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温度和气温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课。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温度的概念,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认识气温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温度和气温的区别,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对基本的科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对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温度计的使用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认识气温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意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认识气温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温度和气温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温度和气温的定义,以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变化,亲身体验温度和气温的变化。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如选择合适的衣物、判断食物的熟度等。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 《 温度与气温》练习题

教科版四上第一单元第3课《温度与气温》练习题★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一、填空题1.测量气温一般用_________________,它的单位一般用“_________”表示。
2.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__________________后,才能读数。
3.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观察温度在一天当中的变化。
二、判断题1.在我们家乡一天中一般下午2点的气温最高。
()2.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某小组测得的温度与其他组不一样,肯定是温度计坏了。
()4.室外的温度一定比室内要高。
()5.气温随时都在变化。
()6.为了寻找气温的变化规律,我们每天测量的时间和地点应一致。
()7.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在午后2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8.同一天同一时间,小明在阴凉通风处测得的气温是27℃,在阳光下测得的温度是30℃,他在天气日历中应该记录的气温是30℃。
()9.我们用温度计测量好室外的气温应该拿到室内来读数,以便及时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10.测气温时,要等液柱停止升降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面平齐。
()三、选择题1.下列温度计的读法正确的是()。
A. B. C.2.25℃读作()。
A.二十五度B.二十五摄氏度C.摄氏二十五度3.小明用温度计测当地的温度,测得当天14时的气温为5℃,可知现在所处的季节是()。
A.夏季B.秋季C.冬季4.下列三个温度中,()更接近夏天天气预报中所报的气温。
A.教室27℃B.电脑室23℃C.树荫下31℃四、科学探究题。
1.下面的表格是四(1)班的某小组在星期天的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测量的温度,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1)从实验记录中可以看出,同一时间_____________的温度最高,_____________的温度最低。
(2)这天天气预报的温度是27℃,_____________的温度更能准确地反映此地的气温。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三.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支温度计。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请你们说说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出示天气预报:师: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播报一下这段天气。
(学生进行播报)师:那么这个温度是怎么测出来的?(预设:用温度计)师: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两支温度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预设:两排示数,液泡上有保护罩,量程不一样)师:其实啊,除了你们说的这几点呢,他们的作用也不一样,这一支用来测量水啊、油啊等等的物体的温度的(板书:温度),另外一支呢,是专门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的,叫做气温计,空气的温度我们可以简单的称作“气温”,(板书:气温)。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温度与气温。
(二)选择测量地点师:从刚才同学播报的天气中,我们知道湖州今天的最高气温是27℃,最低气温是18℃,看来一天中气温会有高低的变化的,就今天而言,哪些因素影响了气温?(如果还不够,老师可以补充,可以用“那你觉得……会不会影响气温?”的方式)师: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气温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你会选择哪些地方来验证阳光对气温的影响呢?(或者追问:哪些地方受阳光的影响比较大?哪些地方受人的影响比较大,哪些地方受阳光和人的影响都不是很大呢?)(预设:操场受太阳的影响大,教室里面的人多,教室受人的影响大吗?)师:那么我们就选择教室、树荫、操场这几个地点来进行测量。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1、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实验中我们发现食盐在水中(消失)了,而面粉、沙在水中没有(消失),也就是说物质在水中有的能溶解,有的不能溶解。
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4、实验名称:溶解的快慢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1根、热水、冷水、相同克数的食盐4份. 实验步骤:将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将剩余的两份食盐分别放入盛有相同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实验结果:用搅拌棒搅拌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热水的那杯溶解的快一些。
5、6、7、实验名称:听声音实验目的: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实验器材:大、小音叉各一个,音叉锤一个。
实验步骤:1、取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
