响比夜间的影响要大14. 在车间内测量某机器的噪声,在机器运转时测得声压级为87dB ,该机器停止运转时的背景噪声为79dB ,被测机器的噪声级为 。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精版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精版

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则地杂乱无章组合而成。

噪声的分类:交通噪声、工业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噪声的特点: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

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

3、噪声的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部分,一般认为再利用的价值不大,故声能的回收尚未被重视。

噪声的危害:人置身于较强的噪声环境中一段时间,会感到耳鸣。

若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会造成听力损失,成为永久性的听阀迁移,高强噪声(超过140dB )使得内耳鼓膜破裂,导致双耳完全失聪,成为永久性耳聋。

噪声对大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有生理影响。

噪声声级越大,对人体影响越大。

人在睡眠时,受到连续噪声的影响,会使熟睡时间缩短,出现多梦。

经常受到噪声的干扰,会导致睡眠不足,出现头昏、头痛等现象。

噪声的刺激会使人心情烦躁、注意力分散,易疲劳、反应迟钝,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发生工作过失行为。

高强度噪声还会掩藏运输音响信号,使行车安全受到威胁,易发生交通事故。

噪声控制途径: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措施:选用内阻尼大、内摩擦大的低噪声材料;改进机器设备的结构,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改善或更换动力传递系统和采用高新技术,对工作机构从原理上进行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

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措施:利用闹静分开的方法降低噪声;利用声源和地形的指向性;利用绿化带;采用声学控制手段,主要包括吸声、隔声和消声等。

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利用防护面具、耳塞、防护棉、耳罩和防护头盔等频程(频带、带宽):将可听声的频率范围( 20Hz ~20kHz )按倍数变化,划分为若干较小的频段,通常称为频程。

声强: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W /m2。

声压级: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分贝(dB )。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知识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知识点

题型:名词解释5*3’=15’简答题4*5’=20’计算题4*10’=40’综合题12’+13’=25’第一章绪论要求掌握:物理性污染基本概念,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物理性污染的定义: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物理性污染的特点,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特点:(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

(2)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物理性污染的(1)机理规律(2)评价标准(3)测试与监测(4)环境影响评价(5)基本控制方法与技术第二章噪声】噪声定义:噪声是一种主观评价。

心理学: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医学:大于 60 分贝,物理学:许多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波杂乱无章无规则的组合。

】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主要有四种:①交通噪声②工业噪声③建筑施工噪声④社会生活噪声】噪声的危害:1、干扰正常生活2、诱发疾病3、损害设备和建筑物】噪声控制基本途径:①声源控制②传播途径控制③个人防护】声源控制技术:①改进结构和工艺,如减少振动、摩擦、碰撞等;②采用声波吸收、反射、干涉、隔离等方法。

③减小作用力:如改进机器的平衡,隔离机器振动;④减小振动:增加阻尼、润滑,改变共振频率等;⑤调整设备的使用时间:如夜间停开等;⑥新技术如有源消声、有源吸振等。

】噪声控制不是越低越好:一方面技术上难以达到,一方面投资大。

】为什么声音在晚上要比晴朗的白天传播的远一点?答:因为在夜晚,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升高,声速也随高度增高而增大,声波传播方向将向地面弯曲;而在晴朗的白天,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声速将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向上空弯曲,声源辐射的噪声在距离声源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掠过,在较远处形成声影区,即声线不能到达的区域。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1、什么是物理性污染?答: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2、物理性污染的特点,及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相比有何不同?答:物理性污染的特点是:(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

(2)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而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3、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的评价与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与监测(4)物理性污染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与技术第一章噪声污染及控制名词解释A 声级—用A 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为 A 声级,单位为dB。

计权网络—摸拟人耳对不同强度和频率声音的反应而设计的,由电阻和电容组成的具有特定频响特性的滤波器。

分贝—表示一个量超过另一个量(基准量)的程度。

是声学级的单位,表示符号为dB, 无量纲。

7.稳态噪声—在测量期间内,声级起伏不大于 3dB 的噪声为稳态噪声。

8.等效声级—按能量随时间的平均 A 声级称为等效声级,以 LAeg 表示,单位为:dB。

9.累计百分声级—在取样测试时间内n%的时间噪声的声级超过(包括等于)某一数值的声级,称为累计百分声级。

常用的有 L5、L50 和L95。

10.声级—用一定的仪表特性和 A、B、C 计权特性测得的计权声压级。

在可听频域范围内,按照特定频率计权而合成的声压级 dB,同时标明计权网络名称。

11.环境噪声、背景噪声—环境噪声是户外各种噪声的总称。

背景噪声是与待测噪声存在与否无关的干扰噪声。

12. 响度级—是根据人耳的听觉特点,仿照声压级的概念引出的与频率有关的主观量。

其单位是方(phon)。

物理污染控制工程复习

物理污染控制工程复习

物理污染控制工程1.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基本声学现象,如反射、透射、折射、衍射。

