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流域土壤全磷背景值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1. 引言巢湖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位于中国安徽省巢湖市,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然而,近年来,巢湖的水质状况逐渐恶化,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巢湖水污染的状况及原因,本报告对巢湖水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2. 调查方法为了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我们采取了以下调查方法:- 水样采集:我们在巢湖的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采集了多个水样。
对于每一个采样点,我们使用专业的采样瓶采集水样,并且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标注和保存,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 水质监测:通过水质监测仪器,我们对采集的水样进行了一系列的水质分析。
包括浑浊度、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的测试。
- 调查问卷:我们还针对巢湖周边居民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问卷。
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巢湖水污染的认知程度和对于水质状况的评价,从而进一步了解水污染的现状。
3. 调查结果3.1 水质状况通过水质监测,我们对巢湖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估。
以下是我们得到的一些关键指标:- 浑浊度:巢湖的浑浊度普遍偏高,超过了国家标准中的III类水质标准。
- 溶解氧:巢湖的溶解氧含量普遍偏低,远低于生态需要的标准。
- 氨氮:巢湖的氨氮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中的III类水质标准。
- 总磷:巢湖的总磷含量远高于国家标准中的III类水质标准。
- 总氮:巢湖的总氮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中的III类水质标准。
3.2 调查问卷结果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巢湖周边居民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巢湖水污染的认知程度和对于水质状况的评价。
以下是一些关键发现:- 绝大多数居民和企事业单位都认为巢湖的水质呈现下降趋势。
- 巢湖的水污染主要受到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 多数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认为应该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措施。
4. 分析与讨论4.1 水污染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和对巢湖水质状况的分析,我们认为巢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如下:- 工业废水排放:巢湖周边的工业企业废水排放量大,并且存在排放不合规的情况,导致了巢湖受到了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污染。
巢湖流域水质现状及保护对策的调研报告

第16巷第3瑚污染防治技术巢湖流域水质现状及保护对策的调研高蓉菁。
张利民,邹敏(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6)报告摘要:综述了巢湖的基本情况、历史演变“及存在的问题,回顾了“九五”期『日j采取的治理措施和取得的成果,提“l’”十//”朝间的治理计划与坝期目标,通过调研,有助于江苏省今后开展湖泊治理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巢湖流域;概况;水污染;对策中圈分类号:X8209;X52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695X【2003)03—0088—02InvestigationReportonCurrentWaterQualityandProtectionCountermeasuresofChaoLakeBasinGAORong—jing,ZHANGLi—rain,ZHOUMin(JiangsuAcadem)’ofEnvironmentalScience,№埘ng,Jiangsu210036,China)Abstract:It,sdescribe,,ithegeneralsltuation.hislorica[backgroundandthepresentwaterqualityproblemsofChaoLakewhlthone¨rthefivebiggestfreshwaterlakesinChina.ItisreviewdthemainpollutioncnntmlofChaoIakeaudIheat,hievementsmadeduringtheninthmP—yearplanperiodfhecountemmasuresandtheexpectedwaterqualitytargetsdufitgthetenlhfive-yearphmperiodpointedoutThisinvestigationwillhelpfurtherde*elopcountermeasuresforlakepollutioncontrolinJiangsuprovinceKeywords:Chaolakebasin:Generalsituation:Waterpollution;CountemleB㈣s中日太湖水环境修复示范项目研究已开展r近两年,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巢湖近期案例调查情况汇报

巢湖近期案例调查情况汇报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水域之一。
近期,我们对巢湖的一些案例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情况的汇报:首先,我们对巢湖水质进行了调查。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巢湖水质整体呈现出好转的趋势。
在监测的水质指标中,氨氮、总磷等污染物质浓度有所下降,水质逐渐向着优良方向发展。
