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甄别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提供联系方式

【如何甄别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提供联系方式
【如何甄别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提供联系方式

【如何甄别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提供联系方式

记者对新闻的发现往往是从发现新闻报道的新闻线索开始的,记者采访报道活动的第一步就是掌握大量的新闻线索。新闻线索能给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和采访的方向,记者能否及时了解掌握新闻线索,判断新闻线索的价值,迅速确定新闻选题,是记者采写报道的关键。那么,记者应如何甄别新闻线索呢?

对固定型新闻线索要迅速落实

新闻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主要是对新闻资源,特别是新闻线索的竞争。一个记者,只有掌握大量的新闻线索,才能从中选择更有价值的新闻,不能“吃了上顿没下顿”、“等着别人送面包”,要主动出击,发现新闻。记者只有掌握高质量的新闻线索,并进行深入采访,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报道,如果新闻线索本身没有多大价值,意义不大,记者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写出好新闻。

新闻线索因其通常比较简略,易稍纵即逝,可信性又有待证实而引起记者的兴趣。因为立场、观点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新闻线索对当事人来说可能是很大的事,而对记者来说可能不值一提,但记者无论接到什么样的新闻线索都不要轻易放弃,应冷静分析,把准确性高、价值大的新闻线索写成有价值的新闻,把价值不太大的新闻写成短新闻或简讯,或者根据新闻线索采访,及时转变目光,从中发现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新闻。

前几年,笔者到一个单位采访一个会议,在会上得知这个单位为大力宣传先进工作者的

事迹,在本单位建了“劳模一条街”,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大幅照片制成不锈钢牌板,竖立在厂院道路的两旁。我迅速对此事进行采访,写出了《劳模亮丽一条街》的短消息,后来获得好新闻二等奖。

固定型线索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各级党组织、各级部门的文件,其中包含新精神、新经验、人物、问题等;领导同志的指示、讲话;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总结或简报;重要会议,对重要会议不能只按程序跑会议新闻,要注意会上、会下、会内、会外的新闻;有关活动的通知或请柬;通讯员的来稿或提供的线索,有些通讯员的来稿不一定能用,但其中一些线索的价值要引起重视;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对在这类发布会上获知的线索一定要进行甄别,否则就有可能代人受过;媒体编辑部内部的报道计划。

固定型新闻线索主要来自上级领导机构及各基层组织向新闻单位传达的信息,以及新闻机构遍布各地的通讯员提供的线索,这是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主渠道。这种线索最可贵的地方在于能及时提供新闻线索并且一般都具有重要性和准确性,得到这种线索后,记者可以很快确定采访选题进行采访,还可以得到各级组织、通讯员的协助,极易获得成功。

再生型新闻线索要打好“第二落点”

新闻的激烈竞争使得媒体越来越重视独家报道,记者不愿意与人分享新闻线索。对有些在“第一时间”自己没有报道的新闻事件,记者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下,从别人的报道中挖掘出新的线索进行报道,用新由头、软新闻来打“第二落点”,仍然可以把新闻做足做透,实现新闻的再生。

作为记者,每天了解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在上网、读报、看电视、听广播时,不能像一般人那样仅仅从媒体上获得信息,而应运用新闻同行的眼光、角度发现再生性新闻线索。

对已有的信息迅速进行再分解,打开思路,激活思考,产生联想,引发出新的线索。但对这种再生型新闻线索,一定要行动迅速,处理得当,否则就可能既无时效性,又没有新内容,成了标准的“炒剩饭”。

2006年7月份,新华社播发了关于国家准备建设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的报道,我们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也名列其中。我们迅速行动,对我们平煤集团在被国家确定为大型煤炭基地前的准备工作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进行了采访报道,使矿区的读者了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随机型新闻线索要认真核实

对记者来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皆新闻。一个“全天候”的记者时刻都要保持新闻敏感,对新闻随时随地保持“警觉”,无论是上班还是在家,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购物、消费,在一切公共场合,一切有人群的地方,都要保持敏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特别是对别人的议论,要做到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善于从别人的谈话中感知新闻的存在。

新闻线索并不等于新闻事实,随机型新闻线索尤其如此。一般来说,新闻线索往往表示有件什么事或可能有什么事,但其正确性、可靠性有待记者在采访中进一步证实或校正。特别是通过“道听途说”得来的线索更应注意,这样的线索通常与事实不完全相符,有时口口相传会被无意间夸大,以致面目全非。对这类随机型新闻线索,记者一定不能直接把线索写成新闻,如果这样很容易导致新闻失实。

“有偿”型新闻线索要注意人文关怀

“有偿”型新闻线索决不同于“有偿新闻”,“有偿新闻”是记者通过采访向受访者索要钱物,这种行径为新闻界所不齿,也饱受社会各界的诟病,而“有偿”型新闻线索是新闻媒体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新闻线索。据说南京新闻报界是全国最早公开向社会有偿征集新闻线索的。现在不少都市类媒体的新闻线索来源,很大程度上依靠有奖励的新闻线索,有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职业的“新闻线人”,专靠为新闻媒体提供线索生存。

需要注意的是,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器,新闻工作也必须符合大众化的社会要求,而不是相反。这方面体现在“有偿”型新闻线索上,一是要及时对提供新闻线索的“线人”进行奖励,不能找理由搪塞;二是当新闻职业与社会公德发生冲突时,两者相权取其重,一定要以社会公德对人们的普遍要求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南方某地一位记者因为守株待兔拍摄雨中骑车人被绊倒的画面,引起了社会的强烈质疑。

河南电视台女记者曹爱文,2006年7月接到读者报料赶到黄河岸边采访一起溺水事故,当发现落水女童已经没有呼吸急需救助时,曹爱文立即放弃采访,挺身而出,主动给溺水女童进行人工呼吸,她因为没有救活伤者,当场流下了眼泪。年轻的曹爱文以自己的行动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的人性之光,她流泪的照片传到网上后,被网民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

(作者单位:平顶山矿工报社)

编校:杨彩霞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