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胸存大道自从容周铁钧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

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

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

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

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

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

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

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低调”絮语①所谓低调,就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后,不得意忘形、盛气凌人,不忘乎所以、目空一切,而是以平淡的心态对待成功,谦和待人,谦虚处世。

②博学多才的启功先生是低调的。

他一直反对别人称他为“大师”。

他在66岁时曾写下《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是低调的。

他拒绝上任何名人录,当中央领导同志去看望他,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并号召全国所有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时,他连连摆手说:“向我学习,不敢当!”③“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真正的大师、大家,都是低调的谦谦君子。

他们的低调,绝不是一时的装样,而是源于其人生观价值观中谦和不自傲的品格。

④说低调是一种品格固然不错,然而我却要说,低调首先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

这种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知道自身的渺小,因而懂得敬畏大自然,懂得敬畏人世间一切永恒和博大,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他们的谦虚和低调,是在清醒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衍生的人生姿态。

⑤《克雷洛夫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马车上装着两只木桶,一只盛满美酒,一只空空如也。

一路上,盛满美酒的桶沉默不语,空空如也的桶则不停地大喊大叫,又唱又跳,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

寓言要告诉我们的是:肚里愈没有货,叫喊得愈凶。

“君看桃与李,成蹊亦无言”,低调的人之所以能保持低调,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学问和见识。

⑥低调的人更是生活中的强者。

他们深知,一切的成功靠的都是自己诚实的劳动和不懈的追求,当别人投机取巧、大肆张扬的时候,他们做的都是诚实诚恳的蓄势待发的工作。

因此,他们总是能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成功。

而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他们又立即把目光投向更高远的目标。

他们没有时间张扬自己,更没有心情去卖弄显摆,自吹自擂。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实证着“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的道理。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精选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些诗词脍炙人口,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

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

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

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

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

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

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

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

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

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

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儒雅之风①《法言·君子》中说:“通天地之人曰儒。

”儒雅,既是生活的积累,更是人生的态度。

当今社会,尤需儒雅之风。

②儒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曾经的最高赞赏。

读书人,多儒雅。

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曾让人无限神往。

军旅战将,同时饱学诗书,则称儒将。

古有秉烛夜读《春秋》的关云长,“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今有“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的陈毅元帅,“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的朱总司令等等。

学识不凡的老板,称儒商。

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就是其中翘楚,他把海尔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既有丰厚利润,又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大企业。

演艺圈里也有不少儒雅的演员,喜欢读书,学养深厚,称“儒伶”,诸如梅兰芳、孙道临、于是之……③现今,在这激荡时代有些失重的国人身上,儒雅显得愈加稀缺。

人们总说,中国是“衣冠上”“礼仪之邦”。

其实,有不少人举止失当,而且这种失当已经到了令人熟视无睹的地步。

随地吐痰、不讲秩序,无视公德、大声喧哗……④官员儒雅似应正常,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好像儒雅的公仆还不太多。

温家宝在2004年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儒雅风度,堪称楷模。

温家宝面对各国记者,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妙语连珠,风度儒雅,令人倾倒。

温家宝为什么有这样的渊博学识和儒雅风度?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时说的那样:“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伴随着我的整个生活。

”⑤看来,那些钦佩温家宝儒雅风度的官员,那些举止失当的国人,要想使自己也变得儒雅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多读书。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儒雅之人,能把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格言,巧妙运用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当中,素养之深厚,情感之细腻,爱心之深沉,听者为之动心,为之魂牵,让升腾的美好情愫迅速撞击听者的心灵,让感动的涟漪缓缓扩散。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让文化抖落浮躁的尘埃郭震海①在一个宁静的黄昏,辞掉一切繁杂,找一个僻静之处,放松身心,读一篇好文,犹如品茗,酽香四溢,荡气回肠。

读完良久,心醉神往,掩卷静思,不得不承认,这一个个独立的文字,经过作家的召唤,排列成文,可以直抵心灵,喊醒灵魂。

②精神的贫血比饥饿更可怕,一个人一个时代莫不如此。

一篇好的作品,就是一座丰碑,可以千年不朽,万年犹新。

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文学一路记载着人类的生活轨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类的灵魂,又如一把除尘的刷子,净化着人类的心灵。