这得益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巢湖水环境治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加强排污口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等,为巢湖水质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我们对巢湖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巢湖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湿地保护、植被恢复、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对巢湖周边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当地政府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推广高效农业技术等措施,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农民收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农业生产结构也得到了优化。
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
总的来看,巢湖近期的案例调查显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巢湖的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水域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等。
因此,我们建议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全面提升巢湖的环境质量,为巢湖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巢湖的环境变化和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为巢湖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改进调查方法,提高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巢湖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实习目的:了解地层构造,认识各种岩石;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
实习时间:室内准备一天,野外工作两周。
巢湖流域位于安徽省中部,地理纬度大致为东经116度24分30秒~东经118度零分零秒、北纬30度58分40秒~北纬32度6分零秒内,处于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中间,属于长江下游左岸水系,东南濒临长江,西接大别山山脉,北依江淮分水岭,东北邻滁河流域。
巢湖湖区位于合肥市南15公里,属合肥市内湖。
地理位置为东经117度16分54秒~东经117度51分46秒、北纬30度25分28秒~北纬31度43分28秒之间,属于长江下游的左岸水系,为我国第五大淡水湖。
巢湖流域面积13486平方公里,其中,巢湖闸以上面积9130平方公里,跨越合肥、肥西、舒城、庐江、巢湖、肥东等6个县(市);闸下面积4365平方公里,涵盖无为、和县和含山三县。
巢湖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湖岸线长170多公里。
水位8米时,面积755平方公里,容积17.17亿立方千米,深度2~5米(水位为水面的海拔高度,水深为水面到水底的高度)。
中庙三面环湖,处于巢湖区域中心。
湖心岛姥山、孤山镶嵌湖区的中、西部。
以中庙—姥山—齐头嘴为界,将巢湖划分为东、西两大湖区,现由合肥市的巢湖市、庐江县、肥东县和肥西县四县环抱。
西半湖区面积约为250平方公里,东半湖区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
(1)地形地貌巢湖流域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四周分布有银屏山、冶父山、大别山、防虎山、浮槎山等低山丘陵,并形成东西长、南北窄的不规则形状,地形为西高东低、中间低洼平坦。
巢湖湖泊形态呈东西两端向北翘起,中间向南突出,成凹子形,状如鸟巢。
按流域地貌成因,巢湖地形地貌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中切割低山区、浅切割低山区丘陵区、丘陵岗地区、岗冲地和冲积平原。
1、构造侵蚀地形中切割低山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大别山区,北部浮槎山区,东部及东南部凤凰山、银屏山区等。
巢湖清淤合肥项目区域污染底泥调查研究

C层 范围 均值
017~215 115 0128~1167 0163 011~317 110 014~913 411
根据以上结果 ,底泥中 Pb 、Cr 、Cd 、As 的含 量对巢湖尚不构成潜在生态危害 。 314 调查区域内的污染底泥量
根据 采 样 剖 面 观 察 以 及 污 染 物 的 分 析 结 果 ,污染物主要分布在 A 、B 两层 ,故 A 、B 两层 为内源清淤的主要对象 。采用在 A 、B 总厚度 数据中内插求积的方法计算得到调查区域内的 污染底泥量为 530 万 m3 。按对巢湖泥沙沉积 速率的 推 算 , 巢 湖 湖 区 年 均 淤 沙 量 为 110 ~ 120 万 t ,据此 ,本次工程 530 万 m3 的清淤量大 约等于巢湖 4 ~ 5 a 的沉积量 ,这对于减缓湖 泊退化非常有效 。 315 污染底泥清除后污染物的削减量
T
i f
·Cfi
,
(
T
i f
为各重金属的毒性反应系数 ,
反映重金属的毒性水平与水体对重金属污染敏
感程度 ; Cfi 为 单 个 重 金 属 污 染 系 数 ( Cfi = Ci/ Cin , Ci 为底泥金属浓度的实测值 , Cin 为计算所 用的参比值或标准值) ) 。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标
准为 : Efi < 40 , 轻微生态危害 ; 40 ≤Efi < 80 , 中 等生态危害 ;80 ≤Efi < 160 , 强的生态危害 ;160 ≤Efi < 320 , 很强的生态危害 ; Efi ≥320 , 极强的 生态危害 。
经对巢湖清淤合肥子项目区 530 万 m3 污 染底泥的清除 ,可除去 TN 2 884 t 、TP 2 078 t 以及大量有机质和重金属 ,该区域水质将明显 改善 ,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亦将得到一定控制 。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一、引言巢湖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但近年来却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本文旨在调查巢湖水污染的状况及其原因,为进一步改善巢湖的水质提供参考。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1.了解巢湖水质的污染程度。
