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器各阶段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2. 学会使用一种编程语言(如C、Java等)编写简单的编译器程序;3. 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技术和策略;4. 了解优化技术在编译器中的应用,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器;2. 培养学生运用编译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编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和编译器开发工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编程习惯,遵循职业道德,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程旨在通过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编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将逐步深入,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编译器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独立设计和实现简单编译器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和组成部分,使学生了解编译器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器的功能、设计方法,以及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等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二章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器的作用、设计方法,以及上下文无关文法、LL(1)、LR(1)等分析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4. 语义分析:讲解语义分析器的任务、属性文法、语法制导翻译等概念,以及类型检查和符号表管理方法。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教案第一章:编译原理概述1.1 编译器的作用与重要性解释编译器将高级语言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的过程强调编译器在软件开发中的关键角色1.2 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介绍编译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如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语义分析器、中间代码器、目标代码器和代码优化器等解释源程序、目标程序和中间代码的概念1.3 编译过程的阶段详细介绍编译过程的各个阶段,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强调每个阶段的目标和重要性第二章:词法分析2.1 词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词法分析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词法单位的概念,如标识符、关键字、常量和符号等2.2 词法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介绍词法分析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有限自动机、正则表达式和词法规则等解释词法分析过程中的扫描线和词法单元的产生过程2.3 词法分析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包括词法规则的定义和词法分析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词法分析功能第三章:语法分析3.1 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语法分析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语法规则和语法树的概念3.2 语法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介绍语法分析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递归下降分析法、LL分析法、LR分析法等解释语法分析过程中的分析表和状态机的概念3.3 语法分析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语法分析器,包括语法规则的定义和语法分析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语法分析功能第四章:语义分析4.1 语义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语义分析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语义规则和语义错误的概念4.2 语义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介绍语义分析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如类型检查、上下文无关文法分析、语义规则等解释语义分析过程中的语义规则和语义冲突的解决方法4.3 语义分析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语义分析器,包括语义规则的定义和语义分析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语义分析功能第五章:中间代码5.1 中间代码的基本概念解释中间代码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中间代码的概念和中间代码的原则5.2 中间代码的技术和方法介绍中间代码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如三地址代码、静态单赋值代码等解释中间代码过程中的基本规则和操作符的转换5.3 中间代码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中间代码器,包括中间代码的定义和中间代码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中间代码功能第六章:代码优化6.1 代码优化的基本概念解释代码优化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代码优化的目标和常见的优化技术6.2 常见代码优化技术详细介绍各种代码优化技术,如常量折叠、死代码消除、循环优化、表达式简化等强调优化技术对提高程序性能的重要性6.3 代码优化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代码优化器,包括优化规则的定义和代码优化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代码优化功能第七章:目标代码7.1 目标代码的基本概念解释目标代码器的任务和作用介绍目标代码的概念和目标代码的原则7.2 目标代码的技术和方法介绍目标代码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如寄存器分配、指令调度等解释目标代码过程中的基本规则和操作符的转换7.3 