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指导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作文构思八个方法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作文构思八个方法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作文构思八个方法【作文构思八个方法】第一式:现象列举现象列举是指构思时借助联想,将所给材料引出的问题联系到生活中去,材料只是“点”,顺“点”联想,打开思维,将问题的“点”延伸到生活的“面”,引出一系列类似的现象、人物或事件,再加以筛选、梳理和归类,来反映某个主题。

第一式:现象列举现象列举是指构思时借助联想,将所给材料引出的问题联系到生活中去,材料只是“点”,顺“点”联想,打开思维,将问题的“点”延伸到生活的“面”,引出一系列类似的现象、人物或事件,再加以筛选、梳理和归类,来反映某个主题。

第二式:内容解说内容解说就是揭示材料关键词的内涵,由对内涵的辨析,来反映现实,揭示问题,认识世界。

内容解说式的建模要点是抓准所给材料的核心概念,在解说中辨析,将理解推向深入。

第三式:原因剖析所谓原因剖析,是指构思时不停留在现象列举的层面,而是对现象进行深一步思考,剖析现象所反映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剖析时需从不同角度深入,周全思考问题。

高考作文评分中的发展等级,其中一项是“深刻”。

深刻就是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面对现象,能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发掘出隐于事物中的本质来,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

原因剖析式的建模要点是多角度寻根溯源,探究导致问题的根本,揭出病因,“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第四式:解决问题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的“深刻”,还特别指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写好作文,尤其是议论文,一个前提是明白文字是用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

每一个材料,背后都暗藏着某个或某类问题,写作中,要动脑筋去真实地思考,表现出年轻人独有的认识能力,为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问题解决式的建模要点是抓准问题,并从不同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五式:引议联结“引议联结”是早年材料作文中常用的构思行文方式,一度时期过度使用变成僵化学生思维的套路而逐渐被摈弃。

2020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

2020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

全国Ⅱ卷作文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试题特点:2020年全国Ⅱ语文卷仍然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在“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强调对考生的文化修养、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世界眼光、责任担当等方面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该作文体现了宏大的时代背景,世界已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以及暗含了当下肆虐世界各国的的疫情。

引导当代青年去思考自己之于这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

本次作文要求完成一篇演讲稿,对文体有着明确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醒考生对应用类文体的关注,体现了大纲中强调的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和实用性。

2、题目解析: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即以一名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这里需要考生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材料设置的特定情境。

做为世界青年中的一员,中国青年中的佼佼者,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坛上发声。

因此在语言表述上要符合人物身份,突出演讲稿主题鲜明、层次清楚、语言富有文采和感染力的文体特点。

高考作文:2020年高考材料作文“人生规划”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2020年高考材料作文“人生规划”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2020年高考材料作文“人生规划”写作指导2020年高考材料作文“人生规划”写作指导高中学习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台州市高三质量调研)有人说,人生需要规划与设计,事先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做好了,我们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我们的人生也就可以循序渐进,不会迷惘和盲目。

也有人说,人生即兴发挥很重要,我们无须规划设计,只管随机应变,须知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总会到达自己想去的远方,顺其自然就好。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和审题立意】这个题目虽然不算新颖,但是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关于人生需要规划、设计还是即兴发挥、顺其自然的问题,与对待自我的态度联系密切,能够引发同学们實际的思考。

审题立意方面,“人生应该规划”“人生无须规划”“人生虽然充满变化,但是规划仍然必要”这三个立意都是成立的。

能正确看待人生和规划、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立足于自我认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思想有深度,看问题不片面,或能发人所未发的,应视为最佳立意。

【评分标准】评价本次作文着重看四个方面:审题立意、思想深度、写作文体、语言表达。

55—60分:审题准确,并在此基础上对题意有自己的理解和生发,思想有深度,或个性色彩鲜明,论说有层次,记叙有条理,语言流畅。

50—54分:审题准确,符合题意,对作文题所涉话题有较深的认识或有独特的感悟。

讲究论证方法,对文中的概念能采用定义、归纳、演绎等方法较好地论证观点,论说色彩较为明显;或讲究描写方法,对文中的人、事、物能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较好地记叙、描写,并能恰当抒情,文学色彩较为鲜明,语言流畅。

42—49分:基本符合题意,能关注到材料中各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但缺乏思想深度或独特性,偏重使用举例的方法来证明观点,事例能说明观点,论说较有力;或能用比较平实的方法记人写事,较少运用表现手法,细节能传达感情,内容较充实,语言通顺。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训练及范文——“无用之用”写作指导及范文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训练及范文——“无用之用”写作指导及范文

“无用之用”写作指导及范文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曾提及,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莫言的这番话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先提炼出材料中的三个概念:“无用”、“有用”和“大用”。