2.分析巢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调查方法根据巢湖周边地区的水体采样,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查:1.采集巢湖不同区域的水样,包括湖心区和湖岸区。
2.对水样进行理化分析,包括浑浊度、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的测定。
3.调查巢湖周边主要的人类活动及污染源。
四、巢湖水质状况分析根据对水样的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湖心区水域的浑浊度较高,远超国家标准,水体透明度较差。
2.溶解氧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巢湖水体富氧能力不足。
3.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巢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五、水污染原因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以下水污染原因:1.农业活动排放:农村地区农药、化肥的使用过量,导致农田径流水污染巢湖。
2.工业废水排放:巢湖周边工业企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湖,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3.生活污水排放:周边城市及乡镇的生活污水处理不完善,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湖。
4.湖泊沉积物释放:巢湖底泥中的富磷物质在水体缺氧条件下释放,导致巢湖富营养化。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采集的巢湖水样分析报告。
2.调查中使用的调查表格和问卷。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水污染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水质标准: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3.富营养化:指水体中富含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氮、磷),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引发水质恶化。
环巢湖底泥监测、总氮、总磷污染程度分级标准、各类清淤方式、主流淤泥固化方式原理、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附录A
(资料性)
底泥监测方法
A.1底泥监测断面与点位布设原则
A.1.1河流
监测断面布设间距为200〜500m;河道宽度小于20m时,每个断面设置1个点位;河道宽度20〜50m时,每个断面设置2个点位;河道宽度大于50In时,每个断面设置3〜5个点位。
A.1.2湖库
按照网格法布设监测点位,根据湖库面积网格大小设置为200m×200m至100Om×1000m0
A.1.3其他
在河湖库支流汇入口或重污染等特殊区域要适当加密检测点位。
A.2底泥指标分析方法
污染底泥各项指标分析方法可按表A.1执行。
表A.1底泥指标分析方法
附录B
(资料性)
底泥总氮、总磷污染程度分级标准
底泥污染程度分级标准见表B.1。
表B.1底泥总氮、总磷污染程度分级标准
附录C
(资料性)
各类清淤方式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各类清淤方式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见表C.1。
表C.1各类清淤方式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附录D
(资料性)
主流淤泥固化方式原理、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主流淤泥固化方式原理、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见表D.1。
表D.1表D.1主流淤泥固化方式原理、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巢湖典型农村流域面源氮磷污染模拟及来源解析

巢湖典型农村流域面源氮磷污染模拟及来源解析巢湖典型农村流域面源氮磷污染模拟及来源解析一、引言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增加、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巢湖,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来自农业面源的氮磷污染的困扰。
为了深入了解巢湖典型农村流域面源氮磷污染的情况,本文将进行模拟及来源解析,以期为巢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巢湖典型农村流域概况巢湖是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的一片淡水湖泊,周围有许多典型的农村流域。
本文将重点关注其中一个典型农村流域,并选取其为研究对象。
该流域地处巢湖的上游地区,农田面积较大,农业活动频繁,是巢湖面源氮磷污染源的重要来源。
三、巢湖农村流域面源氮磷污染模拟为了模拟巢湖农村流域的面源氮磷污染情况,我们选取了该流域的典型农田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
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获得了农田土壤中氮磷元素的含量数据,并结合土地利用和农业活动的情况,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该流域的面源氮磷污染模拟模型。
模型考虑了农业面源的各种污染因素,如化肥施用、畜禽养殖、农田灌溉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量化和分析,模型得出了在不同季节和降雨条件下,农田面源氮磷污染的潜在程度。
模型还预测了农田面源氮磷污染对巢湖水体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风险评估。
四、巢湖农村流域面源氮磷污染来源解析通过模型的模拟结果,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巢湖农村流域面源氮磷污染的来源。
根据模型预测的结果,主要的氮磷污染来源是农田施肥和农田灌溉。
在农田施肥中,化肥的使用量和施肥时间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农田灌溉中,农药残留和灌溉水的污染是主要的排放源。