目标代码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目标代码器,包括目标代码的定义和目标代码器的构造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目标代码功能第八章:调试技术8.1 调试技术的基本概念解释调试器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调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调试技术8.2 调试器的结构和原理详细介绍调试器的结构和原理,如断点、单步执行、查看变量等功能强调调试技术对发现和修复程序错误的重要性8.3 调试器的实现介绍如何实现一个简单的调试器,包括断点的设置、单步执行、变量查看等功能提供相关的编程练习,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实现基本的调试功能第九章:编译器性能评价9.1 编译器性能评价的基本概念解释编译器性能评价的目的和方法介绍编译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方法9.2 编译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方法详细介绍编译器性能评价的指标,如执行速度、内存占用、编译时间等介绍常用的编译器性能评价方法和工具9.3 编译器性能评价的实践介绍如何进行编译器性能评价的实践,包括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方法的实施提供相关的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评价编译器的性能第十章:编译原理应用与发展趋势10.1 编译原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介绍编译原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领域,如解释器设计、即时编译、程序分析等强调编译原理在提高程序性能和开发效率方面的重要性10.2 编译原理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介绍编译原理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探讨编译原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0.3 编译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分析编译原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如开源编译器项目、商业编译器产品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编译原理应用于实际工程实践中的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编译器的作用与重要性编译器作为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桥梁,其作用不可忽视。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内容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内容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能够理解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等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简单的程序进行编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和编译器的基本结构;掌握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对简单的程序进行编译;能够使用至少一种编译器进行程序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编译过程;2.源程序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3.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4.简单程序的编译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和编译器的基本结构,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程序的编译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方法。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使用编译器进行程序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编译原理》;2.参考书:相关编译原理的专著和论文;3.多媒体资料:关于编译原理的PPT、视频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和编译器。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在编译原理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编程作业,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考试: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学期的编译原理课程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编译原理》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讨论;2.教学时间:每周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共计18周;3.教学地点:计算机实验室,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
编译原理c语言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c语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C语言编译过程的关键步骤;2. 学会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掌握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和控制结构;3. 了解编译器如何将C语言代码转换为机器语言,理解编译器优化和错误处理机制;4. 掌握使用调试工具对C程序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程序性能。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编写简单的C程序,解决实际问题;2. 学会使用编译器和调试工具对C程序进行编译、链接和调试,具备基本的程序调试能力;3. 能够分析C程序中的错误,并进行修正,提高编程能力;4. 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编写规范、易读、高质量的C代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和C语言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敢于尝试新方法,勇于克服困难,追求卓越;4.