其一,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此有用。

世俗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的有用,而世俗说的“无用”,可能关键时候有大用。

其二,可以谈“无用”与“大用”之间的联系。

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了看不见的精神世界。

所谓无用之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

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才是真正的大用。

梁文道在《悦己》中说道: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范文一】“无用”实为“大用”贾平凹的散文《丑石》记录了这样的石头:它形状怪异,质地脆硬,可以说是一无是处。

但就是这个石块,吸引了省城的地质学家,并被小心翼翼地搬运走了。

原来,它是一块陨石,曾寄托着千万人的梦想划过天际。

同样一块石头,在不同人的眼中,它的价值发生了天壤之别的变化。

生活中是不存在无用的东西的,缺少的是发现它用途的慧眼。

人生亦是如此。

何必武断地区分事物于无用及有用之间呢?孟尝君三千食客中,有毫无用处的鸡鸣狗盗之辈,却能拯救孟尝君于危难之际。

范蠡在辅佐勾践时精研商业经营之术,最终在功成名就之际能全身而退,演绎了他的另一番传奇。

试想他们若以有用无用来对待一切,孟尝君便会客死秦国,范蠡也难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又何必去一味追求名利这些“有用”之物,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物质化的空壳呢?梵高将他一生的狂热献给艺术,却只卖出一幅画;巴尔扎克夜以继日地创作,最终还是贫穷潦倒;米开朗琪罗在雕刻和绘画上穷尽一生,却只换来无数病痛的折磨......然而正是他们这些“无用”的作品,打开了艺术一扇又一扇辉煌的大门,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发出璀璨的光芒。

高考作文递进式分论点拟写方法

高考作文递进式分论点拟写方法

高考作文递进式分论点拟写方法议论文基础结构——层进式方法指导一、层进式结构的基本模式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结尾呼吁号召、升华主题、首尾呼应注意:层进式结构的基本模式和并列式结构的基本模式基本是相似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层进式结构的分论点从不同议论向度出发,并列式结构的分论点从同一向度出发。

【真题直击】(2020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卷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品析】宽容大度,放眼长远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宽容大度,放眼长远》。

滚滚东逝的波涛,淘尽了无数鲜活的面孔和伟大的功绩,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痕迹。

读罢齐桓公、管仲、鲍叔牙的故事,掩卷沉思,鲍叔牙唯才是举的赤诚,管仲“九合诸侯”的智慧让人动容,但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齐桓公的宽容大度,放眼长远的雅量与胸襟。

(提出中心论点)齐桓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故能放眼光于长远,成霸业与乱世。

在各位其主的争位斗争中,管仲与齐桓公的过节不可谓不深,但在即位之后,面对齐国发展的大势,齐桓公却能放下一箭之仇,给管仲发挥才智的舞台,一生君臣相得,最终成就春秋五霸之一的强大齐国。

2020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弱德与群德写作指导

2020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弱德与群德写作指导

2020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弱德”与“群德”写作指导佚名【导读: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

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提出: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弱德” 与“群德”含义。

在艰难困苦中,能够做到有所坚守,遵从自己的本心,这可谓“弱德”;超越个人、关怀公共,超越私利、守卫群体,所关注的是公共利益、人民福祉,这可谓“群德”。

对于“弱德”和“群德”,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同过去的作文有三方面不同: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态度、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特点、材料带有明显的任务驱动。

故写此类作文,一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三要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四要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本题引导思考“弱德”与“群德”的辩证关系。

叶嘉莹的话强调的是做好自己,把持住自己的道德、品格修为,尽好自己的社会责任。

梁启超的话强调个人要服务于群体社会。

同时,考生要把握好题干要求:写作立足点为新时代青年;内容为“思考”如何在“公德” 面前“做好自己”;辩证关系为“公德”为先,“做好自己”是“公德”的一部分;文体为议论文。

故本文观点上应给自己定一个符合社会公德的道德和行为标尺,不断要求自己做一个积极向上、受人尊重的人。

【立意】在公德面前做好自己;遵守公德从我做起;弱德之美;“弱德”之美与“群德”之善;【素材】1.儒家尚中庸、重弱德。

“儒”字从“人”从“需”,同“懦”。

《易经•需卦•彖传》说:“需,须也,险在前也。

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卦•象传》曰:“有孚,光亨,贞吉。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说明文的写作技巧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区别的标志。

下面是整理的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只有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说事状物,明理显性,才能说得准确,说得深透。

如《苏州园林》一文中,作者紧抓住苏州园林之中有个共同点,就是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换句话说,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文章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说明,同时又从角落的布置,门窗的雕琢,油漆的调配三个细微的方面进一步表现它的总的特征。

可是要想扣住事物的特征,在介绍说明中,必须有选择,有重点。

如果面面俱到,结果就会什么事情也说不清楚。

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中心。

记叙文,议论文,往往带有作者强烈的思想倾向和明显的主观色彩,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以白杨枝干的挺拔,力争向上,象征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赞扬敌后军民不屈不挠的气慨。