然而,好作品不易得,能捧得一篇佳作是读者之幸,更是作者的至上荣耀。

③今天的文化场域,正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也弥漫着功利浮躁之气。

有的人或沉浸于描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或以剪贴拼凑模仿为写作生存方式。

一些图书出版,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只求在轰轰烈烈的氛围中赚足眼球和银两,图书的实际影响无人问津。

一些本该严肃认真的作品研讨会,也沾染上求名博利的风气,互相吹捧和宣传,忘记了研讨会的初衷和意义。

④“只有文化,才能让浮躁的社会和城市宁静下来。

”文化浮躁了,灵魂的困乏和焦虑谁来救赎?急功近利不仅是对文化的伤害,更是对社会精神气质的污染。

如果说文化是治愈浮躁的良药,那么文学作为文化原野上的高峰,不仅不能浮躁,还应担当起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责任。

一位文艺界人士说:“浮躁,本身就是一道障碍,只有克服,才能更好地向前。

”无论如何,一个作家不能忘了握笔书写的初衷,不能推脱肩上应有的道义担当。

⑤“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精益求精是优秀作家最基本的品质。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以才能“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柳青、赵树理等作家为了写一部好的作品,双脚时常沾满泥土,四季深入农村。

文学说到底就是参与,参与到人民的实践中去,走到人民的生活中去,好作品的种子才能萌发出来。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丝绸之路能更名吗?①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

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

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

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②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

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

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

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

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

③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

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

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

”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

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

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④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①瘦西湖是美的,似梦一样,长久以来,以一个女子的形象披着轻纱,笼着薄雾,入驻在我心里。

②古人乘一叶小舟,烟花三月,独下扬州。

严冬时节,我从一座古城穿行到另一座古城,似乎只为你而来。

烟雨迷蒙,你的衣袂不知何时就悄悄挽住了我的视线。

③瘦西湖,你弹奏一曲悠扬的轻歌,飘舞着柔柳的发丝,别一枚枚花朵的发簪装扮着四季的姿容,将湖中的鹭岛、凫庄点缀成一枚枚玲珑的玉佩镶嵌在绿萝衣上,裙裾飘飘,说不尽的妩媚。

古朴而明艳的五亭桥,在你的细腰上轻轻一挽,更显你的清瘦与飘逸;朵朵出水的莲花灿烂如靥。

不论这座古城经受岁月流年如何的洗礼和变化,瘦西湖,你始终不为之所动,静静地穿过唐诗宋词,走过明清小说……芳步婷婷,不染征尘,像你的名字诠释着中国文人一种清瘦、怡然的品性,飘逸于历史和尘世之外。

④漫步于徐园水光盈盈的小径上,一片片落叶不知何时抖落下时光的霜染,随意地飘零路上。

有淡淡的清香在烟雨中缭绕、散逸,原来是路旁一株株怒放的腊梅,正绽着花容对我微笑,是那扬州八怪里的金农先生泼墨挥毫、遗留下来的吧。

⑤沿着山路迤逦而上,倚立于心仪已久的风亭,环顾四下,烟水迷蒙,那飘逸的裙裾,飞扬的舞袖,似乎就缠绕在我的臂膊上,更别说那婉丽的容颜了。

一只只静泊的画舫,这些美人衣裳上散落的红的黄的绣花也欲飞舞起来。

凝神久矣,眼前的湖水便一波一波漫来,仿佛自己是一滴飘悠的细雨,渐渐融入瘦西湖的清波,只是不知这如湖水般幽深的韶光到底有多深?融入了多少历史文化的音符?⑥租一只小船,在阑珊的暮色中,去探幽那梦里传说中的二十四桥。

碧水阴阴,桨摆水动,仿佛一只停飞的水鸟,一片洁白的翎羽乘着月光的翅膀,将灵动的思绪和情感在欸乃的橹声,神性的目光里放飞。

⑦船儿驶近五亭桥,虽不是满月,半轮明月笑在天宇却也颇为动人,一缕银亮的月光柔柔地泻在湖面,湖光竟也潋滟了,说不清是月光还是水色,两相缠绕着。

小舟似剪,沿着时放时收的湖道渐行,水揉的丝绸便剪开又愈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季的气候变化无常。

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

“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春季天气转暖以后,人们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出现下降,会经受不住“倒春寒”时突然袭来的冷空气的刺激。