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术态度,遵循学术道德,尊重他人成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编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编译原理和C语言的核心知识,具备实际编程和调试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基本概念:介绍编译过程、编译器的组成、编译器的优化和错误处理;- 教材章节:第1章 编译原理概述2. C语言基础知识:回顾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和控制结构;- 教材章节:第2章 C语言基础3. C程序设计:学习函数、数组和指针的运用,编写简单的C程序;- 教材章节:第3章 函数、第4章 数组与指针4. 编译器与调试工具的使用:学习如何使用编译器、链接器和调试器对C程序进行编译、链接和调试;- 教材章节:第5章 编译器与调试器5. C程序调试与优化:分析C程序中的错误,学习调试技巧和性能优化方法;- 教材章节:第6章 程序调试与优化6. 综合案例分析与实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编译原理和C语言的实战训练;- 教材章节:第7章 综合案例分析与实战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第1周:编译原理基本概念;2. 第2周:C语言基础知识回顾;3. 第3-4周:C程序设计;4. 第5周:编译器与调试工具的使用;5. 第6周:C程序调试与优化;6. 第7-8周:综合案例分析与实战。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步骤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步骤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编译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掌握源程序的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等基本过程;(3)熟悉编译器的优化技术和实现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编译原理相关工具和框架进行程序设计;(2)具备阅读和理解编译器源代码的能力;(3)具备编写简单编译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编程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编译原理概述:编译器的定义、功能、分类和组成部分;2.词法分析:词法规则、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3.语法分析:语法规则、语法分析树、分析算法(递归下降分析、LL分析、LR分析等);4.语义分析:类型检查、 symbol table、语义错误处理;5.中间代码生成:三地址码、静态单赋值代码等;6.目标代码生成:机器码生成、优化技术;7.编译器实现:编译器框架、代码调试与优化。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讲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编译原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编译器案例,让学生了解编译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编写代码,体验编译原理的实际操作过程。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编译原理》(作者: Alfred V. Aho et al.);2.参考书:《现代编译原理》(作者:Andrew W. Appel);3.多媒体资料:课件、教学视频;4.实验设备:计算机、编程环境。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流程;2. 学会使用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对简单程序进行编译过程分析;3. 掌握程序语言中的类型系统、作用域规则和中间代码生成等关键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编译原理知识,编写简单的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2. 具备分析并优化程序代码的能力,提高程序运行效率;3. 能够运用调试工具对编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定位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探索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3. 增强学生的学术自信,培养他们勇于挑战困难、持续学习的优良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过程,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熟悉至少一种程序设计语言,但可能对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编程中。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所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编译原理概述:介绍编译器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及编译器的结构;- 教材章节:第1章 编译原理概述2. 词法分析:讲解词法分析的基本任务、词法分析器的实现方法及相关算法;- 教材章节:第2章 词法分析3. 语法分析:介绍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语法分析器的构造方法及递归下降分析法等;- 教材章节:第3章 语法分析4. 语义分析:讲述语义分析的任务、类型检查、符号表管理及语义分析器的实现;- 教材章节:第4章 语义分析5. 中间代码生成:解析中间代码的概念、中间代码表示形式及中间代码生成方法;- 教材章节:第5章 中间代码生成6. 代码优化与生成:介绍代码优化的目的、方法及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过程;- 教材章节:第6章 代码优化与生成7.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的编写和调试,分析并优化给定程序;- 教材章节: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1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0学时,实践环节6学时。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和依据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编译器设计和实现能力。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编译器,对学生掌握的编译原理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加深对编译原理的理解。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编译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参考教材。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设计一个简单的编译器,要求实现从源程序到目标汇编语言的完整编译过程。