3. 常见的隔声设施有隔声墙、隔声罩、隔声间、声屏障4. 城影响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特性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空隙率、空气流阻、结构因子三种。

5. 频谱仪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传声器,衰减器、放大器、滤波器四部分。

6. 声学系统由三个环节组成,即声波的产生、声波的传播、声波的接受和效应7. 吸声系数定义为定义为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之比,用来描述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

1.描述声波的基本物理量有波长、周期、频率。

2.在实际工作中,常把各种声源发出的声波简化为平面声波、球面声波、柱面声波三种理想情况。

3.环境噪声标准可以分为产品噪声标准、噪声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三大类,《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属于其中的噪声排放标准。

4.城影响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特性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空隙率、空气流阻、结构因子三种。

5. 频谱仪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传声器、衰减器、放大器、滤波器四部分。

6. 根据噪声源的发声机理,噪声可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噪声三种。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物理物理性污染主要包括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光污染等。

2.人耳对声音强度的感觉并不正比于强度的绝对值,而更接近正比于其对数值。

3.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噪声可能是由自然现象产生的,也可能是由人们活动形成。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对于噪声普查应采取网格测量法。

5.城市环境噪声按噪声源的特点分类,可分为四大类:工业生产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6.根据振动的性质及其传播的途径,振动的控制方法可归纳为三大类别:减少振动源的扰动、防止共振、采用隔振技术。

7.在实际工作中常把声源简化为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三种。

8.在声学实验中,有两种特殊的实验室,分别为消声室、混响室。

1.人耳对声音强度的感觉并不正比于强度的绝对值,而更接近正比于其对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则地杂乱无章组合而成。

噪声的分类:交通噪声、工业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噪声的特点: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

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

3、噪声的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部分,一般认为再利用的价值不大,故声能的回收尚未被重视。

噪声的危害:人置身于较强的噪声环境中一段时间,会感到耳鸣。

若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会造成听力损失,成为永久性的听阀迁移,高强噪声(超过140dB )使得内耳鼓膜破裂,导致双耳完全失聪,成为永久性耳聋。

噪声对大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有生理影响。

噪声声级越大,对人体影响越大。

人在睡眠时,受到连续噪声的影响,会使熟睡时间缩短,出现多梦。

经常受到噪声的干扰,会导致睡眠不足,出现头昏、头痛等现象。

噪声的刺激会使人心情烦躁、注意力分散,易疲劳、反应迟钝,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发生工作过失行为。

高强度噪声还会掩藏运输音响信号,使行车安全受到威胁,易发生交通事故。

噪声控制途径: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措施:选用内阻尼大、内摩擦大的低噪声材料;改进机器设备的结构,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改善或更换动力传递系统和采用高新技术,对工作机构从原理上进行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

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措施:利用闹静分开的方法降低噪声;利用声源和地形的指向性;利用绿化带;采用声学控制手段,主要包括吸声、隔声和消声等。

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利用防护面具、耳塞、防护棉、耳罩和防护头盔等频程(频带、带宽):将可听声的频率范围( 20Hz ~20kHz )按倍数变化,划分为若干较小的频段,通常称为频程。

声强: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W /m2。

声压级: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分贝(dB )。

计权声级: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波反应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

对高频的声音,特别是频率在1000Hz ~5000Hz 之间的声音比较敏感;而对低频声音,特别是100Hz 以下的声音不敏感。

为了使声音的客观量度和人耳的听觉主观感受近似取得一致,通常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声压级经某一特定的加权修正后,在叠加计算可得到噪声总的声压级,此声压级称为计权声级。

等效连续A 声级:某时段内的非稳态噪声的A 声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连续不变的A 声级来表示 该时段内噪声的声级。

其符号为L eq 。

⎥⎦⎤⎢⎣⎡=∑=N i L eq A i N L 11.0101lg 10 昼夜等效声级:为了考虑噪声在夜间对人们烦恼的增加,规定在夜间测得的所有声级均加上10dB (A 计权)作为修正值,再计算昼夜噪声能量的加权平均。