与此同时,天气变暖会使细菌迅速滋生。

如不注意预防,“倒春寒”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尤其是抵抗能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更容易受冻感冒。

在“倒春寒”袭击时,怎样保健呢?一,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防寒保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

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

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

在阳光充足的中午,便可适当减少衣物。

二,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锻炼出汗后,更容易受寒,不能过快减少衣物或吹风降温,要迅速擦干汗水,及时换上干燥衣服,注意保暖。

三,应讲究科学的饮食,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四,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区域逗留,安全度过气候多变的春天。

五,要多喝水,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而且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1)下面对“倒春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倒春寒”是春季天气变暖后,因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形成的。

B. “倒春寒”对于春季农业生产来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C. “倒春寒”的冻害会造成南方的早稻、北方的冬小麦烂种烂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涵养几分静气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

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从何处得来?”“静心功夫规律。

那么,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

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

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

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的境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

“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

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

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

”“此心安处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

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

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

“静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心”版)04月16日(文/宋威,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

“(1)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2)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文中第③3(的方法。

“涵养静气”)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4【答案】(1)遇到事情,不去苦恼抱怨,不去烦躁惊慌,而应该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寻觅解决之道。

同时也应严格自律,经历艰难困苦的历练,以及从读书中荡涤.浮躁之气。

(2)通过父与子不同心境下寻找手表的故事,引出文章遇事需要涵养静气而非苦恼抱怨的中心论点,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

(3)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闹的地方读书,具体清晰地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的论点。

(4)每当我遇到烦恼、心绪浮躁的时候,我会选择出门跑步,让自己出一身汗,回来之后就会身心舒畅,解除烦恼,能够重新乐观积极地面对问题。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要做到涵养静气,遇到事情不苦恼抱怨,不烦躁惊慌,稳住阵脚,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到;应严格自律,经历艰难困苦的历练,以及从读书中荡涤浮躁之气。

⑵此题考查的是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首段讲的是父子二人在不同心境下找手表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出中心论点:遇事需要涵养静气。

同时以故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

⑶此题考查的是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词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本题划线句子运用的是举例论证,举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闹的地方读书的事例,具体清晰第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的论点。

⑷此题是开放性试题,没有唯一的答案,但考生答题是一定要与“涵养静其”相关。

如:遇到烦恼、心情烦躁时,选择出门跑步,让自己出一身汗,回来后就会身心舒畅,重新乐观积极第面对问题。

做此题要有全局观念,纵观全文,找准关键语句,加以整理,逐条回答。

【点评】⑴⑵做此题要熟悉段落在文章中不同位置的不同作用,在具体内容具体分析回答,熟记各种作用。

⑶做此题,首先要准确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其次要答题规范,以用的的答题模式来答题。

开放性试题并非不着边界,回答此题要紧扣题眼,体现自己是怎样涵养静其的。

⑷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2①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来进,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③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

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④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

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32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⑤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下列对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1A. 颜色深黄、股红——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 B. 暗弧上的亮弧——高层大气密度大,光散射弱C. 四方天空出现述人的紫光——人眼的叠合效应 D.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2)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④⑤作诠释⑥⑤列数字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下定义①作比较A. ①②③⑤B. ②④⑤⑥C. ①③④⑥ D.①③⑤⑥)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不只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A. 选文②④B. 选文重在介绍日落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

文中提及的奇异现象大都是幻觉,而夕阳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

C. 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和大小。

D. 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选文部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B1)【答案】(D)2( B )(3【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项判断错误,高层大气密度小。

B可。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说明方法的段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④⑤项正确,选文种类即可。

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

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B项理解分析错误,文章重在介绍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

B)3;(D)2;(B)1故答案为:(.【点评】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时,首先要了解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常见说明方法的特征及其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星北斗”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走进生活的“①2016年3月30日,我国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

据悉,未来5年内我国还将发射近40颗北斗卫星,并拉开全球组网序幕。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全天时、全天候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是一种可供军民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

特别是伴随正在走向千家万户。

”向民用领域的拓展,使得“北斗”着“北斗②北斗导航系统独具的短报文通信服务,在国防、民生和应急救援等领域,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用户在无通讯信号覆盖的区域,可以利用北斗短报文终端产品发出容量为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