2.编译器要支持基本的语法解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功能。
3.编译器要求能够把源程序编译成可执行的目标程序,能够在特定的计算机系统上运行。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1.确定语言和文法:选择一种简单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作为源语言,设计对应的文法。
例如,可以选择类C语言作为源语言,设计相应的文法规则。
2.构建词法分析器:根据语言的词法规则,设计并实现词法分析器,将源程序分割成一系列的单词符号。
3.设计语法解析器:根据文法规则,设计并实现语法解析器,将词法分析器输出的单词流转化为语法树。
4.进行语义分析:根据语义规则,对语法树进行语义分析,并生成中间代码。
5.进行代码生成:根据目标机器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代码生成器,将中间代码翻译成目标机器的汇编语言。
6.进行代码优化:对生成的目标代码进行优化,提高代码的运行效率。
7.进行目标代码的装配:将生成的目标代码和运行库函数进行链接,生成可执行的目标程序。
四、实施过程和方案1.使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工具进行实现:可以选择使用C/C++等传统的编程语言进行实现,也可以使用较新的编程语言如Python等。
同时,可以借助工具如LEX/YACC等进行词法分析和语法解析器的实现。
2.设计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提高编译器的效率和性能。
如采用符号表、语法树、中间代码等数据结构来辅助编译器的实现。
3.进行测试和调试:在实现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调试,保证编译器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c语言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c语言编译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编译原理,理解编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编译过程,能够使用编译器进行C语言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编译器的基本组成部分,了解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编译器进行C语言程序的编写、编译和调试,能够理解和分析编译器生成的汇编代码和目标代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C语言的编译原理和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编译器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词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语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语义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中间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7.C语言程序的编译和调试方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来说,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编译器设计和实现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技巧。
3.实验法: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能够实际操作编译器,掌握C语言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方法。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来说,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进行教学:1.教材:《C语言编译原理》(英文版),作者:Alfred V. Aho,Monica S. Lam, Ravi Sethi, Jeffrey D. Ullman。
2.参考书:《编译原理》(中文版),作者: Alfred V. Aho, Monica S.Lam, Ravi Sethi, Jeffrey D. Ullman。
3.多媒体资料:包括课件、教学视频和案例分析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自顶向下语法分析器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姓名:xxxxxxxxx学号:xxxxxxxxx班级:电计1102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目录1 系统概论语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核心部分。
它的任务是在词法分析识别出单词符号串的基础上,分析并判定程序的语法结构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语法分析器在编译程序中的地位如图1所示:图1 语法分析器在编译程序中的地位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描述的。
因此,语法分析器的工作本质上就是按文法的产生式,识别输入符号串是否为一个句子。
这里所说的输入串是指由单词符号(文法的终结符)组成的有限序列。
对一个文法,当给你一串(终结)符号时,怎样知道它是不是该文法的一个句子呢?这就要判断,看是否能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出发推导出这个输入串。
或者,从概念上讲,就是要建立一棵与输入串相匹配的语法分析树。
自顶向下分析法就是语法分析办法中的一类。
顾名思义,自顶向下就是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出发,向下推导,推出句子。
这种方法是带“回溯”的。
自顶向下分析的主旨是,对任何输入串,试图用一切可能的办法,从文法开始符号(根结)出发,自上而下地为输入串建立一棵语法树。
或者说,为输入串寻找一个最左推导。
这种分析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试探过程,是反复使用不同产生式谋求匹配输入串的过程。
实现这种自顶向下的带回溯试探法的一个简单途径是让每个非终结符对应一个递归子程序。
每个这种子程序可作为一个布尔过程。
一旦发现它的某个候选与输入串相匹配,就用这个候选去扩展语法树,并返回“真”值;否则,保持原来的语法树和IP值不变,并返回“假”值。
2 需求分析以前,人们对语法的分析都建立在人工的基础上,人工分析虽然能够做到侧类旁推,但终究人力有限,再精密的分析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
为减少因人为产生的错误,并加快语法的分析,故设计了这个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器。