昼夜等效声级主要预计人们昼夜长期暴露再噪声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

环境噪声标准制定依据考虑在不同环境场所对各类人群的保护;防止噪声的污染危害;兼顾目前的技术条件、经济的合理性。

依据以上原则,规定噪声排放的允许限值,形成环境噪声标准。

根据声波传播时波阵面的形状不同可将声波分成平面声波、球面声波和柱面声波等类型。

球面声波:在各向同性均匀媒质中,点声源声波向各方向传播的速度相等,形成以声源为中心的一系列同心球面,这样的波称为球面波。

声源指向性声源在自由场中向外辐射声波时,声压级随方向的不同呈现不均匀的属性,称为声源的指向性。

声源指向性常用指向性因数或指向性指数来表示。

指向性因数的定义是:声场中某点的声强,与同一声功率声源在相同距离的同心球面上的声强之比。

指向性因数无量纲。

响度级:当某一频率的纯音和1000Hz 的纯音听起来同样响时,这时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待定声音的响度级。

符号N L 单位为方(phon )。

声波的吸收:除空气能吸收声波外,其它一些材料如玻璃棉、毛毡、泡沫塑料等对声音也有吸收能力,称为吸声材料或多孔性吸声材料。

当声波通过这些多孔性吸声材料时,由于材料本身的内摩擦和材料小孔中的空气与孔壁间的摩擦,使大量声波能量被吸收、衰减掉。

吸声降噪是噪声控制技术措施中最基本的一种。

多孔吸声材料:(高频声吸收效果好,低频声吸收效果差)吸声原理:多孔材料内部有无数细微孔隙,孔隙间彼此贯通,且通过表面与外界相通,当声波入射到材料表面时,一部分在材料表面反射,一部分则透入到材料内部向前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引起孔隙中的空气运动,与形成孔壁的固体筋络发生摩擦,由于粘滞性和热传导效应,将声能转变成为热能而消耗掉。

声波在刚性壁面反射后,经过材料回到其表面时,一部分声波透回空气中,一部分又反射回材料内部,声波的这种反复传播的过程,就是能量不断转换和耗散的过程,如此反复,直到平衡。

这样,材料就吸收了部分声能。

吸声性能影响因素:1、厚度:增加厚度,可提高低频声的吸收效果,对高频声效果不大2、孔隙率与密度:若厚度不变,增大多孔吸声材料密度,可提高低中频的吸声系数,但比增大厚度所引起的变化小,且高频吸收会有所下降3、空腔:多孔材料的吸声系数随空气层厚度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厚度后,效果不再继续明显增加。

当腔深D近似等于入射声波的1/4波长时,吸声系数最大。

当腔深为1/2波长或其整倍数时,吸声系数最小4、护面层5、使用环境:温度升高,吸声性能向高频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则向低频方向移动。

度增大,孔隙吸水量增加,堵塞细孔,吸声系数下降,先从高频开始。

通风管道和消声器内气流易吹散多孔材料,吸声效果下降;吸声结构1、薄板共振吸声结构机理:声波入射引起薄板振动,薄板振动克服自身阻尼和板-框架间的摩擦力,使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损。

当入射声波的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共振,薄板弯曲变形最大,振动最剧烈,声能消耗最多。

2、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单腔共振吸声结构原理:入射声波激发孔颈中空气柱往复运动,与颈壁摩擦,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耗损,达到吸声目的。

当入射声波的频率与共振器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发生共振,空气柱运动加剧,振幅和振速达最大,阻尼也最大,消耗声能最多,吸声性能最好。

多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实际是由多个单腔(孔)共振器并联而成。

-穿孔面积越大,吸声的频率越高;空腔越深或板越厚,吸声的频率越低。

3、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优点:克服了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吸声频带较窄的缺点;吸声系数大;吸声频带宽;成本低、构造简单;设计理论成熟。

耐高温、耐腐蚀,不怕潮湿和冲击,甚至可承受短暂的火焰,适用环境广泛,包括一般高速气流管道中。

缺点:孔径太小,易堵塞,宜用于清洁场所。

为增大吸声系数与提高吸声带宽,可采取的办法:①组合几种不同尺寸的共振吸声结构,分别吸收一小段频带,使总的吸声频带变宽;②在穿孔板后面的空腔中填放一层多孔吸声材料,材料距板的距离视空腔深度而定;③穿孔板孔径取偏小值,以提高孔内阻尼;④采用不同穿孔率、不同腔深的多层穿孔板结构,以改善频谱特性;⑤在穿孔板后蒙一薄层玻璃丝布等透声纺织品,以增加大孔颈摩擦。