此外,畜禽养殖也是重要的面源污染来源之一。
解析农田施肥和灌溉的氮磷污染来源,我们发现主要是由于农民在使用化肥和灌溉时缺乏系统的技术指导和科学管理,导致了过量施肥和不当灌溉的情况。
此外,畜禽养殖过程中的粪便和养殖排放物也没有被充分利用,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成为了面源氮磷污染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巢湖流域土壤全磷背景值调查报告周加丽吴国庆操奕王德萍指导老师:陈书琴(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地理科学专业)引言: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延续和环境意识的淡薄,尤其是投入不足和执法监管不严,造成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因素。
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和近岸海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三河三湖”(辽河、海河、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流域的水污染尤为严重。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近年来,该湖每年5-11 月均易发生蓝藻,2003、2004、2006、2007曾连续出现数次大规模集中暴发,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计,仅2006年就的中度爆发就造成379.6万元的经济损失。
2006 年,巢湖整体水质为Ⅴ类。
安徽省环保局指出,巢湖水污染防治目前存在水体富营养化较重,蓝藻暴发率仍很高、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污染对流域环境压力增大、治污任务艰巨,但投入严重不足、湖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修复任务艰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除磷脱氮工艺相对滞后,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等6 大类问题。
为此,安徽省及巢湖市先后投入近400亿元进行流域整治,以期到2010 年,环湖支流基本消除劣Ⅴ类水;全湖富营养化加重趋势得到遏制,水质有所好转;流域省辖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5% 以上,各县城达到45% 以上。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质大量进入湖泊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根据J.Liebig定律,在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上,P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湖泊中的P来源主要分为内源和外源,内源指的是湖泊底泥P、生物P等的再释放;外源则包括点源及面源两个方面。
在浅水湖泊中,底泥及流域土壤P对湖泊水体营养盐含量贡献颇大。
王圣瑞等对底泥P释放的研究表明,底泥P释放对浅水湖泊影响重大。
而流域底泥被地表径流冲刷进湖后,也将参与到P释放过程中去。
同时,在各支流,其底泥及岸边土也直接间接地影响了入湖水质。
2003年周慧平、高超等(巢湖流域土壤全磷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影响因素,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曾经对巢湖流域土壤P含量进行了全方位调查。
如今,时间已过去5年,巢湖流域社会自然条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必要对现有数据进行一次全面的更新,以为政府决策及巢湖治理提供基础数据,为区域面源污染控制和流域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这也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为此,2008年11月17日至2008年12月7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科研小组对巢湖流域众多河口及湖区开展了为期二十天的土壤采样,并进行了实验分析,现结合实验数据,从宏观地理环境和具体土壤全磷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巢湖流域宏观环境调查1、自然环境概述巢湖流域位于安徽省中部淮两河之间(116°24′30″~118°00′00″E ,30°58′40″~32°6′00″N),流域总面积13349km2,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性的副热带季风区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季风显著,四季分明,热量条件丰富,无霜期长。
地势总轮廓东西长、南北窄,有西高东低、中部低洼平坦、形成巢湖盆地的态势. 低山及丘陵岗地地形起伏较大,坡度陡,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发源地.巢湖流域地貌氛围三部分:滨湖地貌:包括北部剥蚀丘陵地区(柘皋河以西之撮镇)东部构造剥蚀低山丘(柘皋—槐林一线以东地区)西部剥蚀丘壑阶地区(撮镇—槐林一线以西地区)。
湖岸形态:包括石质湖岸(岩壁较短,发育有浪蚀穴)砂土质沿岸(土质疏松,可形成宽阔的浅滩)粘土质湖岸(岸线平直少湾,较易形成崩岸)。
湖盆地势:地势西北高东南底,向东南倾斜。
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北亚热带混交林夹少数耐寒常绿阔叶林,主要有低山丘陵植被群落、平原岗地植被群落和水生植被群落三类。
沿河、湖广泛分布的出露岩石主要为变质岩、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和中酸性侵入岩等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由于错综复杂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的地域差异,成图母质以及成土时间以及人类影响的不同,本区土壤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土壤。
丘陵地区地带性以黄褐土、黄棕壤为主,平原圩区多为水稻土,可细分为潴育、侧渗和潜育水稻土三个主要类型。
2、人文环境概述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总人口465万。