描述这个音叉发出的不同声音。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力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8、实验名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目的:用力拨动钢尺,按压与敲打锣鼓,拉伸与拨动橡皮筋,在这些活动中体会使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材料准备:钢尺、橡皮筋、锣鼓实验过程:结论:一个物体(比如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震动)而产生的9、实验名称:探究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目的: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实验器材:钢尺实验步骤: 1、确定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4厘米、8厘米、12厘米、16厘米)。
2、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部分的顶端。
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听到的音高。
3、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尺子越短,振动的速度越快,发出的音高高;尺子越长,振动的速度越慢,发出的音高低。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 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3《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气温》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和气温的区别,以及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气温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温度和气温的概念,以及气温的变化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和气温的区别。
2.让学生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和气温的概念。
2.气温的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问答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理解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
2.准备温度计和气温计。
3.准备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温度吗?你们感觉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对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和实例中,哪些是关于温度的,哪些是关于气温的?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对温度和气温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温度计和气温计,观察并记录当前的温度和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如阳光下、阴凉处、冰箱里,观察并记录温度和气温的变化。
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气温变化规律。
然后,全班交流,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通过讨论和交流,巩固学生对温度和气温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如何应对气温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第三课:《温度与气温》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凌晨。
3.温度计的使用: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待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4.③一般气温的。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测量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
我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可以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3.根据云的形状与高度,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
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云,高度最低;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高度居中;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高度最高。
四年级上册科学 - 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

第一课时我们关心的天气○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态。
因此在描述天气的时候还要标明日期。
○2描述天气:包括温度、降水量、云量、风向、风速等方面。
○3天气时常发生变化,并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第二课时天气日历○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2天气现象:包括雨、雪、多云、晴等。
○3观察天气时,要尽量在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观察。
简单的天气符号第三课时温度与气温○1测量气温一般用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
○2适合测量气温的地点:室外阴凉通风处。
○3测量气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4温度计的使用注意:手拿玻璃管的上端;眼睛平视温度计液面;等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再读数。
○5气温一直变化,可以通过气温柱状图来观察温度变化。
第四课时风向和风速○1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有八个方位描述。
○2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哪里,就是什么风。
○3风速是指风每秒钟行进的距离。
○4风速有13个等级,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
○5在记录时,我们可以将风速简化为。
无风(0)、微风(1)、大风(2)。
第五课时降水量的测量○1常见的降水: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仪器,看得是高度。
○3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
○4一天的降水量是24小时的降水总量。
第六课时云的观测○1云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分为:晴天、多云、阴天。
○3层云:高度最低,离地球表面最近。
通常是灰色的,当层云变厚就会形成雨层云,会出现毛毛雨、大雨等天气。
○4积云:比层云高,看上去像棉花堆。
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当发展成为积雨云时,会有雷阵雨。
○5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它的高度最高,所以卷云是由微小冰晶组成。
它的出现通常也代表了晴朗天气。
四年级科学上册1.3温度与气温教学反思教科版 (1)

温度与气温经过一个多礼拜来准备的《温度与气温》这节课,今天我终于在忐忑的心情中走进了课堂,从自己开始上成长课以来,我从未如此认真地准备过一节课,也没有一节课能有这么多有经验的老师来给予指导,虽然整个过程是“折磨”人的,但是这个“折磨”的过程却变得十分有价值,如果没有这次的经历,我对自己教学水平的看法也许还停留在之前的水平不曾前进,通过这节课的不断磨课改课,让我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下面我想针对这节课的课堂环节安排和学生思维引导方面做一个重点的反思。