人们只要运行程序,输入几个简单的命令或语法,就能求出人们所需要的各种结果。
虽然程序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这个局限中却能如人们的要求对语法进行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更好的完成工作。
3 系统设计自顶向下的分析算法通过在最左推导中描述出各个步骤来分析记号串输入。
之所以称这样的算法为自顶向下是由于分析树隐含的编号是一个前序编号,而且其顺序是由根到叶自顶向下的分析程序有两类:回溯分析程序(backtracking parser)和预测分析程序(predictive parser)。
预测分析程序试图利用一个或多个先行记号来预测出输入串中的下一个构造,而回溯分析程序则试着分析其他可能的输入,当一种可能失败时就要求输入中备份任意数量的字符。
虽然回溯分析程序比预测分析程序强大许多,但它们都非常慢,一般都在指数的数量级上,所以对于实际的编译器并不合适。
递归下降程序分析和LL(1)分析一般地都要求计算先行集合,它们分别称作First集合和Follow集合。
由于无需显式地构造出这些集合就可以构造出简单的自顶向下的分析程序。
1、LL(1)文法LL(1)文法是一类可以进行确定的自顶向下语法分析的文法。
就是要求描述语言的文法是无左递归的和无回溯的。
根据LL(1)文法的定义,对于同一非终结符A的任意两个产生式A:=a 和A:=b,都要满足:SELECT(A:=a )∩SELECT(A:=b)=Ø。
这样,当前非终结符A面临输入符a时,如果a∈SELECT(A:=a),则可以选择产生式A:=a去准确匹配。
如本程序中举例说明的a.txt的文法就是一个LL(1)文法:S:=aBc|bABA:=aAb|bB:=b|02、文法的左递归当一个文法是左递归文法时,采用自顶向下分析法会使分析过程进入无穷循环之中。
所以采用自顶向下语法分析需要消除文法的左递归性。
文法的左递归是指若文法中对任一非终结符A有推导A A…,则称该文法是左递归的。
左递归又可以分为直接左递归和间接左递归。
3、直接左递归若文法中的某一产生式形如A→Aα,α∈V*,则称该文法是直接左递归的。
消除直接左递归的方法:设有产生式是关于非终结符A的直接左递归:A→Aα|β(α,β∈V*,且β不以A开头)对A引入一个新的非终结符A′,把上式改写为:A →βA′A′→αA′|ε4、间接左递归若文法中存在某一非终结符A,使得A⇒A…至少需要两步推导,则称该文法是间接左递归的。
消除间接左递归的方法:【方法一】采用代入法把间接左递归变成直接左递归。
【方法二】直接改写文法:设有文法G10[S]:S→Aα|β⑴A→Sγ⑵因为S⇒Aα⇒Sγα,所以S是一个间接递归的非终结符。
为了消除这种间接左递归,将⑵式代入⑴式,即可得到与原文法等价的文法(可以证明):S→Sγα|β⑶⑶式是直接左递归的,可以采用前面介绍的消除直接左递归的方法,对文法进行改写后可得文法:S→βS′S′→γαS′|ε4 系统实现系统流程图5 使用说明5.1 程序运行平台Visual C++ 6.0Windows XP SP25.2 程序中所有定义的函数class Syntax_analysis{public:char stotax[30][20]; //存放文法规则char soudocu[1000]; //用于存放打开的文件内容int sto_tax; //存放产生式总数char firstchars[30]; //某个串的first集(可能有重复)int first_num; //first集长度char followchars[1000];//存放某个非终结符的follow集(如果有(间接)右递归,可能有较大重复)int follow_num; //follow集长度int follownumkey; //用于判断右递归或间接右递归char followkey;char selectchars[30][30]; //存放每条产生式的select集char colec0[30]; //存入所有能推导出0的非终结符int colec0num; //能推导出0的非终结符个数char capital; //第一个未被使用的大写字母char preanatab[130][130][20];//存放预测分析表,分别为非终结符(将字母转化为数字)、终结符(将字母转化为数字)、产生式char _stotax[30][20]; //临时的stotax备份int _sto_tax; //临时的_sto_tax备份char startchar; //开始文法符号char keylr;char save[1000]; //保存结果到外存储器char lie[20];int li;char hang[20];int han;int ll_key;int input_key;Syntax_analysis(){}void openfile() //打开文件void getin() //对读取出来的文件内容,推导式分解并保存在stotax数组中void disp() //显示方法推导式void get_in() //输入推导式,并保存stotax数组中void save_ p[]) //保存到外存储器void Delpare() //消除左递归void findcapital() //查找未被使用的大写字母,把第一个未被使用的大写字母保存在capital中void First_Collection(char p[]) //求字符串p的first集,把结果保存在数组firstchars[30]中void Follow_Collection(char p) //求字符p的follow集,把结果保存在数组followchars中void Select_Collection() //求每条产生式的select集,存放在数组selectchars[30][30]中void Estab_preanatab() //创建预测分析表void dispselect() //显示选择void base_()void disp_table() //打印预测分析表void Analyse_course() //分析过程void deduce0_colec() //将所有能推导出0的非终符放在数组colec0[30]中void dispfirst() //显示First集void dispfollow()}5.3 文档说明5.4 调试分析程序运行说明:适应的文法类型:1、一切LL(1)文法2、含有直接左递归但可以转化为LL(1)文法的文法3、含有间接左递归但可以转化为LL(1)文法的文法说明:1、文法表达方式例如:S:=Aa|Bb,其中空串用数字0代替,每输入一个表达式换行写下一表达式2、文法输入结束后,换行再按‘#’结束3、需要输入命令来执行所需要的功能命令说明:Cmd命令功能open 从外存储器打开某文法input 从键盘输入文法lltab 查看预测分析表select 查看每条产生式的SELECT集first 求所输串的FIRST集follow 求所输非终结符的FOLLOW集ll 对某个输入句子进行分析exit 退出程序程序运行主界面:(1)open:打开文件打开附带文档a.txta.txt文档中的文法为LL(1)文法:S:=aBc|bABA:=aAb|bB:=b|0(2)input:输入文法输入文法过程中“ε”应用“0”代替使用每输入一条新文法需重新另起一行文法输入结束后换行以“#”结束输入文法后若要保存文件,请按“y”键,并按提示输入备份文件的路径和名称。
若没有输入备份路径,文法则保存在默认路径(程序所在文件夹)中;若不进行保存,则键入除“y”键外的任意键退出当前命令。
打开a.bck.txt文档,可以看到文法:(3)lltab:预测分析表打开文件a.txt,对文档中语法进行分析:(4)select:查看每条产生式的SELECT集打开文件a.txt,求文档中语法的SELECT集(5)first:求所输串的FIRST集打开文件a.txt,求文档中语法的FIRST集若需要继续求FIRST集,则按“y”键继续;若想退出当前命令,则键入除“y”键外的任意键退出当前命令。
(6)follow:求所输非终结符的FOLLOW集打开文件a.txt,求文档中语法的FOLLOW集若需要继续求FOLLOW集,则按“y”键继续;若想退出当前命令,则键入除“y”键外的任意键退出当前命令。
(7)ll:对某个输入句子进行分析打开文件a.txt,输入要分析的字符串进行分析(8)exit:推出程序输入exit命令退出6 课程设计总结在三周的课程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