巢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大米、油料、棉花、家禽、水产品;巢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市自然和人文风景区有130多处,江、湖、山、泉并存并以水见长。
近年来巢湖的旅游业发展和快,已经比较成熟。
工业发展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的生产方式还是主要的产业依靠形式,这就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承载压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巢湖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城市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综合配套功能明显增强。
第二部分:巢湖流域土壤全磷的采样调查分析1、样点布置及样品采集对区域约3000km2土壤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采样调查。
采样以1:5万地图为基准,以6 km×6 km为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以GPS定位点为中心,向两侧每隔步行15分钟距离采集2-5个样品表层土壤(20cm)。
经考察研究,环湖采样分五部分进行(图中不同颜色表示),在前人采样点布设的基础上,结合对课题组经费的评估,我们对采样点分布及采样路线进行了最优化的安排(如图2所示)图2 采样点及采样路线安排采样时,选好采样先用铁铲刨开表层20cm土壤,再用聚乙烯铲取1千克土样,存入封口袋中,如图3所示:图3 采样描述采样的同时,我们对每个样点周围的土壤环境和水系情况进行了考察,如图4所示:图4、实地考察样点的序号如图5所示:图5:样点编序各个样点的情况如表1所示:行政地名编号样点标号经纬度样点描述1 陈-1,周-1N31°19.656’,E117°25.608’土壤颜色为棕黑色,有较强的粘滞性,周围种植水稻,少量表1 各样点情况一览表2、样品的前处理样品运回后,进行风干处理(如图6所示),用擀面杖磨细后过200目筛装入新的封口袋中,待测:图6、样品风干3、实验结果实地采样中,我们重点调查了入湖水系,并在河网众多处进行了补充采样,对于无水网及GPS无信号的山区,采样单元适当省略。
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全磷,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表2:各样点TP值第三部分:调查结论1、实验总结全磷测定结果表明:全区全磷背景值最高处为白石天河,达到1.93895g/kg,而马槽河全磷值则最低,为0.13292g/kg。
从地图可以看出,马槽河位于郭河镇,距离巢湖较远。
而白石天河直通巢湖,其土壤全磷背景值对巢湖影响甚大。
实地踏勘时发现,白石天河岸边大面积种植水稻棉花,同时水塘众多,汛期水塘漫溢,地表径流势必将大量的磷带入白石天河,从而影响巢湖。
全区全磷平均值为0.48318g/kg,比周慧平等在2003年秋季所调查的结果略有下降(0.580g/kg),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近几年,安徽省和巢湖市政府加大了对巢湖富营养化治理的投资,这是全磷值总体下降的重要原因。
2、随着巢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严重,蓝藻爆发频率上升,巢湖水污染问题愈来愈引起全民的重视,很多学者前来调查研究并给予科学治理方法和建议。
3、退耕还林政策的成功实施,大面积的农田和山地从耕地或荒地、荒山变成了森林用土,减少了大量水土流失。
由土壤全磷背景值绘制的地图可知(如图7),巢湖南北两岸土壤中全磷含量较高,南淝河、柘皋河、丰乐河、白石天河以及裕溪河中游等重要的巢湖入湖河流土壤全磷含量较高。
从行政区划上看,肥东、合肥、肥西及庐江沿湖土壤全磷背景值较高,与2003年周慧平等的测定结果相比,高磷地区基本没有改变。
图7 巢湖流域土壤TP 20082、全磷较高区域的污染特点分析及控制建议巢湖流域水网复杂,主要入湖河流有南淝河、柘皋河、丰乐河、白石天河、马槽河、夏阁河、杭埠河、派河、清溪河、裕溪河等,通过调查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土壤中TP含量较高的主要是南淝河、柘皋河、丰乐河、白石天河两岸的土壤,所以巢湖流域土壤全磷的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控制这四条河流流域的土壤全磷,现将这四个区域的土壤全磷控制意见总结如下:(一)南淝河南淝河是合肥水系进巢湖的主要通道,此区域设置了南淝河浇灌站、长乐镇、骆岗镇、义城镇四个采样点,从土壤全磷背景值来看,南淝河底泥全磷值偏高,高达0.545153g/kg,比该区平均值0.452855g/kg高出0.092298g/kg,比全区平均值高出0.061973g/kg;而两岸农田土全磷值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该区工业较为发达,农业施肥量较少,工业污水大量进入南淝河及其支流,在底泥中富集,影响入湖水质。
对此河段,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业点源控制,加强总量控制,含氮、磷污水排放量大的建议迁址另建,适当对南淝河进行清淤。
(二)柘皋河柘皋河位于巢湖北部,靠近巢湖市区,由于长期泥沙沉积,淤为湖滩。
此区域设置了夏阁镇,柘皋河,庙港镇,烔炀镇,中垾镇,巢铸厂六个样点。
从实验结果上看,庙港镇样点土壤 TP值达到0.784419g/kg,比全区平均值高出0.346239g/kg。
中垾镇柘皋河样点土壤TP甚至达到0.898341g/kg,比全区平均值高出0.460161g/kg。
该区域地势低平,大面积种植水稻和油菜。
而该地区农民施肥不合理,过量施肥现象严重,而有的地区土壤本身已经含有大量磷,由于河槽较平,部分地区堤防工程薄弱,地表径流可将大量含磷土壤带入柘皋河,在底泥中富集污染水体。
建议该地区农技站对农业用地的全磷值进行详细测定,实现针对性施肥,并指导当地农民科学合理施肥。
同时,在河堤两岸进行绿化美化,建立一定的缓冲带,田间适当种植经济植物,减少地表径流带来的磷流失。
(三)丰乐河丰乐河流域主要设置了两个样点:三河镇和同大镇。
其中,三河镇全磷背景值为0.511318g/kg。
三河镇从2001年开始发展旅游业,每年有大批旅游者来到三河,然而三河镇的旅游配套设施尤其是废弃物处理能力跟不上,这给三河镇的环境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也是该区域土壤全磷值偏高的主要原因。
沿河两岸,,特别是九莲庄一代,有些地势低洼区,几乎成了化粪池。
建议该区域加强城镇垃圾处理措施,清除沿河非法建筑,同时加强生活污水的处理。
提高丰乐河排污功能,加强排污基础设施建设,如压力泵等。
(四)白石天河白石天河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北部,马槽河是其上源,已于1977年在广寒桥截引入杭埠河,减少来水面积98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