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阅读试题附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及阅读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及阅读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答: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想像“群童”、“抱茅入竹去”的场景。
3.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答: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4.诗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狠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字词解释:⑴秋高:秋深。
怒号(háo):大声吼叫。
⑵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9.下列诗句中,景物营造的氛围与画线句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C.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0.五一假期,同学们到杜甫草堂研学时看到了一尊清瘦微偻,手握书卷,蹙眉含泪,头发稀疏的杜甫雕塑,请你结合初中阶段学过的杜甫的诗(《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析雕塑中“手握书卷,蹙眉含泪”这个细节和哪一首诗最贴切,并说明理由。
【答案】19.C 20.示例一:《春望》最贴切。
安史之乱后,面对沦陷的山河,残破的城池,杜甫因感时伤怀,思念家人,不禁流下了眼泪,手中握的是一封家书。
雕塑的这个细节很好地表现了《春望》中杜甫所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示例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贴切。
晚年的杜甫年老体弱,穷困潦倒,但仍然关心民生疾苦,没有忘记一个传统文人的历史担当,他勇敢无畏地跳出了自己的人生困境,推已及人,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暖。
雕塑中的书卷代表杜甫作为读书人,蹙眉含泪,对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旨。
【解析】19.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和分析。
“俄项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预示了大雨即将来临,渲染出一种暗淡愁惨的氛围。
A.诗句描写的是瀚海上栏杆外有百丈高的坚冰,愁云惨淡,凝结在万里长空。
这里也传达了一种寒冷、萧条、凝重的氛围,与画线句的氛围有一定的相似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第①段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描写了茅屋被大风吹破的情形,这一段每句押韵,这就使得接连不断的韵脚产生急剧的节奏,有助于加强诗中紧张的气氛,而“号、茅、郊、梢、坳”,这些韵脚读起来又仿佛令人感到秋风怒号,萧瑟满耳,就像身临其境一样。
B第②段写“群童抱茅”,这里作者把自己和顽童对照起来写,使老人和顽童的神情都显得很生动。
诗人如实地写出了自己的失态,是那样率真。
C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这两句诗写诗人久经战乱,忧国忧民,长时期以来就失眠,今夜遭到雨淋,更加不能合眼。
多年积压在心头的家国深忧和目前的痛苦交错在一起折磨他,使得他急迫地渴望天明。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诗人并未停留在对自身境遇不幸的描述,而是能够推己及人,从个人遭际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出一种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但这一情感并未采取直抒性的表达,而是蕴含在诗歌的叙述和描写之中。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节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B.“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顽童得不到教育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及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一.请把这首长诗默写在下面!(有难度!加油啊!)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解词:①见:②庇:③丧乱:④安得:⑤突兀:⑥何由彻:2.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①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现杜甫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风声宏大,读者如闻秋风咆哮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倚杖”与“_________”相照应.3.此诗选自《》,题目中的“____”字代表了诗的体裁,诗中流露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4.群童抱茅单是“欺我老无力”吗?这一情节对后文有何作用?答:5.诗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具体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状,既显示____之大,又描绘出茅飞之状,更见诗人的______________之情。
结尾诗人由自己的困苦推及“_______________”,表示宁愿“__________”受冻至死,也要使天下人得到安乐,体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6.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
所以见公画,再拜涕泗流。
”本文中的哪些诗句与王安石的话相照应?答:(以下为2005年贵阳市实验区中考题)7.解释诗中加点词:俄顷:何由彻:8.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填空: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______并渲染了特定的_________;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____________ 的伟大胸襟蓄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阅读答案附译文精修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阅读答案附译文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阅读答案附译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庇护天下贫寒的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思想内容】:本文叙写了大风破屋,群童抱茅,草堂漏雨如注,诗人长夜难眠的情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题及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5、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二、选择题:1、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 D )A、这首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
B、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起势迅猛。
“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D、“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南村群童欺侮的愤懑心情,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
分析:D、表现了诗人的穷困潦倒,为下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铺垫。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题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④中夕:丰皮。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阅读试题附答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阅读试题附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评析]: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
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本诗选材典型,生活气息浓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础。
(即前面部分的叙事、描写的内容,不是空喊口号)语言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十足,平淡中见神奇。
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用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
1、赏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答题。
A、①第一节中写暴风对茅屋肆虐的几个动词是:卷飞渡洒挂罥飘转②诗中升华精神,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①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诗中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请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描写:;叙事:;抒情:如: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叙事,以下三句是描写;第二节全部是叙事;第三节开头两句是描写,最后一句是抒情,其余都是叙事;第四节全部是抒情,兼有议论(以上答案供参考,答出一点即可)②仔细品读该诗,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2、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意思是忍心能够当面做贼,公开抢抱着自己的屋上茅草钻入竹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阅读试题附答
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
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找出第一节后三句中动态描写的词。
这些描写透露
了诗人当时怎样一种心情?
答: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动态组
成一幅幅画面,牵动诗人的视线和心,透露对大风破屋的焦
灼和怨愤之情。
2.第二节从表达方式看,主要属于什么?“归来倚杖自叹息”的“自”该如何理解?
答:叙事。
“自”显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
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世风的凉薄,就意在
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深广。
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包含了什么历史事件?你学过的杜甫哪首诗也与这一历史背景有关,请写出诗名。
答:安史之乱。
《石壕吏》
4.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答:诗人从当时的个人的苦难遭遇,想到天下广大寒士
正和他处于同样命运之中,因此他大声疾呼,希望普天下的
寒士都能得到一个不为风雨所困的庇护所,安居乐业。
这一
方面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对当时现
实的不满。
5、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答:“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挂罥、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这些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
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6、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
怀。
7、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动词有哪些?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如何。
答:卷、飞、洒、挂胃、飘转、沉。
这些词语准确、形
象地刻画了风大草飞的动感画面。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
注意找准动词,
在此基础上领会词语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杜甫的几间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
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
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
怀,袒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己以利人的博大胸怀
和迫切要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解析】本题糖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及主题的理
解。
阅读诗词要联系它的社会背景从本题就可以看出学生对
诗词理解的程度,从字里行间把握作者的情感。
9、写出这首诗歌的主旨句,并作简要赏析。
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作者由自
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解析】中心句的默写理解是诗词复习的重点,要关注!作者面对自己失去茅屋的惨状依然心系周围、感念天下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