而作为说明文的《杨树》,它的中心是介绍其不同品种的形态、生态、用途和不同特点。

由此看来,扣紧说明对象的特征以确保文章中心不偏移,这是说明的要领。

写作时,不能凭主观感情作为褒贬事物的标准,而应客观地科学地去说明。

二、根据不同的说明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方式,应视文明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

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来组织文章。

作者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着手,逐面写来,不仅层次清楚,而且使读者获得了有关中国革命的历史知识。

《故宫博物院》是以其组成部分的一定顺序安排结构的,作者从天安门写到太和门、神武门,依其建筑的顺序从前至后逐一写来,并重点介绍太和殿、养心殿,使读者对故宫的整体和各个重点建筑都有较明晰的了解。

对于比较深奥的科学原理或比较复杂的事物、现象,在安排说明结构时,可按照人们认识问题逐步深入的思路安排结构。

2020高考作文“传统文化”专题写作指导

2020高考作文“传统文化”专题写作指导

【导语】不管是中考语文还是高考语文,作文都是受人关注的,同时也是试卷中分值的一个项目。

整理了2020高考作文“传统文化”专题写作指导供大家鉴赏。

01“文化”释义“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龙应台语。

对于文化的界定,众说纷纭。

我们整合以下信息,作为诠释的依据和参考。

(1)“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则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中国大百科辞典"七》P1)(2)“文化: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金山词霸》)(3)“文化: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一切活动及其所创造出的所有事物之总和。

一般意义上的亦即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以及人类其他精神活动及其产物。

(刘在平、秦永楠主编《中国小百科全书"第四卷"人类社会(一)》P109)(4)“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当中,它凭借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了人类社会的特殊成就,其中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方式和模式。

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科学衍生的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以价值观尤为最重要。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其概念与定义的批评》)(刘在平、秦永楠主编《中国小百科全书"第四卷"人类社会(一)》P107)(5)“英、美传统的文化研究者将文化理解为既定事实的各种形态的总和,即将文化视为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张岱年、程宜山著《中国文化论争》P1)龙应台认为,所谓文化,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指导【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作文
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

——赫胥黎
【开头例析】
例1、“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

”赫胥黎的话语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渺小与未知世界的广袤。

人类正处于世界中心的海岛,唯有持续开拓,方能安然行走在文明的大道上。

所以,开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

(《开拓与职责》)
“人类正处于世界中心的海岛”,显然对材料中的“小岛”的含义没有理解好。

但对材料的核心思想理解是准确的。

引用材料+议论+引用材料(作为观点)。

例2、正如赫胥黎所说:“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

”而这句话所体现的便是让我们去开拓那未知事物,去追求那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

(《追求?未来》)
下文把“追求属于自己的未来“作为写作重点了,跑题了。

引用材料+解释其含义+观点。

例3、“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限的,我站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则。

”这是赫胥黎对人生作出的感悟,未知永远大于已知,但这不能阻止我们开拓进取,探索未知的步伐,但是,自然不会凭白无顾的呈
上我们还不了解的未知领域的答案,一切都需要我们去开拓。

(《争脱
束缚,勇于开拓》)
题目中的“争脱”应为“挣脱”。

文中的“凭白无顾”应为“平
白无故”,“职则”亦应为“职责”。

在开篇的百多字中就有三处错误,有的甚至是抄错的,实属不该。

全引材料,直接抄录,这样的引材料是不好的,是边引边议。


作者引用材料后的解说看,材料句子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

好在抓住
了关键词。

引用材料+解释说明+观点。

例4、已知总是有限的,而未知往往是无穷的。

想要在未知中找到星星点点,必要探索。

探索在无边的未知中便需创新。

创新才可在汪
洋之中开辟小岛。

我认为:生活中必有创新,创新推动着社会发展。

(《创新无止境》)
又是一个开头就跑了题的作文。

本来他注意到了关键词“开拓”,转意为“探索”,是符合题意的。

不过,他又在“探索”上提出一个“创新”问题。

“创新”离关键词“开拓”的距离就远了。

当然,探
索需要创新,但是,在这里,开拓、探索是总问题,而创新是子问题。

用“局部问题”代替等于“整体问题”是不能够的。

引用材料+解释含义+提出观点。

例5、自从人类使用工具的那一天起,人类便开始了对大自然的探索,并且从未停止。

探索,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正如赫胥黎所说的:"我站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
一个人的职责。

"不过探索不易,只有学会探索,才能在探索的道路上
顺利的行进。

(《学会探索》)
题目是“学会探索”,开头的落脚也是“学会探索”,表现出良
好的思维一致性。

引用赫胥黎的话之前的话,我以为理应放在引用之后。

其实这些话是读了赫胥黎的话之后的感悟,赫胥黎的话是思维的起点。

现在原文这样的顺序,感觉赫胥黎的话不是作文材料,好像是作者的论据。

这样的开头是很多的,一定要先引材料后发感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