吸声系数:定义为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之比,用来描述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的吸声特性。

符号a。

吸声量:吸声系数反映单位面积的吸声能力,材料实际吸收声能的多少,除了与材料的吸声系数有关外,还与材料表面积大小有关。

吸声材料的实际吸声量为A=aS,单位m2.混响时间: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后,声源立即停止发声,室内声能密度衰减到原来的百万分之一,即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记作 T60,单位秒(s)。

用以描述房间声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

隔声原理: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入射到匀质屏蔽物时,部分声能被反射,部分被吸收,还有部分声能可以透过屏蔽物。

设置适当的屏敝物可阻止声能透过,降低噪声的传播。

插入损失(IL):离声源一定距离某处测得的隔声构件设置前、后的声功率级L W1和L W2之差。

吻合效应:一定频率的声波以入射角θ投射到墙板上,激起构件弯曲振动。

若入射声波的波长λ在墙板上的投影正好与墙板的固有弯曲波波长λb相等时,墙板弯曲波振动的振幅便达到最大,声波向墙板的另面辐射较强,墙板隔声量明显下降,此现象称为“吻合效应”。

单层匀质墙的隔声频率特性曲线:第I 区称为刚度和阻尼控制区、第II区是质量控制区、第III区是吻合效应区隔声罩设计要点:(1)隔声罩应选用适当的材料和形状。

(2)用刚性轻薄材料制作时,须在壁面上加筋,涂贴阻尼层,阻尼材料层厚度通常为罩壁的2~3倍。

(3)罩内须进行吸声处理,表面敷设护面层。

(4)罩内所有缝隙应密封严实,管线周围应减振。

(5)罩体与声源设备及其机座之间不能有刚性接触,与地面间应隔振处理。

(6)便于操作、安装与检修,需要时可做成能拆卸的拼装结构。

须考虑声源设备的通风、散热要求,通风口应安装有消声器,其消声量要与隔声罩的插入损失相匹配。

隔声屏设计要点:(1) 隔声屏应有足够的高度,通常宽度大于高度,一般宽度为高度的1.5~2倍。

(2) 隔声屏须配合吸声处理,尤其是在混响声明显的场合。

3) 隔声屏主要用于控制直达声。

(4) 隔声屏本身须有足够的隔声量,隔声量最少应比插入损失高出约10dB。

(5)在隔声要求不是太高时,可用人造革等密实的软材料护面,中间夹以多孔吸声材料制成隔声帘悬挂起来。

(6)隔声屏应适当靠近噪声源,形式有固定式或移动式,后者可装扫地橡皮,以减少漏声,多块隔声屏并排使用时,应尽量减少各块间接头处的缝隙。

阻性消声器:利用吸声材料消声的吸收型消声器。

吸声材料相当于电阻,故称阻性消声器。

单通道直管式消声器、片式消声器、折板式消声器、声流式消声器、蜂窝式消声器、消声弯头原理:将吸声材料固定在气流通道内,利用声波在多孔吸声材料中传播时,因摩擦阻力和粘滞阻力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达到消声的目的。

阻性消声器性能的影响因素:1、频率的影响 2、结构的影响 3、气流的影响高频失效:在一定截面积的气流通道中,当入射声波的频率高至一定限度时,由于方向性很强而形成“光束状”传播,很少接触贴附的吸声材料,消声量明显下降的现象。

阻性消声器结构设计时,在高频失效频率附近采取下述办法可显著提高高频消声效果。

1、小风量细管道可选用直管式;较大风量粗管道须采用多通道形式。

2、消声器通道中加装消声片或将消声器设计成片式、折板式、蜂窝式或弯头式等,可提高中高频消声效果。

气流再生噪声:高速气流经过消声器时因局部阻力和摩擦阻力形成湍流产生的噪声。

.阻性消声器的设计步骤(1)根据气流流量和流速,计算所需要的通道截面,并由此来选定阻性消声器的形式。

(2)选用吸声材料。

(3)选用护面结构。

(4)根据“高频失效”和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验算消声效果。

抗性消声器:与阻性消声器不同,抗性消声器不使用吸声材料,主要是利用声抗的大小来消声, 依靠管道截面的突变或旁接共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波的反射、干涉现象,从而降低由消声器向外辐射的声能,达到消声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