首先是课堂环节的安排。
引入部分我采用了问题的形式“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让学生尽情来描述一下天气,描述之后让一名学生播报湖州今天的天气预报,让学生认识到一天中的天气是变化的,进而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天气,学生进行猜测后选定地点并进行猜测,然后得出受影响越小的地方就越能接近于当地的气温,接着用百叶箱来验证是不是树荫能够代表当地的气温,最后绘制昨日上午的气温统计图,作为课外延伸作业,我给孩子们留的作业是“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一天的几点钟”。
当然这些课堂环节的安排也是经过反复修改之后才确定的,《温度与气温》这一课的备课的过程相对来说是比较繁复的。
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我也去网上查询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查询的过程中,我发现网上这类资料很少,也就说明很少有人认真思考并尝试去上这节课。
因此这些优秀的参考资料,我感到有点无所适从。
比如在引导“室外、阴凉、通风的地点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开始的备课时,直接让学生分析,最后发现学生的反应的迷茫的,他们不知道哪一个地点才能够反应,直到出示百叶箱,学生才能说出是树荫,有些班级甚至会认为百叶箱更接近于教室,因为百叶箱整个形状更接近于教室。
在不断的修改中,最终确定由教师提出“受影响越小的地方越能代表当地的气温”,让学生说出哪一个地点受影响小,学生根据分析会说出树荫,然后再问“我们测量的几个地点中,哪个地点更能代表我们当地的气温”,学生会说出树荫,接着再出示百叶箱,这样的话,学生对树荫能代表当地气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选择
1.一天中最高气温在( C ),最低气温在( A )。
A.早晨
B.上午
C.下午
D.傍晚
课堂作业答案
2.读温度计时,视线应( C )温度计内液柱的顶端。
A.高于 B.低于 C.平视
3.测气温时,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测得的结果 和实际气温相比( B )。 A.相等 B.偏高 C.偏低
4.我们用温度计测得当天14时气温为35℃,那么 由此可知是( B )。 A.春季 B.夏季 C .秋季 D.冬季
3、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7.5 )℃ ;
温度对大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 日历中重要的数据。通过观察和测 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 道当地的气温。
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 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 要的记录数据。 气温与温度的区别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大气的冷热程 度叫气温。 气温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对 天气的影响很大,是我们天气日历中重要 的记录数据,我们测量周围大气温度就可 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四、简答
想一想,气温的高低与那些因素有关?气温 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气温的高低与季节、天气状况以及一天中 的不同时刻等因素有关。 气温的变化规律是:夏季气温较高,冬季 气温较低;晴天气温较高,阴雨天气温较低; 中午气温较高,早晚气温较低。
考考你 :
1、水的沸点是( 100 )℃ ;
2、水的冰点是( 0 )℃ ;
需要做哪些准备?
温度计
测量
温度
玻璃管
刻度 液面
液泡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温度计是一个非常容易破损的玻璃仪 器,一定要小心拿放,尤其要避免碰到坚 硬的物体或掉落到地上。 如果温度计破碎了,一定要告诉老师来 处理。
温度计的使用
1、要把温度计放在测量环境内2-3 分钟, 温度计的液柱稳定时(液柱停止上升或下 降)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时间: 年 月 日
测量点 教室里 走廊上 阳光下 大树旁 气温℃
1、测量室内温度。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 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
2、测量室外温度。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 得的气温和地点。
教室里
阳光下
室内外温 度的比较
走廊上
大树旁
1、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 2、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 个数值之间平均分成了10个相等的小格, 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
41℃
读作:
41 摄氏度
温度计的使用
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
1、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
2、温度计的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室内外温度记录表
室外阴凉 通风处的温度 更能反映当地 的气温。
百页箱
室外阴凉通风处 的温度更能反映 当地的气温。
百页箱
气温的测量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的测量
地点:( 操场 ) 测量时间 气温℃ 清晨 8:00 上午 10:00 中午 13:00 下午 16:00 傍晚 18:00
10
16
25
20
15
气温数据柱形统计图
3.测量教室里的气温,温度计挂 在 既不被太阳直射又通风 的环境。
课堂作业答案 4.测量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 下午2时的气温 最高, 清晨温度 最低。 气温,
二、判断
1.在同一时刻,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 ( ×) 2.气温的变化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 )
课堂作业答案 3.一天中,气温往往不会发生变化。( × ) 4.不同天气状况,都会影响气温的高低变化。 (√ ) 5.在下雨时,测量当地的气温比较准确。( × )
25℃ 20℃ 16℃ 10℃ 15℃
清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日气温变化折线统计图
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日气温变化折线统计图
你 有能 价从 值图 的中 信发 息现 ?什 么
课堂作业答案 一、填空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 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和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 , 可以知道当地气温。 零上度数越大 2.温度计上,以零度为界, ,表示 零下度数数越? 答:大气的冷热程度。 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
2.
答: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气温和气温的测定
测定气温的工具是? 温度计
气温的单位是? 摄氏度 °C 怎样观测气温? 百叶箱
室内外的温度一样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操场上,太阳晒的背上很热,做操时流汗了 在教室里挺凉快,没有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